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純水知識 > 純化水過程中產生廢物

純化水過程中產生廢物

發布時間:2022-08-12 11:40:24

『壹』 研磨污水零排放處理,如此重要的一個五金工業環節,國家卻沒有相應的

現在是我國工業污水排放標准整理版大全,共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水量、水質預測及排放標准和污水水質預測及排放標準的,第二個部分是相關行業的工業污水排放標准表格參數。
【第一部分】水量、水質預測及排放標准和污水水質預測及排放標准

1.污水水量:滲濾液量。滲濾液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雨水進入填埋庫形成滲濾液,另一部分為填埋廢物自身含有的水分經壓實流失產生滲濾液。由於工程採用剛性方案(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填埋庫上方設有鋼結構雨棚,雨水不能進入填埋庫形成滲濾液。因此,填埋庫產生的滲濾液主要是由填埋廢物自身含有的水分經壓實流出產生。根據《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 18595-2001)中規定:入場填埋的廢物含水率需低於85%。符合入場要求的危險廢物自身含水率較低,經碾壓後水分流失不多。因此,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滲濾液量較少,保守估計,每天產生的滲濾液量約為1.0t。

2.其它污水水量。其它生產廢水水量如下:各車間的沖洗廢水12.0t/d;實驗室廢水2.0t/d;共計14.0t/d。 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產生的生產廢水總水量為15t/d。考慮20%的未預見水量,廢水處理站的設計規模為18t/d,每天處理6h,每小時污水處理量為3t。
【第二部分】.污水水質預測及排放標准:
1.填埋廢物的組分非常復雜,很難精確估計滲漠液的水質。但進入填埋場的危險廢物都應符合《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准》(GB 18598-2001)中「危險廢物允許進入填埋區的控制限值」,因此,以此限值作為滲濾液水質。
2.各車間沖洗污水及實驗室廢水主要以沖洗地面、設備及實驗器皿的沖洗水為主,污水中含有部分重金屬。保守估計,除SS外,污水中污染物濃度為滲濾液污染物濃度的20%。
3.根據各生產污水的水量及水質,確定待處理生產污水水質見表。由表可見,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濃度較低,但其中的重金屬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據業主要求,生產廢水去除重金屬後再外運處理。處理後廢水中重金屬要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第一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三級標准。因此,確定本污水處理工程去除的首要目標為重金屬污染物。
污染物 質量濃度/(mg·L-1) 污染物 質量濃度/(mg·L-1)
總汞 0.06 總鎳 3.80
總鉛 1.27 總砷 0.63
總鎘 0.13 無機氟化物 25.33
總鉻 3.04 氰化物 1.27
六價格 0.63 pH值 7-12
總銅 19.00 CODcr 76.00
總鋅 19.00 BOD5 25.33
總鈹 0.05 NH3-N 38.00
SS 106.67

『貳』 關於水的一些知識,越多越好

看尿液顏色定喝水多少

很多人對喝水的理解僅僅限於解渴,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正確地喝水對健康非常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對於人體而言,水在身體內不但是「運送」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而且還直接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因此,保證充足的攝水量對人體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但是,很多人對喝水的理解僅僅限於解渴。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正確地喝水對維護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喝水多少因人而異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何永成博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有1500毫升,再加上從糞便、呼吸過程中或是從皮膚所蒸發的水,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約8杯左右。

通常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會根據活動量、環境,甚至天氣而有所改變。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但是對於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須特別注意,比如浮腫病人、心臟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容易導致病情加劇。而對於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膚乾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則可對緩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此外,人在感冒發燒時也應多喝水,因為體溫上升會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體散熱,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而懷孕期的婦女和運動量比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應多喝水。

正常人每天所需水分大約為一點五公升左右,若以多少杯來計算的話,大約等於八杯二百毫升左右的水。不過這也視乎個人日常活動量而定。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一百毫升至一百五十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二十至三十分鍾。

什麼時候喝?

喝水應該是白天和晚上都平均為原則,不要在單一小時內連續喝太多水。睡前少喝、睡後多喝也是正確飲水的原則,因為睡前喝太多的水,會造成眼皮浮腫、及夜尿多,令睡眠質素受影響。而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人體流失的水分約有四百五十毫升,早上起來需要及時補充,因此早上起床後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環,及促進大腦清醒。

多喝水,要適可而止.
身體的每個系統都需要喝水 - 事實上,我們身體內大部份都是水。人的肌肉、血液和大腦中有超過70%是水分。這是維持一個人每天生理需求的重點之一,而大部份的人都沒有攝取足夠的水分。下面有10項有關水功能的摘要:

1. 絕對不要低估水的價值
水有調節身體溫度,輸送氧和養分,帶走廢棄物,協助肝、腎功能,溶解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功能。每個人每天需要消耗10到12杯的水來維持身體的液體平衡。

2. 注意脫水現象的產生
根據 Mayo 診所和其它居於領導地位的健康管理組織所提出的,就算是輕度的脫水也會造成例如昏睡和便秘等健康問題。脫水症狀包括食慾的減低、輕微頭痛、頭暈和全面性的缺乏鈣質。這個同時也證明了適當的補充水分可以預防一些疾病,例如腎結石以及降低結腸癌的發生率。

3.8並不是永遠的神奇數字
每天要喝8杯8盎司的水已經是一種標准規則了,但至你需要的可能更多,特別是當你在運動的時候。計算身體對液體的需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體重除以2。所得到的數字就是你每天需要攝取的水分。

4. 如果懷疑的話,再去裝一杯水
人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以避免因為炎熱、潮濕或是太冷的氣候以及高海拔所造成的脫水狀況。尤其是感冒生病的時候,特別是發燒的時候更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另外,有一些體重管理的專家也相信在每參用餐錢喝一杯水可以減少對食物的攝取量並幫助消化。

5. 注意看不到的液體
白開水是最好的,不過牛奶、果汁和其它的飲料類也都有約90%的水分含量,所以可以幫助你達到對水分的需求。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酒精類是屬於利尿劑的一種所以會增加液體的流失,所以他們不能算。事實上,在你每喝一杯含咖啡因和酒精賴的飲料時,再喝一杯白開水。

6. 在症狀出現前先喝水
很多專家相信如果你等到有口渴的感覺時再喝水的話,你已經出現輕微的脫水狀態了。起床後先喝一杯水,睡前也要喝一杯水。

7. 不要改變水分攝取的計劃
每天要有定時喝水的計劃。放一個水杯或是水壺在身邊當作是提醒,或是把喝水的時間放入每天的行程表內。

8. 運動時要多喝水
為避免因運動和流汗所造成的脫水現象,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水分的補充。美國營養學協會(ADA)建議在開始運動的前兩個小時喝兩杯水,之後在開始肌耐力運動前15到20分鍾再喝2杯水。在運動當中每15到20分鍾需要補充一次水分。

9. 運動時間長的時候要攝取運動飲料
根據 ADA,傳統的北美式體重控制模式會提供大量的鈉、鉀、氯和鎂來替代汗水的流失。不過,如果運動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以上或是在氣候極端的環境下就需要考慮攝取運動性飲料來維持電解質的平衡以提高身體對液體的吸收和碳水化合物來支持能量的提供。

10. 注意額外的不正常症狀
如果你出現不正常的口渴狀態或是頻尿,尋求醫生的協助來找出問題。口渴感覺和尿液的增加(份量和頻率)可能是疾病的征狀,包括不同程度的糖尿病。

