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区分萃取、蒸馏、重结晶
这三者还是很好区分的。
萃取一般用于分离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用分液漏斗操作;
蒸馏常内用来分容离沸点相差较大的可以混溶的液体,仪器为蒸馏瓶、冷凝管、接受瓶等;
重结晶是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的,利用溶解度差异来提纯固体,一般需要用到加热的仪器、漏斗、玻璃棒等。
❷ 对1公斤粗盐进行蒸馏水重结晶需要加入多少蒸馏水,多少碱片进行蒸馏,蒸馏时间是多少
(1)制备KNO3粗品
称取和17g KCl放入100mL小烧杯中,加35mLH2O(此时溶液体积约为50mL).加热溶解后,继续加热蒸发至原溶液体积一半(建议改为约40mL).这时烧杯中有晶体析出(NaCl晶体),趁热用热滤漏斗过滤.滤液盛于预置2mL蒸馏水(防止NaCl析出)的小烧杯中自然冷却,结晶.减压过滤,尽量抽干.称重.计算理论产量和产率.
(2)KNO3提纯
除保留少量粗产品供纯度检验外,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蒸馏水中.加热,搅拌,待晶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极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干.然后将KNO3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 架于内盛沸水的烧杯上方,用水蒸气烘干,得到纯度较高的KNO3晶体.
(3)检验纯度:
分别取0.1g粗产品和重结晶后的KNO3晶体放入小试管中,各加2mL蒸馏水配成溶液,各加1滴稀HNO3酸化,再加2滴0.1mol/L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产率:
粗产品的产率应以KNO3粗产品的干质量进行计算.由于粗产品需进行重结晶而不需干燥,可通过将压干后的产品质量扣除20%作为水的质量来估算干质量.(实验参考数据如下)
产量(粗):7.7g 产率(粗):33.5% 氯离子含量:较高
产量(精):5.1g 产率(精):22.3% 氯离子含量:微量
这个可能对你有用点,我初中化学忘的差不多了
❸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 B.裂化 C.萃取 D.重结晶
A.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回几个较小答分子的反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萃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重结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❹ 能提供几种简单的有机物,来做他们的合成,提纯(柱层析,重结晶,减压蒸馏都行),和分析(红外,紫外
乙酸乙酯,丙酮,苯
❺ 蒸发和蒸馏和萃取分液还有重结晶的适用范围,主要仪器,用品,举实例拜托各位了 3Q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汽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汽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工业蒸馏的方法有:①闪急蒸馏。将液体混合物加热后经受一次部分汽化的分离操作。②简单蒸馏。使混合液逐渐汽化并使蒸气及时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离操作。③精馏。借助回流来实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分离操作 ,应用最广泛。对于各组分挥发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为了增加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可以在精馏分离时添加溶剂或盐类,这类分离操作称为特殊蒸馏,其中包括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和加盐精馏;还有在精馏时混合液各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称为反应精馏。2.3.1 基本原理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将液体加热,它的蒸气压就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显然沸点与所受外界压力的大小有关。通常所说的沸点是在0.1MPa压力下液体的沸腾温度。例如水的沸点为100℃,即是指在0.1MPa压力下,水在100℃时沸腾。在其它压力下的沸点应注明压力。例如在85.3KPa时水在95℃沸腾,这时水的沸点可以表示为95℃/85.3KPa。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0.1MPa,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2.7KPa,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
❻ 重结晶时,加入蒸馏水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水的比例,计算加水的质量。这样可以让需要重结晶的物质全部溶解,又可以免去加水过多的弊端。
❼ 请说明蒸馏、分馏,结晶,重结晶的区别与联系。
蒸馏是将液态物质加热到沸腾(汽化),并使其冷凝(液化)的连续操作过程.蒸馏的目内的是从容溶液中分离出某种(或几种)纯液态物质.它要求溶液中的其他成分是难于挥发的或沸点与馏出物相差很大的物质.如用天然水制取蒸馏水,从烧酒中提取酒精等.
分离沸点比较接近的液态混合物,用蒸馏的方法则难以达到分离目的,这就需要借助另一种操作——分馏.分馏的原理跟蒸馏基本相同,也是加热使混合液体汽化冷凝的连续操作过程,只在实验装置中添加一个分馏柱(工业上称为分馏塔盘),被加热的混合蒸气进入分馏柱,与内壁上已冷凝(空气冷却)回流液体发生对流而交换热量,使其中沸点较高的成分放热被液化,回流液体中沸点较低的成分吸热又汽化.在这种反复液化与汽化过程,沸点较低的蒸气成分上升进入冷凝器(水冷却)液化而分离出来.
利用一次结晶得到的晶体里往往混有少量杂质,如实验中得到的硝酸钾里混有少量氯化钠。要想得到纯度更高的晶体,可以把这些晶体重新溶解在热的蒸馏水里,制成饱和溶液,冷却,使它再一次结晶然后过滤,杂质留在母液里。这样的分离方法叫做重结晶或叫再结晶。重结晶方法是利用固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相互分离。
❽ 化学实验中重结晶,溶质全溶后在加少量蒸馏水的作用和原理是什么
加少量蒸馏水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杂质在降温的过程中析出,达到提高结晶物质的纯度的目的.
❾ 蒸馏水重结晶法
要看你的粗盐所处温度啊,完全溶解过滤后再蒸发
❿ 高中哪些物质用蒸馏方法分离 哪些用结晶方法什么重结晶
蒸馏是液体混合物中要得到某种液体,比如:酒精,蒸馏水……
结晶是固体混合物中要得到某种固体,比如:KClO3,NaCl……
重结晶是一个操作步骤,用于结晶后,但物体纯度不高时的操作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