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含醇醚废水

含醇醚废水

发布时间:2022-05-09 02:35:41

1. 水性漆有味道吗

水性漆没有味道,作业时没有危险性,也没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以水作溶剂,节省大量资源;消除了施工时火灾危险性;降低了对大气污染;仅采用,少量低毒性醇醚类有机溶剂,改善了作业环境条件。一般的水性涂料有机溶剂(占涂料)在5%~15%之间,而阴极电泳涂料已降至1.2%以下,对降低污染节省资源效果显著。

水性漆的优点:

1、水性涂料在湿表面和潮湿环境中可以直接涂覆施工,耐水、耐候性好;对材质表面适应性好,涂层附着力强。

2、以丙烯酸和水性聚氨酯的复合物为主要原料,涂装工具可用水清洗,大大减少清洗溶剂的消耗,并有效减少对施工人员的伤害。

3、电泳涂膜均匀、平整。展平性好;内腔、焊缝、棱角、棱边部位都能涂上一定厚度的涂膜,有很好的防护性;电泳涂膜有最好的耐腐蚀性,厚膜阴极电泳涂层的耐盐雾性最高可达1200h。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水性漆

2. 生活中有哪些化学洗涤剂它们会带来什么危害

1、 洗涤机的泡沫污染水源

合成洗涤剂开发后广泛用于洗涤业,并逐渐取代肥皂。70年代以前洗涤机中有表面活性剂主要为支链烷基苯磺酸纳(ABS),不易生物降解,洗涤机中的大量泡沫就是由这些支链烷基苯璜酸钠在水中聚集所引起的。目前,我国洗涤机工业中已基本上采用LAS表面活性剂代替ABS,解决了泡沫对水体的污染问题。

2、 洗涤机中磷对水体污染

洗涤机中除了有表面活性剂,还要加上助剂,其中三聚磷酸盐(STPP)是合成洗涤剂最理想的助剂,自它引入合成洗涤剂配方后,洗涤机的性能得到了大大提高,从而使洗涤工业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3、 洗涤类化学品的环境毒理学效应

A、直链烷基苯类化合物(LAS)

是一种主要的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目前我国用量约25~30万吨,排放环境中的活性物相当可观。自70年代起,LAS取代溶解性差、不易生物降解的支链十二烷基类化合物(ABS)。一项重要技术研究开发是LAS的毒性效应和环境降解作用,发现LAS的生物降解和分解产物与人类健康安全十分密切,对其代谢物磺基苯单羧酸钠的生物降解最终产物进行环境危害性评价。经多种试验结果表明,LAS的生物降解程度约98%,无机化度>90%,但LAS的异构体和同系物较多,其降解速度和进度也各有差异,从LAS的
健康毒理学指标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用LAS取代ABS在合成洗涤剂工业技术发展历程中是一个飞跃。从理论上讲,LAS在环境中基本可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是安全的,但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大剂量接触对人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尤其是它的异构体品种较多,还有生殖毒性效应更值得重视,因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开发和使用更加安全的替代性化学品。

B、氮川三乙酸钠(NTA)

氮川三乙酸钠(NTA)是美国开发出的用于替代洗涤剂中的磷酸盐的替代品,它具有很好的钙镁和其它重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因而成为一种很合适的磷助剂而被洗涤剂生产者所采用,且在加拿大等国已有正常使用的历史。但70年代末,美国发现使用NTA会引起皮肤过敏,经进一步的毒理学研究表明,NTA对胎儿有致畸性的怀疑。NTA本身是一种水溶性的氮化物,氮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因此,氮化物来替代磷酸盐是不合适的。因此。1980年美国环保局正式宣布在洗涤剂中停止使用NTA,确定4A沸石作为磷酸盐的替代品,为洗涤剂助剂。在此提醒我国洗涤剂行业在选择无磷助剂时应引以为戒。

C、醇醚类化合物

八十年代以来,洗涤剂行业开发生产的新型活性脂肪醇醚类化合物,由于其优良的生物降解性,源于大自然植物油作原料,毒性低而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广泛重视,醇醚类洗涤剂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绿色”产品。但研究表明,在进行醇醚类化合物硫酸化时会产生1,4一二烷,从毒性数据看,二烷属致癌有毒化学品,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应必须尽量减少其产生量。

D、助剂

在一般合成洗涤剂中,除表面活性剂外,还有大部分的洗涤助剂。表面活性剂只占洗涤剂的20%~25%,助剂可占洗涤剂的70%~80%。主要有磷酸盐、芒硝、荧光增白剂、钾剂、硫酸铵、香精等。我国市售洗涤剂种类很多,添加剂类别及原料来源各不相同,洗涤剂使用时主要溶于水,除前面已谈到的磷酸盐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外,在污水中洗涤剂的生物效应更为复杂,洗涤剂中各种化学物质本身有其固有的毒性,此外,还有经过生物降解或代谢方面对生物的毒害效应,以及各化学物质之间还有增强、协作或拮抗作用,目前洗涤剂用量越来越大,因此,研究洗涤剂中各种成份对人体健康影响,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水生态环境影响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洗涤剂化学品的几点建议

1、 加强洗涤剂行业环境管理与立法工作,确保我国洗涤剂行业尽快进入商业全球化进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的洗涤剂工业已经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产业,全球商业化课题是洗涤剂结构要适应公众对产品的环保和健康要求。我国应根据国情在适应洗涤剂发展的国际大趋势形势中尽快制定我国有关洗涤剂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健康等法规,不仅对主体洗涤成份要有规定,对各种占70%~80%的添加剂也同样要有规定,同时并加强科研检测队伍的力量,不断提高科研、检测水平,发展我国的安全性洗涤剂,如无磷化洗涤剂、生物天然原料洗涤剂等,限用或禁用目前性能或安全性不佳的洗涤类化学品,杜绝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出现。这不仅能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及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还可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争取良好的国际声誉。
2、 积极推进洗涤剂无磷化进程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作贡献。

由于洗涤剂用后的废水多数都通过下水道排入江、河、湖、海,因此更直接对水体产生富营养化。近年来,我国长江口,珠江水质含氮、磷量增高,内陆的太湖、西湖、东湖、滇池、巢湖等城市饮用水源地也因含磷、氮等营养成分超标造成水藻过量繁殖,水体发臭,使饮用水质量降低,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把洗涤剂无磷化提高到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无磷洗涤剂标准,同时生产部门积极做好磷酸盐的代用品开发、研制、生产等工作,加快发展无磷和低磷洗涤剂的步伐,特别是在我国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内积极推广无磷洗涤剂产品,防止湖泊加剧富营养化,保护自然生态。

3、 为了人类身体健康,应加强对洗涤剂化学品的环境毒理学研究。

洗涤剂问世以来,它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洗涤剂等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因此也最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洗涤剂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洗涤剂产品在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要求产品对环境质量的保护,要求产品对人体无毒,对环境无害。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洗涤剂发展历程来看,洗涤工业在环境安全性保证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较大成绩。随着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力量不断加强,研究手段不断革新,在以前我们认为是安全的某些洗涤剂化学品可能会提出新的见解,如上述的“三致”及雌性化问题,已经向我们发出警灯。为了人类健康,为了使洗涤剂更加安全,应接受这个挑战,积极行动,加强科研力度,使洗涤剂更加日臻完善,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3. 水性漆环保吗

水性漆特点
1.环保:水性漆为无公害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渣、废气、废水排放,不存在环境污染。在使用中无毒无味,无苯系物,重金属含量大大低于国家环保限量标准,对人体无危害,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新一代绿色产品。
2.经济:涂刷面积是一般油漆的两倍以上;带锈防锈漆可直接在锈层上涂刷(需去浮漆和油污)。
3.安全:阻燃、防爆,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
4.快捷:漆膜干燥速度快,在常温下是普通油漆的1/5。
5.方便:直接用自来水稀释即可,可以同其它油漆配套使用,施工方便、安全,施工后用具、设备极易清洗。最环保的漆理所当然是水性漆了,据了解德国都芳水性漆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品牌。

