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聚砜超滤可以耐受强氧化剂吗为什么
聚砜超滤是一种在制备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具有高耐久性和抗污染等优点。然而,聚砜超滤膜并信塌不一定具备对强氧化剂的耐受性能。
强氧化剂一般指的是氯气、臭氧、过氧化氢等具有强氧化作用的化学物质。聚砜超滤膜材料的耐化学性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分升码子量等因素。对于某些化学结构比较紧密、分子量滑笑圆较高的聚砜超滤膜,其可能具备一定的抗氧化剂能力,但很难有足够的抗氧化剂性能可以应对所有强氧化剂的攻击。
因此,要根据具体的聚砜超滤膜材料的类型、厚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来判断其是否能够耐受强氧化剂,建议在具体应用前进行相关测试和分析,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应用。
B. 超滤加亚硫酸氢钠的目的
保护液,防止长细菌,再就是防止膜干燥后对膜的不可逆性损害。
C. 超滤膜滤芯的化学清洗
1、酸溶液清洗:常用溶液有盐酸、柠檬酸、草酸等,调配溶液的PH=2~3,利用循环清洗或者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对无机杂质去除效果较好。
2、碱溶液清洗:常用的碱主要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碳酸钠等。配制碱溶液的PH值也因滤芯材质类型而定,一般在PH=10~12左右,利用水循环操作清洗或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可有效去除杂质及油脂。
3、氧化剂清洗剂:利用1%~3%H2O2、 500~1000mg/L NaClO 等水溶液清洗超滤滤芯,可以去除污垢,杀灭细菌。H2O2和NaClO是常用的杀菌剂。
4、加酶洗涤剂:如0.5%~1.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对去除蛋白质、多糖、油脂类污染物质有效。
D. 原水预处理的胶体污染的防治
胶体是具有1nm到1μm粒径,像粘土一样很难自然沉降的微粒子。在水中通常带负电。因此胶体粒子间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不会发生聚合。 絮凝是加入絮凝剂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使得胶体粒子间的排斥力变弱,最终导致微粒子之间变的更容易聚集。絮凝通过以下三个方式起作用:
(1)胶体间的引力和反作用力;
(2)粒子和粒子的接触、冲撞;
(3)化学作用(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
多数常用絮凝剂与水中的碱成分反应易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如果加入絮凝剂的量过多,会导致生成的氢氧化物析出并对膜元件造成污染。常用絮凝剂见右图表格。
影响絮凝的因素,除了絮凝剂的注入量以外,还有pH 值、搅拌条件、共存离子以及水温等。在实际设计中,必须预先对这些絮凝条件进行预测。最适合的条件要用测试器进行测试,由生成的絮凝体特性状态决定设计条件,当然最终还需要用实际的溶液来决定确切的絮凝条件。 按照过滤的速度可分为缓速过滤和急速过滤两个大类。右图中列出了不同过滤方式的不同特征:介质过滤可以有效的去除反渗透和纳滤给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和SDI 值。仅靠絮凝、砂滤无法把原水中的粒子有效捕捉时,还可以配合使用絮凝沉淀和气浮组合。但是,添加过滤辅助药剂或者絮凝剂,有可能会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污染。因此需要做小型烧杯实验,以确认药剂的添加是否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有影响。
在选择滤速时,依据原水水质的不同可以有所变化。通常对于地下水水源,由于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含量较少,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滤速的设定一定不能太高,以免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从工程实际经验上,对于受污染的地表水,过滤速度应尽量小于8 米/小时,有条件的可以接近6 米/ 小时,最高也不要超过10 米/小时。 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游离氯和臭氧等氧化剂,用活性炭作为反渗透和纳滤膜系统的预处理已经被广泛使用。通常被采用的活性炭有两种类型:
