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喝茶該用什麼水比較好
一、最佳的泡茶用水——山泉水
茶道高手會更重視水的天然性,以及水與人體的和諧關系。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疊的山巒,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用這種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發揮。需要注意的是山泉水不是都可以用來沏茶的,如硫磺礦泉水是不能沏茶的。而且山泉水比較少,因此,對多數茶客而言,只能視條件和可能去選擇宜茶水品了。
二、最好的泡茶用水之一——雪水和天落水
古人稱之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元代謝宗可、清代曹雪芹等名人都是贊美過用雪水沏茶的好。至於天落水,秋雨,天高氣爽,空中灰塵少是雨水中上品,其他季節的就一般般了,但是只要空氣不被污染,相對還是比較潔凈,是沏茶的好水。但是現在的工業污染,天落水已經失去原有的純潔了!
三、泡茶用水上品——露水、井水
露水和井水都是古代比較受歡迎的泡茶用水,用露水泡茶,全露水比稀釋摻入其它水更有味道,有自然的清香,井水因為帶有比較多礦物質,能夠增添茶的不少味道,讓茶變得鮮甜。但是隨著地下水和地面的污染,現在只有在個別的地方才能找得到這些純凈的飲用水了。
四、比較好的泡茶用水——江、河、湖水
江水、河水、湖水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也是污染的問題,現在能夠找到干凈的水源,那就不錯了。
五、現代茶學說推薦最好泡茶用水——純凈水
現代茶學說軟水泡茶比較好,是因為用軟水泡茶,茶葉中的元素析出更快,純凈水裡沒有任何礦物質,就是比較典型的優質軟水。
六、現有的泡茶用水——自來水
自來水含有用來消毒的氯氣等,在水管中滯留較久的,還含有較多的鐵質。當水中的鐵離子含量超過萬分之五時,會使茶湯呈褐色,而氯化物與茶中的多酚類作用,又會使茶湯表面形成一層「銹油」,喝起來有苦澀味。所以用自來水沏茶,最好用無污染的容器,先貯存一天,待氯氣散發後再煮沸沏茶,或者採用凈水器將水凈化,這樣就可成為較好的沏茶用水。
② 什麼是硬水,什麼是軟水
定義:是指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如一些井水,泉水。但自來水中幾乎沒有。 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鹽和鎂鹽的天然水。硬水中含鹽量通常以硬度表示。硬度單位是度,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10毫克的氧化鈣。硬度在8以上者通常稱為硬水,地下水(如井水、泉水)的含鹽量較多,屬於硬水。在硬水中,鈣鹽和鎂鹽以碳酸氫鹽、碳酸鹽、硫酸鹽、氯化物和硝酸鹽的形式存在。
性質
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劑,能有效去除污物雜質。純水--無色、無味、無臭,被稱作是"通用溶劑"。當水和二氧化碳結合生成微量的碳酸時,水的溶解效果更好。當水流過土地和 硬水
