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体正常渗透压是多少
月30日 18:44 白蛋白有以下生理功能:
1、维持血液渗透压
白蛋白占全部血浆蛋白的50%以上。保持血液系统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的动力平衡,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正常人每100ml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为3.8~4.8克,但胶体渗透压中却有70~80%由白蛋白完成的,这是因为它分子小,分子量约6.9万,(多数血浆蛋分子量在16~18万之间),有效渗透颗粒较多。1克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相当于20毫升液体血浆或40毫升全血所得到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是相等的。
2、运输和解毒作用
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结合产生广泛可逆构形的改变。白蛋白能结合阳离子,也能结合阴离子,所以白蛋白能输送许多性能不同的物质,如脂肪酸、激素、微量金属离子、酶、维生素和药物等。许多在水中微溶的物质,在血浆中或白蛋白溶液中则为易溶,事实上溶解物是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白蛋白这种结合功能有助于微溶的代谢物运输。除此之外,白蛋白并能结合有毒物质,运送至解毒器官,然后排出体外。
3、抗休克作用
白蛋白能增加血液的有效循环量,对于失血、创伤、手术或烧伤所致的各种休克,均有明显疗效。
4、营养作用
组织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存在着动力平衡,可以互相转化,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白蛋白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5、20~25%白蛋白液体是高渗液体,能调节由于胶体渗透压紊乱而引起的机能障碍,如浮肿、腹水。输入白蛋白液后能使浮肿消退和腹水减轻、利尿。对防止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亦有显著的疗效。
白蛋白缺乏可致以下症状:
1、胶体渗透压紊乱出现水肿
2、运输能力不足,例氨基酸、激素、维生素等器官供应减少;分解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泄出去。
3、循环血量与重要器官患白蛋白缺乏症出现休克;有时甚至引起器官慢性退行性性变。
白蛋白减少的原因:
1、饮食不足,或消化道疾患,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缺乏制造蛋白的原料。
2、肝脏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而白蛋白的合成几乎全由肝脏合成,各种肝脏、蛋白补偿机能受损,则造成制造的不足。
3、消耗过多:急、慢性感染、肿瘤发热、甲亢;生理性的妊娠、哺乳期。
4、大量丧失:流血、外伤、肾病。
白蛋白注射液适应症:
1、扩张血容量、防止和控制休克:适用于手术前准备,烧伤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2、补充血浆蛋白量:各种导致蛋白减少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病、肿瘤、内科营养不良、胰腺炎、肠梗阻;儿科的防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纠正低蛋白血症,消除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腹水等局部或全身性水肿。
1、白蛋白注射液浓度高,所需用量相对的少,不会使血液循环系统负担过重,可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
2、粘度低,易输注,20%白蛋白液的粘度和正常血浆相等。
3、血浆中胶体渗透压的80%由白蛋白提供的。20%白蛋白液具有的渗透压较等量血浆大4~5倍。
4、白蛋白在有稳定剂时经60°C10小时加温灭活病毒。没有传播HBV、HCV、HIV的危险性。
5、无抗原性,可反复输注。
6、比血浆含钠盐少,治疗水肿更有意义。
7、可利用不适合临床输用的血浆来制备。适合血浆的综合利用。
白蛋白注射液切冰冻保存,应保存于2~8°C条件下。经一定时期的存放后,底部可出现微量云雾状的沉淀,它对人体无害。但若出现明显或振摇不散的沉淀时,不得使用。
白蛋白不是营养品
㈡ 关于人体转换水
人体内没有微咸水啊,你是因为想到人有时使用生理盐水才以为人体内有什么微咸水的吧。其实是这样的:
首先明白生理盐水:生理学或临床上常用的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其浓度用于哺乳类和人体时是0.85~0.9%。能够避免细胞破裂,它的渗透压和细胞外的一样,所以不会让细胞脱水或者过度吸水,所以各种医疗操作中需要用液体的地方很多都用它。 它是一种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是一种等渗溶液。
其次明白渗透压: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最后明白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708.9kPa(533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不超过1.5mOsm/kgH2O,约相当于3.3kPa(25mmHg),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很少,所以血浆的胶体渗透压高于组织液.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远小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若白蛋白明显减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浆蛋白总含量基本不变,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将明显降低。
最后进一步解释: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或低渗溶液。红细胞在高渗氯化钠溶液中会失水皱缩,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会因过多的水分渗入红细胞,引起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被释放入血,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溶血。
综上,所以用生理盐水,虽然它是咸的,但不是因为人体内部有什么微咸水的环境,而是临床治病时为了保证正常的血浆渗透压。
㈢ 产生血浆胶体渗透压和产生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胶体”是同样的物质么
物质无法凭空产生
只能从一种物质形态转变成另一种
热量只是一种能量
不是物质
㈣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胶体渗透压吗
不是
正常值约1.5mOsm/L,主要由血浆蛋白构成,其中白蛋白含量多、分子量相对较小,是构成血浆回胶体渗透压答的主要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
㈤ 人体血浆渗透压分为哪两种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 和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以下是补充: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在人体37°C是,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㈥ 人体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还是,蛋白质,来维持
血浆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来维持,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来维持。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特别是电解质,称为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几乎相等,所以它们的晶体渗透压也基本相等。
人体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6)人体内胶体渗透压的半透膜是什么扩展阅读
血浆渗透压的作用为:
1、晶体渗透压仅决定细胞膜两侧水份的转移;蛋白质等大分子胶体物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决定血管内外两侧水的平衡。
2、血浆渗透压升高(如大量出汗或腹泻),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引起神经垂体ADH的释放增加,从而增强了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排尿量减少,保留了水分,恢复体液的渗透压。
3、当体液渗透压降低时,减少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ADH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排尿量增多,从而排出多余的水分。
㈦ 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什么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影响什么内外水的移动
白蛋白是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所以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血管内外水的移动.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红细胞内外水的移动.
㈧ 人体的渗透压用什么维持
晶体渗透压靠NA,胶体渗透压靠白蛋白
㈨ 体液中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关系
智力超从专业角度给你讲明了原理。我从业余角度再说几句。人体内的渗透压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大部份。胶体渗透压,简单说就是使水份保留在血管里的能力。晶体渗透压也有保持水份的作用,但因为血管内外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所以晶体渗透压对血管内外的水份转移没有意义。而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组织间隙内没有这种大分子物质)。在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蛋白质总量是不变的,但不同段内的血压值不同。在血管内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血管内的水份克服了胶体渗透压的吸收作用而被“挤出”血管;当血管内压力下降后,向血管外挤出水份的作用力小于胶体渗透压回吸收水份的能力,于是,组织间隙内的水份又被血管“吸”回来(此时的血更“浓”了,胶体渗透压也更大了)。所以,足够的胶体渗透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如果血容量低了,会导致血压降低,而血压低了,就从组织间回吸收水份,补充血容量,反之亦然。说实话,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不是一个业余人士,而我的回答也不是专为你看的。我只是借此机会向那些崇尚“打人血浆白蛋白补脑”的无知人士灌输一些知识。-------白蛋白只管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治疗由此引起的“水肿”。------仅此而已。
㈩ 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怎么计算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血细胞蛋白质纤维等形成的对血管的压力。晶体渗透压是一些离子(如Na离子等)浓度对血管形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