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丙酮溶剂瓶的清洗废水该怎么处理
其实,打开丙酮瓶,一两天丙酮就干了,清洗废水收集,送化工废料处理站。要出钱。
㈡ 小米滤水器怎么清洗
在清理的时候,我们所需工具有:家用吸尘器、毛刷或者牙刷、抹布。为保证安全,整个清内洁保养工作要在断开容电源的情况下进行。简单来讲可以分为六步:
一拆,二擦,三吹,四清,五洗,六装。
02
一拆:打开净化器后侧滤芯舱门,将空气净化器进行尽可能的分解,大卸八块 ,不给它 藏污纳垢 的机会。
03
二擦:要擦小米空气净化器出风口与叶轮,因为这是平时工作量最大的部位,也是积攒灰尘的重灾区。
04
三吹:使用吸尘器除净机身下部蜂窝口积聚的灰尘。小心吸除出风口内部灰尘泥垢,防止掉落至风机舱。
四清:接下来开始用毛巾清理滤芯舱内残留的灰尘。在这温馨提示一下,吹风机吹不到的细小部位,可利用废弃的牙刷来处理。对于角落难清理的顽固部位可继续用牙刷边刷边吸。
05
五洗:出风口网罩和叶轮可以水洗,加入适量清洁剂浸泡更易清洁,清水冲干净后晾干。
06
六装:按照之前拆卸的相反步骤安装叶轮、出风罩、滤芯,关闭舱门。安装完毕后进行开机试验,如果更换了滤芯还需复位滤芯。对于空气净化器滤芯一般都有使用期限,当然也可以
提前更换
㈢ 烧结炉冷却水温度高和滤芯有关系吗
滤芯会影响冷却效果, 或杂质可能沉积在冷却水管, 但滤芯与冷却水温度高无关;
冷却水温度高有几个原因:
冷却水流率太小
烧结室抽风不良
烧结温度异常
㈣ 电镀件清洗废水怎么处理安全排放
电镀清洗废水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物质、酸碱、络合剂等,如果是化学镀镍废水,则较难处理,含有络合态金属离子,一般的液体重捕剂DTCR和加碱处理很难处理完全达标。可以使用M2和M3,处理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能将废水处理至表三标准,镍离子处理至0.1mg/L以下,这样废水就可以安全排放了。
㈤ 白色陶瓷用高温烧结炉烧成黑色要怎么烧要放活性炭吗,放的话哪种活性炭效果要好点,谢谢各位了
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20分)
答:粉末的制备方法: 气相合成、湿化学合成、机械粉碎.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
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
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胶凝胶法
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2. 为什么要对粉体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什么是物理吸附?什么是化学吸附?试举例说明。(20分)
答: 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
力学性能:表面硬化、防氧化、耐磨等
电学性能:表面导电、透明电极
光学性能:表面波导、镀膜玻璃
生物性能:生物活性、抗菌性
化学性能:催化性
装饰性能:塑料表面金属化
材料表面改性的意义
通过较为简单的方法使一个部件 部件或产品 产品具有更为综合的性能第一节 材料表面结构的变化
粉体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改变粉体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组成、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能、光、吸附特性等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时候,由于无机粉体填料与有机高聚物的表面或界面性质不同,相容性较差,因而难以在基质中均匀分散。故而必须对无机粉体填料表面进行改性,以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强其与有机高聚物或树脂等的相容性和在有机基质中的分散性,以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及综合性能。
基本目的是增加与基体的相容性和润湿性,提高它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强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
