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废酒精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沸点

废酒精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沸点

发布时间:2025-05-21 17:35:15

蒸馏过程单塔操作和多塔操作有什么不同

蒸馏流程的确定应根据成品质量的要求与发酵成熟醪的组成。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节省设备投资与生产费用,并要求管道布置简单,工作操作方便。

(一)单塔式蒸馏

用一个塔从发酵成熟醪中分离获得酒精成品,称为单塔蒸馏。它适用于对成品质量与浓度要求不高的工厂。

(二)两塔蒸馏

若利用单塔蒸馏制造浓度很高的酒精,则塔需要很多层塔板,于是塔身很高,相应的厂房建筑也要很高。另外这样的单塔蒸馏酒糟很稀,用作饲料诸多不便。为了降低塔身高度和提高成品浓度,把单塔分做两个塔,分别安装,这就是两塔流程。

粗馏塔的作用是将乙醇从成熟醪中分离出来,并排除酒糟。精馏塔的作用是浓缩乙醇和排除大部分杂质。

两塔流程又有气相进塔和液相进塔两种型式,气相进塔系粗馏塔发生的酒汽直接进入精馏塔,这种方式生产费用较低,为淀粉质原料厂所采用。液相进塔则系粗馏塔发生的酒汽先冷凝戍液体,然后进入精馏塔,这种方式由于多一次排醛机会,成品质量较好,适用于糖蜜酒精厂。

1.气相进塔的两塔流程 如图1—42所示。成熟醪用泵自醪池进入预热器3,与精馏塔来的酒精蒸汽进行热交换,成熟醪被加热至40℃左右,由醪塔顶部进入醪塔1,而醪塔底部用直接蒸汽加热,使塔底温度为l05—108℃,塔顶温度为92—95℃,塔顶约50%(容量)的酒精蒸汽直接进入精馏塔2,被蒸尽酒精的成熟醪称酒糟,由塔底部排糟器自动排出。

精馏塔底同样亦用直接蒸汽加热,使塔底温度为105—107℃,塔中部温度为92℃左右,醪塔来的粗酒精经提浓精馏后,酒精蒸汽由塔顶进入醪液预热器3,未冷凝下的酒汽再进入第一、第二冷凝器4、5,冷凝液全部回流入塔,部分还未冷凝的气体则进入第三冷凝器6,该冷凝液里含的杂质较多,不再回流入塔,作为工业酒精出售。没有冷凝的为CO2气体和低沸点杂质,由排醛管排至大气中。

成品酒精在塔顶回流管以下,即第4—6块塔板上液相取出,经成品冷却器12,检酒器13,其质量达到药用要求后送入酒库。蒸尽乙醇的废水称余馏水,经排出管排至塔外。

这种两塔流程,醪塔一般用2l—24块塔板,精馏塔用56—70块塔板,当然塔板数目还与塔板结构、安装质量有关。如醪塔用双沸式塔塔板,则2l层就可以,若用数个泡帽的,塔板数还可减少些。精馏塔板采用浮阀式则40—42层就够了。

精馏塔的进料层为第14—18层塔板(自下向上数),精馏塔除有提取成品、排除脂醛杂质任务外,还排除杂醇油。从精馏塔提取杂醇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液相提取,即在进料层之上2—4层塔板,温度为85—92℃的区域中提取。另一种是气相取油。它在进料层以下2—4层塔板上提取,气相取油,酒精质量较高,为我国南方工厂所采用,在北方则习惯液相取油。

杂醇油的分离,自塔内取出的粗杂醇油经冷却器7再加水稀释(经乳化器8),含酒精10%(容量)以下时,粗杂醇油便分层,油浮在上面,送至储存罐10中,下层的淡酒流至醪池中。杂醇油由储存罐10利用位差经过盐析罐11,以提高浓度。

2.液相进塔的两塔流程 气相进塔的优点是节省加热蒸汽、冷却水。但成熟醪含杂质较多时成品质量难保证。由于两塔直接相通,相互影响较大,要求操作技术也较高。由于糖蜜发酵醪含杂质较多,所以一般都不采用气相进塔方式。

液相进塔的工艺过程是:成熟醪经预热器之后进入组馏塔,在塔内被加热,酒精蒸发,在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后,或直接流入精溜塔或回流到粗馏塔再由粗馏塔顶层塔板液相取料至精馏塔。

液相进塔时,进料塔板上汽液两相平衡,浓度较气相进料时高,因此液相进塔时的进料位置要比气相进料时高2—3层,否则塔底容易跑酒。

今以南方某糖蜜酒精厂为例,介绍液相进塔,气相取杂醉油的两塔流程,如图1-43所示。

成熟醪经预热器后从粗馏塔顶进入,塔底通入直接蒸汽进行蒸馏,成熟醪从上而下逐步降低酒精含量,最后由塔底排出。塔底排出的废液含酒不应超过0.04%(容量),塔顶蒸出的酒汽经预热器,冷凝器变成液相,由酒精塔第18层入塔进行蒸馏。从进料层以下即第16、14、12层气相提取杂醇油。塔顶蒸出的酒气经第1、2、3冷凝器冷凝后回流入精馏塔顶,即72层处。在第4冷凝器排除醛酒,与粗馏塔第4冷凝器排除的醛酒汇集一起,送入主发酵罐中,在第7l、70、69层板上液相提取酒精产品,粗馏塔和精馏塔底温控制在104℃左右,塔顶分别控制在95℃和79℃。