岩石時,它會溶解少量的礦物質成分,鈣和鎂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兩種成分,也就是它們使水質變硬。水中含鈣、鎂等礦物質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即便是在硬水質地區,只要水中的飽和指數未被超過,水管中就不會結水垢。若在飽和指數以下或正好在飽和的臨界點上,都不會有水垢生成。反之,軟水質中也會生水垢,如果超出了飽和指數的話。 飽和指數由水的酸鹼度決定。眾所周知,酸鹼度是通過PH測試來測定的: PH值越低,水中的酸性越強,飽和指數越高,所能溶解的礦物質成分也就越多; PH值越高,水中的鹼性越強,飽和指數越低,所能溶解的礦物質成分也就越少。 對水加熱、水壓降低(如打開水龍頭等)、在水中添加化學品劑等都會導致PH值升高。隨著PH值升高,水能溶解礦物質成分的能力減低,這些礦物質成分(碳酸鈣為主)也就沉澱出來,成了水垢。 循環系統(如冷卻塔、蒸汽鍋爐、循環水處理系統等)工作中,壓力和溫度長期處在變化中,造成水中PH值升高和過度飽和。 當硬水中的鈣和鎂主要以碳酸鹽形式【Ca(HCO3)2、Mg(HCO3)2】存在時,這些鹽在水被煮沸時便會發生分解,變成鹼式碳酸鹽沉澱析出而除去。因此,這種硬水稱為暫時硬水。如果硬水中的鈣和鎂主要以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的形式存在,當水煮沸時,這些鹽不會沉澱,無法除去,這種硬水稱為永久硬水。 硬水中的鈣鹽和鎂鹽能與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鈉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鈣或鎂,使一部分肥皂白白地消耗掉,等於降低了肥皂的去污能力。如果將未經過軟化處理的硬水直接注入鍋爐,則當加熱鍋爐時,鈣、鎂離子便形成鹼式碳酸鹽沉澱析出,在鍋爐內壁及管道中積成水垢,降低鍋爐熱導率,增加能耗,嚴重者會引起鍋爐爆炸和管道堵塞,因此鍋爐用水應當經過軟化處理當硬水中的鈣和鎂主要以碳酸鹽形式【Ca(HCO3)2、Mg(HCO3)2】存在時,這些鹽在水被煮沸時便會發生分解,變成鹼式碳酸鹽沉澱析出而除去。因此,這種硬水稱為暫時硬水。如果硬水中的鈣和鎂主要以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的形式存在,當水煮沸時,這些鹽不會沉澱,無法除去,這種硬水稱為永久硬水。 硬水中的鈣鹽和鎂鹽能與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鈉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鈣或鎂,使一部分肥皂白白地消耗掉,等於降低了肥皂的去污能力。如果將未經過軟化處理的硬水直接注入鍋爐,則當加熱鍋爐時,鈣、鎂離子便形成鹼式碳酸鹽沉澱析出,在鍋爐內壁及管道中積成水垢,降低鍋爐熱導率,增加能耗,嚴重者會引起鍋爐爆炸和管道堵塞,因此鍋爐用水應當經過軟化處理(見軟水)。
軟化方法
硬水經過處理後可以轉化為軟水方法有以下幾種方法:
沉澱法
用石灰、純鹼處理,使水中Ca2+、Mg2+生成沉澱析出,過濾後即得軟水,其中的錳、鐵等離子也可除去。
軟水劑
(1)Na3PO4: 3CaSO4+2Na3PO4→Ca3(PO)4↓+3Na2SO4 (2)六偏磷酸鈉: Na4[Na2(P03)6]+Ca2+→Na4[Ca(P03)6]+2Na+ (3)胺的醋酸衍生物(EDTA):與Ca2+、Fe2+、Cu2+等離子生成螯合物
離子交換法
(1)原理:用無機or有機物組成一混合凝膠,形成交換劑核,四周包圍兩層不同 電荷的雙電層,水通過後可發生離子交換。 陽離子交換劑:含H+、Na+固體與Ca+、、、、、、、、Mg2+離子交換 陰離子交換劑:含鹼性基因,能與水中陰離子交換 (2)常用交換劑: a. 泡沸石:水化硅酸鈉鋁 Na2O·Z+Ca(HCO3)→CaO·Z+2NaHCO3 Na2O·Z+CaSO4→CaO·Z+Na2SO4 b. 磺化煤: 2Na(K)+CaSO4→Ca(K)2+NaSO4 2H(K)+CaSO4→Ca(K)2+NaSO4 c.離子交換樹脂