喝水多少因人而異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何永成博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有1500毫升,再加上從糞便、呼吸過程中或是從皮膚所蒸發的水,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約8杯左右。

通常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會根據活動量、環境,甚至天氣而有所改變。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引起生活上的不便。但是對於某些特殊人群,喝水量的多少必須特別注意,比如浮腫病人、心臟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過多,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容易導致病情加劇。而對於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膚乾燥等疾病患者,多喝水則可對緩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此外,人在感冒發燒時也應多喝水,因為體溫上升會使水分流失,多喝水能促使身體散熱,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而懷孕期的婦女和運動量比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也應多喝水。

溫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專家說,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議喝30攝氏度以下的溫開水最好,這樣不會過於刺激腸胃道的蠕動,不易造成血管收縮。含糖飲料會減慢腸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長期大量地喝含糖飲料,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何博士告訴記者,像橙汁、可樂等含糖飲料口感雖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攝入量應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過200毫升,而對於糖尿病人和比較肥胖的人來說,則最好不要喝這類飲料。

純凈水和礦泉水等桶裝水由於飲用方便深受現代人青睞,但是何博士提醒,喝這些水時一定要保證其衛生條件,一桶水最好在一個月內喝完,而且人們不應把純凈水作為主要飲用水。因為水是人體的六大營養素之一,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純凈水中的這些物質含量大大降低,如果平時人們飲食中的營養結構又不平衡,就很容易導致營養失調。有的人擔心自來水硬度太大會不利於身體健康,但何博士介紹說,水的硬度對人體健康基本沒有影響,而且現在國內的自來水都符合生活飲用水的標准,飲用煮沸了的自來水是安全的。茶和咖啡具有提神效果,但何博士提醒人們,喝茶宜喝淡茶,並且切忌酗咖啡,咖啡因會影響鈣的吸收。

喝水不要大口吞咽

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喝水太快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再緩緩喝下,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

至於喝水時間,專家則告訴記者,喝水切忌渴了再喝,應在兩頓飯期間適量飲水,最好隔一個小時喝一杯。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一般來說,人的尿液為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淺,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如果顏色偏深,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睡前少喝、睡後多喝也是正確飲水的原則,因為睡前喝太多的水,會造成眼皮浮腫,半夜也會老跑廁所,使睡眠質量不高。而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人體流失的水分約有450毫升,早上起來需要及時補充,因此早上起床後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環,也能促進大腦清醒,使這一天的思維清晰敏捷。

『叄』 純凈水是怎麼生成的

純凈水,指的是不含雜質的H2O。

從學術角度講,純水又名高純水,是指化學純度極高的水,其主要應用在生物、化學化工、冶金、宇航、電力等領域,但其對水質純度要求相當高,所以一般應用最普遍的還是電子工業。例如電力系統所用的純水,要求各雜質含量低達到「微克/升」級。在純水的製作中,水質標准所規定的各項指標應該根據電子(微電子)元器件(或材料)的生產工藝而定(如普遍認為造成電路性能破壞的顆粒物質的尺寸為其線寬的1/5-1/10),但由於微電子技術的復雜性和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繁多,至今尚無一份由工藝試驗得到的適用於某種電路生產的完整的水質標准。不過近年來電子級水標准也在不斷地修訂,而且高純水分析領域的許多突破和發展,新的儀器和新分析方法的不斷應用都為制水工藝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高純水的國家標准為:GB1146.1-89至GB1146.11-89[168],目前我國高純水的標准將電子級水分為五個級別: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和Ⅴ級,該標準是參照ASTM電子級標准而制定的。

高純水的水質標准中所規定的各項指標的主要依據有:1.微電子工藝對水質的要求;2.制水工藝的水平;3.檢測技術的現狀。

在高純水的生產過程中,水中的陰、陽離子可用電滲析法、反滲透法及離子交換樹脂技術等去除;水中的顆粒一般可用超過濾、膜過濾等技術去除;水中的細菌,目前國內多採用加葯或紫外燈照射或臭氧殺菌的方法去除;水中的TOC則一般用活性炭、反滲透處理。在高純水應用的領域中,水的純度直接關繫到器件的性能、可靠性、閾值電壓,導致低擊穿,產生缺陷,還影響材料的少子壽命,因此高純水要求具有相當高的純度和精度。

天然水中溶解的氣體主要有O2、、CO2、SO2和少量的CH4、氡氣、氯氣等,在高純水的生產過程中,還必需去除這類的氣體。為了有效的去除雜質,在生產高純水的過程中,加入了一些化學殺菌劑,如甲醛、雙氧水、次氯酸鈉等。這些都是為什麼高純水不能作為飲用水的原因之一。

那麼什麼為純凈水呢?所謂純凈水是指其水質清純,不含任何有害物質和細菌,如有機污染物、無機鹽、任何添加劑和各類雜質,有效的避免了各類病菌入侵人體,其優點是能有效安全地給人體補充水份,具有很強的溶解度,因此與人體細胞親合力很強,有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它是採用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精微過濾及其他適當的物理加工方法進行深度處理後產生的水。一般情況下純凈水在生產過程中,源水只有50%-75%被利用,也就是說,1公斤自來水或地下水大約只能生產出0.4公斤左右的純凈水,而剩下的0.6公斤左右的水不能當作飲用水,只能另作它用。

在我國,相關機構專門為此制定了一系列規定條文,並於1998年分別發布了GB17323-1998《瓶裝飲用純凈水》標准和GB17324-1998《瓶裝飲用純凈水衛生標准》,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視和關心。

我國的純凈水標準是參考了美國、加拿大、日本等有關國家的標准而制訂的,如果喝純凈水真的不好的話,那為什麼美國連續30年一直飲用純凈水呢?為什麼美國的FDA1994年制訂的瓶裝水標准把純凈水加進去呢?

通常來講,內含有過多礦物質的水會給人體造成不必要的負擔,而且有的礦物質人體不一定能吸收,如果長期積聚體內,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嚴格來講的話,礦泉水作為一種飲料,每人每天只能攝入500毫升。如果過量,其內含的氟化物對人體相當不利,甚而會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說,礦泉水再好,也只能作為飲料,而純凈水則不然,它不會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反而能夠幫助排泄人體內的毒素。

從科學角度講,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因此,同礦泉水比較而言,雖然純凈水在去除有害物質的同時也去除了水中的營養物質,但終其而言,它對人體健康無害。目前有部分人認為純凈水太純了,沒有營養可言,殊不知人體所需營養95%都是從食物攝入的。如果它不純凈,那還叫什麼純凈水呢?一般說來,水中雜質的主要形態是氣體、液體霧滴、水中懸浮物、固體顆粒及微生物等,其濃度隨排放量、人員流動及氣候等條件的變化而改變。這么多的污染物,豈是只經過淺層處理就能飲用的?而礦泉水只進行了淺層過濾,所以它在保留礦物質和營養物質的同時也保留了有害物質。而有害物質中通常含有致癌物質,該物質的作用是無閥值的,即使是最小量,也會產生一定的反應。因此從長遠來看,純凈水不失為一種安全的日常飲用水。

還記得前幾年的礦泉壺熱嗎?如果喝礦泉水真的如某些人所描述的那麼神奇的話,那麼為什麼在一陣熱浪過後,礦泉壺又無人問津了呢?