4. 油性亚力克树脂能用天那水作溶剂吗请详细分析下,谢谢。

天那水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用途是越来越广泛了,它的用途广泛体现在哪里呢?废天那水回收介绍有很好的去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吗?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它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体现在哪里了?你想要更清楚的了解它吗?那就细细的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什么是天那水?天那水的用途?
天那水又名香蕉水,主要成分是二甲苯,挥发性极强易燃易爆有毒,是危险品,主要是因为有较浓的香蕉气味,所以叫香蕉水。
将乙酸乙酯、乙酸了酯、苯、甲苯、丙酮、乙醇、丁醇按一定重量百分组成配制成混合溶剂,称之为香蕉水。纯香蕉水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较浓的香蕉气味,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易燃,主要用作喷漆的溶剂和稀释剂。
什么是废天那水?废天那水怎么处理?
废天那水一般指变质过期、清洗完东西,所产生的废水,因为不能达到工业要求所以不能再用,但这并不是说毫无用处,恰恰相反其有这很大的价值,和其他废品可以回收加工再利用,废天那水与其他非化工废品不同,他具有易燃、有毒等特性,所以不能随便处理。许多企业不能自己处理废天那水必须交给专业的化工回收公司或环保公司,废天那水所具有的价值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不管是废天那水处理方,还是回收方,都是赢家,真正的达到了双赢。所以废天那水一般处理给废天那水回收商。
什么是化工原料?什么是有机化工原料?
化工原料种类繁多,用途极其广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品在全世界有500~700万种之多,在市场上出售流通的已超过10万种,而且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品问世,且其中有150~200种被认为是致癌物。
化工原料一般可以分为有机化工原料和无机化工原料两大类化工原料可以分为烷烃及其衍生物、烯烃及其衍生物、炔烃及衍生物、醌类、醛类 、醇类、酮类 、酚类、醚类、酐类 、酯类、有机酸、羧酸盐、碳水化合物 、杂环类、腈类 、卤代类 、胺酰类、其它种类
废天那水回收介绍无机化工原料可以分为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氧化物、单质、工业气体和其它种类。
中国化工废料网所指的化工废料回收,主要指的是有机化工原料。
天那水等有机溶剂的用途
有机溶剂之主要用途
卢 春 火
公共卫生硕士 医 事 检 验 师
工矿卫生技师 工业安全技师
毒性化学物质管理技术人员
一,定义(1)
(一)溶剂 (二)容液
(三)溶质 (四)溶媒
(五)混合物 (六)化合物
(七)V/W,%,ppm,ppb
一,定义(2)
溶剂:
废天那水回收为用以溶解其他物质之物质.
为将一物质转为特殊用途目的之型态.
如:水,氨水,酸,碱,清洁剂等.
一,定义(3)
溶液:
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合之液体,
具均匀之化学及物理特性;如
食盐水,糖水,稀释剂等.
溶液之组成,包括溶剂与溶质.
一,定义(4)
有机溶剂:
指正常温度或气压下
为挥发性之液体,且
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特
性之有机化合物.
一,定义(5)
废天那水回收的混合溶剂:二种以上溶剂混合物,且仍具溶剂 性
能者.
溶解作用:溶剂之分子渗入溶质,使溶质分子间
之内力减少而分离,扩散.
同性互溶:溶剂与溶质之化学亲和力相似性愈大
或化学组成相同者,其相互溶解度愈
大.包括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
非极性溶剂:组成分子(原子) 间不形成电应力.
极性溶剂:组成分子(原子) 间会形成电应力.
一,定义(6)
溶解力:
(一)苯胺点Aniline Point
(二)K-B值(Kauri-Butanol Value)
蒸发速度:
溶剂之乾燥蒸发速度关系到表层膜面的
平滑度,故需以溶剂之蒸发乾燥速度为
基准来选用合适之溶剂.
粘度:粘度愈大,溶解度愈小,温度增
加溶解度随之成正比.
二,有机溶剂之分类方式
(一)物理性质区分
1.溶剂沸点区分 2.蒸发速度区分
(二)化学结构区分
烷,烯,醚,醇,酮,酯,酸,芳香族
(三)使用特性区分
真溶剂,助溶剂,稀释剂
(四)依毒性区分
法规之区分: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
三,废天那水回收介绍有机溶剂之来源(1)
(一)煤原料系列:
1. 醇类,二硫化碳,氯化烃
2. 苯,甲苯,二甲苯,煤焦油精
3. 酚,萘
4. 加氢溶剂—
环己醇,环己酮
三,有机溶剂之来源(2)
(二)石油系列
1. 石油精,矿油精,石油醚
芳香族烃类,二甲苯,正己烷
2. 脂肪族烃类,醇类,醚类,酯类,
酮类,乙二醇醚类,卤化烃类,硝
基烷.
3. 含氟溶剂(脂肪族烃类)
三,有机溶剂之来源(3)
(三)玉蜀黍穗轴:糠醛,麸醇.
(四)木材:
硬木:甲醇
松木:松节油
(五)糖蜜,谷物:
醇类,酯类,
酮类
有机溶剂之用途
部份涂料稀释剂成分:
(一)脂肪族烃类:调合漆,防绣漆,油性磁漆,
油性凡立水,酚树脂漆.
(二)芳香族烃类:油性凡立水,快乾凡立水,酚
树脂漆,硬化胺基树脂涂料.
(三)醇类:白洋干漆,氯化乙烯树脂漆.
(四)酮类:氯化乙烯树脂漆.
(五)醚类:酸硬化胺基树脂涂料.
(六)一般稀释剂:芳香族烃类,脂肪族烃类,醇
类,酮类,醚醇类,乙酸酯类.
有机溶剂之用途
(三)第三种有机溶剂:
1.汽油 Gasoline (C6-C12)
2.煤焦油精 Coal tar naphtha
3.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C6-C8)
4.石油精 Petroleum naphtha (C7-C10)
5.轻油精 Petroleum benzin (C6-C7)
6.松节油 Turpentine
7.矿油精 Mineral spirit
贰,有机溶剂之毒性
一,废天那水回收引言
(一)毒性之定义
1.凡能引起生物细胞产生结构之改辨惑影响其功能之任何现象,称之为毒性.
2.依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第十九条:
本规则所称「有害物」,系指致癌物,毒性
物质,剧毒物质,生殖系统致毒物,刺激物
,腐蚀性物质,致敏感物,肝脏致毒物,神
经系统致毒物,贤脏致毒物,造血系统致毒
物及其他造成肺部,皮肤,眼,黏膜危害之
物质,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者.
二,国内列管有害物之法规
(一)劳工安全卫生法施行细则
(二)危险物有害物通识规则
(三)劳工安全卫生设施规则
(四)高压气体劳工安全规则
(五)有机溶剂中毒预防规则
(六)特定化学物质危害预防标准
(七)铅中毒预防规则
(八)粉尘危害预防标准
(九)劳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容许浓度标准
三,有机溶剂职业灾害案例
(一)电子工厂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中毒:五死五重伤
(二)油漆工厂新进劳工以二甲苯洗衣,中毒致死.
(三)浴室内以三氯乙烷洗衣,急性中毒.
(四)二氯甲烷储桶之蒸气喷出,19人中毒送医.
(五)印刷厂以四氯化碳清洗机台油脂,三人中毒.
(六)碳纤球拍劳工手腕,颈项溶剂过敏职业病.
(七)球类工厂正己完调胶及贴胶之末梢神经炎病变.
(八)鞋类工厂之黏胶及硬化剂之二甲苯中毒.
(九)防水处理时环氧树脂溶剂(甲苯,丁醇)中毒死亡
(十)稀释液任意排放导致厂外其他单位劳工中毒.
四,中毒途径
(一)食入
(二)皮肤或黏膜
吸收
(三)吸入
(四)其他
四,中毒途径(2)
(一)食入:
1.有机溶剂甚少直接从口腔进入人体,除非刻
意喝下或误食.
2.进入体内之有机溶剂,大部在胃内就开始被吸收进入血液中.
3.作业劳工应养成作业场所中不饮食,喝水,吸烟,嚼食槟榔或口香糖等之卫生习惯,并应於休息时先洗手后再饮食.
四,中毒途径(3)
(二)接触或皮肤,黏膜之渗透进入
1.眼睛粘膜容易吸收有机溶剂蒸气.
2.皮肤表层之油脂易被有机溶剂清洗去除,导致有机溶剂渗透进入体内,皮肤亦会有过敏,红肿及角质化等病变.
3.作业过程中,皮肤大面积的流汗现象,会增加有机溶剂渗透度,导致中毒.
4.作业员工最佳的防护就是:带防护手套及护目镜,随时保持皮肤之清洁.
四,中毒途径(4)
(三)呼吸进入
1.90%以上的中毒案件都是吸入性中毒.
2.人类正常的呼吸数据:
◎一分钟呼吸12-18次,平均16次
◎每次呼吸量:进500 ㏄ , 出500 ㏄.
◎基本条件:一大气压,氧气21%,氮气79%
◎正常人每分钟氧气需求量约250 ㏄.
◎氧气每降低1%,呼吸频率就要增加50%.
◎有机溶剂蒸气会排挤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进入血液后,约一分钟就会扩散到全身.
有机溶剂之毒理(1)
(一)化学物质未被完全吸收,或人体之吸收程
度较低,未达到对人体产生危害之浓度剂
量,故未发生毒性作用机转.
( toxicity mechanism )
