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超滤膜组件的清洗方法是什么
超滤膜是超滤设备的核心元件,较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被用于超纯水制备中的中端处理装置。由于超滤膜是多空材料,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的杂质,所以超滤膜要定期清洗,以保证超滤膜的通过量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超滤膜的清洗方法分为七个步骤:
1、配制清洗液
2、低流量输入清洗液
首先用清洗水泵混合一遍清洗液,预热清洗液时应以低流量。然后以尽可能低的清洗液压力置换元件内的原水,其压力仅需达到足以补充进水至浓水的压力损失即可,即压力必须低到不会产生明显的渗透产水。低压置换操作能够较大限度的减低污垢再次沉淀到膜表面,视情况而定,排放部分浓水以防止清洗液的稀释。
3、循环
当原水被置换掉后,浓水管路中就应该出现清洗液,让清洗液循环回清洗水箱并保证清洗液温度恒定。
4、浸泡
停止清洗泵的运行,让膜元件完全浸泡在清洗液中。有时元件浸泡大约1小时就足够了,但对于顽固的污染物,需要延长浸泡时间,如浸泡10~15小时或浸泡过夜。为了维持浸泡过程的温度,可采用很低的循环流量。
5、高流量水泵循环
高流量能冲洗掉被清洗液清洗下来的污染物,如果污染严重,请采用高于表1所规定的50%的流量将有助于清洗,在高流量条件下,将会出现过高压降的问题,单元件较大允许的压降为1bar(15psi),对多元件压力容器较大允许压降为3.5bar(50psi),以先超出为限。
6、冲洗
预处理的合格产水可以用于冲洗系统内的清洗液,除非存在腐蚀问题(例如,静止的海水将腐蚀不锈钢管道)。为了防止沉淀,较低冲洗温度为20oC。附注在酸洗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清洗液pH值变化,当在溶解无机盐类沉淀消耗掉酸时,如果pH的增加超过0.5个pH值单低,就应该向清洗箱内补充酸,酸性清洗液的总循环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超过这一时间后,清洗液可能会被清洗下来的无机盐所饱和,而污染物就会再次沉积在膜表面,此时应用合格预处理产水将膜系统及清洗系统内的第一遍清洗液排放掉,重新配置清洗液进行第第遍酸性清洗操作。如果系统必须停机24小时以上,则应将元件保存在1%(重量比)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中。在对大典系统清洗之前,建议从待清洗的系统内取出一支膜元件,进行单元件清洗效果试验评估。
7、清洗多段系统
在多段系统的冲洗和浸泡步骤中,可以对整个系统的所有段同时进行,但是对于高流量的循环必须分段进行,以保证循环流量对第一段不会太低而对最后一段不会太高,这可以通过一台泵每次分别清洗各段或针对每段流量要求设置不同的清洗泵来实现。
⑵ PVDF超滤膜如何长期保存
PVDF超滤膜组件在长期保存前应清洗干净,并用以下任何一种溶液溶液作为保专护液:
1.80~100%甘油(最佳属)
2.PH在2-3范围的磷酸
3.浓度在1000ppm的苯甲酸或苯甲酸钠
3.浓度在1000~5000ppm亚硫酸氢钠或偏亚硫酸氢钠用亚硫酸氢钠或偏亚硫酸氢钠保存膜组件,需要每隔6个月用净水冲洗后再用新配制的药液浸泡。浸泡后的膜组件可保留在系统中,关闭所有阀门或从系统中取出密封与塑料袋。以上所述新的膜组件的保存条件同样适用于存储使用过的膜组件。存储后的膜组件在投入使用前应排净保护液。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清洗。
注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证其在充满保护液或水的状态下保存,不可让其脱水。膜组件一旦脱水变干,膜的通量将会不可逆的衰减,无法恢复。
⑶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影响膜污染主要有膜或膜组件自身特性、运行条件、原水水质、污泥混合液的性质等四大因素。
膜污染的防制措施
通过有效的技术可以尽量延缓膜污染的进程,降低膜污染的程度,在防控浓差极化和膜污染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膜的性质、改变原水的特性、优化分离操作条件及对膜进行预处理、定期反冲洗等方面。前面影响因素中已提到很多方面,这里主要对预处理方法和定期反冲洗进行阐述。
1.预处理
