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有范文没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一、设计资料(1) 建筑资料建筑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厨厕大样图等。建筑物为六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为3M,室内外高差为0.3M。(2) 水源资料在建筑物南侧有城市给水管道和城市排水管道(分流制),据调查了解当在夏天用水高峰时水压为270kPa。每户厨房内设洗涤盆一个,厕所内设蹲式(或坐式)大便器,洗脸盆、淋浴器(或浴盆)及用水龙头(供洗衣机用)各一个。每户设水表一个,整栋住宅楼设总表一个。二、设计内容1. 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下列内容(1) 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及排水体制。(2) 考虑厨厕内卫生器具的布置及管道的布置与敷设。(3) 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4) 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计算。(5) 其他构筑物及计算仪表的选用、计算。(6) 室外管道定线布置及计算(定出管径、管坡等数据及检查井底标高,井径,化粪池进出管的管内底标高等)。2. 绘制下列图纸(1) 各层给排水平面图(1:100)。(2) 系统原理图。(3) 厨厕放大图(1:50)。(4) 主要文字说明和图例等。
三、设计说明1、给水工程根据设计资料,已知室外给水管网常年可保证的工作水压270kPa,建筑物六层住宅估算水压:120+40×4=280kPa,故室内给水拟采用直接给水方式。2、排水工程为减小化粪池容积和便于以后增建水中水工程,市内排水系统拟使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分质分流排放,即在每个竖井内分别设置两根排水立管,分别排放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3、管道的平面布置及管材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平面布置见首层平面布置图。进户管布置在室外,。采用一户一表。,水表选用LXS湿式水表。水表内装在厨房,但每个单元门口都装备传感器以显示用水量。室内给水、排水立管均靠墙布置。给水水平干管、排水横干管均埋地布置。给水管采用u-pvc给水塑料管。排水管用PVC塑料管。 4 管道的敷设及连接方式给水管刚入户时明装,通过厅堂、厨房、卫生间时均采用暗装方式。给水管和排水管均采用橡胶圈连接方式。5 洗涤盆和洗脸盆安装高度为0.8M,淋浴器安装高度为2M,低水箱坐式大便器水龙头安装高度为0.51M,洗衣机用水龙头安装高度为1.5M 。四 设计计算1 室内给水系统的计算(1)给水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因为住宅内有大便器、洗涤盆和沐浴设备,因此设定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定额(最高日)为200L,小时变化系数为2.8。预测平均每户住4人,则最高日用水量 qd=4×6×4×200/1000=19.20m3/d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为qh=4×6×4×200×2.8/(24×1000)=2.24m3/h设计秒流量根据公式 qg=0.2αNg0.5+kNg查表并计算得 Ng为160.8 k为0.0045 α为1.02则 qg=0.2×1.02×3.310.5+0.0045×160.8=3.31L/s(2)卫生器具给水定额及当量卫生器具额定流量(L/s)当量配水点前所需流出水头(MPa)洗涤盆0.201.00.015低水箱大便器0.100.50.020洗脸盆0.201.00.015淋浴器0.150.750.025洗衣机水龙头0.241.20.020各给水管道水力计算见下页表格 2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计算本栋楼卫生间类型和卫生器具均选用同一类型卫生器具额定流量(L/s)当量洗涤盆0.672.0低水箱大便器1.54.5洗脸盆0.250.75淋浴器1.003.0洗衣机水龙头0.501.5 (1)生活污水平排水立管底部与出户管连接处的设计秒流量按公式qu=0.12αNu0.5+ qmax =0.12×2.5×(4.5×6)0.5=1.56 L/s选用D=75MM的普通升顶通气管,当 h/D=0.5 、水力坡度 i=0.012时,Q=1.58L/s v=0.82m/s 每个单元内有两根污水管排水,两根污水管设计完全一样。 生活污水量取30L/(人×d),设定人口为 N=6×4×4=96人 则每日污水量为 Q=96×30/1000=2.88m3/d (2)生活废水立管选用4根,分别表示为FL-1、FL-2、FL-3和FL-4。 