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山東水龍王軟化水裝置

山東水龍王軟化水裝置

發布時間:2022-08-26 05:18:57

❶ 鳳凰山煤礦簡介

鳳凰山煤礦是一座年設計生產、洗選能力為400萬噸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距晉城市區約10公里,位於白馬寺森林公園北麓,處在優質無煙煤資源儲量豐富的沁水煤田東南邊緣。礦區鐵路專用線與太焦線相連,太洛公路從礦區東側通過,交通便利。

鳳凰山煤礦井田地質構造簡單,煤質較硬,煤種為無煙煤,主要產品九級洗中塊曾獲國優銀牌獎、「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稱號,其它產品也分別獲省優、部優獎,是化工冶金、建材、電力行業和民用的優質原料和燃料,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市,遠銷韓國、日本、土耳其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1)山東水龍王軟化水裝置擴展閱讀

鳳凰山礦始建於1965年,原設計生產能力150萬噸,1970年簡易投產,1981年達到設計能力,1987年進行改擴建,1991年底完成改擴建工程,1996年產量達400萬噸,採掘機械化程度達100%。

經歷了從普採到綜采,特別是2003年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德國DBT全自動刨煤機採煤設備以來,連續實現穩產高產,創造了日產11650噸的全國同類設備最高記錄,為鳳凰山礦薄煤層開采注入了新的動力。

井下建有完善的運輸信集閉系統、瓦斯數字化監測監控系統、井下人員定位考勤系統等安全保障設施,全力推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管理,安全生產良性發展。

❷ 水是什麼物體

水(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在自然界,純水是非常罕見的,水通常多是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純水可以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當然,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固態的水稱為冰;氣態叫水蒸氣。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氣態水便不能通過加壓轉化為液態水。
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不服從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少量離解為氫和氧,但水在通電的條件下會離解為氫氣和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較明顯的毛細現象和吸附現象。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普通的水含有少量電解質而有導電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劑,大部分無機化合物可溶於水。
在-213.16℃,水分子會表現出現厭水性。
物理性質:
摩爾質量:18.0153g/mol
密度:水0.998g/cm3(20度) 冰0.92g/cm3
熔點:0度273.15k
沸點:100度373.15k(1標准大氣壓下)
比熱:4.184J/(g.K)

水循環
生物圈可以分為水圈,大氣圈,岩石圈。水在以上幾個區域作如下循環:
1.從海洋或其他水體中也可以從動植物體內蒸發進入空氣;
2.從天空中下沉進入海洋,從陸地徑流進入海洋;
3.大多數水蒸氣從海洋蒸發又返回海洋,但是風將水蒸氣颳走穿過陸地從陸地徑流流回海洋,大約每年36Tt。水從陸地上蒸發每年71Tt。每年有107Tt的降水,有如下幾種形式:最普通的是降雨,冰雹,霧和露水。濃縮的水可以反射陽光形成彩虹。

漢字中的水shuǐ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間像水脈,兩旁似流水。「水」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稱,或表示水的流動,或水的性質狀態。本義:以雨的形式從雲端降下的液體,無色無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為 H2O,是一切生物體的主要成分)
1.同本義 [water]
水,准也。――《說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於水。――《釋名》
積陰之寒氣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書·洪範》
凡平原出水為大水。――《左傳·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禮記·曲禮》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又如:水銚(燒水用的小型器具);水頭兒(風波);水濕(水氣;潮氣);水蠱病(水臌病);水中丞(硯台旁邊用來貯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歸槽(比喻心裡踏實安定);水噴桃花(比喻臉色好看);水鏡先生(指三國時的司馬徽,清明如水和鏡);水陸雜陳(水陸畢陳。山珍海味一齊陳列出來);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渦(水中漩渦);水館(臨水的館舍或驛站)
2.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詩·秦風·蒹葭》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記載河道水系的書籍);水牒(指記述河道水系的文獻);水谷(山間河溝);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專在船上偷竊的賊);水事(關於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關河川方面的禁令);水會(河流匯合處)
3.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唐·李朝威《柳毅傳》
劉備、周瑜水陸並進。――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又如:水陸(佛教中的水陸道場);水泊(湖澤);水居(居住於水鄉);水隍(水溝);水王(海的別稱);水伯(傳說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脈(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里的水或流於地面的水)
4.汁、液的通稱 [liquid]。
如:水禮(果餌等禮物);水果糖(摻用果汁製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淚水;葯水;汽水
5.大水;水災 [flood]
故堯 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漢·晁錯《論貴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調劑之法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水備(防止水患的設施);水墉(防洪牆)
5.星名 [morning star]。
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方列星七宿的總稱)
6.官名 [official's name]。
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澤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徵收魚稅的官)
7.貨幣中銀的含量。銀子的成色,轉為貨幣兌換貼補金及匯費之稱 [silver content in coins]。
如:貼水;扣水;匯水;水絲(成色低劣的銀子)
8.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書·洪範》
9.水生動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
如: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10.舊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
如:水局(舊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碼頭的商人,也指人販子)
11.額外收入或附加費用。
又「發水」就是「發財」 [extra income]
12.指水軍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13.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居住在貴州省
14.姓
15.五筆拆成II

水的來源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現在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對氣候的影響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對地理的影響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當中
海洋佔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蓋佔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佔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對生命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佔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種類
不同的學科對水有著一些不同的稱呼:
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
軟水:硬度低於8度的水為軟水。
硬水:硬度高於8度的水為硬水。硬水會影響洗滌劑的效果,硬水加熱會有較多的水垢

飲用水根據氯化鈉的含量,可以分為:
淡水。
鹹水
此外還有:生物水:在各種生命體系中存在的不同狀態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貯存於土壤內的水
地下水:貯存於地下的水
超純水:純度極高的水,多用於集成電路工業
結晶水:又稱水合水。在結晶物質中,以化學鍵力與離子或分子相結合的、數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D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萬分之二,通過電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黃金還昂貴。重水可以用來做原子反應堆的減速劑和載熱劑。
超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T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極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億分之一。超重水的製取成本比重水還要高上萬倍。
氘化水的化學分子式為HDO,每個分子中含一個氫原子、一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用途不大。
此外,水還包括汗水、鹽水、尿水、蒸餾水等。

與水相關的化學反應
水的電離與溶液pH值
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它能微弱地電離: H2O+H2O↔H3O++OH- 通常H3O+簡寫為H+
水的離子積 Kw=[H+][OH-]
25度時,Kw=1×10-14
pH=-log10([H+])
pH<7,溶液為酸性,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鹼性。

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酸和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水在電流的作用下能夠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鹼金屬和水接觸會發生燃燒。
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無機物和有機物能夠與水進行水解反應:
有機物的水解:有機物分子中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水分子的氫原子或羥基(-OH)代換,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無機物的水解:通常是鹽的水解,例如弱酸鹽乙酸鈉與水中的H+結合成弱酸,使溶液呈鹼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為催化劑。

