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桶裝純凈水生產流程
天然礦泉水廠建廠要求、礦泉水引水工藝、曝氣工藝、過濾和消毒工藝、充氣工藝、灌裝工藝、洗瓶工藝、礦泉水工藝流程及其生產線、礦泉水檢驗與衛生管理、礦泉水的品質控制、日本礦泉水的生產工藝、礦泉水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措施
一、方法
1、本方法是不添加殺菌劑,而且有良好保存性的無菌礦泉水生產方法。
人們歷來都在尋找甘甜可口的水,將各地有名氣的水裝入容器大量出售一 般情況下,礦泉水取水和裝瓶不在同一個地方,抽出的水放在水罐中。從取水到裝瓶這段時間內,細菌有可能繁殖滋生。以前防止細菌的繁殖,都是在抽出的水中添加氟,這樣將損害礦泉水的天然風味,同時殘留的氟可能生成有害物質。有人建議,在添加氟的情況下,可用活性炭進行再處理,但同樣會影響礦泉水的天然風味。所以,需要研究一種方法,既能有效的防止礦泉水從取水到裝瓶這段時間內細菌的繁殖,又不須添加氟等殺菌劑。
2、將礦泉水抽出後,在12攝氏度以下冷卻,或者在冷卻的同時,用孔徑0.45微米的濾膜過濾,然後再進行滅菌處理,在無菌條件下裝入容器。
從底下抽出的礦泉水的溫度一般在15---17攝氏度左右。由於天然礦泉水來源的不同或在抽水過程中空氣的混入等原因,使水中含有各種細菌。根據本方法,抽出的礦泉水要冷卻到12攝氏度以下,若能冷卻到10攝氏度以下更好,冷卻到5攝氏度以下更顯著。冷卻是為了防止礦泉水滋生細菌。其次,上述條件作為在該溫度下礦泉水不凍結的條件。礦泉水被從底下抽出後最好盡快的強製冷卻。冷卻時可採用平板式冷卻機進行冷卻。
其次,按照本方法,最好將抽出的水用0.45微米的膜過濾,以除去礦泉水中存在的革蘭氏陰性菌或不溶解物。這樣在滅菌處理前,能將有害微生物除去是最理想的。所以,在冷卻處理的同時,用濾膜進行過濾。
在用膜進行過濾時,最好保持工作壓力1.0---2.0公斤,水流量5---12升/分,過濾的礦泉水的溫度,必須維持在上述的范圍。膜可以使用市場上出售的微孔濾膜。
礦泉水在經過上述冷卻處理和過濾後,在一定時間繼續保持低溫條件,再用常規方法進行滅菌處理,達到完全滅絕礦泉水中的雜菌,如使用高溫加熱滅菌方法。要保持礦泉水的味道不變,須採用精密過濾的方法,可用孔徑0.22微米以下的濾膜進行精密過濾。這種方法可有效除去存在於礦泉水中的全部細菌,又能使礦泉水不變質並保持原味,從而達到與高溫殺菌同樣的滅菌效果。
3、下面通過實例加以說明:
實例一
從井水中抽出的礦泉水,用濾布過濾將異物除去後,用平板式冷卻機冷卻至5攝氏度。經過上述冷卻處理的礦泉水再用孔徑0.45微米的濾膜進行精密過濾。經過上述處理的礦泉水,用水槽車運送到裝瓶工廠,存於該廠的貯水罐內,水抽出後到進入貯水罐這段時間內,以及在貯水罐內,水溫仍要保持在12攝氏度以下。
礦泉水貯藏十二小時,用活性炭處理,通過孔徑0.22微米的濾膜精密過濾,在100等級以下的凈化無菌條件下,裝入用合成樹脂製成的瓶子中並加以密封,於是就成為瓶裝滅菌礦泉水了。
這樣的礦泉水在常溫下保存了十八個月。飲用在常溫下保存了十二個月的礦泉水,發現仍保持原有的風味。
實例二
從井中抽出的礦泉水,用濾布過濾將異物除去之後,用平板式冷卻機冷卻至5攝氏度。將水放在貯水罐內,在礦泉水從抽出到存入水罐這段時間,以及在罐內貯存期間,使礦泉水水溫仍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下。
在貯水罐內貯藏約四個小時後,將礦泉水用活性炭處理,之後加熱到85 攝氏度,裝入合成樹脂瓶內密封,並將容器上下顛倒,保持30秒,於是得到瓶裝滅菌礦泉水。
這樣的礦泉水可在常溫下保存十八個月,飲用在常溫下保存了十二個月的礦泉水,發現仍保持原有風味。
二、方法
瓶裝礦泉水的生產方法:將0.01---5ppm臭氧溶解於礦泉水中,之後充添入容器內並密封。
礦泉水中含有鉀、鈣、鈉、鐵、磷、鋅等元素的硬水,與一般飲用水的軟水不同。由於不進行添加氟的殺菌過程,所以礦泉水比軟水的味道好。