FL-1底部与出户管连接处的设计秒流量为qu=0.12×2.5×(2.0×6)0.5=1.04 L/s选用D=75MM的普通升顶通气管,当 h/D=0.5 、水力坡度 i=0.007时,Q=1.21L/s v=0.63m/s FL-2底部与出户管连接处的设计秒流量为qu=0.12×2.5×(1.5×6)0.5=0.90 L/s选用D=50MM的普通升顶通气管,当 h/D=0.5 、水力坡度 i=0.040时,Q=0.94L/s v=1.13m/s FL-3底部与出户管连接处的设计秒流量为qu=0.12×2.5×(1.2×6)0.5+0.25=1.01 L/s选用D=75MM的普通升顶通气管,当 h/D=0.5 、水力坡度 i=0.012时,Q=1.58L/s v=0.82m/s FL-4与FL-3的设计一致。3 化粪池的计算化粪池选用1个矩形化粪池,双格形式。V=αN(qt/24+0.48at)/1000 =0.7×4×6×4×(30×24/24+0.48×0.4×6×30)/1000=4.4m3设中间隔墙厚0.2m,则设定每个单池长为2.0m,宽为1.8m,高1.5m。则实际化粪池容积为 V=(2.0-0.2)×1.8×1.5=4.86 m3 4、室外管道定线布置:室外管道包含雨水管道、废水排水管网、雨水排水管网(1) 雨水管道计算 暴雨强度按5min计算经计算,得阳台雨水管采用de=160mm; 室外雨水管网:室外雨水管网设检查井,检查井规格管径规格为700mm,转弯处为1000mm,室外雨水管网与城市与水管网连接管DN=250mm,i=0.010。检查井底标高最高处为 -1. 11m;最低处-2.85m。其他各检查井标高按水头损失(h=il)递减(详细见首层平面图)排水管网计算:室外排水管网设检查井,检查井规格为1000mm 和 700mm,汇集用户废水的检查井采用井径DN=700mm;管网拐弯处采用井径DN=1000mm。检查井底标高最高处为 -1.30m;最低处为-2.87m。其他各检查井标高按水头损失(h=il)递减(详细见首层平面图)本文来源于: http://www.waibaowang.net/tumu/1000.html
㈡ BIM施工管理开题报告
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难点以及图纸中的问题,在此列举几个来说明。
3.1 图纸分割的问题
在建立模型前的准备的工作中,笔者遇到了很多难点,第一个就是图纸分割的问题。因为CAD的版本问题,打开的图纸不是很全面,部分内容丢失,还有乱码等现象,直接复制到新建图纸上后可能会导致图纸部分内容的丢失。解决办法:采取零一个分割图纸的方法,可以先选中图纸,然后使用W➕空格,此时会跳出来一个对话框,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并保存即可。
图3.1 图纸分割
3.2 关于建立独立基础模型问题
在编辑基础模型的数据时,主要有h2、h1、d2、d1、宽度、长度、Hc、Bc这几个数据,前边几个数据根据图纸就可以知道,其中Hc、Bc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由图10我们可以知道Hc、Bc都等于坡形基础的破口长度减去100,在编辑数据时我们要注意这一点。
图3.2 基础数据编辑
基础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数据是“底部高程”。底部高程即基础的标高,但是基础绘制上去后系统会给它自定义一个高程,如果这个高程和我们需要的高程不一致时,我们需要去修改这个数据。如DJp01,由图纸可知,底部高程为-3.400米,基础底下高度为H1=400,坡形高度=200,基础总高=400+200=600,即修改自标高的高度为600,这时顶部高程就变为2800,要注意是两个数据都要修改。
图3.3 基础属性栏
3.3 视图问题
画出基础或其他构件时在Revit右下角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所画构件在视图范围内不可见,这时我们需要调整视图范围或规程或视图可见性,这个在整个模型建立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个功能。
a 调整规程
b 视图范围调整
图3.4关于所建模型不可见的调整
柱子建模完成,开始建立结构梁的模型时,我们导入CAD图纸会发现,已经导入过柱子的平面施工图,这时我们打开视图可见性中导入的类别,将柱子平面布置图取消选中即可。
图3.5 导入的类别
调整完导入的类别,导入梁的平法施工图,快捷键AL对齐后,会发现柱子会显示在轴网上,打开视图可见性中模型类别,找到结构柱,将其取消选中,柱子就会被隐藏,如果后期需要,再将其取消隐藏即可。
图3.6 模型类别
建立完成一层的梁模型后,开始建立二层的梁模型时,一层的梁会在二层显示出来,如果将其隐藏的话,二层的梁就会无法绘制。可以在模型类别中找到结构梁,调整其透明度。
3.4 关于墙模型建立时的问题
图纸显示±0.000以上外墙采用200mm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采用200mm或100mm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而±0.000以下采用MU20蒸压粉煤灰砖。在建墙体模型时,可以先绘制±0.000之下的墙体,导入一层平面图纸,因一层建筑标高为0.000,在建模时选择MU20蒸压粉煤灰砖,将墙体偏移量设置为-50,在相应位置建立模型即可。
3.5 关于门窗转化时的问题
在转化门窗模型过程中,当一层的门窗转化完,开始二层及以上平面时,无法转化,多次尝试后依然不能转化。所以另建一个项目,用来建立二三四及水箱间的门窗(注意建新项目时需要与一层所在项目共用一个标高轴网),建立完成后将一层的模型链接进来即可。