(三)三塔蒸馏

两塔流程无论是汽相过塔还是液相过塔,只能得到医药酒精。要获得精馏酒精采用上述仅有浓缩设备的工艺流程是很难达到目的。三塔流程就是针对这缺点而改进的。三塔流程包括三个塔,一是粗韶塔,二是排醛塔又称分馏塔,它安装在粗馏塔与精馏塔之间,它的作用是排除醛脂类头级杂质。三是精馏塔,它除有浓缩酒精提高浓度作用外,还继续排除杂质,使能获得精馏酒精。

三塔流程由于粗馏塔蒸馏出的粗酒精进入排醛塔,以及排醛塔的脱醛酒进入精馏塔的形式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直接式 粗酒精由粗馏塔进入排醛塔以及脱醛酒进入精馏塔都是气体状态。

半直接式 粗酒精由粗馏塔进入排醛塔是气体,而脱醛酒进入精馏塔是液体状态。

间接式 粗酒精进入排醛塔以及脱醛酒进入精馏塔都是液体。

1.三塔直接式流程 由于粗酒精是蒸汽状态进入排醛塔,再以气体状态进入精馏塔,所以它的排除杂质效率是不高的。另外还有可能将粗馏塔蒸汽中微量的成熟醪带至精馏塔,致使所得的成品有不好的气味。虽然这种流程热能最经济,由于上述缺点没有推广。

2.半直接式 热能消耗虽然比直接式大些,但可以得到质量比较优良的成品,因此在我国酒精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流程如图1—44所示。成熟醪用泵自醪池经过预热器1预热后,进入粗馏塔2,这时蒸出的酒气并不直接进入精馏塔而是先进入排醛塔3,脂醛类头级杂质在乙醇浓度较低时精馏系数更大些,因此进入塔3的粗酒精浓度最好在35—40%(容量)之间,若酒度过高,有的厂还需加水稀释。

排醛塔通常用较多的塔板层数(28—34)和冷凝面积很大的冷凝器,并采用很大的回流比来提高塔顶酒精浓度。在13层(自下向上数)左右进料,塔顶控制在79℃,脂醛酒含酒精为95.8—96%(容量),脂醛酒的提取量为成品的1.2—3%。

排醛塔底进入精馏塔的脱醛酒,由于采用直接蒸汽加热和脂醛酒中酒精含量较高的缘故,其浓度较粗馏塔导出的粗酒精浓度略低,一般在30—35%(容量)之间。

脱醛液进入精馏塔4后,残留的脂醛类头级杂质随乙醇蒸汽而上升,经冷凝器7、8、9,一部分由排醛管排至大气,另一部分经冷却器及检酒器后进入工业酒精中。糖蜜酒精厂由于酯醛馏出物数量较大(主要含乙醛多),则将其返回发酵罐中再次发酵,以增加酒精得率。

精馏塔顶蒸出的酒汽在冷凝器7、8冷凝后全部回流人塔,成品酒精从塔顶回流管以下2、4、6层塔板上液相取出。

杂醇油的提取方法与两塔流程时一样。

3.间接式三塔流程 它的成品质量比半直接式的高,还可以生产高纯度酒精。这是由于粗馏塔蒸出的酒汽经冷凝成为液体,在这过程中可多一次驱除头级杂质的机会。显然生产费用要大些。无论淀粉原料还是糖蜜原料用半直接法的三塔流程都可获得精馏酒精,因此间接式的三塔流程目前应用不很广。

(四)白酒厂酒精蒸馏流程的商榷
目前我国酒精品种单一,故多采用双塔流程就能满足要求。现在酒厂的酒精车间都有一部分酒精用来生产白酒。有的厂在用代用原料时为了提高酒基质量,把已获得的酒精经化学处理后再重蒸一次,质量有所提高,但费用也增加了。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操作过程,根据甲醇的特性,酒精浓度愈高时,其精馏系数愈大,即乙醇愈容易分离,建议酒厂的酒精蒸馏采用这样的三塔式流程:粗馏塔、精馏塔、甲醇塔。当生产医药酒精时就用前面两个塔,当生产白酒酒基时则用三个塔。把从精馏塔上部酒精浓度为85%左右含脂多的酒精液引入甲醇塔,甲醇塔可用填料塔,用间接蒸汽加热,甲醇的精馏系数大于1,从塔顶排除,成品则从塔底流出,取浓度为85%(容量)左右,它含甲醇少,含脂多。至于杂醇油仍在精馏塔中取出,这样精馏塔的操作重点放在取油上。这样的三塔式可以一次蒸馏得到比医药酒精质量高的酒基,流程如图1-45所示。

