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鍋爐用的軟化水的葯劑是什麼
阻污劑。
『貳』 鍋爐軟化水硬度超標需要加什麼葯
再生周期設定過大,或流量計故障造成的計量不準
正洗內時間偏短,使本應在正洗中被沖掉的廢鹽水容被部分地帶到軟水箱中
給水水壓不穩引發的鹽箱補水過少,吸鹽過少,正洗不足,其中任何一項都可造成該次再生後出水硬度超標
在鹽箱中的鹽很少時,未能及時添加,造成某次再生的效果不佳
操作不當,在某次再生過程中關閉給水閥
『叄』 蒸汽鍋爐軟水器壞了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將水軟化有一台加葯裝置,可以用加葯裝置來軟化水么
可以用加葯來代替軟化水的,加的葯劑為緩釋阻垢劑
『肆』 配製葯品必須用什麼水(硬水、軟水、純水、礦泉水、自來水)為什麼
配製葯品必須用蒸餾水,也就是純水.
因為其他種類的水中含有一些離子成分,如果用於配置葯品則會使葯品中攙雜這些成分,使葯品不純.
『伍』 純水預處理加軟化水好還是加加葯系統好
純水預處理一般都是軟化系統在內的
『陸』 軟化水硬度高加什麼葯劑可以降低硬度
這個主要是看你使用的水源用在什麼方面,如果是飲用水方面是用陰離子樹脂交換將水中的鈣、鎂離子進行處理,如果是工業用水建議可以使用硅磷晶這一材料進行處理
『柒』 軟化水工業鍋爐加什麼葯好
智能全自動軟化水設備技術指參數
出水量:10T/H
入口水壓專:0.18-0.6Mpa
源水硬度:屬<8mmol/L
出水硬度:<0.03mmol/L
再生方式:順流/逆流
控制方式:時間/流量
工作電源:220V/50Hz
工作溫度:1-55℃
操作方式:自動/手動
再生劑:NaCL
交換劑:001x7鍋爐軟化水樹脂
智能全自動軟化水設備特點
1、設備運行周期和進鹽量可根據原水硬度的高低選擇調整,樹脂用量少,耗鹽低,水質優,操作簡單,維護方便。
2、設備適用性強,對高硬度≤8mmol/L一次軟化殘余硬度<0.03mmol/L。
3、制水工藝先進,採用浮動床逆流再生工藝,水質、產水量穩定,連續產水,用軟化水化鹽、再生、清洗。
4、節鹽、節水。再生鹽的比耗為75-90克/克當量,遠近低於同類進口設備;自耗水少、只佔設備產水量的2%-4%。
5、使用壽命長,由於閥結構設計合理,比原自動切換器使用壽命延長一倍。
6、設備重量輕、佔地面積少、不需要用廠房、土建,安裝、運行、維護費用低。
7、安裝方便,只需接進出水管和電源即可開機運行。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實現了無人操作。
『捌』 什麼葯品軟化水
水軟化反來應過程--鈉離子交換
軟化是運自用離子交換的原理,用軟化器中的鈉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水中的鈣、鎂離子,釋放鈉離子,使水質得到軟化的工作過程完全自動化的水處理設備,水質軟化的反應方程式為:(其中以R代表樹脂本體)
2RNa+Ca2+=-R2Ca+2Na+ 2RNa+Mg2+=R2Mg+2Na+
吸附鈣、鎂離子飽和後的樹脂經過鈉鹽溶液的處理,可重新轉化為鈉型而恢復其交換能力,這一再生過程的反應式為:
R2Ca+2NaCl=2RNa+CaCl2 R2Mg+2NaCl=2RNa+MgCl2
上述正向和反向離子交換的反復進行,就可使軟化水持續不斷地產生。
『玖』 軟水葯劑是酸性還是鹼性
這個問題我想是你們廠鍋爐在運行中連續排污器開得過大.
試想:1小時就多噸水,如果不是連續排污器開大了,溶解固形物的數值也是會增大,只是不要關太小,否則,溶解固形物要增大.另外,在糖廠,由於使用一效二效水做補充水,水中糖份應經常觀察,監測.發現水中糖份超過標准,應及時排放.水中糖份也會使鍋爐水的鹼度低.naoh加多了對鍋爐有一定的影響.同時,要保證鍋爐水的na3po4有一定的量.
爐水ph值保持在10左右有利於降低鍋爐腐蝕率,但ph值不能超過12,否則會使鍋爐鋼板脆性增大.加naoh量可通過測爐水ph值確定.
如果補給水是經過鈉離子交換軟化處理的,且原水暫時硬度占總硬度比例大,降低排污率能夠提高爐水鹼度,但爐水總鹼度不能高於20.
如果原水中硬度都是永久硬度,即使降低排污率,鹼度也無法提高,必須要加naoh,但需控制ph值保持在10-12,爐水總鹼度不能高於20.
另外還有可能是水處理工藝採取了氫鈉離子聯合交換法時,或除碳器未發揮作用,或氫離子交換軟水與鈉離子交換軟水混合比例不當.
可以採用磷酸三鈉和氫氧化鈉聯合處理鍋爐水,提高水的ph值.
有時突然出現事故性的水質惡化、鍋爐水ph值下降的情況時,可採取適當提高鍋爐水中過剩磷酸鹽含量以及增大鍋爐排污量的方法,作為減輕產生鍋爐酸性腐蝕的應急措施.
如果水源沒有變化,除了加葯以外,只有通過增加凝結水回收來解決了,別無它法.加葯一般都是採用加葯器,另外,對於頻繁加葯可以採用計量泵向鍋爐給水泵進水管內加葯,也可以在排污之後向除氧水箱定量加葯.
『拾』 用什麼葯劑可以使硬水變成軟水,要是葯劑
就是這頭飽一系列,各清坶素針,清坶素片等一系列的都最好不要用.去醫院或是葯店買葯打針的時候都要先給醫生或是店員說清楚寶寶對這兩款過敏,他就會知道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