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是什么
目前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个体经营承包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若征收遗产税也会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
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一般在所得课税中使用,可以充分体现对纳税人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税收原则,从而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当税基超过某个级距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提高后级距的相应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特点:
(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
(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指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部分的税率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
(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透明度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采取了"速算扣除法"。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超额累进税率
② 公共财政的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同一计税基数划分为相应等级,分别适用各等级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等级税额之和才是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超额累进税率为“全额累进税率”的对称,是分别以征税对象的超额部分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形式,凡税基每超过一个级距时,即分别以其超额的部分适用相应级距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特点:
(1)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税对象越大,包括等级越来越多,计算就越复杂。
(2)累进幅度比较缓和,税收负担较为合理。特别是征税对象级次分界上下,指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一般不会发生增加部分的税率超过增加的征税对象数额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鼓励纳税人增产增收。
(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不一致,税收负担透明度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这一比较复杂的问题,采取了“速算扣除法”。超额累进税率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税率。
③ 累进税率可以分为哪五类
累进税率可分为阶梯累进型和连续累进型两大形式。阶梯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连续累进税率则有指数型、直线型、折线型等多种税率模式。同时还有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两种。
1.全额累进税率简称全累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它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般相等。
2.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简称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超累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
3.超率累进税率:是指对征收对象的数额的某种比例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按不同部分分别规定的税率征税。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是按土地增值额和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的不同,划分为4个等级,并规定了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4.超倍累进税率:是指以征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引用:网页链接
④ 超率累进税率是什么怎么算举例,谢谢
超率累进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的一种。超率累进税率是一种特殊税率形式。
实行这种税率,选取课税对象的某一百分比指标为计税起点,将其按百分比高低划分为若干个等级部分,并分别规定每一个等级的税率。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1、增值额未超过50%的部分税率为30%;
2、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50%未超过项目扣除金额的100%税率为40%;
3、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100%未超过项目扣除金额的200%税率为50%;
4、增值额超过200%的部分税率为60%。
(4)超滤累进税率是什么扩展阅读:
超率累进税率的适用:
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超率累进税率的计税基数是绝对数时,超率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额累进税率,因为可以把递增倍数换算成递增额。
是相对数时,超率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率累进税率,因为可以把递增倍数换算成递增率。
当课税对象的百分比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超过百分比的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课税。同一课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
课税对象的百分比愈高,适用税率也就愈高。我国现行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便采用这种税率;资源税也曾实行过此种税率。
⑤ 个人所得税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按所得项目不同分别确定:
1.工资、新进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于急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额。
1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
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以工资为6500为例: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5%+1500*10%+2500*15%=550(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不超过5000的 5%
5000-10000的 10%
10000-30000的 20%
30000-50000的 30%
50000以上的 35%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20%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 适用比例税率 20%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20%
⑥ 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中超额累进什么意思
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综合所得是适用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是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⑦ 什么是超额累进税
累进税率的形式有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简称全累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税率。金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它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般相等。
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某甲年收入1000元,适用税率5% 某乙年收入 1001 元;适用税率10%。甲应纳税额为50元,乙应纳税额为100.1 元。虽然,乙取得的收入只比甲多1元,而要比甲多纳税50元,税负极不合理。这个问题,要用超额累进税率来解决。
2. 超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简称超累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的数额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级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超累税率的“超”字,是指征税对象数额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超过部分,按高一级税率计算征税。如下表:
五级超额累进税率速算表
级数 所得额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所得额在1000元以下(合1000元) 5 0
2 所得额在1000一2000元部分 10 50
3 所得额在2000300Q元部分 15 150
4 所得额在3000一4000元部分 20 300
5 所得额在4000 一5000元部分 25 500
采用超累税率的税额可依照超累税率的定义计算如计算所得额为2500元的应纳税额。
①1000元适用税率5%:
税额= 1000元×5%= 50元
②1000~2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0%
税额=(2000-1000)×10%=100元
③2000-3000元部分适用税率15%,2500元处于本级:
税额=(2500-2000)×15%=75元
应纳税额=50元+100元+75元=225元
但依照定义计算的方法过于复杂,特别是征税对象数额越大时,适用税率越多,计算越复杂,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
因此,在实际种,采用速算扣除数法。
应纳税额=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
公式中全方法计算时采用的税率即是征税对象全额在超累税率表所处等级的税率。
这种计算方法的出发点,是全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简单。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比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要多一定的数额,这个多征的数是常数,就是速算扣除数。例如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上题。
计算所得额为2500元时的应纳税额。
用全额累计法计算的税额为:
2500×15%=375元
用超额累进法计算的税额为:225元
速算扣除数为
375元-225元=150元
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的超额累进税额为
2500元×15%-150元=225元 编辑本段累进税率的特点 累进税率的特点是税基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呈累进趋势。在财政方面,它使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具有更大的弹性;在经济方面,有利于自动地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被人们称为“自动稳定器”;在贯彻社会政策方面,它使负担能力大者多负税,负担能力小者少负税,符合公平原则。但在税基不代表纳税能力时,不能适用累进税率。以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比较,前者累进程度急剧,计算简便,但在累进级距的交界处,存在增加的税额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后者累进程度较缓和,不发生累进级距交界处的税负不合理问题,因此多为各国所采用。
⑧ 超率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有什么区别
超率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一、计算依据不同
1、超额累进税率是按征税对象的绝对额累进来作为计算依据;
2、超率累进税率是以征税对象的相对量作为累进计算的依据。
二、计算方法不同
1、超额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级距,每一级距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当征税对象的数额每超过一个规定的级距时,仅就超过的部分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收,分别计算各个级距的税额。
2、超率累进税率
把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量划分为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
三、适用级距数量不同
1、超额累进税率
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可以同时适用几个级距的税率,各级距税额之和,即为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
2、超率累进税率
在征税对象比率增加,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对增加的部分按规定的等级税率计征,即适用一个级距的税率。如:我国现行的土地增值税采用这种税率。
⑨ 全额累进税、超额累进税和超率累进税的区别是什么具体的讲下谢谢。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把不同纳税人的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不同等级,税率依次提高,每一纳税人则按其所属等级,适用一个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超率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原理相同,只是税率累进的依据不是征税对象的数额。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⑩ 目前采用超率累进税率的税种是
法律分析:采用超率累进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条 税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比如,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车辆购置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船舶吨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烟叶税、关税等诸多税种,都是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