根據食品法規定,礦泉水的殺菌方法有:以85攝氏度加熱30分鍾殺菌,或者採用與此效果相同的其它方法,有的也不需要殺菌。在需要進行殺菌,製成灌裝密封礦泉水產品時,通常採用加熱灌裝方法,以滿足上述加熱滅菌條件。
在許多情況下,礦泉水往往不經過濾處理而直接裝入容器,所以常常含有有機物,使水有異味、臭味。造成異味、臭味的的這種礦物質破壞了礦泉水原有的風味,降低其作為飲料水的價值。即使進行了加熱消毒,也未能除去造成異味、臭味的物質,從而未能解決這一問題。
本方法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法,消除礦泉水中含有的異味、臭味等物質,生產出能保持良好風味的礦泉水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製成密閉容器裝礦泉水,要在礦泉水中添加0.01---5ppm的臭氧使之溶解,之後再將礦泉水裝入容器中密封。
具有很強氧化能力的臭氧,使這種異味、臭味物質氧化,其結果使不良的異味、臭味消失。
由於礦泉水的類型不同,異味、臭味的含量不同,從而在礦泉水內添加臭氧的濃度也不一樣。即使異臭物質含量比較少的礦泉水,如果臭氧量添加不足0.01ppm,礦泉水的風味就不會改善。對於異臭物質含量比較多的礦泉水,即使臭氧的濃度已超過一定量,也不能再改善礦泉水的風味。臭氧是一種危險的物質,如果添加大量的臭氧,相應的會給處理工作帶來麻煩,所以應該避免臭氧的濃度超過限量值。
為了向礦泉水中添加臭氧並使之溶解,用臭氧發生裝置製造臭氧,用起泡法注入礦泉水。臭氧對微生物有很強的殺菌力,所以在礦泉水中可以充分殺滅其中的衛生物。因此可以省略以前為了殺菌而加熱瓶裝的工序,在常溫下就可以瓶裝了。
三、方法
以往對裝礦泉水用的PET等製成的塑料瓶,用過氧化氫水等殺菌劑將瓶子內外進行殺菌處理,殺菌劑會殘留在瓶子上,有害飲水者的健康。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各種辦法,其中有乾燥方法,即將附在瓶子上的殘留物清洗除去;再一種方法,在噴殺菌劑之後,噴灑清洗液,其缺點是殺菌劑不好清除,工作過程很復雜。
本方法的工作流程是:將塑料瓶和瓶蓋分別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濕熱和熱加工處理,將經過孔徑0.22微米以下濾膜過濾的礦泉水,在100等級的滅菌條件下瓶裝,即可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
首先,將瓶子和瓶蓋分別在相當於70攝氏度保持10秒的條件下,進行濕熱加熱殺菌。所謂相當於70攝氏度溫度下保持10秒鍾的條件,可由下式得出:
logy=1-(x-70)/10
式中的x為瓶子和瓶蓋內壁的溫度,y為保持時間。
一般說來,塑料瓶和瓶蓋的耐熱溫度較底,若在這樣的殺菌條件下,它們不變形又能有效的殺菌,這樣是理想的。其次,若殺菌溫度達不到70攝氏度,或者相當於在此溫度下,保持不了10秒的條件下,則不能達到充分的滅菌效果。進行瓶子的濕熱殺菌的具體方法是:將PET瓶瓶口向下放置,將注熱水的瓶嘴從瓶口插入瓶內噴到瓶底的內壁上,然後熱水順著側壁,再從瓶口流出,這樣使瓶子內壁的溫度升至殺菌溫度。在將熱水噴入瓶內時,要注意使注熱水噴嘴的前端不要接觸從瓶底流向側壁再流下來的熱水,使注熱水噴嘴的前端避免受到污染,而且能保證熱水的給定熱量在熱水從瓶底向側壁流動過程中可有效利用,使之達到殺菌溫度。瓶蓋的滅菌,可以採用同樣的注熱水洗內壁的方法,也可通過熱水使其接觸蒸汽或熱風的方法。例如金屬瓶蓋,應使其接觸蒸汽,使它在3---15秒通過溫度95---1000攝氏度的蒸汽管以達到殺菌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殺菌效率,在用熱水使瓶子和蓋子的內壁溫度達到殺菌溫度的同時,將瓶子知蓋子的外壁也加熱.,從瓶子的上方和左右方向噴淋熱水效果較好,用這種方法容易控制溫度,在保持瓶子不變形這一點上,比用蒸汽和風好.對瓶蓋出可用同樣方法。
