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液透析是个什么检查
血液透析是什么含意?
血液分析,它是肾脏功能取代医治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对于尿毒症病人的一种医治,根据血液分析,将人体内不必要的水份和新陈代谢废弃物清除出来,以做到提升生活品质,增加存活期的目地。
血液分析的关键方法是将病人的血液引流方法出身体之外,再根据血过滤装置开展反渗透膜及其开展身体新陈代谢废弃物的互换,能够 把相对性干净的血液再输回人的身体。平常还要留意定期的到医院门诊随访复诊检测病况转变来防止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病发症。
血液分析,简易地说就是说应用设备,将血液从病人身体引出来,使其根据透析器(别名仿生眼),血液在透析器的不计其数中空纤维管中穿过,另外互换的透析液自管外的空隙中反向流动性。因为组成中空纤维管的半透析膜有一定的渗透性,血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透析液中的物质可根据透析膜开展装运互换,进而消除血液中过多的水份和新陈代谢废弃物,补充身体需要的物质如碱性物质和钠离子。
物质的量浓度装运后,又由血透机泵的功效,使清洁了的血液流回到身体的血管中。因为分析全过程中血液和透析液持续不断流动性,可使物质的量浓度互换持续开展,循环系统来回数钟头,就做到了保持人体内环境平稳的功效。
因为身体的基础代谢一刻不停地开展,新陈代谢废弃物持续造成,因而务必定期血透,一般每星期分析2~3次,每一次分析4~5钟头
2. 血液透析机应用的是什么原理为什么透析前后要称体重
血液透析机分为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和透析液供给系统两部分。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动静脉压监测和空气监测等;透析液供给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配液系统、除气系统、电导率监测系统、超滤监测和漏血监测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透析用浓缩液和透析用水经过透析液供给系统配制成合格的透析液,通过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引出的病人血液进行溶质弥散、渗透和超滤作用;作用后的病人血液通过血液监护警报系统返回病人体内,同时透析用后的液体作为废液由透析液供给系统排出;不断循环往复,完成整个透析过程。
3. 血液透析夸膜压低是什么原因
跨膜压=超滤率(脱水速度)÷超滤系数
超滤率与患者透析间期患者体重增加相关,理论上越低越好
超滤系数是透析器的重要参数,一般意义上越大,透析器约昂贵
4. 腹膜透析患者刚刚开始透析,不太明白超滤量怎么算,比如我中午灌入1330毫升,晚上流出1300毫升
腹膜透析超滤量是透出量减去透入量。因为没有描述透入量,不能准确算出超滤量。一般常规透入量是2000ml,故超滤量是500ml。
以慢性肾衰竭的患者为例。如果患者有腹膜透析适应证,没有禁忌证,则可以选择腹膜透析治疗。专科医生将向患者或监护人无偏见地介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的治疗方式、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并给予中肯的治疗建议。除医疗方面原因外,可由患者自主选择透析方式。
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情况: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患者血肌酐浓度超过700,或者肾小球滤过率在15ml/min/1.73m2以下时,如果出现了水负荷过重(比如有水肿或腹胀的症状)、严重的营养不良、药物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就需要做好随时做透析的准备。
5. 超滤率怎么算
血液透析超滤量的算法如下:
首先要确定这个病人的干体重,也就是这个病人透析结束之后,身体全无水肿,感觉特别舒适的一个理想目标体重。确定干体重之后,在每次透析前要称量体重,用透析前称量的体重减去干体重,就每次透析的超滤量。但是,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最好每次透析的超滤量不要超过干体重的5%,如果超过5%的话,在透析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导致患者不适,所以在透析间期,控制饮水的入量是很重要的。
6. 血液透析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透析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控制血压。高血压本身可以破坏肾脏功能,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控制高血压有助于肾功能的保护。在开始血液透析之前,控制高血压可以推迟肾功能衰竭竭的到来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透析本身的超滤作用和排除钠,也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2)思想准备。医生需及早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早下决心。
(3)透析器的准备。检查包装是否破裂,透析器本身有无破损。
使用新型号透析器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消毒方法、膜材料、预充血量、超滤率、最大耐受压力、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清除率、残余血量以及重复使用性能等。
7. 血液透析的原理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原理:
溶质转运
1. 弥散:是HD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此现象称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为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静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
3.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质、内毒素等)。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膜表面负电荷量决定了吸附带有异种电荷蛋白的量。在血透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水的转运
1. 超滤定义: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
2. 影响超滤的因素
(1) 净水压力梯度:主要来自透析液侧的负压,也可来自血液侧的正压。
(2) 渗透压梯度: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移动,称为渗透。其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当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且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量不等时,水分向溶质颗粒多的一侧流动,在水分流动的同时也牵引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移动。水分移动后,将使膜两侧的溶质浓度相等,渗透超滤也停止。血透时,透析液与血浆基本等渗,因而超滤并不依赖渗透压梯度,而主要由静水压力梯度决定。
(3) 跨膜压力:是指血液侧正压和透析液侧负压的绝对值之和。血液侧正压一般用静脉回路侧除泡器内的静脉压来表示。
(4) 超滤系数: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不同超滤系数值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8. 何谓透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原理如何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通过其生物物理机制,完成对溶质及水的清除和转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弥散(Diffusion)、对流(Convection)及吸附(Absorption)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通过超滤(Ultrafiltration)和渗透(Osmosis)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同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使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溶质转运