在转化门窗模型时,有部分门窗系统转化不成功,如平面楼层F5中BYC3209和BYC3509,因为时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门窗,无法直接将单个的窗户放在其位置,故先绘制一段墙体,再导入窗户的族,编辑数据后放置再其位置即可。
3.6 关于族的问题
在绘制给排水的时候,需要载入管件,由于软件下载的可能不够完整,导致族的不全。解决办法:下载一个族库大师,或者找一个完整版的族酷,找到已有的族库位置,将其放置在China文件夹里即可。
图3.7 族文件
3.7 图纸存在的问题举例
1)轴网9和轴网V交点处DJP 06(400/250、B:X&Y φ16@200、基础底标高-3.400米)改为DJP06a,因为轴网9和轴网N处已有标号为DJp06的基础,且数据不相同。
2)轴网10和轴网N交点处DJP08改为DJP08a,在13轴与Y轴交点处,已经有标号为DJp08的基础,且数据为:300/300、B:X&Y φ12@150、基础底标高-3.400米。但轴网10与轴网N交点处无基础数据,但长和宽皆为5100mm,故暂且认为此基础配筋与DJp08相同,但基础截面不同。
3)轴网16和轴网V交点处的基础上有两个编号,但其中DJp10标注处有详细配筋,故将其认为是DJp10。
3.8 关于图纸保存问题
系统每隔固定时间就会提醒是否进行项目的保存,因为笔者觉得麻烦,故每次都略了这个提示,直接将其关闭,导致后期建模时数据过于庞大,Revit软件直接闪退,笔者重新开始了3次。所以在建模时,不要忽略系统这个小提示,如果觉得提示的过于频繁,可以在文件——选项中进行修改,而且保存路径也可以修改。
图3.8 基础选项设置
3. 模型分析及渲染
模型建立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利用软件进行碰撞检测。以此来将建模过程中的漏洞直观的显示出来,并进行修改,以达到最终要求。这次设计任务书中要求使用MagiCAD 2020 for Revit 2019。其他可以进行碰检查车的软件有Navisworks和Revit,Navisworks软件与Revit一样归Autodesk部门所有。后者注重模型的建立,是BIM工作的基础,前者是BIM工作的主体。Navisworks通常可以被视为优化模型的软件。通过研究发现,Navisworks的特点是协调性、一致性和全面性,它提供了一个可视的、详细的、整体的模型,具有自己的各种需求。而MagiCAD操作较其他两个更为简单,故此使用MagiCAD进行碰撞检查。
由于硬件版本较低,也为了建模的方便,在建模初期将建立好的标高轴网单独保存了一份,后边将机电模型与土建模型是分开创建的,但是为了检测管道和土建模型的部件之间的冲突,需要将两个模型合并成一个模型。
通过Revit上的“链接Revit”选项,就能将机电模型链接到土建模型上,软件会自动将两个模型合成一个模型,合成一个模型后将其保存。然后使用MagiCAD打开该文件,进行碰撞检查。在软件中,有多种不同组合之间的碰撞,这里笔者选择了机电模型与机电模型间、机电模型与土建模型间,进行碰撞分析。以此来解决消除碰撞点。
通过机电模型与机电模型的分析处理,发现了多处不同类型管道的碰撞点。通过软件显示碰撞点的具体位置,再分别在Revit中找到这些部位,对其进行修改。然后可以将其修改后的模型进行保存,再次使用MagiCAD进行碰撞,直至不再产生碰撞。
通过机电模型与土建模型的碰撞,发现的碰撞点也较多,经查看得知发现部分碰撞点是由于偏移量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管道会穿过梁,在此可以将其设置为绕梁的管道。还有部分碰撞点是由于预留孔洞发不合理。通过MagiCAD中的自动留洞的功能,一键生成了全部碰撞点的洞口,方便快捷的解决了土建与机电的碰撞问题。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使用了Autodesk CAD、Autodesk Revit、MagiCAD for Revit、BIMMAKE等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辅助,从项目开始到结束,虽然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但相比建筑行业原始的办公方法来讲,已经得到了很多便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a)
(b)
(c)
图4.1 碰撞前后对比展示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探讨BIM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而且建模在项目开始前建立和优化模型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前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工期、时间、成本,提高了建设工程的建设效率,这很符合“绿色建筑”的概念,从根源上对其进行控制。建模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以此来确定项目是否可以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以及提前做出应对方案,也是在后期的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提供有力证明的存在。在之后的项目设计阶段,也可以根据模型来更改图纸,以使建筑物变得更加完美、适用,同时也可以对多方进行调控。在施工阶段,模型还可以起到知道作用,相比较于平面图纸来说,三维的立体模型可以更直观的表达。在最后的交付使用阶段,模型也是至关重要的存在,Revit模型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相当于一个数据集,运营商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完成后续工作。最后作者发现,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每一个阶段都发挥里其作用,所以,BIM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