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在生產過程中,純凈水的生產成本比礦泉水的生產成本高,這倒使我聯想到「農夫山泉」為什麼要停產純凈水一事。

終其而言,有部分人稱國外不喝「純水」,並且根本不制定「純凈水」標準的言論,是誤導消費者,故意混淆視聽。需要糾正的是,「純水」不等於「純凈水」。「純水」當然不能喝,那是用在特殊行業的,當然不能作為飲用水。

『肆』 了解水的知識

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質)

1命名編輯
根據IUPAC規定,H2O分子的正式名稱只有兩種:水(Water)與氧烷(Oxidane)。
根據其化學組成,人們又給水以下別稱:
根據化學式:氧化氫、一氧化二氫;
類比VIA族與VIIA族其它化合物命名規律:氫氧酸、酸式氧;
類比金屬氫氧化物(鹼)命名規律:氫氧化氫、苛性氫、羥基氫、鹼式氫。
上述名稱雖各不相同,但描述的都是同一種物質——水。國外曾經有過一篇將水稱為"一氧化二氫"的惡搞文章,引起嘩然,就是人們對水的這些「另類命名」不了解造成的。
雖然可以根據水的化學式得到以上讀法,但是只有IUPAC規定的「水」與「氧烷」是正式名稱,其它名稱都不能在正式科學場合使用。在「水」的前面加上定語,可以用來區分特殊種類的水,比如蒸餾水、去離子水或重水。

2來源編輯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
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些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時,當我們面對地球儀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大部分面積都是鮮艷的藍色。從太空中看地球,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很圓的,因為地球的赤道半徑僅比兩極半徑長0.33%。地球是極為秀麗的蔚藍色球體。水是地球表面數量最多的天然物質,它覆蓋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水球。
對於地球水的來源主要的兩派觀點如下:
自生說
1.地球從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後,由於內部溫度變化和重力作用,物質發生分異和對流,於是地球逐漸分化出圈層,在分化過程中,氫、氧氣體上浮到地表,再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作用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後冷卻形成原始地殼的時候產生的。最初地球是一個冰冷的球體。此後,由於存在地球內部的鈾、釷等放射性元素開始衰變,釋放出熱能。因此地球內部的物質也開始熔化,高熔點的物質下沉,易熔化的物質上升,從中分離出易揮發的物質: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氣,試驗證明當1 m3花崗岩熔化時,可以釋放出26 L的水和許多完全可揮發的化合物;
3.地下深處的岩漿中含有豐富的水,實驗證明,壓力為15 kPa,溫度為1,0000℃的岩漿,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處的岩漿平均含水6%,有的可達12%,而且越往地球深處含水量越高。據此,有人根據地球深處岩漿的數量推測在地球存在的45億年內,深部岩漿釋放的水量可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的水。從現代火山活動情況看,幾乎每次火山噴發都有約75%以上的水汽噴出。1906年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純水蒸氣柱高達13,000米,一直噴發了20個h。阿拉斯加卡特邁火山區的萬煙谷,有成千上萬個天然水蒸氣噴出孔,平均每秒種可噴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熱水約23,000m3。據此有人認為,在地球的全部歷史中,火山拋出來的固體物質總量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噴出的水也可占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內部礦物脫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在高溫下與氫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氫化合物燃燒也可以生成水,在堅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數量的結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體。
外生說
1.人們在研究球粒隕石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高達10%以上,而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球粒隕石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隕石,大約占所有隕石總數的86%。一般認為,球粒隕石是原始太陽最早期的凝結物,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這些球粒隕石凝聚而成的;
2.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 t這種「宇宙水」。然後,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3性質編輯
物理


通常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沸點:100℃(氣壓為一個標准大氣壓時)。
凝固點:0℃
三相點:0.01℃
最大相對密度時的溫度:3.98℃
比熱容:4.186kJ/(kg·℃) 0.1MPa 15℃蒸發潛熱:2257.2kJ/(kg) 0.1MPa 100℃
密度:1000 kg/m3(4℃時)。冰的密度比水小
臨界溫度:374.2℃
浮力分類:懸浮、漂浮、沉底、上浮、下沉。
不同溫度下水的各類物理參數:

水密度的變化

水(20張)
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000kg/m3,溫度高於3.98℃時(也可以忽略為4℃),水的密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在0~3.98℃時,水熱縮冷漲,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原因:主要由分子排列決定。也可以說由氫鍵導致。由於水分子有很強的極性,能通過氫鍵結合成締合分子。液態水,除含有簡單的水分子(H₂O)外,同時還含有締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當溫度在0℃水未結冰時,大多數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締合分子存在,當溫度升高到3.98℃(101kPa)時水分子多以(H₂O)2締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據空間相對減小,此時水的密度最大。如果溫度再繼續升高在3.98℃以上,一般物質熱脹冷縮的規律即佔主導地位了。水溫降到0℃時,水結成冰,水結冰時幾乎全部分子締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巨大的締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個氧原子有四個氫原子為近鄰兩個氫鍵這種排布導致成是種敞開結構,冰的結構中有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溫度的水小。
化學
化學式:H₂O

水之韻律(20張)
結構式:H—O—H(兩氫氧鍵間夾角104.5°)。
相對分子質量: 18.016[1]
化學實驗:水的電解。方程式:2H₂O=通電=2H₂↑+O₂↑(分解反應)
分子構成:氫原子、氧原子。
CAS號: 7732-18-5
水具有以下化學性質:
1.穩定性:在2000℃以上才開始分解。
水的電離:純水中存在下列電離平衡:H₂O==可逆==H⁺+OH⁻ 或 H₂O+H₂O=可逆=H₃O⁺+OH⁻。
註:「H₃O⁺」為水合氫離子,為了簡便,常常簡寫成H⁺,更准確的說法為H9O4⁺,純水中氫離子物質的量濃度為10⁻⁷mol/L。
2.水的氧化性:水跟較活潑金屬或碳反應時,表現氧化性,氫被還原成氫氣。
2Na+2H₂O=2NaOH+H₂↑
Mg+2H₂O=Mg(OH)₂↓+H₂↑
3Fe+4H₂O(水蒸氣)=Fe₃O₄+4H₂↑ (加熱)
C+H₂O=CO+H₂(高溫)
3.水的電解:
水在直流電作用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工業上用此法制純氫和純氧 2H₂O=2H₂↑+O₂↑。
4.水化反應:
水可跟活潑金屬的鹼性氧化物、大多數酸性氧化物以及某些不飽和烴發生水化反應。
Na₂O+H₂O=2NaOH
CaO+H₂O=Ca(OH)₂
SO₃+H₂O=H₂SO₄
P₂O₅+3H₂O=2H₃PO₄
CH₂=CH₂+H₂O←→C₂H₅OH
5.水解反應
鹽的水解氮化物水解:Mg₃N₂+6H₂O(加熱)=3Mg(OH)₂↓+2NH₃↑
NaAlO₂+HCI+H₂O=Al(OH)₃↓+NaCI(NaCI少量)
碳化鈣水解: CaC₂(電石)+2H₂O(飽和氯化鈉)=Ca(OH)₂+C₂H₂↑
鹵代烴水解: C₂H₅Br+H₂O(加熱下的氫氧化鈉溶液)←→C₂H₅OH+HBr
醇鈉水解:
C₂H₅ONa+H₂O→C₂H₅OH+NaOH
酯類水解:
CH₃COOC₂H₅+H₂O(銅或銀並且加熱)←→CH₃COOH+C₂H₅OH
多糖水解:(C₆H₁₀O₅)n+nH₂O←→nC₆H₁₂O₆
6.水分子的直徑數量級為10的負十次方,一般認為水的直徑為2~3個此單位。


