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蒸馏时多少度的酒算酒头多少度的酒算尾酒
白酒蒸馏过程,接取酒度一般会在50度左右,出现较大的水花时就需要回分开接取酒尾了,高度酒答尾一般混合后有40多度,随后越来越低,酒精度在3度以内时,就不再继续接取了,再接取就太浪费蒸汽了。并且九儿红提示高度酒尾可以回锅与糟醅一块再次提取白酒,低度酒尾可以用来和泥,窖泥的踩拌也需要低度酒尾增加营养。
B. 头酒要去掉多少
头酒去掉一两左右足够。头酒叫清洗设备的酒,所以要去掉,把前面的酒分开接,去掉一两左右足够,家庭酿酒量少,头酒含杂醇可以暂不考虑。
家庭酿酒建议酒头酒尾放到下一锅酒醅中一起蒸馏。酒坊酿酒建议酒头酒尾用水稀释15度左右从新蒸馏。
因为酒中的各种醇、各种醛以及香味大部分保留在酒头酒尾内。这种酒有人称为二锅头,是不是二锅头也无法考证。用酒头酒尾烧出来的酒是上好的酒基,酒度在60度以上。
酿酒工艺的常识
无论是液态发酵的酒还是固态发酵的酒,当酒醅在蒸馏锅中蒸馏后,从出酒管刚流出来的新酒用容器把它接出来,接出来的酒就叫做酒头。酒头度数一般在70度以上。接完酒头后流出来的新酒叫做蒸馏酒。酒度一般在50度至70度之间。蒸馏酒是正常饮用的酒。
把酒头单独接出来的过程叫做掐头,投粮100斤的粮食掐头在半斤到1斤为宜。投粮200斤的粮食掐头在1斤至1.5斤为宜。家庭酿酒由于粮食少,掐头一般在1两至3两之间。掐出来的酒头要单独存放或者和酒尾放在一起。
C. 头酒,中酒,尾酒,那种最好
这个答案不是单一的,因为每种酒的酿造方式都不一样,我就 简单说下酱香型白酒,蒸糙沙酒 糙沙酒醅发酵时要注意品温、酸度、酒度的变化情况。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开窖蒸酒(烤酒)。因为窖容较大,要多次蒸馏才能把窖内酒醅全部蒸完。为了减少酒分和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必须随起随蒸,当起到窖内最后一甑酒醅(也称香醅)时,应及时备好需回窖发酵并已堆集好的酒醅,待最后一甑香醅出窖后,立即将堆集酒醅入窖发酵。蒸酒时应轻撒匀上,见汽上甑,缓汽蒸馏,量质摘酒,分等存放。酱香型白酒的流酒温度控制较高,常在40℃以上,这也是它“三高”特点之一,即高温制曲、高温堆集、高温流酒。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酱香型白酒七个轮次酒每个轮次都有独特之处,无可替代的,三四五轮次的酒统称大回酒,也就是基酒,一二六七次酒就如同调料,用来勾酒调味的,虽然大回酒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但口感不够稳定,七个轮次是相辅相成,造就了独特而又神秘的酱香型白酒。
D. 请问什么是酒头什么是头酒复蒸酒要不要还掐头去尾
固态法蒸馏白酒时,需要掐头去尾,刚蒸馏馏出来的白酒,前段一公斤左右俗称酒头,里面的香味物质含量很丰富,常用作酒头调味酒使用。蒸馏后段,酒精度较低,香味物质缺乏,一般作为普通酒使用。
在蒸馏时刚流出的白酒,酒精度较大,酒花似黄豆粒大小,散的很快;中间段的白酒,酒花均匀,消失较慢;后段的酒精度较低,酒花细密;当出现水花时,散的很快,有花即散,这时候就要停止摘酒了,随后摘的就是高度酒尾,品尝酸度较高的取一些,可作为酒尾调味酒使用。
E. 二次蒸馏的白酒弊端
口味不好,化学成分变多。
小型白酒酿酒设备二次蒸馏也叫复蒸,它是将带有生料味、邪杂味以及酒体浑浊等品质欠佳的白酒,重新倒入酿酒设备中再次蒸馏一种蒸馏技术。
一些酿友喜欢将每次蒸馏后的酒头和酒尾单独接出来,积累到一定量时,再将他们掺和在一起,加水稀释后再次蒸馏。这样可提高酒精浓度,让酒更纯净,但美中不足的是酒的香气和酒量因挥发会损失掉一部分。
“将前一锅蒸酒时得到的酒头或酒尾倒入下一锅复蒸”,是处理头酒尾酒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酒中的一些杂味及有害物质不会因复蒸的延续而积累,这种复蒸也相对省事,易操作。
将酒头酒尾倒入酒醅中再次发酵,可对酒醅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还可抑制有害菌种的生长。在发酵过程中,酒中的醇酸醛酯再次发酵,生成的更多香味物质,使酒的口感更加醇厚。
采用这种方式复蒸时,建议控制好酒头酒尾混合物的酒度,度数太高会抑制发酵的正常进行。
因操作不当而导致酒的口感不好,需要通过复蒸来改善酒质时,我们可以往酒中加入50%的水稀释后,再倒入酿酒设备中复蒸。
此时,如果我们将酒倒入下一锅复蒸,有可能会影响下一锅酒的口感;倒入酒醅中发酵后再次蒸馏更不可取。
白酒,是中国酒类(除了果酒、米酒外)的统称,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
中国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
白酒主集中在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的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四川泸州三角地带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分别为中国三大名酒的茅五泸,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丁醇、异戊醇的毒性较大。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
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l℃),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
F. 白酒为什么要掐头去尾
一、“掐”哪个“头”?