電滲析法
用直流電源作動力,使水中的離子選擇性地透過樹脂交換膜而獲得軟水。
磁化法
使水流過一個磁場,鈣、鎂鹽類分子間引力減小,不易產生堅硬水垢。
煮沸法
(只適用於暫時硬水)煮沸暫時硬水時的反應: Ca(HCO3)2 =CaCO3 ↓+H2O+CO2↑ Mg(HCO3)2 =MgCO3↓ +H2O+CO2↑ 由於CaCO3不溶,MgCO3 微溶,所以碳酸鎂在進一步加熱的條件下還可以與水反應生成更難溶的氫氧化鎂: MgCO3 +H2O = Mg(OH)2 ↓+CO2↑ 由此可見水垢的主要成分為CaCO3和Mg(OH)2 8. 石灰——純鹼法 (工業用) 在這種方法中,暫時硬度加入石灰就可以完全消除,HCO3-都被轉化成CO32-。而鎂的永久硬度在石灰的作用下會轉化為等物質的量的鈣的硬度,最後被去除。反應過程中,鎂都是以氫氧化鎂的形式沉澱,而鈣都是以碳酸鈣的形式沉澱。 Ca2+(aq) --石灰-蘇打法--> CaCO3(s) Mg2+(aq)--石灰-蘇打法--> Mg(OH)2(s)
編輯本段和軟水的區別
通常我們所說的"硬水"與"軟水",主要是指碳酸鈣和碳酸鎂的含量,以"毫克碳酸鈣/公升 水"或"ppm"來表示,稱為水的硬度。 一般將水的硬度分為4個等級: 1. 軟水:0-60ppm 2. 稍硬水:60-120ppm 3. 硬水:120-180ppm 4. 極硬水:181ppm以上 水的硬度太高時喝起來不可口,水中容易產生白色沉澱的水垢,水垢如附在加熱容器或加熱器上,會延長加熱的時間,浪費能源。水的硬度高時,肥皂也不太容易起泡沫,需浪費較多的清潔劑。水垢進入人體後,無法被吸收,是健康的大敵。 那麼水的硬度應該是多少才合適呢?目前並沒有正式由政府機關或學會提出的建議值,我國的檢驗標准為1000ppm以下。 不過,在這污染日趨嚴重的工業社會中,水的問題不單是硬度或總溶解固體量多寡,目前已知的水中污染物質計有:細菌、微生物、氯和有機物質等。市面上已有多種濾水器可幫助我們除掉污染物,但由於處理水質的方法不同,去除的能力也不同。 已知處理飲用水的方法計有:蒸餾法、煮沸法、逆滲透法、離子交換法、活性碳過濾法和臭氧殺菌法等。這些方法有的只能單純的殺菌,有的可以去除細菌、微生物和懸浮固體,有的能除去三氯甲烷、有機物和惡臭。然而目前,只有RO逆滲透式的水處理技術,才可稱得上最先進的、實用的水處理技術。並且可以直接進入家庭、辦公室,這為改變我們的用水狀態有著革命性的意義。雖然目前這樣的水處理設備還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但是,它的普及卻是遲早的事情。 尋找一個理想的凈化水質方法,對改善生活品質,促進健康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應該有個共識,凈化水質的目標就是軟化硬度、除去水中對健康有影響的污染物質。
硬水含有鈣鹽和鎂鹽的天然水
通常,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含鹽量較大,地面水如河水、湖水含鹽量較小。在硬水中,鈣、鎂可以以碳酸鹽、碳酸氫鹽、硫酸鹽、氯化物和硝酸鹽等形式存在。當硬水中鈣和鎂主要以碳酸氫鹽,如Ca(HCO3)2、Mg(HCO3)2形式存在時,稱為暫時硬水,當這種硬水加熱煮沸時,碳酸氫鹽會分解成碳酸鹽而沉澱除去如果硬水中鈣和鎂主要以硫酸鹽、硝酸鹽和氯化物等形式存在,則稱為永久硬水,它們不能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硬水中的鈣鹽和鎂鹽能與肥皂(硬脂酸鈉)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鹽,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如果鍋爐內使用硬水,當加熱時鈣鹽和鎂鹽會在鍋爐內壁上結成水垢。降低鍋爐的熱導率,增加能耗,甚至縮短鍋爐的使用壽命,有時還會堵塞管道。因此,鍋爐用水必須經過軟化處理(見)。 硬水中含鹽量通常以硬度來表示。硬度單位常用「度」表示,1度相當於每升水中含10mg的CaO,生活飲用水的總硬度要求小於25度。