它是降低膜污染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中包括混凝、吸附、预氧化、预过滤等方法。预处理影响膜的过滤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改变污染物粒径分布;改变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它们在膜表面的沉积性;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混凝是目前为止用得最为广泛和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投加混凝剂后能大大降低膜污染,增加膜通量,而且比投加活性炭更为有效。活性炭投加能吸附水中8~15μm的颗粒,而这些颗粒是控制膜通量的主要因素。但过多地投加活性炭可能会加剧膜污染,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2g/L的投加量。采用强氧化剂如氯、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臭氧等来氧化和改变有机物组成部分,从而改善出水水质,减轻膜污染。国内外对于预氧化控制膜污染的研究主要限于臭氧。适度的臭氧预氧化能增加了可生物同化有机碳和改善污泥性质,从而可能减轻膜污染,发现臭氧化能够促进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细胞的分解和控制丝状菌膨胀,从而减轻膜污染。然而有研究表明臭氧的投加对控制膜污染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可能加重膜污染,而且由于强氧化性,可能会氧化膜,从而损害膜,并容易产生一些副产物,因此预氧化工艺还在不断研究中。使用填充床过滤器或是其它膜预过滤来去除部分可能对后续膜有污染的物质,疏水性粗孔径膜能很好低吸附有机污染物,因此在预处理使用疏水性粗孔径膜非常有效。
2.膜冲洗
研究表明对膜组件进行定期清洗可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膜通量。膜的清洗包括物理冲洗、化学冲洗、物化联合冲洗以及电冲洗。物理清洗是用机械方法从膜面上去除污染物,包括多种方法。如正方向冲洗、变方向冲洗、透过液反压冲洗、振动、排气充水法、空气喷射、自动海绵球清洗、水力方法、气液脉冲和循环洗涤等。但该法仅对污染初期的膜有效,清洗效果不能持久。
研究表明:单独进行水反冲洗不能够有效去除膜面的阻垢层。化学清洗实质上是利用化学试剂和沉积物、污垢、腐蚀产物及影响通量速率和产水水质的其他污染物的反应去除膜上的污染物。化学试剂主要包括酸、碱、螯合剂和按配方制造的产品等。采用盐酸、氢氧化钠及次氯酸钠三种清洗剂结合清洗PVDF膜效果很好,但是单独的进行化学清洗只能减小污染物对膜的粘滞性,不能将污染物有效去除,而且进行化学清洗时,水温、加药量及清洗时间是决定清洗效果的重要因素。将物理和化学清洗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清洗效果, 如在清洗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物理清洗的效果提高。电清洗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清洗方法。在膜上施加电场, 则带电粒子或分子将沿电场方向移动, 通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施加电场, 且在无需中断操作的情况下从界面上除去粒子或分子。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使用导电膜及安装有电极的特殊膜器。清洗剂的选择决定于污染物的类型和膜材料的性质。
在清洗方案的选择中,应考虑以下因素:清洗设备的要求, 膜的类型和清洗剂的相容性,系统的结构材料,污染物的鉴定,使用过的清洗液的排放条件及由此造成的影响。
⑷ pvdf膜上有白色条纹
属于正常情况。
PVDF即聚偏二氟乙烯是一种膜材质。外观为半透明或白色粉体或颗粒,是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属于正常情况。
PVDF超滤膜具有优异的抗污染、抗氧化、亲水性能,能够有效防止膜元件被污染,定期进行清洗即可恢复膜元件的过滤性能,延长膜元件的使用寿命,PVDF超滤膜通常能够使用3-5年左右。
⑸ 超滤膜组件的清洗方法
海绵球清洗
选择与膜管直径大小的海绵球,用管子通过膜管进行反复擦拭回,而且可以反复使答用。
热水冲洗法
热水洗涤方法将水加热至(30-40°C),然后冲洗膜表面,这个方法对于粘稠或热溶性杂质去除效果很好。
超滤膜的化学法清洗,需要根据不同的污染杂质种类来选择相对应的化学药剂,才能达到去污效果。
碱性溶液清洗:比较常用的碱NaOH。配制溶液的pH约为10-12。水循环操作后可清洗或者浸泡0.5h~1h后在清洗。可有效去除杂质和油脂。
氧化剂清洗剂:超滤膜化学剂H202和NaC10是很常用的杀菌剂。选择1%~3%H2O2、500~1000mg /
LNaC10等水溶液后在清洗,对污垢和消毒细菌很有效果。
食品工业中的蛋白质沉淀选择胃促胰酶溶剂或磷酸盐,硅酸盐基碱性洗涤剂进行,需要消毒(使用NaOH和H 2 O 2等)。
化学清洗方法和正常清洗超滤膜过程是一样的,将相对应的清洗液倒入原液口,会自动渗入浓缩层等返回清洗液容器,一番循环后排出,再用干净的水冲洗。
⑹ 超滤膜怎么进行清洗
超滤膜有几种清洗方法:
超滤膜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超滤膜的污染会不断的加重,当污染到达一个程度的时候就需要对超滤膜进行一个清洗,清洗后能让超滤膜最大程度上恢复原有的产水量,那么超滤膜的清洗方法有几种呢?超滤膜的清洗方法大类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物理清洗方法和化学清洗方法。物理清洗方法还可以分为逆向冲洗、反冲洗、正洗冲洗三种。这些清洗都有着不同的作作和特点,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超滤膜的清洗方法有哪些,详细的解答:
