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树脂胶泥铺贴聚苯乙烯时应怎样操作
聚苯乙烯是一种塑料板材,铺贴时,应尽量使用原块大小的板材,也可根据铺贴部位的尺寸用内电热丝或无齿容切割器进行裁割。铺贴工艺如下:
(1)环氧树脂胶泥的配制
①配重比。环氧树脂100;二甲苯14;乙二胺8;水泥400。
②制作方法。先将环氧树脂倒入白铁盆内,加入二甲苯,搅拌成白乳状,再加入乙二胺,然后加入水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2)粘贴方法 铺贴前将基层清理一遍,并扫除杂物灰尘。将配制好的环氧树脂胶泥用木板抹在塑料板上,再往基层上贴,用手压实,贴好后随即加以支撑固定,待胶泥固化(约2h)后,即可拆除支撑。
⑵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用途
聚氯乙烯:力学性能,电性能优良,耐酸碱力极强,化学稳定性好,但软化点低. 适于制作薄板,电线电缆绝缘层,密封件等.
聚氯乙烯是仅次 于聚乙烯 的第二大塑料品种 。 玻璃化温度80~85℃,密度 1.35~1.45 克/厘米,使用温度 - 15 ~ 60℃。PVC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耐磨 、耐燃及绝缘性能,与大多数增塑剂的混合性好,因此可大幅度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 加工性能优良 , 价格便宜 , 但对光、热稳定性差 ,100℃以上或光照下性能迅速下降。
常用来制作供水管道,家用管道,房屋墙板,商用机器壳体,电子产品包装,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
聚苯乙烯:聚苯乙烯(PS)是一种热塑性树脂,由于其价格低廉且易加工成型,因此得以广泛应用。聚苯乙烯有均聚物(透明粒料)或增韧接枝共聚物或与弹性体的共混体(抗冲击聚苯乙烯IPS)形式。聚苯乙烯共聚物在物理性能和热性能上比均聚物有所提高。这几类聚苯乙烯有多种品级,如标准IPS和标准透明品级、抗环境应力开裂品级(ESCR)、耐紫外线级。阻燃级、耐磨级、制轻质制件的高挠性品级、可发泡品级、超初级以及低残余挥发分品级等。
聚苯乙烯树脂用于制造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餐具、汽车部件、包装材料、玩具、建筑材料、电器和家庭用品等。
可发性聚苯乙烯的成型制品有杯子、冰箱、传统包装及漂浮救生用具等。阻燃级可发泡聚苯乙烯最大的应用领域是作建筑材料和绝热隔音材料。可发性聚苯乙烯的预发体可用来制造粒状物填充的软垫椅和松散的填充料。
聚乙烯:分为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两种,低分子量的一般呈液体状,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密度为0.92克/厘米3,可做润滑油和涂料;高分子量的一般呈固体状,乳白色,热塑性大,手摸有蜡感,密度在0.92~0.96克/厘米3之间。它耐腐蚀,绝缘性能好。高密度的聚乙烯具有刚性、硬度和机械强度大的特性,可以做容器、管道,也可以做高频的电绝缘材料,用于雷达和电视。它不溶于水,吸水性很小,就是对一些化学溶剂,如甲苯、醋酸等,也只有在70℃以上温度时才略有溶解。但是微粒状的聚乙烯,可以在15℃~40℃之间随温度的变化熔化或凝固,温度升高时熔化,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凝固,放出热量。又因为它吸水量很小,不易潮湿,有绝缘性能,因此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把微粒状的聚乙烯掺在水泥中,可做墙壁和地板。利用它在正常温度吸热熔化和放热凝固的特性,房间温度升高时,它就熔化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时它就凝固放出热量。这样就可以使房间温度保持稳定。因此是一种较好的储热材料。根据它的其他特性,这种建筑材料还有防漏电、防热、防潮和防腐蚀的作用。
常用来制作:1、电绝缘材料
由于聚乙烯的高度比学稳定性、耐湿性、高介电性能,使其成为在电工及无组电工程等方面的绝缘材料。
2、用作抵抗侵蚀化学试剂的材料,可作化工结构材料,如各种零件、管子、防腐性衬里等。
3、用于包装方面
聚乙烯薄片、薄膜的密度低,柔软而不必加增塑剂,抗撕强度高、不吸水、不透水及耐化学药品性,这些都是包装材料所必须的,因此聚乙烯薄膜在包装工业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且逐渐代替了赛璐璐。
聚丙烯:PP是一种半结晶性材料。它比PE要更坚硬并且有更高的熔点。 由于均聚物型的PP温度高于0C以上时非常脆,因此许多商业的PP材料是加入1~4%乙烯的无规则共聚物或更高比率乙烯含量的钳段式共聚物。共聚物型的PP材料有较低的热扭曲温度(100C)、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PP的强度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PP的维卡软化温度为150C。由于结晶度较高,这种材料的表面刚度和抗划痕特性很好。
PP不存在环境应力开裂问题。通常,采用加入玻璃纤维、金属添加剂或热塑橡胶的方法对PP进行改性。PP的流动率MFR范围在1~40。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 由于结晶,PP的收缩率相当高,一般为1.8~2.5%。并且收缩率的方向均匀性比PE-HD等材料要好得多。加入30%的玻璃添加剂可以使收缩率降到0.7%。 均聚物型和共聚物型的PP材料都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然而,它对芳香烃(如苯)溶剂、氯化烃(四氯化碳)溶剂等没有抵抗力。