淡水短缺問題與對策
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勢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世界氣象組織於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已經超出生活資源的范圍,而成為戰略資源,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為讓全世界都關心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北京水現狀
北京也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計算表明,北京水資源儲量為 18.27億立方米,外地入境水資源19.15億立方米,合計北京水資源總量為年37.42億立方米,人均擁有366.8立方米/年,僅佔全國平均值的13.8%,在世界120個國家的首都中居百位之後。由於北京地下近似閉合流域,其地下出入境水量為零。北京地表水出境水量經多年觀測約占年降水總量的14.28%,即為14.38億立方,各種損耗為3.32億立方米,因此北京水資源為實際可用水量僅為19.72億立方米。
為緩解北京水資源短缺的矛盾,1990年在北京的部分氣象專家參加了由北京市科協和北京氣象學會主持召開的會議,討論如何緩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與會專家達成共識,認為探索利用空中雲水資源進行人工增雨,不失為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新途徑。因為從美國1946年第一次成功地進行飛機人工降水實驗後,有近100個國家或地區開展了人工影響天氣的試驗。以色列在西部沿海地區進行人工降水,經嚴格的物理統計檢驗,增加降水15%。我國人工降水自1958年首先在 吉林省進行,30年來,吉林、內蒙等省區都取得明顯的效果。福建古田水庫庫區 堅持人工增雨試驗12年,平均增雨23%;新疆克拉瑪依的白楊河水庫上游山區連 續進行了4年冬季、3個夏季的工人增雨、雪,使白楊河水庫的水庫量年均增長22 .6%。
經專家向市政府倡議,市委市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決定成立北京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下設辦公機構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負責全市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規劃、管理、業務指導、作業實施和科學研究工作,同時確定要將人工增雨作為長期戰略任務,持久地開展下去。
人工增雨是利用有降水天氣的條件,也就是說有能下雨的雲(低於0℃的雲),通過人工干預,使雲裡面的水滴經催化劑(液氮)催化後,促使液態水滴出現 冰晶,使低於0℃的雲的局部迅速降溫,引起象態變化。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況下,冰面的水汽壓力要比液態水滴的水汽壓力小,這樣液態水滴表面的水汽分子向冰面運動,附著在冰粒上,使冰粒不斷長大,然後變成小雪花存在焉,在沉降過程中越落溫度越高,逐漸化成小水滴。在自然狀態下,液態水滴很難變成冰晶 ,通過人工干預使它事成冰晶,在自然降水的情況下增加降水。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西有太行山余脈,北有軍都山脈,南與河北平原接壤,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00-600毫米。全年80%的降水量集中在6-9月,尤以7-8月為甚,因此選擇在這個時機作業,增加地表徑流,起到為官廳、密雲兩大水庫增水的作用。

水的利用和水資源現狀
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水在飲用、清潔、洗滌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水也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本世紀以來全世界淡水用量增長了8倍,其中農業用水增長了7倍,城市用水增長了12倍,工業用水增長了20倍,而且世界淡水用量以每年 5%的速度遞增。目前世界上大約有90個國家,40%的人口出現缺水危機,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每年有300萬到400萬人死於和水有關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35億人為水所困。水資源危機帶來的生態系統惡化和生物多樣性破壞,也將嚴重威脅人類生存。過去50年中,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質,21起演變為軍事沖突。專家警告:隨著水資源日益緊缺,水的爭奪戰將愈演愈烈。水資源的危機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世界氣象組織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 世界2/3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而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必須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淡水供應管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水資源的儲存 、輸送和管理的大規模工程建設。英國《獨立報》稱,世界上的大河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枯竭斷流,給人類、動物及地球的未來造成毀滅性的後果。雪上加霜的是,全世界最長的20條河流均遭到大壩攔截。1/5的淡水魚群已經或瀕臨絕跡。 2006年3月16日,第四屆世界水資源論壇在墨西哥開幕。聯合國在向大會提交的《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中說,我們已嚴重改變了全球河流的自然規律。 而同樣出自聯合國的一項名為「綜合評估世界淡水資源」的研究報告說:如果人們繼續像現在這樣不加節制的話,30年後貧水人口數將可能達到2/3。據媒體報道,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城市中有60%的飲用水管道蝕損嚴重,流失了許多水量。聯合國一項調查稱,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供水管網的漏耗水量已接近其總供水量的58%;在管理措施較好的新加坡,也存在著8%的管網漏耗率;美、英兩國管網漏耗率均為12%;中國這一數字是20%。毫無疑問,淡水本應當是一種稀缺資源,然而,在相當數量的國家和人群里,這個觀念尚未真正形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興修水利,與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如水力學,水文科學,水處理等,甚而產生了以水為生的產業水產業。
據英國《衛報》在2月15日報道,雖然地球70%的表面積是水,然而只有3%是淡水資源。其中,僅有1%的淡水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其餘的大部分要麼冰凍在地球的極地地區,要麼深藏在地下,難以開采。從20世紀40年代以來,人類對水的需求翻了兩番,並且還在無休止地增加。
據統計,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即11億人目前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另有24億人缺乏良好的衛生設施。每年有500萬人因此喪生,其中每15秒鍾就有1名兒童死亡。
在20世紀,世界上一半的濕地永遠消失,而地下水資源因受到污染或者被過度開采而枯竭殆盡。水資源危機正威脅著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比如,英國已經成為歐洲水資源危機最嚴重的國家。
工業生產和化工生產大量使用這種廉價的原料。但未經處理的廢水的任意排放就會造成水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污水的處理就變得十分必要。 (見水污染和污水處理。)

世界國家水資源指標排序
1 .水資源量前10名
巴西、俄羅斯、美國、印尼、加拿大、中國、孟加拉國、印度、委內瑞拉、哥倫比亞

2 .人均水資源量後10名
科威特、利比亞、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約旦、葉門共和國、以色列、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蒲隆地、

3 .用水量前10名
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俄羅斯、日本、烏茲別克、墨西哥、埃及

4 .人均用水量前10名
土庫曼、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坦、塔吉克、亞塞拜然、巴基斯坦、美國、阿富汗

5 .人均年用水量後10名
索羅門群島、海地、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剛果、蒲隆地、烏干達、中非共和國、貝南

據統計,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234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09位,被列為世界13個貧水國家之一。我國64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300多個,嚴重缺水城市108個。

