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介绍洛阳作文
登郢州白雪楼——白居易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洛桥晚望——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月明直见嵩山雪
别诗——范云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行路难——吴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
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
至今千年犹未知。
这是诗。
文章1:
魅力洛阳
如今,凡是到过洛阳的外地游客,无不为洛阳市大手笔进行城市建设的气魄所赞叹---
在洛河以北,洛阳市大规模实施"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工程和"绿、亮、净、美、畅"五大形象工程,城市建成区面貌焕然一新。
在洛河以南,一个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与灿烂历史文化相辉映的新城区---洛阳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
2004年1月6日,洛阳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洛阳继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手持这四张金光灿灿的"名片",古都洛阳正意气风发地向创建中西部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洛阳有着4000年的建城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一座座著名都城遗址,昭示着昔日洛阳无尽的辉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洛阳"撇开旧城建新区,双中心带状发展"的规划建设模式,曾被国家建设部作为典范进行推广。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洛阳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进。但当人们抬头四顾,并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这座城市时,大家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与国内先进城市和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相比,洛阳的城市建设还是滞后了!洛阳市曾作过一个市民问卷调查,77%的市民将人居环境列为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九五"中期,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市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符合洛阳实际的城市定位: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把洛阳建成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的优秀旅游城市。
五年来,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93条182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绿地率33.5%,人均公共绿地9.1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污水处理率50%。洛浦公园、城市出入口、龙门大道、关林大道、青年宫广场、中州渠综合整治、涧西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煤气工程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洛阳城市面貌有了巨大改观。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察看洛阳城市建设情况时曾连声赞叹:"洛阳城市建设高起点、大手笔、大动作、大变化!"
过去的城市西出入口,不足1000米的道路有4个直角弯,宽仅11米,坑洼不平,交通经常堵塞。如今,红线宽60米、双向6车道的西出入口道路,由中州西路和建设路交叉口向西穿越谷东、谷西村,直达310国道。
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可以明显看出这两年洛阳的城市出入口通畅了,框架拉大了,道路联成网了。
市内多条道路焕然一新。过去人车混行的南昌路被改建为双向6车道;嵩山路一改往日坑洼、狭窄的模样,摇身变为宽阔、平坦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以前类似于乡村道路的黄河路,被改建成设施齐全、快慢车道分离的道路……如今洛阳迎接中外游客的,已不再是"搓板路"、"跳舞路"、"减速路",而是条条宽阔、平坦的迎宾大道。
"现代化的道路,农村集镇似的景观"---这是过去人们对洛阳客货运主干道九都路的评价。有了九都路的教训,城建部门观念转变了:道路建设必须与街景整治相结合!
眼下,您如果在市区主干道上走一遭,路旁的幕幕美景便会扑入您的眼帘---人行道彩砖铺地,建筑物立面整饬一新,绚丽的广告牌与设计精美的橱窗、匾额相映生辉。入夜,市区路灯、射灯、轮廓灯、礼花灯、旋转灯齐放,高大建筑流光溢彩,瑰丽多姿……
翻开洛阳市旅游交通图,沿洛河两岸、横贯市区东西的长条形绿带会一下子抓住你的视线。这绿带就是美丽的洛浦公园。就在几年前,洛河两岸还是垃圾遍地,河水污浊不堪,几年后,这里已建成省内外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漫步市区,扑面而来的丛丛新绿,更会让你感受到田园般的清新。
