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的空气滤清器和空气滤芯是一样的东西吗
是的,滤清器是个总成,包括壳体和滤芯的组合。
空气滤清器可分为过滤式、离心式、油浴式、复合式几种。发动机中常用的空气滤清器主要有惯性油浴式空气滤清器、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聚氨酯滤芯空气滤清器等几种。
惯性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先后经过惯性式滤清、油浴式滤清、过滤式滤清三级滤清,后两种空气滤清器主要通过滤芯过滤式滤清。
惯性油浴式空气滤清器具有进气阻力小,能适应多尘多沙工作环境,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以前在多种型号的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上采用。但这种空气滤清器滤清效率较低、重量大、成本高、维护不便,在汽车发动机中已逐渐被淘汰。
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的滤芯采用经过树脂处理的微孔滤纸制成,滤纸多孔、疏松、折叠,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抗水性,具有滤清效率高、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保养方便等优点,是前目应用最广泛的汽车用空气滤清器。
聚氨酯滤芯空气滤清器的滤芯采用柔软、多孔、海绵状的聚氨酯制成,吸附能力强,这种空气滤清器具有纸质干式空气滤清器的优点,但机械强度低,在轿车发动机中使用较为广泛。后两种空气滤清器的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不可靠。
(1)空气滤芯分为什么扩展阅读:
维护保养
1、滤芯是过滤器的核心部件,由特殊材料制成,属于易损件,需要特别的维护、保养;
2、当过滤器经过长时间工作后,其中的滤芯已经拦截了一定的杂质,会导致压力的增加,流量的减小,这时候就需要及时清洗;
3、在清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使滤芯变形或损坏。
2. 空滤有什么类型
空气滤清器的型式有二种:干式和湿式。
干式空气滤清器是通过一个干式滤芯(如纸滤芯),将空气中的杂质分离出来的滤清器。轻型车(含轿车、微型车)所用的空气滤清器一般为单级。它的形状有扁圆或椭圆及平板式。过滤材料为滤纸或非织造布。滤芯端盖有金属或聚氨脂的,外壳材料为金属或塑料。在额定空气体积流量下,滤芯的原始滤清效率应不低于99.5%。重型车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它的空气滤清器必须是多数的。第一级为旋流式预滤器(如叶片环、旋流管等),用于滤除粗大颗粒杂质,过滤效率在80%以上,第二级细滤是微孔纸滤芯(一般称作主滤芯),其过滤效率达99.5%以上。主滤芯之后还有一个安全滤芯,其作用是在安装和更换主滤芯时,或在主滤芯偶然损坏时防止灰尘进入发动机。安全芯的材料多为非织造布,也有使用滤纸的。
湿式空气滤清器包括油浸式和油浴式两种。
油浸式是通过一个油浸过的滤芯,将空气中杂质分离出来,其滤芯材料有金属丝织物的,也有发泡材料。
油浴式是将吸进的含尘空气导入油池而被除去大部分灰尘,再在带油雾的空气向上流经一个由金属丝绕成的滤芯时作进一步过滤,油滴和被拦住的灰尘一起返回到油池。油浴式空气滤清器一般用于农业机构和船用动力。
3. 汽车空气滤芯和空气滤清器是一个意思吗
不一样,空气滤清器是指总成(包括滤芯、壳体、旁通管路等),空气滤芯只是总成里起过滤作用的一个部件而已。
4. 关于汽车的“三滤” 帮你划好了知识点 还不赶紧记下来
“汽车的三滤”对于老司机们自然不必多介绍了,但还是要啰嗦两句,为了我们很多刚刚踏入有车一族的新司机们和即将迈入老司机门槛的车友们。
“汽车的三滤”常常用作指汽车常规保养时检查和更换的“机油滤清器”、“空气滤芯”、“花粉过滤器”也叫做“空调滤芯”。
01机油滤清器
“机滤”说的就是咱们的发动机机油滤清器。用来过滤发动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铁屑、油泥、胶质等一些机油在润滑过程中所带走的发动机内的杂质。(这些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那么一些知识点来喽。)
知识点
为什么外面的空气那么恶劣、在市区常常堵车、外面狂风呼啸,车内却闻不到一点尾气、没有一点雾霾、没有树叶沙石。那是因为有“花粉过滤器”(空调滤芯)帮你过滤了这些危害健康的杂质。不知道车友们您的口罩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很多朋友在清晨跑步都会带上雾霾口罩,为了自己的健康。而车上的空调滤芯帮你守护的是一家人的健康。
空调滤芯的分类就比较多了,而现在比较流行的也就是“活性炭空调滤芯”,因为空调滤芯内含有很多的活性炭,可以吸附大量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市面上劣质的活性炭也非常盛行。
空调滤芯的正反:
空调滤芯是有正反面的,有一面是迎风面,也就是朝向我们的进风口。不要上反了滤芯,原本干粗活的面成了干细活的,原本干细活的成了干粗活的。
滤纸的要求:
滤芯不光是过滤,还要能阻隔空气中的水分,使车内空气不会太过潮湿,从而滋生细菌。
其实空调滤芯的很多设计都与空气滤芯相仿,比如褶皱设计等都是为了增大空气接触面积。
很多朋友有时会反映出风口出风量小、有异味、异响等,我见到过很多都是因为没有定期更换空调滤芯导致的。甚至一些过敏的客户会导致自己过敏而抱怨自己车有质量问题。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空调滤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汽车易耗品。
好了今天带大家学习的“三滤”知识就完成了。虽然是非常寻常的一个配件,但是学问真的没那么简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