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制作药酒
(1)药材处理:制备酒剂的药材一般都要切成薄片或捣碎成粗颗粒。根据医生处方购于药店的中药,多已加工炮制,无须特列处理。来扑克民间验方的中药,首先要弄清其品名、规格、要防止因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而搞错药材,更要警惕假冒伪劣中药材。鲜药、生药往往还需要先行加工炮制。
(2)酒的选择:所选之酒,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一般认为浸泡药酒以50~60度的米酒及优质烧酒较为合适。因为酒的浓度过低,有效成分不易浸出,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药酒的易变质。但酒的浓度过高,药材所含的少量水分反被吸收,使药料质变坚硬,有效万分亦难析出。对于不善饮酒者,亦可用低度白酒、黄酒和米酒、但浸出时间及次数宜适当延长和增加。
(3)冷浸法:引法比较常用,系将药村碎成片或粗粉,置于带盖的陶、瓷罐或带塞玻璃瓶等非金属的容器中。处方若未规定酒的用量,可按药物的白酒以1:5~10比例,即100~200克药材加1000毫升白酒浸入,密闭放置,每天摇荡1~2次,浸渍7天后,可改为每周1次振荡搅拌,1个月左右,药性析出,酒色浓郁,即可压去渣取酒,贮入瓶中,慢慢饮用。其渣可加酒再浸泡1次。可采用饮1杯,加入1杯,直至药味清淡为止。若所制药酒需加糖或蜜矫味着色,可将砂糖用等量白酒温热溶解、过滤、将药液与糖液混合搅匀,再过滤即可得饮用药酒。
(4)热浸法(煮酒法)先以药料和酒同煮一定时间,然后再放冷贮存,这是一种古老的制作药酒的方法,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一些成分容易浸出,但煮酒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可采用隔水煮炖的间接加热方法,即把药料和酒先放在小铝锅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后再放在另一盛水的大锅里煮炖。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酒会挥发,见药面出现泡沫时,立即端离灶火,然后趁热泪盈眶时密封,静置15天左右,吸取上清液,压出残渣中的余酒,合并静置澄清,过滤即可。
(5)煎煮法:将原料碾成末后,全部放入沙锅内,加水高出药面10厘米,浸泡6小时,加热煮沸1~2小时,过滤,再复煎一次,合并两次滤液,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加热浓缩成稠状清膏(一般生药5公斤,煎成2公斤左右)。待冷后加入与清膏等量的酒,各匀,放入坛内,密封7天左右,取上清液过滤即煎煮。
(6)酿酒法:将原料加水煎熬,过滤去渣,浓缩成药汁。有些药特,如桑椹、梨、杨梅等,可以直接压榨,取得药汁,再将糯米蒸煮成饭,把糯米饭、药汁和酒曲拌匀,置于干净的容器内,加盖密封,置保温处,尽量少与空气接触,保持一定的温度,约4~6天即成。
以上几种制作方法中,以冷浸法操作最为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宜于家庭自己配制,所以较为常用。
㈡ 蒸馏酒和酿造酒的区别,蒸馏酒制作方法
要知道蒸馏酒其实是在酒水的酿造过程中,还采用了蒸馏的方式来浓缩酒精,一版边提高酒度的,这权样的酒水酒精一般是在40%以上,所以又会被称之为烈酒。而酿造酒又称发酵酒、原汁酒,这种酒水的产生是借助于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一般而言,在国际上一般用酒度来进行表示的有三种:首先是标准酒度,也就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所发明的。这种标注法是指在20°C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之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由于这种表示比较易于理解,因此使用非常广泛。
而第二种则是英制酒度,是18世纪的英国人克拉克所创造的一种酒度计算方法;最后一种是美制酒度,这种酒度是用酒精的纯度proof来表示,一个酒精纯度相当于0.5%的酒精含量。
㈢ 古代药酒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现代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一般来说,现代药酒的制作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据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㈣ 我自制的外用中药酒,是用高度白酒浸泡,然后用蒸馏水稀释,为什么药液里面会有絮状物沉淀求解!