7.水的電離:
在水中,幾乎沒有水分子電離生成離子。
H₂O←→H⁺+OH⁻
由於僅有一小部分的水分子發生上述反應,所以純水的Ph值十分接近7。
8.水是兩性物質,既有氫離子(H⁺),也有氫氧根離子(OH⁻)。但純凈蒸餾水是中性的。

4軟硬度編輯
日常生活中的水可分為軟水和硬水,溶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和鐵鹽的水叫做硬水。水中含有的Ca2+,Mg2+等離子的總濃度稱為硬度。水的硬度的單位為mol·m-3或mmol·dm-3。根據水的硬度可以將水分類為:

硬度/(mmol·dm-3)

>4.5

3.0~4.5

1.5~3.0

0.5~1.5

<0.5

名稱

極硬水

硬水

中硬水

軟水

極軟水

工業上也有其他定義:以1dm3水中含有的MgO與CaO總量相當於10mg的CaO定義為硬度1°,硬度在8°以上的為硬水。
含有HCO3-的水稱為暫時硬水,加熱時有如下反應使得鈣鎂離子沉澱而軟化:
含有Cl-,SO42-的水不能通過加熱軟化,稱為永久硬水。[2]

5分類概念編輯
地下水與地表水
地下水——有機物和微生物污染較少,而離子則溶解較多,通常硬度較高,蒸餾燒水時易結水垢;有時錳氟離子超標,不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較地下水有機物和微生物污染較多,如果該地屬石灰岩地區,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陽、綿陽、廣元、阿壩等地區。
原水與凈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處理設備的進水,如常用的城市自來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總固體含量)檢測其水質,中國城市自來水TDS值通常為100~400ppm。
凈水——原水經過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即稱之為凈水。
純凈水與蒸餾水
純凈水——原水經過反滲透和殺菌裝置等成套水處理設施後,除去了原水中絕大部分無機鹽離子、微生物和有機物雜質,可以直接生飲的純水。
蒸餾水——以蒸餾方式制備的純水,通常不用於飲用
純化水和注射用水
純化水——醫葯行業用純水,電導率要求<2μs/cm。
注射用水——純化水經多效蒸餾、
超濾法再次提純去除熱原後可以配製注射劑的水。

6取用方法編輯
地下取水
尋找地下水源的首選之地就是地表早已乾枯的溪流與河流的河床地區。雖然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無水,但是在它們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豐富的地下水。
日光蒸餾水
日光蒸餾取水法特別適用於沙漠地區,在地面挖一個長寬約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水壺,在坑上放一塊塑料薄膜,用石頭或沙土將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後在塑料膜的

日光蒸餾法
中央部分吊一石塊確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順利滑至中央底部並落入收集器中。
太陽的照射使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升高,蒸發產生水汽。水汽逐漸飽和,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水壺中,這種方法在一天之內能收集大約半升水。
植物中取水
通過凝結植物的水汽來收集水分。在一段健壯枝葉濃密的樹木嫩枝上套一個塑料袋,放袋子的時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這樣便於接收葉面蒸騰作用產生的凝結水。因為蒸騰作用產生的水汽上升與薄膜接觸時遇冷後就會凝結成水滴。應讓凝結的水珠沿著薄膜內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

7提純處理編輯
(一)沉澱物過濾法
(二)硬水軟化


(三)活性炭吸附法
(四)去離子法
(五)逆滲透法、反滲透法
(六)超過濾法
(七)蒸餾法
(八)紫外線消毒法
(九)生物化學法
(十)正向滲透法,自然凈化方法的人類新創造。
正滲透
「滲透」在海水淡化、脫鹽、水處理領域,啰嗦、復雜一下又稱正滲透、或正向滲透,以示與反滲透、反向滲透法、逆滲透的差異、區別或對應、強調,正向滲透法是與反滲透互逆的一對方法。正滲透作為一種潛在的水純化和淡化新技術,世界上正對其進行著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壓力驅動反滲透膜分離技術(RO)在膜、膜組器、設備和工藝等方面都有了較大創新和改進,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RO技術在節能、環保領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脫鹽來講,RO技術可認為已接近發展的頂峰。因此,國外已經開展了「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FO)」的相關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食品加工、醫葯等領域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壓力延緩滲透(FRO)海水發電」,更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清潔再生能源開發技術。但是國內對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關注得很少,相關研究和論文也不多。雖然,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有了創造性的發明「非加壓吸附滲透法海水淡化」(CN92110710。2)。
國外1976年,有液-液體系的原始嘗試,國內1992年,發明過液-固體系的正向滲透(非加壓)吸附滲透法脫鹽(CN92110710。2)。直到約10年後,又重新跟隨國際潮流,開始標準的模仿復制的模式,2008年開始有綜述報告。
正向滲透分離技術很早就得到了應用。很久以前,人們就採用食鹽來長期貯存食物,因為在高鹽環境下多數細菌、黴菌和病原菌由於滲透作用會脫水死亡或暫時失去活性。
如今,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進行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垃圾滲透液處理等研究;食品工業在實驗室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來濃縮飲料;緊急救援時的生命支持系統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製取淡水。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正向滲透技術已經應用於人體的葯物控制釋放。
生物學方法
薄膜的孔用引導水分子通過活細胞的細胞膜的蛋白質來構成。

8影響編輯
對氣候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於被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

雨水(4張)
形成一個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夏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對地理
在地球表面有71%被水資源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就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水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比如:死海。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360,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佔了1,320,000,000立方公里(97.2%);冰川和冰蓋佔了25,000,000立方公里(1.8%);地下水佔了13,000,000立方公里(0.9%);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000 立方公里(0.02%);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000立方公里(0.001%)。
雨水的葯用功能
雨水,又名無根水,中醫認為其性輕清,味甘淡,諸水之上也。夏日尤佳。飲之可以去病。(剛下的雨水中含有大量塵埃,特別在現代化的和工業污染嚴重的城市,成分相當復雜,甚至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但在未受污染的地方,干凈的雨水功能依舊)。
對工程

