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滤膜的去除大肠杆菌率是多少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超滤膜的截版留分子量为1000~500000道尔顿或者截权留溶质尺寸大小为0.005~0.1微米左右。因此,超滤膜几乎能截留溶液中所有的细菌、病毒及胶体微粒、蛋白质、大分子有机物。
『贰』 超滤膜装置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超滤膜基本原理是在常温下以一定压力和流量,利用不对称微孔结构和半透膜介质,依靠膜两侧的压力差作为推动力,以错流方式进行过滤,使溶剂及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胶体等被滤膜阻留,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纯化、浓缩目的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超滤膜元件是把一束束的膜丝两端以环氧树脂密封,使得每根膜丝外表面之间密封,与膜外壳之间联合起来形成独立的原水空间和产水空间。 超滤膜装置则是把单支的超滤膜元件按一定的排列布置并联到一起,通过主干管道的自动阀门和水泵控制所有超滤膜元件过滤、正洗、反洗的周期性运行,并配备必要的保护措施的集成化设备。
微滤膜: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7-7bar。
超滤膜: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1-7bar。
纳滤膜:能截留纳米级(0.001微米)的物质。纳滤膜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和反
渗透之间,其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约为200-800MW左右,截留溶解盐类的能力为
20%-98%之间,对可溶性单价离子的去除率低于高价离子,纳滤一般用于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机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镭,且部分去除溶解盐,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中有用物质的提取、浓缩。纳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3.5-30bar。
反渗透膜: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
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bar 到海水的70bar。
『肆』 超滤膜是什么
超滤膜是一种能截留分子量大约几千到十几万之间的分离膜,可以将流体中大分子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分离开来,这种分离过程的特点是无相变、低能耗、分离精度高。它的材质可以是有机的也可以是无机的,常见的有PVDF、PS、PES、陶瓷等,它的形式有平板式、卷式、中空纤维式、管式。超滤膜可以过滤掉水中的颗粒物、细菌等,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盐分、矿物质和有机溶剂。
『伍』 超滤膜是什么东西
超滤(简称UF)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超滤膜不同孔径对液体进行分离的物理筛分过程。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超滤分离的对象主要为大分子物质,因此,超滤的过滤精度也常以分子的质量单位Dalton(道尔顿)来定义。其分子切割量(CWCO)一般为6000到50万。
超滤膜为多孔性不对称结构。超滤过滤过程是以膜两侧压差为驱动力,以机械筛分原理为基础的一种溶液分离过程,使用压力通常为0.01~0.3 MPa,筛分孔径从0.002~0.1μm,截留分子量为000~100,000 道尔顿左右。
超滤起源于1748 年,Schmidt 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这一术语。1896 年,Martin 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20世纪60 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 年代和80 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 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进入到21 世纪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上世纪70 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 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近30 年来,超滤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不但在特殊溶液的分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而且在工业给水方面也用得越来越多。例如在海水淡化、纯水及高纯水的制备中,超滤可作为预处理设备,确保反渗透等后续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在食品饮料、矿泉水生产中,超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超滤仅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和细菌等杂质,而保留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
超滤膜对于细菌和大多数病菌、胶体、淤泥等具有极高的去除率。膜的公称孔径越小,去除率越高。超滤膜通常使用的材料都是高分子聚合物。超滤膜材质从最初的不对称CA膜扩大到现在的PS(聚砜)、钢衬胶S(聚醚砜)、PP(聚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等。
膜组件结构有板式、卷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四种,从分离层的位置划分为:内压、外压两种。中空纤维膜是超滤膜的最主要型式之一,呈毛细管状,经喷丝纺制而成。其内表面或外表面为致密层,或称活性层,内部为多孔支撑体。致密层上密布微孔,溶液就是以其组份能否通过这微孔来达到分离的目的。原液在中空纤维膜内孔或外侧加压流动,被过滤液体则从另一侧流出。中空纤维超滤膜主要分为:内压膜、外压膜两种。
『陆』 什么是卷式超滤膜技术
卷式超滤膜抄的截留分子袭量范围是1000-200,000,超滤膜可截留大分子杂质(如蛋白、色素、多糖等),透过目标产物;也可截留目标产物,透过小分子杂质(无机盐、小分子色素、单糖、灰份等)和水,从而替代传统活性炭脱色、树脂除杂、结晶萃取等纯化过程,达到脱色、除杂及产品分级的目的。
『柒』 微滤 超滤 能截留多大以上的分子量
超滤(一万膜)能截留10000D的分子量物质,截留率>90%,微滤(0.5微米)大约能截留500万D分子量直径>0.5微米的物质
『捌』 微滤膜、超滤膜、反渗膜和透析膜分别是什么
从总的过滤观点看,微滤和超滤都被证实对下游膜系统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不同出水水质主要是由膜的完整性失败造成的。微滤膜的耐久力比几乎所有的超滤膜的耐久力强,这是对反渗透膜保护出众性能的一个重要部分。
主要不同就是膜的孔径依次减小,通过膜后截留的尺寸依次减小,阻力损失依次增大。当然膜的材料也有不同,运用范围不相同,前面2种是预处理用,反渗透膜广泛应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补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高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和特种分离等过程。
微滤膜:能截留0.1-1 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住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07-0.7兆帕。
超滤膜:能截留0.002-0.1 微米之间的大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超滤膜允许小分子物质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同时将截留下胶体、蛋白质、微生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用于表示超滤膜孔径大小的切割分子量范围一般在1000-500000之间。超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0.1-0.7兆帕。
反渗透膜: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介于苦咸水的1.2兆帕 到海水的7.0兆帕。
『玖』 通用超滤膜可以过滤的物质有哪些
有机物,胶体,大的悬浮物,颗粒,细菌等
『拾』 超滤膜在净水器中起到了什么功能
起到了净化功能。
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
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
而已知世界最小细菌的体积在0.2微米,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10)超滤膜可以截留什么大分子有机物扩展阅读
超滤膜在使用后必须要定时的清洗,不然就会影响超滤膜的使用性能与寿命,定时的清洗也能保持超滤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清洗的方法一般会根据超滤膜的性质与处理料液的性质来决定,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清水来清洗,然后依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化学制剂来清洗。
具体的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电涂料材料可以选用含离子的增溶剂来清洗;水溶性的涂料可采用“桥键”型溶剂清洗;食品工业蛋白质沉淀可以采用阮酶溶剂、磷酸盐、硅酸盐为基础的碱性去垢剂清洗;膜表面的无机盐沉淀可利用EDTA之类的螯合剂、酸、碱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