过去,亚世集团用地上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如今,这里已建成多功能的亚世绿地广场;过去,青年宫一带建筑拥挤不堪,脏乱差现象极为严重,如今,这里的建筑全部被拆,变成了一个漂亮、大气的绿地广场;过去,城市北出入口道路两侧光秃秃的,如今,道路两旁都已形成了30米宽、层次分明的绿化带;过去,周公庙附近建筑杂乱无章,如今,这些建筑已荡然无存,依地势种植的花草灌木与古城墙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建成后洛南新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规划专家为我们做了精彩描述:
---"城市在森林边,森林在城市中"。新区南面是面积达2万亩的龙门山森林公园,西边是万亩周山森林公园。隋唐城遗址森林公园位于市中心。这片片森林,将让市民天天生活在"天然氧吧"中。
---"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经过蓄水后的洛河从城市中间流过,洛南新区将引入伊河、洛河水,开挖和改造渠道42公里,建设大小湖面10余个,到那时,任何一个小区都将是优美的亲水环境。
---"功能设施,一应俱全"。现代化城市应具备的热力、煤气、电力、电信、给水、排水、路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以及学校、医院、公交停车场、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一次到位,一应俱全,电线、电信等线路全部入地。
---"城市交通方便快捷"。外围:高速公路环绕洛阳城,过境车辆不再穿越市区。洛河上除现有的4座大桥外,再新架设5座大桥,两岸的带形城市组团通过6大通道贯通。新区内:规划建设道路52条,总长度达152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城市路网系统。
---"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洛南新区对房屋开发的控制要求是"低密度、大绿量、大空间",绿地率不低于30%,建筑密度不大于30%。规划建设6处开放式广场绿地,加上居民区绿地、道路绿化带和渠湖防护绿地等,新区公共绿地总面积将达85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
洛阳城市建设在积极推进,发展前景美好。在不久的将来,洛阳必定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⑵ 司马浦镇的基础设施
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324线穿境而过,省道司神公路与324国道交汇于镇区中心,成为带动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的2条主要交通大动脉。汕湛、揭惠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设有司马浦互通立交,1小时内可抵达厦深铁路潮阳站和揭阳潮汕机场。 近年来,该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聘请专业机构重新绘制镇、村二级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提高城镇交通建设,铺筑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华里西大道、三联路等近10多条主干村道;镇村主干道路已实现水泥路化和通货车的目标,村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司马浦镇已开通2.2万门程控电话;改善投资环境,建成11万伏变电站一座和日产2万吨的自来水厂,能满足全镇居民和工商业的用水、用电的需求;新建技术设备较先进的镇级医院,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司马浦围治涝电排,根治内涝问题;美化司马浦城镇环境,规划建设10多处绿化景点,在镇区中港溪东堤开辟建设1000多米长的绿色长廊。
⑶ 有谁知道两英镇是哪个城市的
汕头啊
两英镇是潮南区经济重镇、汕头市中心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针织专业镇、中国针织名镇。
总人口近2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万人。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13个、村委17个。
两英,山明水秀,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是一处投资置业的热土。
[历史沿革]。晋隆安元年(公元339年)置潮阳县后,两英属潮阳县域。两英置圩于乌鸦地,
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
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
(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就设在两英。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
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
1952年称第12区,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
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地理位置]。两英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粤东大南山北麓,汕头市的西南部,东经116O22',北纬23O13',
总面积72.4平方公里(127074亩)。
[自然环境]地处南亚热带,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长,
雨量足,年均降雨量1820毫米。年平均气温21.4OC。全年平均日照为1891.7小时,日照率为48%,