農業灌溉(1張)
1.古中國人早已把水靈活運用到農業中:為保證水稻生活的環境濕潤,他們在田沿築起土埂,防止田內余水流失,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他們還使用桔槔,桔槔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當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滿水以後,由於杠桿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輕易把水提拉至所需處。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相當普遍,而且延續了幾千年,是中國農村歷代通用的舊式提水器具。
2.古代亞述國王在其首都四周種滿珍稀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了一條長長的運河,用來從附近的水源處引水灌溉這些植物。
3.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諾奇幕特蘭四周有許多湖,阿茲泰克人在湖中建台田。他們挖出湖裡的淤泥鋪在田上,再種上作物。阿茲泰克人在台田周圍挖了溝渠,類似於中國的水田用於灌溉。
4.以色列位於沙漠之中,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不僅耕地少,而且是一個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建國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興修水利外,還大力發展節水技術。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多採用噴灌,占灌溉面積的87%,滴灌佔10%。80年代後,滴灌開始普遍採用,本世紀初已佔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種植上。滴灌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葯,還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採用,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種植業產值的90%以上來自灌溉農業。
對人體
對於人來說,水是僅次於氧氣的重要物質。在成人體內,60%的質量是水。兒童體內水的比重更大,可達近80%。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可以活上一個月。但是如果不喝水,連一周時間也很難度過。體內失水10%就威脅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險,足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水還有治療常見病的效果,比如:清晨一杯涼白開水可治療色斑;餐後半小時喝一些水,可以用來減肥;熱水的按摩作用是強效的安神劑,可以緩解失眠;大口大口地喝水可以緩解便秘;睡前一杯水對心臟有好處;惡心的時候可以用鹽水催吐。
1.溶解消化功能
水是體內一切生理過程中生物化學變化必不可少的介質。水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和電離能力(水分子極性大),可使水溶性物質以溶解狀態和電解質離子狀態存在,甚至一些脂肪和蛋白質也能在適當條件下溶解於水中,構成乳濁液或膠體溶液。溶解或分散於水中的物質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有效進行。
食物進入空腔和胃腸後,依靠消化器官分泌出的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胰液、腸液、膽汁等,才能進行食物消化和吸收。在這些消化液中水的含量高達90%以上。
2.參與代謝功能
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內物質交換和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水不僅是體內生化反應的介質,而且水本身也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水是各種化學物質在體內正常代謝的保證。
如果人體長期缺水,代謝功能就會異常,會使代謝減緩從而堆積過多的能量和脂肪,使人肥胖。
3.載體運輸功能
由於水的溶解性好,流動性強,又包含於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水充當了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在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吸收、氣體的運輸和交換、代謝產物的運輸與排泄中,水都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運送氧氣、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到全身;把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運往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
4.調節抑制功能
水的比熱高,對機體有調節體溫的作用。
防止中暑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這是因為認為攝入的三大產能營養素在水的參與下,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再通過水的蒸發可散發大量能量,避免體溫升高。當人體缺水時,多餘的能量就難以及時散出,從而引發中暑。
此外,水還能夠改善體液組織的循環,調節肌肉張力,並維持機體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5.潤滑滋潤功能
在缺水的情況下做運動是有風險的。因為組織器官缺少了水的潤滑,很容易造成磨損。因此,運動前的1個小時最好要先喝充足的水。
體內關節、韌帶、肌肉、膜等處的活動,都由水作為潤滑劑。水的黏度小,可使體內摩擦部位潤滑,減少體內臟器的摩擦,防止損傷,並可使器官運動靈活。
同時水還有滋潤功能,使身體細胞經常處於濕潤狀態,保持肌膚豐滿柔軟。定時定量補水,會讓皮膚特別水潤、飽滿、有彈性。可以說,水是美膚的佳品。
6.稀釋和排毒功能
不愛喝水的人往往容易長痘痘,這是因為人體排毒必須有水的參與。沒有足夠的水,毒素就難以有效排出,淤積在體內,就容易引發痘痘。
其實,水不僅有很好的溶解能力,而且有重要的稀釋功能,腎臟排泄水的同時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毒物及食入的多餘葯物等一並排出,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防止有害物質在體內慢性蓄積而引發中毒。因此,服葯時應喝足夠的水,以利於有效地消除葯品帶來的副作用。

9污染編輯
分類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一、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採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二、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懸浮物質污染: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採石、建築、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2)熱污染: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3)放射性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三、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別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後,往往可以帶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來存在於人畜腸道中的病原細菌,如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等都可以通過人畜糞便的污染而進入水體,隨水流動而傳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發現。某些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也可通過水進行傳播。由此看見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防止工業污染和病原微生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是保護環境,更是保障人體健康的一大課題。
處理方法
1. 廢水流過沉澱槽,固狀物會沉澱下來。
2. 在滴流過濾中,廢水流過沙礫得以過濾,沙礫表面也可鋪細菌,以分解污水中的廢物。
3. 還可在水中加入漂白粉,氯氣等殺死微生物。
4. 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可以天然凈化。
5. 廢水經過「旋水分離器」,能過濾。
石英砂過濾是去除水中懸浮物最有效手段之一,是污水深度處理、污水回用和給水處理中重要的單元。其作用是將水中已經絮凝的污染物進一步去除,它通過濾料的截留、沉降和吸附作用,達到凈水的目的。
二.適用范圍
1.用於要求出水濁度≤5mg/L能符合飲用水質標準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市政給水系統;
2.工業污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的去除;
3.可用作離子交換法軟化、除鹽系統中的預處理設備,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業給水的粗過濾設備;
以及用在游泳池循環處理系統、冷卻循環水凈化系統等。

10人文編輯
古代世界觀中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也有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體,[3]以及具有流動、潤濕、陰柔性質的事物。
崇拜現象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對於水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通過賦予水以神的靈性,祈禱水給人類帶來安寧、豐收和幸福。
中國傳統上的龍王就是對水的神格化。凡有水域水源處皆有龍王,龍王廟、堂遍及全國各地。祭龍王祈雨是中國傳統的信仰習俗。

『伍』 制劑(制葯)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洗瓶水,求怎麼回收再利用,還有產純化水後的濃水。

現在節能減排是個趨勢,能夠減少排放和回收都是節能的手段針對回你的情況我建議:
1、洗瓶答水應該相對比較好的水質可以兩個方面處理:
a、直接在洗瓶車間終端排水加裝超濾系統,可以循環使用的。這種方式不需要投資較多的管網,可以減少水機的負擔,缺點是空間的需求。
b、把水直接在返回純化水間的原水箱。這種方式需要建設回收水的管網。
至於純化水的濃水,現在純化水的生產工藝基本上市雙級反滲透,基本上綜合水利用率應該在70%,現在有種新的技術叫做無動力濃水回收裝置,還能提高15%,這基本極限了。其他的廢水只能做沖廁和綠化了。

『陸』 尿素的性質

概述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又稱脲(與尿同音)。其化學公式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國際非專利葯品名稱為 Carbamide。外觀是白色晶體或粉末。它是動物蛋白質代謝後的產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類動物排出的體內含氮代謝物。這代謝過程稱為尿素循環。
尿素是第一種以人工合成無機物質而得到的有機化合物。活力論從此被推翻。
別名:碳醯二胺、碳醯胺、脲

生理

尿素在肝臟產生後融入血液(人體內的濃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爾之間),最後通過腎臟由尿排出。少量尿素由汗排出。
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學物質合成尿素。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謝途徑是一種合成代謝,叫做尿素循環。此過程耗費能量,卻很必要。因為氨有毒,且是常見的新陳代謝產物,必須被消除。肝臟在合成尿素時,需要N-乙醯谷氨酸作為調節。
含氮廢物具有毒性,產生自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即脫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在脫去氨基的過程,該過程生成的含氮化合物在肝臟中轉化為尿素,不含氮部分轉化為糖類或脂肪等)過程。大多數生物必須再處理之。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陸地生物則轉化氨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鳥和爬行動物通常排泄尿酸,其它動物(如哺乳動物)則是尿素。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在其蛻變過程轉為排泄尿素;大麥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為其尿素循環中的一個轉換酶的基因壞了。
哺乳動物以肝臟中的一個循環反應產生尿素。這循環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應起點是氨的分解。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後,它已完全被理解。在這循環中,來自氨和 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轉換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 L-鳥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 L-精氨酸。
尿素循環是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排泄含氮代謝廢物的主要途徑。但別種生物亦然,如鳥類、無脊椎動物、昆蟲、植物、酵母、真菌和微生物。
尿素對生物基本是廢物,但仍有正面價值。比如,腎小管里的尿素被引入腎皮質以提高其滲透濃度,促使水份從腎小管滲透回身體再利用。