水和農業的發展
公元前3000年,中國
已知的最古老的灌溉技術是用於水稻種植。農夫構築起四邊有著堤埂、類似於淺淺的池塘的水田,然後從附近的小溪引來水用於灌溉。這一古老的技術直到現在還在東南亞、東亞和南亞被廣泛採用。
公元前2000年,埃及
埃及人發明了從河中提水的方法。他們採用一種叫桔槔的工具,即利用一根橫桿來方便地從河裡提升水桶。從河裡提上來的水通過水渠灌溉農田。這種桔槔目前依然在埃及、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
公元前700年,亞述
古代東方的亞述的國王塞納雪利伯在首都尼尼微城四周種滿了果樹、棉花和其他珍稀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建了一條10千米長的運河和一個石制的水槽,用來從附近的山裡引水。
公元500年,墨西哥
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諾奇幕特蘭城的周圍有許多沼澤湖,阿茲泰克人在沼澤湖裡建造台田。他們將湖底挖出來的沃土鋪在台田上,再種上玉米。台田周圍網狀的溝渠確保了農作物的用水,農夫也可以駕著小船在台田間穿行。
公元1870年,美國
美國中部乾涸的大平原的農業用水只能依靠地下水。當分得政府公有地的定居移民來到那裡時,他們利用風車的動力抽取地下水,再挖掘溝渠,將抽取的地下水引入農田進行灌溉。
公元1990年,以色列
水是沙漠地區的生存之本。滴灌是一種在輸水管上打小孔,讓水直接滴注到每株植物根旁土壤的灌溉方法。這種方法能使灌溉用水的損耗量降到最小。使以色列成為水利用率很高的國家。
飲用水的處理
1. 第一次過濾:從河流等引入的水流經過濾網濾去魚、樹葉和垃圾等;
2. 吸附:在第一次過濾的水中加入明礬以形成黏性絮狀物,泥土、細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礬花上,然後以沉澱濾除礬花;
3. 第二次過濾:當水流過沙或沙礫時,濾除了海藻、細菌和一些化學成分(相當於現在家用過濾飲水機);
4. 氯化:在水中加入氯來殺死剩下的有機生物;
5. 通風:迫使空氣進入處理水,趕出氯,減少水的氣味和味道,保證飲用安全;
6. 追加處理:可以加入鈉或石灰來軟化硬水。有些社區加入氟化物來防止氯對牙齒產生腐蝕。
(家庭)廢水處理
1. 初步處理:廢水流經處理設備,流速放慢,使大型固狀物沉澱下來。水經過沉澱槽時,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礦泥;
2. 再處理:在滴流過濾系統中,廢水通過沙礫得以過濾,沙礫表面也可鋪一層細菌群落,以分解污水中的廢物;
3. 追加處理:水被排入露天池塘,陽光、空氣使它天然凈化。進入大氣後形成純凈水蒸氣。氯一般在處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加入。

水對人體的作用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人如果不攝入某一種維生素或礦物質,也許還能繼績活幾周或帶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沒有水,卻只能活幾天。由此可見,水對人的生存是多麼重要。
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體重的60~70%。那麼人體要這么多水份有什麼作用呢?
1.人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種營養物質,脂肪和蛋白質等要成為懸浮於水中的膠體狀態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細胞之間川流不息,把氧氣和營養物質運送到組織細胞,再把代謝廢物排出體外,總之人的各種代謝和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2.水在體溫調節上有一定的作用。當人呼吸和出汗時都會排出一些水分。比如炎熱季節,環境溫度往往高於體溫,人就靠出汗,使水分蒸發帶走一部分熱量,來降低體溫,使人免於中暑。而在天冷時,由於水貯備熱量的潛力很大,人體不致因外界溫度低而使體溫發生明顯的波動。
3.水還是體內的潤滑劑。它能滋潤皮膚。皮膚缺水,就會變得乾燥失去彈性,顯得面容蒼老。體內一些關節囊液、漿膜液可使器官之間免於摩擦受損,且能轉動靈活。眼淚、唾液也都是相應器官的潤滑劑。
4.水是世界上最廉價最有治療力量的奇葯。礦泉水和電解質水的保健和防病作用是眾所周知的。主要是因為水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成分。當感冒、發熱時,多喝開水能幫助發汗、退熱、沖淡血液里細菌所產生的毒素;同時,小便增多,有利於加速毒素的排出。
5.大面積燒傷以及發生劇烈嘔吐和腹瀉等症狀,體內大量流失水分時,都需要及時補充液體,以防止嚴重脫水,加重病情。

古代世界觀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體,以及具有流動、潤濕、陰柔性質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對於水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通過賦予水以神的靈性,祈禱水給人類帶來安寧、豐收和幸福。
中國傳統上的龍王就是對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處皆有龍王,龍王廟、堂遍及全國各地。祭龍王祈雨是中國傳統的信仰習俗。

還有口語化
形容人沒有出息,或者是做事不夠好。
例如:你雜這么水的那。(你雜這么差勁那。)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滓言鑫

❸ 粵菜的特色菜

粵菜的特色菜

粵菜的特色菜,美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有八大菜系,粵菜即廣東菜,是八大菜系之一,粵菜的品種有很多,講究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下面一起來看看粵菜的特色菜。

粵菜的特色菜1

1、白切雞

白切雞是廣東最出名的一道名菜,是用新鮮整隻雞處理好洗凈後,放入沸水裡浸燙,煮沸後,每隔5分鍾將雞提起來一次,倒出雞腹腔里的湯水,反復兩到三次,目的是讓雞腹腔內外受熱一致,最後提起來,放入冷水裡浸泡,讓雞皮的顏色非常漂亮,再把雞放入沸水裡燙5-8分鍾,把雞提起來放入冷水裡浸泡後,拿出來切成小塊裝盤,蘸上料汁水就可以吃了。

白切雞的色澤金黃靚麗非常好看,口感:肥嫩鮮美,雞肉非常鮮嫩緊實微甜,非常好吃。

2、燒鵝

燒鵝是廣東一道非常出名的名菜,燒鵝一般是用整隻的仔鵝處理好,洗干凈後放入沸水燙皮,再過冷水,塗上糖水晾風後腌制後,放入烤爐里烤熟。燒鵝的外皮顏色焦黃色,非常誘人,吃起來的口感:外脆里嫩,非常鮮香可口,很好吃。

3、烤乳豬

烤乳豬是廣東省的特色名菜。烤乳豬是選用幼嫩的乳豬作為原料,經過烤制後的乳豬外皮焦黃誘人,吃起來的口感:外脆里嫰,非常好吃,乳豬的豬皮經過烤制變得非常酥脆可口,一點也不膩口,真非常值得嘗試的一道名菜。

4、紅燒乳鴿

紅燒乳鴿是廣東省傳統名菜之一,選用幼嫩的乳鴿,經過鹵煮再油炸後的紅燒乳鴿外皮顏色靚麗好看,口感:酥軟香嫩,就連乳鴿的骨頭都是酥軟,非常好吃。鴿子是非常滋補身體的食材,可以用來燉湯或是紅燒來吃,都非常不錯。

5、蜜汁叉燒

蜜汁叉燒是廣東的傳統名菜之一,也是廣東人和香港人都愛吃的一道名菜。蜜汁叉燒是用豬肉做為原料,加入叉燒醬,蚝油蒜,料酒,蜂蜜,白糖花生油製作而成的。蜜汁叉燒顏色紅亮好看,口感是:香甜軟糯,非常下飯的一道菜。

6、脆皮燒肉

脆皮燒肉是廣東的傳統名菜,選用豬五花肉,加入玫瑰露,五香粉,粗糧,進行烤制而成的。脆皮燒肉的脆皮是最大的特點,非常酥脆可口,豬肉鮮嫩好吃。

7、上湯焗龍蝦

上湯焗龍蝦是廣東出名的傳統名菜。上湯焗龍蝦選用龍蝦為原料,加入高湯製作而成的。上湯焗龍蝦的蝦肉鮮嫩可口,非常好吃。上湯焗龍蝦是廣東各種宴席上,過年過節,或是宴請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8、清蒸東星斑

清蒸東星斑是廣東的特色名菜之一,選用鮮活的東星斑魚處理好洗干凈,加入蔥姜水食鹽腌制去腥,隔水蒸熟,加入蒸魚豉油,麻油調味即可。清蒸東星斑的口感:非常鮮香,肉質鮮嫩可口,很好吃。

9、阿一鮑魚

阿一鮑魚是廣東最出名的名菜,是十大粵菜之一。阿一鮑魚選用大鮑魚作為原料,經過烹飪後,加入高湯淋入,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名菜。阿一鮑魚非常香,嫩,鮮,讓人吃了唇齒留香。

