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酒和洋酒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味道差距那么大白酒是发酵,洋酒是蒸馏,这种说法对吗
蒸馏酒方面的区别:
我国高度白酒是蒸馏酒
白酒原料是粮食。经过固态法发内酵,采用多种微生容物发酵,生成大量香味物质,通过蒸馏提取出来,然后经过贮存,勾兑调味生产出的产品。
洋酒分为很多种。
比如高度XO为例:原料是葡萄,经过液态发酵,然后蒸馏贮存,勾兑调味生产。
原料不同,使用的微生物种类也不同,两者蒸馏的方式不同,固态法蒸馏香味物质相对集中;液态法蒸馏,香味物质蒸馏时因沸点不同,分层流出。
所以口感会区别很大。
不经过蒸馏的酿造型酒水:外国酒、本国酒有很多。
比如葡萄酒、啤酒等。
这些酒质量、口感就会很相似。
不过葡萄酒分为干型、半干型、甜型。口感区别很大。
同样的啤酒原料、生产工艺的不同,口感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大麦芽干燥的温度、啤酒花的使用量等。
㈡ 白酒喝高度酒还是低度酒对身体好
酒是生过的调味剂,吃什么喝什么尝尝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讨论的话题。高度酒好喝还是低度酒好喝也常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低度酒就是加水勾兑而成的,就是劣质酒,口感淡,索然无味,有可能还加了香精。低度酒就是劣质酒这样解释合理吗?高度酒就一定好喝?
首先我们要知道低度酒是如何来?
高度酒变成低度酒,在把纯粮酒降低度数,勾兑成低度的时候,会有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勾兑出来的低度酒很混浊,这时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去过滤,过滤后酒变清澈了,但会把酒中的有机分子也给过滤掉了,致使这时候的酒的口感和香味差很多,为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不断地添加香料、香精等添加剂在酒里面,这样就造成低度酒实质上就是一种加了很多添加剂的勾兑酒,所以专家们建议,40度以下的低度酒不要去喝。
其次低度酒一定是劣质酒吗?
可以肯定的回答低度酒也有优质的,并不是所有低度酒都是劣质酒,由于中国白酒特殊的酿造工艺和风味特征,优质低度白酒所需要的技术难度更大,成本也会更高。要想成功解决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浑”、“低而稳定”的通病,不但需要足够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还要有足够的优质基酒做物质保证。所以往往优质的低度酒会比较贵,也会很好喝。
四大香型高度酒还是低度酒最好?
关于白酒的度数,白酒界的定义是不宜超过68度,否则将不适合饮用,这也是大部分白酒不会超过这个界限的原因。
浓香型与酱香型白酒,原酒中的香味物质较多且含量高,所以酒度降至38一40度仍能基本保持原酒风味,但一旦降至35度以下,就失去了我国传统酒固有的特色。酱香型典型代表茅台酒53度最好,浓香型典型代表五粮液52度最好。
清香型白酒,其香味成分含量较少,酒度不宜降到过低,降到45度,便难以保持原酒风味,因此以50一55度为宜。例如42度的竹叶青汾酒柔和又顺口。
米香型白酒,其香味物质比较简单,在蒸馏时取酒不宜时间太长,酒度太低,口感会很淡,酒味很淡,一般不宜将至25度以下,30度左右的口感最佳。
对于中国白酒而言,大多数好酒的度数都在52度到55度之间。聪明的人大多都会选择高度白酒作为收藏,因为好酒大多数都是高度的,不仅长期保存可以保持原有的风味,好酒中的各种酸类和醇类物质在岁月沉淀中形成口感醇厚,香味更浓郁的好酒。
喝酒也是有多种情况的,一种是自己想喝酒而喝酒,另一种是为了应酬而不得不喝酒。如果是应酬的场合的话,最好选择低度酒,即使一口干一个,也能减少体内酒精的摄入量。但是如果是自己一个人,想要喝点小酒的话,还是喝高度酒好一些,而且喝酒时,要尽量慢一些喝。
不论高度酒也好低度酒也行一定要喝纯粮酒。人人都知道一些昂贵的品牌酒是纯粮酒,诸如茅台、五粮液等,但是毕竟因为品牌等东西在,这个价钱自然不低,作为口粮酒实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可能。需求性价比高,亲民价格的纯粮食酒,我相信也是众望所向。
陆志一直在茅台从事酱香酒行业,致力于把真正的纯粮食固态发酵美酒带上酒友们的餐桌,始终坚信着 “酒品如人品”这个宗旨,做好人才能做好酒。
㈢ 朗姆酒什么味道的
他们喝的是水
演戏哪能真喝酒
就算是真喝酒也是不渴的时候喝
朗姆酒是蒸馏酒,用甘蔗压出来的糖汁,经过蒸馏发酵出来的
满甜的
㈣ 蒸馏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喝的白酒,竟然由一个道士发明,真的是这样吗
蒸馏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喝的白酒是否是由道士发明的,这个说法不一定是真的,毕竟没有有价值的考古文献有记录。只能说不能断定是真亦不能断定为假,毕竟空穴来风定有由来。
说到酒,大家都知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因此饮酒要慢斟缓饮,适量而为,意到为止。尤其是在职称或者聚会上面。饮酒尤其不要速喝,因为对身体的刺激很大,尤其是肾脏的负担,而且这种伤害一旦造成就不可以弥补。大家在饮酒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要劝酒,毕竟很多时候劝酒已经变味。
㈤ 蒸馏酒是什么味道,大部分不都是酒精吗,为什么有人说有香味呢
米酒来和谷酒都是蒸馏出来源的酒精和水,但味道却有很大的差别,用的发酵粉不一样,另外部分地方,米酒是蒸熟的糯米和发酵粉一起存放得到的,谷酒需要谷物蒸馏出来/ 追问 谷酒和米酒的成分都是酒精和水,成分一样。如果帮到你请采纳!
