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味精的行业状况
味精行业在中国曾有一段黄金时期
中国味精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1992年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02~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中国味精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的目标任务同比增幅最大,与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
由于资金实力、环保能力等因素,中小企业总是最先被清洗。
对这些小企业来说,从事味精生产有几道难以跨过的门槛
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一家小型味精生产企业产能一般在8000~10000吨,难以同梅花集团等业内龙头几十万吨的产能相提并论。“2009年之前南方煤炭价格一吨在200~300元的时候还有一些小厂在生产,等煤涨到一吨800~1000元的时候就没有工厂做了。”该负责人表示。
其次,政府在环保上设置的门槛较高。味精行业本身高能耗、高粮耗又高污染,是食品工业中废水的排放大户,也是中国发酵工业的最大污染源。2007年以来,国家收紧环保标准,先后出台多项规定,对小企业来说,要想达标投入太大。
② 1、 味精废水的水质特点是什么主要处理难度在哪里如何解决
含碳氢氧化合物多、需要用生化处理工艺
③ 国内现状
中国矿山数量多,开发与应用的充填工艺与技术类型多,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在新的充填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充填采矿法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的干式充填,1955年我国干式充填采矿法在有色金属地下开采中占38.2%,在黑色金属地下开采中高达54.8%,但由于当时设备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从采矿工效、生产能力及成本上制约了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至1963年,有色矿山中充填采矿法的应用比重降至0.7%;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70年代以分级尾砂、河砂、风砂、碎石等为集料的水砂充填和胶结充填工艺,1960年,湘潭锰矿为了防止矿坑内因火灾,采用了碎石水力充填技术,1965年锡矿山南矿为了控制采场大面积地压,使用了尾砂水力充填工艺,1968年凡口铅锌矿为了满足采矿工艺要求,首次采用分级尾砂和水泥胶结充填工艺;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全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高水速凝全尾砂固化胶结充填和块石胶结充填工艺,20世纪80年代末,凡口铅锌矿和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开始试验全尾砂充填,同时高水速凝充填技术在煤矿开始应用,1988年大厂铜坑矿采用了块石胶结充填工艺;第四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膏体泵送充填工艺,1997年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二矿区建成了膏体泵送充填系统,1999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也采用了膏体泵送充填技术。此后,随着各种新型充填工艺、新型胶结材料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表6.1)。
表6.1 国内外充填采矿实例表
④ 莲花味精的公司概况
历史情况简介: 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由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莲花集团”)独家发起,募集设立。发起人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河南省周口地区味精厂。该厂自成立以后,规模不断扩大,业务不断发展,1996年10月,经河南省体改委和周口地区行政公署联合批准,在河南周口地区味精厂基础上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莲花集团目前已形成年产12万吨味精的生产能力,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基地,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和国家确定优先扶持发展的300家企业集团之一,综合经济指数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88位。
莲花集团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味精产量已从1983年的400吨上升到1997年的12万吨,产值由1983年的945万元增至1997年的223000万元。年加工玉米35万吨,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产品在全国同行业首家获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经过几年的发展,莲花集团已形成以生产“莲花”牌味精为主,以化工、食品、饲料、包装、彩印等为辅的多元化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莲花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内外味精废水处理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逐步理出了一条从原料投入、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综合利用到全程控制的治理思路。自1995年以来,集团在生产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5亿元,先后建设了一、二期污水治理工程,使味精生产的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成为淮河流域率先治污达标的企业。为了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的需求,经河南省人民政府豫股批字199819号批准,由河南省莲花味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发起,募集设立该公司。经国家财政部财国字199844号文确认,发起人以其所属的全部与味精生产有关的经营性净资产30427.08 万元作为出资,按65.73%的比例折为20000万股国家股。
⑤ 国内外如何看待废水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年以来,环境保护事业逐步发展壮大。其中,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也稳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至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1010.3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02%,首次突破1%;“十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2388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30%;2010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6654.2亿元,是2002年的近5倍,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逐年增加,占GDP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逐年下降。2001年共发生1842起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而到了2010年,则下降至420起,是2001的1/4。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47.0%。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正在逐步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并存的保护管理体系。与此同时,环境法制建设日臻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影响评价等10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颁布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0余项,颁布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660余件。