化學性質

分子式:CO(NH2)2,分子量 60.06 ,CO(NH2)2 無色或白色針狀或棒狀結晶體,工業或農業品為白色略帶微紅色固體顆機無臭無味。密度1.335g/cm3。熔點132.7℃。溶於水、醇,不溶於乙醚、氯仿。呈微鹼性。可與酸作用生成鹽。有水解作用。在高溫下可進行縮合反應,生成縮二脲、縮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熱至160℃分解,產生氨氣同時變為氰酸。因為在人尿中含有這種物質,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體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生產方法:工業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為原料,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學反應如下。
尿素在酸、鹼、酶作用下(酸、鹼需加熱)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對熱不穩定,加熱至150~160℃將脫氨成縮二脲。若迅速加熱將脫氨而三聚成六元環化合物三聚氰酸。(機理:先脫氨生成異氰酸(HN=C=O),再三聚。)
與乙醯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醯脲與二乙醯脲。
在乙醇鈉作用下與丙二酸二乙酯反應生成丙二醯脲(又稱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鹼性催化劑作用下能與甲醛反應,縮聚成脲醛樹脂。
與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尿素易溶於水,在20℃時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應。尿素產品有兩種。結晶尿素呈白色針狀或稜柱狀晶形,吸濕性強。粒狀尿素為粒徑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觀光潔,吸濕性有明顯改善。20℃時臨界吸濕點為相對濕度80%,但30℃時,臨界吸濕點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濕氣候下敞開存放。目前在尿素生產中加入石蠟等疏水物質,其吸濕性大大下降。
尿素是一種高濃度氮肥,屬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了生產多種復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長期施用沒有不良影響。畜牧業可用作反芻動物的飼料。 但在造粒中溫度過高會產生少量縮二脲,又稱雙縮脲,對作物有抑製作用。我國規定肥料用尿素縮二脲含量應小於0.5%。縮二脲含量超過1%時,不能做種肥,苗肥和葉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過多或過於集中。
尿素是有機態氮肥,經過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銨或碳酸氫銨後,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發現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1828年,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鉀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從此,活力論的錯誤證明了,有機化學實際上開辟了。活力論認為無機物與有機物有根本性差異,無機物所以無法變成有機物。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一些魚的尿中含有尿素;鳥和爬行動物排放的是尿酸,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

施用

尿素適用於作基肥和追肥,有時也用作種肥。尿素在轉化前是分子態的,不能被土壤吸附,應防止隨水流失;轉化後形成的氨也易揮發,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
尿素適用於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由於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可積累大量的銨離子,會導致PH升高2——3個單位,再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數量的縮二脲,其濃度在500ppm時,便會對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製作用,因此尿素不易用作種肥。

用途

它可以大量作為三聚氰胺、脲醛樹酯、水合阱、四環素、苯巴比妥、咖啡因、還原棕BR、酞青藍B、酞青藍Bx、味精等多種產品的生產原料。
一、調節花量 為了克服蘋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時,於花後5-6周(蘋果花芽分化的臨界期,新梢生長緩慢或停止,葉片含氮量呈下降趨勢)葉面噴施0.5%尿素水溶液,連噴2次,可以提高葉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長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適宜。
二、疏花疏果 桃樹的花器對尿素較為敏感但嘎面反應較遲鈍,因此,國外用尿素對桃和油桃進行了疏花疏果試驗,結果表明,桃和油桃的疏花疏果,需要較大濃度(7.4%)才能顯示出良好效果,最適合濃度為8%-12%,噴後1—2周內,即能達到疏花疏果的目的。但是,在不同的土地條件下,不同時期及不同品種的反應尚需進一步試驗。
三、水稻制種 在雜交稻制種技術中,為了提高父母本的異交率,以增加雜交稻制種量或不育系繁種量,一般都採用赤毒素噴施母本以減輕母本包頸程度或使之完全抽出;或噴施父母本,調節二者的生長,使其花期同步。由於赤黴素價格較貴,用其制種成本高。人們用尿素代替赤黴素進行實驗,在孕穗盛期、始穗期(20%抽穗)使用1.5%-2%尿素,其繁種效果與赤黴素類似,且不會增加株高。
四、防治蟲害 用尿素、洗衣粉、清水4:1:400份,攪拌混勻後,可防止果樹、蔬菜、棉花上的蚜蟲、紅蜘蛛、菜青蟲等害蟲,殺蟲效果達90%以上。
五、尿素鐵肥 尿素以絡合物的形式,與Fe2+形成螯合鐵。這種有機鐵肥造價低,防治缺鐵失綠效果很好。此外葉面噴0.3%硫酸亞鐵時加入0.3%尿素,防治失綠效果比單噴0.3%硫酸亞鐵好。

正確貯存方法

1、尿素如果貯存不當,容易吸濕結塊,影響尿素的原有質量,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這就要求廣大農戶要正確貯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裝袋完好無損,運輸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雨淋,貯存在乾燥、通風良好、溫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貯存,下面要用木方墊起20公分左右,上部與房頂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於通風散濕,垛與垛之間要留出過道。以利於檢查和通風。已經開袋的尿素如沒用完,一定要及時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尿素土壤中轉化

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態溶於土壤溶液中,通過氫鍵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銨,進而生成炭酸氫和氫氧化銨。然後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膠體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後不殘留任何有害成分。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縮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轉化受土壤PH值、溫度和水分的影響,在土壤呈中性反應,水分適當時土壤溫度越高,轉化越快;當土壤溫度10℃時尿素完全轉化成銨態氮需7——10天,當20℃需4——5天,當30℃需2——3天即可。尿素水解後生成銨態氮,表施會引起氨的揮發,尤其是鹼性或鹼性土壤上更為嚴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時應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還原層。

葯用尿素

葯物名稱: 尿素
葯物別名: nh2conh2
英文名稱: urea
葯物說明: 注射液:每瓶30g(100ml);60g(250ml)。
主要成分: 暫無
性狀特徵: 暫無
功能主治: 作用與山梨醇同。但本品經腎小球濾過後,約50%從腎小管中再吸收,其高滲液用於腦水腫、腦疝、青光眼等。脫水作用快而強(15~30分鍾),但維持時間短(約3~4小時)。用葯後常繼發腦體積增大和顱內壓反跳性回升,故在本葯注射後3~4小時,須加用其他脫水葯物。 外用其軟膏或乳膏可使皮膚軟化,防止手足皸裂。
用法用量: 靜注或快速靜滴:每次0.5~1g/kg,於20~30分鍾內滴注完畢。12小時後可重復給葯。一般可連用1~3天。
不良反應: 暫無
注意事項: (1)本品性質不穩定,注射液須在臨用前以10%葡萄糖液溶解,並須在24小時以內用完,以防分解而釋出氨,產生毒性,超過24小時不能再用。(2)如葯物貯存太久或葯液溫度過低,注入後引起面色潮紅、精神興奮、燥躁不安等症狀。(3)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紅腫起泡,應以0.25%普魯卡因局部封閉並加熱敷。或用如意金黃散或50%硫酸鎂濕敷治療。(4)可增加血中非蛋白氮,故腎功能不全、嚴重休克及明顯脫水者、有活動性顱內出血者、血內氮質積留過多者忌用。