在此基础上还可赋予材料新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如用氧化铝、二氧化硅包覆钛白粉可改善其耐候性。
物理吸附也称范德华吸附,它是由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作用力所引起,此力也称作范德华力。吸附剂表面的分子由于作用力没有平衡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场来吸引吸附质,由于它是分子间的吸力所引起的吸附,所以结合力较弱,吸附热较小,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较快。被吸附物质也较容易解吸出来,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如:活性炭对许多气体的吸附,被吸附的气体很容易解脱出来而不发生性质上的变化。
吸附质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或分子)发生电子的转移、交换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
3. 利用热力学、动力学知识试分析FeC或WC生产过程的条件。(10分)
答:在WC生产过程中,其原理是W+C===WC,从热力学角度看,因为W和C都是比较稳定的物质,所以通常条件下不会发生反应,G大于0,所以要在高温条件下(1350-1550℃),当在这个温度下,C比较活跃,就是W碳化,从而形成WC。
4. 什么是均匀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各有什么优缺点?(20分)
答:均匀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均匀地释放出来,通过控制溶液中沉淀剂浓度,保证溶液中的沉淀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均匀的析出。通常加入的沉液剂, 不立刻与被沉淀组分发生反应, 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整个溶液中缓慢生成,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剂而造成沉淀剂的局部不均匀性。
直接沉淀法是制备超细微粒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沉淀析出,沉淀经洗涤、热分解等处理工艺后得到超细产物。不同的沉淀剂可以得到不同的沉淀产物,常见的沉淀剂为:NH3•H2O、NaOH、(NH4)2CO3、Na2CO3、(NH4)2C2O4等。
直接沉淀法操作简单易行,对设备技术要求不高,不易引入杂质,产品纯度很高,有良好的化学计量性,成本较低。缺点是洗涤原溶液中的阴离子较难,得到的粒子粒经分布较宽,分散性较差。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两种或多种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沉淀反应后,可得到各种成分的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超细粉体的重要方法。
5. 试述溶胶—凝胶法制备粉体材料的基本原理。(20分)
答: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溶胶—凝胶(简称Sol—Gel)法是以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为基础的。其反应过程通常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1)水解反应: M(OR)4 + χ H2O = M(OR)4- χ OH χ + χ ROH
(2)缩合-聚合反应:
失水缩合 -M-OH + OH-M- =-M-O-M- +H2O
失醇缩合 -M-OR + OH-M-=-M-O-M- +ROH
缩合产物不断发生水解、缩聚反应,溶液的粘度不断增加。最终形成凝胶——含金属—氧—金属键网络结构的无机聚合物。正是由于金属—氧—金属键的形成,使Sol—Gel法能在低温下合成材料。Sol—Gel技术关键就在控制条件发生水解、缩聚反应形成溶胶、凝胶
凝胶-溶胶(Sol-gel)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在经过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
