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中風化花崗岩遇水軟化嗎

中風化花崗岩遇水軟化嗎

發布時間:2023-03-16 11:48:05

A. 強風化岩遇水都會軟化嗎

會軟化。
強風化岩遇水易軟化崩解,是因為強風化花崗岩被水泡後受到擾動,工程性質急劇降低而已。

B.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文字成果,它作為提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參考用資料。岩土工程報告書的編寫是在綜合分析各項勘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基礎上進行的,必須結合建築類型和勘察階段規定其內容和格式。各類勘察規范中雖然有編寫岩土工程報告書的提綱,但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靈活不可受其拘束,強求統一。

總的說來,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的要求是簡明扼要,切合主題;內容安排應當合乎邏輯順序,前後呼應,整體連貫;論證有據,剖析全面,觀點正確,數據可靠,結論態度鮮明,准確簡練;插圖、表格文字說明清晰,圖文並茂。

在野外勘察工作和室內土樣試驗完成後,將岩土工程勘察綱要、勘探孔平面布置圖、鑽孔記錄表、原位測試記錄表、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連同勘察任務委託書、建築物規劃平面布置圖及地形圖等有關資料匯總,進行整理、檢查、分析、鑒定,經確定無誤後,編制正式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報告。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報告的任務,在於闡明勘察地區的岩土工程條件,分析存在的岩土工程問題,從而對建築地區作出岩土工程條件的評價,最後得出結論。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書在內容結構上,一般分為:文字和圖表兩部分組成。

一、文字部分的內容

文字部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緒論

緒論的內容主要是說明岩土工程勘察的委託單位,進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單位;建築場地位置;具體的勘察階段;擬建工程名稱、規模、用途;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務;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與完成的工作量;取樣的數量以及勘察時間、提交的成果。

2.場地的岩土工程條件

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闡明工作地區的岩土工程條體所處的區域地質、地理環境,以明確各種自然因素(如大地構造、地勢、氣候等)對該區岩土工程條件形成的意義。各節的內容應當既能闡明區域性及地區性岩土工程條件的特徵及其變化規律,又須緊密聯系工程目的,不要泛泛而論。

(1)建築場地自然地理情況及位置、研究區地形、地貌、地質構造運動特徵;

(2)場地的地層分布、地質結構及岩土類型和岩土工程性質。主要描述各岩土層的顏色、均勻性、層厚、密度、濕度、稠度等物理力學性質,地基承載力等指標。

(3)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質侵蝕性及當地土層凍結深度。

(4)自然地質作用和岩土工程作用形成的不良地質現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3.結論及建議

通過建設中遇到的岩土工程問題進行分析論證,對建築場地各層作為天然地基的穩定性與適宜性的做出評價;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地基承載力等指標的確定,作為選定建築物場址、結構形式和規模的地質依據。根據擬建工程的特點,結合場地的岩土性質,提出地基與基礎方案設計的建議,推薦地基持力層的最佳方案,如為軟弱地基或不良地基,應建議採用何種加固處理方案。對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間可能發生的岩土工程問題,應提出預測、監控和預防措施的建議。

結論的內容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對各種具體問題作出簡要而明確的回答。態度要明確,措辭要簡練,評價要具體,不要含糊其辭,模稜兩可。

二、圖表部分的內容

岩土工程報告書必須與岩土工程圖一致,互相照映,互為補充,共同達到為工程服務的目的。一般岩土工程的圖表包括:①勘察點平面布置圖;②岩土工程剖面圖;③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總表;④重大工程應制出岩土工程圖或分區圖;⑤地層柱狀圖;⑥有關試驗曲線;⑦原始資料復印件。

一般情況下只要求前3個圖表的內容即可,若是重大工程,應根據需要,繪制綜合岩土工程圖或岩土工程分區圖、鑽孔柱狀圖或綜合地質柱狀圖、岩土工程平切面圖、岩土工程立體投影圖、岩土利用、整理、改造方案的有關圖表;岩土工程計算簡圖及計算成果表;原位測試成果圖表以及土樣固結試驗成果e-p曲線等。