中药里的成分来基本上都是非极性大分自子有机物,其中不少溶于乙醇即酒精,但基本上不溶于水(有的可溶于热水)。
所以当你用蒸馏水稀释,也就降低了乙醇的浓度,本已 溶解于乙醇的物质就在水中絮聚出来了。
如你想用水稀释而不想让其絮状沉淀,就必须加入助溶剂或增稠剂。
㈤ 蒸馏酒可以泡药酒吗
蒸馏酒可以泡药酒。
药酒一般用蒸馏白酒浸泡药材,时间需要20天左右,酒精度一般调整在50度即可,最好不用米酒浸泡,米酒酒精度太低,难以溶出药材中的有益成分。
泡植物药酒,最好用清香型白酒或米酒,这样的酒浸泡的药酒,酒香与药香比较协调,互不掩盖,酒度30-50度,一般两次浸泡,两次取液混合后用。
药酒注意事项
药酒把想泡的药物清洗干净,放在坛子里头,泡的酒一定是要高浓度的白酒,比如60度、65度这样高浓度的酒精,泡进去,没过里边的药,然后把坛子封起来浸泡一个月左右,开开之后就可以使用药酒了。
药酒就是利用酒精,把药物脂溶性的成分溶到酒精里面,水溶性成分也融到非酒精的成分里面。如果使用酒精的浓度不够高,起不到这样的作用,而且高浓度的酒精有益菌的作用,而且里边的药材不会烂掉。因此,泡药酒是要用高浓度的白酒浸泡一定的时间,一个月左右里边的成分就充分溶出了。
㈥ 蒸馏酒的酿造原理及过程
酿造原理: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馏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采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纯度酒液。
因为酒精的汽化点是78.3℃,达到并保持这个温度就可以获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将汽化酒精输入管道冷却后,便是液体酒精。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原材料的水分和其他物质也会掺杂在酒精中,因而形成质量不同的酒液。所有大多数的名酒都采取多次蒸馏法等工艺来获取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酒液。
酿造过程:
一、选料。粮为酒之肉,一般是将高梁、大米、小麦、玉米、大麦、豌豆等粮食作为原料,要求作物的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干燥适宜、无泥沙、无异杂味、无其它杂物。
水也是酿酒的重要原料之一,所谓“水为酒之血”、“好水酿好酒”,说的就是水源对酿酒的重要意义。
㈦ 在蒸馏酒时加什么东西可以增香
白酒香味物质的生成是发酵过程,提取香味物质是蒸馏过程。即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
所以,蒸馏过程是非常关键的提取过程,做到缓慢装甑,缓慢流酒,见气撒料(见潮撒料),大气追尾的步骤要领。装甑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流酒速度控制在2.5~3kg/min即可。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纯粮酿酒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来学习一下,不使用任何香精的方法,纯粮白酒如何提香,做法有如下2种:
一、方法1
纯粮白酒增香:将白酒蒸馏出来,把度数降度到15到20度左右,可以加水降度备用。用做好的甜酒酿,也称醪糟,放5天后,倒在一起蒸馏,醪糟放蒸片上(以防糊底),也称之为串蒸。比例为10斤20度的酒,一斤醪糟串蒸。酿出的酒,口感醇厚,饱满。
二、方法2
1、原料准备(以100斤的粮食为例,如果制作的是其他用量,自行计算搭配即可,量差不大没有多大关系)
糯米1.1斤
高梁1.8斤
小麦0.8斤
玉米0.5斤
2、操作步骤:
将以上几种粮食炒熟,不能炒糊了、炒出香味!再将炒好的粮食粉碎,没有粉碎机的敲碎,越碎越好,之后用布把敲碎的几种粮食包好,等蒸酒的时候,放进酒醅里面(需要注意的是,是发酵好的酒醅),蒸馏酒醅的时候,再加一层香醅进行串蒸加香。可以在酒醅里面加点酱油,按100斤粮食放2斤老抽酱油放就可以了。
借用先人们对于粮食酿酒的一个总结,各种粮食所酿白酒的特点:小麦糙、糯米绵、大米净、玉米甜、高粱香。我们知道富含淀粉的粮食作物均可用来酿造白酒,但是为什么酿出了酒的口感会存在差别呢?道理比较简单,因为不同的粮食各成分含量配比不同,酿造出的酒风味差异很大。
㈧ 蒸馏的高度米酒可以用来泡药材吗
蒸馏的高度米酒可以用来泡药材。
㈨ 中医药酒的古代药酒的制作方法
药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药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作即用蒸馏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烧酒,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此种操作方法即与现代基本相同。此外,还对冷浸法加药酿制及传统热浸法等制作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根据历代的医药文献记载,古人的药酒与现代药酒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古代药酒多以酿制酒的药酒为主,亦有冷浸法、热浸法;二是基质酒,多以黄酒为主,而黄酒性较白酒缓和。现代药酒,则多以白酒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数品种仍用黄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为浸提法,很少有用酿造的。
相传另外一种药酒制作方法——窑制磁化工艺
众所周知,药酒配伍物料较多且各物料无论组织结构还是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直接纳入配方会使各物料之间功能疗效产生排异现象。易使产品疗效降低,甚至使配方产生化学变化,转化成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而威胁健康。窑制磁化工艺是将中国传统的窑制酿酒工艺与现代高科技磁化技术、纳米微波技术相结合,利用“三位一体”的融合性原则对配伍各成分进行有机整合,在维护各成分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促其相互作用,将活性成分、营养成分完整保留并将功效发挥到极致。天师开山鼻祖—张道陵所创 “万法自然,阴阳相生”的嫡传佳酿——妙沁药酒便用此法酿出,治疗效果更迅速持久显著。
一般来说,现代药酒的制作多选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据是:因为酒精浓度太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浓度过高,有时反而使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药材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溶出。对于不善于饮酒的人来说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质酒,但浸出时间要适当延长,或复出次数适当增加,以保证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制作药酒时,通常是将中药材浸泡在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时即可过滤去渣后即可饮用。
㈩ 蒸馏可以增强酿造酒中药材的有效性还是会降低其所含有效成份
这样处理后得到的酒中中药的含量会很低很低。
有些中药厂在加工成成品药的回时候,需要对一些中药进行挥答发油蒸馏提取,它蒸馏提取出来的仅仅是挥发油。也就是说,你这样处理泡的酒,蒸馏出来的酒中只含有一些沸点低的挥发油,而那些主要的药物成分不可能被蒸馏出来,这样,蒸馏酒中的有效成分就没有了,使用上根本就不会有以前的效果。
在制剂过程中,有种方法叫萃取,它是用酒精或乙醚浸泡,然后把酒精和乙醚蒸发掉,留下的就是药物萃取出来的主要成分。这个制剂方法很普遍。
不知道你说的这个方法有什么样的实际用途。你可以参照下葡萄酒的踉造方式,它是踉造好之后,直接过滤出葡萄酒来,而没有通过蒸馏。还有唐朝以前的酒,都是没有经过蒸馏的,是通过过滤而成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