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分子蒸馏设备专利

分子蒸馏设备专利

发布时间:2022-05-06 19:56:06

A. 华南农业大学的硕士农药学专业的导师哪个好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学系是华南地区农药学人才培养中心和生物农药研发基地,是我 国植物性农药研发人才的摇篮。全系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4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2人。学科带头 人徐汉虹教授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珠江学者。 农药学系依托实验室是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虫生态毒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 验室、华南植物性农药研究中心和华南农业大学农药工程与安全评价中心,依托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昆虫学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农药学,是国家农药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植物源农药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广东省农药标准委员会主任单位和广东省 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农药学、昆虫学和生物制药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农药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1939年,我国著名昆虫学家、昆虫毒理学家赵善欢院士留美归国 后,开始系统研究植物性农药,经过三代人60多年的努力,在植物性农药的研发上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沉淀,其影响贯穿我国植物性农药发展史 。1952年,赵善欢院士创建华南农学院杀虫剂研究室,在我国率先开设《植物化学保护》课程。1962年,开设了《昆虫毒理学》和《昆虫生理 学》等课程。1980年8月,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昆虫毒理研究室。受农业部委托,举办2期全国高等院校化保师资培训班,举办多期农药培训班, 学员800余人,为全国农林院校培养了大批师资力量,为植物化学保护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2001年,在原植物化学保护教 研室的基础上,经批准正式成立农药学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药学系拥有3000m2的教学科研用房,拥有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 室、昆虫生理生化实验室、细胞培养与生测室、植物化学实验室、昆虫毒理实验室、农药生物化学实验室、农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农药合成室 、生物技术实验室、昆虫电生理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气相与气质联用实验室、流式细胞仪分析室、天平室、分光光度计室、显微镜 室、植物性农药中试车间等功能性实验室,建有面积近2公顷种植206种杀虫植物标本园,试验研究用网室200m2、养虫室80 m2,种植供试作物的耕地约2000m2,资料室1个(100m2),会议室1个(30座),学术报告厅2个(80座和40座) 。 拥有价值约2400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Bruke600兆核磁共振仪、气-质联用仪、流式细胞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 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电生理仪、电化学分析系统、FPLC蛋白质纯化系统、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临界流体萃取仪、双回流二 次蒸馏水器、分子蒸馏仪、荧光显微镜、体视镜、冻干机、光照培养箱、低温冰箱、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叶面积测定仪、Potter喷雾塔等 仪器设备。具备充分的生物试验材料,拥有主要作物、蔬菜的常规病害的病原菌,如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 等,常年饲养小菜蛾、亚洲玉米螟、斜纹夜蛾、敌菜夜蛾、家蝇和致倦库蚊等重要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常年培育松材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 已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斜纹夜蛾和粉纹夜蛾的离体细胞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的研究,农药学系在昆虫毒理学、昆虫生理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性农药、光活化杀虫 剂、害虫综合防治、农药加工与配制、农药残留检测与污染治理、农药生物技术等方面和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是在赵善欢院士开创的 植物性杀虫剂研究领域中,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本系先后对我国900余种植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筛选,首次发现50多种植物的杀虫活性 、20多种植物的杀线虫活性和10余种植物的杀螨活性,对印楝、鱼藤、非洲山毛豆、黄杜鹃、紫背金盘、羊角扭、万寿菊、鳢肠、孔雀 草、黄缨菊、观音坐莲、微红新月蕨等60多种植物中的农药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和结构鉴定,系统研究了鱼藤酮、印楝素、三联噻吩、闹 羊花素、羊角扭甙、黄缨菊素等30多种活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研制出绿晶、全敌、欧美德、异羊角扭甙、椰甲清、闹羊 花素等10多种商品化农药,其中印楝素、异羊角扭甙和闹羊花素为国内首次登记,杀虫剂产品由30多家企业转化生产销售并出口,成为我国绿 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推荐使用农药。 建立了我国最大农药活性植物标本园,引种国内外农药活性植物200多种。首次将印楝成功引种到我国,在云南、四 川和海南等地种植印楝100万亩,将非洲山毛豆引种到广东,成为鱼藤酮的新资源,形成了特色产业链。印楝已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绿色屏 障,使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聚宝盆,印楝的成功引种被认为是我国继橡胶树引种后的又一创举,成为四川省政府督办的一号工程,云南省21世 纪支柱性产业、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主要项目。 在研究昆虫与植物关系的基础上,开辟了光活化农药研究领域。系统调查筛选了我国光活化杀虫植物 ,分离鉴定出系列光活化杀虫成分,并研究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机理,通过制备纳米微胶囊剂,成功将光活化农药用于农田系统。这些开创性研 究奠定了我国光活化农药的研究基础,使光活化农药的概念在国内农药界广为接受,并引发了国内许多单位相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 首次提出“导向农药”的新概念,建立了“导向农药”研究理论体系,引领农药向智能化、靶向化方向发展。 2000年以来,获省部级奖励40多项。在植物性农药的研究上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全国发明 创业奖、广东省首届优秀发明专利金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20多项。杀虫剂产品“椰甲清淋溶性粉剂”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发明专利金奖、教育部科 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发明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等奖励。学科带头人徐汉虹教授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 者、丁颖科技奖、广东省劳动模范、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等奖励或称号。胡美英教授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丁颖科 技奖、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奖励和称号。 从1997年以来,先后承担国际课题8项,“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课题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申请专利90余项,其中35项获得授权,出版教材和专著 16部,主编了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教学统编教材《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一、二、三和四版)和《生物农药》,《杀虫植物及植物性杀虫剂》和 《光活化农药》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杀虫植物及植物性杀虫剂》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研究生教育统一推荐用书。 农药学系系主任为徐汉虹教授,党支部书记为曾鑫年教授,副主任为杨晓云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委员会主任为徐汉虹教授。 教职员工有:徐汉虹,曾鑫年,胡美英,万树青,杨晓云,廖美德,钟国华,张志祥,周利娟,黄继光,翁群芳,胡琼波,刘承兰,田永清,江定心,罗建军,刘新清,黄翠玲,陈菊
胡美英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兴宁市人,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参加农业部在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全国植物化学保护进修班学习。1982-198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校进修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成绩优秀。 1988年2月-7月考入农业部在华南农业大学主办的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学习,获结业证书。1988年至1990年在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科研,进行黄杜鹃、青蒿、印楝等杀虫植物对农业害虫的作用研究,以生物活性跟踪法对黄杜鹃等杀虫植物进行了系统的抽提、分离和结构鉴定工作。曾任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植物保护系副主任,现任农药学系主任、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副主任、昆虫毒理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经济科技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四害防治学会药械组组长。