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缩写:GAC)
粉末活性炭(PowderedActivated Carbon,缩写:PAC)
他们的特征如右图所示: 微滤(MF)和超滤(UF)是近几年才大规模应用的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工艺。 同絮凝、沉淀以及砂滤比较,其过滤的水质稳定、设备管理比较简单,也不会产生过滤残渣或絮凝污泥等废弃物。
作为预处理,微滤和超滤膜的使用几乎可以完全去除不溶解的物质,降低颗粒物的污染风险,使得反渗透的设计水通量可以适当增加约10 – 20 %。但是微滤和超滤也不能包治百病,并非采用了微滤和超滤就可以排除一切对反渗透和纳滤产生污染的物质。
一方面是由于微滤以及用于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的超滤膜都属于筛分过滤,过滤孔径大约在0.02 – 0.05 微米之间,虽然大部分不溶解的物质都会被截留,但是很多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同样会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产生污染,而这恰恰是微滤和超滤预处理不能解决的。
另一方面,微滤和超滤预处理系统经常要伴随着药剂的加入,例如:絮凝剂、阻凝剂、氧化剂、酸和碱等,这些化学物质有可能在微滤和超滤的产水中存留,进而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污染和劣化。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絮凝剂和氧化剂,从目前大量的双膜法(MF/UF+RO)案例来看,大多数微滤和超滤系统会在线投加絮凝剂,种类以铁盐和铝盐为主,这是为了在原水中造成微絮凝以提高微滤和超滤的产水水质,部分絮凝剂未能充分反应并透过微滤和超滤膜进入产水侧,由于在产水水箱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导致这些透过的絮凝剂发生二次絮凝,这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氧化剂的投加主要是为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在微滤和超滤的反洗步骤中也经常使用,但是残留的氧化剂如果没有充分的还原,就会造成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氧化,导致不可恢复的破坏。
因此,在选择微滤和超滤作为预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投加量、严格按照微滤和超滤制造商提供的设计参数设计,虽然微滤和超滤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简单,但也同样要做好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的运行。 在有的井水中含有还原态的Fe2+和Mn2+ 。这种水在氧化后或者当水中的氢氧根超过5 mg/L 时,Fe2+会转变为Fe3+,生成胶体的氢氧化物。
4 Fe(HCO3)2 + O2 + H2O → 4 Fe(OH)3 + 8 CO2
铁比锰更容易造成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污染。用反渗透系统来处理这样的水时,重要的是不要接触空气。在进入反渗透装置前对原水进行氧化,然后使用过滤器脱除,也可以防止铁和锰带来的污染。 对铁和锰的进水要求可参见预处理方法目录下的“RO和NF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表格。
E. 超滤膜怎么清洗保养,三分钟读懂超滤膜清洗保养大全
超滤膜清复洗的方法主要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必须事先弄清楚污染物的组成及污染性质。二是如能用清水冲洗,应尽量用清水冲洗。只有当清水冲洗达不到理想效果时,才考虑用化学清洗方法。为此超滤膜的清洗,又可分为物理清洗法和化学清洗法两种。
1、物理清洗法:
在这方面用的最多最普遍的就是水力冲洗法。它又可因水力冲洗方向的不同,分为逆向冲洗、反冲洗和正洗冲洗。
(1)逆向冲洗:用原水冲洗膜内和进水端面的杂质。
(2)反冲洗:用超滤水从膜块表面的污染物冲松散、剥落,分别从进水口和浓缩口排出(可加酸、碱或次氯酸钠等药品加强清洗效果)。
(3)正洗冲洗:用原水冲洗膜内和端面的杂质,按运行状态将超滤膜清洗干净。
2、化学清洗法:
根据膜表面污染物质的种类,选择适当的化学药品与之进行溶解、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常用的化学药品的选择必须根据膜材料的性质选择,如酸类、碱类、氧化剂、杀菌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加酶洗涤剂等。进行方法与正常超滤过程相同,清洗液自原液入口处进入,浓缩液及超滤液全部返回清洗液容器,循环后排放,以净水洗净即可。