6. 利用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设计一个粉体材料的制备(包括工艺路线、温度、烧法时间),并说明原因。
答:制备工艺对铁基粉末冶金航空刹车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
该论文针对某种牌号铁基粉末冶金航空刹车材料的制备工艺进
行研究,系统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压
制压力、烧结温度、烧结压力、冷却水流量等重要的工艺参数变化对
材料显微组织、致密化、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由此引起的材料摩
擦磨损性能和行为的改变。结果表明:
(1)压制压力增大,促使铁粉重排,移动加速,塑性好的粉末
发生局部的塑性变形,塑性较差的硬质颗粒产生碎化,使得各组元的
接触面积增大,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有效地减少了孔隙的数量及尺
寸,使得材料密度和硬度逐渐升高,进而,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有效
改善。
(2)烧结温度由900℃升高到930℃时,铜粉和铁粉的塑性得以
进一步提高,更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促进致密化过程的进行,同时,
异晶转变的存在,使铁的自扩散系数略有增加,然而,碳在铁中的扩
散系数降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密度缓慢增加,组织以软韧相
的铁素体为主,材料的耐磨性较差;烧结温度由930℃增加至1020
℃,铁粉和铜粉的变形程度更大,原子扩散系数显著提高,材料致密
化程度迅速增加,组织中珠光体数量增多且分布比较均匀,同时,颗
粒间的结合由机械啮合转变为冶金结合,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材料磨
损性能显著提高。
(3)烧结压力由1.6MPa增加到2.8MPa时,材料变形程度增
大,有效地消除了材料内部及晶界处的孔隙,材料密度和硬度显著提
高,磨损性能得到改善;烧结压力由2.8MPa提高到3.2MPa时,材
料密度和硬度变化不显著,摩擦磨损性能变化不大,说明继续提高烧
结压力对材料的致密化程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不大。
(4)冷却水流量由0增至0.04m3/s,冷却速度出现先增大后减
小的趋势,这与烧结炉的结构有关,水流量越大,内罩与冷却水的接
触面上的水花喷溅越剧烈,使材料的冷却效果降低,当冷却水流量为
0.027 n13/s时,冷却速度最快,其组织以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为
主,此时片状珠光体的片间距最小,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随冷
却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关键词: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铁基,摩擦磨损,制备工艺
㈥ 净水机换了滤芯以后怎么不排废水了
建议您先拔掉电源,关闭三通阀,再把滤芯全部取下来,取个医用棉棒(或者你感觉干净的东西),依次捅开滤芯下面的出水口,把所有废水排净。特别是3号滤芯,给滤芯放出全部水压后,把四个滤芯倒置五分钟,然后依次装入净水器,插电源,打开三通阀,放水三分钟,就恢复正常。
㈦ 电镀废水中含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主要是那些
电镀生产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含重金属电镀废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前处理废水。电镀普遍采用盐酸、硫酸进行除锈、除氧皮及浸蚀处理,工件基体重金属离子溶解在清洗液;
2)电镀工艺过程(包括学抛光和电学抛光)各工序清洗水。清洗水含有重金属盐类、表面活性剂、络合物和光亮剂等。清洗废水占电镀废水的绝大部分;
3)废弃电镀液。长期使用的镀液,杂质不断积累,当难以去除时,不得不将一部分或全部废弃;学镀液超过使用周期也会形成含重金属废液;
4)其他废液。包括不合格的工件退镀、镀液分析、清洗滤芯、清洗生产场地、废气治理的废液及各种设备的“跑、冒、滴、漏造成的废水。