曾先后多次荣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国家和广东省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优秀指导老师、广州市“三八”红旗手、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校“九五”科技研究先进工作者、校研究生优秀导师等荣誉,她所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课题30多项,获得奖励9项。其中国际合作课题有"荔枝蒂蛀虫辐照检疫处理研究"、"柑桔锈螨辐照检疫处理研究",该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课题有"闹羊花素-Ⅲ杀虫机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闹羊花素对昆虫产卵忌避化学感受蛋白研究”等四项,并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课题有"杀虫植物黄杜鹃的毒理及应用研究"、“果蔬农药残留高效降解酶分离纯化及其工程菌构建”等,主持的“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获广东省农业推广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部丰收三等奖;作为主要参加人研究的"川楝素杀虫乳油的研究"获1995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羊角扭甙植物性杀虫剂的研究"获1997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印楝素杀虫剂的研究"1997年通过部级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

发表论文160多篇,包括“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J. Appl. Entomol.” 、“ J. Nat. Prod.” 、“Entomology Sinica”、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武汉植物学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植物保护、昆虫知识等著名杂志,参编教材4部。

在教学上,主讲研究生的农药学、昆虫生理学、植物性杀虫剂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昆虫毒理学、农药剂型与加工制备和本科生的植物化学保护、昆虫毒理学、昆虫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63名,其中博士生16名,硕士47名。