全年日照最多在7月份的261.7小时,日照率达635,最少为2月份的101小时,日照率为31%。
[村镇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村镇建设。
——交通。全镇交通主干有“五纵八横”。五纵即司神公路、新司神公路、新兴路、环市东路和河赤路;
八横即峡英路、华英路、中兴路、兴英东路、英深路、美鹤路、金瓯路、陈沙公路,其中,
新建路段有新兴路陈库至高堂路段,计划上马建设的水泥路面有两英大溪北路和陈沙公路,
镇村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外通内联,同时还安装路灯1000多盏。
——供水。秋风自来水厂日供水7万吨。全镇有17个村居已安装自来水管道,能供水到户
,但有13个村(居)未能食用自来水,加上已安装村内供水主管道的村居仍有部分、
甚至是大部分的农户未安装进家庭的供水管道,仍饮不上自来水,据统计,目前全镇仅有30%农户用上自来水,
还有70%农户未能饮用自来水。
——供电。全镇现220KV变电站1个。20多个村(居)完成了电网改造。我镇月均用电量1100万度。
——绿化。全镇主干道两旁种植风景树5000株。在陈库桥头新开辟一个1.4万平方米的绿化长廊。东北、
墙新、西陇、河浦、古溪、下小等(村)居委兴建绿化休闲场所,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
——环境。镇成立环卫专业队伍,共21人,做好镇区“全天候”卫生保洁工作,
2002年被评为“省卫生先进镇”。东北村和西陇居委积极创造条件,先后被评为“省生态示范村”。
为改善生活生产环境,镇正着手建设污水处理厂。
[对外交通]两英镇素为潮普惠三(市)县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南通深汕高速公路,北接324国道,
省道司神公路、陈沙公路贯穿全境。两英大溪蜿蜒向北奔流两英,东折中洪汇练江出海,使两英形成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水陆营运的交通枢纽。现有零担货运站15家,同全国各主要城市发生运输联网,
拥有长短途客车队5家客车58辆,其中忠诚车队拥有中巴32辆;还有3条公交车线路经过两英镇,
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经济发展]两英镇素来农业、工副业、手工业较为发达。原先有横沟“猪仔”、古厝“木仔”、
古溪“织布仔”、永丰、新圩“鼎仔”、墙围“鸡仔”、高堂“筛仔”、崎沟、后洋“竹笠仔”、
上小“锉仔”之美称。2005年,全镇完成GDP13.74亿元,比增7.3%;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2.63亿元,
比增12.1%;其中,农业产值1.04亿元,比增8.02%;工业产值51.6亿元,比增16.2%;工商各税4039万元,
其中国税2460万元,地税157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736元。
⑷ 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有有几个村
截至2017年底,两英镇下辖30个村(居)70个自然村,其中居委会个、村委会17个。
13个居委会名单:两英居委会,古溪村居委会,墙新居委会,美林居委会,陈库居委会,古厝居委会,永丰居委会,新圩居委会,新厝居委会,河浦居委会,墙老居委会,西陇居委会,高堂居委会。
17个村委会名单:崎沟村,后洋村,禾皋村,下小坑村,上小坑村,四十亩村,高美村,新寮门村,秋风村,圆山村,西新村,东北村,鹤丰村,鹤联村,凤华村,仙斗村与仙新村。
(4)司马浦污水处理厂总投资扩展阅读:
两英镇历史:
1、名字由来
两英于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东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风吹竹摇,声如鸦啼,故名乌鸦圩,后雅称鹰圩,因先在溪北设老圩,后在溪南设新圩,合称两鹰圩 ,又“鹰”与“英”同音,后俗成今名。
2、历史建制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阳县,两英镇属潮阳县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其时潮阳县辖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四乡。两英镇在兴仁乡境内。
其后置圩于乌鸦地,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圩日为农历一、四、七)。
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现两英医院旧址)就设在两英。
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
1952年称第12区, 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⑸ 两英镇的地形 地貌 气候 资源 地理位置
低山丘陵,沙质土壤,季风气候,花纲岩矿,东经116°22′,北纬23°13′。
⑹ 司马浦镇历史
司马浦镇位于潮南区西部,练江中游南侧,大南山北麓,距汕头市中心城区40公里,东距潮南新城区5公里,西距普宁市区20公里。全镇面积2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6万亩;管辖19个村(居)委,41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1.51万人。是广东省重点工业卫星镇,系著名侨乡,旅居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在8万人以上。
2003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2.94亿元,比增14.9%,其中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增14.6%;完成工商各税21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1元。是潮南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城镇之一。