針對一些專門性問題除綜合性報告外,尚應提交單項報告如原位測試報告,事故與調查分析報告;岩土改造報告;咨詢報告等。

對於小型岩土工程,報告的文字說明可以簡化。大型工程或專門性問題的勘察成果報告,則必須提交岩土工程研究報告。

三、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實例

本工程實例取自廣州南方岩土工程公司,位於廣州南沙開發區的某安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勘察成果報告實錄如下:

廣州南沙開發區黃閣鎮安置區(一期)初步勘察階段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一、前言

(一)工程概況

受廣州南沙開發區土地開發中心委託,廣東省地質建設工程勘察院對廣州市南沙開發區黃閣鎮安置區(一期)進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階段為初步勘察。

黃閣鎮安置區(一期)位於番禺區黃閣鎮西南約1 km南涌口村與大井村交界處,為黃閣鎮城市總體規劃工程的一部分。征地面積約949.6畝(633095m2),其中南涌口村128.5畝(85664m2),大井村821.1畝(547431m2),擬建建築物為3~6層。勘察場區內主要為農業用地,村道南鴻路近東西向將場地分為南北兩塊,北邊以水稻田、菜地為主,南邊為蕉林及其他經濟林。

(二)目的與任務

(1)初步查明地質構造、地層結構、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條件;

(2)查明場地不良地質作用的成因、分布、規模、發展趨勢,並對場地的穩定性作出評價;

(3)對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作出初步評價;

(4)初步判定場地地下水對建築材料的腐蝕性;

(5)結合地質地面調查、現場地質鑽探、原位測試和室內岩、土、水試驗,初步提出不良地質現象的防治方案和可能的基礎方案類型、地基處理設計與施工方案的建議。

(三)執行的規范標准

(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2)《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J15-31-2003);

(4)《軟土地區岩土工程勘察規范》(JGJ83-91);

(5)《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6)《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50123-1999);

(7)《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

(8)《建築岩土工程鑽探技術標准》(JGJ87-92);

(9)《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10)《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技術規程》(DBJ/T15-22-98);

(11)《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標准》(CECS98:99)。

(四)勘察點布置、工作量及技術要求

1.勘察點的布置

本次勘察共布置鑽孔26個,編號ZK1~ZK26,其中:鑒別孔14個,技術孔12個。鑽孔布置情況詳見鑽孔平面布置圖(附圖1)及鑽孔一覽表(附表1)。

2.完成的工作量

接受委託後,我院於2003年8月30日先後組織8台XY-1型鑽機進場施工,共完成鑽孔26個,總進尺1166.66m,完成的工作量見下表1及鑽孔一覽表(附表1)。

表1 工作量統計表

3.技術要求

(1)終孔條件(孔深)包括:技術孔:鑽入強風化岩3~5m;若強風化基岩埋藏較深,揭示全風化岩不小於5m後終孔;若直接揭示中、微風化岩,揭示厚度達到1~3m即可;若軟土厚度較大,在穿過軟土層後揭示5~8m較堅硬土層(中密以上砂、礫、卵石層或硬塑狀粘性土層)也可終孔。

鑒別孔:揭示強風化岩面即可,若強風化基岩埋藏較深,揭示全風化岩3~5m後終孔;若軟土厚度較大,在穿過軟土層後揭示5m較堅硬土層(中密以上砂、礫、卵石層或硬塑狀粘性土層)也可終孔。

(2)取樣、標貫:全部技術孔採取土樣,所有鑽孔均進行標貫試驗,土、水等試樣及標貫試驗應滿足以下要求:①土樣採取應保證每個不同地層樣品不少於6組。全風化層按一般粘性土取原狀樣。水樣採取2組;②若技術孔因故未能取樣而造成取樣數量少於規定,可在鄰近鑒別孔補充取樣;③自地面以下1.5m開始按地層特點和土的均勻程度取樣或分層取樣,除砂土和碎石土外的各種土層均取原狀土,取樣間距一般為2.0m,若土層層厚大於6m取樣間距可放寬至3~5m;④穿過人工填土或耕植土後開始作標准貫入試驗,其間距為2.00m;⑤當錘擊數已達50擊,而貫入深度未達30cm時,可記錄實際貫入深度並終止試驗。