重金属电镀废水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些重金属离子进入人体会使人致癌、致畸、致染色体突变,潜伏期可达数十年,一旦发病后果不堪设想,有人把重金属危害形容为“慢刀子人”,是“生物定时炸弹”。
推荐阅读:《重金属捕捉剂—清源牌》
㈧ 恒普真空烧结炉电极水量低是什么情况
看看冷却水回水槽里面2个电极是不是有个脱落了
㈨ 废旧塑料破碎清洗废水怎么处理简便易行
总排废水经格栅、沉砂池除去大颗粒杂物和沉砂后,在调节池作一定时间停留,使水质均匀。然后以泵为动力将废水提升进入管道混合器、反应器,并投加絮凝剂改善水质特性后,混合废水自流进入气浮池。气浮池主要利用溶气系统产生的溶气水中的微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水中的悬浮物絮体,悬浮物随微气泡一起上升至水面,形成浮渣,使水中的悬浮絮体得到去除,尤其对于比重接近于水的塑料悬浮颗粒的去除,气浮分离技术是最有效的方法。
㈩ 请问一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工序流程、工艺是怎么样的
层压
一、准备工作
1.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佩戴绝热手套;
2. 做好工艺卫生(包括层压机内部和高温布的清洁);
3.确认紧急按扭处于正常状态;
4.检查循环水水位。
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1、叠层好的组件 2、层压机 3、绝热手套 4、四氟布(高温布) 5、美工刀6、1cm文具胶带 7、汗布手套 8、手术刀
三、操作程序
1.检查行程开关位置;
2.开启层压机,并按照工艺要求设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升温至设定温度;
3.走一个空循环,全程监视真空度参数变化是否正常,确认层压机真空度达规定要求;
4.试压,铺好一层纤维布,注意正反面和上下布,抬一块待层压组件;
5.取下流转单,检查电流电压值,察看组件中电池片、汇流条是否有明显位移,是否有异物,破片等其他不良现象,如有则退回上道工序;
6.戴上手套从存放处搬运叠层完毕并检验合格的组件,在搬运过程中手不得挤压电池片(防止破片),要保持平稳(防止组件内电池片位移);
7.将组件玻璃面向下、引出线向左,平稳放入层压机中部,然后再盖一层纤维布(注意使纤维布正面向着组件),进行层压操作;
8.观察层压工作时的相关参数(温度、真空度及上、下室状态),尤其注意真空度是否正常,并将相关参数记录在流转单
9.待层压操作完成后,层压机上盖自动开启,取出组件(或自动输出);
10.冷却后揭下纤维布,并清洗纤维布;
11.检查组件符合工艺质量要求并冷却到一定程度后,修边;(玻璃面向下,刀具斜向约45°,注意保持刀具锋利,防止拉伤背板边沿);
12.经检验合格后放到指定位置,若不合格则隔离等待返工。
层压前检查
1. 组件内序列号是否与流转单序列号一致;
2. 流转单上电流、电压值等是否未填或未测、有错误等 ;
3. 组件引出的正负极(一般左正右负);
4. 引出线长度不能过短(防止装不入接线盒)、不能打折;
5. TPT是否有划痕、划伤、褶皱、凹坑、是否安全覆盖玻璃、正反面是否正确;
6. EVA的正反面、大小、有无破裂、污物等;
7. 玻璃的正反面、气泡、划伤等;
8. 组件内的锡渣、焊花、破片、缺角、头发、黑点、纤维、互连条或汇流条的残留等;
9. 隔离TPT是否到位、汇流条与互连条是否剪齐或未剪;
10.间距(电池片与电池片、电池片与玻璃边缘、串与串、电池片与汇流条、汇流条与汇流条、汇流条到玻璃边缘等)
层压中观察
打开层压机上盖,上室真空表为-0.1MPa、下室真空表为0.00MPa,确认温度、参数
符合工艺要求后进料;组件完全进入层压机内部后点击下降;上、下室真空表都要
达到-0.1MPa (抽真空)(如发现异常按“急停”,改手动将组件取出,排除故障后再试压一块组件)等待设定时间走完后上室充气(上室真空表显示)0.00MPa、
下室真空表仍然保持-0.1MPa开始层压。层压时间完成后下室放气(下室真空表变
为0.00MPa、上室真空表仍为0.00MPa)放气时间完成后开盖(上室真空表变为
-0.1MPa、下室真空表不变)出料;接着四氟布自动返回至原点。
层压后再次检查
1. TPT是否有划痕、划伤,是否安全覆盖玻璃、正反面是否正确、是否平整、有无褶皱、有无凹凸现象出现;
2. 组件内的锡渣、焊花、破片、缺角、头发、纤维等;
3. 隔离TPT是否到位、汇流条与互连条是否剪齐;
4. 间距(电池片与电池片、电池片与玻璃边缘、串与串、电池片与汇流条、汇流条与汇流条、汇流条到玻璃边缘等);
5. 色差、负极焊花现象是否严重;
6. 互连条是否有发黄现象,汇流条是否移位;
7. 组件内是否出现气泡或真空泡现象;
8. 是否有导体异物搭接于两串电池片之间造成短路;
四、质量要求
1.TPT是无划痕、划伤,正反面要正确;