B. 药物制剂设备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的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制药设备的分类及产品型号
第三节 GMP与制药设备
第二章 粉碎、筛选、混合、制粒、均化设备
第一节 粉碎设备
一、粉碎方法与粉碎比
二、常用粉碎设备——粉碎机
第二节 筛选设备
一、筛选目的与标准筛比较
二、筛选设备
第三节 混合设备
一、混合设备的类型
二、混合设备
第四节 制粒设备
一、湿法制粒设备
二、干法制粒及设备
第五节 均化设备
一、制备乳浊液、混悬液均化设备
二、制备软膏剂的典型设备介绍
实验一粉碎、筛选、混合设备的使用
实验二制粒、均化设备的使用
第三章 液体输送设备
第一节 离心泵
一、泵的基本术语
二、离心泵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三、离心泵的特点
四、常用设备与选用
五、离心泵的运行
第二节 往复泵
一、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二、往复泵的性能
第三节 旋转泵
一、齿轮泵
二、螺杆泵
实验三 参观药厂离心泵、往复泵、旋转泵的使用
第四章 气体压缩和输送设备
第一节 气体的压缩过程
一、气体压缩概述
二、气体压缩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压缩机
一、容积式压缩机
二、速度式压缩机
第三节 鼓风机
一、旋转式鼓风机
二、离心式鼓风机
第四节 通风机
一、离心式通风机
二、轴流式通风机
第五节 真空泵
一、真空概述
二、往复式真空泵
三、旋片式真空泵
四、水环式真空泵
实验四 参观药厂压缩机、鼓风机、通风机、真空泵的使用
第五章 换热设备
第一节 管壳式换热器
一、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程数
三、管隙间挡板
四、管壳式换热器的热补偿
第二节 板式换热器
一、普通板式换热器
二、螺旋板式换热器
三、板翅式换热器
第六章 机械分离设备
第一节 过滤设备
一、过滤概述
二、普通过滤装置
三、加压过滤机
四、真空过滤机
第二节 离心机
一、过滤式离心机
二、分离式离心机
三、沉降式离心机
第三节 沉降器
一、旋风分离器
二、旋液分离器
三、袋式过滤器
实验五 参观药厂换热及机械分离设备
第七章 萃取与浸出设备
第一节 萃取设备
一、萃取的原理及基本过程
二、萃取设备
第二节 浸出设备
一、多功能提取罐
二、渗漉设备
三、连续提取器
四、热回流循环式提取浓缩机
五、中药多能提取生产线
第三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
一、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过程
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
第四节 超声提取设备
一、超声提取概述
二、超声提取设备
第五节 微波提取设备
一、微波提取概述
二、微波提取设备
实验六 参观药厂萃取设备、浸出设备、超临界流体
萃取设备
第八章 膜分离设备
第一节 膜分离概述
一、膜分离的原理及特点
二、膜分离过程的类型
第二节 膜分离设备
一、板框式膜组件
二、圆管式膜组件
三、螺旋卷式膜组件
四、中空纤维式膜组件
第三节 电渗析器
一、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二、电渗析器的组成结构及应用
第九章 蒸发与结晶设备
第一节 蒸发设备
一、管式薄膜蒸发器
二、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三、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四、蒸发设备的选用
第二节 结晶设备
一、结晶概述
二、结晶设备
第十章 蒸馏和吸收设备
第一节 塔设备
一、塔设备的基本要求
二、塔设备的选型原则
第二节 蒸馏及蒸馏设备
一、常压蒸馏
二、减压蒸馏
三、精馏
第三节 分子蒸馏设备
一、分子蒸馏原理及其特点
二、分子蒸馏设备
实验七 参观药厂蒸发、结晶、蒸馏和吸收设备
第十一章 干燥设备
第一节 干燥概述
一、干燥的概念
二、干燥的基本要求
三、干燥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厢式干燥器
一、水平气流厢式干燥器
二、穿流气流厢式干燥器
三、真空厢式干燥器
第三节 带式干燥器
一、单级带式干燥器
二、多层带式干燥器
第四节 流化床干燥器
一、流化床干燥器原理和特点
二、卧式多室流化床干燥器
三、振动流化床干燥机
第五节 喷雾干燥器
一、喷雾干燥原理和特点
二、雾化器结构
第六节 真空干燥器
一、真空耙式干燥流程和特点
二、真空耙式干燥器结构
第七节 真空冷冻干燥器
一、真空冷冻干燥原理
二、真空冷冻干燥设备
实验八 参观药厂干燥设备
第十二章 制药用水生产设备
第一节 原水预处理设备
一、压力过滤器
二、吸附塔
第二节 纯化水设备
一、离子交换
二、膜分离制水设备
第三节 注射用水设备
一、气压式蒸馏水器
二、多效蒸馏水器
第四节 制药工艺用水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系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二、日常在线水质监测
三、系统运行维护
四、系统的维修与保养制度
实验九 参观制水车间
……
第十三章 灭菌设备
第十四章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设备
第十五章 口服液体制剂生产设备
第十六章 无菌制剂生产专用设备
第十七章 药用包装设备
第十八章 净化空调设备
……