a. 弥散转运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称此现象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在两种溶液之间放置半透膜,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中运动,称为透析。这种运动的动力是浓度梯度。HD的溶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弥散转运来完成的。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向透析液侧移动,从而减轻尿毒症症状;透析液中钙离子和碱基移入血液中,以补充血液的不足。为叙述方便,一般提到的是净物质转运,实际上通过膜的溶质交换是双向性的。
b. 对流转运
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磨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Solvent Drag)。HD和血液过滤(Hemofiltration,HF)时,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侧或滤液侧移动(超滤)时,同时携带水分中的溶质通过透析膜。超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就是通过对流的原理进行的。反映溶质在超滤时可被滤过膜清除的指标是筛选系数,它是超滤液中某溶质的浓度除以其血中浓度。因此,利用对流清除溶质的效果主要由超滤率和膜对此溶质筛选系数决定。
c. 吸附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Van der Wassls)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b2-M、补体、炎症介质、内毒素等)。膜吸附蛋白质后可使溶质的扩散清除率降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水的转运
液体在水力学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超滤。临床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反超滤。
3. 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透析患者每天因食物代谢产生50~100mEq的非挥发性酸,由于患者的肾功能障碍,这些酸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只能由体内的碱基中和。体内中和酸性产物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盐,因此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H2CO3浓度常降低,平均为20~ 22mEq/L左右。透析时常利用透析液中较血液浓度高的碱基弥散入血来中和体内的酸性产物。
二 影响透析效率的因素
1. 透析器类型
目前各种类型透析器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以及对水分超滤的效率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透析膜性能。如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聚丙烯膜等对中分子物资和水分清除效果优于铜仿膜透析器。此外,透析效率尚与透析器有效透析面积成正比。一般应选用透析面积为1.2~1.5m2的透析器为宜。
2. 透析时间
透析时间与透析效率呈正比。使用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每周透析时间为12~15h。
3. 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量
每分钟流入透析器内的血液和透析液流量与透析效果密切相关。HD过程中,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或尿素氮的清除率,一般可由简化的清除率公式计算:
清除率=
Ci=某溶质流入透析器浓度;
Co=某容质流出透析器的浓度;
QB=入透析器的血流量(ml/min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血流量越大,清除率越高;(2)在透析过程中,血液内某一溶质的清除与该物质在血液侧与透析液侧的浓度的梯度差呈正比,为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差,可以增加透析液流量。此外,清除效果尚与透析液通过透析器时接触透析膜的量、面积、时间有关。血流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反向流动,可增加接触时间。故透析液流量亦直接影响溶质的清除。常规HD要求血流量为200~ 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若能提高血流量至300ml/min,或必要时提高透析液流量至600~ 800ml/min,则更可提高透析效率。
4. 跨膜压力
HD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清除,主要靠超滤作用。超滤率与跨膜压(TMP)密切相关。TMP越大,超滤作用越强。在常规HD时为扩大TMP,一般在透析液侧加上负压,通常为20~ 26.6kPa(150~200mmHg),使水分从血液侧迅速向透析液侧流动。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及时调节TMP甚为重要。血压正常患者,在血流量为200ml/min时,入口端平均动脉压(MAP)小于10.6~12kPa(80~ 90mmHg)。而出口端MAP小于6.6~ 8kPa(50~60mmHg)。若出口端M
9. 透析的原理是什么
通过小分来子经过半透自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分类:用于医学上的透析大致分为三大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
适用范围:使体液内的成分(溶质或水分)通过半透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物或其他毒物在体内蓄积的情况。常用的透析法有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
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情况: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患者血肌酐浓度超过700,或者肾小球滤过率在15ml/min/1.73m2以下时,如果出现了水负荷过重(比如有水肿或腹胀的症状)、严重的营养不良、药物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就需要做好随时做透析的准备。
血透和腹透的区别:
血透更容易达到充分性,但对心血管要求条件高,透析时间相对固定,必须按时到医院进行透析。
腹透禁忌证较少,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家进行操作治疗,但容易因卫生条件不佳或者操作不当诱发腹膜炎。
10. 什么是超滤系数
透析器超滤系数(kuf)是指在1mmHg的跨膜压力下,每小时通过膜超滤的内液体的毫升数,容单位为ml/(h·mmHg)。临床上通常将kuf大于20ml/(h·mmHg)称为高通量透析器。
超滤系数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不同超滤系数值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10)血液透析为什么要监测超滤率扩展阅读
1、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超滤: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
影响超滤的因素:净水压力梯度;渗透压梯度;跨膜压力;超滤系数。
2、在超滤过程中,水溶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溶剂(水)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滤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浓缩液。
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