(二)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尚未到达标的器官或
组织(target organs or tissue )就被其他组织
系统浓缩降解 (Granding )排除,或减低毒
性 ( Decreasing toxicity ),故未发生毒性作
用机转.
有机溶剂之毒理(2)
有机溶剂之用途
01.轮胎翻修:橡胶溶剂,正己烷.
02.染整清洗:三氯乙烷,三氯乙烯.
03.农药制造:二甲苯,苯,氯仿,CS2.
04.零件清洗:香蕉水,稀释液,天那水.
05.油脂萃取:正己烷.
06.橡胶工业:橡胶溶剂,甲苯,三氯乙烯.
07.聚酯树脂:苯乙烯,乙酸酯类,甲苯.
08.铅焊软焊:甲苯,异丙醇.
09.印刷工业:甲苯,丁酮,乙酸酯类.
10.鞋业黏剂: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
有机溶剂之用途
11.陶瓷描绘:松节油,稀释剂,去渍油.
12.喷漆烤漆:芳香族烃,脂肪族烃,酯,酮.
13.水型涂料:乙二醇醚类.
14.检验实验:醚,酮,醇,酯,CS2,甲苯.
15.临床医学:甲醇,丙酮,异丙醇,乙醚.
16.玻璃纤维:苯乙烯.
17.塑胶涂料:甲苯,二甲苯,丁酮,醇醚类.
18. P U 制造:甲苯,丁酮,二甲基甲醯胺.
19.香精萃取:正己烷,乙醚,甲醇,异丙醇
20.化妆颜料:二氯甲烷,乙酸酯类,丙酮.
21.车辆燃料:汽油,烷烃类,芳香族烃类
有机溶剂之用途
(一)第一种有机溶剂:
(1) 三氯甲烷 Trichloromethane
(2) 1.1.2.2.-四氯乙烷 1.1.2.2.-Tetrachloroethane
(3) 四氯化碳 Tetrachloromethane
(4) 1.2.-二氯乙烯 1.2.-Dichloroethylene
(5) 1.2.-二氯乙烷 1.2.-Dichloroethane
(6) 二硫化碳 Carbon disulfide
(7) 三氯乙烯 Trichloroethylene
有机溶剂之用途
(一)涂料:如表面涂敷漆,亮光漆,透明漆.
(二)润滑:脂肪烃类.
(三)抗冻:脂肪烃类.
(四)萃取:脂肪烃类,醇类,正己烷.
(五)稀释:醇醚类,芳香族烃,烷烃类.
(六)调味: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
(七)防腐:甲醇,异丙醇.
(八)黏剂:芳香族烃类.
(九)清洗:脂肪族氯化烃类.
请参看讲义P.6 表1-2:不同工业使用之溶剂种类
有机溶剂之用途
(二)第二种有机溶剂
丙酮,异戊醇,异丁醇,异丙醇,乙醚,乙二
醇乙醚,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乙
二醇甲醚,邻-二氯苯,二甲苯( 含邻,间,对
异构物 ) ,甲酚,氯苯,乙酸戊酯,乙酸异戊
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乙酯,乙
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苯乙烯,二氧
陆圜,四氯乙烯,环己醇,环己酮,1-丁醇,
2-丁醇,甲苯,二氯甲烷,甲醇,甲基异丁酮
,甲基环己醇,甲基环己酮,甲丁酮,1.1.1三
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丁酮,二甲基甲醯胺
,四氢砆喃 ,正己烷 .(合计41种)
(三)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经过生化转换程序
(biotransformation)后之代谢物(metabolites)
比原来的物质更具组织器官毒害性.
(四)低毒性或几乎无毒性之化学物质於进入人
体后,因其他器官组织之快速浓缩或转化
作用 (rapidly concentration ),因而对标的
器官发生强烈的毒害性.
有机溶剂之毒理(3)
相加作用(Addtive effect):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与他种化学物质会合后对
人体之生理机能影响情况为该两种物质各自
产生危害之总和.(1+1=1+1)
相乘作用(Synergistic effect)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与他种化学物质会合后对
人体之生理机能影响情况为该两种物质各自
产生危害之总和倍数以上.
【 1+1 = (1 + 1) × 5~10 】
有机溶剂之毒理(4)
协力作用(Potentiation effect):
某种化学物质单独进入人体时不会产生人体
生理机能危害现象,但与他种化学物质会合
后会加大该种物质对人体之生理机能影响之
危害.(1+1=0+4)
拮抗作用(Antigonism effect):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与他种化学物质会合后会
降低对人体之生理机能影响,其危害为该两
种物质各自产生危害之相减.(3+3=1+1)
生理之毒性反应(Physiologic Effect)
(一)过敏反应
(二)特质性反应
(三)即时毒性与延迟毒性反应
(四)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反应
(五)局部性与系统性毒性
毒性物质之转化(1)
第一型酵素转换反应
(Phase I enzyme reaction)
系於原物质之结构中,引加入一个功
能基(function group) ,如 OH,NH2
SH...等),使该物质转变为具较大极
性而无活性之新陈代谢产物,顺利排
出体外.
毒性物质之转化(2)
第二型酵素转换反应
(Phase II enzyme reaction)
系指经Phase I reaction 后之代谢产物
,仍为不具水溶性之物质,故再与体
内之有机物( glucuronic acid, sulfuric
acid, acetic acid, amino acid…)结合,
使之转化为具水溶性后随尿液排出.
毒性效应(Toxic Action)
(一)干扰或抑制细胞接受器之作用
(二)干扰或抑制细胞膜功能作用
(三)干扰或抑制细胞之能量
(四)抑制生物分子功能
(五)导致激素失衡或生育缺陷
剂量-效应( Dose-Response )
(一) ACUTE LETHALITY(急致死性)
(二) IRRITATIONS(黏膜刺激性)
(三) SENSITIVITY REACTION(过敏性)
(四) SUBACUTE(亚急性)
(五) CHRONIC (慢性)
(六) MUTAGENICITY (致突变性)
各系统器官之中毒现象(1)
◎有害物质在人体内之代谢转换,以肝脏之负荷
量最大,其次为肺,肾,小肠;其他相关之组
织仅具微量之生物代谢功能.
◎长期暴露有害物质之情况下,很容易先造成肝
脏之急,慢性危害(如化学性肝炎) .
◎此也是大部分作业劳工实施定期或特殊健康体
检时,肝功能检查被列为必须检测项目之原因
各系统器官之中毒现象(2)
◎血液系统:
所有外来物质最大的接触与涵纳系统,
进入循环系统之外来物质都可能随著血
液之循环传输到身体各处细胞组织进行
转化与储存;由於其物性化性之不同,
可能短暂存在於血球或血清蛋白中,随
著血液循环 系统排出体外或储存.
各系统器官之中毒现象(3)
◎呼吸系统:
通常有害性气体或蒸气被吸入肺部后,一部份会随著肺动脉输出量与肺滤泡细胞之气体交换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大部分气态物质仍是混存於呼吸气体中进出呼吸道,另有部份气态物质则於肺腔中形成滞留现象,继而造成侵犯细胞之后续危害.
各系统器官之中毒现象(4)
◎泌尿系统:
人体之新陈代谢产物系依赖肾盂及肾小球来执行过滤与排除之功能,故进入血液循环中之所有物质,皆必须经过泌尿系统,将所有新陈代谢产物滤后,以尿液型态排出体外,若肾盂,肾小球因该外来物质的毒性产生病变(如蛋白质病变,细胞坏死,组织纤维化等),则血液中之新陈代谢产物无法排出,终将致生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等疾病.
各系统器官之中毒现象(5)
1. 中枢神经麻醉(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2. 抑制自主神经功能.
3. 抑制呼吸.
4. 肝功能损坏.
5. 血液系统危害.
6. 肾脏机能危害.
7. 皮肤过敏及刺激性红疹.
8. 致癌性.
9. 致畸胎.
有机溶剂之主要为害(1)
(一)脂肪族烃类
刺激皮肤,黏膜,产生麻醉作用.
(二)芳香族烃类
毒性较强,造血系统功能障碍.
(三)氯化烃类
呼吸道刺激性危害,损坏肝脏与循环系统
(四)醇类
麻醉性,肝毒性.
(五)酯类
中度麻醉性
有机溶剂之主要为害(2)
(六)酮类
上呼吸道刺激性及皮肤过敏性
(七)乙二醇醚类
具麻醉性,神经毒性及血液系统危害性.
(八)醚类
强烈麻醉性,中毒性.
(九)醛类
强烈刺激性,蛋白质危害性,强毒性.
有机溶剂之主要为害(2)
影响中毒之相关因素:
(一)剂量与浓度.
(二)接触时间之久暂.
(三)溶剂作业时之物理状态.
气态,液态,涂敷,喷布,高温,低温
(四)感受性或敏感性.
作业人员对於溶剂之耐受性,种族特性.
(五)其他因素:工作习惯,环境条建,防护具.
中毒及危害预防措施(1)
(一)取代
◎以较低毒性之溶剂取代高毒性之溶剂.
◎以较安全之制程取代原有制程.
◎以机械自动化取代人工操做.
(二)隔离
◎消费大量溶剂之作业场所予以隔离.
◎密闭溶剂发生源,回收溶剂蒸气.
(三)移除
◎利用局部排气装置将溶剂蒸气移除.
中毒及危害预防措施(1)
(四) 作业人员配备必要之呼吸防护具.
◎滤毒罐型呼吸防护具.
◎自携式呼吸具或输气管面罩.
(五)作业劳工健康检查.
◎一般健康检查.
◎特别危害健康作业健康检查.
(六)作业现场之电扇,吊扇,应完全清除,不
得使用.(仅具搅拌空气功能,无法排除有
害气体)