(五)蒸馏操作的控制
酒精蒸馏的流程不多,同一流程时控制点、控制参数都近似。操作上都必须严格控制进料、供汽、冷却水的供应,以及取成品和杂酵油的量,使它们相互成为一定的平衡关系。如果在操
作上任意调整一个方面或操作条件中有一个变化,就会破坏这种平衡,造成生产过程混乱,甚至导致生产事故。因此操作上要求达到“三稳”:塔底压力稳,控制点温度稳,出酒量稳,才能达到产、质量的稳定。为了解蒸馏操作的控制,兹将各种连续蒸馏操作的一般标准摘录如下,供参考。
1.两塔流程,生产医药酒精。
(1)醪塔 蒸馏釜温度为105—103℃,保证酒糟内不含酒精;蒸馏釜压力为0.196—0.245万帕斯卡(表压);进入精溜塔的酒精蒸汽温度为93—95℃(醪塔顶温度)。
(2)精馏塔 塔釜温度为102—104℃;塔釜压力为0.137—0.157万帕期卡(表压);塔中部(取杂醇油区)温度为86—93℃,比控制塔顶温度灵敏。进入分凝器前塔顶酒精蒸汽之温度78—79℃。第二冷凝器流至第三冷凝器的酒温为35—40℃,这是保证成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三塔流程,生产精馏酒精。
(1)醪塔 同两塔流程。
(2)排醛塔 塔底温度为84—86℃,由脱醛酒的浓度决定;塔底压力为0.098万帕斯卡(表压);塔顶温度为78.5—79℃;第二冷凝器酒温为40℃;脱醛酒浓度为36—38%(容量);酯醛酒浓度为95.5—96%(容量);酯醛酒的提取量为1.2-3%(对成品)。
(3)精馏塔 同两塔流程。
3.蒸馏工艺条件决定的依据 上述各控制点的参数和设备结构,操作情况,产量,发酵成熟醪性质等有密切关系。
进醪速度和蒸汽耗量是由生产能力决定的,但也受到发酵成熟醪浓度的影响。醪塔和精馏塔底部的温度和压力是由塔板结构,塔内液面高度及保证不跑酒等因素决定。醪塔顶部温度是由塔顶的酒精浓度,进醪的温度及进醪量决定的。
各冷凝器的温度由热负荷分摊,并保证排醛管不跑酒等因素决定。
4.蒸馏操作 为了保证蒸馏设备的正常运转与顺利操作,最主要的是保证进醪、供汽、冷却水三者间的平衡和稳定。其次是:成品提取、酯醛酒、杂醇油的提取部位,这对成品酒精质量以及减少蒸馏过程中的损失有很大的关系。现将其中几个操作关键加以叙述。
(1)发酵成熟醪添加方式 醪液连续均匀地添加是保证醪塔稳定操作的主要条件之一,国
①在蒸馏工段最高层安装高位槽,成熟醪用泵送入其中,醪液从高位槽经预热器自动均匀地流入塔内。要注意的是应保持高位槽一定液位,一般用液面自动调节器控制。这种供醪方式比较简单,其缺点在于发酵成熟醪中不能含有过多的固形物,否则可能发生管道堵塞现象。另外由于成熟醪时浓时稀现象,亦难避免,故淀粉质原料厂多不采用。
②第二种方法是用泵直接将醪液经预热器后压入塔内。常用的有蒸汽往复泵,醪液流量大小可通过蒸汽量的改变来达到。也有用离心泵送醪,但应装回流管来控制流量。要注意醪液的吸入高度不能大于1米,否则可能发生不良现象。
(2)加热方式 酒精工厂常用的加热方式有两种:
①直接蒸汽加热,采用鼓泡器或开孔蛇管。
②间接蒸汽加热,一般用蛇管。
直接蒸汽加热的优点在于热能利用完全,操作比较灵敏。但是如果成品在塔底取出,例如甲醇塔就只能用间接加热。这样热能利用要差些,但是可以保证酒精浓度,蒸汽冷凝水可用于锅炉,对酒精质量也有好处。因为用直接蒸汽加热时,如果水源有不良气味,则会影响酒精质量。
酒糟余热的回收利用:
分析醪塔的热量平衡可以看出,加热蒸汽消耗在成熟醪加热,使它的温度与从塔里排出的酒糟温度相同,另外还消耗在各层塔板上,从醪液中驱出酒精。因此热量从醪塔分作两个流向排出,即随着加热到103—105℃的酒糟排出与随着进入精馏塔的酒精蒸汽排出。
为了节约蒸馏成熟醪所用的蒸汽,有的厂利用真空装置来蒸发冷却酒糟,并利用回收的二次蒸汽去醪塔作加热用。为了造成蒸发罐内的真空,并压缩二次蒸汽,通常用蒸汽喷射器。
,蒸发罐里的酒糟由于喷射器所形成的负压而沸腾,蒸发罐的压力维持在5.88—7.84千帕斯卡绝对大气压,相当于150-300毫米汞柱。被冷却至87—90℃的酒糟用泵抽出,或提高蒸发罐的位置,利用位压排出。酒糟在沸腾时形成的二次蒸汽由喷射器吸入,与操作蒸汽混 合,降低到13.72—15.68千帕斯卡绝对大气压而进入醪塔中加热,若操作蒸汽压力不低于29.4千帕斯卡(绝),上述装置是有效的,一般可节约加热蒸汽量的18%。

② 甘蔗如何提炼出乙醇

甘蔗渣制乙醇的工艺过程描述如下:

秸秆――粉碎―版―预处理――酶解1――过权滤――酶解2――过滤――接种――发酵――初馏――蒸馏――乙醇 ,七吨多甘蔗渣可生产一吨95%乙醇,并且无污水排放;每吨乙醇的成本比其他原料如玉米、木薯等低1000元以上。 过去是利用蔗糖水解发酵制取的,成本高。

(2)废酒精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沸点扩展阅读:

乙醇就是酒精,它是糖经过发酵之后变成的,从成本上来说,一般不会直接用糖来做酒,糖厂多是用榨过糖之后的蔗渣浸提液和下脚料来发酵。经过发酵之后的料进行蒸馏,出来的就是酒精,先出来的含甲醇多,不能食用(食了会瞎眼)称作工业酒精,后出来的基本上是乙醇,当酒卖。再提纯就是医用酒精。

乙醇是常用的化学试剂,而我们平时所见的多是水和乙醇的混合物 ,想要制作更高精密度的实验,就要用无水乙醇。首先将比例为95 %的乙醇添加到大容器中,接着加入干燥剂成分。这些干燥剂可以起到吸收水分的作用,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比重计中测量浓度,达到100 %后就可以对乙醇进行净化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乙醇