軟水只含少量可溶性鈣鹽和鎂鹽的天然水
或是經過軟化處理的硬水。天然軟水一般指江水、河水、湖(淡水湖)水。經軟化處理的硬水指鈣鹽和鎂鹽含量降為 1.0~50 毫克/升後得到的軟化水。雖然煮沸就可以將暫時硬水變為軟水,但在工業上若採用此法來處理大量用水,則是極不經濟的。軟化水的方法有:①石灰 -蘇打法。先測定水的硬度,然後加入定量的氫氧化鈣和碳酸鈉,硬水中的鈣、鎂離子便沉澱析出: Ca(HCO3)2+Ca(OH)22CaCO3↓+2H2O Mg(HCO3)2+2Ca(OH)2 Mg(OH)2↓+2CaCO3↓+2H2O CaSO4+Na2CO3CaCO3↓+Na2SO4②磷酸鹽軟水法。對於鍋爐用水,可以加入亞磷酸鈉(NaPO3)作為軟水劑,它與鈣、鎂離子形成絡合物,在水煮沸時鈣、鎂不會以沉澱形式析出,從而不會形成水垢。此法不適合於飲用水的軟化。③離子交換法。沸石和離子交換劑雖然都不溶於水,但其中的鈉離子和氫離子可與硬水中的鈣、鎂離子發生交換反應,使鈣、鎂離子被沸石、人造沸石、離子交換劑吸附而被除去。長期使用後失效的沸石和離子交換劑可以通過再生而重復使用,故此法是既經濟又先進的軟水法。
硬水中的鈣和鎂主要以碳酸鹽形式【Ca(HCO3)2、Mg(HCO3)2】
③ 【泡茶用水簡論】
一、現代對泡茶用水的定義
二、硬水與軟水不同之處?
三、如何鑒別水的硬度?
四、為什麼常用純凈水泡茶?
五、如何用自來水泡茶?
六、煮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七、不同水質對茶的影響?
2007年1月,由國家標准委和衛生部聯合發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強制性國家標准和13項生活用水衛生檢查國家標准正式實施。
其中,對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3.水的感官性狀良好。
水可分為山泉水、溪水、江水或河水、湖水、雨水、雪水、露水、自來水、純凈水、礦泉水、蒸餾水等。又可按硬度分為硬水和軟水。
根據現在的科學分析,水中通常都含有處於電離狀態下的鈣和鎂的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每升水中鈣、鎂離子含量少於8毫克的稱為軟水,超過8毫克的稱為硬水。
方法1:取一杯熱水,倒入肥皂水,輕輕攪拌,水面上出現泡沫的為軟水,水面上出現浮渣的為硬水,浮渣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方法2:用燒杯加熱,在杯壁留下較多水垢的是硬水。因為硬水是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物質的水,這些可溶性的鈣鎂物質轉化成不可溶性的物質沉澱雜質多的是硬水,雜質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四、為什麼常用純凈水泡茶?
現代茶學說軟水泡茶好,是因為用軟水泡茶,茶葉中的元素析出更快,純凈水裡沒有任何礦物質,就是比較典型的優質軟水。
也可用含適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軟水」來泡茶,不含低分子有機物和重金屬,這樣水有很好的滲透、溶解、擴散、清洗的作用,對人體血脂、免疫功能、腎功能等有促進和降低的作用。
五、如何用自來水泡茶?
