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处理中碳氮磷的计算公式
说到污水处理指标中碳氮磷比例,首先要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而厌氧条件下则是200:5:1。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因为除了反硝化细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碳氮磷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原生质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能量代谢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
⑵ 污水处理中碳源氮源磷的投加如何计算
水处理中常说的C:N:P=100:5:1,通常情况下认为,C就是COD(实际上C是指BOD,但BOD比较难测,周期长,等到测回出来的时候答都快一个星期过去了 呵呵 早就营养不良了 ),N就是水中氨氮,P就是总磷,100:5:1就是指的浓度比,根据水质分析结果,看C:N:P是不是大致按照100:5:1比例,如果不是就根据这个比例为基准,可算出需要N和P(记得要减去水中的含N和P量哦,一般这两个值可忽略),一般投加尿素和磷酸。算的时候一定也要考虑尿素和磷酸中N、P的实际含量。
⑶ 配制废水时,一般说C:N:P=200:5:1,C、N、P分别指什么并且比例是什么比例浓度比还是摩尔比
C是碳,N是氮,P是磷,浓度比。
污水处理厂在单体试车初步验收和联动试车的基础上。进水的污水水质、水量能满足初步运行的要求,即可进行投产试运行。首先要培养活性污泥,一般直接通污水进行培养。
将城市污水引人曝气池后暂停进水,进行曝气。在水温、气温都合适情况下1~2天就会出现絮状物,这时可少量连续进水,也可间歇进水,连续曝气。连续曝气一周后,通过显微镜检查到菌胶团长势良好后即可由少到大逐渐增加进水到设计量,投入试运行。
(3)投配污水的碳氮比例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配置废水注意事项
1、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2、先将消化池内充满二级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厌氧污泥菌种,或接入水处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人粪、牛粪、猪装、酒糟、剩余的淀粉等有机废物稀释到含固率为1%~3%投入硝化池。
4、培养消化污泥菌时,必须控制pH值和有机物投配负荷,PH值应保持在6.4~7.8之间。有机负荷控制在0.5kgVSS/(m3·d)之下。投配负荷过高,会导致挥发性脂肪酸大量积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阶段太长,从而延长培养时间。
5、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混合污泥。中温消化要保持消化池内的水温在35℃士2°C,边进泥边加热,待加至所需温度及混位后,暂停进泥。待厌氧消化产气正常后可逐新增加投泥量,直至到正常加泥。
⑷ 如何计算人工配制污水中的碳氮比呢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简单计算;
尿素的投加量计回算:氮的计算(答*0.05)磷的计算(*0.01) 尿素(0.46)
日处理水量m3 *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较复杂的计算:
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
⑸ 污水处理中碳源投加如何计算计算
你可以测下污水中的COD含量,然后再根据污水所需的营养比,就可以知道碳源的投加量。要是以葡萄糖计算的话,葡萄糖含有六个碳,它和COD的比就应该是6:1.换算成葡萄糖就行了
⑹ 碳氮比计算
某物料总量为2吨,比例是6:4,干黄牛粪1200kg,麦秆800kg,计算碳氮比及辅料添加量
由表查出麦秆的含碳量为47.03%,氮元素含量为0.48%
800公斤麦秆中碳含量为:800×0.4703=376.2kg
800公斤麦秆中氮按量为:800×0.0048=3.84kg
再从表中查得干黄牛粪的含碳量为38.6%氮含量为1.78%
1200kg黄牛粪中碳含量为:1200×0.386=463.2kg
1200kg黄牛粪中氮含量为:1200×0.0178=21.36kg
物料中总碳含量为:463.2+376.2=839.4kg
物料中总单含量为:21.36+3.84=25.2kg
如果要调节物料的C/N位30:1则物料中应该有总氮量为839.4/30=27.98kg
尚需补充的氮量为27.98-25.2=2.78kg
如果用尿素来补充不住的氮素,则尿素的用量为2.78/46%=6.04kg
怎么样现在知道如何调节堆肥物料的碳氮比了吗?上表的数据是代表一般的情况,有条件的堆肥企业最好自己检测各种有机物料的碳、氮含量,建立自己的物料数据库,才会更为精准,不要小看碳氮比哦,这是堆肥很关键的一个控制条件,调整不当堆肥就不能够正常发酵哈。
⑺ 如何确定污水中的碳氮磷比
投配污水的碳氮比怎么计算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简单计算;
尿素的投加量计算:氮的内计容算(*0.05)磷的计算(*0.01)
尿素(0.46)
日处理水量m3
*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较复杂的计算:
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节约了成本)
⑻ 投配污水的碳氮比怎么计算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简单计算;
尿素的投加量计算: 氮的计算(*0.05)磷回的计算(*0.01) 尿素(0.46)
日处理水答量m3 * 进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较复杂的计算:
较复杂计算—简单计算的原cod的值=标准添加量(节约了成本)
⑼ 求教下 生化池投加营养的 碳氮磷比到底是怎么算的 比如COD:N:P 300:5:1
还没进水,单单投加葡萄糖,这样会需要很大量的葡萄糖才能维持系统中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而且应该按照正常的24小时不间断运行,我不知道你现在系统中活性污泥含量是多少,活性怎么样,也不清楚你投加葡萄糖的量是怎么定的,投加尿素的量你有没有算过,所以不能明确给你投加尿素后TN是否会增加。
假设你的污泥活性不好,浓度不够,投加葡萄糖的量也不够,那么投加尿素后总氮有可能是上升的,因为微生物不需要这么多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利用,自然就会升高。
建议调试方案:投加葡萄糖后,系统中的COD要维持在200~300之间,如果是间歇式运行系统,一周期最多两个周期,不管去除效果如何,均应更换处理后的水,重新进水并投加碳源和营养物质,营养物质N和P遵循C:N:P=100:5:1的比例投加,控制好溶氧DO在1.0~2.0之间,pH控制在6~8之间,最好在7左右。
ps:尿素中只含有N元素,并没有P,应该投加磷酸氢钠等含磷物质才能有磷,N元素的去除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磷元素呢是根据微生物好氧聚磷厌氧释磷的特性来进行的,C/N/P这三种元素构成了蛋白质,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单元,这样解释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