③ 如何生产蒸馏酒酒曲

生料酿酒的优越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但在众多的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出酒率高,口感也很好;有的出酒就率低,其口感也差。这是何种原因?笔者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生料酒曲的质量和工艺操作的关系所致。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吸取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实际生产经验,就生料酿酒有关工艺操作中的若干问题归纳总结如下,本文不是按顺序地论述生料酿酒的工艺操作,仅是选择生料酿酒工艺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和生产厂家经常提问的几个问题加以简要的叙述,以供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和欲想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一、一般问题

任何酿酒原料采用生料酿酒都应粉碎。粉碎的粒度越细越好,至少其粒度应98%以上通过40目的筛孔。原料粒度小,接触糖化剂和发酵剂的面积大,更能使其原料能完全彻底地得到糖化和发酵。残余的淀粉和糖分少,其出酒率就必然增多。

其次、原料的粒度均匀,不能粗的粗,细的细。不然,细的原料先完成发酵而粗的原料仍在继续发酵,给人们造成都完全发酵的错觉,致使蒸馏时产生焦锅、煳锅和淤锅的现象。以前说大米不用粉碎,但实践证明、大米经过粉碎后、其发酵期可以缩短四五天,当然大米不用粉碎也能发酵,但发酵期要比粉碎过的大米延长四五天时间。如果是新鲜的植物、瓜果、蔬菜等作为酿酒原料,应去皮去核打浆后再进行发酵,其发酵用水量可控制在1:1~2之间。

下曲水温(指原料加入发酵容器的水温)无论生料和熟料,不能超过36℃。因为下曲后升温的幅度为5~8℃。品温超过42℃时,发酵剂就会衰老死亡。这就是为什么发酵醪液只甜无酒味的原因。下曲量在冬季和夏季应有不同。冬季为0.7-0.8%,夏季为0.5-0.6%。以原料的总量计算。

关于搅拌,搅拌的目的是把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搅拌上来,使之都能接触到酒曲从而同步地得到完全彻底的发酵。按理、原料在发酵时,尤其是在发酵进入旺盛期时,容器内的所有原料都好像似在煮烯粥那样翻滚,就等于是在自然搅拌了。但投入原料多,由于原料本身的自重而堆积容器底部。数量少时可“自动”搅拌,如数量过多发酵的力度不够时,堆积于容器底部的原料即难以接触到酒曲。因此即应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予以搅拌。在整个发酵期间,搅拌的次数在3-5次即可,即投料时充分搅拌一次,发酵旺盛时充分搅拌一次,原料漂浮于液面时再充分搅拌一次基本可以了。当然在发酵液由浑浊变清和由清变为淡茶色时再拌一次也可以。如上所述在搅拌时,一定要将容器底部的原料搅拌上来。

有人会说,既要求厌氧又要开缸去搅拌,且不自相矛盾吗?不矛盾。所谓“厌氧”并非绝对的。酒曲内的微生物还是需要一定的氧气才能繁殖生长,但是所需的氧气不多。在每次开缸搅拌时所进入发酵容器内的氧气即能满足其需求。投料几十斤者可采用人工搅拌方法,如投料数百斤和上千斤者即应采用机械的方法搅拌,如使用渣浆泵之类的机械。

关于发酵容器,生产规模小者,可采用缸、罐、塑料桶作发酵容器,生产规模大者。可采用水泥池或不锈钢发酵罐作发酵容器。无论采用何种发酵容器,发酵前都应该洗净和杀菌消毒,尤其是作过酱菜的坛、罐更应清除其异味。广东一客户来信说,蒸出酒有臭味坚持说是酒曲问题,后经调查证明,是其发酵容器刚从酱菜厂买来而且没有洗干净所致。

采用水泥池作发酵容器,占地面积小、容量大、造价低,但水泥池内必须经环氧树酯处理,否则酒耗增大,而且会把邪杂味带入酒中,甚至还会缩短水泥池的使用寿命。水泥池内不涂沫环氧树酯,至少也要贴上瓷砖和玻璃,并用环氧树酯勾缝。

原料与水的比例,应控制在1:2.5~3,水量多对发酵无什么影响,水量少则因酒精分子含量高而仰制酵母的生长繁殖。

二、影响出酒率的因素

有人采用生料酿酒出酒率不高或不理想,完全归罪于生料曲酒。固然,出酒率高低与酒曲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响影出酒的因素还有很多。换句话说,即使酒曲的质量再好,如果有其他不利的因素存在或制约,其出酒率也会受到大大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影响出酒率的因素,即能使出酒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现将有关影响出酒率的因素重点简述如下。

1、酿酒原料淀粉和糖份的含量

毫无疑问,酿酒原料的淀粉和糖份含量高者,其出酒率自然就高,例如大米的淀粉含量为74%,玉米的淀粉含量为62%,自然采用大米酿酒,其出酒率当然就比玉米的出酒率高。

但是,大米是粳米还是籼米,玉米是黄玉米还是白玉米;是早稻还是晚稻都有区别,都会影响到出酒率。还有,大米是老米还是新米,是碎米还是颗饱满者,对出酒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更不需说霉的病的原料了。

2、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

酿酒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是指原料内所含的淀粉没有完全转化为糖,糖没完全发酵为酒精,其残余淀粉、残余糖还很多。酿酒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下面还将论及这里即不多述。

酿酒原料发酵不完全彻底,不仅直接影响到出酒率,而且在蒸馏时还会造成焦锅、煳锅和淤锅现象,这些现象一旦产生,不仅是出酒率问题而是废品问题。

3、原料在发酵时由于密封不严而产酸

在发酵时由于密封不严,外界空气大量进入发酵容器,同时空气中的杂菌也随之进入。尤其是从空气中进入发酵容器的醋酸菌大量繁殖而造成醪液的酸败。众人皆知,发酵醪液的酒精成分即是醋酸菌的营养。醋酸菌吸收酒精营养后大量繁殖从而使酒变为醋。酸败的发酵醪液不但出酒率不高,而且其酒质也很差。