在不用熱水而用蒸汽的場合,可用0.2-0.5kg/cm2(計示壓力)的蒸汽,噴射瓶子的外壁3-15秒。在使用熱風的場合,可使用80-100°C的熱 風噴射瓶子的外壁3-15秒種。
本方法的水處理和灌裝內容參見《日本瓶裝礦泉水的生法》。
水源(水質的好壞很重要)→石英砂過濾器過濾→活性炭過濾器過濾→精密過濾器過濾(多層過濾網組成的)→臭氧消毒→礦泉水
『貳』 生產純凈水需要什麼樣的設備
拔蓋機、檢漏機(當設備產量大的時候,拔蓋機有漏拔的情況,檢漏機就是負責多拔蓋機漏拔的桶進行再次拔蓋的)、刷桶機(分外刷、內刷和內外刷)、全自動上瓶機(自動將水桶從洗桶工位傳送到灌裝機的洗桶工位)、上蓋清洗機(對蓋子進行消毒殺菌的)、灌裝機(灌裝機含洗桶、灌裝、壓蓋為一體)、燈檢收膜機(通過目光檢測水裡面是否含有雜質,有雜質的時候在燈光的作用下是發光的)、提桶套袋機(套純凈水成品外面的塑料膜)、碼垛機(相對於產量大生產線)
『叄』 純水設備點檢表
主要記錄 電導率 進出壓 檢查日/檢查人 等
其他記錄事項 水表用水量 陰陽樹脂更換/碳濾 等更換 沖洗記錄
『肆』 使用純凈水設備時怎樣記錄日常數據
需要每天記錄設備運行參數記錄表。原水壓力、一段進水壓力,二段進水壓力,電導率等,隨時關注各個參數,是不是在正常范圍值。
『伍』 純化水設備平時都需要做哪些維護保養
想要對設備進行維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找出設備潛在問題專,並修復問題
找出設備潛屬在問題,需要有熟練的檢修技術人員,根據設備磨損知道設備什麼時候、什麼部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2、對操作員工制定考核、培訓,此提高操作人員、維修人員的認真態度,提高對設備維護的重視,嚴格按照操作手冊正規操作生產,從一定程度上可減少人員的操作失誤造成不應該出現故障。
3、根據自身生產環境改善,從源頭控制故障的產生。
有些故障是因為環境造成的,例如生產環境臟亂,導致設備RO模的正常使用壽命下降,冬季的時候沒有做好防凍准備,導致設備內部結冰,可以通過改進設計來達到根除的效果,對這類故障進行分析總結,提出解決的辦法,採取合理的措施,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可達到免維護的效果。
4、增強預防維修。
一定要聽從純凈水設備廠家的建議對設備進行定期定時定點的全面檢測,通過定期檢查提前發現純凈水設備的潛在的一些故障,如定期對設備箱體內余水進行檢測,對傳動系統易損耗部位進行檢檢,當發現有設備零件、螺絲有松動的現象,一定要及時處理,就可提前採取措施,將隱患消除。
『陸』 如何生產純水
如果在實驗室的話,你可以通過蒸餾的辦法,如果生產的話可以用電滲析方法或反滲透法,或者二者組合使用再加上紫外殺菌儀器生產。
『柒』 純水設備的工作流程是什麼
純水設備制備工藝流程
一、傳統工藝
1、預處理系統→反滲透系統→中間水箱→版粗混合床→精混權合床→純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拋光混床→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 (≥18MΩ.CM)
2、預處理系統→反滲透系統→中間水箱→純水泵→粗混合床→精混合床→紫外線殺菌器→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 (≥15MΩ.CM)
二、最新工藝
1、預處理→反滲透→中間水箱→水泵→EDI裝置→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拋光混床→0.2或0.5μm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18MΩ.CM)