自來水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水,一般來說城市水廠供應的自來水理化和衛生指標已點評到國家規定飲用水標准。但是自來水中普遍有氯氣等物,直接用來泡茶會影響茶湯的滋味和香氣,特別是用久滯管道中的水泡茶,會使茶湯口感鈍滯,湯色暗淡。
自來水經處理後燒開可以用來泡茶。例如,使用凈水器、過濾器等凈化自來水後煮開泡茶;使用竹炭凈水,將竹炭直接放入水壺與自來水一起加熱凈化自來水,在煮水時適當延長煮沸時間,讓氯氣揮發,還可以事先「養水」,用干凈容器盛放自來水靜置一晝夜,待氯氣揮發殆盡,再煮沸泡茶。
不論採用何種熱能煮水,都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要用大火快煮,不能用文火久燒。
二、使用燃料不能有異味,以防污染水質。
三、燒水器要加蓋。
四、不可多次回燒開水,否則都會影響茶湯滋味。
七、不同水質對茶的影響
據研究發現:
綠茶茶湯值PH值5.88-6.26
烏龍茶的PH值在5.17-5.82
紅茶的PH值基本都小於5
普洱茶PH值在5.02-5.46
這說明綠茶酸性最弱,紅茶酸性最強,烏龍茶和普洱茶酸性介於中間。
當泡茶用水PH值大於7時,茶葉多酚類物質快速氧化,湯色呈暗褐。
茶湯會失去湯味的鮮爽度,濃強度也降低。
為什麼水質對茶的湯色和滋味、香氣都有影響呢?
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而PH值又影響茶湯色澤。當PH值大於7時,湯色變深,兒茶素趨於氧化損失。
其次,水的硬度還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和礦物質,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而軟水中含有其他溶質少,茶葉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濃。
此外,如水中鐵離子含量過高,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甚至會浮起一層「銹油」,幾乎無法飲用。這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與鐵作用的結果。
水質 湯色滋味
PH值>7 湯色變深
硬水 湯色深、滋味淡
軟水 湯色亮、滋味濃
鐵過高 湯色變黑褐色
鉛>0.2毫克/升 茶味變苦
鎂>2毫克/升 茶味變淡
鈣>2毫克/升 茶味變苦澀
水質對茶湯品質的影響
鐵:湯色變暗,滋味變淡。(自來水中含最較多)
鋁:湯味苦澀。(傳統鋁壺煮水)
鈣:茶湯變澀,發苦。
鎂:茶葉變淡。
錳 :湯味變苦。
鎳:水中一般無鎳,有則金屬味。
鉛:茶湯淡薄有酸澀味,有毒。
鋅:水中幾乎無鋅,可能由自來水管接觸而來,茶湯苦。
泡茶用水如何選擇
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鹽類物質的含量,對於天然水而言,這些離子主要是鈣離子和鎂離子。
我國規定飲用水的硬度不能超過25度,通常把1L水中含有10mgCaO稱為1度,1L水中含有20mgCaO稱為2度,以此類推,8度以上為硬水,8度以下為軟水。
水的PH值
Ph值:它是表示水的酸鹼性及其強弱程度的指標。
PH<7,呈酸性,越小酸性越大。
PH=7,呈中性。
PH>7,呈鹼性,越大鹼性越強,因此中性水泡茶比較不會影響茶湯口感。
總的來說,泡茶用水,一般認為ph值偏低、硬度偏軟為優,具體則是:純凈水>礦泉水(高礦物質含量)>自來水。
其實,凈水設備的自來水和純凈水是最適合泡茶的水。
溶解速度:
氨基酸>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
這些物質都存在著共同的規律
水溫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時間越久,浸出物質越多
茶水比越高,溶解速度越快,浸出物質越多
如何沖泡一杯茶?
