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甲烷是怎么产生的
甲烷合成方法
本品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天然气、煤层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经分离可以取得。
1.从天然气分离天然气中含甲烷80%~99%(φ),干天然气经甲烷清净后使用湿天然气经清净后,用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分离出乙烷以上轻烃后使用。
2.从油田气分离石油开采时从油井中逸出天然气,其中干气含甲烷80%~85%(φ);湿气含甲烷10%(φ)。在加压和冷凝的情况下,可以液化用作化工原料。
3.从炼厂气分离各炼厂石油加工气体中含甲烷20%~50%。用吸收蒸馏法和冷凝蒸馏法从石油加工气体中分离乙烯、丙烯时可副产甲烷、氢或纯甲烷。
4.从焦炉气分离焦炉气含甲烷约20%~30%,干馏煤气含甲烷约40%~60%。采用深冷法分离焦炉气氢时副产甲烷。
5.利用天然气提氦装置副产品甲烷(含CH498%以上)为原料,经一个或两个低温甲烷精馏塔,脱除氮、氧杂质,再经吸附器脱除C2以上烃类,即得纯度99.99%以上的高纯甲烷产品。或者以乙烯装置尾气为原料气,先经吸附器脱除水、二氧化碳和C2以上烃类杂质,然后导入间歇精馏塔精馏。当塔顶排出气体中总杂质浓度指标达到要求后,停止精馏即可,可以制得纯度为99.995%以上的高纯甲烷。
㈡ 一道化学题
CH4+2O2=CO2+2H2O
CnH2n+(3n/2)O2=nCO2+nH2O
可以知道,CH4与氧气完全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烯烃反应后体积增加了2n-(1+3n/2)=n/2-1
则(n/2-1)*x=(1.04-1)*(5*(1+x)
根据分子量为24,有,16+14nx=24(1+x)
可以得到,
x=1/4,n=4
甲烷和丁烯体积比为4:1
这是河北的会考题的最后一道,我也做了,兄弟,希望你能过,不知道你是那个市的
㈢ 甲烷废料可以蒸馏吗
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为不含有灰份,所以不会造成雾霾。
另外,生产甲烷是可以用秸秆、粪便、垃圾等作为原材料的。生产过程就是沼气生产过程,之后再液化分离,就生产出了液态的生物质天然气,和纯二氧化碳,沼渣和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
二氧化碳和有机肥可以还田,继续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就不会污染环境了。
而甲烷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其中的碳元素,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大气吸收的。
所以,从宏观看,甲烷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必然小于光合作用过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故宏观角度是不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
㈣ 如何判断水蒸气蒸馏中,馏出液的有机组分在水的上层还是下层
用滴管吸一滴水,滴到混合液里,看水溶到上层还是溶到下层
分液时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判断有机层和水层
㈤ 甲烷与水蒸气发生的反应
CH4+H2OCO2+4H2
㈥ 在甲烷,胆矾,矿泉水,蒸馏水,食盐,纯碱,氩气中,(1)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输送
(1)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输送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 4 . (2)氯化钠是在家庭厨房中用作调味品的物质,其化学式为:NaCl. (3)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与氮气混合在一起,填充入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其化学式为:Ar. (4)化学实验室中,配制溶液时常用作溶剂的是蒸馏水. (5)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工业上可用于制取烧碱,其化学式为:Na 2 CO 3 . 故答案为:(1)CH 4 ;(2)NaCl;(3)Ar;(4)蒸馏水;(5)Na 2 CO 3 . |
㈦ 甲烷水和物层是什么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adrate),又叫可燃冰,是产出于海底沉积物中似冰状的物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甲烷,占99%,其余的是水和少量杂质。它是甲烷与水在高压和低温的状态下形成的化合物。知道沼气产生原理的读者都有很清楚,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微生物在缺氧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发酵、分解而产生的。同样,海洋底部有很厚的沉积物层,微生物产生的甲烷因为海水高压抑制的缘故,未能及时释放出去,因而与水结合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顺便指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能源的一种换算方法)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碳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
㈧ 怎么证明蒸馏得到的水是淡水(化学)
证明蒸馏得到的复水为淡水的方法制是 :海底矿产资源“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若水合甲烷晶体中CH4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水合甲烷晶体的化学式为 .
㈨ 水和甲烷的结构式
有机物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有机物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只含C、H两种元素,第二种含有C、H、O三种元素.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该实验事实可以得出,甲烷一定含有C、H,是否含有O不能确定,故选B.
㈩ 请问,四硝基甲烷是怎样合成的,有哪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熔点 14.2℃ 沸点 126℃ 密度 1.64 相对密度(水=1)
强氧化剂。受热,接触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动、撞击时要发生爆炸。如混有胺类或酸等能增加爆炸敏感性。能与可燃物、有机物或易氧化物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经摩擦和与小量水接触可导致燃烧或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实验室法:
1。方程式:4(CH3CO)2O+4HNO3→C(NO2)4+7CH3COOH+CO2↑
2。步骤:31.5克无水硝酸,d>1.53。在5度冰盐以下,缓慢滴加51克乙酸酐,前期加料较慢,后期加料较快。通气条件下。温度决不可高于10度。加完后自然室温,放置七天(小孔通风)。将混合物加入含300ml水烧瓶中进行水蒸气蒸馏,四硝基甲烷随最初20ml溜出液蒸出。去除上层水,先用稀碱洗涤,再用水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产量14到16克。产率(57%至65%)。
注意:绝对不可直接蒸馏,会发生猛烈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