C. 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硕士点介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化学工艺硕士学位点2004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是学校首批五个硕士学位点之一。学位点依托化学工艺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拥有省级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石油化工工程中心和乙级设计资质的江工设计研究院。学科在精细化学品绿色合作技术、现代油品加工技术、纳米功能材料研究及应用、有机氯产品的反应精馏技术开发、生物柴油的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
2、主要研究方向
化学工艺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细石油化工产品与工艺开发、化工过程分析与设计。
3、学科队伍情况
学科队伍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 1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 “333工程”培养人选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科拥有超导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单晶衍射仪、X-粉末衍射仪、色红联用、色质联用等一批现代分析仪器和分子蒸馏装置、超临界萃取装置、二十四通阀控制模拟移动床、固定床连续反应器等一大批先进科研装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苏省攻关项目2项、其它省级项目37项、横向项目40多项,“工业生物催化关键技术及在食品添加剂制造中的应用”、“年产500吨纳米TiO2低温晶化、高分散生产线的研制和原位表面处理工艺”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技术”、苹果酸联合生产工艺”等3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教材。
5、人才培养
化学工艺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了六届硕士生,合计323名,其中有三届共计182名学生毕业并获得了研究生学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工业催化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位点依托化学工艺省级重点学科、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及江苏工业学院石油化工工程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
学位点在苯酚烷基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烯烃水合用耐高温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合成与应用研究、苯加氢的纳米负载型加氢催化剂研究、低碳烷烃氧化制醛、酮的新型氧化催化剂研究、难降解处理有机中间体废水的生物催化剂研制与应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2、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催化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功能聚合物催化材料及应用研究、石油化工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应工艺、转基因与酶催化。
3、学科队伍情况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省科技创新团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 15人,及若干名中级职称的科研骨干,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位点在催化剂表征、催化剂评价、催化合成工艺研究、化合物结构分析等方面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学位点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及开发项目及企业委托开发项目。 “苯酚烷基化清洁催化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科共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三等奖 3项,取得一大批发明专利、学术论文及专著成果。
5、人才培养
工业催化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共计25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位点依托省级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
学位点在膜分离过程研究、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化工过程热力学分析与过程开发、特殊精馏、熔融结晶及精馏—结晶耦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特色,2004年与Karlsruhe University联合申报的“采用膜技术处理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项目”获得欧盟40万欧元资助。
2、主要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传质与新型分离技术、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工程研究。
3、学科队伍情况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 14人,博士6人,其中江苏省 “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位点拥有超导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色红联用、色质联用等一批现代分析仪器和计算机联机在线连续塔设备(英国Armfield)、分子蒸馏装置、超临界萃取装置等一批先进设备,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学科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学科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及省级科技攻关、石化行业企业委托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业绩,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并取得了一大批发明专利知识产权。
5、人才培养
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共计48名。 1、学位点总体概况
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有机化学学科依托部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拥有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省级化学化工实验示范中心、省级现代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日合作太洋电子化学所以及应用化学江苏省品牌专业。
学位点在有机分子自组装技术及分子器件研制、有机反应机理和量子化学计算模拟、化学传感器件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及石油石化产品快速分析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
本学科带头人孙小强教授、博导指导的博士生王乐勇教授, 在《Science》上(Science, Vol 304, Issue 5675, 1312-1314)发表了一种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8]-轮烷具有创造性,被同期《Science》的评论员评价为超分子器件合成研究中的标志化合物之一。
2、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化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分析化学、应用有机化学。
3、学科队伍情况
学科拥有中石化优秀学科梯队(应用化学),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 15人,博士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苏省 “333工程”培养人选1人,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
4、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学位点拥有如500M核磁共振仪、300M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晶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粉未衍射仪、X-单晶衍射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质联用仪、气红联用仪、液质联用仪等一批现代分析仪器,为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本学科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承担和完成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药物制造行业的企业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st”、“Synth. Commun.”、“Talanta”等刊物上,并有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发明专利及专有技术,出版了多部高质量的教材著作,来已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5、人才培养
有机化学硕士学位点截止2010年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共计199名。

D. 分子蒸馏设备的基本简介

分子蒸馏亦称短程蒸馏,它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液回-液分离技术,其应用能解决答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套完整的分子蒸馏设备主要包括:分子蒸发器、脱气系统、进料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真空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子蒸馏装置的核心部分是分子蒸发器,其种类主要有3种:(1)降膜式:为早期形式,结构简单,但由于液膜厚,效率差,当今世界各国很少采用;(2)刮膜式:形成的液膜薄,分离效率高,但较降膜式结构复杂;(3)离心式:离心力成膜,膜薄,蒸发效率高,但结构复杂,真空密封较难,设备的制造成本高。为提高分离效率,往往需要采用多级串联使用而实现不同物质的多级分离。

