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
4.10微生物限度(薄膜過濾法)
4.10.1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g或1ml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量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或1ml所含的菌數較多時,可取適量稀釋劑的供試液1ml過濾。用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他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4.10.2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4.10.3培養和計數 除另有規定外,細菌培養48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一般以48小時的菌落數報告;黴菌、酵母菌培養72小時,逐日點計菌落數,一般以72小時的菌落數報告;必要時,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至5~7天進行菌落計數並報告。菌落蔓延生長成片的平板不宜計數。點計菌落數後,計算各稀釋級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菌數報告規則報告菌數。若同稀釋級兩個平板的菌落平均數不少於15,則兩個平板的菌落數不能相差1倍或以上。
4.10.4菌數報告原則 以相當於1g或1ml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落生長,以<1報告菌數(每張濾膜過濾1g或1ml供試品),或<1乘以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這是我們公司的純化水微生物檢測部分內容,請參考。
㈡ 求助純化水及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檢查規程。謝謝好心人
我們公司的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測規程是這么寫的:
2.3.10
微生物限度
取本品10ml,加版入pH7.0的無菌權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薄膜過濾,依微生物限度檢查薄膜過濾法檢測(《中國葯典》2005版二部附錄Ⅺ
J),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總數每1ml不得過100個為符合規定。
你可以參照10版的葯店改一下。
希望能幫到你
㈢ 2020年《中國葯典》純化水和注射用水的制備方法。
2020版葯典擬修訂:純化水,為飲用水經過蒸餾法、子交換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的方法制備的制葯用水。
不含任何添加劑,其質量應符合純化水項下的規定。注射用水,為純化水經過蒸餾所得的水,應符合細菌內毒素試驗要求,注射用水必須在防止細菌內毒素產生的設計條件下生產、貯藏及分裝。質量應符合注射用水項下的規定。(紅色字體部分刪除)
蒸餾法是制備注射用水最可靠最經典的方法。葯典要求供蒸餾法制備注射用水的水源應為純化水,故原水需經過濾、除離子等過程純化後方可使用。
㈣ 中國葯典純化水檢驗標准
中國葯典純化水檢驗標准
隨著國家對醫葯衛生標准化管理進程,醫葯行業GMP進程的加快,對醫療用水和工藝用水的要求逐步提高,水的質量成為葯品生產質量控制的關鍵。
純化水是醫療機構制劑乃至葯物制劑行業中用途最廣、用量巨大的一種原料及清洗劑,它的質量控制尤為重要,是直接關繫到葯品質量的首要因素以及過程介質,一直被《中國葯典》所收載。
純化水檢測檢驗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該葯典每五年更新一次,對純化水的整體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生產企業必須確保純化水的質量符合葯典要求,但葯典對於純化水的規定其實也只是最低水平,滿足了葯典的標准不一定就能保證符合企業預期用途的要求。目前,純化水檢測的檢測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20年版二部。
中國葯典純化水檢驗檢測機構
中科檢測
熟悉純化水檢測相關標准和檢測項目要求,可提供專業、可靠的純化水檢測服務,包括醫葯純化水,滅菌純化水,醫用純化水等,出具專業可信的純化水檢測報告。
純化水檢測項目包括
性狀、pH值、硝酸鹽、硝酸鹽、氨、電導率、總有機碳、易氧化物、不揮發物、重金屬、細菌內毒素、微生物限度(需氧菌總數)等
純化水在生產、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非常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會嚴重影響葯品質量,引起不良後果。因此,對水質的日常檢測是質檢部門的一個重要工作。
㈤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中用薄膜過濾法檢測是不是必須用稀釋液即稀釋液-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
是的。我們實驗過程中用PH7.0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溶液做稀釋劑的,也可以用生理鹽水做版稀釋劑。在實驗過程中每權張過濾膜不可超過1000ml的稀釋劑沖洗量。將純水倒入薄膜過濾後,在放入培養皿里之前,還需要加緩沖液沖洗薄膜,沖洗量可以每張膜控制在100-200ml。然後用無菌鑷子取出過濾膜,貼於培養基上,去除氣泡。
㈥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
在醫葯的生產過程中,純化水的質量是關繫到葯品質量的一個首要原因。純化水在生產,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對於水質的日常檢測是質量部門一個重要工作。對於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各國所使用的方法不外乎與培養基澆注法,塗布法,膜過濾法,以及最大可能數法,最大的區別在於所使用的培養基不同。
我總結了以下對於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同時我司熟悉純化水檢測相關標准和檢測項目要求,可提供專業、可靠的純化水檢測服務,出具國家認可的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報告。cma資質認證如下:
對於活力比較強的微生物,在高營養性培養基上可以快速大量的生長,而對於活力比較差的微生物,生長速度會比較緩慢。在日常生活中,這兩種微生物經常會同時出現由由於它們的生長速率不同,會產生無法完全檢出的現象,因此高營養性培養基和低營養性培養基常常會同時使用來提高微生物的檢出率,