10、鮑汁扣遼參

鮑汁扣遼參是廣東省的'一道名菜。鮑汁扣遼參是選用海參作為原料,加入鮑汁,是一道非常的名菜。

粵菜的特色菜2

1、明爐烤乳豬,又名燒乳豬

早在西周時代已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即烤乳豬。在《齊民要術》一書中也記有烤乳豬的製作方法,並說它「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清康熙時,曾為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直到民國初期山東還經營此菜。後在廣州和上海盛行,成為最著名的廣東名菜。現今「燒乳豬」為廣州和港澳地區許多著名菜館的首席名菜,深受中外顧客歡迎。

2、阿一鮑魚

中國人素來講究吃,千年的文明史中就包括食文化。在中式宴席里,鮑魚、魚翅、海參、燕窩是上品,這四大名品早已在歷史名廚的手術演繹出一整套烹飪方法。而香港富臨集團阿一鮑魚酒家卻在傳統烹任的基礎上百尺竿頭,創造了獨特的海鮮烹飪方法,尤其是特製的阿一鮑魚這道菜,堪稱一絕,被國際美食界公認為中國菜之極品,從而享有極高的聲譽。 阿一鮑魚被首屆中國粵菜峰會評為粵菜十大名菜之一。

3、廣東文昌雞

廣東文昌雞是廣東省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粵菜系。以海南島文昌雞為主料,配以火腿 、雞肝、郊菜,經煮、蒸、炒而成。此菜造型美觀,芡汁明亮,肉質滑嫩,香味甚濃,肥而不膩。三樣配料顏色不同,滋味各異,為廣州八大名雞之一。

4、龍王夜宴

龍王夜宴是廣東省傳統的特色名菜,屬於粵菜系。此菜蝦肉嫩爽鮮香,可根據不同調料變化口味。 龍蝦入沸水煮5分鍾,取肉留頭、尾;將龍蝦肉、石斑肉、螺片、帶子用味精、糖、料酒、胡椒粉略腌;用七成熱油炒蝦肉分鍾後加薑末、蒜耳,稍後取出;蝦肉連同蝦頭、尾,依次擺放盤中,淋明油並佐以芥末和醬油伴食。

5、御品官燕

官燕意為贈送達官貴人的燕窩。這種燕窩的質量最佳,是燕窩中的上品。

6、掛爐燒鵝

燒鵝之「鵝」最好選用個頭小的清遠黑鬃鵝,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以特製的醬料塗勻光鵝全身後,以燒鵝環吊起,放入微火的燒烤爐中燒至表皮干緊,然後風干。

7、生拆蟹肉燴海虎翅

魚翅是高檔粵菜的重要食材。紅燒大群翅原是大三元的傳統招牌菜,據說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要花上60銀元才能吃得上這道菜。 選用老虎鯊等大鯊魚的魚翅作為原料,經浸發、滾煨翅等多道工序而成,出品翅針透明軟化,味道鮮美、韌中帶脆、濃而不膩。

8、雁南飛茶田鴨

在2009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之「首屆中國粵菜峰會」上,經組委會提名和專家評審團審議,圍龍食府出品的「雁南飛茶田鴨」入選「粵菜十大名菜」。

9、潮州鹵味

廣東潮州的傳統特色名菜之一,其鹵水用細豬骨、梅肉、老雞、火腿、瑤柱,與八角、桂皮、香葉、鮮香茅、甘草、黃姜、羅漢果、丁香、蒜頭、紅蔥頭、西芹、紅蘿卜、洋蔥及老抽、魚露、雞精、花雕酒、玫瑰露酒等一同熬制而成。 然後,將家禽家畜或水產品等放入其中,加熱鹵制,形成各種鹵味,如鹵水鵝、鹵水鴨、鹵水雞雜等,口味鮮美。

10、蜜汁叉燒

蜜汁叉燒是廣東省傳統名菜之一,屬於粵菜菜系。"叉燒"是從"插燒"發展而來的。主要以豬肉(瘦)、叉燒醬、蚝油、蒜、生抽、料酒、蜂蜜、白糖、花生油為原材料製作而成。

粵菜的特色菜3

1、白灼象拔蚌

白灼象拔蚌是廣東的特色名菜之一。選用鮮嫩的象拔蚌,洗凈後切片,放入沸水裡,立馬撈出來裝盤,蘸料吃。

2、椒鹽瀨尿蝦

椒鹽瀨尿蝦是廣東的特色菜。選用鮮活的瀨尿蝦,也叫爬爬蝦,處理好洗凈,加入椒鹽製作而成的。椒鹽瀨尿蝦的口感:鮮嫩可口,外酥里軟,非常不錯的一道特色菜。

3、蒜香骨

蒜香骨是廣東傳統名菜之一。蒜香骨是選用鮮嫩的排骨為原料,加入蒜泥,生薑,醬油,花生油製作而成的。蒜香骨進過油炸後的吃起來口感:外脆里嫰,非常香咸可口,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4、白灼蝦

白灼蝦是廣東最出名的名菜之一。白灼蝦一般選用新鮮的基圍蝦作為原料,處理後洗凈,水開加入料酒,生薑,下入大蝦煮2到3分鍾撈出來裝盤,吃的時候,蘸料水即可。白灼蝦的口感:非常鮮香可口,蝦肉鮮嫩微甜,很好吃。

5、椰汁冰糖燕窩

椰汁冰糖燕窩是廣東的傳統名點,是非常適合女性朋友食用的「美容菜」。椰汁冰糖燕窩是選用燕窩為原料加入椰汁和冰糖調味。椰汁冰糖燕窩色澤誘人,口感:清淡香甜,美味可口,是非常不錯的甜點。

6、木瓜燉雪蛤

木瓜燉雪蛤是廣東的傳統名點,也是一道非常適合女性朋友食用的甜品。木瓜燉雪蛤是非常滋補身體的甜點,適量食用是對女性朋友身體非常好的。

7、菠蘿咕嚕肉

菠蘿咕嚕肉是廣東特色名菜。菠蘿咕嚕肉選用豬瘦肉,加入雞蛋,菠蘿肉,番茄醬製作而成的。菠蘿咕嚕肉顏色金黃紅潤誘人,吃起來的口感:酸甜,微辣,軟糯好吃。這道菜非常受小朋友的喜愛。

8、干炒牛河

干炒牛河是廣東的特色小吃。干炒牛河是選用河粉,牛肉,芽菜,蔥製作而成的。干炒牛河的口感:咸香可口。

9、廣東早茶

廣東早茶是很多廣東人都愛吃的。廣東早茶里品種繁多,有叉燒包,腸粉,薄皮蝦餃等。

10、老火湯

老火湯是廣東的傳統名菜。廣東人愛喝湯,而且是那種小火慢熬的各種滋補湯。老火湯里有肉類,加上各種滋補的葯膳,小火慢熬,湯香味濃,非常滋補身體。

❹ 水弄個水利知識競賽。



水(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了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水的性質
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在自然界,純水是非常罕見的,水通常多是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純水可以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當然,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固態的水稱為冰;氣態叫水蒸汽。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氣態水便不能通過加壓轉化為液態水。
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cm•K。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不服從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少量離解為氫和氧,但水在通電的條件下會離解為氫和氧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較明顯的毛細現象和吸附現象。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但普通的水含有少量電解質而有導電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劑,大部分無機化合物可溶於水。
在-213.16℃,水分子會表現出現厭水性。