【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道324线穿境而过,省道司神公路、司英公路与广汕路交汇于镇区中心,成为带动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的3条主要交通大动脉。近年来,该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聘请专业机构重新绘制镇、村二级的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提高城镇交通建设,铺筑司窖路、司店路、美仙路、华里西大道等近10多条主干村道;镇村主干道路已实现水泥路化和通货车的目标,村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司马浦镇已开通2.2万门程控电话;改善投资环境,建成11万伏变电站一座和日产2万吨的自来水厂,能满足全镇居民和工商业的用水、用电的需求;新建技术设备较先进的镇级医院,大大改善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投资2600多万元建成司马浦围治涝电排,根治内涝问题;美化司马浦城镇环境,规划建设10多处绿化景点,在镇区中港溪东堤开辟建设1000多米长的绿色长廊。
【三高农业】积极推进科技兴农步伐,推广良种良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巩固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致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三高”农业,已经确立港洲、司上“三鸟”饲养,下店蔬菜规模种植,仙港泰国杨桃、华西甜玉米等一批“三高”农业项目,初步形成“六个一”的特色农业种养格局(一万亩高产水稻、一千亩无公害蔬菜、一千亩果园、一千亩牧草,十万只“三鸟”和一千头生猪)。
【工业发展】司马浦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树支柱、强服务”的发展指导思想,一手狠抓经济总量的壮大,一手狠抓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强化引导扶持力度,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得到增强。全镇现有工业企业344家,其中三资、三来一补企业12家,私营企业82家,有限责任公司83家,个体企业167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20家;广东省著名商标企业2家,汕头市重点保护商标企业4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企业12家。司马浦镇现拥有广东省曼妮芬服装公司、广东航洋丝花实业公司、广东太格尔科技电源公司、汕头新万年布业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纺织服装、人造丝花、旅游用品、印染业、五金电器、印刷包装、塑料制品、食品、文具等九大行业的产业结构,形成华里西丝花、溪美朱小电器、美西睡衣、仙港旅游用品四个颇具特色的规模专业村,地工产品行销美国、拉美、欧盟、中东、香港等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司马浦镇在2003年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即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发挥毗邻潮南新区的区位优势、围绕“信用立镇,实业富镇,品牌兴镇”的一个经济思路,开创工业化、城镇化二个新格局,增创园区、商贸、侨资民资三大优势,建设四大经济产业带(即新型特色轻工业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优势农业产业带、“三鸟”饲养产业带),并高起点规划建设镇区800亩工业集聚基地和华里西、溪美朱、仙港、美西塭美4个特色工业基地。目前,正按规划高标准地搞好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业集聚基地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有力地改善投资环境,基地已吸聚企业落户30多家,正申请落户50多家。
【第三产业】司马浦镇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宾馆餐饮服务业充分利用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而蓬勃发展,全镇拥有龙腾宾馆(正在申报四星级)、天马大酒店(三星级)等宾馆、酒店7家,既改善商贸环境和生活服务环境,又提高了司马浦的知名度,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为海内外客商洽谈投资、休闲娱乐提供一个理想场所。同时,司马浦镇加大各类地工产品市场建设的步伐,改造开发金马商场、东市场、西市场、美西睡衣批发市场和农贸综合市场、下店蔬菜批发市场等商贸基础设施,方便国内外客商前来定购地工产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⑺ 我想问一下把房子买在九亭好吗
九亭镇是上海市松江区辖镇。位于上海市的西部,松江区的东北部,东与闵行区七宝镇、莘庄镇相连,南接新桥镇,西接泗泾镇,北与青浦区徐泾镇相连。全镇总面积32.92平方公里。
目录
行政区划
功能定位上海松江高科技开发区
私营经济开发区(久富工业园区)
高优高农业园区
九亭房产区
九亭新镇区
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
居住环境出行
生活
治安
文体教育
行政区划
功能定位 上海松江高科技开发区
私营经济开发区(久富工业园区)
高优高农业园区
九亭房产区
九亭新镇区
基础设施
历史文化
居住环境 出行
生活
治安
文体教育
展开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根据九亭实际情况,对原来居委会重新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形成现在的25个居委会。即原11个村委会:松沪居委会、九里亭居委会、小寅居委会、兴联居委会、牛车 九亭镇