最早流出来的酒被称之为“酒头”,度数非常高达到70-80度,但这些酒口感暴辣,伤身体的醛类物质非常多,酿酒师一般会舍去。 中间段流出的酒称为酒身,度数在50-60度左右,酒精分子与水融合程度最好,而且这个阶段有害物质最低,是整锅酒中质量最优质的部分。
二、“去”什么“尾”?
最末留出的酒被称为酒尾,度数在40-50度以下,口感非常不好,酒体浑浊、口感酸涩刺,邪杂味大,常被酒厂作为下脚料倒掉。这类酒虽属于低度酒,但没有人会去喝。
三、为什么要“掐头去尾”?
蒸馏过程中各馏份的变化规律是:甲醇、高级醇、低级脂肪酸酯、醛类在酒头中较多,在酒身和酒尾中逐渐减少。 有机酸,特别是乳酸等在酒头中很少,在酒身和酒尾中含量逐渐增高。高级醇例如异戊醇的沸点虽然为132℃,但由于异戊醇的酒精溶液比异戊醇的水溶液沸点低,两者的相对挥发度不同,所以,这类物质在酒头、酒尾中含量都高,在各馏份中,异戊醇的含量成S形曲线。酒的味道,通常是酒头香,暴辣味大;酒身比较协调;酒尾甜,但邪杂味大,所以摘酒时要掐头去尾。掐去酒头,分别贮存,可作勾兑酒用。酒尾经选择适宜的馏份,也可作勾兑酒用。
四、掐头去尾各是多少?
把酒头单独接出来的过程叫做掐头,投粮100斤的粮食掐头在半斤到1斤为宜。投粮200斤的粮食掐头在1斤至1.5斤为宜。家庭酿酒由于粮食少,掐头一般在1两至3两之间。,去尾是接完蒸馏酒后,低于50度的酒不要了叫做去尾。为了节约能源酒尾一般低于10度就不接了。
白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品,很多的人们都会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来一小杯的白酒,现在很多人们在宴会时,最标准的标配就是白酒了,而且酒对我们的影响是越来越大,所以学习一些基本的白酒还是很有必要的。
G. 什么是酒头、酒心、酒尾
1、酒头,即最先从甑锅流出的酒,度数很高,酒花较大,消失迅速。这一部分的酒醛类物质多,暴烈味大,算不上好喝,一般都被舍弃。
2、酒尾,即最末从甑锅流出的酒,度数很低,酒花细碎层叠。这一部分的酒酸类物质多,邪杂味大,算不上好喝,低于50度就不要了。
3、酒心,只有中间部分的酒,中酒是品质最佳的,酒精度在50-60°左右。所以,传统时代人们常通过看酒花大小来判别老师傅是否取的是“中段酒”。
过去,酿酒师傅常用这招“看花摘酒”,选择从甑锅流出来的最好喝的酒。他通过看酒花大小,判断“酒头”“酒心”“酒尾”。
(7)蒸馏酒头酒尾都不要吗扩展阅读
功效:
1、可以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2、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3、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4、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5、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6、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9、抵抗疾病。白酒中的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等活性功效。
10、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11、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
H. 液态发酵,蒸馏出来的酒可以直接喝吗,不和酒头酒尾勾兑可以吗
最好不要喝。刚蒸抄馏出来的原浆酒,含有硫化烃、硫醇等有害物质,饮用后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现象。所以新酒产出后必须贮存一定的时间,把这些有害物质挥发掉。而且新酒口感杂,多呈燥、辛辣味,不醇厚柔和,极易上头,通常称为“新酒味”,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酒的燥辣味明显减少,酒味柔和,香味增加,酒体变得协调。
I. 在白酒中,所谓的头酒、中酒、尾酒是什么意思
酒头,即最先从甑锅流出的酒,度数很高,酒花较大,消失迅速。这一部分的酒醛类物质多,暴烈味大,算不上好喝,一般都被舍弃。
酒尾,即最末从甑锅流出的酒,度数很低,酒花细碎层叠。这一部分的酒酸类物质多,邪杂味大,算不上好喝,低于50度就不要了。
只有中间部分的酒,中酒是品质最佳的,酒精度在50-60°左右。所以,传统时代人们常通过看酒花大小来判别老师傅是否取的是“中段酒”。
过去,酿酒师傅常用这招“看花摘酒”,选择从甑锅流出来的最好喝的酒。他通过看酒花大小,判断“酒头”“中段”“酒尾”。