E. 分子蒸馏的优势优点

1. 蒸馏温度低,分子蒸馏是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作的,只要存在温度差就可以达到分离目的,这是分子蒸馏与常规蒸馏的本质区别。
2. 蒸馏真空度高,分子蒸馏装置其内部可以获得很高的真空度,通常分子蒸馏在很低的压强下进行操作,因此物料不易氧化受损。
3. 蒸馏液膜薄,传热效率高。
4. 物料受热时间短,受加热的液面与加冷凝面之间的距离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所以由液面逸出的轻分子几乎未经碰撞就达到冷凝面。因此,蒸馏物料受热时间短,在蒸馏温度下停留时间一般几秒至几十秒之间,减少了物料热分解的机会。
5. 分离程度更高,分子蒸馏能分离常规不易分开的物质
6. 没有沸腾鼓泡现象,分子蒸馏是液层表面上的自由蒸发,在低压力下进行,液体中无溶解的空气,因此在蒸馏过程中不能使整个液体沸腾,没有鼓泡现象。
7. 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可得到纯净安全的产物,且操作工艺简单,设备少。分子蒸馏技术能分离常规蒸馏不易分离的物质。
8. 分子蒸馏设备价格昂贵,分子蒸馏装置必须保证体系压力达到的高真空度,对材料密封要求较高,且蒸发面和冷凝面之间的距离要适中,设备加工难度大,造价高。
9. 产品耗能小,由于分子蒸馏整个分离过热损失少,且由于分子蒸馏装置独特的结构形式,内部压强极低,内部阻力远比常规蒸馏小,因而可大大节省能耗。 从分子蒸馏技术以上的特点可知,它在实际工业化的应用中比常规蒸馏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
(1)对于高沸点、热敏及易氧化物料的分离,分子蒸馏提供了最佳分离方法。因为分子蒸馏在远低于物料沸点的温度下操作,而且物料停留时间短;
(2)分子蒸馏可极有效地脱除液体中的物质如有机溶剂、臭味等,这对于采用溶剂萃取后液体的脱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分子蒸馏可有选择地蒸出目的产物,去除其它杂质,通过多级分离可同时分离2种以上的物质;
(4)分子蒸馏的分馏过程是物理过程,因而可很好地保护被分离物质不受污染和侵害。