2、預處理→一級反滲透→加葯機(PH調節)→中間水箱→第二級反滲透(正電荷反滲膜)→純水箱→純水泵→EDI裝置→紫外線殺菌器→0.2或0.5μm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17MΩ.CM)
3、預處理→反滲透→中間水箱→水泵→EDI裝置→純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0.2或0.5μm精密過濾器→用水對象(≥15MΩ.CM)
詳情點擊:網頁鏈接
『捌』 純凈水的生產口味測試可以每天進行嗎
我找到了一份純凈水生產質量管理文件,希望它對你有所幫助! (一)基本生產流程。
1.飲用天然礦泉水及瓶(桶)裝飲用水的生產工藝
水源水→粗濾→精濾→殺菌→灌裝封蓋→燈檢→成品
↑
瓶(桶)及其蓋的清洗消毒
2.飲用純凈水的生產工藝
水源水→粗濾→精濾→去離子凈化(離子交換、反滲透、蒸餾)→殺菌→灌裝封蓋→燈檢→成品
↑
瓶(桶)及其蓋的清洗消毒
(二)關鍵控制環節。
水源、管道及設備等的維護及清洗消毒;瓶(桶)及其蓋的清洗消毒;殺菌設施的控制和殺菌效果的監測;純凈水生產去離子凈化設備控制和凈化程度的監測;瓶(桶)及蓋清洗消毒車間、灌裝車間環境衛生和潔凈度的控制;包裝瓶(桶)及蓋的質量控制;消毒劑選擇的使用;操作人員的衛生管理等。
(三)容易出現的質量安全問題。
水源、設備、環境、原輔材料、包裝材料、人員等環節的管理控制不到位,易造成化學和生物污染,而使產品的衛生指標等不合格。
質量管理制度
一、質量管理目標
確保產品一次檢驗合格率在99%以上,成品出廠合格率達到100%,年用戶投訴率控制在公司規定的范圍內,質量問題追溯到人。
二、質量管理具體措施
通過定期、不定期的召開質量分析討論會,及全員的質量培訓等活動,提高所有員工的質量意識,增強操作工的在線控制能力,以達到公司的質量管理要求。
(一)質量保證體系建立
1、按集團公司規定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即分公司(質檢科)一車間、儲運科(車間主任。儲運科長)一工段(工段長、質檢員)一操作人員的四級質量管理網路體系。
2、有齊全的質量體系文件(質量管理網路人員安排、崗位職責、質控點、工藝規程。檢驗標准,驗收標准、原始記錄等)。
(二)工序質量控制
1、嚴格按照公司工藝文件的規定進行產品生產。
2、嚴格按產品質控點要求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3、生產過程中在關鍵控制點都配有完整的原始記錄,並准確、及時、如實地做好原始記錄。
4、質檢科負責在線及前一日與質量控制有關的原始記錄進行審核,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
(三)原輔材料、包裝材料、成品質量控制
1、生產用原輔材料、包裝材料必須經質監部檢驗合格後方能投入使用。
2、生產的成品由質監部檢驗合格後方可發貨。
3、在生產過程中發現原輔材料、包裝材料不合格,車間及時向質檢科匯報,質檢科及時向質檢部反饋。
(四)衛生質量控制
見附件
根據質量管理要求,制定了各崗位質量責任制、作業指導書,作業流程卡等質量管理制度,並嚴格要求所有員工遵照執行,同時明確質量管理網路,制定了質量管理檢查考核標准,以保證更好的開展質量管理。
三、質量管理組織機構
分公司質量管理分四級管理,即廠部、車間、工段、全體員工,廠部由質檢科長負責全公司質量管理,車間主任負責本車間質量管理,工段長負責本工段質量管理,各崗位員工遵循崗位責任制要求做好自己崗位的質量管理工作。
四、質量管理檢查考核辦法
質量管理檢查考核採取三級檢查體制,廠部由質檢科長負責,每日不定時對各車間抽查不少於1次;車間由車間主任負責,每日不定時對各工段抽查不少於2次;工段由歐共體長和質檢員負責,按照質檢控點要求和操作要求隨時督促本工段員工做好質量管理的各項工作。
質量管理檢查考核扣罰辦法如下:
1、工段隨時檢查發現問題,直接責任人按崗位責任制考核標准扣罰。
