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处理沉淀池如何调试
1、检查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等金属部件的防腐是否完好合格,以及其在污水情况下的运转状回况。答
2、沉淀池进水后观察是否漏水,做好沉降观测,检查观测沉淀池是否存在不均匀沉淀,通过观察出水三角堰的出水情况也能发现沉淀池的沉降情况。
3、检查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带负荷运行情况。主要观察振动、噪声和驱动电机的运转情况是否正常,线速度、角速度等是否在设定范围内。
4、试验和确定刮泥机或吸刮泥机的刮、吸泥功能和刮渣功能是否正常。观察沉淀池表面的浮渣能否及时排出,观察排泥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吸、刮效果。
5、分别测定进、出水的SS,验证沉淀池在设计进水负荷下的作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比如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浓度和初沉池的排泥浓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6、检验与沉淀池有关的自控系统能否正常联动。如初沉池的自动开停功能和二沉池根据泥位计测得泥位的自动排放剩余污泥或浮渣功能等。
②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有哪几种
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有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水平管沉淀池五种。
1、平流式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多用混凝土筑造,也可用砖石圬工结构,或用砖石衬砌的土池。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
2、竖流式又称立式沉淀池。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
3、辐流式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
4、新型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池。主要就是在池中加设斜板或斜管,可以大大提高沉淀效率,缩短沉淀时间,减小沉淀池体积。但有斜板、斜管易结垢,长生物膜,产生浮渣,维修工作量大,管材、板材寿命低等缺点。
5、水平管沉淀池是目前最接近“哈真”浅层理论的沉淀池,它将沉淀管水平放置,沿水平行流动,悬浮物垂直分离,具有沉淀和分离功能。安装时可将预制的“水平管”模块组装为水平管沉淀池。
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分成若干层,由此增加了沉淀面积,减小了悬浮物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悬浮物沉淀时间。
(2)污水池沉淀池建设方案扩展阅读
注意:
为避免短流,一是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
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三是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对于已经在斜板和斜管上生长的藻类,可用高压力水冲洗,往往一经冲洗即可去除附着的藻类。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二次沉淀池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次沉淀池的运转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对整个系统的净化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③ 四川污水处理沉淀池怎么设计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
考虑到颗粒沉淀过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设颗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变,并设起始沉速为零。结合考虑管内的流速分部,则斜管长度为:-d*tgθ式中a为颗粒沉速变化的加速度,即a=/dt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不足之处。
一般规则:
①污水自流进入,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提升泵进入,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按最小流量校核。
②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宜并联。
③池子超高至少采用0.3m。
④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1.0h,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沉淀池指池边水深。
⑤沉淀池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3~0.5m。
⑥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
⑦初沉池储泥时间应与排泥方式适应,静压排泥时储泥时间2d,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二沉池排泥时间不宜大于2h。
⑧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平流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或分格)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一般8~12.
②有效水深多采用2~4m。
③池底坡度多采用0.01~0.02,采用你都时,每斗应设单独的排泥管及排泥底阀,池底横向坡度采用0.05.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②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最大10m。
③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0.03m/s。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中污水流速不大于0.02m/s。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m。
⑥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辐流式沉淀池:
①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在6~12.
②池径不小于16m。
③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
斜板(管)沉淀池设计:
①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00mm,管孔径50~80mm。
②长度一般1~1.2m。
③倾角一般采用60°。
④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0.5~1.0m。
⑤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为0.5~1.0m。
⑥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每日至少排泥1~2次,或连续排泥。
⑦初沉池池内停留时间不超过30min,二沉池不超过60min。
更多污水处理技术文章参考易净水网资料库http://www.ep360.cn/qita
④ 在给水及污水处理工程中沉淀池的设计各有什么注意点
沉淀池类型,上升流速,排泥方式
⑤ 沉淀3000立方的污水需要沉淀池要怎么弄
答: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沉淀池中,目前最理想的沉淀池首选导流快速沉淀池版,导流快速沉淀权池使污水自上而下进入下向流竖沉区内,通过布水器均匀布水,并借助水下行的重力作用,以4倍的沉速将污染物与水分离。竖沉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行,进行导流沉降分离区内,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并借助于流体下行的重力,使重于水的污泥和污染物顺势下沉于锥底,并在上部的水压作用下,压入锥底排泥管,排入污泥槽,流至污泥干化池。干化污泥外运处理。导流沉降分离出来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上向流斜沉区,以8倍的沉速将污染物和水分离。污水在外锥即上向流斜沉区的沉淀过程中,也要产生一定的污泥,产生的污泥同样借助于重力,通过导流板间隙,下沉于锥底,通过排泥管,排入污泥槽,流至污泥干化池。
⑥ 如何对一般生活小区污水处理系统中沉淀池的设计
一、概述 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我们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一种功能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小区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前苏联曾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400m3/d,美国则把小厂的处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围内。根据我国情况,建议把等于或小于4000m3/d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 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属于生活污水范畴。其水质水量特征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 小区污水的处理工艺依据小区污水排入水体的功能不同而异,常用处理方法有:化粪池、一级处理(初次沉淀池)、生物二级处理及二级处理后再经消毒回用等。由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艺设计时尽可能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的处理工艺,以防止因污泥处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较为常用的处理工艺有:①污水→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主要优点是停留时间短、易挂膜,尤其适合设备化,埋地建设倍受环保公司及用户青睐,但由于维修管理及设备防腐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钢筋混凝土形式,设置人员通道以便维修,此种地下建设方式在小区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市场,但这种方式一般处理规模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于几百吨的小区较为理想。对上千吨的小区污水处理,推荐采用地面建设方式,生物处理部分可采用接触氧化,也可采用SBR或其改进型CASS工艺,曝气方式建议采用低噪音的风机或水下曝气机。②污水→调节池→混凝沉淀→过滤→出水,对处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较小时,可采用此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异味小,管理简单等优点。另外,在好氧生物处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于降低能耗,提高系统的总去除率。生活小区通常有较大的绿地面积,如果把污水处理后回用于浇灌绿地、道路、冲洗汽车,应在上述处理出水后加上消毒或其它补充措施。 二、小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 1.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 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 如果出水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则按土地处理法的要求计算;2.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3.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5.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 适合分期建设; 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9.小区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厂应按可预期的发展规划作为流量设计的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采用20年的设计周期。 三、小区污水处理流程 根据小区废水处理的原则,应选择处理效果稳定、产泥少、节能的处理方法。小区系统中的各类建筑物一般均建有化粪池,所以,化粪池应与污水处理方法相结合。 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 (1)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出水 (2)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曝气池→沉淀池→出水 污泥回流 (3)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 加药 ↓ (4)污水→格栅→调节池→提升泵→混凝沉淀→过滤→出水(物化方法)
⑦ 处理污水厂需要几个池沉淀池,污泥池都是什么东西
如果复回流污泥泵及剩制余污泥泵是潜污泵的话,一般会建有污泥回流池,则安装在回流污泥池中;
如果两者是干式泵的话,则安装在泵房中,泵吸入口接沉淀池污泥管或者污泥池中;
个人觉得也可以在回流污泥泵管道上接三通将剩余污泥管连接,可以将剩余污泥泵省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