「泡好」茶的真義:
——就現有的條件將茶泡出最佳的茶湯。
(一)茶葉
(二)水質
(三)茶具
(四)水溫
(五)茶量
(六)時間
〖僅參考供〗
④ 水決定茶的質量,哪些水才是適合泡茶的水
泡茶時,水的硬度與茶湯質量關系密切,用硬水泡茶,茶湯發渾,透明度差,茶味不爽;用軟水泡茶,茶湯的色、香、味都比較好。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軟水兩種:凡含有較多量的鈣、鎂離子的水稱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鈣、鎂離子的水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這種水稱暫時硬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有鈣和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這種水叫永久硬水。暫時硬水通過煮沸,所含碳酸氫鹽就分解,生成不鎔性的碳酸鹽而沉澱。這樣硬水就變為軟水了。平時用鋁壺燒開水,壺底上的白色沉澱物,就是碳酸鹽。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1毫克的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通常飲用水的總硬度不超過25度。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於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多為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
陸羽曾在《茶經》中明確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一般說來,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較清爽的,雜質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質最好。但是,由於水源和流經途徑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鹽量與硬度等均有很大差異,因此,並不是所有泉水都是優質的。一升水中含有碳酸鈣1毫克的稱為硬度1度。硬度0--10度為軟水,10度以上為硬水。通常飲用水的總硬度不超過25度。
泡茶用水,雖以泉水為佳,但溪水、江水與河水等長年流動之水,用來沏茶也並不遜色。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寫詩描繪船家用江水泡茶的情景,詩雲:「江湖便是老生涯,佳處何妨且泊家,自汲淞江橋下水,垂虹亭上試新茶。」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也,澄之既凈,香味自發。」說明有些江河之水,盡管渾濁度高,但澄清之後,仍可飲用。
井水屬地下水,是否適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論。一般說,深層地下水有耐水層的保護,污染少,水質潔凈;而淺層地下水易被地面污染,水質較差。所以深井比淺井好。其次,城市裡的井水,受污染多,多鹹味,不宜泡茶,而農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質好,適宜飲用。
雨水和雪水,古人譽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視。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晚起》詩中的「融雪煎香茗」,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六幺令》詞中的「細寫茶經煮香雪」,還有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詩中的「夜掃寒英煮綠塵」,都是描寫用雪水泡茶。雨水一般比較潔凈,但因季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秋季,天高氣爽,塵埃較少,雨水清泅,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節,和風細雨,有利於微生物滋長,泡茶品質較次,夏季雷陣雨,常伴飛砂走石,水質不凈,泡茶茶湯渾濁,不宜飲用。