水的來源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現在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對氣候的影響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對地理的影響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當中
海洋佔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蓋佔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佔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對生命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佔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種類
不同的學科對水有著一些不同的稱呼:
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
軟水:硬度低於8度的水為軟水。
硬水:硬度高於8度的水為硬水。硬水會影響洗滌劑的效果,硬水加熱會有較多的水垢。

飲用水根據氯化鈉的含量,可以分為:
淡水。
鹹水
此外還有:生物水:在各種生命體系中存在的不同狀態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貯存於土壤內的水
地下水:貯存於地下的水
超純水:純度極高的水,多用於集成電路工業
結晶水:又稱水合水。在結晶物質中,以化學鍵力與離子或分子相結合的、數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D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萬分之二,通過電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黃金還昂貴。重水可以用來做原子反應堆的減速劑和載熱劑。
超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T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極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億分之一。超重水的製取成本比重水還要高上萬倍。
氘化水的化學分子式為HDO,每個分子中含一個氫原子、一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用途不大。

與水相關的化學反應
水的電離與溶液pH值
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它能微弱地電離: H2O+H2O↔H3O++OH- 通常H3O+簡寫為H+
水的離子積 Kw=[H+][OH-]
25度時,Kw=1×10-14
pH=-log10([H+])
pH<7,溶液為酸性,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鹼性。

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酸和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水在電流的作用下能夠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鹼金屬和水接觸會發生燃燒。
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無機物和有機物能夠與水進行水解反應:
有機物的水解:有機物分子中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水分子的氫原子或羥基(-OH)代換,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無機物的水解:通常是鹽的水解,例如弱酸鹽乙酸鈉與水中的H+結合成弱酸,使溶液呈鹼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為催化劑。

淡水短缺問題與對策
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勢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世界氣象組織於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已經超出生活資源的范圍,而成為戰略資源,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為讓全世界都關心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水的利用
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水在飲用、清潔、洗滌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興修水利,與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如水力學,水文科學,水處理等,甚而產生了以水為生的產業水產業。
工業生產和化工生產大量使用這種廉價的原料。但未經處理的廢水的任意排放就會造成水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污水的處理就變得十分必要。 (見水污染和污水處理。)
水和農業的發展
公元前3000年,中國
已知的最古老的灌溉技術是用於水稻種植。農夫構築起四邊有著堤埂、類似於淺淺的池塘的水田,然後從附近的小溪引來水,灌到裡面。這一古老的技術直到現在還在東南亞、東亞和南亞被廣泛採用。
公元前2000年,埃及
埃及的農夫發明了從尼羅河提水的方法。他們採用的工具被叫做桔槔,即利用一根橫桿來方便地從河裡提升水桶。從河裡提上來的水通過水渠灌溉農田。這種桔槔目前依然在埃及、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
公元前700年,亞述
亞述是古代東方的一個國家。它的國王塞納雪利伯在首都尼尼微城四周種滿了果樹、棉花和其他珍稀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建了一條10千米長的運河和一個石制的水槽,用來從附近的山裡引水。
公元500年,墨西哥
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諾奇幕特蘭城的周圍有許多沼澤湖,阿茲特克人在沼澤湖裡建造台田。他們將湖底出來的沃土鋪在台田上,再種上玉米。台田周圍網狀的溝渠確保了農作物的用水,農夫也可以駕著小船在台田間穿行。
公元1870年,美國
美國中部乾涸的大平原的農業用水只能依靠地下水。當分得政府公有地的定居移民來到那裡時,他們利用風車的動力抽取地下水,再挖掘溝渠,將抽取的地下水引入農田進行灌溉。
公元1990年,以色列
水是沙漠地區的生存之本。滴灌是一種在輸水管上打小孔,讓水直接滴注到每株植物根旁土壤的灌溉方法。這種方法能使灌溉用水的損耗量降到最小。
飲用水的處理
1. 第一次過濾:從河流等引入的水流經過濾網濾去魚、樹葉和垃圾等;
2. 吸附:在第一次過濾的水中加入明礬以形成黏性絮狀物,泥土、細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礬花上,然後水流經沉澱盆,濾除礬花;
3. 第二次過濾:水慢慢流過沙或沙礫,濾除了海藻、細菌和一些化學成分;
4. 氯化:在水中加入氯來殺死剩下的有機生物;
5. 通風:迫使空氣進入處理水,趕出由氯產生的氣體,減少令人不適的氣味和味道;
6. 追加處理:可以加入鈉或石灰來軟化硬水。有些社區加入氟化物來防止氯對牙齒產生腐蝕。
(家庭)廢水處理
1. 初步處理:廢水流經處理設備,流速放慢,大的一些固狀物沉澱下來。水經過沉澱槽時,小一些的微粒沉入底部,形成礦泥;
2. 再處理:在滴流過濾系統中,廢水通過沙礫得以過濾,沙礫表面也可鋪一層細菌群落,以分解污水中的廢物;
3. 追加處理: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在那裡,陽光、空氣使它天然凈化。進入大氣後形成純凈水蒸氣。氯一般在處理水的再次排放前加入。

古代世界觀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體,以及具有流動、潤濕、陰柔性質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對於水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通過賦予水以神的靈性,祈禱水給人類帶來安寧、豐收和幸福。
中國傳統上的龍王就是對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處皆有龍王,龍王廟、堂遍及全國各地。祭龍王祈雨是中國傳統的信仰習俗。

還有口語化
形容人沒有出息,或者是做事不夠好。
例如:你雜這么水的那。(你雜這么差勁那。)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滓言鑫�哦危�笄偌葉嗑荽似籽葑唷?
另有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典 故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五行之一。五行以腎屬水,故常腎、水並稱。此外還用於指病名或指水腫病的病理機制。

氫和氧的化合物。化學分子式為H2O 。在自然界 ,純水是罕見的,水通常是多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純水是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的。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 、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轉化的條件是溫度和壓力。標准大氣壓時,水的冰點為0℃、沸點為100℃。當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 ,氣態水便不能轉化為液態水 。液態水的比熱容為 4.18 焦耳/(克·攝氏度),冰的比熱容約為 2.09焦耳/(克·攝氏度)。在1個標准大氣壓和100℃情況下,水的汽化熱為 2253.02 焦耳/克 ,在常溫常壓下為 2441.12 焦耳/克,水汽凝結成液態水時放出相同的熱量。在0℃和1個標准大氣壓時,冰的融解熱為333.146焦耳/克 ,當水凝成冰時放出相同的熱量。水從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時所吸收的熱量稱升華熱,升華熱等於汽化熱與融解熱之和。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焦耳/( 秒·厘米·攝氏度 ),冰的熱導率為0.023焦耳/(秒·厘米·攝氏度),當雪的密度為0.1千克/升時 ,雪的熱導率為0.00029焦耳/(秒·厘米·攝氏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 ,為1千克/升,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一反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千克/升 ,冰在0℃時,密度為0.9167千克/升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當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小部分離解為氫和氧。凡是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水的酸鹼性用pH值表示,天然水的pH值為6.8~8.5。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 ,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毛管現象和吸附現象。
水能調節氣候。大氣中的水汽能攔阻地球輻射量的 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水使地球產生生命,它是一切有機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全球動植物和40 億人體內含有約11200億噸水 。人類社會依賴水而生存發展。古代,人類對水取利避害,適應水而生存;近代,人類對水興利除害,興建工程,開發水利,控制水害;現代,隨著社會和生產的發展,地球上可資利用的水日趨短缺,水體受到污染,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逐漸認識到水是一種重要資源和環境因素,從而在更高的水平上開始對水開展了新的興利避害活動。
世界氣象組織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 世界2/3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而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必須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淡水供應管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水資源的儲存 、輸送和管理的大規模工程建設。


