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粗鹽提純,蒸發前為什麼要用鹽酸將溶液的pH調到4~5如果pH調到1~2有什麼後果該如何補救
調到1說明鹽酸加多了,危害是加熱蒸發時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污染環境,回對產品無影響。如答需補救,可用氫氧化鈉調PH值到需要的范圍。
氯化鈉蒸發前用鹽酸將溶液的PH調至4--5是因為Nacl加入Hcl是為了防止Nacl裡面有雜質,鹽酸起稀釋作用,也防止揮發。
(1)粗鹽提純水太多的後果擴展閱讀:
在粗鹽中的硫酸根離子,鎂離子以及加入的過量鋇離子都會成為沉澱被過濾這個步驟給排除。
剩下的離子當中,就是多於的碳酸根,需要用鹽酸排除,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僅把溶液調至中性,不能保證所有的碳酸根都轉化成二氧化碳飛走,因此應當保持一定的酸性(中性條件下,很可能因為生成碳酸氫根離子,導致最後提純的氯化鈉純度不夠),多餘的氯化氫會在最後的蒸發步驟轉化成氣體隨水蒸氣飛出體系,並不影響最終的純度。
B. 粗鹽提純實驗中為什麼用15ml水為宜 (提示:20°C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鹽)
水太少了會導致一些鹽沒有完全溶化,而水太多了則會導致加熱蒸發水時太費勁
此時基本上食鹽溶解的比較完全 加熱比較容易出現食鹽固體
實驗也比較節省時間
C. 粗鹽提純溶解時為什麼水既不宜多也不宜少
因為在室溫(復20攝氏度)制下,氯化鈉的溶解度約為36g,即在室溫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達到飽和狀態)。水的密度約為1g/ml,所以100ml水最多溶解36g氯化鈉,那麼,10ml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鈉。由於稱取5g粗鹽,所以量取10ml水去溶解約3.6g粗鹽(剩餘約1.4g)(達到飽和狀態)比較合適。
D. 粗鹽提純實驗中加入30 mL水溶解8克食鹽的依據是什麼加水過多或過少有何影響
依據是:氯化鈉復在20攝氏度是的溶制解度是36g,30 mL水可以溶解10.8克氯化鈉,所以8g在低於20攝氏度的30 mL水中完全溶解
加水過多,最後蒸發時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時間
加水過少,則可能不能完全溶解食鹽,造成氯化鈉不能完全被提出
E. 粗鹽提純實驗中加入30 mL水溶解8克食鹽的依據是什麼加水過多或過少有何影響
少了會是8g食鹽不能完全溶解。
多了沒用,給實驗帶來負擔。30 mL就能完全把他溶解, 你在多加有什麼用那?何況最後要加熱蒸發。誰多了只是增加負擔!!
F. 粗鹽提純加大量水不正確 為什麼
這題應該是考慮到氯化鈉的溶解度對溫度的影響不大,所以應該是高溫配置飽和的氯化鈉溶液,然後冷卻結晶。如果水太多了,就無法結晶出雜質來了!
G. 關於粗鹽提純實驗有關問題討論:①粗鹽提純實驗中要將粗鹽在溶解前放在研缽中研碎,不研碎可能的後果是__
粗鹽提純實復驗中要將粗鹽在溶解制前放在研缽中研碎,有利於加速固體的溶解;根據溶解度的概念計算得5mL的水即5克水最多溶解1.8克食鹽,10克水能將2克固體溶解完畢,故用10mL水溶解;分析整個粗鹽提純實驗步驟,玻璃棒一共用了4次:溶解時用玻璃棒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過濾時玻璃棒引流、蒸發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濺出、轉移時用玻璃棒將固體轉移到紙上,晾乾後回收到指定容器中;當蒸發皿出現多量固體對,應停止加熱,用余溫蒸干.
故答案為:溶解需要更長的時間、有部分食鹽未完全溶解、4、防止沖破濾紙、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
H. 粗鹽提純溶鹽的水量過多過少有何影響
水量過多,蒸發的時候浪費時間.
水量過少,鹽不能全部溶解.
I. 粗食鹽的提純若酸度或鹼度過大會有怎樣影響
一般可以將最終溶液調至弱酸性然後蒸發處理,最終得到的結晶純度較高
J. 粗鹽提純水太多會怎麼樣
這個是化學問題了,粗鹽提純出雜質要是水加太多就沒有結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