F. 蒸馏设备的设备

(molecular distillation equipment)
分子蒸馏亦称短程蒸馏.它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液-液分离技术.其应用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分子蒸馏与常规蒸馏技术相比有以下特点:
1.普通蒸馏是在沸点温度下进行分离操作:而分子蒸馏只要冷热两个面之间达到足够的温度差.就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分离.因而分子蒸馏操作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
2.普通蒸馏有鼓泡.沸腾现象:而分子蒸馏是液膜表面的自由蒸发.操作压力很低.一般为0.1-1Pa数量级,受热时间很短.一般仅为十秒至几十秒.
3.普通蒸馏的蒸发和冷凝是可逆过程.液相和气相之间处于动态相平衡,而在分子蒸馏过程中.从加热面逸出的分子直接飞射到冷凝面上.理论上没有返回到加热面的可能性.所以分子蒸馏没有不易分离的物质.
一套完整的分子蒸馏设备主要包括:分子蒸发器、脱气系统、进料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真空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子蒸馏装置的核心部分是分子蒸发器,其种类主要有3种:(1)降膜式:为早期形式,结构简单,但由于液膜厚,效率差,当今世界各国很少采用;(2)刮膜式:形成的液膜薄,分离效率高,但较降膜式结构复杂;(3)离心式:离心力成膜,膜薄,蒸发效率高,但结构复杂,真空密封较难,设备的制造成本高。为提高分离效率,往往需要采用多级串联使用而实现不同物质的多级分离。
1.降膜式分子蒸馏器
该装置是采取重力使蒸发面上的物料变为液膜降下的方式。将物料加热,蒸发物就可在相对方向的冷凝面上凝缩。降膜式装置为早期形式,结构简单,在蒸发面上形成的液膜较厚,效率差,现在各国很少采用。
2.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
我国在80年代末才开展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和工艺应用研究。它采取重力使蒸发面上的物料变为液膜降下的方式,但为了使蒸发面上的液膜厚度小且分布均匀,在蒸馏器中设置了一硬碳或聚四氟乙烯制的转动刮板。该刮板不但可以使下流液层得到充分搅拌,还可以加快蒸发面液层的更新,从而强化了物料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其优点是:液膜厚度小,并且沿蒸发表面流动;被蒸馏物料在操作温度下停留时间短,热分解的危险性较小,蒸馏过程可以连续进行,生产能力大。缺点是:液体分配装置难以完善,很难保证所有的蒸发表面都被液膜均匀覆盖;液体流动时常发生翻滚现象,所产生的雾沫也常溅到冷凝面上。但由于该装置结构相对简单,价格相对低廉,现在的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大部分都采用该装置。
3.离心式分子蒸馏装置
该装置将物料送到高速旋转的转盘中央,并在旋转面扩展形成薄膜,同时加热蒸发,使之与对面的冷凝面凝缩,该装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子蒸馏装置。但与其它两种装置相比,要求有高速旋转的转盘,又需要较高的真空密封技术。离心式分子蒸馏器与刮膜式分子蒸馏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转盘高速旋转,可得到极薄的液膜且液膜分布更均匀,蒸发速率和分离效率更好;物料在蒸发面上的受热时间更短,降低了热敏物质热分解的危险;物料的处理量更大,更适合工业上的连续生产。 (alcohol distilling equipment)
特点:第一,节能。采用高效低阻的板型,降低釜温,适量回流,建立合理利用各级能量的蒸馏流程;尽量采用仪表控制或微机自控系统,使设备处于最佳负荷状态。
第二,生产强度高。提高单位塔截面的汽液通量,特别是对醪塔的设计,更应注意其汽液比的关系。使设备更加紧凑、生产强度和处理能力又能提高的方法之一,采用高效塔板代替原有旧式塔校(塔体不动)。
第三,排污性能好。在尽量减少成熟醪中纤维物含量的同时,对设备也要考虑其适应含固形物发酵液的蒸馏,最大限度减少停产清塔的次数。
第四,充分考虑塔器的放大效应.特别是对年产量在15000吨以上的塔设备,由于塔径均大于1.5米以上,所以要对大直径塔设备采取积极先进措施,以减轻分离效率的降低。
第五,结构简单,造价降低。在工艺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用塔板结构简单而效率又高的新型塔板。
装置原理:
本装置适用于制药、食品、轻工、化工等待业的稀酒精回收,也适用于甲醇等其他溶煤的蒸馏。本装置根据用户的要求,可将30。左右的稀酒精蒸馏至90。-95。酒精,成品酒精度数要求再高。可加大回流比,但产量就相应减少。
采用高效的不锈钢波纹填料。蒸馏塔体采用不锈钢制作,从而是防止了铁屑堵塞填料的现象,延长了装置的使用期限。本装置中凡接触酒精的设备部分如冷凝器、稳压罐、冷却蛇管等均采用不锈钢,以确保成品酒精不被污染。蒸馏釜采用可拆式U型加热管,在检修时可将U型加热管移出釜外,便于对加热管外壁及蒸馏釜内壁进行清洗。本装置可间歇生产,也可连续生产。
能力参数: 型号 塔径mm 30~40%进料的生产能力 60~80%进料的生产能力 90%酒精 95%酒精 90%酒精 95%酒精 T-200 φ200 35kg 26kg 45kg 36kg T-300 φ300 80kg 64kg 100kg 80kg T-400 φ400 150kg 120kg 180kg 140kg T-500 φ500 230kg 185kg 275kg 220kg T-600 φ600 335kg 270kg 400kg 320kg 减压蒸馏设备(atmospheric-vacuum distillation unit)常减压蒸馏装置通常包括三部分:
(1)原油预处理。采用加入化学物质和高压电场联合作用下的电化学法除去原油中混杂的水和盐类。
(2)常压蒸馏。原油在加热炉内被加热至370℃左右,送入常压蒸馏塔在常压(1大气压)下蒸馏出沸点较低的汽油和柴油馏分,残油是常压重油。
(3)减压蒸馏。常压重油再经加热炉被加热至410℃左右,进入减压蒸馏塔在约8.799千帕(60毫米汞柱)绝压下蒸馏,馏出裂化原料的润滑油原料,残油为减压渣油。参见原油蒸馏。 水气蒸馏是用来分散以及提纯液态或者固态有机化合物的一种要领,经常使用于下列几种环境:(1)某些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在常压下蒸馏虽可与副产物分散,但易被破坏;(2)混淆物中含有大量树脂状杂质或者不挥发性杂质,采用蒸馏、萃取等要领都难以分散;(3)从较多固体反应物中分散出被吸附的液体。
基本原理
按照道尔顿分压定律,当与水不相混溶的物质与水并存时,全般系统的蒸气压应为各组分蒸气压之以及,即:
p= pA+ pB
其中p 代表总的蒸气压,pA为水的蒸气压,pB 为与水不相混溶物质的蒸气压。
当混淆物中各组分蒸气压总以及等于外界大气压时,这时候的温度即为它们的沸点。此沸点比各组分的沸点都低。是以,在常压下应用水气蒸馏,就能在低于100℃的环境下将高沸点组分与水一路蒸出来。由于总的蒸气压与混淆物中两者间的相对于量无关,直至其中一组分几乎完全移去,温度才上涨至留在瓶中液体的沸点。我们懂得,混淆物蒸气中各个气体分压(pA,pB)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nA,nB)之比,即:
而nA=mA/MA;nB=mB/MB。其中
mA、mB为各物质在肯定是容量中蒸气的质量,MA、MB为物质A以及B的相对于份子质量。是以:
可见,这两种物质在馏液中的相对于证量(就是它们在蒸气中的相对于证量)与它们的蒸气压以及相对于份子质量成正比。
以苯胺为例,它的沸点为184.4℃,且以及水不相混溶。当以及水一路加热至98.4℃时,水的蒸气压为95.4 kPa,苯胺的蒸气压为5.6 kPa,它们的总压力靠近大气压力,于是液体就开始沸腾,苯胺就随水气一路被蒸馏出来,水以及苯胺的相对于份子质量别离为18以及93,代入上式:
即蒸出3.3 g水可以容或者带出1 g苯胺。苯胺在溶液中的组分占23.3%。测试中蒸出的水量往往超过计算值,由于苯胺微溶于水,测试中尚有一部分水气不遑与苯胺充分接触便离开蒸馏烧杯的缘故。
哄骗水气蒸馏来分散提纯物质时,要求此物质在100℃摆布时的蒸气压至少在1.33 kPa摆布。要是蒸气压在 0.13~0.67 kPa,则其在馏出液中的含量仅占1%,甚至更低。为了要使馏出液中的含量增高,就要想办法提高此物质的蒸气压,也就是说要提高温度,使蒸气的温度超过100℃,即要用过热水气蒸馏。例如苯甲醛(沸点178℃),进行水气蒸馏时,在97.9℃沸腾,这时候pA=93.8 kPa,pB=7.5 kPa,则:
这时候馏出液中苯甲醛占32.1%。
假如导入133℃过热蒸气,苯甲醛的蒸气压可达29.3kPa,故而只要有72 kPa的水气压,就可使系统沸腾,则:
这样馏出液中苯甲醛的含量就提高到了70.6%。
应用过热水气还具有使水气冷凝少的长处,为了防止过热蒸气冷凝,可在蒸馏瓶下保温,甚至加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用水气蒸馏这种分散要领是有条件限定的,被提纯物质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不溶或者难溶于水;(2)与沸水永劫间并存而不发生化学反应;(3)在100℃摆布必需具有肯定似的蒸气压(一般不小于1.33 kPa)。