常用来制作:1,汽车工业(主要使用含金属添加剂的PP:挡泥板、通风管、风扇等)。
2,器械(洗碗机门衬垫、干燥机通风管、洗衣机框架及机盖、冰箱门衬垫等)。
3,日用消费品(草坪和园艺设备如剪草机和喷水器等)。
⑶ 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的简介
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又称为发泡聚苯乙烯树脂,简称为EPS,俗名为发泡胶(港澳名称),保利龙(台湾名称),泡沫(中国大陆名称),是由苯乙烯悬浮聚合,再加入发泡剂而制得的一种树脂。白色珠状颗粒,相对密度1.05。热导率低,吸水件小。耐冲击振动、隔热、隔音、防潮、减振。介电性能优良。溶于丙酮、醋酸乙酯、苯、甲苯、二氯乙烷、氯仿、不溶于乙醇、正己烷、环己烷、溶剂汽油等。
⑷ 聚苯乙烯是什么材料
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饭盒等。
聚苯乙烯玻璃化温度80~105℃,非晶态密度1.04~1.06克/立方厘米,晶体密度1.11~1.12克/立方厘米,熔融温度240℃,电阻率为1020~1022欧·厘米。导热系数30℃时0.116瓦/(米·开)。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态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但脆,低温易开裂。
(4)聚苯乙烯树脂甲苯扩展阅读:
聚苯乙烯的特点:
1、力学性能
聚苯乙烯分子及其聚集态结构决定其为刚硬的脆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表现为脆性断裂。
2、热性能
聚苯乙烯的特性温度为:脆化温度-30℃左右、玻璃化温度80~105℃、熔融温度为140~180℃、分解温度300℃以上。由于聚苯乙烯的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升高明显下降、耐热性较差,因而连续使用温度为60℃左右,最高不宜超过80℃。
3、电性能
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电性能,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分别高达10^16~10^18Ω·cm和10^15~10^18Ω。介电损耗角正切值极低,并且不受频率和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是优异电绝缘材料。
4、光学性能
聚苯乙烯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透光率达88%~92%、折射率为1.59~1.60,可以透过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透明性材料在塑料中仅次于有机玻璃等丙烯酸类聚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聚苯乙烯
⑸ 经常接触聚苯乙烯树脂,会对人体有害吗
有害 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一般毒性极小。只有在高温时才会发生热分解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氯化氢和烯烃类气体。不是剧毒化学品。 近两年来一直成为新闻媒体炒作的热点,自1999年10月17日《XX晚报》题为“发泡餐盒与您拜拜”一文称“……一次性饭盒在65℃以上的高温中就会产生这种(指二恶英)物质,吃一顿热饭,开水冲泡一碗方便面的同时,‘二恶英’也被吸收了,这实在令人不寒而栗……”,该信息传出后,国内许多报刊都以触目惊心的标题加以转载,使许多不明真相的普通消费者,由于过去长期使用过发泡塑料餐具以及吃过发泡塑料碗装方便面而惊恐万分,甚至有人质问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对人民健康如此不负责任,听任这种“强致癌”餐具长期在市场流通,危害百姓?为了澄清真相,长期从事塑料加工科技管理、行业管理和信息研究方面的工作者们发表了“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与二恶英无关”的文章。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于2000年9月7日邀请了部分国内知名专家和教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从二恶英的产生条件、来源以及发泡塑料餐具主要原料如聚苯乙烯及丁烷发泡剂等的结构组成、性能、聚合工艺、加工过程、使用环境以及废弃物处理等,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是:发泡塑料餐具不具备产生二恶英的条件,因此明确指出: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不含二恶英致癌物质。会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轻工报、中国环境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导,此后发泡塑料餐具有毒的问题似乎平静了一些,但近月来,一些新闻媒体和某些人又无休止地发布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有毒的新闻,现把近期报刊、电视台有关此问题的误导摘录如下:
⒈2000年11月北京XX报转登昆明X报一则消息:“…昆明XX医院X医生称发泡塑料餐具含有双酚,会导致男性变女性…”,该消息在广东、江苏也广为传播。