5. 废水处理厂经常进行的是什么性质的商事活动

LZ好,甲醚
【中文名称】甲醚;二甲醚;氧代双甲烷
【英文名称】dimethyl ether;methoxymethane
【CAS 登录号】115-10-6
【结构或分子式】
CH3-O-CH3
所有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46.07
【分子式】C2H6O
【密度】相对密度1.617(空气=1)
【熔点(℃)】-138.5
【沸点(℃)】-24.5
【闪点(℃)】-41.4
【蒸气压(Pa)】663(-101.53℃);8119(-70.7℃);21905(-55℃)
【性状】
无色可燃性气体或压缩液体,有乙醚气味。
【溶解情况】
溶于水和乙醇。
【用途】
用作溶剂、冷冻剂等。
【制备或来源】
由甲醇脱水而得,也可由原甲酸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分解而得。
【其他】
临界温度128.8℃。临界压力5.32兆帕。凝固点-138.5℃。液体密度0.66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作用弱。吸入后可引起麻醉、窒息感。对皮肤有刺激性。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烧爆炸。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有醚类特有的气味。
pH:
熔点(℃): -141.5
沸点(℃): -23.7
相对密度(水=1): 0.6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62
饱和蒸气压(kPa): 533.2(20℃)
燃烧热(kJ/mol): 1453
临界温度(℃): 127
临界压力(MPa): 5.3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350
爆炸上限%(V/V): 27.0
爆炸下限%(V/V): 3.4
溶解性: 溶于水、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溶剂、萃取剂、聚合物的催化剂和稳定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308000 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危险货物编号: 21040
UN编号: 103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补充】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
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毒性极低;能溶解各种化学物质;由于其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互溶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溶剂等,另外也可用于化学品合成,用途比较广泛。
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兴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代替氟里昂用作气溶胶喷射剂和致冷剂,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油溶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优于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学品。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
二甲醚还可以替代柴油作为燃料,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二甲醚对塑料物质的腐蚀和柴油发动机油路的改装。
目前二甲醚(DME)的主要用途是用作抛射剂、制冷剂和发泡剂。其次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学品。如硫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N,N-二甲基苯胺、乙酸甲酯、醋酐、碳酸二甲酯、二甲基硫醚、乙二醇二甲醚系列醚化物等。
二甲醚易压缩、易贮存、燃烧效率高、污染低,可替代煤气、LPG作民用燃料。同时,二甲醚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可直接用作汽车燃料替代柴油。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方面的发展前景潜力巨大,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国内外市场分析
1.1 国外市场分析
目前世界上二甲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德、荷兰和日本等国,2002年世界(不包括中国,下同)总生产能力为20.8万吨/年,产量为15万吨,开工率为72%。国外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厂家有美国Dopnt公司、荷兰AKZO公司、德国DEA公司和United Rhine Lignite Fuel公司等,其中德国DEA公司的生产能力最大,生产能力为6.5万吨/年。
世界二甲醚的主要生产厂家
序号 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万吨/年)
1 Dopnt (美国) 3.0
2 DEA (德国) 6.5
3 United Rhine Lignite Fuel (德国) 3.0
4 AKZO (荷兰) 3.0
5 Sumitomo (日本) 1.0
6 DEA(澳大利亚) 1.0
7 Mitsui toatsu (日本) 0.5
8 Kang Sheng (日本) 1.8
9 NKK (日本) 1.0
合计 20.8
由于二甲醚的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巨大,在世界范围内,二甲醚的建设已经成为热点,一些大型二甲醚装置已在筹建之中。
二甲醚开发公司(由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和日本8家公司组成的财团)计划建设能力为2500吨/天的商业化二甲醚装置。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完成了在中东建设单系列25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的可行性验证,预计该装置可望于2005-2006年建成。BP公司、印度天然气管理局、印度石油公司将投资6亿美元建设180万吨/年商业化二甲醚生产厂,用以替代石脑油、柴油和LPG,建设工作已于2002年开始,定于2004年投产。日本财团(三菱瓦斯化学公司、日挥公司、三菱重工公司和伊藤忠商事)组成的合资公司将在澳大利亚建设140-240万吨/年的大规模二甲醚装置,定于2006年投产。
目前二甲醚的主要消费领域是作溶剂和气雾剂的推动剂,其它方面的消费不多。2002年全世界二甲醚的消费量为15万吨/年,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在20万吨/年左右。
二甲醚是一种性能优良、安全清洁的化工产品,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的民用和车用燃料,被看作是柴油或LPG/CNG的优秀替代品,其作为燃料的市场需求增长将会是非常惊人的。
2000年全世界有400万辆LPG汽车、400万辆乙醇汽车、1百万辆CNG汽车,还有部分甲醇汽车。以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为42万辆,预计,到2005年美国使用代用燃料(LPG和CNG)的汽车将达到110万辆,2010年为330万辆,2015年达到550万辆。
目前美国替代燃料的消费量折合为当量汽油的话大约为100万吨(352×106加仑当量汽油),约占当年全部燃料消费量的0.2%。如果美国代用燃料的比例提高到5%的话,其需求量将达到2500万吨,可见代用燃料的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柴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据国外研究机构预测,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2005年亚洲地区的年需求量达3000万吨。可见,由于二甲醚具有其它代用燃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将会成为柴油的主要替代燃料,具有难以估量的市场前景。
1.2 国内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二甲醚的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共有十几家生产企业,2002年总生产能力为3.18万吨/年,产量约为2万吨左右,开工率较低,约为63%。
我国二甲醚主要生产厂家及能力(单位:吨/年)
序号 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
1 江苏吴县合成化工厂 2000
2 广东中山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5000
3 成都华阳威远天然气化工厂 2000
4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800
5 江苏昆山 1000
6 陕西新型燃料燃具公司 5000
7 安徽省蒙城县化肥厂 2500
8 浙江诸暨新亚化工公司 1000
9 广东江门氮肥厂 2500
10 浙江义乌光阳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2500
11 上海申威气雾公司 1000
12
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000
13 湖北田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500
合计 31800
近年来国内二甲醚的建设已经形成热潮,有数家公司拟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技术建设大型二甲醚生产装置。
主要在建或拟建项目如下:
2001年4月份陕西新型燃料燃具有限公司与美国兆运资源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开发“煤基一步法合成20万吨/年二甲醚超洁净燃料”工程协议书,工程总投资20.3亿元,美方投资90%。
宁夏83万吨/年煤基二甲醚项目,计划投资47.8亿元,计划利用国外资金,已与加拿大麦耐特联合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并依托美国空气动力公司的技术。
四川泸州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两步法工艺已经建成1万吨/年二甲醚装置,第二套1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也已经开工建设。
山东临沂鲁明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建设3万吨/年二甲醚装置,采用自主开发的液相两步法工艺技术。
山东华星集团年产3万吨/年二甲醚项目于2004年8月开始动工,该装置采用两步法工艺。
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计划建设60万吨二甲醚装置,拟引进国外一步法二甲醚工艺技术。
另外,国内还有很多地方提出建设二甲醚装置,如:西南石油天然气管理局、新疆、黑龙江双鸭山、大庆油田、陕西、兰州、安徽等。
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气溶胶、气雾剂和喷雾涂料的推动剂,每年消耗二甲醚 1.8万吨。由于我国气雾剂行业的发展较快,预计到2005年需二甲醚约3万吨,2010年为4万吨左右。另外我国二甲醚用于合成硫酸二甲酯等多种化工产品的消费量约为1.1万吨。
由于二甲醚的性质与液化气相近,易贮存、易压缩,因而可替代天然气、煤气、LPG作民用燃料。2002年我国LPG的表观消费量为1620万吨,同时中国自1990年开始大量进口LPG,2002年LPG进口量为626万吨。如果二甲醚的价格合适,假设二甲醚替代进口的LPG,以目前的进口量计算,需要燃料级二甲醚约1000万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民用燃料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对天然气、二甲醚、LPG等清洁能源的需求一定会有很大的增长,因此,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由于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洁、十六烷值高、动力性能好、污染少、稍加压即为液体易贮存,作为车用柴油的替代燃料,有液化汽、天然气、甲醇、乙醇等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2002年我国柴油的消费量为7662万吨,柴油消费的增长很快,预计2005年消费量将达到8290万吨左右,2010年将达约10100万吨。二甲醚作为良好的柴油替代燃料,按其对柴油的替代率为5%计算,2005年约需二甲醚约553万吨左右,2010年需674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预计2005年我国二甲醚作为气雾剂和化工等方面的需求量将达到的需求量约为5-6万吨。二甲醚作为代用燃料方面的消费主要取决于二甲醚的供应,如果二甲醚的价格降到能与柴油或LPG相竞争的水平,相信二甲醚作为燃料的消费增长速度会很快,市场规模也是相当惊人的。
2 工艺技术分析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有一步法和二步法。一步法是指由原料气一次合成二甲醚,二步法是由合成气合成甲醇,然后再脱水制取二甲醚。
● 一步法
该法是由天然气转化或煤气化生成合成气后,合成气进入合成反应器内,在反应器内同时完成甲醇合成与甲醇脱水两个反应过程和变换反应,产物为甲醇与二甲醚的混合物,混合物经蒸馏装置分离得二甲醚,未反应的甲醇返回合成反应器。
一步法多采用双功能催化剂,该催化剂一般由2类催化剂物理混合而成,其中一类为合成甲醇催化剂,如Cu-Zn-Al(O)基催化剂,BASFS3-85和ICI-512等;另一类为甲醇脱水催化剂,如氧化铝、多孔SiO2-Al2O3、Y型分子筛、ZSM-5分子筛、丝光沸石等。
● 二步法
该法是分两步进行的,即先由合成气合成甲醇,甲醇在固体催化剂下脱水制二甲醚。国内外多采用含γ-Al2O3/SiO2制成的ZSM-5分子筛作为脱水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280~340℃,压力为0.5-0.8MPa。甲醇的单程转化率在70-85%之间,二甲醚的选择性大于98%。
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没有甲醇合成的中间过程,与两步法相比,其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投资小、操作费用低,从而使二甲醚生产成本得到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因此,一步法合成二甲醚是国内外开发的热点。国外开发的有代表性的一步法工艺有:丹麦Topsφe工艺、美国Air Procts工艺和日本NKK工艺。
二步法合成二甲醚是目前国内外二甲醚生产的主要工艺,该法以精甲醇为原料,脱水反应副产物少,二甲醚纯度达99.9%,工艺成熟,装置适应性广,后处理简单,可直接建在甲醇生产厂,也可建在其它公用设施好的非甲醇生产厂。但该法要经过甲醇合成、甲醇精馏、甲醇脱水和二甲醚精馏等工艺,流程较长,因而设备投资较大。但目前国外公布的大型二甲醚建设项目绝大多数采用两步法工艺技术,说明两步法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1 国外主要工艺技术
(1)Topsφe工艺
Topsφe的合成气一步法工艺是专门针对天然气原料开发的一项新技术。该工艺造气部分选用的是自热式转化器(ATR)。自热式转化器由加有耐火衬里的高压反应器、燃烧室和催化剂床层三部分组成。
二甲醚合成采用内置级间冷却的多级绝热反应器以获得高的CO和CO2转化率。催化剂用甲醇合成和脱水制二甲醚的混合双功能催化剂。
二甲醚的合成采用球形反应器,单套产能可达到7200吨/天二甲醚。Topsφe工艺选择的操作条件为4.2MPa和240~290℃。
目前,该工艺还未建商业装置。1995年,Topsφe在丹麦哥本哈根建了一套50kg/d的中试装置,用于对工艺性能进行测试。
(2)Air procts的液相二甲醚(LPDMETM)新工艺
在美国能源部的资助下,作为洁净煤和替代燃料技术开发计划的一部分,Air procts公司开发成功了液相二甲醚新工艺,简记作LPDMETM。
LPDMETM工艺的主要优势是放弃了传统的气相固定床反应器而使用了浆液鼓泡塔反应器。催化剂颗粒呈细粉状,用惰性矿物油与其形成浆液。高压合成气原料从塔底喷入、鼓泡,固体催化剂颗粒与气体进料达到充分混合。使用矿物油使混合更充分、等温操作、易于温度控制。
二甲醚合成反应器采用内置式冷却管取热,同时生产蒸汽。浆相反应器催化剂装卸容易,无须停工进行。而且,由于是等温操作,反应器不存在热点问题,催化剂失活速率大大降低了。
典型的反应器操作参数为:压力2.76~10.34MPa,推荐5.17MPa;温度200~350℃,推荐250℃。催化剂量为矿物油质量的5%~60%,最好在5%~25%之间。该工艺用富CO的煤基合成气比天然气合成气更具优势。但以天然气为原料也可获得较高收率。 Air procts公司已在15吨/天的中试工厂对该工艺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满意,但还没有建设商业化规模的大型装置。
(3)日本NKK公司的液相一步法新工艺
除Air procts公司外,日本NKK公司也开发了用浆相反应器由合成气一步合成二甲醚的新工艺。
原料可选用天然气、煤、LPG等。工艺的第一步首先是造气,合成气经冷却、压缩到5~7MPa,进入CO2吸收塔脱除CO2。脱碳后的原料合成气用活性炭吸附塔脱除硫化物后换热至200℃进入反应器底部。合成气在反应器内的催化剂与矿物油组成的淤浆中鼓泡,生成二甲醚、甲醇和CO2。出反应器产物冷却、分馏,将其分割为二甲醚、甲醇和水。未反应的合成气循环回反应器。经分馏,从塔顶可得到高度纯净的二甲醚产品(95%~99%),从塔底则可得到甲醇、二甲醚和水组成的粗产品。采用NKK技术已在新潟建成1万吨/年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二甲醚的半工业化装置。
2.2 国内工艺技术及科研情况
我国90年代前后开始气相甲醇法(两步法)生产二甲醚工艺技术及催化剂的开发,很快建立起了工业生产装置。近年来,随着二甲醚建设热潮的兴起,我国两步法二甲醚工艺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工艺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临沂鲁明化工有限公司)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法复合酸脱水催化生产二甲醚工艺,已经建成了5000吨/年生产装置,经一年多的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成熟可靠。该公司的第二套3万吨/年装置也将投产。
山东久泰二甲醚工艺技术已经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被认定为已达国际水平。特别是液相法复合酸脱水催化剂的研制和冷凝分离技术,针对性地克服了一步法合成和气相脱水中提纯成本高、投资大的缺点,使反应和脱水能够连续进行,减少了设备腐蚀和设备投资,总回收率达到99.5%以上,产品纯度不小于99.9%,生产成本也较气相法有较大的降低。
2003年8月由泸天化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的两步法二甲醚万吨级生产装置试车成功。该装置工艺流程合理,操作条件优化,具有产品纯度高、物耗低、能耗低的特点,在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和设备硬件自动化操作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在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方面的技术开发也很积极,而且一些科研院所和大学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兰化研究院、兰化化肥厂与兰州化物所共同开展了合成气法制二甲醚的5mL小试研究,重点进行工艺过程研究、催化剂制备及其活性、寿命的考察。试验取得良好结果:CO转化率>85%;选择性>99%。两次长周期(500h、1000h)试验表明:研制的催化剂在工业原料合成气中有良好的稳定性;二甲醚对有机物的选择性>97%;CO转化率>75%;二甲醚产品纯度>99.5%;二甲醚总收率为98.45%。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采用复合催化剂体系对合成气直接制二甲醚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SD219-Ⅰ、SD219-Ⅱ及SD219-Ⅲ型催化剂,均表现出较佳的催化性能,CO转化率达到90%,生成的二甲醚在含氧有机物中的选择性接近100%。
清华大学也进行了一步法二甲醚研究,在浆态床反应器上,采用LP+Al2O3双功能催化剂,在260-290℃,4-6MPa的条件下,CO单程转化率达到55%~65%,二甲醚的选择性为90-94%。
目前,国内的浙江大学、山西煤化所、西南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也都致力于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的研究工作。
杭州大学采用自制的二甲醚催化剂,利用合成氨厂现有的半水煤气,在一定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下一步气相合成二甲醚。CO单程转化率达到60%~83%,选择性达95%。该技术现巳在湖北田力公司建成了年产1500吨二甲醚的工业化装置。该装置既可生产醇醚燃料,又可生产99.9%以上的高纯二甲醚,CO转化率70%-80%。这是国内第一套直接由合成气一步法生产高纯二甲醚的工业化生产装置。
对于两步法二甲醚工艺技术,无论是气相法还是液相法,国内技术均已经达到先进、成熟可靠的水平,完全有条件建设大型生产装置。
由国内开发的合成气一步气相法制二甲醚技术基本成熟,并已建成千吨级装置。但对于建设大型二甲醚装置,国内技术尚需实践验证。
3 结论及建议
二甲醚作为清洁的替代燃料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其替代煤气、LPG和柴油方面所具有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甲醚工艺技术是国内外工艺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一步法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投资小、操作费用和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合成反应和分离过程复杂,目前尚未完全工业化。二步法工艺是目前国内外二甲醚生产的主要工艺,产品纯度高,工艺成熟,装置适应性广,综合竞争力强,但也有流程较长,设备投资较大的弱点。
目前推广和应用是二甲醚发展的关键,二甲醚作为清洁替代能源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建议国家应统筹规划,在没有油气资源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型二甲醚生产基地。以二甲醚替代煤气、LPG作为市场推广的先导,同时大力加强二甲醚替代柴油方面的研究,全面促进二甲醚的生产和使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二甲醚必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5737希望对你有帮助!