(9)蒸馏酒头酒尾都不要吗扩展阅读
鉴别一款酒酒质的方法:
1、感官评价法:评价一款酒的好坏,真正的做法就是品鉴。从观色、闻香到入喉,真正的好酒纯净无杂质,香气愉悦,入口醇厚有余香,没有多余的邪杂味,苦味不明显。
而那些假酒则恰恰相反,无论它的外形做得多么逼真,一旦入口就知道味道不对,泛苦味,回甜太失真,粘腻不够爽口,暴烈呛人,喝了还上头。
2、光谱分析仪鉴定:还有一种科学的方法鉴别酒的好坏,是通过仪器分析其中的成分,观察酸酯是否平衡,各种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这种数据是最直观的,比看酒的颜色、挂杯程度更靠谱。
我们普通人很难有这个资金与技术去进行分析,但是如果一个厂家敢于提供真实的酒体信息数据,那么它无疑是大胆且值得信任的
J. 求方法自制蒸馏酒设备。蒸酒时温度控制酒头和酒尾是什么蒸馏后的葡萄酒能放多久
自制蒸馏酒方法如下:
一、用白葡萄酒蒸馏制作白兰地。原料酒的发酵工艺与传统法生产的白葡萄酒(不宜用红葡萄酿成的白葡萄酒蒸馏白兰地,原因是在发酵时生成较多的杂醇油,蒸出的酒液质地粗糙)相同,当发酵完全停止时,残糖已达到0.3%以下,在罐内进行静止澄清,然后将上部清酒与酒脚分开,取出清酒即可进行蒸馏(酒脚要单独蒸馏)。白兰地是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饮料酒,它对于酒度的要求不高,一般在60-70%(v/v)的酒精中,能保存它固有的芳香,因此白兰地的蒸馏方法至今停留在壶式蒸馏机上(采用壶式蒸馏还另有益处就是壶是用铜制成的,在加热蒸馏过程中,生成了铜的丁酸、乙酸、辛酸、癸酸、月桂酸盐。这些盐是不溶性的,故就除去了味道不够好的这些酸,有利于白兰地的质量)。
壶式蒸馏是采用直接火加热进行两个连续的蒸馏步骤。即先将原酒蒸成低度酒,在容量为150-500L的壶中加入新发酵好的原料酒,一直加热蒸至蒸汽中含很少的酒精为止,约需8小时或更长时间,馏出液(即粗馏原白兰地)酒度为24-32%(v/v)。取部分酒尾分开存放,把壶放空,再放入新的原酒及上次蒸馏所得的酒尾,进行第二次蒸馏。同法,进行第三次蒸馏。将3次蒸馏所得的主要馏出液合并后复蒸,复蒸时间要长些,约14小时,也要分去1%-2%的酒头或部分酒尾,其主要馏出液的平均酒度为58-60%(v/v),即为原白兰地。将原白兰地酒进行勾兑与调配,再经过贮藏和一系列的后加工处理,最后装瓶出厂。
二、用葡萄皮或葡萄渣作原料制作白兰地。将皮渣装在桶中,将容器密闭,使其发酵,因皮渣本身都带有酵母菌,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容器装满后,将口密闭,顶部留一气孔,使二氧化碳气逸出。发酵时间一般需要10-15天,温度适宜,只需7-8天。发酵完毕后,即可放入蒸馏器进行蒸馏,方法同上。
特点:
1、白兰地有一种高雅醇和的口味,具有特殊的芳香。
白兰地中的芳香物质首先来源于原料。法国著名的Kognac白兰地就是以科涅克地区的白玉霓、白福儿、格伦巴优良葡萄原料酿制的。这些优良葡萄品种含特有的香气,经过发酵和蒸馏,得到原白兰地。原白兰地是指通过蒸馏得到的、还未调配的白兰地。
优质白兰地的高雅芳香还有一个来源,并且是非常重要的来源,那就是橡木桶。原白兰地酒贮存在橡木桶中,要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变得高雅、柔和、醇厚、成熟,在葡萄酒行业,这叫“天然老熟”。在“天然老熟”过程中,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是颜色的变化,二是口味的变化。原白兰地都是白色的,它在贮存时不断地提取橡木桶的木质成分,加上白兰地所含的单宁成分被氧化,经过五年、十年以至更长时间,逐渐变成金黄色、深金黄色到浓茶色。新蒸馏出来的原白兰地口味暴辣,香气不足,它从橡木桶的木质素中抽取橡木的香气,与自身单宁成分氧化产生的香气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白兰地特有的奇妙的香气。
2、合格的白兰地,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程序,那就是调配。调配也称勾兑,是白兰地生产的点睛之笔,它使葡萄酒的感观、香气和口感实现高度的和谐统一。怎样调配是各葡萄酒厂家的秘密,各厂都有自己的配方和自己的调配专家。作为白兰地调配大师,不仅需要精深的酿酒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需要异常灵敏的嗅觉、味觉和艺术鉴赏能力。白兰地有一个特点,它不怕稀释。在白兰地中放进白水,风味不变还可降低酒度。因此,人们饮白兰地时往往放进冰块、矿泉水或苏打水。更有加茶水的,越是名贵茶叶越好,白兰地的芳香加上茶香,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