①病名,即水腫。以水腫主要表現為水液代謝障礙,故名。出《素問·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卧蠶起之狀,曰水。」又:「足脛腫曰水。」
②指水腫病的病理機制。《素問·陰陽別論》:「三陰結,謂之水。」王冰註:「三陰結,謂脾肺之脈俱寒結也,脾肺寒結,則氣化為水。」
③五行之一。《素問·臟氣法時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以腎屬水,故常腎、水並稱。

------------------------------------------------------------------
水是論壇上沒有太大價值的帖子的總稱,每一篇這樣的帖子都被稱為「水帖」,發水帖的行為稱為「灌水」,某些跟帖多而且都是水帖的帖子稱為「水樓」,經常占著位置不說話叫「潛水」。有的論壇喜歡高發帖量,鼓勵灌水,然而學術論壇一般是禁止灌水的。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採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懸浮物質污染: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採石、建築、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2)熱污染: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3)放射性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別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後,往往可以帶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來存在於人畜腸道中的病原細菌,如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等都可以通過人畜糞便的污染而進入水體,隨水流動而傳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發現。某些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也可通過水進行傳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是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的一大課題。

❺ 水的資料!

水的形成
--------------------------------------------------------------------------------
關於水的起源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在約有32種關於水的形成的學說。這里簡述幾種主要學說。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初始物質中存在一種H2O分子的原始星雲,類似於現在平均含水0.5%的隕石,地球形成後降到地球上,從而使地球上有了水。
另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後才有形成水的原始元素(氫和氧)。氫與氧在適宜的條件下化合。生成羥基(OH)。羥基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水(H2O)。
荷蘭的天文學家奧特認為,地球上的主要來源是我們這顆行星的內部的岩石圈的上地幔。岩石圈的物質一半是由硅組成,其中硅酸鹽和水分。這些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適宜的條件下(如火山爆發)脫水,從而形成了地球的水。美國學者肯尼迪等認為岩石在熔化中完全混合時,含有硅酸鹽75%,含水25%。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爆發頻繁,從而加快了地球水的形成。由於地球內部的高溫,地球的水還在增加。在研究中,有資料表明,大洋面近1000年內上升了1.3m。不過近幾十年海洋水面快速升高可能主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造成。
水的性質
--------------------------------------------------------------------------------
水同其它物質一樣,受熱時體積增大,密度減小。純水在攝氏零度時密度為999.87千克/立方米,在沸點時水的密度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減小4%。
在正常大氣壓下,水結冰時,體積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時體積又突然減小。據科學家觀測,在封閉空間中,水在凍結時,變水為冰,體積增加所產生的壓力可達2500個大氣壓力。這一特性對自然界和工業有重要意義。岩石裂隙在反復融凍時裂隙逐漸增大就是這個道理。地埋輸水塑料管為防凍壞,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於凍土層深度)。
水的凍結溫度隨壓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30個大氣壓,水的凍結溫度降低1攝氏度。水的這種特性使大洋深的水不會凍結。
水的沸點與壓力成直線變化關系。沸點隨壓力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熱容量除了比氫和鋁的熱容量小之外,比其它物質的熱容量都高。水的傳熱性則比其它液體小。由於這一特性,天然水體封凍時冰體會級慢地增厚,即使在水面長其封凍時,河流深處可能仍然中液體,水的這種特性對水下生命有重要意義。水的這一特性對指導灌溉也有意義,如進行冬灌能提高地溫,防止越冬作物受低溫凍害。
參考網站http://www.shuiwang.com/waterresourse.htm

❻ 水是孕育生命必須的物質嗎

生命存在的條件是苛刻的,很多因素要考慮 合適的重力,大氣,溫度,水,甚至地殼變化,磁場等都對生命有重大影響。 火星極地有固態水,但是由於大氣稀薄,晝夜溫差太大,很難有液態水聚集

❼ 水的詳細資料

水(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水產生了認識,東西方古代樸素的物質觀中都把水視為一種基本的組成元素,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說中也有水。

水的性質
水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在自然界,純水是非常罕見的,水通常多是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純水可以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當然,這也是相對意義上純水,不可能絕對沒有雜質。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固態的水稱為冰;氣態叫水蒸汽。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氣態水便不能通過加壓轉化為液態水。
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6�1cm�6�1K,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6�1cm�6�1K,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6�1cm�6�1K。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不服從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因此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少量離解為氫和氧,但水在通電的條件下會離解為氫和氧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較明顯的毛細現象和吸附現象。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但普通的水含有少量電解質而有導電能力。
水本身也是良好的溶劑,大部分無機化合物可溶於水。
在-213.16℃,水分子會表現出現厭水性。

水的來源
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映、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現在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對氣候的影響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對地理的影響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 當中
海洋佔了的1 320 000 000立方公里(或97.2%)。
冰川和冰蓋佔了25 000 000立方公里(或1.8%)。
地下水佔了13 000 000立方公里(或者0.9%)。
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 000 立方公里(或0.02%)。
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 000立方公里(或0.001%)。

對生命的影響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現的。水是所有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中水佔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著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水的種類
不同的學科對水有著一些不同的稱呼:
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
軟水:硬度低於8度的水為軟水。
硬水:硬度高於8度的水為硬水。硬水會影響洗滌劑的效果,硬水加熱會有較多的水垢。

飲用水根據氯化鈉的含量,可以分為:
淡水。
鹹水
此外還有:生物水:在各種生命體系中存在的不同狀態的水。
天然水:
土壤水:貯存於土壤內的水
地下水:貯存於地下的水
超純水:純度極高的水,多用於集成電路工業
結晶水:又稱水合水。在結晶物質中,以化學鍵力與離子或分子相結合的、數量一定的水分子。
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D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重水在天然水中占不到萬分之二,通過電解水得到的重水比黃金還昂貴。重水可以用來做原子反應堆的減速劑和載熱劑。
超重水的化學分子式為T2O,每個重水分子由兩個氚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超重水在天然水中極其稀少,其比例不到十億分之一。超重水的製取成本比重水還要高上萬倍。
氘化水的化學分子式為HDO,每個分子中含一個氫原子、一個氘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用途不大。

與水相關的化學反應
水的電離與溶液pH值
水是一種極弱的電解質,它能微弱地電離: H2O+H2O�6�2H3O++OH- 通常H3O+簡寫為H+
水的離子積 Kw=[H+][OH-]
25度時,Kw=1×10-14
pH=-log10([H+])
pH<7,溶液為酸性,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鹼性。