F. 何谓超滤膜有哪些先进之处原理是什麽
超滤膜
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
粒径
的
混合物
在通过超滤膜时,利用膜两侧的压力差和筛分
原理
,实现
选择性
分离的技术
超滤
过程
多采用错流操作,在小批量中也采用死端操作。
超滤
基本上
是按物质
大小
而去除的压力驱动膜过程,超滤膜孔径一般在3-100NM之间,能够截留分子量为1000-100000DALTON的物质;所能去除的物质包括糖、
生物分子
、
高分子聚合物
、
胶体
物质等。超滤膜以其标准“切割分子量(MWCO)”来描述其孔径的大小,膜的标称切割分子量通常定义为膜具有90%以上截留的最小分子量物质。
由于其高效节能的
特点
,因此广泛用于
矿泉水设备
、
饮用水
净化、
工业用水
处理、食品、饮料用
水净化
、除菌、反渗透预处理等方面。
超滤膜原理:
超滤是一种与
RO膜
孔径大小相似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
驱动力
,以超滤膜为
过滤介质
,在一定的压力下,当
原液
流过膜
表面
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
微孔
只允许水及
小分子
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
体积
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
目的
。
超滤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1、在
常温
和
低压
下进行分离,不用电,因而
能耗
低,从而使设备的运行费用低。
2、设备体积小、
结构
简单,故投资费用低。
3、超滤
分离过程
只是简单的加压输送
液体
,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管理。
4、超滤膜是由
高分子材料
制成的均匀连续体,纯
物理方法
过滤,物质在分离过程中不发生质的变化,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任何
杂质
脱落,保证超
滤液
的纯净。
超滤膜用途:
超滤过程是最广泛使用的膜过程之一,超滤能完成下列一种或多种功能:
①溶液澄清;
②溶质的浓缩;
③溶质的分离;
G. 在超滤中氧化杀菌剂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为防止超抄滤膜上的微生物污染,需对超滤系统定期投加杀菌剂,投加杀菌剂类型需根据工艺条件而定。比较常用的是采用次氯酸钠。一般设两周进行一次,投加方式可以在预处理前进行冲击性投加,投加浓度为50ppm左右,投加时间为2.0小时,也可以通过长期连续少量投加方式进行。
H. 超滤膜该怎么清洗呢
超滤膜的清洗方法:
一、物理清洗法:
物理方法其实就是用有一定压力的水去冲洗超滤膜,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这个水冲洗的方向不一样,又可以分为逆向冲洗、反冲洗和正洗冲洗。
1.逆向冲洗:用原水冲洗膜内和进水端面的杂质。
2.反冲洗:用超滤水从膜块表面的污染物冲松散、剥落,分别从进水口和浓缩口排出(可加酸、碱或次氯酸钠等药品加强清洗效果)。
二、化学清洗法:
利用化学药品与膜面杂质进行化学反应来达到清洗膜的目的
酸溶液清洗:常用溶液有盐酸、柠檬酸、草酸等,调配溶液的PH=2~3,利用循环清洗或者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对无机杂质去除效果较好。
碱溶液清洗:常用的碱主要有NaOH ,调配溶液的PH=10~12左右,利用水循环操作清洗或浸泡0.5h~1h后循环清洗,可有效去除杂质及油脂。
氧化剂清洗剂:利用1%~3%H2O2、 500~1000mg/L NaClO 等水溶液清洗超滤膜,可以去除污垢,杀灭细菌。H2O2和NaClO是常用的杀菌剂。
加酶洗涤剂:如0.5%~1.5%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对去除蛋白质、多糖、油脂类污染物质有效。
进行方法与正常超滤过程相同,清洗液自原液入口处进入,浓缩液及超滤液全部返回清洗液容器,循环后排放,以净水洗净即可。
I. 为什么洗超滤用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起来清洗
强氧化剂和强碱,二者合用可以氧化分解超滤膜上的细菌和有机物,然后通过碱性洗掉。
J. 在超滤中加氧化杀菌剂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超滤过程中会有一些氧化物质存在,并不能过滤干净,加入氧化杀菌剂就是把一些不能过滤掉的细菌以及氧化物质杀死,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