“十二五”期间全国GDP将达到231.2万亿元。根据中国环境规划院宏观战略研究环保投入专题和“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超3.4万亿元。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废水治理产业全景调研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共十四章。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环境保护部、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中国国土资源部、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提供的大量的内容翔实、统计精确的资料和数据。报告对我国工业废水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论述了领先企业运行情况。通过翔实的数据和充分的论述,从产业层面上剖析产业现状特点,针对产业的供需矛盾阐述了工业废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工业废水产业结构。
⑥ 中国环保现状
环保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环保行业愈发得到重视。环保行业涉及的领域多,主要包括大气治理、污水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及土壤修复等种类。按照产业链分,整个环保行业分为上游环保设备,中游环保服务,下游环保运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环保设备行业政策倾向于加强关键环保技术应用,环保设备产品自主创新,推动智慧环保设备发展。
环卫装备是进行环卫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工具,是国家环境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市政基础投入的增加,环卫保洁机械化率已显著提高。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新车交强险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环卫车辆销量116588辆,同比增长14.01%,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3.48%,同比增速有所减缓,环卫装备行业进入了稳步增长时期。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力发展的环保产业智慧化是必然趋势,未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市场将构建一个高度感知的智能环保环境。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环保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⑦ 中国最新的水资源现状 污水处理现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年底,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行业企业个数达到了213个,资产总计844.13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1.43%,销售收入为236.64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6.16%,扩张速度较快。
但是我国当前污水处理费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我国36个大中城市中还有14个城市的污水处理费低于0.8元/吨,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上涨幅度,虽然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行业的毛利率较高,2012年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毛利率超过了100%,但是由于污水处理费的工业事业特征,其市场调节能力较差,2012年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行业七个地区有四个毛利率在下降,而且华东、华中地区连续两年处于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企业投资这个行业的积极性。
前瞻产业研究院污水处理及其再生行业小组认为,从我国污水日处理能力和污水排放总量对比来看,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需处理的污水量,加上污水处理行业存在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没有得到处理的污水流入水体中污染水环境,行业需求大于供应。
受到经济回暖,国家政策推动以及环保行业热度增长等有利因素作用,污水处理行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较好,基于多项政策的利好作用具有持续性,加之随着工业的持续增长,污水处理的行业需求将稳定增加,预计2013年污水处理行业的财务运行仍将保持较好水平。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投资将达3.1万亿,较“十一五”期间1.54万亿的投资额上升121%。“十二五”期间,随着环境税费改革,市场化和特许经营制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和处理费用征用水平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运行服务市场将迅速发展,环境咨询、环境设计、环境贸易等服务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总体来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前景比较良好,行业增长空间很大。
⑧ 味精厂废水该如何处理
味精废水按污染物浓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的离交尾液等。第二类为炭柱处理水、洗米水、设备清洗水及生活废水等组成的中、低浓度有机废水,这部分废水水量较大。废水中有机物、NH3-N及SO4含量高,pH值偏低,且含有一定量的Cl。对厌氧和好氧生物具有直接和间接生物毒性,其治理国内外已经作了多年研究。这类问题可以到像环保通之类的平台问问看看,主要是关于水处理方面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通过对国内较典型味精废水处理工程实地考察、调研,已实施的工程中基本分三种工艺:
1.厌氧+好氧处理工艺;
2.完全好氧工艺;
3.不同形态的水解酸化+好氧工艺。
由于废水中高SO4、高NH3-N,对厌氧、好氧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抑制导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使厌氧反应系统几乎不能运行。为避开两相矛盾,部分企业的后续改造与2000年后的新工程设计将重点放在前期物化处理方面,分别采用:
一、浓缩蒸发法;
二、Ca(OH)2脱硫法;
三、空气氧化吹脱法;
四、工艺水稀释法。
⑨ 味精废水处理难点及如何处理
味精由于其“五高一低”的特点,导致其处理方法难、处理成本极高,使之成为了难以治理的工业污染源之一,但同时也是值得开发的资源库之一。
味精生产废水的综合治理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回收利用有用成分,例如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氨氮成分,可依靠物理方法进行充分的浓缩转化利用来制造饲料蛋白,创造经济效益降低废水处理成本,因而氨氮的浓缩转化利用是各味精厂生产废水处理工程中需要考虑的途径之一;二是末端处理法,由于中低浓度的废水和预处理后的部分废水氨氮含量低,直接用化学混凝法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其他成分,降低COD、BOD、氨氮、硫酸根等的浓度,接着用生物法对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彻底氧化分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三是清洁生产,从味精生产废水的源头开始着手,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清洁生产,减少味精废水的排放量,最终实现零排放。
综上所述,一般的味精废水处理可采用以下处理工艺流程:先使用物理法进行预处理,同时对高浓度废水进行浓缩转化利用,然后将处理后的废水和中低浓度生产废水进行混合,再一起进入化学混凝处理阶段,降低有机浓度,提高化学降解性,最后再进入生化降解阶段,利用生化反应进行彻底的氧化处理,从而减少二次污染,同时要结合清洁生产,降低废水的排放量。
总之,各个味精生产企业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更适合自己特点的处理方案,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企业的方案流程,来最大限度地达到对味精废水的综合治理。科研部门在研究开发味精废水处理技术的同时,在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出真正经济有效环保的处理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