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恒温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2.3g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L,所得溶液的pH=______.
()恒温下,pH=6的蒸馏水中KW=c(H+)=c(OH-)=(10-6)2=10-12,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
2.3g |
23g/mol |
0.1mol |
1L |
10?12 |
0.1 |
⑵ 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可不可以用蒸馏提取出来
蒸馏是分离沸点有差距,而且在提取温度附近容易汽化的物质的,多用于有机物分离。盐类大多用蒸发浓缩和蒸发冷却结晶。氯化钠用蒸发浓缩就行了。
⑶ 为什么实验用品有时候要用氢氧化钠,蒸馏水,乙醇,丙酮依次清洗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这个顺序通常是针对玻璃仪器的,氢氧化钠可以很好的去除玻璃仪器上的各种杂质,水是用来清洗氢氧化钠的,乙醇、丙酮都对水有一定溶解性,依次洗涤可以比较彻底的除去玻璃表面的附着水,丙酮的沸点很低,方便干燥
⑷ 乙酸乙酯粗产品用饱和碳酸钠,食盐水,氯化钙洗涤后,不用无水碳酸钾处理便蒸馏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
产品中会含有水
⑸ 从植物的种子或花里提取油宜采用的方法是()A.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分液B.加盐酸一起蒸馏C.加水
从植物的种子或花果提取油,为油脂的提取,因油易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则加有机溶剂后萃取、分液得到油,常温下油脂不溶于酸、碱,
故选D.
⑹ 配置氯化钠溶液的烧杯蒸馏水洗涤后有残留
A、用托抄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袭应该在纸片或是烧杯中称量,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故A错误;
B、配制溶液时要保证烧杯干燥,如果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后有残留,会使溶剂增多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错误;
C、在搅拌时应该选择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否则可能会打破温度计,故C错误;
D、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
⑺ 得到生物碱溶液,用饱和的氯化钙和氯化钠加进溶液里,加热蒸馏,析出生物碱结晶,可我得到的是氯化钙和氯化钠,
你的生来物碱溶于什么有机溶剂?自比如说二氯甲烷,那就用二氯甲烷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提取进有机相,然后将有机相蒸发得到生物碱。
如果说你的生物碱只能溶解在水里面,那就不要加盐了,你把它先减压蒸掉大部分的水,然后残余的用冻干法得到生物碱。
⑻ 配制氢氧化钠溶剂时蒸馏水为什么要预先煮沸
不是除去O2,是除去CO2
⑼ 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铵晶体为什么不能用蒸馏
因为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过滤结晶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但是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沸点相差不大,不宜操作。可以采用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加热的方法,因为氯化铵极不稳定,在受热的情况下分解成两种气体物质HCl和NH3,均挥发出体系,从而保证氯化钠的纯净。
除杂的原则:
(1)不增: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
(3)易分:操作简便,易于分离;
气体除杂的原则:
(1)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注意的问题:
①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②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方法:
A. 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B. 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即可除去;
C. 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少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
D. 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E. 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F. 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可得到纯硝酸钠晶体;
G. 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H. 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K. 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钠胶体中的氯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