2.组件内无头发、纤维等异物,无气泡、碎片;
3.组件内部电池片无明显位移,间隙均匀,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mm;
4.组件背面无明显凸起或者凹陷;
5.组件汇流条之间间距不得小于2mm;
6.EVA的凝胶率不能低于75%,每批EVA测量二次。
五、注意事项
1.层压机由专人操作,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红;
2.修边时注意安全;
3.玻璃纤维布上无残留EVA,杂质等;
4.钢化玻璃四角易碎,抬放时须小心保护;
5.摆放组件,应平拿平放,手指不得按压电池片;
6.放入组件后,迅速层压,开盖后迅速取出;
7.检查冷却水位、行程开关和真空泵是否正常;
8.区别画面状态和控制状态,防止误操作;
9.出现异常情况按“急停”后退出,排除故障后,首先恢复下室真空;
10.下室放气速度设定后,不可随意改动,经设备主管同意后方可改动,并相应调整下室放气时间,层压参数由技术不来定,不得随意改动;
11.上室橡胶皮属贵重易耗品,进料前应仔细检查,避免利器、铁器等物混入,划伤胶皮;
12.开盖前必须检查下箱充气是否完成,否则不允许开盖,以免损伤设备;
13.更换参数后必须走空循环,试压一块组件。
组件装框
一、准备工作
1.工作时必穿工作衣、鞋,戴工作帽。
2.做好工艺卫生,清洁整理台面,创造清洁有序的装框环境。
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1、层压好的电池组件 2、铝边框 3、硅胶 4、酒精 6、擦胶纸 7、接线盒 8、气动胶枪 9、橡胶锤 10、装框机 11、剪刀 12、镊子 13、抹布 14、小一字起 15、卷尺 16、角尺 17、工具台 18、预装台
三、操作程序
1.按照图纸选择相对应的材料,铝型材,并对其检验,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铝型材,将其摆放到指定位置;
2.对层压完毕的电池组件进行表面清洗,同时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返回上道工序返工;
3.用螺丝钉(素材将长型材和短型材作直角连接,拼缝小于0.5mm)将边型材和E型材作直角连结,并保证接缝处平整;
4.在铝合金外框的凹槽中均匀地注入适量的硅胶;
5.将组件嵌入已注入硅胶的铝边框内,并压实;
6.将组件移至装框机上(紧靠一边,关闭气动阀,将其固定);
7.用螺钉(素材)将铝边框其余两角固定,并调整玻璃与边框之间的距离以及边框对角线长度;
8.用补胶枪对正面缝隙处均匀地补胶;
9.除去组件表面溢出的硅胶,并进行清洗;
10.打开气动阀,翻转组件,然后将组件固定;
11.用适当的力按压TPT四角,使玻璃面紧贴铝合金边框内壁,按压过程中注意TPT表面
12.用补胶枪对组件背面缝隙处进行补胶(四周全补);
13.按图纸要求将接线盒用硅胶固定在组件背面,并检查二极管是否接反;
14.对装框完毕的组件进行自检(有无漏补、气泡或缝隙);
15.符合要求后在“工艺流程单”上做好纪录,将组件放置在指定区域,流入下道工序。
四、质量要求
1.铝合金框两条对角线小于1m的误差要求小于2mm,大于等于1m的误差小于3mm;
2.外框安装平整、挺直、无划伤;
3.组件内电池片与边框间距相等;
4.铝边框与硅胶结合出无可视缝隙;
5.接线盒内引线根部必须用硅胶密封、接线盒无破裂、隐裂、配件齐全、线盒底部硅胶厚度1~2毫米,接线盒位置准确,与四边平行;
6. 组件铝合金边框背面接缝处高度落差小于0.5mm;
7.组件铝合金边框背面接缝处缝隙小于1mm;
8.铝合金边框四个安装孔孔间距的尺寸允许偏差±0.5mm。
五、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抬未装框组件是注意不要碰到组件的四角。
2注意手要保持清洁
3.将已装入铝框内的组件从周转台抬到装框机上时应扶住四角,防止组件从框内滑落。
组件清洗
一、准备工作
1.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鞋,佩戴手套、工作帽;
2.做好工艺卫生,清洁整理台面。
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1、待清洗的组件 2、无水酒精 3、抹布 4、美工刀片
三、操作程序
1.检查组件是否合格或异常情况(有异常及时向班组长汇报),用刀刮去组件正面残余硅胶,注意不要划伤型材;
2.用干净抹布沾酒精擦洗组件正面及铝合金边框;
3.用干净抹布去除组件反面TPT上的残余EVA 和多余硅胶;
4.去除铝合金框表面贴膜;
5.对清洗好的组件作最后检查,保证质量;
6.清理工作台面,保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
