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循环水加次钠起什么作用
是次氯酸钠吧
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次氯酸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想,起杀菌消毒的作用
B. 污水处理加次氯酸钠的作用
次氯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消毒 一般自来水中的投加量1g/L
但是污水中的投加量要依据污水水质 污水中微生物的含量越高投加量也越高 投加量主要通过中试实验确定
C. 在超滤中氧化杀菌剂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为防止超抄滤膜上的微生物污染,需对超滤系统定期投加杀菌剂,投加杀菌剂类型需根据工艺条件而定。比较常用的是采用次氯酸钠。一般设两周进行一次,投加方式可以在预处理前进行冲击性投加,投加浓度为50ppm左右,投加时间为2.0小时,也可以通过长期连续少量投加方式进行。
D. 超滤清洗时碱加次氯酸钠如碱放量小了会产生什么
首先确定超抄滤清洗的方法,一般我袭们用的是弱碱和弱酸的清洗方法。次氯酸钠这种药剂一般作为超滤的杀菌措施而不是清洗方式,因为是强氧化剂容易与碱发生反应造成药剂的清洗效果相对低。正常的化学清洗,一般是碱介质一个循环,清洗至PH中性后在酸介质循环,都要清洗至中性。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E. 超滤投加次氯酸钠和出水余氯的关系
超滤前投加次氯酸钠的量一般控制在5=10PPM,可根据季节变化增大或者减小,投加次氯版酸钠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超滤水权箱内细菌的增长。出水的ORP似乎没什么控制范围,只要RO进水加还原剂可以调节的过来就可以.最后提的如何换算这个东西还需要高人解答。
F. 次氯酸钠在水处理中起到什么作用
次氯酸钠广泛运用于给水、排水工程及其它领域之中,可以进行消毒、漂白、助凝、抑制丝状菌、洗膜等等,作为一篇科普+专业类文章,本文从次钠的自身性质及作用机理谈起,方方面面讨论一下次钠。
一、次氯酸钠的性质
次氯酸钠是一种无机物,分子式为NaClO,在没有作为广泛的水类消毒剂之前,广泛用于漂白、消毒中,近几年来,随着氯气及二氧化氯的弊端渐露,采用次钠消毒大有取代了氯气及二氧化氯消毒趋势,成为水处理消毒的主流消毒工艺。
次氯酸钠消毒液一般成微黄色液体,颜色和二氧化氯溶液差不多,溶液随着次钠浓度的增加,黄色渐深,一般含量在13%的浓度达到极限,再高会有不少结晶析出,次钠属于强碱弱酸盐,见光、遇热均容易分解,生成氯化钠和氧气,此外次钠属于危化品(5%以上溶液),但等级不高,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中: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的危险货物编号是:83501;别名:漂白水;UN号:1791;CAS号:7681-52-9。
二、次氯酸钠的作用
1、消毒作用
消毒作用是次钠的最主要的作用之一,作为氯类消毒剂,其消毒机理和氯气基本相同,主流认为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次氯酸钠在水中水解成次氯酸:
NaC1O+H2O=NaOH+HC1O
HClO =HCl+{O}
而后次氯酸分解生成新生态氧,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
其二是认为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所以可以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得其糖代谢失调死亡:
R-NH-R+HC1O=RNC+H2O
个人认为,两种反应应该都有作用。
在作为给水消毒剂的时候,一般后加氯投加量可以在2mg/l有效氯左右,而前加氯视原水特点而定,前后加氯量最好进行小试实验,如果遇到水中有氨氮的时候,会发生折点加氯效应,更应该进行小试实验进行投加。
次钠的投加点可以有多个,一般设置在配水井、出水跌落井、消毒专用混合井等利于次钠混合的地方,接触时间不得小于30分钟,但一些厂将次钠投加点设置在滤池进水端,认为定量投加可以有利于滤砂的反洗,我个人是不推荐的,因为次钠的投加将破坏滤砂的生物作用,削弱滤砂的过滤效果,且影响后续投加的计量计算。
在作为污水的消毒剂的时候,投加量一般是自来水消毒的3~7倍,实际投加量也应以小试实验作为指导;投加点一般设
G. 为什么洗超滤用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起来清洗
强氧化剂和强碱,二者合用可以氧化分解超滤膜上的细菌和有机物,然后通过碱性洗掉。
H. 超滤加次氯酸钠的目的
杀死微生物,解决膜的污堵现象。不一样的膜材料加放次氯酸钠溶液的含氯量也不一样。
I. 关于超滤投加次氯酸钠的问题
是的采用的是有效率。一般来说,应该按溶液的1-5ppm来投加。
这个量很小。
J. 次氯酸钠在污水预处理中起什么作用
污水里面的话 次氯酸钠作为一种消毒剂(氧化剂)杀灭细菌。
给水里面的话 次氯酸纳除了能消毒外,还可能会投加在给水预处理里面去氧化一些有机物啦、氧化藻类啦等等,可以提升絮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