通过完成此次毕业设计,作者BIM应用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设计,作者深入的参与了将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可以直观表现各种数据的三维立体模型的每一个过程,因此对于BIM应用技术的相关发展及标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BIM应用技术中就是养育大树的土壤,只有为大树选择了适合它的生存条件,大树才能更快的生根发芽,以此来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必须要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一口吃不成胖子,建立三维模型知识建筑行业迈出的一小步,想要BIM应用技术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价值,甚至是其他的领域,还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来对BIM应用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BIM应用技术实现利益最大化。
BIM应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了多年的历史,虽然知道BIM应用技术的人不少,但大都停留在其表面,对其了解不够深入,这也是在国内发展缓慢的一个因素。但它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BIM技术在未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4]。比如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开始开展和BIM相关的课程,国人都在积极接触、了解BIM应用技术,相信不久的将来,BIM应用技术在国内会有很大的提升。
a 正立面
b 后立面
c 俯视图
d 任意上方视角
图4.2 整体模型展示
参考文献
[1]尹贻林,朱绪琪. 基于BIM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J]. 价值工程,2018,37(02):24-26.
[2]娄建岭,曹泽明,平晓林,袁泉.BIM在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9,37(1):157-160.doi:10.3969/j.issn.1009-7767.2019.01.046.
[3]肖阳,刘为.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价值工程,2018,37(06):104-107.
[4]张梦琪,李晓虹,熊伟. BIM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价值工程,2018,37(06):212-213.
[5]顾向东,吴锦华,赵文凯,吴玉凤. BIM技术在医院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J]. 建筑经济,2018,39(01):49-52.
[6]乐云,郑弦,李永奎,卢昱杰,白居. 基于SVN的BIM技术应用价值流及驱动路径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18,32(01):71-78.
[7]李静,王鹏,吕东琪,蒋嘉薇,刘国伟,马顺颖. BIM技术在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1):18-22.
[8]谢祥,秦旋,王付海. 业主方BIM技术风险网络的构建与评价[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01):37-42.
[9]潘琎.浅析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8,44(9):48-49.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8.09.023.
㈢ 环境工程专业生活污水处理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表怎么填
环境工程专业生活污水处理开题报告原创的;,是你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