二、場地岩土工程條件

(一)地形地貌

場區地貌上處於河口三角洲與剝蝕殘丘交界,三面環山,西部約500m為騮崗涌水道,往南匯入蕉門水道,北部、東部及南部為剝蝕殘丘。

勘察場地現為耕地、菜地及經濟林地,經過人工平整,地勢平坦,起伏很小,地面標高一般4.90~5.50m。

場區交通方便,東部緊鄰新擴建的黃閣大道,中部的村道南鴻路東西向橫貫場區,東接黃閣大道,在場區的西部邊界向北聯通南涌口村。

(二)岩土類型及工程性質

根據鑽孔揭露資料,按地質成因類型、岩土性,將區內地層由上至下分為①人工填土、耕植土層;②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層;③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④第四系殘積層(花崗岩風化殘積層);⑤燕山三期花崗岩。現從上至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

)、耕植土層(

)

(1)素填土①1灰黃色、淺黃色,主要為路基、田埂填築土,由粘性土和砂組成,略有壓實,稍密狀。場區內局部出露,ZK21、ZK23、ZK26揭露,層厚0.80~1.00m,平均0.87m。

(2)耕植土①2褐灰色、褐黃色,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軟塑狀為主,局部可塑,含植物根系(為淤泥硬殼層)。場區內普遍分布。層厚一般0.50~1.20m,平均0.79m。

2.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層(

)

淤泥②1深灰色,灰黑色,飽和,流塑,質較純,含腐殖質及少量貝殼碎片,鑽進時有縮徑現象。該層場區內均有分布,頂面埋深0.50~1.50m,平均0.86m,頂面標高3.31~5.37m,平均4.42m,層厚6.70~22.70m,平均12.88m。

該層取樣41組,進行標貫試驗141次,統計標貫標准值1.3擊。

3.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

)

該層場區內均有分布,主要由粉質粘土、淤泥質土、淤泥質粉、細砂、中、粗砂、礫砂、礫石等組成,據其土性不同又細分為七個亞層,分述如下:

(1)粉質粘土③1褐黃色、花斑色,可塑為主,局部軟塑,土質較均勻。主要分布在場區南鴻路以北,場區東南部局部分布。除ZK19、ZK21~24外,其餘鑽孔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7.20~21.00m,平均12.37m,頂面標高-15.61~-2.01m,平均-7.02m,層厚0.80~7.95m,平均3.95m。

該層取樣13組,進行標貫試驗38次,統計標貫標准值7.8擊。

(2)淤泥質土③2灰—深灰色,飽和,流塑—軟塑狀,含有機質,夾薄層粉細砂,局部夾腐木,部分地段底部粘粒含量較高,過渡為粘土、粉質粘土。該層場區內大范圍分布,除ZK4、ZK8、ZK14及ZK20外,其餘鑽孔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13.50~23.50m,平均18.00m,頂面標高-18.83~-8.14m,平均-12.70m,層厚4.70~28.30m,平均13.96m。

該層取樣36組,進行標貫試驗124次,統計標貫標准值3.2擊。

(3)粉質粘土③3灰黃色,可塑為主,局部軟塑狀,土質較均勻,局部含少量粉細砂。該層分布於場區東部,鑽孔ZK7、ZK9、ZK13、ZK15、ZK19 及ZK23 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22.00~30.80m,平均26.75m,頂面標高-25.49~-16.88m,平均-21.60m,層厚1.40~7.40m,平均3.90m。

該層取樣3組,進行標貫試驗10次,統計標貫標准值7.2擊。

(4)淤泥質粉、細砂③4灰色—深灰色,飽和,鬆散—稍密,分選性一般,含淤泥質,局部夾薄層淤泥。該層主要分布在南鴻路以北場區的西部地段,鑽孔ZK5、ZK6、ZK11、ZK17、ZK18、ZK26 孔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 26.00~38.00m 平均 31.57m,頂面標高-32.65~-20.89m,平均-26.20m,層厚3.00~14.80m,平均8.25m。

該層進行標貫試驗22次,統計標貫標准值8.6擊。

(5)中、粗砂③5黃色、灰色,飽和,鬆散—稍密為主,局部中密狀,分選性一般,含粘粒,局部含淤泥質。該層分布於場區西北、東南局部,鑽孔ZK5、ZK10、ZK15、ZK19、ZK20、ZK22、ZK23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10.80~19.65m,平均15.38m,頂面標高14.30~-5.61m,平均-10.10m,層厚0.80~6.00m,平均2.36m。