尿素乳膏

商品編碼: A20312291583
商品規格: 10克:1克
商品單位:
批准文號: 國葯准字H19983174
生產企業:
新鄉華青葯業有限公司
處方類型: 本品為非處方葯
詳細資料
【 葯品名稱 】 通用名稱:尿素乳膏 商品名稱:尿素乳膏
英文名稱: 漢語拼音:niaosurugao
【 成 份 】 本品每克含尿素0.1克。輔料為:白凡士林、十二烷基硫酸鈉、十八醇、甘油、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丙二醇、純化水。
【 性 狀 】 本品為白色乳膏。
【 作用類別 】
【 適 應 症 】 用於手足護膚,防皸裂。
【 規 格 】 10克:1克
【 用法用量 】 局部外用,塗於患處並輕輕揉搓,每日2-3次。
【 不良反應 】 偶見皮膚刺激和過敏反應。
【 禁 忌 】
【 注意事項 】 1.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2.避免接觸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3.塗布處如有燒灼感、瘙癢、紅腫等,應停止使用。必要時應向醫生咨詢。 4.用後應擰緊瓶蓋,當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5.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6.請將此葯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
【 兒童用葯 】
【 老年用葯 】
【葯物相互作用】 如正在使用其他葯物時,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 葯物過量 】
【 葯物毒理 】 本品可使角蛋白溶解變性,增進角質層的水合作用,從而使皮膚柔軟,防止乾裂。

『柒』 純化水設備系統在純化水取樣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並說明原因

做理化取樣,保持容器乾燥干凈,做微生物限度,先將取樣容器滅菌,取樣前,將取樣口用75%的酒精擦拭下,先放30秒純化水再快速取樣,以防污染。

『捌』 制備純水工藝廢棄的樹脂是不是危險廢物

1、固體樹脂,不是危險廢物。
2、樹脂通常是指受熱後有軟化或熔融范圍,軟回化時在外力答作用下有流動傾向,常溫下是固態、半固態,有時也可以是液態的有機聚合物。廣義地講,可以作為塑料製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稱為樹脂。樹脂是製造塑料的主要原料,也用來制塗料(是塗料的主要成膜物質,如:醇酸樹脂、丙烯酸樹脂、合成脂肪酸樹脂,該類樹脂於長三角及珠三角居多,也是塗料業相對旺盛的地區,如長興化學、紐佩斯樹脂、三盈樹脂、帝斯曼先達樹脂等)、黏合劑、絕緣材料等,合成樹脂在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於液體中雜質的分離和純化,有大孔吸附樹脂、離子交換樹脂、以及一些專用樹脂。

『玖』 純化水中易氧化物超標的原因

對於這個問題,很難判斷的,得做試驗檢測,易氧化物是用消耗高錳酸鉀的內量計算的,一般容通常用間接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鈉間接計算高錳酸鉀。
估計有2種可能:
1、高錳酸鉀氧化。造成易氧化物超標,例如:一般的高分子原材料、增塑劑、添加劑、也很容易氧化。
2、氧乙酸氧化硫代硫酸鈉,導致易氧化物超標,就是過氧乙酸造成的!
吸光度和過氧乙酸有直接關系,估計是殘留太大造成的。