6.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含有醇醚类溶剂环保吗

晚上好,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助剂,含有一部份醇醚类有机溶剂比如作为分散剂的PM(丙二醇甲醚)和ECS(乙二醇乙醚)等等,它们对人体低毒,少量添加时作为成膜分散中不可或缺的部份,相对于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来说是环保的,请参考。

7. 水性漆怎么样,环保吗

水性漆为油漆的一种,是相对于传统的油漆命名的。传统油漆的成分有油料、树脂、颜料等,这些物质大多为有机物,为了使它们混合均匀,还需要加入有机溶剂,这其中就可能溶解了甲醛、苯等有害人体的物质。我们都知道,房间涂刷油漆之后需要晾一段时间后再入住。有人认为晾到没有油漆味就安全了,其实不然,人们闻到的油漆味主要是甲醛造成的,甲醛挥发了不代表其它有害物质也挥发走了,比如少量的苯、游离TDI等物质,它们的挥发性不如甲醛好,要彻底挥发干净需要很久,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水性漆则是以水做溶剂,将油漆中树脂等主要成分做了改性,使原来不溶于水的物质有了亲水性,同时也会加入一些重要的辅助剂以及少量毒性小的醇、醚类有机物帮助溶解,气味很小,相对于传统油漆确实环保了很多。

从功能性上看,在使用时,水性漆相对于传统的油漆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由于水性漆存在大量水,可能会对容器、输送管路等易受潮部位造成一定的腐蚀。而且,水性漆属于聚合物分散体系,水对颜料的分散效果有时也不如传统油漆。另外,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污物会使涂膜产生缩孔,影响外观,所以,使用水性漆时对物体表面清洁度的要求更高。水性漆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的品牌也开发出了新的技术克服这些问题,无论从性能还是环保方面来看都优于传统油漆。