培養的溫度和時間同樣是影響檢測的條件,高營養性培養基通常在30-35℃培養48-72小時,但是在同一個系統中,培養的時間越長,可以檢出的微生物數量就越多,低營養性培養基就在這時候被設計出來,有些培養基的培養時間甚至達到14天,可以至大化的復甦低營養性微生物及受損傷的微生物。但是檢測周期的延長,對於工作效率來說,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既能保證效率,又能保證檢出率的辦法。
在比較了中國葯典,美國葯典中所記載的方法,中國葯典中純化水微生物檢查所用到的培養基是 R2A 瓊脂培養基,在30-35℃培養大於5天。美國葯典中對於純化水的微生物檢測用何種培養基沒有做強制性規定,只要求在水系統確認驗證及周期性確認驗證時,使用適當的方法對水系統中的微生物做出評價即可。
《中國葯典》2010版、2015版以及2020版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中表示,生產企業必須確保純化水的質量符合葯典要求,但葯典對於純化水的規定其實也只是至低水平,滿足了葯典的標准不一定就能保證符合企業預期用途的要求。因此,開展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直接影響到生產產品的安全質量,中科檢測具有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核查檢測,具有獨立實驗室,報告具有CMA和CNAS資質。
㈦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檢驗量和供試液制備
檢驗量即一次試驗所用的供試品量(g、ml或cm²)。
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供試品的檢驗量為10g或10ml;膜劑為100cm²;貴重葯品、微量包裝葯品的檢驗量可以酌減。要求檢查沙門菌的供試品,其檢驗量應增加20g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於陽性對照試驗)。
檢驗時,應從2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中抽取供試品,膜劑還不得少於4片。
一般應隨機抽取不少於檢驗用星(兩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的3倍最供試品。 根據供試品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性,採取適宜的方法制備供試液。供試液制備若需加溫時,應均勻加熱,且溫度不應超過45℃。供試液從制備至加入檢驗用培養基,不得超過1小時。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如下。
1.液體供試品
取供試品10ml,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混勻,作為l:10的供試液。油劑可加入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使供試品分散均勻。水溶性液體制劑也可用混合的供試品原液作為供試液。
2.固體、半固體或黏稠性供試品
取供試品10g,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用勻漿儀或其他適宜的方法,混勻,作為1:10的供試液。必要時加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並置水浴中適當加溫使供試品分散均勻。
3.需用特殊方法制備供試液的供試品
(1)非水溶性供試品
方法1 取供試品5g(或5ml ),加至含溶化的(溫度不超過45℃)5g司盤80、3g單硬脂酸甘油酯、10g聚山梨酯80無菌混合物的燒杯中,用無菌玻棒攪拌成團後,慢慢加人45 ℃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邊加邊攪拌,使供試品充分乳化,作為1 : 20的供試液。
方法2 取供試品10g,加至含20ml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製法見附錄XII A無菌檢查法中供試品的無菌檢查項下)和無菌玻璃珠的適宜容器中.必要時可增加十四烷酸異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搖,使供試品溶解。然後加入45 ℃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振搖5~10分鍾,萃取,靜置使油水明顯分層,取其水層作為l : 10的供試液。
(2)膜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100cm²,剪碎,加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必要時可增加稀釋液),浸泡,振搖,作為1:10的供試液。
(3)腸溶及結腸溶制劑供試品
取供試品10g,加pH6.8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腸溶制劑)或pH7.6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結腸溶制劑)至100ml,置45 ℃水浴中,振搖,使溶解,作為1 :10的供試液。
(4)氣霧劑、噴霧劑供試品
取規定量供試品,置冰凍室冷凍約1小時,取出,迅速消毒供試品開啟部位,用無菌鋼錐在該部位鑽一小孔,放至室溫,並輕輕轉動容器,使拋射劑緩緩全部釋出。用無菌注射器吸出全部葯液,加至適量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若含非水溶性成分,加適覺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中,混勻,取相當於10g或10ml的供試品,再稀釋成1:10的供試液。
(5)貼劑供試品
取規定量供試品,去掉貼劑的保護層,放置在無菌玻璃或塑料片上,粘貼面朝上。用適宜的無菌多孔材料(如無菌紗布)覆蓋貼劑的粘貼面,以避免貼劑粘貼在一起。然後將其置於適宜體積並含有表面活性劑(如聚山梨酯80或卵磷脂)的稀釋劑中,用力振盪至少30分鍾,製成供試液。貼劑也可採用其他適宜的方法制備成供試液。
(6)具抑菌活性的供試品
當供試品有抑菌活性時,採用下列方法進行處理,以消除供試液的抑菌活性,再依法檢查。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培養基稀釋法取規定量的供試液,至較大量的培養基中,使單位體積內的供試品含量減少,至不含抑菌作用。測定細菌、黴菌及酵母菌的菌數時,取同稀釋級的供試液2ml,每1ml供試液可等量分注多個平皿,傾注瓊脂培養基,混勻,凝固,培養,計數。每1ml供試液所注的平皿中生長的菌落數之和即為1ml的菌落數,計算每1ml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平皿法計數規則報告菌數;控制菌檢查時,可加大增菌培養基的用量。
②離心沉澱法取一定量的供試液,500轉/分鍾離心3分鍾,取全部上清液混合。用於細菌檢查。
③薄膜過濾法見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項下的「薄膜過濾法」。
④中和法凡含汞、砷或防腐劑等具有抑菌作用的供試品,可用適宜的中和劑或滅活劑消除其抑菌成分。中和劑或滅活劑可加在所用的稀釋液或培養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