⒉2001年3月2日北京X报生活盲区XX记者,在一篇题为“您还敢吃桶装方便面吗”的文章中称:“…据专家介绍,食用一次性发泡塑料包装桶装方便面,其危害程度甚至比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严重。…只要温度超过65℃,它所含有的双酚类等有毒物质就会析出侵入食物。如果在生产发泡塑料餐具的原料中,有害物质浓度超标,毒害就更大,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
⒊今年3月15日北京市XX协会发布(权威发布)今年第一号消费警示:“温度一过65℃,发泡塑料餐具就有毒…有害物质将侵入食品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中枢神经造成损害……。”
⒋今年3月15日一份XX通讯社撰写的文件中,北京市XX研究所教授级高工XXX介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使用中遇热,食用后会损害人体健康…。”
⒌北京市XX协会在今年3.15消费服务指南第七个问题“发泡塑料包装的危害有哪些?”中指出:“发泡塑料包装在使用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在温度较高时,它的内部有害物质就析出来,凝结在食品里,特别是凝结在脂肪里,人们食用后,引起肝脏和肾脏的损害,也引起人们机能变异。这种现象是已被我们科学家证明的问题。尤其方便面被发泡塑料污染更为严重,所以发泡塑料已成为我们最严重的健康杀手……。”
⒍今年3月15日晚北京X电视台3.15节目中,XXX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继续宣称发泡塑料餐具会放出二恶英的怪论。
⒎今年3月23日上午北京X电视台“北京您早”节目中,又重提发泡塑料餐具会释放二恶英,北京XX大学教授XXX称:“发泡塑料餐具有毒,其低聚物会渗入食品,伤害人体……。”
⒏2000年9月18日XX日报经济版,一篇题为“白色不禁,绿色难兴”的报导中称“发泡餐盒有害物质会遇热释放,随着食物进入人体,长期使用会影响神经中枢并引起心律不齐,还会损害肝、肾等,所以1999年初,国家经贸委已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发泡塑料餐具,列入2000年底前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限期淘汰的产品目录。” ………………
上述这些“发泡塑料餐具有毒”的论调,口口声声说有科学根据,已被我们科学家证明…。如若有真实根据,那么我们希望把其根据和证明公布于众,让消费者分辨真假,真的与它“拜拜”。如若没有足够的试验检测数据,则应持求实的态度,不应人云亦云,更不应该无中生有,混淆视听;而且缺乏根据的不科学的宣传,会给政府宏观决策带来错误的影响,对广大群众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造成思想混乱,给产品声誉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对人体危害论,不外乎以下几种观点:①发泡塑料餐盒受热65℃时会产生二恶英;②聚苯乙烯中含有残存单体或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单体致毒的问题;③聚苯乙烯发泡餐具遇热会释放出二聚体、三聚体等危害人体物质的问题;④聚苯乙烯含双酚类,导致男性变女性的的问题。为了澄清上述所谓“毒性”问题,我们根据有关资料和数据,谈谈我们的看法:
⒈关于“二恶英”的问题
过去多篇文章及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新闻发布会,已阐述比较清楚,但还有一小部分人仍无休止地宣称发泡餐盒会放出“二恶英”。现仅概括以下几点再次澄清:据国内外大量资料和数据介绍,“二恶英”的产生来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工业生产中的部分杂质,如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某些农药、防腐剂、除草剂和油漆添加剂)时,加热过程可以产生副产物二恶英杂质;②某些产品工业化过程的副产物,如二恶英往往作为副产品和杂质的形式存在于纸浆漂白和工业冶炼过程中;③城市垃圾由于在350℃左右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大量“二恶英”,这是其主要来源;在发达国家中,该来源约各占二恶英总生成量的90%以上。此外,使用含氯清除剂时,汽车尾气也可产生微量二恶英。由上述二恶英的生成条件和产生源可以得知,聚苯乙烯发泡餐具与二恶英无关,因其既不属含氯有机化合物,而在使用时,又仅在100℃以下,何以算得上高温。
⒉关于聚苯乙烯中含有残存单体或在65℃以上使用会释放单体致毒的问题
关于含残存单体的问题,据生产厂家提供数据,我国生产的聚苯乙烯是严格执行国家苯乙烯单体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的标准,美国食品及药物总局(FDA)认可标准为5000ppm,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用于制造食品包装用的塑料制品及容器用的聚苯乙烯,其挥发性物质(苯乙烯、甲苯、乙苯、异丙苯、正丁苯等)的总浓度必须在5000ppm以下,但作为用于热汤的发泡类聚苯乙烯容器,其总浓度必须在2000ppm以下,其中,苯乙烯及乙苯的浓度分别不得超过1000ppm。