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酸和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水在電流的作用下能夠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鹼金屬和水接觸會發生燃燒。
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無機物和有機物能夠與水進行水解反應:
有機物的水解:有機物分子中的某種原子或原子團被水分子的氫原子或羥基(-OH)代換,例如乙酸甲酯的水解:
無機物的水解:通常是鹽的水解,例如弱酸鹽乙酸鈉與水中的H+結合成弱酸,使溶液呈鹼性:
此外,水本身也可以作為催化劑。

淡水短缺問題與對策
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勢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佔世界總淡水的0.3%。
世界氣象組織於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已經超出生活資源的范圍,而成為戰略資源,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為讓全世界都關心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水的利用
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特別是農業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人類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邊建立,以解決灌溉、飲用和排污問題。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水在飲用、清潔、洗滌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興修水利,與水澇害和洪水等自然災害作斗爭。因此形成了一些專門與水有關的研究領域,如水力學,水文科學,水處理等,甚而產生了以水為生的產業水產業。
工業生產和化工生產大量使用這種廉價的原料。但未經處理的廢水的任意排放就會造成水污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污水的處理就變得十分必要。 (見水污染和污水處理。)

古代世界觀中的水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體,以及具有流動、潤濕、陰柔性質的事物。

水崇拜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對於水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通過賦予水以神的靈性,祈禱水給人類帶來安寧、豐收和幸福。
中國傳統上的龍王就是對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處皆有龍王,龍王廟、堂遍及全國各地。祭龍王祈雨是中國傳統的信仰習俗。

還有口語化
形容人沒有出息,或者是做事不夠好。
例如:你雜這么水的那。(你雜這么差勁那。)

高山流水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滓言鑫 哦危 笄偌葉嗑荽似籽葑唷?
另有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典 故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五行之一。五行以腎屬水,故常腎、水並稱。此外還用於指病名或指水腫病的病理機制。

氫和氧的化合物。化學分子式為H2O 。在自然界 ,純水是罕見的,水通常是多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純水是用鉑或石英器皿經過幾次蒸餾取得的。水是一種可以在液態 、氣態和固態之間轉化的物質。轉化的條件是溫度和壓力。標准大氣壓時,水的冰點為0℃、沸點為100℃。當水汽溫度高於374.2℃時 ,氣態水便不能轉化為液態水 。液態水的比熱容為 4.18 焦耳/(克·攝氏度),冰的比熱容約為 2.09焦耳/(克·攝氏度)。在1個標准大氣壓和100℃情況下,水的汽化熱為 2253.02 焦耳/克 ,在常溫常壓下為 2441.12 焦耳/克,水汽凝結成液態水時放出相同的熱量。在0℃和1個標准大氣壓時,冰的融解熱為333.146焦耳/克 ,當水凝成冰時放出相同的熱量。水從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時所吸收的熱量稱升華熱,升華熱等於汽化熱與融解熱之和。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焦耳/( 秒·厘米·攝氏度 ),冰的熱導率為0.023焦耳/(秒·厘米·攝氏度),當雪的密度為0.1千克/升時 ,雪的熱導率為0.00029焦耳/(秒·厘米·攝氏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 ,為1千克/升,溫度高於3.98℃時,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一反熱脹冷縮的規律,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千克/升 ,冰在0℃時,密度為0.9167千克/升 。水的熱穩定性很強,當水蒸氣加熱到2000K以上,也只有極小部分離解為氫和氧。凡是能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或鹼性氧化物,都能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含氧酸或鹼。純水有極微弱的導電能力。水的酸鹼性用pH值表示,天然水的pH值為6.8~8.5。水具有很大的內聚力和表面張力,除汞以外 ,水的表面張力最大,並能產生毛管現象和吸附現象。
水能調節氣候。大氣中的水汽能攔阻地球輻射量的 60%,保護地球不致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水使地球產生生命,它是一切有機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全球動植物和40 億人體內含有約11200億噸水 。人類社會依賴水而生存發展。古代,人類對水取利避害,適應水而生存;近代,人類對水興利除害,興建工程,開發水利,控制水害;現代,隨著社會和生產的發展,地球上可資利用的水日趨短缺,水體受到污染,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逐漸認識到水是一種重要資源和環境因素,從而在更高的水平上開始對水開展了新的興利避害活動。
世界氣象組織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 世界2/3以上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而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必須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淡水供應管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水資源的儲存 、輸送和管理的大規模工程建設。

水 ①病名,即水腫。以水腫主要表現為水液代謝障礙,故名。出《素問·平人氣象論》:「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卧蠶起之狀,曰水。」又:「足脛腫曰水。」 ②指水腫病的病理機制。《素問·陰陽別論》:「三陰結,謂之水。」王冰註:「三陰結,謂脾肺之脈俱寒結也,脾肺寒結,則氣化為水。」 ③五行之一。《素問·臟氣法時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以腎屬水,故常腎、水並稱。

------------------------------------------------------------------
水是論壇上沒有太大價值的帖子的總稱,每一篇這樣的帖子都被稱為「水帖」,發水帖的行為稱為「灌水」,某些跟帖多而且都是水帖的帖子稱為「水樓」,經常占著位置不說話叫「潛水」。有的論壇喜歡高發帖量,鼓勵灌水,然而學術論壇一般是禁止灌水的 回答者:龍龍小王子 - 千總 四級 4-9 17:49 有關"水的資料
超人老虎 發表於 2006-5-23 19:50:00
水 的 形 成
關於水的起源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在約有32種關於水的形成的學說。這里簡述幾種主要學說。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初始物質中存在一種H2O分子的原始星雲,類似於現在平均含水0.5%的隕石,地球形成後降到地球上,從而使地球上有了水。
另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後才有形成水的原始元素(氫和氧)。氫與氧在適宜的條件下化合。生成羥基(OH)。羥基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水(H2O)。
荷蘭的天文學家奧特認為,地球上的主要來源是我們這顆行星的內部的岩石圈的上地幔。岩石圈的物質一半是由硅組成,其中硅酸鹽和水分。這些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適宜的條件下(如火山爆發)脫水,從而形成了地球的水。美國學者肯尼迪等認為岩石在熔化中完全混合時,含有硅酸鹽75%,含水25%。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爆發頻繁,從而加快了地球水的形成。由於地球內部的高溫,地球的水還在增加。在研究中,有資料表明,大洋面近1000年內上升了1.3m。不過近幾十年海洋水面快速升高可能主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造成。

水 的 性 質
水同其它物質一樣,受熱時體積增大,密度減小。純水在攝氏零度時密度為999.87千克/立方米,在沸點時水的密度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減小4%。
在正常大氣壓下,水結冰時,體積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時體積又突然減小。據科學家觀測,在封閉空間中,水在凍結時,變水為冰,體積增加所產生的壓力可達2500個大氣壓力。這一特性對自然界和工業有重要意義。岩石裂隙在反復融凍時裂隙逐漸增大就是這個道理。地埋輸水塑料管為防凍壞,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於凍土層深度)。
水的凍結溫度隨壓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30個大氣壓,水的凍結溫度降低1攝氏度。水的這種特性使大洋深的水不會凍結。
水的沸點與壓力成直線變化關系。沸點隨壓力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熱容量除了比氫和鋁的熱容量小之外,比其它物質的熱容量都高。水的傳熱性則比其它液體小。由於這一特性,天然水體封凍時冰體會級慢地增厚,即使在水面長其封凍時,河流深處可能仍然中液體,水的這種特性對水下生命有重要意義。水的這一特性對指導灌溉也有意義,如進行冬灌能提高地溫,防止越冬作物受低溫凍害。