4、蒸酒设备的影响

传统的甑桶在蒸馏酒醅时,其酒醅就能起到浓缩酒精的作用,但用于液态醪液的蒸馏却没有浓缩酒精的机制,而且对醪液内的酒精成份还不能充分的提取。换句话说,采用传统的甑桶来蒸馏生料发酵醪液,不仅50度以上的高度酒得酒率不高,酒尾过多过长,而且不能将醪液内的酒精分子提尽而影响出酒率。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简陋质劣的所谓“无酒尾”的蒸酒设备,虽然是为适应液态蒸馏而生产,但主要是从“不糊锅”的角度来考虑设计,虽然醪液不会糊锅了,但缺乏浓缩酒精的装置和提尽醪液内酒精分了的装置。因此,采用这种设备蒸馏液态醪液,不仅高度酒得酒率不多,而且也不能把醪液内的酒精分子提尽而也影响出酒率。

笔者用上述两种蒸馏设备作过如下试验:将100斤大米发酵醪液蒸馏出100斤水来,测量其酒度为40度。再蒸馏出100斤水来与前100斤40度酒混合,测其酒度为20度。然而,将这200斤20度酒全部倒入上述甑锅内去蒸馏出100斤水来。这100斤水的酒度,按理说应该同样只有40度酒,然而结果是,这第二次蒸馏出来的100斤水的酒度却有45度!请问:这多出来的5度酒,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笔者认为,这是甑锅关系。由此可见,选择好的蒸酒设备能提高出酒率。

5、工艺和机械的损失

酿酒原料在粉碎、发酵、蒸馏和搬运的过程中,必然造成机械的、人工的损失。其损失的大小对出酒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专家计算,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损耗率约为5%左右,如果操作不当和人为的疏忽大意,这种损耗率更高,当然也就体现在出酒率上了。所以,为了保持和提高出酒率,应将酿酒原料的损耗降到最低限度。

6、生料酒曲的质量

毫无疑问,生料酒曲的质量,是出酒率高低的关健。质量好的生料酒曲,能将原料内的淀粉和糖全部发酵为酒精,出酒率自然就高。更深一层次说,质量好的生料酒曲,不仅能水解原料中的支链淀粉,还能水解原料中的直链淀粉,甚至还能将原料中的纤维素水解并发酵成为酒精。

综上所述,如果过上述5个影响到出酒率的因素问题都注意到了,而出酒率还是不高或不理想,那就是酒曲的质量问题了。

关于生料酒曲问题,巳有文章专门论及就不在赘述。目前国内的生料酒曲产品与其它商品一样,鱼龙混杂伪劣假冒比比皆是,再加上信息不灵,用户很难选择到质量较好的生料酒曲。不过一般说来,正规厂家生产的生料酒曲,其质量肯定要好一些,什么是正规的产品?根据国家规定有规范的商标标识,有技术执行标准,有生产许可证等等即为正规产品,反之即为假冒伪劣产品。

三、影响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原因

在上节“影响出酒率的因素”里,我们讨论了影响出酒率的诸多因素,在这些诸多因素中,除了生料酒曲质量外,其主要和关键的因素,就是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这个因素。然而,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讨论影响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因素,对成功采用生料酿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生料酒曲的质量

生料酒曲质量的好坏,对原料能否完全彻底发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单位研究和生产生料酒曲已有10年以上的历史,虽然其生料酒曲一天比一天有所改进和提高,但至今还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不敢狂妄地自称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

研究表明:酶制剂是采用黄曲霉或是黑曲霉生产;何种霉能水解支链淀粉,何种霉能水解直链淀粉;酶制剂中采用何种原料作为填充剂;能产酒精的酵母有几十种,选用何种酵母作为发酵剂;何种元素物质能对发酵起到促酵作用;何种元素物质对发酵产生仰制作用;何种原料加入生料酒曲好,何种原料加入生料酒曲没有作用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研究。这是生料酒曲研究者和生产者必须解决的课题。

生料酒曲的研究和生产是一门集微生物,发酵工程和酿酒技术于一身的复杂工程,并非如一些“发明者”所说:“是由18种原料泡制而成”,更非是由几个塑料桶和一把铁铲就能生产。由此可见,选择质量好的生料酒曲是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根本。

2、水质问题

水的酸碱度(PH值)对原料的完全彻底发酵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酸碱度(PH值)对其发酵产品都不一样。例如:黑曲霉在PH2-3时,生成柠檬酸;PH值近中性时生成草酸;酵母在PH5时其产物是酒精,而PH值为8时其产物是甘油。可见,酸碱度过高过低时,对酒精发酵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为,氢离子浓度(PH值)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是由于氢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原生质膜的电荷。原生质膜具有胶体性质,在一定的PH值内,原生质膜带正电荷;而在另一种PH值内则带负电荷。这种正负电荷的改变,同时又会引起原生质膜对个别离子渗透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要求发酵用水第一、要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第二、其水的PH值一定调到4-5的范围。PH值高于5者,要用柠檬酸或醋酸调;PH值低于4者要用碱性物质调。

3、发酵时间和温度(指室温)

v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与时间和温度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发酵时间长能保证完全彻底发酵;发酵时间短可能不完全彻底发酵。发酵时间长短又与温度有关系。例如:温度在20℃以下时,发酵缓慢;在10℃以下时很难发酵,甚至不发酵,微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温度超过42℃者要降温,最佳发酵温度为25-35℃之间,同时要适当延长一点发酵时间,以保证原料的完全彻底发酵。

