1. 急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能作为半透膜吗
洋葱鳞片叶大片内表皮不能做半透膜。因为它不是一层膜,而是一层植物细胞。它作为滤过膜是不合格的,因为有大液泡,两边有浓度差的时候,它会吸水至或失水到质壁分离,它的通透性是会随着渗透的进行而改变的。
2. 一喝水就有尿的人和喝水多没尿的人,哪个更健康
3. 包字加什么偏旁组成新字
包 [bāo]
加偏旁可以组成:饱、胞、苞、刨、跑
饱 [bǎo]
笔顺:撇、横撇/横钩、竖提、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释义:(1)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 (2)足、充分:~满。~和。~学(学识丰富)。~含。~览。~受。一~眼福。
组词:保暖、饱满
2.胞 [bāo]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释义:(1)〔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2)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妹。同~(a.同父母所生的;b.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波(缅语同胞和亲戚的意思,缅甸人习惯用来称呼中国人,以表示亲切)。
组词:同胞、台胞
3.苞 [bāo]
笔顺:横、竖、竖、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释义:(1)花托下面像叶的小片:花~。~片。含~待放。 (2)茂盛:竹~松茂。
组词:苞举、苞纳
4.刨 [páo]
笔顺: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竖、竖钩
释义:(1)挖掘:~坑。~土。~根问底(喻追究底细)。 (2)减,除去:~去五天。
组词:刨坑、刨除
5.跑 [pǎo]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释义:(1)奔,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步。奔~。赛~。 (2)很快地移动:~动。 (3)逃:~出笼子。 (4)漏泄:~电。~气。 (5)为某种事物奔走:~买卖。~外的。~堂。~码头。~单帮。
组词:逃跑、跑气
保暖bǎo nuǎn
释义:提供一种取暖的手段
2.饱满bǎo mǎn
释义∶丰满;充实
3.同胞tóng bāo
释义:同父母所生的
4.台胞tái bāo
释义:台湾籍同胞
5.苞举bāo jǔ
释义:同“包举”。统括;全部占有。苞,通“包”。汉贾谊《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苞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6.苞纳bāo nà
释义:包容。苞,通“包”。《晋书·慕容皝载记》:“主者奏以妖言犯上,致之于法,殿下慈弘苞纳,恕其大辟,犹削黜禁锢,不齿於朝。”
7.刨坑páokēng
释义:挖坑(如用搞、锄头等工具在向下向里用力土地上挖坑)。
8.刨除páochú
释义: 扣除
9.逃跑táo pǎo
释义: 为躲避对自己不利的环境或事物而逃离
10.跑气pǎo qì
释义:漏气。綦水源《三不吹》:“他拾起号又吹,可是号管打穿了,跑气吹不响了,于是他就喊:‘同志们!冲呀!’”
4. 水滴石穿到底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水滴石穿”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水不停地滴下来,能把下面的石头滴穿”。比喻力量虽小,但功到自然成。 水滴能石穿的原因不止一种,有的是物理变化造成的,有的是化学变化造成的。 水滴石穿的一种原因是水从高处滴落,其冲击力比较大,冲击力给石头带来磨损,水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滴一磨,石头就被磨穿了。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只是石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水滴石穿的另一种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与水的共同作用。二氧化碳溶于水而生成碳酸,所以水滴实际上是具有弱酸性的碳酸溶液。当水滴落在石灰石、大理石这一类石块上时,碳酸就会与石块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使石块局部缓慢溶解并流失。
溶洞现象就是水滴石穿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个现象大家很熟悉,不多说。还有一种原因是受酸雨的腐蚀。 溶洞给人以神秘,梦幻的色彩,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和石花都给人以美的感受。神奇的是,他们竟在悄悄的游走,长高,变小,可生物学上已经否定钟乳石等是生物的命题。而今天,我要讨论的角度不同,从化学角度分析钟乳石的不断变化和不同姿态的形成,破解溶洞的形成。 溶洞中构成乳石的是石灰岩,而石灰岩的性质与大理石,石灰石相似,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而钟乳石一系列变化的产生原因来源于主要成分碳酸钙的一系列变化。 所以,我们不得不探究的是碳酸钙的性质。
CaCO3碳酸钙有这样一种性质:当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时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其化学反应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或遇压强突然变小时溶在水中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并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可见溶洞中的各种景象的形成是遵循这两条反应的。CaCO3在两条反应中分解又析出,不断发生上述反应,就形成了溶洞中各种奇异的,游走变化的乳石。 参观过溶洞的人不难发现,乳石互不相依,上面的图案各不相同,十分有层次感,像层层云朵。若仅考虑上文提出的两条反应是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的。
接下来在已提出的两反应的基础上,让我们探讨乳石的层层叠叠,图案各异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而雕琢这幅杰作的大师是石灰石地区地下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即参与反应的CaCO3的量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陡峭秀丽,层层叠叠的山峰和奇异的溶洞。例如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出来的杰作。 分情况来说,还是遵循着两条反应的,只是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石幔、石花。如若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了。总结来说,石灰岩中CaCO3的不断反应溶解,不断析出,再加上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以及外界环境提供的不同反应条件,都联手打造出溶洞这美丽的奇迹。 趣味化学实验——溶洞的形成模拟实验 原料 磷酸三钠(晶体)、三氯化铁(晶体)、氯化铜(晶体)、胆矾(晶体)、明矾(晶体)、硫酸镁(晶体)、蒸馏水等。 仪器设备 天平、粗铁丝、塑料镂孔隔板、镊子、烧杯(1000mL)、药匙等。 原理 5%磷酸三钠溶液能与多种晶体盐表面形成具有半透膜性质的难溶盐,将晶体放在瓶中生长液的顶端,在重力的作用下使晶体表面的难溶盐从上往下生长。
操作步骤
1、将配制好的 5%磷酸三钠溶液倒入标本瓶内静置,备用。
2、将固定有晶体的支架,轻轻放在步骤 1 标本瓶的液面上方,观察奇妙的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