四、质量要求
1.组件整体外观干净明亮;
2.TPT完好无损、光滑平整、型材无划伤、玻璃无划伤。
五、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
2.注意不要划伤铝型材、玻璃;
3.注意不要划伤TPT。
组件测试
一、准备工作
1.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鞋,佩戴手套、工作帽;
2.做好工艺卫生,清洁整理台面。
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1、清洗好的组件 2、组件测试仪 3、标准组件 4、绝缘测试仪
三、操作程序
1.按顺序打开总电源开关---计算机电源开关---组件测试仪电子负载电源开关---组件测试仪光源电源开关(机器预热15分钟,目的是让机器稳定一下);
2.打开测试软件,开始校正标准组件;
3.把待测组件相对应的标准组件放在测试仪上,将测试仪输入端红色的鳄鱼夹与组件的正极连接,黑色的鳄鱼夹与组件的负极连接;
4.触发闪光灯(闪光灯是模拟太阳光做的),调整电子负载和光源电压,使测试速度和光强曲线匹配;
5.触发闪光灯,调整电压修正系数和电流修正系数使测试结果与标准组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数值相一致;
6.校正结束,取下标准组件;
7.将待清洗的组件放上待测组件,取下流程单将测试仪输入端红色的鳄鱼夹与组件的正极连接,黑色的鳄鱼夹与负极连接;
8.检查组件外观是否有不良;
9.触发闪光灯,使测试速度和光强曲线匹配,一般测2~3次,在右侧对话框内输入该组件的序列号,点击保存按纽;
10.取下组件进行绝缘测试,绝缘测试仪的一端将组件的输出端短接,另一端接组件的铝边框,漏电流为0.5mA,以不大于500V/S的速率增加绝缘测试仪的电压,直到等于2400V时,维持此电压1分钟,观察组件有无击穿;
11.在流程单上准确填写测试数据;
12.把组件放置在指定地点;
13.重复步骤7、8、9、10、11、12继续测试;
14.关机时按照步骤1逆向关机(按照机器使用说明书关机)。
四、质量要求
1.正确记入相关参数,按测得功率分档;
2.测试数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3.无绝缘击穿或表面无破裂现象。
五、注意事项
1.测量不同的组件须用与之功率对应的标准组件进行校正;
2.开机测量前应对标准组件重新校正;
3.测试环境应在T=25±2℃,密闭环境下;
4.测试仪输入端与组件的正、负极应连接正确,接触良好;
5.测试时人眼不可直视光源,避免伤害眼睛;
6.绝缘测试时,手不可触摸组件,以防电击;
7.保持组件表面清洁,抬时注意不要划伤型材和玻璃
8不测时不可以将红色的鳄鱼夹与黑色的鳄鱼夹夹在一起;
组件包装
一、准备工作
1.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衣,鞋,佩戴手套;
2.做好工艺卫生,保持周围环境干净整洁。
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
1、包装箱 2、包装带 3、瓦楞纸板 4、标签 5、透明胶带 6、缠绕薄膜 7、美纹纸 8、护角 9、托盘 10、手套 11、打包机 12、打印机 13、剪刀 14、美工刀
三、操作程序
1.将对应的标签贴在距接线盒30cm处,抹平,不能有气泡;
2.将清洗完毕的组件装上引出线,引出线自然弯成弧状,距末端10cm处用美纹纸固定;
3.每个包装箱内装入两块组件,组件之间用瓦楞纸板隔开,组件四个角用护角包住装入包装箱并用透明胶带固定;(装箱之前记录所装入组件的序列号)
4.包装箱抬上打包机工作台面打包;
5.将装箱完毕的组件堆放到指定托盘(按客户要求堆放)并贴上标签;
6.取纸制护角(护角长度为从托盘顶部到最上面一层纸箱的高度)卡在堆放好纸箱的四个角;
7.将PE膜绑在托盘的一个纸筒上,再用PE膜将货物与托盘缠绕在一起,PE膜放出所绕边长的1/2-2/3向上呈45度角均匀,用力拉伸到一个边长,把PE膜贴在纸箱上,从货物的低、中、高三个不同高度分别按三层、二层、三层的层数缠绕;
8.绕完货物后用力将PE膜拉断,使PE膜自身粘接在一起;
9.将缠绕好的一托放在指定地点。
四、质量要求
1.不允许有任何杂物带入包装箱内;
2.包装箱胶带密封整齐,打包规范;
3.标签的粘贴牢固,整齐,美观、无气泡;
4.组件装箱时TPT面向外,玻璃对玻璃。
5缠绕膜缠好后包装箱不可有外漏
五、注意事项
1.轻拿轻放;
2.组件包装箱摆放整齐;
3.引出线插入到位,固定螺丝要拧紧;
4.引出线正负极正确。
5包装后的组件一定要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