4、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所有的原料,尤其是使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都能得到完全彻底的发酵,发酵不完全彻底,尤其是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没有完全彻底发酵,不仅是影响到出酒率,而且蒸馏时还会出现焦锅、煳锅和淤锅,而造成报废。关于搅拌的次数和搅拌的方法,前面已讲过就不在重复。

5、原料粗细度的均匀性

实践证明,原料的粒度越小越好,越细越好,原料的粒度小,对酒曲内的糖化剂的接触面积就越大,原料接触酒曲的面积越大,原料不仅能得到完全彻底的发酵,而且还将大大缩短其发酵时间。同时原料的粒度要求均匀,粗的粗细的细,使其发酵不同步进行同步结束,必然使粒度细者小者先发酵,粒度粗者大者后发酵,给人造成错觉认为:都完全彻底发酵了。结果蒸馏时不仅出酒率不高,而且不容易造成焦锅、煳锅和淤锅。因此,对原料的粒度要求:第一是大小均匀,第二是越细越好,便于原料的完全彻底发酵。

6、原料完全彻底发酵的标志

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可以检测。即检测其原料的残余淀粉,残余糖在1%以下时,即证明其原料已完全彻底发酵。但是,广大的中小酒厂不具有这种检测手段时,则可以用眼直观其发酵醪液的颜色:凡是发酵醪液的颜色变为淡茶色或啤酒色时,即证明其原料已经完全彻底发酵了。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发酵醪液的颜色已经变为淡茶色或啤酒色了,但要考虑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了。检查原料粒度大者和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是否完全彻底发酵的简便办法是,首先用母指和食捏其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如果一捏就化无硬芯,即证明已完全彻底发酵。其次是再彻底搅拌一次,如果再搅拌后的一二天内,不是淡茶色和啤酒色者,即证明其原料还没有完全彻底发酵,至少证明堆积于发酵容器底部的原料或者颗粒大者的原料还没有完全彻底发酵。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进行蒸馏。否则,不仅出酒率不高还会产生焦锅、煳锅和淤锅现象。没有完全彻底发酵者,就应该继续进行发酵,直到能达到上述的标准为止。

四、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措施

在采用生料酿酒过程中,由于操作上的关系会产生种种问题,如处置不当即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现例举几种情况并加以说明供用户参考。

1、产酸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

发酵醪液产酸和酸败有多种原因。如发酵温度过高,发酵时间过长,用曲量过大等等都会导致酸度增加。但是,目前许多采用生料酿酒者所反映的发酵醪液过酸的原因,都是在发酵时由于密封不严,漏气而产生的。如上所述,在发酵时其发酵容器一定要密封,不漏气,不能让外界空气进入参与共酵。发酵醪液过酸必然使出酒率降低。发酵醪液或酒质过酸,只能预防无法调整,唯一的办法采用二次和多次再蒸馏。

2、苦味的来源及其处理措施

用含单宁成份过高的原料,霉病的原料酿酒,酒有苦味.,发酵时间过长,用曲量过大密封不严等,也会使酒产生苦味。但用户所反映的酒中苦味,多半是由于在蒸酒时采用大火、大气所产生的。

无论是熟料和生料发酵,在蒸馏时一定要坚持采用“慢火蒸酒,大火追尾”的原则。有的厂家希望一二个小时内把酒蒸完,所以采用大火、大气,结果把苦味物质蒸馏出来了。因为大部分苦味成份是高沸点物质,蒸馏时温度过高,压力过大,把一般情况下蒸不出来的苦味成份也蒸馏出来了。

苦味是酒中必具的,没有苦味即不是白酒。但苦味在白酒香味中所占的比量微小,就是说白酒入口后应微有一点苦味,但这种苦味在喉部应很快消失,不能长期停留。如长期停留者即不是好酒。为了避免酒中苦味物质过多,应采取如下的措施:不要用霉病腐败的原料酿酒;要控制酒曲的用量,发酵时要密封不漏气;控制发酵温度不能过高;尤其在蒸馏时不能采用大火、大气等等。

蒸馏出来的酒有苦味者,可采用如下措施处理:苦味不严重者,经过一段时间(30-60天)的存放苦味自然消失;采用勾调方法处理,即用酸味剂(如柠檬酸)和甜味剂(如蛋白糖)勾调,虽然不能消除苦味但能掩盖苦味,而且会使酒的口感更好;如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其苦味仍然突出者即可采用重新蒸馏的方法。重新蒸馏当然要用小火,否则苦味仍然被再次蒸馏出来。

3、酒味淡薄及其处理措施:

生料白酒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弱点是:酒质纯和、不燥辣。城市人很欢迎,但农村和山区的人则认为“酒度不够”,用酒表测量,明明有50度他说只有30多度。

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料内的酸味不够,因此显得水味重,后味差。酸是一种呈香物质,酒中酸味不够,很多芳香物质都难以表现出来。正如味精一样,如菜和汤里没有盐和盐不够的情况一样,即使加入再多的味精,也不能使菜和汤鲜甜。

实践经验证明,在生料酒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乙酸或柠檬酸,即能消除其淡水味,而且会使酒味更趋于芳香和丰满。如果还需要使酒味增加燥辣感,再适当微量地加入一些“乙缩醛”或市售的“增度剂”即能满足。

在加入上述物质时,要多作几次小试验,便于找到最佳的量比关系。

4、发酵醪液不发酵的原因及其措施

有人反应,原料投入后几十天者不见动静,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发酵温度过低。如上所述,发酵温度低于10℃以下时很难发酵甚至是不发酵。因为在这个温度条件下,生料酒曲内的微生物处于冬眠状态,不会生长繁殖,当然不能发酵。二是投料时,发酵容器内的料温超过36℃下酒曲。应该知道,下,工后温度要增加5-8℃。品温超过42℃时,酒曲内的发酵剂(酵母)即会因温度高而衰老或死亡,因此也不发酵。品尝其发酵醪液时,有甜味而无酒味。

