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蔗糖和水反映的化學方程式
C12H22O6(蔗糖)--水解--C6H12O6(D-(+)-葡萄糖)
+
C6H12O6
(D-(-)-果糖)
當蔗糖為右旋糖是,其水溶液的比旋光度為+66.5度時,在酸或酶作用下可水解。但得到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是左旋的。
『貳』 蔗糖的化學式
蔗糖的化學式:C₁₂H₂₂O₁₁
蔗糖到乙醇經歷以下過程:
1、蔗糖的分解,得到葡萄糖和果糖;
2、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分解而丙酮酸;
3、必須是在植物細胞質基質中才能將丙酮酸轉化成乙醇,並放出二氧化碳。
蔗糖是一種雙糖(葡萄糖+果糖),晶體白色,具有旋光性,但無變旋。易被酸水解,水解後產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還原性。發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醬油的增色劑。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廣泛分布於植物體內,特別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極高。蔗糖是植物儲藏、積累和運輸糖分的主要形式。
蔗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Saccharumspp.)和甜菜(Beta vulgaris)。將甘蔗或甜菜用機器壓碎,收集糖汁,過濾後用石灰處理,除去雜質,再用二氧化硫漂白;將經過處理的糖汁煮沸,抽去沉底的雜質,颳去浮到面上的泡沫,然後熄火待糖漿結晶成為蔗糖。
(2)蔗糖溶液和純水的化學式擴展閱讀
歷史
一世紀或以前,嶺南開始製作蔗糖。東漢前期粵人楊孚撰《異物志》,記載將甘蔗汁製成「飴餳」,再結晶成固體蔗糖「石蜜」。
唐代蔗糖和甘蔗開始傳入北方各地。唐代僧侶常用蔗糖入葯,並以蔗糖水浴佛,來華的阿拉伯與波斯商人亦大量以蔗糖調味。但一般百姓仍未普遍使用蔗糖。《新唐書》中記載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說明印度的煉糖術在唐朝傳入中國。
北宋初期,三佛齊和大食等國貢白砂糖。宋代出現世界第一部甘蔗煉糖術專著《糖霜譜》。製糖在宋代成為一門重要產業,糖製品種類繁多,有香糖果子、獅子糖、花花糖、膠牙糖、芝麻糖、錘子糖、楊梅糖等。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游記》記述中國武乾的製糖業,開始不知道怎麼煉制像巴比倫地區出產的糖那樣精美,後來大汗得到來自巴比倫地區的人傳授用樹灰煉精糖的技術。
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第六卷《甘嗜》篇詳細敘述造白糖和冰糖的方法。
『叄』 蔗糖溶液的化學式是
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
100ml5mol/L的蔗糖溶液中,含蔗糖分子數與溶液中的?離子數目相同。
沒有相同的。
『肆』 蔗糖水的化學式 那麼蔗糖水中各組成成份的名稱是什麼
蔗糖水是混合物,沒有化學式.
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水的化學式是H2O.
蔗糖水的組成成份是蔗糖和水.
『伍』 蔗糖水解方程式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果糖------葡萄糖C12H22O11+H2O→2C6H12O6麥芽糖-------------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澱粉-------------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纖維素-------------葡萄糖CH2OH(CHOH)3-(C=O)-CH2OH是果糖
蔗糖能被水解,水解後產生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不具還原性。
蔗糖是人類基本的糧食之一,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蔗糖根據純度的高低可分為三種;白糖、砂糖和片糖。蔗糖,有機化合物,分子量342、3。無色晶體,具有旋光性,但無變旋。
『陸』 蔗糖溶於水化學方程式
蔗糖溶於水不會發生化學反應,這僅僅是發生物理反應,大分子在水系中分散成小分子
『柒』 蔗糖的化學式
蔗糖的化學式是C12H22O11。
蔗糖是雙糖的一種,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縮醛羥基與一分子果糖的半縮醛羥基彼此縮合脫水而成,其化學式為:C12H22O11,結構簡式為:OC1C(OC(CO)C(O)C1O)OC2(CO)OC(CO)C(O)C2O。
蔗糖的性質
1、熱分解作用
結晶蔗糖加熱至160攝氏度,便熔化成為濃稠透明的液體,冷卻時又重新結晶。
2、酸的作用
蔗糖溶液為酸性時,蔗糖轉化更快。
3、鹼的作用
稀鹼溶液如氫氧化鈣,氫氧化鉀及鈉的溶液,甚至在煮沸的情況下也不會使蔗糖分解。
4、鹽類的作用
水中同時有蔗糖與鹽類存在時,它們的溶解度都要發生變化。
5、氧化作用
蔗糖燃燒或在生物氧化中,都產生二氧化碳及水,在中性或酸性的溶液中,高錳酸鉀可使蔗糖氧化成二氧化碳、甲酸、乙酸及草酸,但在鹼性條件下,只能部分變為草酸及二氧化碳。
6、微生物對蔗糖的作用。
蔗糖的稀薄溶液易受微生物的感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蔗糖
『捌』 蔗糖的化學性質和用途,
蔗糖(即通常所指的食糖)是碳水化合物、為雙糖類,其化學分子式為c12h22o11,分子量342.296,在酸性溶液中或有轉化酶存在時,發生水解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合稱轉化糖),其化學分子式均為c6h12o6但結構式有左旋、右旋的區別,轉化糖經人體消化後,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可完全排出體外,不會殘留任何有害物;每克蔗糖在人體內消化分解後,可產生3.949千卡熱量。蔗糖在鹼性溶液中生成醛、酮、酸等有機物,使糖溶液呈棕紅色。在製糖過程酸鹼度過高、過低時,均會造成蔗糖分解,使色值加深。
蔗糖為無色透明結晶,屬單斜晶系,通常為12面體,有的少至10面,有的多至14面、16面;蔗糖易溶於水,有微弱的吸濕性,雜質含量增加時(如紅糖),吸濕性加大;蔗糖溶液的粘度隨濃度增加而增加,溫度升高可使粘度降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時受水中雜質含量與成份的影響,這是蔗汁中的糖分雖經蒸發濃縮,為什麼不能完全結晶析出而殘留在廢蜜中的原因。
市場銷售的成品精製幼砂糖的理化成份與衛生要求是:蔗糖分大於99.8%,還原糖分小於0.03%,電導灰分小於0.03%,水分小於0.06%,色值小於30iu,混濁度小於3,不溶於水雜質每公斤不超過30毫克;二氧化硫每公斤不超過10毫克,不得檢出致病菌與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