自來水,一般都是經過人工凈化、消毒處理過的江(河)水或湖水。凡達到我國衛生部制訂的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自來水,都適於泡茶。但有時自來水中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用之泡茶,嚴重影響品質。為了消除氯氣,可將自來水貯存在缸中,靜置一晝夜,待氯氣自然逸失,再用來煮沸泡茶,效果大不一樣。所以,經過處理後的自來水也是比較理想的泡茶用水。
⑤ 硬水和軟水的區別
硬水和軟水的區別有:
1、水的物質含量不一樣:軟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內化合物容,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
2、軟水不易與肥皂產生皂垢,而硬水相反。硬水並不對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會給生活帶來很多麻煩,比如用水器具上結水垢、肥皂和清潔劑的洗滌效率減低等。利用這點可以區分硬水和軟水。
3、硬水可以經過處理轉化為軟水,經軟化處理的硬水指鈣鹽和鎂鹽含量降為 1.0~50 毫克/升後得到的軟化水。用直流電源作動力,使水中的離子選擇性地透過離子交換膜而獲得軟水。
4、通常我們所說的"硬水"與"軟水",主要是指碳酸鈣和碳酸鎂的含量,以「毫克碳酸鈣/公升 水」或「ppm」來表示,稱為水的硬度。
⑥ 水為茶之母,泡茶用水如何選擇
泡茶之水,泉水上佳。水為茶之母,一壺好茶離不開水的侵潤,山間泉水,流動之活水,多出自山岩溶洞或深埋地層深處,經過多次滲透和過濾後流出,所以一般水質極佳。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就寫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見用山泉水泡茶是上上之選。至於江水、河水都屬於地表水,所含礦物質不多,渾濁污染又比較大,用來泡茶需要人為過濾,所以不能算是理想的泡茶好水。
而井水若水質甘美,則是泡茶好水,但如果是礦物質含量過高的硬水,沖茶時通常會影響茶香,茶湯也會變渾濁,不能發揮茶的品質。
⑦ 水的硬度是多少
水的軟硬度是根據水中的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來計算的,這兩種離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大。硬水是指硬度為16—30度的水,如從地層深處流出的泉水和深井水多屬於硬水,而軟水是硬度低於8度的水,如雨水,池塘,小溪等地面水屬於軟水。x0dx0a目前水的硬度標准單位是mmol/L(毫摩爾每升)。傳統的單位有mgN/L (毫克當量每升)、德國度、美製(英制)等,目前在國內常用的硬度單位是mg/L(毫克每升)、mmol/L(毫摩爾每升)、mgN/L(毫克當量每升),偶爾會有用戶使用德國度,用德國度除以2.8即可換算為國標的數值mmol/L(毫摩爾每升),如果採用美製的Grain/Gallon(格令每加侖),需要對單位進行多次算換。x0dx0a鈣鎂離子含量較多的水稱為硬水,鈣鎂離子含量較少的水稱為軟水。硬水與軟水只是通俗上的叫法,並沒有標準的量的概念,在生活中,行內一般把硬度低於3mmol/L的水稱為較軟的水,3-6稱為普通水,6-8稱為較硬的水,10以上稱為高硬水。x0dx0ax0dx0a首先了解一下鈣鎂離子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鈣鎂離子是人體每天必需的營養素,如果水有一定硬度,通過飲水就可以補充一定量的鈣鎂離子。長期服用軟水的人,則需要通過其他途徑補充。x0dx0a其實,水的硬度太高和太低都不好,因為水的硬度和一些疾病有密切關系。調查發現,在水硬度較高地區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較低。我國飲用水規定的標準是不能超過25度,最適宜的飲用水的硬度為8~18度,屬於輕度或中度硬水。x0dx0ax0dx0a軟硬VS口感:水的口感與軟硬也有關系,多數礦泉水硬度較高,所以使人感到清爽可口,而軟水顯得淡而無味。但用硬水泡茶,沖咖啡,口感將受到影響,所以,喝茶時尤其是喝綠茶時最好用軟一點的水來沖泡。x0dx0a軟硬VS身感:洗澡後感覺爽滑的是硬水,而感覺總沖洗不幹凈的是軟水。
⑧ 硬水、軟水哪個泡茶好
現代茶學研究表明,泡茶用水有軟水和硬水之分,所謂軟水是指每公升水中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含量不到10毫克,凡超過10毫克的即為硬水了。也許,這個定義對一般人來講比較抽象,那麽有一個簡便的區分標准--大抵說來,在無污染的情況下,自然界中只有雪水、雨水和露水(即天水)才稱得上是軟水,其它如泉水、江水、河水、湖水和井水(即地水)等均為硬水。
