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环氧树脂固化后,热分解需要多少温度
晚上好,这个视使用的环氧树脂种类与交联剂种类不同而定,不是一个固定值,比内如热固化容的酸酐类、胺类和偶氮类各有不同之处。热固化的酸酐类由于使用加热硬化,成为三维网状不溶不熔结构,理论上不存在再次热分解。胺类比较常见,将环氧开环后聚合成芳香族酰胺形式聚合物,胺类分子量越大其固化后耐高温的性能越好,但最低的乙二胺也要在800度以上才开始分解。偶氮类属于新兴的硬化成份,使用AIBN聚合,也有使用偶氮和二苯甲酮等混合的复合光敏引发,这种环氧树脂固化后不耐溶剂和高温,热分解温度未知但肯定低于耐温性最好的酸酐,它的特性是耐候。如果你一定要让环氧树脂固化后再次分解,热分解至少需要冶炼熔炉中的高温请参考。事实也证明,环氧树脂并非传说中一定是不溶不熔,它可以溶于一些有机酸复配的特殊溶解剂,同样也能遇热分解消散。
Ⅱ 丙烯酸树脂怎样去除偶氮二异丁腈
晚上好,想问一下是哪种情况,AIBN量太少需要重新提纯还是AIBN过量要去除多余?是哪一种丙烯酸树脂,功能单体还是引发聚合?不同情况去除AIBN方法都不一样,欢迎补全提问。
Ⅲ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偶氮胂Ⅲ光度法
方法提要
试样经碱熔,水提取过滤,盐酸溶解沉淀,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锆铪,在酸性溶液中,与偶氮胂Ⅲ形成绿色配合物,在波长660nm处有最大吸收。配合物颜色的强度随盐酸浓度增加而加深,并且相当稳定。
仪器
分光光度计。
试剂
过氧化钠。
硫酸。
盐酸。
过氧化氢。
氢氧化钠溶液(10g/L),加几滴过氧化氢。
氯化铵溶液(200g/L)。
草酸铵溶液(40g/L)。
偶氮胂Ⅲ溶液(2g/L)称取2g偶氮胂Ⅲ,用1mo1/LHCl溶解并定容于1L,混匀,过滤备用。
锆标准储备溶液ρ(Zr)=1.00mg/mL称取3.5328g氯化锆酰(ZrOC12·8H2O)于烧杯中,加入40~50mL8mol/LHCl溶解。如溶液混浊需过滤,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8mol/LHCl稀释至刻度,混匀。
锆标准溶液ρ(Zr)=1.0μg/mL用8mol/LHCl稀释锆标准储备溶液配制。
离子交换柱取80~100目的743阳离子交换树脂,用蒸馏水浸泡半天,再用4mol/LHCl浸泡半天,以4mol/LHCl洗1次。将树脂装入内径为0.8~1cm、长为10cm,出口内径为0.2cm的交换柱中,柱的上下端充填少量玻璃丝,上柱前用20mL1mol/LHCl淋洗平衡。
树脂的再生洗脱锆以后的树脂,用100mL6mol/LHCl洗脱稀土。加入15mLNH4Cl溶液转型,用10mL水淋洗,加入25mL草酸铵溶液洗脱钍,用10mL水淋洗,然后用20mL4mol/LHCl平衡,用水洗至中性,备用。
校准曲线
移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锆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25mL比色管中,补加8mol/LHCl至20mL,准确加入1mL2g/L偶氮胂Ⅲ盐酸溶液,用8mol/LHCl稀释至刻度,混匀。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于分光光度计660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校准曲线。
分析步骤
称取0.l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刚玉坩埚中,加入1.5gNa2O2,搅匀,再覆盖一层过氧化钠。在600℃熔融15min,取出冷却,放入150mL烧杯中,用热水提取并煮沸数分钟,洗出坩埚。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烧杯和沉淀6~8次,水洗2次。滤液弃去。用热25mL4mol/LHCl溶解沉淀于原烧杯中,加入75mL水,混匀。将溶液以1~2mL/min的流速通过交换柱。用50mL1mol/LHCl分4次洗涤烧杯和交换柱,再用25mL(7+93)H2SO4洗脱锆(铪)于50mL烧杯中。于电热板上加热蒸发至硫酸烟冒尽,用8mol/LHCl提取,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8mol/LHCl稀释至刻度,混匀。
分取5.0mL试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8mol/LHCl稀释至20mL,以下按校准曲线进行测定。
按式(59.1)计算锆(铪)的含量。
注意事项
50mL溶液中,100mgCa、Mg、Al,50mgMn,40mgBi,30mgPb,25mgGa,20mgSn,15mgFe(Ⅱ)、Ti,10mgNi、Be、Co、In,5mgCu、Cr、Nb,及1mgLa、Se均不干扰锆的测定。钪、钍和铀严重干扰。1mgV5+、40μgCr6+、400mgNO-3对试剂有氧化作用。氟、硫酸根、EDTA以及有机含氧酸等与锆配位,也干扰测定。