而关于餐盒受热65℃以上使用会释放单体的问题,这是无科学根据的,因聚苯乙烯比较稳定,苯环不易打开,而解聚成单体的温度必须在250℃以上。即使原料中含有标准中允许的极微量单体,据台湾行政院环保署署长郝龙斌在“保丽龙餐具”一文中指出,这些单体会立刻汽化到空气中,残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残留,由于其量甚微,正常人的肝脏足以通过新陈代谢排除出去,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另据英国《增强塑料》1992年第二期报导,美国环保局(EPA)已将被认为是致癌物的苯乙烯,从“致癌物”名单中沟消了,美国《材料工程》杂志中一篇报告指出:上述决定是基于一篇科学资料的扩大研究,以及美国环保局饮水司(ODW)认可后才发表的。在美国联邦(材料)注册中,苯乙烯最终被裁决为“不被视为具有足够致癌潜力的化合物”这一类物质。饮水司指出,在充分地进行饮用水研究中,未发现苯乙烯具有致癌反应,此决定已经纳入在EPA制定的关于饮用水杂质最大含量的38种化学物质的最终规则中,其中苯乙烯含量为0.1mg/l的饮用水,对人体健康无明显危害。
⒊关于聚苯乙烯发泡餐具遇热释放二聚体、三聚体等,会挠乱人体内分泌作用的问题
此问题出于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河村叶子等人,在1998年5月13日日本卫生协会上发表的一篇题为“食品用聚苯乙烯制品的苯乙烯聚物”的论文,后经一些新闻媒体炒作,在日本也曾一度引起思想混乱。日本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分析评价工作,关于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致毒的问题已基本澄清。首先,日本聚苯乙烯工业协会委托TNO(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以及食品药品安全中心等研究机构,进行安全性确认试验,并公开其结果,对二聚体、三聚体发表了“安全宣言”,宣告其搅乱人体内分泌作用问题的终结。日本环境厅于2000年7月召开第一届搅乱内分泌化学物质研讨会上获得的共识是:“因在技术上测定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的危险度是不现实的,没有必要考虑,从而,得出结论不再将它列入调查对象之中”。该厅于2000年10月31日召开的2000年度第二届“搅乱内分泌化学物质问题研讨会”上,宣布决定不再将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和正丁基苯等化学物质,列入该厅制作的“环境荷尔蒙(我国译为“激素”)名单”之中,该厅还决定改版“SPEED’98”,重编一本“2000年10版”正式公布: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将从环境荷尔蒙名单中删除。此外,对于苯乙烯二聚体、三聚体的问题,日本厚生省、通产省、农水省等也已明确表示,它不属所谓搅乱内分泌的化学物质。据此,日本政府已正式为过去几年中一直困挠着苯乙烯行业和聚苯乙烯制品行业以及社会上的“环境荷尔蒙骚动”,画上了句号。
⒋关于聚苯乙烯含双酚类的问题
图1 图2
不知提出此论点的专家有何科学根据?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发泡塑料餐具是由通过国标检测的聚苯乙烯为原料制得,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其分子结构见图1.。而双酚类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的单体,可分为双酚A(由苯酚和丙酮为原料)和双酚F(由苯酚和乙醛为原料)两种,其分子结构见图2.。由于上述两种分子结构可以得知,它们不是同一类型的物质,聚苯乙烯没含有双酚结构,也不可能含有双酚杂质,我们也没有从文献查到双酚会导致生殖机能失常的报导,因此关于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含有双酚,将导致男性变女性的怪论简直是无稽之谈。 另外关于国家经贸委2000年发布的《6号令》是关于“禁毒”令的问题,我们曾走访国家经贸委有关领导,他们明确表示《6号令》中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发泡塑料餐具列入2000年底前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限期淘汰的产品目录,是出于从环保方面的考虑,没有涉及其是否有毒问题。因此,将国家《6号令》说成是禁毒令的报导是不真实的,其流毒甚广,必须澄清。 通过上述国内外资料及试验分析证明,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是安全的。但同时也应深刻地认识到,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我们认为除了通过有关部门制订有关法规、妥善管理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外,主要应通过科技进步的方法进行治理。如何从材料角度减轻或抑制其污染程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塑料行业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们满怀信心与全国塑料行业工作者一起,以再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好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物给环境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期望其在不久的将来,在满足市场需求、方便人们生活中重放异彩。
最后衷心的希望各新闻媒体,应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人云亦云,给广大的消费带来消费误导。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聚苯乙烯发泡餐具有毒论”也可休矣! 现没有更好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