G.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研究所概况

截止到2011年,人员编制435人,在职科技人员125人,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是农业部直属的科研事业机构,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该所的研究领域包括天然橡胶应用基础、加工技术及应用、标准化技术、“三废“处理及综合应用;热带水果、热带能源作物及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的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质量安全及标准化。
该所拥有固定资产近5000万元,配备有天然橡胶加工、食品与农产品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研究分析仪器设备,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液相-质谱-质谱联用仪、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橡胶加工分析仪、无转子流变仪、万能材料拉力试验机、实验室用密炼机、超临界CO2萃取装置、分子蒸馏装置、程序降温仪、全自动发酵罐、三效真空浓缩设备、实验型污水处理系统、超滤系统、微波化学反应系统等。
该所研究人员研究成功标准橡胶生产技术和设备,建起中国第一座标准橡胶加工厂。研发了天甲橡胶和胶乳、预硫化天然胶乳、环氧化天然橡胶和胶乳、粘土天然橡胶、子午线轮胎专用天然橡胶、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低蛋白质天然橡胶和胶乳等系列天然橡胶新品种;开发了剑麻废弃物提取海柯吉宁和替柯吉宁的生产技术、胡椒提取胡椒碱和胡椒油树脂的生产技术、香草兰提取香兰素的生产技术、高活性菠萝蛋白酶提取新技术、天然胶乳应用于水草、剑麻地毯背衬海绵生产技术、环氧化天然胶乳应用于玻纤帘布浸胶的生产技术和天然胶乳微生物凝固技术等。尤其是,该所研制的天然橡胶杂胶标准胶连续生产线和腰果加工设备多次出口到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11年,该单位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天然橡胶加工技术体系(包括标准体系),使中国天然橡胶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推动了中国热带果蔬等农产品安全和加工科技进步;先后获科技成果170多项,其中国家或省部级成果奖励近50项,包括近三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为中国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加工科技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有多项专利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多篇。