8. 为什么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焦磷酸钠具有漂白作用
一、衣物水洗使用的清洗剂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经用过多种物质作衣物清洗剂。
1.碱剂
古代人们除了用清水去除沾附在衣物上的泥砂之外,为了去除衣物上的油性污垢最早使用的洗剂是草木灰。草木灰是燃烧木头、柴禾剩余的炭灰。草木灰中含有可溶于水的碳酸钾,其钾元素的含量可达11.7%。由于草木灰显碱性,对动植物油脂和蛋白质污垢都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另一种被利用作清洗剂的是天然矿物碳酸钠,碳酸钠又叫纯碱。在降雨量稀少的干旱或沙漠边缘地区的湖泊中含有这种天然矿物。但产量不多,直到1791年法国人发明以食盐为原料的制碱法,碳酸钠产量有了迅速提高,它才被广泛用做清洗剂i在肥皂被大量使用之前,纯碱(Na2C03·10H2O)和小苏打(NaHCO3)草药曾是家庭中用的主要清洗剂,但它们的去污力比肥皂差,而且碳酸钠的碱性太强,不适合对羊毛、丝绸进行洗涤。在当前合成洗涤剂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家庭洗衣早已不单独使用碱剂作清洗剂,但在洗衣店中为了节约成本,在清洗白色棉织物时仍加入一定量的纯碱,而在大工业清洗领域,由于碱有很强的脱脂能力,所以以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碱性脱脂清洗剂仍在广泛使用,在配制合成洗涤剂时,碱剂仍是重要的助洗剂。
2.月巴皂
(1)肥皂应用的历史 肥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古老的化学制品之一。对于肥皂的起源有多种不同说法。从公元前2500年人类文化发源地之一的美索不达美亚平原挖掘出的古迹中发现当时人们已用类似肥皂的物质清洗羊毛和衣物。
在古罗马时代在祭神的圣坛上奉献的生兽肉烧烤时,肉中的脂肪滴落到下边灼热的草木灰中形成了肥皂,被当时缺乏科学知识的人认为是“有魔法的土”并用于洗涤;
在古罗马的博物志牛记载着用油脂、草木灰和石灰混合制成肥皂的方法,并特别指出用羊油和山毛榉树的灰制成的肥皂质量最好,而且记载着加入食盐可以得到较硬的肥皂适合洗头发和用于美容。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许多城市已小规模生产肥皂。16世纪法国马赛已成为制皂业中心,至今还有马赛皂的提法。
虽然制造肥皂的原料之一脂肪很丰富,但是由于纯净状态的纯碱很难找到,所以肥皂的生产受到限制。直到1791·年以食盐为原料制备碳酸钠的路布兰制碱法发明之后大量提供碳酸钠,并进一步制备出氢氧化钠,才使大量生产价廉质硬的脂肪酸钠(肥皂)成为可能,近代用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之后进一步推动了肥皂的生产。
目前使用的肥皂是动植物油与氢氧化钠发生皂化反应得到的高碳脂肪酸钠盐的混合物。包括C12~C18。的饱和脂肪酸盐的硬质肥皂和油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盐的软质肥皂。早期人们是用橄榄油作油脂原料的,由于橄榄油是药用和食用的优质油i价格较高,后来逐渐被价格便宜的各种动植物油代替,特别是热带的椰子油等植物原料油的使用,使肥皂的质量大为提高。在日本鲸油被大量用于制造肥皂,经过适当氢化处理,可以去除其腥味。在美国由于油脂价格便宜被大量用于制造肥皂,牛脂与10%~15%的椰子油配合制成的肥皂有丰富的泡沫、水溶性好可在冷水中使用而且较耐硬水。
利用盐析的方法,即在皂化形成的产品混合物(肥皂、甘油及水溶性杂质等)中加入食盐,可利用密度的差别使水溶性杂质溶于食盐水中而与甘油及肥皂分离,提高了肥皂的纯度,也可将有用的化工原料甘油回收,肥皂固化成型干燥后使用更方便。
(2)肥皂的洗涤性能 肥皂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盐是强碱弱酸形成的盐,在水中呈弱碱性,由于含有少量皂化反应时带人的杂质碱,它的水溶液pH值在10左右。肥皂中含的游离碱量过多时会损伤羊毛和丝织物。而在酸性媒液中肥皂会形成不溶性脂肪酸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使肥皂的清洗力减弱,所以不宜在酸性介质中使用。
肥皂耐硬水能力差是它的主要缺点。在硬水中肥皂形成钙皂后不仅洗涤去污力降低,而且生成的钙皂不溶于水,粘附在清洗衣物表面很难被清除。因此肥皂洗衣物时要配合钙皂分散剂使用。肥皂对衣物的清洗力不如合成洗涤剂,而且有时用肥皂洗过的衣物会泛黄。这是由于肥皂易于在衣物上吸附残留而不易被冲洗去除的缘故。肥皂中含有的不饱和酸成分,在空气中发生氧化所以造成泛黄现象。
洗衣店用肥皂做洗涤剂时,通常加入碱剂配合,一方面提高去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成本。肥皂中含饱和脂肪酸盐成分越多,在水中溶解性越差;通常含饱和脂肪酸盐成分多的肥皂要在70℃较高温度下使用。
在酸性浴中使用肥皂时要加入适量的助剂氟硅酸钠(Na2SiF6),以防止形成钙皂影响清洗效果和沾污衣物。
但是从环保角度看,肥皂毒性小,生物降解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肥皂脱脂力较差有时又成为它的优点,因为使用肥皂清洗皮肤时,比使用合成洗涤剂脱脂作用小,对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肥皂一直被保留作皮肤清洗剂。
3.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20世纪随着化学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初生产的合成洗涤剂i如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土耳其红油(蓖麻泊硫酸酯)洗涤性能都不好,只能作纺织工业中的匀染剂,分散剂或纤维油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主要是以煤和油脂为原料,所生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剂是以高级脂肪醇的硫酸酯盐(AES)为主的。这类表面括性剂有耐酸、耐碱、耐硬水的性能、去污力强适合做洗涤剂,缺点是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醇价格高,影响了它的普遍使用。在二次大战前后,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转向拟石油产品为基础,由于石油产品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使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首先开发出烷基苯磺酸钠(ABS)这种价格低廉、清洗性能优良的合成洗涤剂,继而改为生产生物降解性好的同类产品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接着开发出α—烯基磺酸盐(AOS),烷基硫酸盐(AS),仲烷基磺酸盐(SAS)等阴离子洗涤剂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PO)等非离子合成洗涤剂。它们有优良的去污能力使表面活性剂成为衣物洗涤剂中最重要的成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对合成洗涤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和使用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烷醇酰胺烷基苷(APGS)等不仅去污力强,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具生物降解性能,对人体无毒和刺激性低的新品种。
以石油为原料的阴离子洗涤剂合成路线示于图12—1。
图12—1 以石油为原料的阴离子洗涤剂合成路线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阴离子:烷基苯磺酸盐
脂肪醇硫酸盐
醇醚硫酸盐
α烯烃磺酸盐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控泡剂:肥皂,硅油,烃
增泡剂:脂肪酸烷醇酰胺
螯合剂:三聚磷酸钠
离子交换剂:4A沸石,聚丙烯酸
纯碱
助洗剂:NTA,柠檬酸钠
漂白剂:过碳酸钠,过硼酸钠
漂白活化剂:四乙酰基乙二胺
漂白稳定剂:EDTA,磷酸盐
柔软剂 5~10
1~3


3~11
0.1~3.5
0~2
20~40
2~20
0~15
0~4
10~25
0~5
0.2~0.5
— 5~10



3~6
0.1~3.5


20~30
5~10

20~25
0~2
0.2~0.5
— 5~15
0~10

0~15
0~2
1~3

10~20
0~2
5~20

0~5


— 5~15
0~10

0~15
0~2
1~3


10~20
5~20

0~5


0~5 0~15

0~12

0~17
0~1.0

23~55

3~22

0~5


0~5 0~20

0~10

0~17
0~0.6


0~45
10~35

0~5


0~5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含磷 不含磷
抗再沉积剂:纤维素醚
酶:蛋白酶,脂肪酶
增白剂
防腐蚀剂:硅酸钠
香精
颜料
西文助剂
填充料和水:硫酸钠 0.5~1.5
0.3~0.8
0.1~0.3
2~6

余量 0.5~1.5
0.3~0.8
0.1~0.3
2~6

余量 0~2
0~0.5
0.1~0.8
5~15
+
+

余量 0~2
0~0.5
0.05~0.25
5~15
+
+

余量 0~0.5
0~2.5
0.05~0.25
1~10

+
0~1.0
余量 0~0.5
0~2.5
0.05~0.25
0~25

+
0~10
余量

在配制洗涤剂时还要加入洗涤助剂和添加剂使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并赋予洗涤剂其他一些性能。具体情况下面将详细介绍。
二、衣物洗涤剂的配制
1.重垢衣物洗涤剂
重垢衣物洗涤剂是洗内衣、衫衣、罩衫、工作服、儿童衣物、袜子及被褥里、床单等与皮肤直接接触或污垢较多的衣物所用的洗涤剂。从外观状态看,重垢洗涤剂可分为粒状、液状、棒状、管状及片状等5种形式。通常制成粉状形式(洗衣粉),近年也较多采用液体形式。
重垢洗涤剂具有较高碱性和较强的去污力,是衣物洗涤剂中最主要的品种。
(1)粒状重垢洗涤剂 表12—1列有国外著名合成洗涤剂生产厂生产的几种重垢洗衣粉的典型配方。表12—2列有重垢粉状洗涤剂配方。
由配方可以看出,重垢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是由几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因此具有较强的洗涤去污能力。同时还含有数量较多的洗涤助剂,根据助洗剂中是否含有三聚磷酸钠而分为含磷型和无磷型两类。
(2)重垢液体洗涤剂 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液体重垢洗涤剂。这是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变快,要求减轻家务劳动负担而出现的新产品。重垢液体洗涤剂具有无需事先溶解,便于准确计量,使用方便的优点,也无产生粉尘和结块的弊病。并且液体洗涤剂生产不需要高塔喷雾成型设备,能耗低,设备投资少,所以更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出现许多生产重垢湘体洗涤剂的厂家。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仍以粉状产品为主。在中国重垢液体洗涤剂还见在试验研究阶段。表12—3和表12—4分别列有重垢液体洗涤剂的参考配方以及重垢液体洗滹剂与固体洗涤剂参考配方的比较。
表12—3 重垢液体洗涤剂配方