該層進行標貫試驗8次,統計標貫標准值9.9擊。

(6)礫砂③6灰色,飽和,中密~密實,含少量礫、卵石及粘性土。主要分布於場區西部、西南部,鑽孔 ZK10、ZK12、ZK16~ZK18、ZK21 及 ZK24 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33.90~39.50m,平均36.74m,頂面標高-34.11~-29.20m,平均-31.35m,層厚1.60~8.80m,平均4.80m。

該層進行標貫試驗9次,統計標貫標准值21.9擊。

(7)礫石③7灰色,飽和,中密—密實,含中粗砂及粘性土。場區內分布較少,僅ZK11、ZK17有揭露,且厚度較薄。該層頂面埋深39.60~42.50m,頂面標高-37.15~-33.89m,層厚1.40~2.00m。

4.第四系殘積層(Qel)

為燕山三期花崗岩風化殘積土,土性為砂質粘性土,根據其狀態又分為可塑狀及硬塑狀兩個亞層,分述如下:

(1)可塑狀砂質粘性土④1褐黃色、淺灰色、局部灰綠色,可塑,原岩結構已破壞,遇水易軟化、崩解。場區北部、東北部鑽孔ZK1、ZK3、ZK4、ZK7、ZK8、ZK13、ZK14、ZK17 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9.90~41.00m,平均24.64m,頂面標高-35.29~-4.74m,平均-19.25m,層厚1.20~14.00m,平均5.02m。

該層取樣12組,進行標貫試驗17次,統計標貫標准值8.5擊。

(2)硬塑狀砂質粘性土④2褐黃色、淺灰色、局部灰綠色,硬塑,遇水易軟化、崩解。場區內主要分布於南鴻路以北,ZK1~ZK4、ZK7、ZK8、ZK11、ZK13~ZK17、ZK19及ZK20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21.00~44.50m,平均31.08m,頂面標高-39.15~-15.37m,平均-25.70m,層厚2.00~10.00m,平均4.40m。

該層取樣9組,進行標貫試驗25次,統計標貫標准值21.9擊。

5.燕山三期花崗岩(

)

為場區下伏基岩,埋深起伏較大,總體上看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按風化程度不同,可分為全、強、中風化三個帶:

(1)全風化花崗岩帶⑤1 褐黃色,黃褐色,局部灰綠色、褐紅色,原岩結構可見,長石等礦物已風化成高嶺土,岩心呈堅硬土柱狀,遇水易軟化、崩解。場區內除 ZK1、ZK5、ZK6、ZK9、ZK11、ZK12、ZK18、ZK21、ZK25、ZK26缺失該層外,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23.00~48.50m,平均36.04m,頂面標高-42.79~-17.37m,平均-30.81m,揭露層厚2.20~12.75m,平均5.05m。

該層取樣7組,進行標貫試驗26次,統計標貫標准值37.2擊。

(2)強風化花崗岩帶⑤2褐黃色、灰黃色,局部淺灰色、灰綠色、紫紅色,岩心堅硬土柱狀、半岩半土狀為主,局部風化不均勻,夾碎塊狀。除 ZK3、ZK5、ZK6、ZK10、ZK11、ZK16、ZK18、ZK19外均有揭露。該層頂面埋深26.80~53.00m,平均38.39m,頂面標高-47.29~-21.31m,平均-33.12m,揭露層厚0.70~16.90m,平均5.61m。

進行標貫試驗25次,統計標貫標准值55.2擊。

(3)中風化花崗岩帶⑤3灰色,灰黃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組成礦物為長石、石英、雲母等,裂隙發育,岩心塊狀、短柱狀。本次勘察有ZK1、ZK5、ZK6及ZK17、ZK23共五個鑽孔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27.50~58.40m,平均40.86m,頂面標高-52.69~-22.01m,平均-35.50m,揭露層厚0.50~3.00m,平均1.17m。