㈥ 蒸馏酒味道的问题
用的发酵粉不一样,另外部分地方,米酒是蒸熟的糯米和发酵粉一起存放得到的,谷酒需要谷物蒸馏出来/
㈦ 为什么许多优质酱香酒都是53度
人们要搞清楚一点,白酒的度数意思是白酒中乙醇体积的百分比,通常情况下是以二十摄氏度时的体积比来标识的。比如说五十度的白酒,意思是每一百毫升的白酒中含有五十毫升的乙醇。表示酒精含量也是可以用重量比的,体积和重量比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有人做过相关科学实验,将53.94m的酒精加上49.83的水,混合物体积并不是加起来的总数,而是妥妥的100ml。酱香型白酒也是如此,只有五十三度,才能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牢牢固定在一起,度数才能长久的稳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仍然不失那份浓醇,历久弥新。
53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它是自然和科学的完美结合。
㈧ 白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酿酒历史十分悠久。那么,我国的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人们从古到今爱饮酒,关于酒也就有着种种传说。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关于酒的起源,古书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仪狄酿酒
《战国策》、《世本》等书均记载夏禹的仪狄发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传较广,传说认为酿酒始于夏朝时代的杜康。《事物纪原》则有“杜康造酒”之说;东汉《说文解字》 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但杜康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连古人都难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也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许杜康是一位酿酒的大师,也许他是用高梁酿酒的创始人。杜康酿酒的遗址也很多:伊川、汝阳及白水县,且至今都在生产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应该是含糖水果自然发酵而成。也有人称之为带酒味的水果,而不称其为酿酒。
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时代用兽乳酿造的酒(自然发酵)。有的书称之为第一代人工饮料酒。据说至今内蒙、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地区仍有酿造乳酒的习惯。
三.谷物酿酒
我们现在所说的酒,一般都是指谷物酿酒。
当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后,谷物逐渐多起来,但由于当时的保管方法所限,谷物难免发芽生霉,这时只要水分适当,就有可能进行发酵。经不断的模仿和摸索,谷物酿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汉朝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清酿之美,始于耒耜”即谷物酿酒起源几乎是和农业同时开始的。
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这一发现表明:我国的酿酒业起码在五千年前就开始了。
四.酒曲
最初的谷物酿酒是用发芽生霉的谷物作曲。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到了农耕时代的中晚期,人们不断试制,终于制出了人工曲,曲蘖分家。
“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致失传,则并蘖法亦亡”(中国的“啤酒”从此未能发展下来)
用曲酿酒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创。曲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发酵技术的最大发明;并给现代工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了曲,才由蘖糖化(乙醇很低)发展到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复式发酵)直到今天的酿酒工业。
据说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法国人从我国酒曲中分离出糖代力强并能起酒代作用的霉菌用于酒精生产,才突破了西方酿酒糖化剂非用麦芽不可的状况。另外,谷物制曲还是一种用固态培养物保存微生物的好办法。有人认为,酒曲应与四大发明一起作为五大发明。
五.蒸馏酒的起源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现在看来,都应属黄酒之列,白酒,必须闯过蒸这一关。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
1.蒸馏酒始创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2.宋代已有蒸馏酒
宋代已有蒸馏器是支持这一观点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
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而且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这里所指的烧酒,有人认为应是蒸馏烧酒。
充分的证据证明宋代已有类似今天的蒸馏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时代的铜制烧酒锅,其构造、原理与我国传统的蒸馏器很相象(据考证,铸造年代不迟于1161年)。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绝对条件。因为蒸馏器不仅可用来蒸酒,也可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3.唐代初创蒸馏酒
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烧酒一词首次是出现于唐代文献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间人)的诗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罗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剑南之烧春”。因此现代一些人认为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的烧酒。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所记载的烧酒之法来看,则是一种加热促进酒的陈熟的方法。如该书中记载道:“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这不应是酒的蒸馏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经》中这种操作又称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馏的烧酒还难以成立。
4.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近年来,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 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目前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出土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仍在进行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随着考古资料的充实及对古代文献资料的查询,人们对蒸馏酒的起源的认识将逐步深化。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酒的蒸馏,而且还涉及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