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凯氏定氮仪蒸馏测蛋白时,加入碱之后为什么不变黑而是变成深蓝色求解!急需!
那是你加入的加速剂的和碱反应生成的沉淀的,是正常的
② 急、有谁知道:在蛋白质测定中,样品经消化蒸馏之前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
是测定蛋白质组分吧,加NaOH是破坏氢键使其分解为氨基酸。无颜色变化
③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蛋白质 和脂肪的实验 要求有详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还有实验现象 高悬赏!!!
分辨率:
A,电影和抄缩二脲试剂试剂虽然相同的成分,但浓度,用法,用量是不同的,如电影试剂B液(0.05g/ml)和双缩脲试剂B液(0.01克/毫升)用不同浓度,使故障。 />乙,脂肪材料的识别给定的两个方法:检测到的宏小区脂肪的花生种子,粉碎后得到的样品溶液,以及佳苏丹III染色可直接观察到,而无需使用显微镜。第二种方法必须是脂肪。 B错
D,缩二脲的蛋白质鉴定,没有水洗澡,D错
正确答案选项C.
房东,不知道答案,满足你吗?
④ 说明常用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原理,并对各种方法加以比较
1、凯氏定氮法
准备4个50mL凯氏烧瓶并标号,想1、2号烧瓶中加入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另外两个烧瓶作为对照,在每个烧瓶中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混合物,再加入浓硫酸,将4个烧瓶放到消化架上进行消化。
消化完毕后进行蒸馏,全部蒸馏完毕后用标准盐酸滴定各烧瓶中收集的氨量,直至指示剂混合液由绿色变回淡紫红色,即为滴定终点,结算出蛋白质含量。
2、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硫铵不干扰显色, 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利用标准蛋白溶液和双缩脲试剂绘制标准曲线,将待测血清与硫酸钠在待测试管中混合,并只加入硫酸钠不含血清的试管作对照,将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混合后于37℃环境中放置10分钟,在540nm波长进行比色,以对照管调零,读取吸光度值,标准曲线上直接查出蛋白质含量。
3、酚试剂法
取6支试管标号,前5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每支试管液体总量加入蒸馏水补足而保持一致,混合均匀,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以未加蛋白质溶液的第一支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于650nm波长处测定各管中溶液的吸光度值。
4、紫外吸收法
大多数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的最大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存在,可用于测定0.1~0.5mg/mL含量的蛋白质溶液。
取9支试管分别标号,前8支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蛋白溶液,1号试管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最后一支试管加待测蛋白质溶液,而不加标准蛋白溶液,每支试管液体总量通过加入蒸馏水补足而保持一致,将液体混合均匀,在280nm波长处进行比色,记录吸光度值。
5、考马斯亮蓝法
Bradford浓染液的配制:将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 95%乙醇,加入100ml85%的磷酸,用蒸馏水补充至200ml,此染液放4℃至少6个月保持稳定。
标准曲线蛋白质样本的准备:尽量使用与待测样本性质相近的蛋白质作为标准品,测定抗体,可用纯化的抗体作为标准。待测样本是未知的,也可用抗体作为标准蛋白。通常在20ug—150ug/100ul之间绘制标准曲线。
将待测样本溶于缓冲溶液中,该缓冲溶液应与制作标准曲线的缓冲溶液相同(最好用PBS)。按1:4用蒸馏水稀释浓染料结合溶液,出现沉淀,过滤除去。
每个样本加5ml稀释的染料结合溶液,作用5~30min。染液与蛋白质结合后,将由红色变为蓝色,在595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注意,显色反应不得超过30min。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的浓度。
⑤ 国家标准检测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就是检测元素的含量,像三聚氰胺的问题,就是通过增加N的含量使“蛋白质”含量提高的。
国家标准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叫做凯氏定氮法,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分解,导致氨和硫酸结合产生硫酸铵。 碱蒸馏采用无硫,硼酸吸收,用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耗计算氮含量,再乘以转化系数,即蛋白质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样品处理