自古以來,善於飲茶的人,都把名茶與好水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提並論,加以品嘗。茶與水的關系猶如紅花與綠葉。「魚得水活躍,茶靠水沖泡」。名貴的茶,沒有甘美的水來沖泡,就難以發揮獨特的香、味,所以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異」之說。水有泉水、河水、井水、湖水、雨水、雪水和自來水等,各種水質不同,泡出來的茶就不一樣。《茶經》論水,稱「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頗有道理。一般說,山泉水、雨雪水為「軟水」,河水、井水、自來水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動的天然「軟水」來泡茶是最為理想。其次,沒有污染的井水、自來水也可以。總之,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沒有病源體污染,沒有工業污染,水的感官性狀良好,即無色、無臭、透明、無異味、無懸浮物,舌嘗有清涼甜潤的感覺,水的PH值為中性7,煮沸後永久硬度不超過8度,這樣的水就適用於泡茶。
⑨ 泡茶水溫多少度合適 泡茶用多少度的水好
說起喝茶的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精髓,喝茶如果想喝出最好的茶,會有許多的講究,除了茶具的使用步驟要正確,同時對於水質、水溫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講究,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泡茶用多少度的水溫合適。
適合泡茶的水質
泡茶的水質以軟水為佳,軟水指的是低於硬度8的水,所含礦物質較少的天然水,最好是選用山泉水,不過一般在家用過濾過的水沖泡,就是正確的。要特別注意的是,第一次把水燒開時,不要讓水開的過久,水開後幾秒鍾內就以小火維持溫度。因為開得過久,水蒸氣蒸發過多,容易使水變成硬水,不適合拿來泡茶。
水溫的掌握也有訣竅
70~80度低溫:適合拿來沖泡不發酵的茶種,例如綠茶、抹茶、煎茶、包種茶。因為這些茶種用過高的水溫沖泡,會釋放茶丹寧,茶湯容易苦澀。
80~90度中溫:適合沖泡輕發酵的茶種,或是有芽尖的茶葉、細碎形的茶葉,例如碧螺春、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香片。
90度以上的高溫:適合沖泡中度發酵以上的茶種,也就是比較熟的茶,因為發酵程度高的茶種耐高溫,有助於香味的散發,例如高山茶、金萱、鐵觀音、熟茶。
學會泡一手好茶
1.【備水】水必須先煮開過一次,放置在保溫器上,持續維持大約75度即可。
2.【溫壺】將茶壺入水8分滿,作用在於溫壺,才不會在泡茶的時後,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溫壺的時後,置茶和置杯的動作可以同時進行。
3.【置茶】選取適量茶葉到茶荷里,依茶種類決定放置茶葉的多少,緊結型茶葉的置茶量約1/5(鋪底);而比較鬆散的茶葉,置茶量大約是茶壺的4 /5或一半,這樣比例泡出來的茶湯約是茶壺總水量的8分滿。置茶量必須要掌握得宜,否則太少會炮部出好喝的茶湯,放太多茶葉沖泡後舒展開來沒有足夠的空隙,會使得水無法均勻萃取茶湯,一樣不好。
4.【賞茶】裝在茶荷里的茶葉可以用茶針撥動一下,欣賞茶葉形狀、檢查是否有雜質。
5.【溫公倒杯】溫壺3分鍾後,把茶壺里的水倒進公倒杯里,也有溫杯的效果。溫公倒杯還有一個功能,8分滿的茶壺水應該就是每次泡出的茶湯量,之後公倒杯里的水還能用來溫個人茶杯,可藉此順便測試泡出來的茶是不是夠總人數的量。
6.【放茶葉】這次示範的茶葉是緊結型的茶葉,所以放置的量只要均勻鋪滿壺底即可。
7.【溫杯】前述公倒杯的溫杯水,可以再次用來溫所有的個人茶杯。溫完所有水杯的水可以統一倒進茶船和水盂。
8.【加水沖泡】第一倒加水的時後,拿水壺的手要輕轉一下,且保持細水柱尤佳,水加到快與壺口平行的高度。
9.【倒水杯】第一倒茶湯浸泡約1分鍾後,就可以倒入公倒杯里,再同溫杯的順序,一一分倒入所有聞香杯中,再分別倒進品茶杯里品茶。
技巧:一般茶葉都約可回沖5~6倒,第一倒的時間約浸泡1分鍾,讓茶葉醒開香氣散出,第二倒時間略短,約浸泡45秒,第三倒開始回復1分鍾的浸泡時間,然後每次遞增30秒,約置第六倒就可以准備更換新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