2、車間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直接責任人按崗位責任制考核標准扣罰,車間質檢員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金額,工段長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分數。
3、儲運科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直接責任人按崗位責任制考核標准扣罰,裝卸隊長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金額。
4、廠部(質檢科)日常檢查發現的問題,直接責任人按崗位責任制考核標准扣罰,車間質檢員、裝卸隊長和儲運科長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金額,車間主任和工段長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分數。
5、質監部檢查發現的問題,直接責任人按崗位責任制考核標准扣罰,車間質檢員、裝卸隊長和儲運科長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金額,質檢科長、車間主任和工段長按考核標准扣罰相應分數;如問題較為嚴重,分公司總經理承擔相應責任。
6、第二次檢查發現類似問題,加倍處罰。
7、所有扣罰通知單需當事人簽字確認,若當事人拒簽,則可由上級主管簽字確認。所有扣罰通知單一式兩份,一份交當事人,一份由主管部門(車間或質檢科)保存。
8、每日扣罰金額,操作工通知車間統計登入個人日清台帳,管理人員上報質檢科登記備案;每月匯總檢查考核結果,操作工在月度工資中扣罰應扣金額,車間質檢員在月度獎金中扣罰應扣金額,管理人員在月度獎金考核中扣罰相應分數,並且將考核結果作為季度、半年、年終的評比。定級依據。
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制度
一、崗位名稱:車間主任
二、工作職責:
1、每天至少2次深入車間檢查質量控制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及時匯報。
2、負責本車間的質量管理實施工作,質量改進措施的落實工作,公司下達的質量管理制度的貫徹工作,對下級的質量考核工作。
3、每天必須如實做好檢查記錄。
一、崗位名稱:工段長
二、工作職責:
1、必須嚴格按質控點巡迴檢查要求深入車間檢查質量控制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及時匯報。
2、認真如實做好員工日清卡登記工作,以確保質量追溯到人。
3、嚴格禁止在生產過程中發現的不合格原料進入生產線。
4、每天必須如實做好檢查記錄。
一、崗位名稱:質檢員
二、工作職責:
1、熟知本車間的生產工藝規程及質控點的控制要求,嚴格督促各崗位操作工按工藝要求操作,及時制止違章操作行為。
2、落實車間執行公司,分公司下達的質量管理制度,並對車間工序質量控制情況及操作工崗位質量職責進行考核。
3、負責車間各工序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匯報,並詳細記錄,杜絕不合格產品出廠。
4、嚴格按要求對各質控點進行巡迴檢查,並如實、准確做好記錄,按規定進行考核。
5、認真督促各崗位操作工按工藝操作規程及作業指導書操作,及時制止違章操作,確保產品質量。
6、嚴格控制不合格原料進入生產線。
7、做好防蟲防蠅及凈化室交貨的衛生管理工作,確保防蟲防蠅設施齊全,凈化室衛生達到內控指標。
8、協助質檢科長做好質量管理工作。
9、協助車間主任搞好現場管理,尤其是督促生產工作嚴格衛生要求執行。
10、做好對新工人的培訓指導工作。
11、負責做好生產前衛生消毒所需用品的准備工作。
以上有一項未做到者,每次扣10~20元。
一、崗位名稱:水處理操作工
二、工作職責:
1、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嚴格按質控點要求,控制每級設備進、出水質量,要求電滲析產水電導率控制在300±10us/cm。對超濾產水的口味進行定期(每30分鍾1次)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匯報9若水口味不正常則需停機)。
2、負責設備的定期清洗工作。
3、各種化學葯品必須離牆、離地堆放。
4、做好防鼠、滅蠅工作,保持物品堆放場所整潔乾燥。
5、認真及時做好各項生產原始記錄。
6、保持設備及工作場所干凈整治。
以上有一項未做到者,每次扣5~10元。
後附:生產車間質量管理考核標准及質理控制要點。
采購 驗 收 管 理 辦 法
第一條 本公司對物料的驗收以及入庫均以本辦法作業。
第二條 待收料 供應部收料人員於接到采購部門轉來已核準的「采購單」時按供應商、物料依交貨日期分別依序排列存檔,並於交貨前安排存放庫位以利收料作業。
第三條 收料
(一)內購收料
1.材料進廠後,收料人員須依「采購單」內容,並核對供應商送來的物料名稱、規格、數量和送貨單及發票並清查數量無誤後,將到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記於「采購單」辦理收料。
2.如材料與「采購單」內容不符時,應立即通知采購人員處理。
(二)外購材料
1.材料進廠後,收料人即會同質檢部依「裝箱單」及「采購單」開箱核對材料名稱、規格、數量,並將到貨日期及實收數量填記於「采購單」
2.開箱後如材料與「采購單」或「裝箱單」內容不符時,應立即通知進口人員及采購人員處理。
3.如材料有破損、變質、受潮等異常時,應立即通知采購人員聯絡公證處前來公證或通知代理商前來處理。
4.對於由公證或代理商確認,收料人開立「索賠處理單」呈主管審核後送會計部門及采購部門督促辦理。
第四條 材料檢驗 進廠待驗的材料,必須在物品的外包裝上貼材料標簽並詳細註明料號、品名規格、數量及入廠日期。
第五條 超交處理 交貨數量超過訂購量部分應於退回或雙方協商處理。
第六條 短交處理 交貨數量未達到訂購數量時,以補足為原則。
第七條 急用品收料 緊急材料於廠商交貨時,若尚未收到「請購單」時,收料人員應先洽詢采購部門。確認無誤後,始得依收料作業辦法。
第八條 材料驗收規范 為利於材料檢驗收料作業,質量管理部門就材料重要性及特性等,適時召集使用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所需的材料質量研訂「材料驗收規范」,呈總經理核准後公布實施。
第九條 材料驗收結果的處理
(一)檢驗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於外包裝上貼合格標簽,以示區別,物料管理人員再將合格品入庫定位。
(二)檢驗不合格的材料,檢驗人員於物品包裝上貼不合格標簽,並於「材料檢驗報告表」上註明不良原因,憑此辦理退貨。
第十條 退貨作業 對於檢驗不合格的材料退貨時,應開立「材料交運單」並應附有「材料檢驗報告表」,呈主管簽認後,憑此辦事材料出廠。
第十條 退貨作業 對於檢驗不合格的材料退貨時,就開立「材料交運單」並應附有「材料檢驗報告表」,呈主管簽認後憑此異常材料出廠。
第十一條 實施修正 本辦法呈總經理核准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不 合 格 管 理 辦 法
1 目的
為使不合格/待處理物料盡快得到處理,對不合格/待處理物料進行原因分析,降低發生率。
2 適用范圍
程序一適用於整批不合格的生產原料、包裝材料及任何數量的成品及中間品。
程序二適用於經檢驗合格但在生產使用過程中發現的有缺陷的原材料(即零散不合格包裝材料,原輔材料)。
3 責任者
QA 檢查員,QA 主管,倉庫保管員,處置負責人,倉庫主管。
4 定義
不合格:可依據化驗或檢驗標准明確判定為不合格,交由處置負責人處理的事項。
待處理:有疑問且暫不能給出明確結論,需由處置負責人提供進一步調查結果及提請有關部門討論的事項。