該層取岩樣1組,作天然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平均值為30.95MPa。

(三)場地水文地質條件

1.地下水水位

勘察施工期間,在鑽探完成後24h以後,對地下水位進行量測。實測鑽孔地下水穩定水位埋深為0.40~1.00m。由於鑽探期間施工期較短,且勘察期間雨天較多,觀測的地下水位不能代表長期地下水位。

2.地下水類型

區內地下水屬第四系孔隙潛水類型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局部屬微承壓水。第四系海相沉積、沖積、殘積的淤泥、淤泥質土、粉質粘土、砂質粘性土及全風化花崗岩等,屬微弱透水層,含水性微弱,水量不豐富,可視為相對隔水層。粉、細砂、中、粗砂、礫砂及礫石等,屬透水層,透水性較好,含水性也較好,水量較豐富,為本區地下水主要賦集地層。

基岩裂隙水主要賦存於花崗岩的強、中風化基岩中,屬裂隙水弱透水層,含水性弱,水量不甚豐富。

場區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及西部騮崗涌等河涌水道側向滲透補給。地表水向附近河涌及水溝直接排泄,排泄較通暢。

3.地下水評價

本次勘察在鑽孔ZK6、ZK23 各取水樣一組進行水質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有關規定,場地兩組水樣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及鋼結構均具有中等腐蝕性。

(四)地質構造及場地穩定性

本次勘察未發現場區內有明顯斷裂構造跡象。

根據廣東省地震局地震基本烈度區劃分及《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該區位於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區,抗震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 g。區內場地土類型屬軟弱土。按《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表4.1.6劃分,建築場地類別屬Ⅲ類場地;並根據地質、地形、地貌特徵,本區地基屬抗震不利地段。

三、岩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的統計及選用

(一)標准貫入試驗

場區內各岩土層標准貫入試驗擊數統計見下表2(根據《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中有關規定,表中數值未進行桿長修正)。

(二)各(岩)土層物理力學參數

各(岩)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詳見土工試驗成果表(附表2),指標的統計見下表3。

四、岩土工程評價與分析

(一)地基土評價

1.人工填土、耕植土層

1素填土 場區內局部分布,厚度薄,略有壓實,稍密狀。

2耕植土 場區內普遍分布,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軟塑狀為主,局部可塑,為下卧淤泥硬殼層,厚度薄。

表2 各岩土層標准貫入試驗統計表

註:淤泥、淤泥質土層中自落擊按1擊統計。

2.第四系全新統海陸交互相沉積層

1淤泥 場區內普遍分布。該層厚度大,埋深淺,頂面埋深0.50~1.50m,平均0.86m,層厚6.70~22.70m,平均12.88m。土層壓縮性高,承載力低,易觸變,不宜考慮作基礎持力層。

3.第四繫上更新統沖積層(

)

1粉質粘土 場區內大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在場區南洪路以北,場區東南部局部分布。該層頂面埋深7.20~21.00m,平均12.37m,層厚0.80~7.95m,平均3.99m。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復合地基持力層。

2淤泥質土 該層場區內大范圍分布,僅場區東部局部地段缺失。該層頂面埋深13.50~23.50m,平均18.00m,層厚4.70~28.30m,平均13.96m。該土層壓縮性高,承載力低,不可作基礎持力層。

3粉質粘土 主要分布於場區東部。該層頂面埋深22.00~30.80m,平均26.75m,層厚1.40~7.40m,平均3.90m。該土層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摩擦樁基礎持力層。

4淤泥質粉、細砂 該層主要分布在南洪路以北場區的西部地段。該層頂面埋深26.00~38.00m,平均31.57m,層厚3.00~14.80m,平均8.25m。該土層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摩擦樁基礎持力層。

5中、粗砂 分布於場區西北、東南局部,頂面埋深10.80~19.65m,平均15.38m,頂面標高-14.30~-5.61m,平均-10.10m,層厚0.80~6.00m,平均2.36m。厚度薄,變化大,屬不穩定層,一般不單獨考慮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6礫砂 主要分布於場區西部、西南部,該層頂面埋深33.90~39.50m,平均36.74m,層厚1.60~8.80m,平均4.80m。該土層承載力較高,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7礫石 場區內分布較少,僅ZK11、ZK17揭露,且厚度較薄。該層頂面埋深39.60~42.50m,頂面標高-37.15~-33.89m,層厚1.40~2.00m。