一、物理清洗法:物理方法其实就是用有一定压力的水去冲洗超滤膜,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这个水冲洗的方向不一样,又可以分为逆向冲洗、反冲洗和正洗冲洗。
1.逆向冲洗:用原水冲洗膜内和进水端面的杂质。
2.反冲洗:用超滤水从膜块表面的污染物冲松散、剥落,分别从进水口和浓缩口排出(可加酸、碱或次氯酸钠等药品加强清洗效果)。
二、化学清洗法:
利用化学药品与膜面杂质进行化学反应来达到清洗膜的目的
酸溶液清洗:常用溶液有盐酸、柠檬酸、草酸等,调配溶液的PH=2~3,利用循环清洗或者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对无机杂质去除效果较好。
碱溶液清洗:常用的碱主要有NaOH ,调配溶液的PH=10~12左右,利用水循环操作清洗或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可有效去除杂质及油脂。
氧化剂清洗剂:利用1%~3%H2O2、 500~1000mg/L NaClO 等水溶液清洗超滤膜,可以去除污垢,杀灭细菌。H2O2和NaClO是常用的杀菌剂。
加酶洗涤剂:如0.5%~1.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对去除蛋白质、多糖、油脂类污染物质有效。
进行方法与正常超滤过程相同,清洗液自原液入口处进入,浓缩液及超滤液全部返回清洗液容器,循环后排放,以净水洗净即可。
⑺ 超滤膜组件的清洗方法是什么
超滤膜组件的清洗方法有物理清洗法和化学清洗法。
⑻ 超滤膜的PVDF的特点:
采用超滤膜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大多由醋酯纤维或与其性能类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过滤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滤膜过滤和反渗透膜过滤三类。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微孔膜(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0.02~10μm;超滤膜(UF)为0.001~0.02μm;反渗透膜(RO)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超滤膜一般为高分子分离膜,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纤维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
超滤膜的应用十分广泛,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可以作为药物、果汁、乳品等的浓缩提纯,纯净水、矿泉水净化等,超滤设备具有过滤效果好,出水量大,稳定性强等特点。
⑼ 超滤膜主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超滤膜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回收率高,所得产品品质优良,可实现物料的高回效分答离、纯化及高倍数浓缩。系统制作材质采用卫生级管阀,现场清洁卫生,满足GMP或FDA生产规范要求。系统工艺设计先进,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操作与维护简便,工人劳动强度低。
2.处理过程无相变,对物料中组成成分无任何不良影响,且分离、纯化、浓缩过程中始终处于常温状态,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完全避免了高温对生物活性物质破坏这一弊端,有效保留原物料体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
3.超滤设备系统能耗低,生产周期短,与传统工艺设备相比,设备运行费用低,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学试剂,尤其是超滤技术的实验条件温和,与蒸发、冷冻干燥相比没有相的变化,而且不引起温度、pH的变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变性、失活和自溶。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技术中,超滤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的脱盐、脱水和浓缩等。
超滤膜缺点:
超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干粉制剂。对于蛋白质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浓度。超滤膜的缺点是膜更换费用较高,技术设备投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