5 安全注意事項
不適用於本范圍。
6 規程
6.1 程序一
6.1.1 當生產物料、原輔料、包裝材料、出現不合格或需待情況時,QA檢驗員應立即填寫不合格/待處理通知單,在通知單上選擇不合格或待處理項,按順序編號記錄,部分項目解釋如下:
批量:指該批的物料總量。
庫存數量:指當前該產品的原材料庫存總量。
此通知單涉及的數量:指本通知單涉及到的不合格或待處理數量。
6.1.2 QA發放人填寫處置方法及要求,指定處置負責人後,由QA主管審批。必要時提供調查報告及預防措施,以防止類似事件再發或發生混亂。
6.1.3 QA檢驗員填待處理標簽並逐桶/件貼在物料上。
6.1.4 倉管人員應立即將不合格/待處理物料轉移到不合格區。
6.1.5 將不合格/待處理通知單發給處置負責人或相關人員。如涉及供應商進行包裝材料報廢時,給處置負責人那份通知單需附「包裝材料銷毀記錄」。
6.1.6 處置負責人收到不合格/待處理通知單後應立即進行處理。不合格原輔材料及包裝材料在退貨處理前,由處置負責人清點物料總量/批號。
6.1.7 並將待處理標簽逐個取下,貼在不合格/待處理單後邊。不合格原材料退貨後,處置負責人將通知單上的各項填寫完全並簽字。在公司內處理的產品或物料,在處理前須與QA討論處理方法,意見一致後方可進行處理。凡須提供調查報告及預防措施的,也須在處理前提供,並得到QA/QC經理的認可。
不合格/待處理物料具體處理方法
1、對處置方法已定的不合格/待處理物料(即退貨,返工或報廢等),從處置負責人接到不合格/待處理通知單之日起一般規定處理周期為15天,特殊情況需經處置負責人所在部門批准,報QA備案,以便對異常物料進行跟蹤監查。(大批出現問題報告質量委員會)否則QA將報請有關領導停止對該產品的檔案發放,或停止對該種物料的檢驗放行。
2、包裝材料整批不合格,不合格物料退回廠家挑選,挑選後殘次品由廠家負責銷毀,采購員將不合格/待處理單及銷毀記錄在15天內返回QA。QA交通知RC部,由RC部派人現場檢查,監督銷毀,采購員協助安排。
3、舊版物料報廢,過期物料報廢,要將物料轉移至倉庫,由物資部負責處理,應在15天內完成。
6.1.8 對由於儲存原因,影響使用的包裝材料,由QA發放待處理通知單給采購員,采購員聯系供應商做相應處理後,運回。需重新檢驗的,應重新生成一個批號,合格後方可使用。
6.1.9 處置負責人將處置方法和記錄在回執上,將回執和質量報告轉QA確認。
6.1.10 將回執復印發出,原件存入生產批記錄中。
6.1.11 質量部門認可的事故報告,需交各有關領導審批,並將原件存放於批記錄中。
6.1.12 QA負責每月對不合格/待處理通知做統計,分析報告。
6.2 程序二
6.2.1 生產操作工在生產過程中發現零散不合格的包裝材料後,應在本批生產結束前,盡快通知QA確認。
6.2.2 QA確認後,在此部分材料上貼不合格或待處理簽。由生產操作式到倉庫退/換材料,倉庫將這部分不合格/待處理材料放置於不合格區。
6.2.3 生產過程中零散包裝材料/原輔料的不合格/待處理物料由備料人員存放在不合格區,備料庫每月結產日前一天將不合格/待處理品清單傳遞給QA,由QA發H/R單至供應部,由供應部經理決定此部分物料的處置方法,並在一周人QA主管確認後通知中轉室再做處理。
1、需報廢:由中轉室負責報廢,每月至少統一報廢一次。
2、需退貨:應及時將不合格物料轉移至原材料庫不合格區,由供應部負責處置。
6.2.4 若可能由於包裝材料的問題影響包裝正常進行時,則由主操作通知QA到現場檢查,如材料確有問題,QA負責及時通知中轉室退換材料,同時QA對該批包裝材料所剩物料進行復檢,並通知采購人員。
6.2.5 報廢物料經批准後送安全主管處理。
備注一:
下述情況下需指定處置負責人
1、由廠家直接供貨,發現不合格/待處理物料(包裝材料、原輔料)
2、生產過程中,零散不合格/待處理包裝材料?原輔料。
3、生產過程中操作出現異常,造成不合格/待處理產品,中間品。
4、用舊版印刷的包裝材料報廢,過期物料報廢。
5、所有原件發放給處置負責人。
7 參照:
無