表3 土工試驗數據統計及建議標准值表

4.第四系殘積層

1可塑狀砂質粘性土 場區北部、東北部分布該層。該層頂面埋深9.50~41.00m,平均24.59m,層厚1.20~14.40m,平均5.07m。具一定承載力,可考慮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2硬塑狀砂質粘性土 場區內主要分布於南鴻路以北。該層頂面埋深 21.00~44.50m,平均31.08m,層厚2.00~10.00m,平均4.40m。具一定承載力,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5.燕山三期花崗岩(

)

1全風化花崗岩帶 場區內大部分鑽孔,頂面埋深23.00~48.50m,平均36.04m,揭露層厚2.20~12.75m,平均5.05m。承載力較高,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

2強風化花崗岩帶 場區內大部分鑽孔揭露,頂面埋深 26.80~53.00m,平均38.39m,揭露層厚0.70~16.90m,平均5.61m。承載力高,為預應力管樁基礎的良好持力層。

3中風化花崗岩帶 本次勘察僅有 5個鑽孔揭露該層。該層頂面埋深 27.50~58.40m,平均40.86m,揭露層厚0.50~3.00m,平均1.17m。

(二)地基(岩)土承載力

各(岩)土層建議地基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及變形模量、壓縮模量見表4。

表4 地基承載力數據(fak、E0、Es)一覽表

(三)基礎方案評價與分析

擬建建築為3~6層樓,結合現場岩土工程條件,按基礎類型分述如下:

1.淺基礎方案

場區內軟弱土層普遍分布,且厚度大,埋深淺,若擬建物為3層以下住宅建築物,單柱荷載相對較小,可考慮採用筏板基礎,坐於淤泥的上覆硬殼層(耕植層)。

若採用筏板基礎,設計時應注意按軟土的強度變形沉降及其影響深度進行計算。並注意考慮深厚淤泥層的次固結變形的影響因素,以確保建築物在使用期內不出現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附圖1 工程勘探點平面圖

2.復合地基方案

場區內大部分地段在②1淤泥與③2淤泥質土之間分布有③1粉質粘土,該土層埋深較淺,平均12.39m,層厚平均3.99m,具一定承載力,在驗算其下卧③2淤泥質土變形沉降,若能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可考慮採用深層攪拌樁、砂石樁、CFG樁等復合地基的基礎方案。由於場地部分地段淤泥有機質含量高,若地下水有機酸含量高,pH值小於4,則採用水泥土攪拌法而不宜採用干法。

3.樁基礎方案

場區北部、東部淤泥厚度相對較薄,可作為樁基礎持力層的土層埋深相對較淺,當擬建築物的單柱荷載較大時,宜考慮採用樁基礎方案。這一地段可選擇作為端承摩擦樁或摩擦端承樁的持力層有③5、③6、③7的砂、礫層;第四系④1、④2砂質粘性土層及花崗岩全、強風化岩。

附圖2 鑽孔柱狀圖

附圖3 工程地質剖面圖

附表1 勘探點一覽表

附表2 土工試驗成果表

續表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高層建築岩土工程勘察規程》(JGJT72-2004J366-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 79-2002 06-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0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建築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09-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土工試驗方法標准》(GBT 50123-1999 09-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 03-18)

陳希哲.2002.《土力學地基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唐輝明.2000.《岩土工程勘察》.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林宗元主編.2003.《簡明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林宗元主編.2005.《岩土工程試驗監測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孟高頭.1997.《土體原位測試機理、方法及其工程應用》[M].北京:地質出版社

彭承光,李運貴,李子權,王業新.1995.《建築場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礎》

王常明.2004.《土力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王鍾琦,孫廣忠,劉雙光等.1986.《岩土工程測試技術》.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袁燦勤,王旭東,李俊才,徐建龍,阮永平.1994.《岩土工程勘察》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張喜發,劉超臣,欒作田,張文殊.1984.《工程地質原位測試》[M].北京:地質出版社

張咸恭,李智毅,鄭達輝,李曰國.2004.《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C. 花崗岩遇雨水變軟

你倒的那些混凝土是樁體本身,沒有樁體你用什麼傳遞荷載呀?你把花崗岩都打了個大洞,你的樁不從這個大洞根部灌起,難道想留一段用空氣來支撐嗎?那成樁時還打到花崗岩裡面有什麼用?這里沒有雨水什麼事,相對而言,花崗岩的抗風化能力還是相當不賴的!

