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荊楚網的荊楚網大事記
2014年7月1日,湖北荊楚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正式掛牌。證券代碼:830836。
2014年6月,聯合河南大河網、河北新聞網、北京千龍網,發起「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全媒體采訪活動,以互聯網獨特的方式記錄南水北調中線調水這一偉大事件。
2014年5月,荊楚網策劃發起「引江濟漢徒步行」活動,組織20名資深驢友,徒步走完67公里引江濟漢工程乾渠,並以微博等形式宣傳重大工程。
2014年4月24日,由荊楚網發起的長江沿線8省2市的11家全國重點新聞網站組成的「江海聯盟」在武漢成立
2014年3月,荊楚網聯合武漢志願者共同開展「府河大調查」全媒體采訪,為促成府河沿線加快污染治理營造了強有力的輿論環境,提供了翔實的數據資料。
2014年2月,荊楚網全國首發「路政哥」陳紅濤英雄事跡報道,後續全媒體報道10餘篇。
2013年,5月18日,荊楚網首次以全媒體形式直播「沌陽高架橋拆除爆破」,是全國地方新聞網站中首家完成全媒體直播的網站;1件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2012年,荊楚網被評為「2011-2012年中國最具品牌價值新聞網站」,1件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2011年,荊楚網被評為全國「最受歡迎的黨報黨刊網站」,「熱點網談」欄目榮膺「湖北省互聯網站十大品牌欄目」,4件新聞作品分獲中國新聞獎和中國人大新聞獎。
2010年,荊楚網獲評「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網路媒體」,東湖評論頻道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互聯網品牌欄目」,荊楚網獲評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狀和全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集體。
2009年,荊楚網網路評論《石首事件的學費要交得值》榮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專題《湖北工會第十一屆代表大會》獲「湖北五一新聞獎」二等獎;在湖北省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宣傳工作會議中,荊楚網新聞專題《科學發展在湖北》及網路訪談《湖北省長李鴻忠網上暢談科學發展》兩件作品獲得「優秀新聞作品獎」。2008年10月23日,中央文化體制改革督查組一行,在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歐陽堅的率領下參觀視察荊楚網。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春明陪同視察。
2006年5月,中國新聞獎(網路新聞)復評在東湖賓館成功舉行。
2006年5月,荊楚網「湖北手機報彩信版」業務在湖北移動上線。
2006年4月,荊楚網首家門店——「荊楚沖印」營業,為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模式融和提供線下支持。
2006年3月,由荊楚網主辦的湖北省首家第五媒體「楚天無線」揭牌,同時「湖北手機報WAP版」正式推出。
2006年3月,荊楚網與湖北人民廣播電台合作,對省農業廳廳長進行訪談,實現了網路與廣播的跨媒體直播。
2006年3月,荊楚網承辦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十一次新聞發布會網上發布活動 。
㈡ 何三坡的何三坡吳懷堯對話錄:不懂詩歌就是沒文化
吳懷堯:今年的中國作家富豪榜推出之前,據我們的調查,數以百萬計的詩人就潛伏在我們身邊,他們並非像大眾想像中的那樣窮困潦倒或是不切實際。詩人群體中不乏億萬富翁。作為一位詩人和批評家,對此現象你怎麼看?
何三坡:一位詩人不能去尊重大眾的想像力,這不公平,而且也滑稽。大眾無法理解莊周為什麼不願去做相國,而情願坐在濮水岸邊釣魚;無法想像王維會住在終南山的別墅里。無論窮困潦倒,還是富甲天下,只取決於詩人的態度。而與大眾的想像力無關,只要詩人願意低下他的頭顱,金錢只是一張紙,唾手可得。你沒聽萬夏說過么:「僅我腐朽的一面,就夠你享用一生。」
但我還是希望,世界要讓詩人呆在馥郁的花叢中,而不要逼迫他們跳到腐朽的泥潭裡。否則,他可能比奸商還狡猾,比惡吏還強橫,比昏君還腐敗,所以哲人王柏拉圖就明確宣布,要把詩人開除出理想國。要是詩人都淪落成了億萬富翁,這個世界就很糟糕,很黑暗,很讓人厭煩。
吳懷堯:1989年3月26日,詩人海子自殺,引起各界關注;2006年9月30日,詩人蘇菲舒在詩歌活動現場裸體讀詩,後被警方拘留;近二十年來,這類詩歌事件不勝枚舉,詩人們的這些選擇,讓很多公眾難以理解,你如何看待他們的這些舉動?