组 成 质量分数/%
西欧 日本 美国
有助剂 无助剂 有助剂 无助剂 有助剂 无助剂
阴离子:烷基苯磺酸钠
肥皂
醇醚硫酸盐
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抑泡剂:肥皂
增泡剂:脂肪酸烷醇酰胺
酶:蛋白酶
助洗剂:焦磷酸钾
柠檬酸钠,硅酸钠
西文助剂:二甲苯磺酸钠,乙醇,丙二醇
增白剂
稳定剂:三乙醇胺,螯合剂
柔软剂
香精
颜料
水 5~7


2~5
1~2
0~2
0.3~0.5
20~25

3~6
0.15~0.25


+
+
余量 10~15
10~15

10~15
3~5

0.6~0.8

0~3
6~12
0.15~0.25
1~3

+
+
余量 5~15
10~20
5~10
4~10


0.1~0.5

3~7
10~15
0.1~0.3
1~3

+
+
余量 —

15~25
10~35


0.2~0.8


5~15
0.1~0.3
1~5

+
+
余量 5~17
0~14
0~15
5~11


0~1.6

6~12
7~14
0.1~0.25

0~2
+
+
余量 010

0~12
15~35


0~2.3

5~12
0.1~0.25

0
+
+
余量

表12—4 重垢液体洗涤剂与重垢洗衣粉二般配方比较

组成 液体后果垢洗涤剂含量/% 重垢洗衣粉含量/%
表面活性剂
聚磷酸盐及螯合剂
低碳醇或偶合剂
其他(羧甲基纤维素、增白剂、香精)

碳酸钠 22~35
5~10
1.5~5.0
1~5
40~60
— 15~25
35~60

2~7

0~15

为适应洗衣机的需要,要用低泡沫或抑泡型的重垢洗涤剂,其典型配方如表12—5所示;
表12-5 重垢洗涤剂典型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肥皂
三聚磷酸钠
硅酸钠 10~15
2.5
40
5.0
羧甲基纤维素(CMC)
硫酸钠
荧光增白剂
水 0.5~1.0
23.6~32.1
0.4
10

其中肥皂有抑泡作用。
2.轻垢衣物洗涤剂
由于在碱性介质中,羊毛、丝绸等蛋白质纤维易受损伤,因此在家庭中洗涤羊毛、丝绸等织物时应使用中性洗涤剂并用手轻轻搓洗。适应这种需要配制的洗涤剂叫轻垢衣物洗涤剂。它的特点是低碱性或中性,对皮肤刺激性低,适合以轻薄、贵重的丝、毛、麻等污垢少的织物为洗涤对象。这类轻垢洗涤剂也可用于与人体不直接接触污垢主要是灰尘的衣物洗涤、手洗餐具及水果蔬菜。
表12—6列举轻垢液体衣物洗涤剂典型配方

成 分 组成/%
Ⅰ Ⅱ Ⅲ Ⅳ

直链烷基苯碘酸钠(LAS)
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盐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13)
月桂醇硫酸酯单乙醇胺
椰子油酰二乙醇胺
硫酸钠或氯化钠
色料、香料
水 6
6

6

1
适量
适量
余量 —

12
8

1.5
适量
适量




24
12.5
适量
适量

20

12

2
适量
适量

表12-6 轻垢液体衣物洗涤剂典型参考配方轻垢洗衣粉一般含有20%一40%的表面活性剂,其余为惰性添加剂、硫酸钠,有时添加少量,三聚磷酸钠、硅酸钠及荧光增白剂。
轻垢衣物洗涤剂主要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不含任何显碱性的洗涤助剂。这类衣物洗涤剂属于专用型洗涤剂,用量较少。通常配成液体形式。
当前重垢衣物洗涤剂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无磷化 三聚磷酸钠是重垢衣物洗涤剂配方中最重要的助洗剂。有些配方中磷酸盐含量可高达40%。但是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越来越关注磷酸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含有磷酸盐的废水排放造成江河湖水的富营养化,使藻类过度生长消耗水中氧气造成鱼虾死亡,许多国家已立法限制或禁止使用磷酸盐做助洗剂。生产无磷衣物洗涤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找合适的磷酸盐代用品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一种美国无磷重垢洗衣粉配方示于表12—7。
(2)浓缩化 洗涤剂提高表面活性剂有效含量,减少硫酸钠等填料含量制成的超浓缩洗涤剂具有去污力高、用量少:节省包装、降低储运费用等优点。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方向。超浓缩重垢洗涤剂配方示于表12-8。
表12-7 一种美国无磷重垢洗衣粉参考配方表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牛油脂肪醇硫酸钠
人造沸石 8~12
4~8
2~5
15~25
荧光增白剂
硅酸钠
香料、颜料
硫酸钠 0.05~0.1
1~3
适量
余量

表12-8 超浓缩重垢洗涤剂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欧洲 日本 欧洲 日本
1 2 3 1 2 3
LAS
AOS
AES
AS(FAS)
肥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乙二醇
NaBO3·H2O 7

3


8

16 26

2

2
6

6 15
10


4
7
2
— 25
2

7
3
3.5
2
— 四乙酰基乙二胺
Na2SO4
Na2SiO3
K2CO3
Na2CO3
RA沸石
添加剂
水 4
4
5

14
28
8
余量 —
12
13

5
20
4
余量 —
4
5
10
10
20
余量
余量 —
4
15
5
22
余量
余量
余量

(3)加酶 重垢洗涤剂中加入酶制剂使洗涤剂在低温洗涤中能有效去除蛋白质、脂肪等污垢,提高无磷洗涤剂的去污能力。因此加酶洗涤剂是适合形势发展需要的产品。中国生产的加酶洗衣粉典型配方示于表12—9。
表12-9 中国生产的加酶洗衣粉典型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三聚磷酸钠
硫酸钠
硅酸钠 25
22~28
20~25
7~10 乙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
荧光增白粉
酶[蛋白酶、淀粉酶(1万u/g) 1~2
1.5
0.05~0.10
1u

对甲苯磺 酸钠
碳酸钠
香料
2
2~5
0.1

(4)功能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减轻家务劳动负担,对洗涤剂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洗涤剂具有洗净、柔软、抗静电、漂白等多种功能,所以在配方中要加入,柔软剂、抗静电剂、漂白剂、抗沉淀剂等。
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出多种具有漂白性能的洗衣粉,可去除织物上各种色泽污垢,并赋予织物良好性能,如北京日化二厂生产的灯塔牌防尘柔软洗衣粉,既有漂白性能又有柔软消除化纤织物静电的性能,使衣物洗后色泽鲜艳、膨松柔软手感好。其配方示于表12—10。
表12-10 北京日化二厂灯塔牌肪尘柔软洗衣粉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C16~C18烷醇聚氧乙烯醚(EO=20)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钠和
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二酯钠 10
8
8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荧光增白剂
硅酸钠(Na2O:SiO2=1:2)
香料 1.5
0.3
5
0.2
过硫酸钾
过硫酸钠
硫酸钠
2
8
余量

(5)低温洗涤效果好 随着节约能源的要求日益突出,要求洗涤剂具有更好的去污效果,适合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适合低温洗涤的液体重垢洗涤剂配方如表12—11所示。
表12-11 适合低温洗涤的液体重垢洗涤剂参考配方

原料成分 组成/% 原料成分 组成/%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
羟乙基纤维素 7
5
2.55
荧光增白剂