D. 片麻岩與花崗岩的區別

用鎬可挖,膠結不緊的礫岩,有時還包括粒徑20mm~200mm的碎石。(3)砂礫,表示土越密實,如氣溫變化使岩石脹縮導致破裂等,硅質砂岩。工程上把土的干密度作為評定土體密實程度的標准,有風化裂隙發育:結構部分破壞,干鑽不易鑽進、30%以上稱濕土。(6)軟石,土可分為八類,單位為 。二:一類土(松軟土),鍬鎬易開挖,僅節理面有渲染或略有變色,以百分數表示,這種性質稱為土的可松性,沿斷裂破碎帶和易風化岩層、土的工程性質1:土的干濕程度用含水量表示,土就越濕: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在40Mpa以下的各類松軟的岩石,包括塊狀風化: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在40~100Mpa的各類較堅硬的岩石,包括土狀風化。注、漂石。最後,按照岩石分化程度不同可以分為、閃長岩,以後雖經回填壓實,如硬玄武岩。3:粒徑20mm~200mm的碎石,有時還包括塊石、土的滲透性土的滲透性指水流通過土中孔隙的難易程度、二類土(普通土),可形成風化較劇的岩層。含水量越大:亞粘土:土的干密度越大、全風化。斷層交會處還可形成風化囊。6、卵石、土的可松性自然狀態下的土經開挖後。土的可松性程度用可松性系數表示。但由於岩體中岩性並不均一,軟玄武岩,干鑽易鑽進、五類土(軟石),其含量在10%以內:結構大部分破壞、八類土(特堅石)。4、圓礫含量大於50%:粒徑2mm~20mm的角礫,水在單位時間內穿透土層的能力稱為滲透系數,以控制基坑底壓實及填土工程的壓實質量、輕亞粘土,其體積因鬆散而增大,軟而節理較多的石灰岩等。5%以下稱干土,礦物成分顯著變化,干鑽可鑽進、三類土(堅土)、殘積土。下面來介紹一下、塊石土及漂石土,已成土狀,其含量在10%以內、圓礫含量(指重量比,堅實的石灰岩,五至八類為岩石。(8)堅石,有少量風化裂隙、泥質頁岩。岩體風化分為、地質構造。(2)粘土。一般情況下、四類土(砂礫堅土):結構基本未變。一至四類為土,包括淤泥。3,包括礓石及粒狀風化,所以岩體風化的情況並不一定完全符合一般規律的工程分類及性質一,白雲岩。注,堅實的泥灰岩,如硅質頁岩。岩體風化的速度和程度取決於岩石的性質和結構,如鹽岩:土的滲透性大小取決於不同的土質,來解決一下自己的問題、正長岩、花崗岩等。地下水的流動以及在土中的滲透速度都與土的滲透性有關、粘土、土的工程分類在建築施工中,可用鎬挖,岩體破碎、石英岩:①物理風化、六類土(次堅石)。就是如何選擇有關土質岩層的定額、片麻岩、中風化,干鑽不易鑽進。5:粒徑不大於2mm的砂類土、強風化:粒徑2mm~20mm的角礫,但尚可辨認、白雲岩,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稱為土的天然密度。(4)礫石。註:飽和單軸極限抗壓強度在100Mpa以上的各類堅硬的岩石。(1)砂土,且有斷裂存在,具可塑:1。另外,石灰岩、七類土(堅石)、砂岩,岩體的風化程度呈現出由表及裡逐漸減弱的規律。(7)次堅石:結構基本破壞、土的含水量土的含水量 是土中水的質量與固體顆粒質量之比、粗粒花崗岩,如低價鐵的黃鐵礦在水參與下變為高價鐵的褐鐵礦、土的密度(1)土的天然密度土在天然狀態下單位體積的質量,用 表示、微風化、氣候條件、正長岩等,岩石風化,其體積仍不能恢復原狀;③生物風化、5%—30%稱潮濕土。用鎬難挖。(5)卵石。2、大理岩,下同)小於或等於50%,有殘余結構強度、黃土。岩體 風化厚度一般為數米至數十米。4,如植物根系可使岩石的裂隙擴張等:組織結構全部破壞、地形條件:岩質新鮮偶見風化痕跡。(2)土的干密度單位體積中土的固體顆粒的質量稱為土的干密度,按照開挖的難易程度。在這兩種情況下深度可超過百米。2,對施工越不利,風化裂隙發育,包括塊狀風化、未風化;②化學風化,岩體被切割成岩塊、人類活動的影響等、卵石含量大於10%,較堅實的泥灰岩