泾居委会、庄家居委会、朱龙居委会、金吴居委会、朱泾浜居委会、北场居委会、亭福居委会;14个导入人口居委会:奥园居委会、亭东居委会、亭中居委会、亭南居委会、亭源居委会、颐景园居委会、亭汇居委会、知雅汇居委会、国亭居委会、嘉禾居委会、复地居委会、九城湖滨居委会、涞寅居委会、亭北居委会。
编辑本段功能定位
为了把九亭早日建设成现代化城镇,党委政府从九亭实际出发,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规划了适合九亭的五大区域。
上海松江高科技开发区
大力发展规模型的高新企业,一些规模较大的高科技企业如现代汽车、杜邦科技等来园区落户。目前,已落户园区企业有201家,累注册资金172.56亿元。为精神文明、 上海松江高科技开发区
公益事业捐资600万元。
私营经济开发区(久富工业园区)
大力发展实体型、商贸型企业。目前,已有注册企业2704户,注册资金达27亿元。开发区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列为“重合同、守信用”三星A级单位。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各类助残、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500多万元。
高优高农业园区
开发培养名、特、优、珍农副产品,形成花卉苗木、食用菌、珍禽、观赏鱼等种养新产品。
九亭房产区
九亭占地利之优,受到众房产商的青睐。健康、规范、有序的开发房产区,现已成为九亭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柱。
九亭新镇区
按照“把九亭建设成为一个与上海大都市相匹配的要素型、功能型城镇”的城市化发展要求加以建设,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地处全镇中心,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是按照“把九亭建设成为一个与上海大都市相匹配的要素型、功能型农村”的城市化发展要求而建设起来的新型镇区。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公共设施,每年投入5000万元至1亿元的资金用于新镇区建设。文化教育设施齐全,音乐喷泉广场、大型商娱体育中心相继落成。商业网点在该镇进一步拓展,农工商、家得利、华联、联华等一批超市相继开张。前年我们将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到九亭,现在已竣工行医。该医院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规模有500张床位、500名医护人员,设有中西、内外、妇幼、五官、伤骨、神经、泌尿、肠道等科,医疗设施齐全。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
九亭镇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省级道路沪松公路横贯东西,南邻沪杭高速公路,北靠318国道,距虹桥国际机场8公里、上海市中心18公里,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和嘉金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南北。现在镇区四纵四横主干道,构成镇区道路网络,市区的沪松线、松梅线、92B、759、748路 九亭镇
等数十条公交线路直通九亭。全镇道路总长达120公里,全镇绿化总面积达250万平方米。投资4500万元进行管道煤气管延伸。投资1.5亿元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九亭自来水厂日供水7万吨。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九亭建置于1978年3月10日,但九亭这块水清土沃的土地,已有千年悠久的历史。九亭是块古老的土地,是松江人文史的 九里亭
发祥地之一。九亭形势,西屏九峰、北连福泉、东濒大海、南近马桥。福泉、马桥两点一线相连,则九亭在连线的中心点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九亭属娄县南境。晋代,云间二俊陆机、陆云穿横泖(即横塘,今淀浦河故道),泛舟龙江,于乡人植桑之处题“绫锦”以勒碑,此为绫锦原址。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分十三乡。九亭为华亭乡之中心地带。 九亭为寓居胜地。据史文记载与人地物证,赵家角为赵宋皇裔族居之地。朱坊沧、隐泾间,即绫锦墩遗址,别名滩四渡,为吴越王裔钱全衮寓处。北宋词人秦观后裔寓居菖蒲浜之阴。徐光启后裔寓居盘龙塘东岸。 九亭境内,河汉纵横,水充土肥,历代祖先在这块富庶阿土地上,耕耘渔牧,植桑养蚕,生息繁衍。早在元明期间,经济已有一定发展,集市小镇四遍境内。清中后叶,以九里庵为中心,四周茶肆酒楼,驿站马厂,店铺客栈林立,呈现一片“日招天下客,夜宿九里栈”盛况。 在这块曾被赞为“地胜桃源”的土地上,留存过有一定影响的历史名迹:有明代大学者杨维桢作记的芗林堂(地在蒲汇塘南岸、小涞西岸)。有俞希鲁作铭、杨维桢等题诗的绫锦墩(地在盘龙塘沧泾隐泾间)。吴越王后裔钱全衮于此种桑著书,筑“芝兰室”著《郡志》、《韵书》及医书《海上方》(今中医大学仍用做选修医著)。今九里亭夏家河湾为疑梦轩遗址。元曲殿军夏庭芝藏书著述于此,留有中国首部为艺人立传之著《青楼集》。九亭司马塘赵家角为赵宋王裔隐居处,留有《赵氏宗谱》。 九亭镇因有九里亭而得名。建于宋咸淳年间的九里亭,毁于“文革”而重光于1988年。地在蒲汇塘北岸,沪松公路南侧。最近,九里亭盘龙塘东岸,有识之土又重光了著名历史文化遗存“荟珍屋”,为影视拍摄取景和人们游览的佳处。
编辑本段居住环境
“首届中国乡镇投资环境100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国家卫生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绿化镇”,这就是九亭居住的大环境。 能够有机会生活在上海西南的这个著名小镇,无疑是幸福的。世代居住在此的人们,悠闲地享受着他们创造的奇迹;投资创业的海内外朋友,也同样感受着九亭的无处不在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的便利生活;厌倦了繁华都市喧嚣的上班一族,也纷纷在此定居。夜幕之下,他们充满期待地从都市回到温馨的九亭。无论是谁,都掩饰不了对九亭的热爱,对文明生活的期待。