世界淡水資源

許多人把地球想像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於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各國水資源排隊

世界各國和地區由於地理環境不同,擁有水資源的數量差別很大。按水資源量大小排隊,前幾名依次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印度。若按人口平均,就是另一種結果了。中國人均水資源量只相當於世界人均量的1/4。

嚴重缺水的國家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爾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水資源的未來

人類對水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全世界1975年用水量為3萬億立方米,1994年為4.3萬億立方米,2000年為7萬億立方米。有人分析,2030年以後,世界水資源將供不應求;2050年,虧水2300億立方米;2070年,虧水4100億立方米。我國專家分析,中國2050年總需水量為8000億立方米,比現在增加2400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生活用水800億立方米,工業用水3000億立方米,農業用水4200億立方米。

水 和 癌 症

據估計,60%一80%的癌症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的。人們一致認為多數癌症是由於環境中的化學致癌物造成的,因而最終是可以防止的。有些研究表明化學致癌因素存在於地表水、地下水和自來水中,此外,THM's (三鹵甲烷)會在飲用水的氯化處理中產生。

簡單地說,直接或間接地排入水中的化學物質的數量是驚人的。自1974年以來,美國的 飲用水供給系統中已檢出有機和無機的飲用水污染物超過2100種。在2100種污染物中,有190種污染物被確認對健康有不利影響,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或有毒性。

即使是EPA飲用水標准,我們也不能確信從水龍頭出來的飲用水中就不含有會削弱我們免疫系統或導致癌症的物質。許多致癌成分常常會潛伏20~30年才顯示出來,我們每個人的新陳代謝功能不同,對致癌的反應也各不相同。Epstein總結道:化學致癌物是沒有閾限的。

飲用水中各種不同的致癌因素如氟化作用、氯化作用和石棉將稍後介紹。但是看到這,我們要了解一些吸引人的究,那就是研究飲用水中那些真正有助於我們防止癌症的積極的物質,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4個因素:TDS、硬度、pH和二氧化硅。

Buyton和Cornhill分析了美國100個大城市的飲用水,發現如果飲用水有中等含量的TDS(大約300mg/L),屬硬水、偏鹼性(pH>7.0),並含有15mg/L的二氧化硅,那麼癌症的死亡人數就會減少10%~25%。

Sauer也發現了二氧化硅和癌症的相關性,也就是二氧化硅含量越高,患癌症的人越少。此外他也指出,當水是硬水時,癌症發病率就低。因此,飲用水中含有較高的TDS和硬度將會導致較低的心臟病和癌症的死亡率。

至於對二氧化硅的評論,通常如果研究者持續研究飲用水中某種具體元素以及它們與癌症的關系,我們就會看到互相矛盾的結果。

舉個例子,一份來自紐約Seneca縣的報告顯示,飲用水中含有較高的硒會大大降低癌症發病率。

當分析具體元素時,我們會發現相反的並且矛盾的結果,在研究心臟病時也出現過相同的情況,但是當我們注意水的綜合因素如TDS和硬度時,我們就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富有意義的結論。

Burton的研究表明,水的pH偏鹼性是另一個降低癌症死亡率的關鍵性因素。很少有人研究並考察過pH對健康的正面影響或負面影響,但是他的論述提醒人們注意到Schroeder的一個發現,Schroeder觀察到偏鹼性的水引起的心血管病少於偏酸性水。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軟水是一種腐蝕性的水,它能溶解水管上象鉛和鎘之類的物質。

但是引起水產生腐蝕性是pH,而不是軟化度,因此鹼性水不會使鍍鋅管或PVC(聚氯乙烯)管上的重金屬或化學物質溶解到水中。

從這些研究得到的正面結論是:飲用含大約300mg/LTDS、有硬度、pH偏鹼性的水會降低癌症致死的危險性。

❽ 關於水的資料

水(簡稱:一氧化二氫,化學式:H₂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

水可分為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氣水、海水、地下水等)[含雜質],蒸餾水[理論上的純凈水],人工制水(通過化學反應使氫氧原子結合得到的水)。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種狹義不可再生,廣義可再生資源。

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於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8)山東水龍王軟化水裝置擴展閱讀:

日常生活中的水可分為軟水和硬水,溶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和鐵鹽的水叫做硬水。水中含有的Ca2+,Mg2+等離子的總濃度稱為硬度。水的硬度的單位為mol·m-3或mmol·dm-3。

工業上也有其他定義:以1dm3水中含有的MgO與CaO總量相當於10mg的CaO定義為硬度1°,硬度在8°以上的為硬水。

含有HCO3-的水稱為暫時硬水,加熱時碳酸氫根離子分解使得鈣鎂離子沉澱而軟化。

含有Cl-,SO42-的水不能通過加熱軟化,稱為永久硬水。

可以用肥皂水來區分軟硬度,煮沸可以使硬水變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水

❾ 水龍王品牌怎麼樣

不錯。
山東水龍王集團是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位於濟南市南郊,京滬鐵路、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南北,企業職工1280人,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集團公司總資產3.6億元,「水龍王」名牌商標無形資產二00三達2.1億元。
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教授級高工12人,高級工程師76人,工程技術人員110人,省級技術開發中心,系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山東大學能源研究基地,清華大學紫光環境工程生產基地,給排水協會會員,消防會員,省級熱能動力專業委員會會員,暖通協會會員。並在全國設有一百三十多個銷售機構,以知名的品牌、一流的質量、優質的服務贏得國內客戶的支持和信賴,「水龍王」牌產品遍及全國。 我公司自建廠以來,先後研製新產品近50多種,都通過省級以上鑒定,獲16項國家專利,87年研製的囊式供水設備,列入國家新產品並填補國內空白,89年研製開發的全自動電腦控制給水設備,國家科委列為91年國家級星火計劃,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同全國各大院校聯合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產品,97年於北京科學院聯合研製的《RV-04單管束立式容積式換熱器》項目,列入國家級98年度星火計劃,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近先後開發中央空調系列產品,等離子體改性強化換熱器等被評為國家名牌產品。「水龍王」商標被評為著名商標,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並取得用戶好評,為我公司的發展壯大,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公司是國家級「給排水暖通區域性支柱產品」龍頭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管理先進單位」、「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星火骨幹企業」、省級現場管理、基礎管理、設備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百家著名企業,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❿ 有關於水的知識點。

水,化學式為H₂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

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屬於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於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陰陽離子,有較為明顯的導電性。

(10)山東水龍王軟化水裝置擴展閱讀

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佔有水平很低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淡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盡管我國河川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由於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人均和畝均佔有量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佔有量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左右,畝均佔有量僅為世界畝均佔有量的3/4。據對149個國家和地區的最新統計,中國人均佔有量已經退居世界110位。因此,正確處理好水及人和人及於水兩方面的關系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艱巨復雜。

我國淡水資源在地區上分布不均,水土組合不平衡。我國的水量和徑流深的分布總趨勢是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並且與人口數耕地的分布不相適應。81%集中分布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耕地面積僅佔全國的 36%;淮河及其以北地區耕地面積佔全國 64%。

閱讀全文

與山東水龍王軟化水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