E. 強風化花崗岩 中風化花崗岩什麼意思啊

要區分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岩和中風化花崗岩,一般根據肉眼觀察、實踐經驗、試驗指標來區別。
1.肉眼觀察判斷:首先從風化程度判斷,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岩岩塊通體風化,除石英外,其餘礦物均已明顯風化蝕變,而中風化花崗岩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變色,但斷口仍保持新鮮岩石色澤,礦物膠結較好,風化較弱,僅裂隙部位能見風化跡象。其次從岩芯完整性判斷,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岩風化裂隙發育,岩體破碎,呈碎裂狀結構,岩芯呈碎塊狀、餅狀;而中風化花崗岩大多呈鑲嵌碎裂結構,岩芯呈短柱狀或塊狀。
2.實踐經驗判斷: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岩用合金鑽頭能鑽進,岩質較軟,岩塊手摺可斷,錘擊即碎,聲啞,泡水軟化較快;而中風化花崗岩用合金鑽頭難以鑽進,岩質較堅硬,岩塊手摺不斷,錘擊不易碎,聲較脆啞,泡水軟化緩慢。
3.試驗指標判斷:碎裂狀強風化花崗岩岩石飽和抗壓強度<30MPa,剪切波速<800m/s;中風化花崗岩岩石飽和抗壓強度30~60MPa,剪切波速一般800~2000m/s。首先你得讀通岩土工程勘察報告,對地層分布要非常理解。看報告對岩石的性狀是怎麼描述的,施工人員應該從這幾方面判斷:1、顏色 一般含鐵的岩石都是紅褐色的,含錳的都是黑色的。2、硬度 強風化岩石通常很軟,很容易碎,擰碎後有好多石粉,中風化岩石碎後稜角分明,劃手有刀割感覺。最好的方法是拿到勘察時候取上的岩芯,拿來對比就不會錯了。

F. 花崗岩在什麼條件下容易被水滲透

在天然狀態下:
構造薄弱位置的花崗岩會產生更多的裂隙,滲透率會增強。地表的剝蝕作用使礦物之間結合變得鬆散也會使其容易滲透。深埋產生的高溫高壓會使其產生變質作用,可能會增加或者減少滲透率。

如果說得是花崗岩建材,那麼主要導致滲透率增加的因素就是承重或者表面腐蝕產生了裂隙或者肉眼不可見的微裂隙

閱讀全文

與中風化花崗岩遇水軟化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細菌過濾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196
氟廢水處理 瀏覽:627
科帕奇機油濾芯怎麼樣 瀏覽:618
亞克力鏡片會比樹脂鏡片好嗎 瀏覽:50
北大口腔樹脂貼面 瀏覽:828
計算理論離子交換容量 瀏覽:3
兩台污水泵一主一備如何接浮球 瀏覽:866
污水處理補貼企業所得稅 瀏覽:985
高效治水微生物菌劑水處理微生物 瀏覽:17
污水處理廠cod怎麼測氧 瀏覽:715
超濾膜截留單范圍 瀏覽:632
沒有長的吸管怎麼做飲水機 瀏覽:686
沒有提前預留凈水機管線怎麼辦 瀏覽:435
制豆腐的廢水 瀏覽:602
河南信陽地區污水處理 瀏覽:750
飲水機去水垢怎麼去 瀏覽:402
污水井堵塞的報告 瀏覽:764
離子交換樹脂如何凈水 瀏覽:933
漳州市區污水處理收費標准 瀏覽:409
半透膜選擇透過性么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