何三坡:詩人的非正常死亡常常會讓人震驚,對此,公眾難以理解,我的理解是,比起龐大的詩人團體,它只是特例而已,它並沒有超過普通人的比例。並不意味著這個群體對非正常死亡有特殊的嗜好。沒必要對此大驚小怪。任何人都有權選擇向世界告別。對此,我們無能為力。至於蘇菲舒裸體讀詩,據我所知,它是一個非凡的行為藝術,他在表達人性的自由,毫無疑問,將會載入中國的文學史。
吳懷堯:在很多實用主義者看來,詩歌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作下酒菜,無非是一些文人墨客的詞語拼貼游戲而已。在你看來,詩歌的意義體現在哪裡?
何三坡:如果生活止於飯菜,止於苟活,我就看不出人類與一頭豬的差距在哪裡。林語堂先生早就說過: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歌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並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了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朴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聖潔的理想。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把詩歌稱作中國人的宗教。
幾千年來,這么一個泱泱大國,一直靠的是這把來自天空的掃帚在掃卻它心頭的塵土。否則,王侯與將相,金錢與道德,陰謀與殺戮,將會像漫天飛沙擋住我們的視野,我們的生民將身陷卑污,無法知道美為何物。
從古至今,我們的文人墨客就與詞語呆在一起,詞語豈止是拼貼游戲?它是世上最威權的帝王,最神性的謎語。有史以來,萬物都靠詞語命名。如果沒有詞語,我們全都是啞巴。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它是照亮心靈的偉大事物,是打開世界的秘密鑰匙。
吳懷堯:你現在隱遁在燕山腳下,每天和清風明月為伴,與山水鳥獸為鄰,這種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望不可及,在嘈雜、機械、忙亂的都市生活中,詩歌對於大眾的意義體現在哪裡?
何三坡:去年冬天,我看過一部德國人拍的名叫《竊聽風暴》的電影,它溫暖,荒誕而諷喻。其中有這樣一個細節,一個政府特工受上級指派,負責監視一個詩人的行蹤。一次他因為讀到這個詩人的詩歌深受震撼,詩歌是這樣寫的:初秋九月的每一天都是藍色的/年輕、挺拔的樹向上伸展著/就像愛情一樣茂盛生長/我們頭頂美麗干凈的天空/一朵雲慢慢移動/它是那樣潔白無瑕/而只要你從心底相信/它就會一直在你身邊。
特工讀完這首詩歌,感動莫名,並在陡然之間,恢復了人性。我想說的是,無論我們身在何時,身居何處,做著何種營生,都有一萬種理由去接近詩歌,都可以去發現美好,並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幸福。 吳懷堯:近年來,關於詩歌起了幾場紛爭,北京大學的季羨林先生認為新詩是一場失敗,作家韓寒認為現代詩沒有存在的必要,對於此類觀點,你作何感想?
何三坡:有關新詩的論爭由來已久,幾乎從新文化運動之初就沸沸揚揚,胡適與劉半農的白話詩遭到穆木天猛烈的詰難,北島與顧城的「朦朧詩」受到臧克家的憤怒指責。然而,歷史證明,任何對新詩的責難都是螳臂當車,都不能阻止它的一往無前,都不能遮蔽它的滔天巨浪。
至於季羨林與韓寒,我願意把它看作是老年的昏聵與少年的無知。昏聵,因為年齡太大,在所難免;無知,大抵出於少不更事,我們應該原諒他。
吳懷堯:2008年7月,你的詩集《灰喜鵲》出版,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被譽為陶潛田園詩的現代版,我記得當時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網評欄目東湖評論還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稱:「只有何三坡,肯為燕山上那些美麗的動物和花花草草致敬,主動與它們成為知己,並被它們的卑微和快樂打動……」在一個人們詛咒文學、詩歌備受羞辱的時代,是什麼力量促使你如此熱愛詩歌?