Ⅳ 染色时用了含偶氮的染料在检测中超标,如何把偶氮除掉,让检测通过
不可能,偶氮染料中的偶氮基团是去不掉的。
Ⅳ 请问偶氮类染料中,哪些是没毒,哪些是有毒的
好像都有吧,24项,如果没有的话有何必列入进去呢。
Ⅵ 中性偶氮染料的特点
中性染料是一种金属铬合染料。主要由配位金属原子(金属铬、钴等)与母体染料(酸性偶氮染料)分子以1:2螯合而成。如中性橙RL、中性枣红GRL、中性灰2BL。其水溶性较酸性金属络合染料略差,能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染色。适用于维纶、锦纶、丝、毛及柞蚕丝等的染色。具有较高的耐晒坚牢度。
Ⅶ 纺织品印染中的偶氮和甲醛有允许范围吗是多少
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根据国标GB18401国家纺织品强制安全技术标准 ,具体要求如下图:
Ⅷ 服装中含有偶氮会怎么样 有什么害处吗
服装中含有少量偶氮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不能超标。
偶氮基两端连接烃基(可以是脂肪族烃基,也可以是苯基等芳烃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偶氮染料是合成染料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广泛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在特殊条件下,它能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偶氮染料是目前种类最多的一大类染料。
在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约有10%-15%的染料未经处理即被排放到环境中去并可能严重影响接触者的健康。
因此,偶氮废水必需在排放前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已有多种处理偶氮废水的方法,其中微生物脱色法被认为是最为有效且对环境无害的方法。
(8)树脂中偶氮扩展阅读:
并非所有偶氮染料都受禁止,受禁的只是经还原会释出法例指定的24种芳香胺类的偶氮染料,约有130种。
这些受禁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或其他消费品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后,会与代谢过程中释放的成分混合并产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会被人体吸收,经过一系列活化作用使人体细胞的DNA发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因。
有鉴与此,1994年德国政府正式在"食品及日用消费品"法规中,禁止使用某些偶氮染料于长期与皮肤接触的消费品。
并于96年4月实行之后,荷兰政府也于96年8月制定了类似的法例,法国和澳大利亚正草拟同类的法例,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亦于2002年拟草了"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自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禁用部分染料法令以来,世界各国的染料界都在致力于禁用染料替代品的研究。随着各国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禁用染料的范围不断扩大。
欧盟近期已连续发布禁用偶氮染料法规,一旦禁令生效,对我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国的影响不言而喻。面对咄咄逼人的"绿色壁垒",国内染料行业加紧替代产品的技术开发已刻不容缓。
2002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第六十一号令,禁止使用在还原条件下分解会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并规定2003年9月11日之后,在欧盟15个成员国市场上销售的欧盟自产或从第三国进口的有关产品中,所含会分解产生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含量不得超过30×10-6的限量。
2003年1月6日,欧盟委员会进一步发出2003年第三号令,规定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市场上禁止使用和销售含铬偶氮染料,并将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
Ⅸ PVC塑料中有偶氮怎么解决
颜料?还是发泡剂之类?
有要求就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