『拾』 水的提純處理

(一)沉澱物過濾法
(二)硬水軟化法
(三)活性炭吸附法
(四)去離子法
(五)逆滲透法、反滲透法
(六)超過濾法
(七)蒸餾法
(八)紫外線消毒法
(九)生物化學法
(十)正向滲透法,自然凈化方法的人類新創造。 「滲透」在海水淡化、脫鹽、水處理領域,啰嗦、復雜一下又稱正滲透、或正向滲透,以示與反滲透、反向滲透法、逆滲透的差異、區別或對應、強調,正向滲透法是與反滲透互逆的一對方法。正滲透作為一種潛在的水純化和淡化新技術,世界上正對其進行著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壓力驅動反滲透膜分離技術(RO)在膜、膜組器、設備和工藝等方面都有了較大創新和改進,但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RO技術在節能、環保領域存在的局限,而且就脫鹽來講,RO技術可認為已接近發展的頂峰。因此,國外已經開展了「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FO)」的相關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食品加工、醫葯等領域得到了應用,特別是「壓力延緩滲透(FRO)海水發電」,更是一項極具前景的清潔再生能源開發技術。但是國內對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關注得很少,相關研究和論文也不多。雖然,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有了創造性的發明「非加壓吸附滲透法海水淡化」(CN92110710。2)。
國外1976年,有液-液體系的原始嘗試,國內1992年,發明過液-固體系的正向滲透(非加壓)吸附滲透法脫鹽(CN92110710。2)。直到約10年後,又重新跟隨國際潮流,開始標準的模仿復制的模式,2008年開始有綜述報告。
正向滲透分離技術很早就得到了應用。很久以前,人們就採用食鹽來長期貯存食物,因為在高鹽環境下多數細菌、黴菌和病原菌由於滲透作用會脫水死亡或暫時失去活性。
如今,人們已經開始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進行海水淡化、工業廢水處理、垃圾滲透液處理等研究;食品工業在實驗室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來濃縮飲料;緊急救援時的生命支持系統利用正向滲透膜分離技術製取淡水。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正向滲透技術已經應用於人體的葯物控制釋放。 水對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大氣中的水汽能阻擋地球輻射量的60%,保護地球不致於被冷卻。海洋和陸地水體在夏季能吸收和積累熱量,使氣溫不致過高;在冬季則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使氣溫不致過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發到天空中形成了雲,雲中的水分子在達到一定數量時通過降水落下來變成雨,冬天則變成雪。落於地表上的水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從地層里冒出來,形成泉水,經過小溪、江河匯入大海。形成一個水循環[註:植物也參與了水循環]。
雨雪等降水活動對氣候形成重要的影響。在溫帶季風性氣候中,夏季風帶來了豐富的水氣,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形成明顯的干濕兩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於不同的氣候條件,水還會以冰雹、霧、露水、霜等形態出現並影響氣候和人類的活動。 在地球表面有71%被水資源覆蓋,從空中來看,地球就是個藍色的星球。水侵蝕岩石土壤,沖淤河道,搬運泥沙,營造平原,改變地表形態。
地球表層水體構成了水圈,包括濕地、海洋、河流、湖泊、沼澤、冰川、積雪、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由於注入海洋的水帶有一定的鹽分,加上常年的積累和蒸發作用,海水和大洋里的水都是鹹水,不能被直接飲用。某些湖泊的水也是含鹽水,比如:死海。世界上最大的水體是太平洋。北美的五大湖是最大的淡水水系。歐亞大陸上的裏海是最大的鹹水湖。
地球上水的體積大約有 1,360,000, 000 立方公里。海洋佔了1,320,000,000立方公里(97.2%);冰川和冰蓋佔了25,000,000立方公里(1.8%);地下水佔了13,000,000立方公里(0.9%);湖泊、內陸海,和河裡的淡水佔了250,000 立方公里(0.02%);大氣中的水蒸氣在任何已知的時候都佔了13,000立方公里(0.001%)。
雨水的葯用功能
雨水,又名無根水,中醫認為其性輕清,味甘淡,諸水之上也。夏日尤佳。飲之可以去病。(剛下的雨水中含有大量塵埃,特別在現代化的和工業污染嚴重的城市,成分相當復雜,甚至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但在未受污染的地方,干凈的雨水功能依舊)。 1.古中國人早已把水靈活運用到農業中:為保證水稻生活的環境濕潤,他們在田沿築起土埂,防止田內余水流失,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他們還使用桔槔,桔槔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杠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當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滿水以後,由於杠桿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輕易把水提拉至所需處。桔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相當普遍,而且延續了幾千年,是中國農村歷代通用的舊式提水器具。
2.古代亞述國王在其首都四周種滿珍稀植物。為了灌溉這些植物,他修了一條長長的運河,用來從附近的水源處引水灌溉這些植物。
3.在墨西哥前首都特諾奇幕特蘭四周有許多湖,阿茲泰克人在湖中建台田。他們挖出湖裡的淤泥鋪在田上,再種上作物。阿茲泰克人在台田周圍挖了溝渠,類似於中國的水田用於灌溉。
4.以色列位於沙漠之中,沙漠占國土面積的60%,不僅耕地少,而且是一個半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季節性強,區域分布不均,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極為突出,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一建國就制定法律,宣布水資源為公共財產,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除興修水利外,還大力發展節水技術。農業生產中基本不用常見的漫灌、溝灌、畦灌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多採用噴灌,占灌溉面積的87%,滴灌佔10%。80年代後,滴灌開始普遍採用,本世紀初已佔灌溉面積的90%,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花卉、棉花等種植上。滴灌投資並不比噴灌高,不僅節水,而且對地形、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強,不受風力和氣候影響,肥料和農葯可同時隨灌溉水施人根系,省肥省葯,還可防止產生次生鹽漬化,消除根區有害鹽分。滴灌技術的採用,使作物產量成倍增長,種植業產值的90%以上來自灌溉農業。 對於人來說,水是僅次於氧氣的重要物質。在成人體內,60~70%的質量是水。兒童體內水的比重更大,可達近80%。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可以活上一個月。但是如果不喝水,連一周時間也很難度過。體內失水10%就威脅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險,足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水還有治療常見病的效果,比如:清晨一杯涼白開水可治療色斑;餐後半小時喝一些水,可以用來減肥;熱水的按摩作用是強效的安神劑,可以緩解失眠;大口大口地喝水可以緩解便秘;睡前一杯水對心臟有好處;惡心的時候可以用鹽水催吐。
1.溶解消化功能
水是體內一切生理過程中生物化學變化必不可少的介質。水具有很強的溶解能力和電離能力(水分子極性大),可使水溶性物質以溶解狀態和電解質離子狀態存在,甚至一些脂肪和蛋白質也能在適當條件下溶解於水中,構成乳濁液或膠體溶液。溶解或分散於水中的物質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有效進行。
食物進入空腔和胃腸後,依靠消化器官分泌出的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胰液、腸液、膽汁等,才能進行食物消化和吸收。在這些消化液中水的含量高達90%以上。
2.參與代謝功能
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人體內物質交換和化學反應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水不僅是體內生化反應的介質,而且水本身也參與體內氧化、還原、合成、分解等化學反應。水是各種化學物質在體內正常代謝的保證。
如果人體長期缺水,代謝功能就會異常,會使代謝減緩從而堆積過多的能量和脂肪,使人肥胖。
3.載體運輸功能
由於水的溶解性好,流動性強,又包含於體內各個組織器官,水充當了體內各種營養物質的載體。在營養物質的運輸和吸收、氣體的運輸和交換、代謝產物的運輸與排泄中,水都是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運送氧氣、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酶、激素到全身;把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運往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
4.調節抑制功能
水的比熱高,對機體有調節體溫的作用。
防止中暑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喝水。這是因為認為攝入的三大產能營養素在水的參與下,利用氧氣進行氧化代謝,釋放能量,再通過水的蒸發可散發大量能量,避免體溫升高。當人體缺水時,多餘的能量就難以及時散出,從而引發中暑。
此外,水還能夠改善體液組織的循環,調節肌肉張力,並維持機體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5.潤滑滋潤功能
在缺水的情況下做運動是有風險的。因為組織器官缺少了水的潤滑,很容易造成磨損。因此,運動前的1個小時最好要先喝充足的水。
體內關節、韌帶、肌肉、膜等處的活動,都由水作為潤滑劑。水的黏度小,可使體內摩擦部位潤滑,減少體內臟器的摩擦,防止損傷,並可使器官運動靈活。
同時水還有滋潤功能,使身體細胞經常處於濕潤狀態,保持肌膚豐滿柔軟。定時定量補水,會讓皮膚特別水潤、飽滿、有彈性。可以說,水是美膚的佳品。
6.稀釋和排毒功能
不愛喝水的人往往容易長痘痘,這是因為人體排毒必須有水的參與。沒有足夠的水,毒素就難以有效排出,淤積在體內,就容易引發痘痘。
其實,水不僅有很好的溶解能力,而且有重要的稀釋功能,腎臟排泄水的同時可將體內代謝廢物、毒物及食入的多餘葯物等一並排出,減少腸道對毒素的吸收,防止有害物質在體內慢性蓄積而引發中毒。因此,服葯時應喝足夠的水,以利於有效地消除葯品帶來的副作用。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一、化學性污染
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鹼和一些無機鹽類。酸鹼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築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葯、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採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二、物理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包括:
(1)懸浮物質污染: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採石、建築、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入,對水生生物不利。
(2)熱污染: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3)放射性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三、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別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後,往往可以帶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來存在於人畜腸道中的病原細菌,如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等都可以通過人畜糞便的污染而進入水體,隨水流動而傳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發現。某些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也可通過水進行傳播。由此看見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防止工業污染和病原微生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是保護環境,更是保障人體健康的一大課題。 1. 廢水流過沉澱槽,固狀物會沉澱下來。
2. 在滴流過濾中,廢水流過沙礫得以過濾,沙礫表面也可鋪細菌,以分解污水中的廢物。
3. 還可在水中加入漂白粉,氯氣等殺死微生物。
4. 水被排入露天池塘,可以天然凈化。
5. 廢水經過「旋水分離器」,能過濾。
石英砂過濾是去除水中懸浮物最有效手段之一,是污水深度處理、污水回用和給水處理中重要的單元。其作用是將水中已經絮凝的污染物進一步去除,它通過濾料的截留、沉降和吸附作用,達到凈水的目的。
二.適用范圍
1.用於要求出水濁度≤5mg/L能符合飲用水質標準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及市政給水系統;
2.工業污水中的懸浮物、固體物的去除;3.可用作離子交換法軟化、除鹽系統中的預處理設備,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業給水的粗過濾設備;
以及用在游泳池循環處理系統、冷卻循環水凈化系統等。 在文明的早期,人們開始探討世界各種事物的組成或者分類,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類的童年時期,由於科學水平低,對於水的認識不足,不能從科學角度解釋水的性質,對於水能滅火,能養育人類,但也可以淹溺,兼有養育與毀滅能力產生了又愛又怕的感情,產生了水崇拜,此種崇拜帶有迷信性質。

閱讀全文

與純化水過程中產生廢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濃酸的除垢作用 瀏覽:203
realme閃回鍵是怎麼用 瀏覽:838
離子交換膜在膜產業中佔比 瀏覽:1
屠宰場怎麼安裝污水管 瀏覽:216
13年愛麗舍空調濾芯怎麼拆 瀏覽:553
化學上的蒸餾 瀏覽:462
污水處理員工制度 瀏覽:851
淋浴房除垢除霉哪個牌子好 瀏覽:868
水處理廠新老系統對接 瀏覽:602
耐王水樹脂 瀏覽:434
工業園污水處理設備廠哪裡多 瀏覽:680
曼牌濾芯是哪裡代工的 瀏覽:495
機油濾芯絲桿在濾芯上怎麼取 瀏覽:690
測廢水測什麼 瀏覽:413
中空纖維超濾膜都有多少微米的 瀏覽:352
磷化廢水處理的內容 瀏覽:138
混合離子交換器河北 瀏覽:290
寧波港口EDI中心主要的服務內容是什麼 瀏覽:855
什麼機子處理純凈水 瀏覽:950
卡特挖機為什麼提升器總不好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