何三坡: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實用主義的時代,一個被剝奪了精神財產的時代,一個不需要良心的時代,一個贊美工業而踐踏自然的時代,一個聰明而不美好的時代,一個神造的東西日漸稀少、一個人造的東西日漸增多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詩歌受到羞辱理所當然,我不驚訝,不憤懣。我願意像陶潛一樣站在花草一邊,鳥獸一邊,像梭羅一樣站在大地一邊,雲朵一邊,站在受侮辱和受損害者一邊,站在瘋狂的掠奪者的反面,申訴那些正在大面積消逝的田園之美,自然之美,我知道,唯有這樣的美,才能拯救我們日益貪欲的靈魂。
在工業革命以來的短短一百多年裡,相信每一個關注自然與熟知鄉村的人,都會驚奇地目睹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的自然環境正在經歷著它的滄海桑田,經歷著它前所未有的痛苦的巨變。與其說我熱愛詩歌,不如說我熱愛山川之美,這些一去不返的偉大的美,讓我疼惜、流連。我希望用我的寫作來提醒人們:在背離自然,追求繁榮的道路上,走得愈遠,就愈愚蠢。
吳懷堯:在你的詩集封底,我看到詩人莫妮卡的一句話:「我唯一擔心的是,當今的中國已沒有欣賞它們的心境與教養了。」這句話振聾發聵又讓人傷懷,你認為當今中國,還有欣賞詩歌的心境與教養嗎?作為詩人,你怎樣面對自己的命運?
何三坡: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美好的東西總是稀缺,它命中註定它只會屬於無限的少數人。我並不傷感。我記得去年夏天,我在當代文學館的一次發言中,表達過我對詩歌命運的見解。我願意在此再說一遍:在一個詩歌備遭羞辱的時代,我不覺得做詩人是羞恥的。恰恰相反,羞恥的是他所遭遇的時代與人民。即便沒有了菊花,沒有了酒,只要還有明月,我就會喜悅,就不會羞愧。我就願意像一隻喜鵲,哼著小曲,度過這緩慢的一生。
吳懷堯:在你年輕時代,幾乎籍籍無名,年過不惑,卻突然間聲名赫赫,這種境況幾乎與寫《塵埃落定》的作家阿來的境況差不多,今天,幾乎每個閱讀過你文字的人都會為你的文學才華所折服,你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何三坡:我年輕時無心功名,由於一個特別的原因,幾乎整整20年,拒絕在任何公開刊物上發表作品,因為互聯網上的一個博客,這一切都被打破了。我說過,它帶來了藝術創作中最寶貴的種子:廣闊的自由。而這樣的種子,在紙媒體的世界裡,基本上被消滅殆盡了。我看到了它的燎原之火,正在隨風蔓延,它的光芒在夜色中閃爍,給黑夜漫遊的人們帶來了無邊的道路。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它。
㈢ 荊楚網的荊楚網簡介
荊楚網,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管,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湖北荊楚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營,是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的湖北省唯一的重點新聞網站,現已獲取互聯網信息服務(ICP)經營許可證、網路廣告經營許可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經營製作許可證,並擁有互聯網出版等資質。荊楚網作為主辦單位新聞資訊的網上出口,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論壇、博客、微博、播客、手機、網上直播等多種手段,每天24小時向全球網民發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信息。2013年,荊楚網躋身全國省級重點新聞網站前列,成為湖北最大的外宣工作平台。荊楚網自2004年開辦以來,相繼獲評「中國新聞網站十強」、「中國報社網站十強」、「最具營銷價值門戶網站」、「最受歡迎的黨報黨刊網站」,兩次榮膺「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網路媒體」,先後7次獲得中國新聞獎。荊楚網擁有新聞、圖片、評論、視頻、論壇、博客、汽車、房產、旅遊、金融、健康、教育等四十多個頻道以及湖北省內17個市州的門戶網站。其中,荊楚網新聞頻道是湖北省最及時的網路信息發布平台;荊楚網東湖評論頻道是荊楚網重點打造的網路輿論主陣地,曾獲「2009年度中國互聯網品牌欄目(頻道)」,2010年度湖北新聞獎新聞專欄類一等獎;荊楚網東湖社區是省內最大的綜合性網路互動平台,如今注冊用戶過百萬。荊楚網堅持按大眾傳播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以「打造中國名網、奠定世界影響」為奮斗目標;致力建設百姓身邊的世界性媒體,打造湖北最及時的全媒體新聞資訊平台、最權威的口碑聚合平台、最貼心的社區服務平台、最便捷的網上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