由此可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原料长期不能发酵。蒸馏长期不能发酵的醪液,酒内还带有一种臭味。

长期不能发酵者的挽救措施如下:温度过低不能发酵者,即时采取升温措施,使温度达到20℃以上时,醪液即开始发酵。温度高而不能发酵者,重新再加入生料酒曲或加入原料总量的0.3%左右的糖化酶和0.2%左右的活性干酵母,即能使之重新发酵。

5、改变香型的方法

采用生料酒曲,以大米原料者,酿制出来的酒是米香型的;以玉米、高梁为原料者,酿制出来的酒是清香型的。若要以大米、玉米、高梁及其它原料、配制出浓香型,酱香型者,则在发酵时或蒸馏时加入所需的香型的主体香味成份即可。

例如:需发浓香型者,在发酵时加入“已酸菌液”共同发酵,或者有蒸馏时加入单体香料“已酸已酯”或是复合香料“大曲香精”0.5-0.8%即可。

实验证明,在发酵或蒸馏时加入香料共同发酵或共同蒸馏,比在成品酒内加入香料更醇和,不会有爆香和脂肪臭昧。

④ 冰箱白酒怎么提纯酒精

方法之一:

其他方法:

提纯

75%的乙醇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蒸馏到95.5%。此后形成恒沸物,不能提高纯度。

95%的乙醇可以用生石灰煮沸回流提纯到99.5%。

99.5%的乙醇可以用镁条煮沸回流制得99.9%的乙醇。

i、分批萃取精馏法

乙醇的生产离不开精馏、萃取等化工流程。氧化钙脱水法、共沸精馏、吸附精馏、渗透汽化、吸附法、萃取精馏法和真空脱水法等多用在乙醇的回收和提纯的方面。实际生产中较成熟的方法是共沸精馏和萃取精馏,这2 种分离方法多以连续操作的方式出现。在一些领域生产乙醇设备简单、投资小,可单塔分离多组分混合物,或同一塔可处理种类和组成频繁更换的物系。分批共沸精馏可以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但是分批共沸精馏所需的塔板数较多,产品中常含有微量的苯不能应用于医药和化学试剂领域,且生产中易发生苯中毒事故。

分批萃取精馏(BED) 则无以上缺点,且可以同时具备分批精馏与萃取精馏两者的优点。其工艺特点是连续萃取精馏至少需要3 个精馏塔的工艺来完成:乙醇稀溶液富集到共沸组成(乙醇质量分数95.7 %) ,萃取精馏回收无水乙醇,回收溶剂以循环使用。并且连续萃取精馏法只适于原料组成固定的、规模较大的连续生产中。而且设备投资少,仅用单塔可完成原料富集、萃取精馏和溶剂回收3 项任务;且精密度高,可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灵活地调节产品纯度;节省操作成本、无需连续操作;此设备也可用于回收其他有机溶剂。

ii、分子筛固定床吸附法(简称分子筛法)

分子筛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新材料,在无水乙醇制备和其他共沸混合物分离过程中无需添加第三组分,生产过程几乎无毒害三废排放;共沸法牵涉到苯、环已烷等高毒性的第三组分。工艺简单可靠、产品质量优,是一种环保、节能型工艺。

优点是可以降低设备安装高度,提高固定床有效吸附量及成品质量稳定性。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液均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请采纳,谢谢!

⑤ 白酒知识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 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

中国白酒产品种类繁多。
1979年全国第三次评酒会上首次提出:按酒的香型可将白酒划分为5种香型,又称5种风格。

①酱香型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又称茅型。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
②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
③浓香型(大曲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又称泸型。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香味谐调等特点。
④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口感风味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
⑤其他香型:具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口感风味,其主体香及香型尚未确定。如贵州董酒、陕西西凤酒等,其口感风味依酒的特性,风格突出者为佳品。

第五次评酒会提出了“四大香型、六小香型”的概念。除前文所述的“浓、清、酱、米”四大香型外,新增凤香型,兼香型,芝麻香型,特型,豉香型,董型(药香型)等六种香型.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我国的茅台酒。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已经进入世界名酒的行列。

⑥ 萃取和蒸馏的区别

萃取蒸馏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实验方法,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萃取和蒸馏的区别,供大家参阅!

萃取和蒸馏的区别

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与其它的分离手段,如萃取、过滤结晶等相比,它的优点在于不需使用系统组分以外的其它溶剂,从而保证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另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

蒸馏分类介绍

蒸馏可以分为有塔蒸馏和无塔蒸馏。

从世界蒸馏发展史看,3000--5000年前,酒类生产中,就有了分离提纯要求。

但长期酒的含量在15--20度左右,经历了无数发明家攻关,雏型分离装置面世,42--56度含量乙醇是一个提纯高峰,也就是现在白酒的含量范围。

200多年前,法国发明家采用蒸馏竖塔,生产出了95%含量乙醇,获得了蒸馏界的公认记录,30多年后,英国发明家在蒸馏竖塔基础上,发明了精馏塔,生产出了99--99.9%乙醇,第一次产生了“酒精”一词,含义是酒的精华。甲醇或乙醇生产厂,林立的高20--120米,塔径0.3--13.5米蒸馏【精馏】塔,结构多样塔,均源于法国和英国发明家产品,蒸馏【精馏】塔最大年生产量可达5--30万吨,是有机溶剂主要提纯方法。