H. 分子蒸馏的设备

一套完整的分子蒸馏设备主要包括:分子蒸发器、脱气系统、进料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真空系统和控制系统。分子蒸馏装置的核心部分是分子蒸发器,其种类主要有3种:(1)降膜式:为早期形式,结构简单,但由于液膜厚,效率差,当今世界各国很少采用;(2)刮膜式:形成的液膜薄,分离效率高,但较降膜式结构复杂;(3)离心式:离心力成膜,膜薄,蒸发效率高,但结构复杂,真空密封较难,设备的制造成本高。为提高分离效率,往往需要采用多级串联使用而实现不同物质的多级分离。 (Wiped-Film Molecular Still)
刮板式技术(Wiped-Film Style)采用的是Smith式45°对角斜槽刮板,这些斜槽会促使物料围绕蒸馏器壁向下运动,通过可控的刮板转动就能够提供一个程度很高的薄膜混合,使物料产生有效的微小的活跃运动,(而非被动地将物料滚辗在蒸馏器壁上,)这样就实现了最短的而且可控的物料驻留时间,和可控的薄膜厚度,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热能传导、物质传输和分离效率。刮板式分子蒸馏设备通过一个平缓的过程,进料液体流经一个被加热的圆柱形真空室,利用进料液体薄膜的刮擦作用,将易挥发的成分从不易挥发的成分中分离出来。这种工艺的关键卓越优势在于:短暂的进料液体滞留时间、凭借高真空性能的充分降温、最佳的混合效率,以及最佳的物质和热传导。这种高效的热分离技术的结果是:最小的产品降解和最高的产品质量。进料液体暴露给加热壁的时间非常短暂(仅几秒钟),这部分归因于带缝隙的刮板设计,它迫使液体向下运动,并且滞留时间、薄膜厚度和流动特性都受到严格的控制,非常适合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应用。另外,这种带斜槽的刮板不会将物料甩离蒸馏器壁,污染已被分离出来的轻组分。与传统的柱式蒸馏设备、降膜式蒸馏设备、旋转蒸发器和其他分离设备比较,刮板式蒸馏设备被公认为要出色得多。 离心式分子蒸馏装置离心力成膜,膜薄,蒸发效率高。但结构复杂,制造及操作难度大。该装置将物料送到高速旋转的转盘中央,并在旋转面扩展形成薄膜,同时加热蒸发,使之与对面的冷凝面凝缩,该装置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分子蒸馏装置。但与其它两种装置相比,要求有高速旋转的转盘,又需要较高的真空密封技术。离心式分子蒸馏器与刮膜式分子蒸馏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转盘高速旋转,可得到极薄的液膜且液膜分布更均匀,蒸发速率和分离效率更好;物料在蒸发面上的受热时间更短,降低了热敏物质热分解的危险;物料的处理量更大,更适合工业上的连续生产。

I. 国家专利号查询



申 请 号: 00106024.4 申 请 日: 2000.04.13
名 称: 一种高纯度α-亚麻酸的制备方法
公 开 (公告) 号: CN1317477 公开(公告)日: 2001.10.17
主 分 类 号: C07C57/12 分案原申请号:
分 类 号: C07C57/12;C07C51/09;C07C27/02;C11C1/02
颁 证 日: 优 先 权:
申请(专利权)人: 胡德甫;汪文继;袁沪宁;北京市北大科玛技术发展中心
地 址: 100032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1区6-1-201
发 明 (设计)人: 胡德甫;汪文继;袁沪宁 国 际 申 请:
国 际 公 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 代理 机构: 北京万科园专利事务所 代 理 人: 张亚军;曹诗健

摘要
一种高纯度α-亚麻酸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将亚麻油或紫苏子油溶于乙醇水溶液中皂化反应,得到混合脂肪酸,然后尿素包合,缓慢降温和蒸发浓缩,得到90%α-亚麻酸,再依次经酯化、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5~99.9%的α-亚麻酸酯,最后经皂化反应,分子蒸馏即得到纯度为95~99.9%的无色α-亚麻酸。本发明的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易行,设备简单,适于规模生产。

阅读全文

与分子蒸馏设备专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检测仪采购 浏览:619
污水处理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浏览:227
水井里的污水怎么弄 浏览:920
纳滤硝酸根 浏览:546
西周时期的青铜蒸馏器 浏览:683
纯净水怎么软化 浏览:804
怎样看懂污水管网图 浏览:218
环氧树脂两布三油报价 浏览:855
用水机过滤后烧开水有水垢 浏览:345
饮水机和茶吧机有什么讲究 浏览:503
空气滤芯的滤字怎么写 浏览:607
1立方树脂有多少吨 浏览:141
邯郸污水泥浆泵怎么用 浏览:69
净水器的一排绿灯怎么不亮了 浏览:223
容声饮水机怎么接水 浏览:888
美的花生ro膜拆解 浏览:844
污水简易格栅间隔 浏览:960
世纪丰源饮水机屏幕怎么操作 浏览:453
九阳超滤滤芯怎么换 浏览:195
金华盛纸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介绍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