出行
九亭距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仅有短短8公里的距离,甚至比绝大多数上海市区的地方还要近,经常往来于全球各地的人们,自然能体会这个距离带来的出行便利。 已开通的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在九亭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站台,经由这条轨道交通线往东,短短二十分钟,就可抵达上海市区繁华的徐家汇;经由这条轨道交通线往西不远,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名城松江,这是上海的文化之根,神州的文化名邦,二陆的故乡,松江三文敏等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的荟萃之地。 越来越多的公交车频繁地往返于九亭镇和上海市、九亭镇和松江城之间,一张密集的公共交通网络正在把九亭融入都市群体之间。 与九亭西邻的,是临水枕流的千年文化名镇泗泾。九亭以西不远,就是著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是上海仅有的自然山林胜地,也是上海唯一的山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如此优越的旅游便利,九亭独占先机。 从九亭驾车,可经沪宁高速公路直达二千余年的吴王故都一一苏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州,观天下园林奇绝之美。也可上沪杭高速公路抵达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这个风景秀丽的城市,元代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描绘他美如天堂。其实,千百年来,早就留有脍炙人口的俗谚口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生活
九亭宁静平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虽然近年来工业发展迅猛,但是环境质量却并没有被工业发展所破坏,反而在逐年提高,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心情自然无比舒畅。 九亭镇内,商业网点日益密集,数十家超市相继开张,极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文化休闲广场,方便了居民休闲购物;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也已开设于九亭镇,个人理财也非常便利;设施先进的九亭医院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新兴的别墅群、社区群,更能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受现代建筑与传统小镇的完美结合。
治安
上海是中国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而九亭,则可称是上海最安全的 九亭镇
地方之一。南来北往生活、投资在九亭的人们,对九亭的良好治安深有感触,这也是九亭人口迅猛递增的原因。 全镇狠抓社会治安,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以努力实现“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最快地区之一、社会治安最好地区之一”为目标,每年花费五百多万元用于居民区的安保设施建设,建立了先进的治安防范机制,300余名安保人员昼夜巡逻,加强了九亭的安全保障,解决了中外人士安全的后顾之忧。这里多年没有发生重大的恶性案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
文体教育
九亭镇有着悠久的文化,重视文化生活、重视教育事业是九亭的传统。九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经过多年的努力,幼儿园、小学、中学、成校等各级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无论是设施还是教学力量都达到了上海市的先进水平。近年来,先后投入2.5亿元用于教育设施建设,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学校1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幼儿园各2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9所。 九亭镇先后举办了“奔向新世纪千人长跑活动”、“暑期广场文艺晚会”、“国际竞走大赛”等文体活动,大量的社区展览、体育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之中。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总希望能够逃避都市的喧嚣;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也总向往着大都会的繁华。也许,宁静和喧嚣,乡村和都市,永远是纠缠在人们心头的生活主题。 在寻求这种平衡的时候,人们也许会在九亭得到某种惊喜。今天的九亭,是上海西南的明珠,是城市中的一处庄园,又是江南水乡中的一个都市。 理想的文明生活,在这里能得到完美充实的体现。在九亭的人们,既会被她的变化节奏之快所惊讶,更被精神文明的人居氛围所感染,所有生活在九亭的人们,都祈愿九亭能成为全国文明镇的样范,愿上海西郊的明珠永放和谐社会、现代文明的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