8 分發部門:
質量檢驗部、供應銷售部、質量檢驗部、技術開發部。
技術文件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更好地加強技術文件的管理,使技術文件有一整套規范管理程序,加強技術文件的使用效果,特製定本制度。
2 本制度規定了技術文件的編寫、審核、批准、發放控制及管理辦法。
2.1 技術文件編制、審核、批准
2.1.1 技術文件編制:由技術質量部負責編寫。
2.1.2 技術文件審核:由技術質量部領導審核。
2.1.3 技術文件批准:由主管技術副總裁批准。
2.2 技術文件發放、控制
由技術質量部發放控制,並在發放時,確定發放范圍,按公司統一規定的部門代碼在文件封面左上角蓋「部門代碼章」同時填寫《文件發放回收記錄》。並且記錄用圓珠筆或藍黑鋼筆填寫《文件接收記錄》。
2.3 文件接收:文件接收部門填寫《文件接收記錄》。
2.4 技術文件換版發放時,回收舊版文件。(存放在檔案室的「原版」文件除外)
2.5 技術文件更改
更改包括修改和換頁,更改時填寫《技術文件制定修改控制頁》,經技術副總批准後,由技術質量部負責按《文件發放回收記錄》進行跟蹤更改。
2.6 技術文件應由接收部門專人管理,保證使用部門可隨時獲得技術文件的有效版本,並將文件存放在適宜環境,防止文件損壞。
2.7 技術文件不許丟失。文件丟失時,使用部門以書面形式說明丟失原因,經技術副總批准後,由技術質量部負責補發,並作好發放記錄。
2.8 作廢技術文件的處理
2.8.1 技術文件到期或新版文件下發時,作廢技術文件由技術質量部按發文記錄進行回收,同時在文件接收部門的接收記錄上加蓋:「文件已回收」或「作廢」字樣的印章。
2.8.2 回收的技術文件統一銷毀,填寫《文件銷毀記錄》,特殊情況來不及銷毀,允許由文件管理人員在文件封面上手寫「作廢」字樣(需簽名),及時交給發放部門銷毀。
2.8.3 原版技術文件作廢時,由檔案室按《檔案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
2.8.4 作廢技術文件作廢時,由技術質量部標識,保留一份。
『玖』 全自動超純水設備日常運行應記錄哪些數據
一、啟動記錄
超純水設備RO系統的特性必須從一開始使用期就記錄,啟動專報告應該包括完整屬的裝置說明,可以利用流程圖,裝置圖表示預處理、超純水設備的RO反滲透系統和後處理、初始時的預處理、和RO的性能記錄。
所有儀表和表計必須按照廠家的建議進行校對並記錄。
二、RO運行數據
運行數據可以反映出超純水設備RO系統的工作性能,在整個RO系統運行期間所有的數據都要進行記錄,這些數據能夠為分析評價超純水設備RO系統的性能提供資料。
1、流量(各段產品水和濃水流量)。
2、壓力(各級給水、濃水、產品水)。
3、溫度(給水)。
4、PH值(給水、產品水、濃水)。
5、電導率(給水、產品水、每段給水、產品水濃水)。
6、運行小時數。
7、偶然事件(SDI、PH值和壓力失常、停運等)。
8、所有儀表和表計每三個月或半年至少要校對(校改)1次。
9、流量壓力、溫度、PH值、電導率、SDI(給水),每天一次。
10、每一段給水,濃水,產品水的TDS每月分析一次。
11、每周用蒸汽清洗活性炭過濾器,不銹鋼管路消毒情況。
『拾』 純水生產的灌裝方法
可分為三種方法
1、純凈水生產線控制液位高度定量法:控制灌容器中液位的高度以達到定量灌裝。灌裝的物料容積等於瓶內的容積,用瓶子的容積來確定灌裝量,這種方法不僅簡單易操作,還無需其他設備的輔助,但是因為瓶內的容積精度對灌裝精度影響大,所以計量准確度低。
2、純凈水生產線定量杯定量法:主要灌裝流程是先把液體注入定量杯中,然後將液體注入到瓶中,該種方法一般不叫適合酒類等粘度較低的產品灌裝。
3、純凈水生產線定量泵定量法:用動力控制活塞的運動,然後把物料從儲存缸吸入活塞缸,然後通過壓力注入容器內,另外,還有利用一層柔軟薄膜在氣體壓力下的作用下,將物料從料缸吸入灌料室,然後再注入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