2005年开始,安阳市海川化工研究所(原安阳高新区当代化工研究所),开始独具特色提纯研究,国内许多用户称之为无塔蒸馏(精馏)和无塔精制。2010年12月无塔精制设备面世,获得了专利证书;2011年3-8月份,无塔蒸馏机和无塔精馏机问世,一项专利授权,一项专利通过初审。20%超低含量废甲醇工业性提纯试验,在河南省商丘市某大型药业生产公司使用成果,初馏份含量在86%;2011年8月,河南省安阳市某大型制药公司,对82%废乙醇工业性提纯试验,无塔蒸馏增程]机提纯到98%,乙醇中醋酸甲酯含量0.1%,明显优于该厂蒸馏塔0.26%分离效果。2010年代后,在众多的有机溶剂提纯上无塔蒸馏设备受到用户高度重视。该所不仅致力与分离设备研发,而且努力把积累的丰富提纯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探索。

蒸馏原理

概述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气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气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0.1MPa,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2.7KPa,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暴沸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溢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这种加热方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瓶内蒸馏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且可使蒸气的气泡不单从烧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着液体的边沿上升,因而可大大减少过热的可能。

过程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不纯物质的沸点则要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则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不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或者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了共沸点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因此,沸点的恒定,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化合物。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

分馏

定义:分馏是利用分馏柱将多次气化—冷凝过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因此,分馏实际上是多次蒸馏。它更适合于分离提纯沸点相差不大的液体有机混合物。

进行分馏的必要性:(1)蒸馏分离不彻底。(2)多次蒸馏操作繁琐,费时,浪费极大。

混合液沸腾后蒸气进入分馏柱中被部分冷凝,冷凝液在下降途中与继续上升的 蒸气接触,二者进行热交换,蒸汽中高沸点组分被冷凝,低沸点组分仍呈蒸气上升,而冷凝液中低沸点组分受热气化,高沸点组分仍呈液态下降。结果是上升的蒸汽中低沸点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增多。如此经过多次热交换,就相当于连续多次的普通蒸馏。以致低沸点组分的蒸气不断上升,而被蒸馏出来;高沸点组分则不断流回蒸馏瓶中,从而将它们分离。

⑦ 酒是什么做的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据新华社消息,饮酒量不论多少都无益。

(7)废酒精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沸点扩展阅读:

健康人饮酒后心脏收缩功能可减低,这种变化是可逆的;此外,饮酒尚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扩张,对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

某些健康人在一次大量饮酒后可出现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由于多发生在节假日大量饮酒后,故将这种综合征称为“假日心脏病”,系由酒精作用和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停止饮酒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心功能衰竭,表现为心室扩大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病变的出现和消退均与饮酒有关,当终止饮酒后其心衰能得以改善或至少不进一步恶化,而再次饮酒后心衰又复发,此种情况若反复多次发生,将会造成心肌的不可逆损害,以至终止饮酒后仍有进行性心功能恶化,引起“酒精性心肌病”。

⑧ 自酿酒如何去除甲醇

自酿酒去除甲醇方法:

1、原料选择。

(8)废酒精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沸点扩展阅读:

一、酿造过程中的甲醇的产生:

白酒的质量受原料、辅料、微生物种类及工艺条件的影响。原辅料的不同,生产出酒的质量也不同,用玉米、高粱为原料酿制的白酒,甲醇含量低,含量小于0.04%,而以薯类原料生产的白酒,甲醇的含量就高,粗放的操作中可达0.2%。

白酒在酿造过程中,由于原料的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因此,也可以说,甲醇是在发酵过程中从原料内释放出来的。

二、预防甲醇的产生:

1、掌握正确的酿酒方法

很多喜欢葡萄酒的朋友甚至很多专门酿制葡萄酒的酒庄对酿酒方法与技术的掌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错误地认为酿制普通级别的葡萄酒没有必要像酿制拉菲葡萄酒那样严格。

而事实上葡萄酒是一种非常容易变质的食品饮料,要想在不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情况下酿制出合格的葡萄酒是非常困难的。

不但要掌握正确的酿酒方法,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精益求精。酿酒是一个技术活,经验的积累很重要,不要指望2~3个酿酒季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熟练的酿酒师。

2、使用专用的酿酒容器

酿制葡萄酒一定要使用专用的酿酒容器。因为任何一种酿酒技术都是在指定的酿酒容器或设备上制定出来的,没有一个酿酒师可以用普通的坛坛罐罐就能酿制出合格的葡萄酒。

要酿制葡萄酒,在酿酒容器及设备方面的投入是必须的。而且从你使用的酿酒容器或酿酒设备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酿酒技术,从而判断出你能酿制什么档次的葡萄酒。

中新网家庭自酿葡萄酒注意事项

阅读全文

与废酒精的蒸馏及微量法测定沸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沁园反渗透质量怎么解决 浏览:984
一汽大众探歌空调滤芯怎么更换 浏览:237
高吸水性树脂拌种 浏览:563
树脂吸附重金属技术简介 浏览:267
工业废水处理佛山 浏览:130
僵尸生存大战广告过滤 浏览:528
哪一种热固性树脂的耐热温度 浏览:846
车子里的雨刮器水用蒸馏水吗 浏览:828
废水回用设备 浏览:626
昆明污水xuehong 浏览:381
y型过滤阀门怎么安装 浏览:263
超滤膜用的无纺布 浏览:781
仓鼠不会喝饮水机里面的水怎么办 浏览:575
为什么饮水机排气孔喷热水 浏览:322
15t君威空调滤芯怎么拆 浏览:399
村庄污水治理率是什么意思 浏览:396
教我怎么自制过滤器 浏览:360
8吨造纸废水储罐工厂 浏览:402
长寿污水处理厂epc 浏览:552
树脂围挡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