0.5
84.95

其中含量较多的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物LAS/AE在低温下有较强的去污力,羟乙基纤维素有抗污再沉积性能,是属于无洗涤助剂的无磷重垢液体洗涤剂。
三、洗衣店的水洗技术
几乎每个人都有在家里洗衣服的经验,过去人们习惯用手洗,在洗衣机普及的今天,为了减轻家务劳动负担,人们普遍用洗衣机洗,而把需要特殊清洗的衣服送到洗衣店去洗。因此当今洗衣技术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家庭中洗衣服使用自动洗衣机和性能优良的合成洗涤剂,使家庭洗衣越来越方便,另一方面发展起有专门技术和设备的洗衣店,人们把不宜’在家庭里洗涤的衣物送到洗衣店可以得到很好的服务。洗衣店也承担着宾馆、饭店大宗床单、窗帘、桌布及衣物的洗涤任务。在过去肥皂是唯一强有力的洗涤剂,纤维品种又以棉麻为主的时代,商业洗衣店与家庭洗衣的操作过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洗衣店提供的主要是劳务服务,但是随着面料的高级化和使用纤维材料的多样化,要求洗涤过程既要考虑经济性又要考虑纤维的耐热、耐酸、耐碱、耐化学药品腐蚀的特性。这就要求洗衣店必须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此通过对洗衣店洗衣技术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衣物水洗技术的全貌。
水洗的衣物分为两类:一是未经染色的白色织物,包括棉、麻及涤纶等合成纤维等材料的织物,这类织物的特点是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水洗又称为白物洗涤);另一类是可以进行水洗的有颜色的织物(称为色物洗涤)。
洗衣店的水洗操作是在专业洗衣机中进行的,这种洗衣机是旋转滚筒式,构造如图12—2所示。
洗衣机主要由水平方向放置的圆筒状的金属内筒和外筒组成。外筒与洗衣机整体固定在一起,内筒与旋转轴连在一起,在机械转动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动。在内筒的筒壁上有许多细孔,洗液可以通过这些细孔由内筒流到外筒中。在内筒的筒壁上安有四根栅条,当内筒旋转时,栅条带动衣物一起旋转。在洗涤过程中,织物被旋转上升脱离水面,洗液与衣物分离,当衣物旋转至最高点时,由于重力作用又落人洗液中,使衣物循环反复地受到机械的冲击力。机械力大小是靠衣物在旋转中下落的距离,即靠液面的高度来调节的。洗液面越低,衣物受到的机械力作用越大。加人的洗液及冲洗用水的数量是以外筒的半径为测量标准的。把外筒半径分为10等分,从底边向上算起,当液体深度达到半径的l/lo定为1度,如加入的洗液达到半径上第四个刻度(4/10半径),则称水位为4。
图12—2 洗衣机的构造
1.白物的洗涤
一般洗白色衣物用碱性比较高的洗涤剂(如含碳酸钠、硅酸钠等),而且使用温度较高。各国采用的洗涤操作程序及条件都已达到标准化,如美国和日本采用的标准就基本一致。
预洗的目的是把砂土、灰尘等沾附在衣物表面上的污垢除去,并促使衣物的纤维膨润,污垢易于解离。
洗涤是利用碳酸钠、硅酸钠、肥皂等洗涤剂在热和机械力作用下使污垢脱落的操作。
漂白工序中加人次氯酸钠等漂白剂对衣物进行脱色漂白。
冲洗工序是利用洗液把污垢冲洗去除。
酸化工序是加人醋酸等无机酸或氟硅酸钠(Na2SiF)把衣物纤维上残留的碱类和钙皂加以中和并去除的操作。
增白工序中加入荧光增白剂或上蓝剂等使衣物白度增加,获得白度更佳的洗涤效果。
由于热是最经济有效的能源,高温水溶液很容易得到,所以为发挥洗液的高效能,在洗床单、被罩等大件较厚的棉织物时常控制水温近乎沸腾的温度的高温洗涤方式。
以往的白物洗涤,以高温及较强碱性为特色。近年来由于耐碱性较差的化学纤维及与棉涤纤维混纺的材料制成的白色衣物逐渐增多,所以用碱量逐渐减少而改用合成洗涤剂,温度也逐渐降低,传统的有色衣物与白色衣物洗涤方法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洗涤白色涤棉混纺织物程序与表12—12所列相似。
表12-12 白物洗涤标准程序(高温、棉布)

序号 操作 水位 温度/℃ 时间/min 使用的化学药剂
1
2
3
4
5
6
7
8
9 预洗
洗涤
洗涤
漂白
冲洗
冲洗
冲洗
酸化
增白 5
4
4
4
8
8
8
4
8 55
70
80
70
55
常温
常温
常温
常温 5
10
10
7
3
3
3
3
5 碱剂
肥皂加碱剂
肥皂加碱剂
次氯酸钠

氟硅酸钠
上蓝剂,荧光增白剂

各工序的目的与表12—12相同,不再重复。只是多一项上浆工序,目的是在衣物上施加浆料以使衣物有硬挺的效果。
2.有色衣物的洗涤
洗衣店洗涤的有色衣物指有颜色的衣物或耐热性、耐碱性差,物理强度差的纤维制成的纺织品,本该用干洗法洗涤,但由于污垢不多,而采用价格便宜的水洗法。
与白色衣物洗涤以强碱性和高温为特点不同,洗涤有色衣物时是用中性或弱碱性的合成洗涤剂,在温度为40℃以下进行短时间的洗涤,其程序与中温白物洗涤基本相似(见表12—13)。
表12-13 中温洗涤白色衣物的程序(棉布—涤纶纤维混纺品物)

序号 操作 水位 温度/℃ 时间/min 使用的化学药剂
1
2
3
4
5
6
7
8 洗涤
洗涤
漂白
冲洗
冲洗
冲洗
酸化
上浆 4
4
7
7
7
7
7
3 55
60
60
50
40
常温
40
常温 15
15
10
5
5
5
5
8 肥扛加碱液

过硼酸钠(0.3%)

由于色物的构成纤维种类多,在洗涤之前对每件衣物应进行认真检查,对染料染色牢度差的和纤维材料耐化学药品性能差的衣物要分拣出来单独进行洗涤。
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时,洗涤程序中不需用酸洗工序。是否需要漂白或荧光增白要具体分析决定。
色物洗涤也是在自动洗衣机中进行。衣物洗净之后,用离心机甩干脱水,在干燥机中通热风进行干燥,最后进行熨烫加工。
对于强度差的有色衣物,在洗涤之前,应在洗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污垢膨润,尽量减少机械力的作用,减少纤维脆化和染料脱落的机会。对于污垢浓重的部分在洗涤之前用刷子蘸取洗液进行刷洗,可以减少洗涤工艺的负荷。在某些情况下为防止纤维损伤可改用手洗。
3.水洗使用的洗涤剂
洗衣店最早使用的洗涤剂是肥皂,特别是洗涤白色衣物时,由于棉麻等纤维的耐碱性强,使用弱碱性的肥皂与其他碱性助剂配合,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洗涤效果,而且价格便宜。
但是洗衣店使用的肥皂情况与家用的不同,主要在于与肥皂配合使用的助剂不同。洗衣店是根据实际具体需要决定使用助剂的种类和数量,而不像家庭用肥皂是事先按固定配方加好的。洗衣店使用的肥皂洗涤剂中有时助剂含量很少,甚至用纯粹的肥皂,常用的肥皂呈粉末状,因为这样保存、称量和溶解都很方便。
由于洗衣店洗涤衣物可在高温到低温的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所以根据使用的肥皂在水中溶解性能也分为。三类,以便与使用温度相适应。
(1)高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70~80℃高温下洗涤白色衣物用的,是牛油脂肪皂化的产物,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
(2)中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50一60℃附近中温条件下洗涤使用的,是少量牛油脂肪和椰子油皂化产物配合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和棕榈酸钠(C17H25COONa)。
(3)低温溶解型肥皂 是在常温甚至在冷水中使用的肥皂,主要用于耐碱性差的纤维和有色织物洗涤。主要成分是棕榈酸钠和油酸钠(C11H25COONa)。但最近洗衣店在低温条件下多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对这类低温溶解型肥皂的需求量已逐渐减少。
在使用肥皂作主要洗涤剂时要适当配合碱性助剂一同使用。在使用中性合成洗涤剂时也要根据纤维的性质不同配合使用各种助剂,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减用量。洗衣店使用的中性合成洗涤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前面介绍的家用重垢洗涤剂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目前洗衣店中已使用大型洗衣设备连续化生产,预洗、水洗、冲洗、漂白、脱水、上浆等工序自动连续进行,洗衣效率大大提高,设备如图12—3所示。
四、衣物上污斑的去除
一些衣物上附着的、用一般洗涤剂不易去除的

9. 新能源(替代煤气)

选择燃烧油料、必须符合经济效益的燃烧资源,并对不同的用途选定不同燃料,在耗能工业用户,沥青乳化油是廉价燃料,它可替代重油直接用于工业燃料。废弃机械油,作物理处理调和是很好的动力柴油,废弃地沟油经酯交换后是优质的动力燃料。但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及废水排放应注意污染问题。
醇基燃料因其热值低,用量大,能加入DME以提高热值, 降低用量,成为优良的醇醚燃料,无疑是今后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
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新的能源品种,已得到国家标准的确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对所谓的甲醇柴油,甲醇燃料油笔者认为它效果欠佳,技术尚欠成熟。一度火红的微乳化柴油,将水,植物油酸等作添加剂与石油柴油掺合成透明清亮的微乳化柴油,用于燃烧,太浪费了,用于动力柴油尚在争议,其结果可想而知,应该记住,水分子是助燃,减少烟有明显效果,但水是没有热值,水的加入加重燃烧过程中的热耗。

阅读全文

与含醇醚废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暖水管有水垢能看出来吗 浏览:933
强酸离子交换树脂 浏览:258
吉化污水处理厂主要工作原理 浏览:499
整治污水状况 浏览:233
一天有多少污水进入海洋 浏览:932
一楼室外污水管损坏该谁负责 浏览:807
python过滤特殊t字符 浏览:721
宝应污水厂工资多少 浏览:640
五级净水器滤芯怎么安装顺序 浏览:257
洗澡水过滤装置 浏览:720
各品牌ro膜比较 浏览:428
如何除淋浴头的水垢 浏览:601
南方用什么净水器好 浏览:289
卫生间污水过滤怎么处理 浏览:694
日本的废水怎么储存的 浏览:667
污水接口为什么会漏水 浏览:264
广西集中供水商用净水机哪个好 浏览:630
美的小饮水机怎么打开清洗 浏览:933
净水器的冲洗功能坏了怎么办 浏览:647
锅炉手孔除垢用具 浏览: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