精确称量0.2-2.0g固体样品或2-5g半固体样品或吸收10-20ml液体样品(约30-40mg氮当量)。将其转移至干燥的100毫升或500毫升氮气固定瓶中,加入0.2克硫酸铜,6克硫酸钾和20毫升硫酸,轻轻摇动,在瓶口放置一个小漏斗,将瓶子倾斜石棉网上有45度角,有小孔。
加热小火后,内容物碳化,泡沫完全停止,加强火力,保持瓶内液体稍微沸腾,直至液体呈蓝绿色澄清透明,然后继续加热0.5小时。取出并冷却,小心加入20毫升水,冷却,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洗净氮气瓶,洗净液放入容量瓶中,然后用水冲洗至刻度,混匀备用。
取相同量的硫酸铜,硫酸钾和浓硫酸作为试剂进行空白试验。然而,这种方法很危险,很难在实验室中证明。大多数实验室都有一个消化器,可以一次处理16个以上的样品和一个可以自行设定温度的呼吸机。它更安全,更可操作。
(5)蛋白质测定加碱蒸馏实扩展阅读
除了凯氏定氮法以外,标准的测量方法还有:
分光光度法
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在pH4.8的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中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在波长400nm 下测定吸光度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燃烧法
样品在900~1200℃下燃烧。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混合气体。 诸如碳,硫和盐的干扰气体被吸收管吸收,氮氧化物被还原成氮。 形成的氮气流由热导检测器(TCD)检测。
⑥ 蛋白质测定时,样品经消化蒸馏之前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加入量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1加入氢氧化钠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溢出。
2加入量需要过量回,估计样品氮含量,计答算所需量,加入量最少超过所需量,还要中和消解过程中未分解的硫酸一般是1.5倍+消解时加入的硫酸量
3溶液颜色变化,如果本来是澄清溶液,此后会变黑、褐灰等颜色
4颜色变化是铜离子的存在的原因,变黑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变成氢氧化铜。不稳定生成氧化铜(黑色)所致
5如果没有变化,是加人氢氧化钠量不够所致
以上内容又本人经验所得,没有参考任何文献,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⑦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蒸馏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后呈色
绿色
因为所用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可单独使用0.1%甲基红乙醇溶液。
⑧ 蛋白质测定的原理
不同测试方法原理不一样,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凯氏定氮法的专原理:
凯氏属定氮法测蛋白含量:
根据凯氏定氮测得的氮含量和氮在蛋白质中的含量为1/6.25(即16%),故可计算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凯氏定氮过程及化学反应如下:
浓硫酸在催化剂和高温作用下,将有机化合物消化,使其中的氮全部转换成硫酸铵,然后采用加碱(NaOH)蒸馏的方式,使硫酸铵中的铵(NH4+)以氨气的形式释放出来,再用加有指示剂的硼酸溶液吸收这些氨气,用酸滴定液滴定至终点,从而确定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本方法创始人是丹麦化学家Johan Kjeldahl (1849-1900)。其反应原理如下:
催化剂
消化:含氮有机物+H2SO4 ――――→(NH4)2SO4
420℃
蒸馏:(NH4)2 SO4 + 2NaOH→2NH3 ↑+Na2SO4 +2H2O
吸收:NH3 + H3BO3 →NH4BO2 + H2O
滴定:2NH4BO2 + H2O +H2SO4→(NH4)2SO4 +2H3BO3
⑨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蒸馏时为什么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使溶液呈碱性,才能放出氨.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可能有氢氧化铜沉淀.还应该有气泡.不变化就要补加氢氧化钠
⑩ 粗蛋白检测时加碱不变黑
向消化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会产生蓝色溶液或黑色沉淀,这是由于消化液中的专铜离子属与氨生成铜氨配离子,或与碱生成氢氧化铜,氧化铜之故,这是正常现象.硫酸铜起催化剂和显色剂作用反之若颜色不改变,则说明碱加得不够,要补加.影响沉淀颜色的因素还有好多,例如环境的光线,一些不反应的杂物间杂到氢氧化物里面,产生的金属络合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