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早春呈水部張18員外的譯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韓 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專一年春好處,絕勝屬煙柳滿皇都。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酪般細密而滋潤,
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遠勝過綠楊滿城的暮春。
㈡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解釋
解釋是:京城大復道上空絲雨紛紛制,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注釋
呈:恭敬地送給。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最是:正是。處:時。
絕勝:遠遠勝過。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2)早春純水部張18員外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准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㈢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全文意思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譯文如下: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奶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裡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㈣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准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朴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4)早春純水部張18員外擴展閱讀: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釋義:
長安街上細密的春雨潤滑如酥,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簡介:
此詩作於公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的早春時節。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
㈤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古詩拼音版
zǎo chūn chéng shuǐ bù zhāng shí bā yuán wài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táng hán yù
唐 韓愈
tiān jiē xiǎo yǔ rùn rú sū , cǎo sè yáo kàn jìn què wú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zuì shì yī nián chūn hǎo chǔ , jué shèng yān liǔ mǎn huáng dū 。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拓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
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游興。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韓愈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推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是一個語言巨匠。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㈥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全詩及詩意
全詩如下: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裡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6)早春純水部張18員外擴展閱讀:
詩文賞析 :
第一首詩中,詩人運用簡朴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
第一句寫小雨,「天街小雨潤如酥」。天街,京城的街道,這里代指唐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潤,滋潤。酥,酥油,羊牛乳汁製品。意思說:初春小雨滋潤著京城的大地,泥土像塗上了酥油一樣濕潤、松軟。這個比喻很新顆貼切,著一「潤」字,將小雨寫得活而可愛。
第二句寫草色,「草色遙看近卻無」。草色,小草剛剛發芽的顏色。遙看,遠遠地看;無,沒有。意思說:由於春雨滋潤,小草發芽,遠遠望去是一片淺綠的顏色,可是走到跟前卻看不分明。因為頓色很淡,又很稀疏。所以,像是什麼顏色都沒有。詩人觀察細致入微,逼真地描繪出初春小草的形態。
第三、四句,是作者的議論。「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絕勝,大大勝過。煙柳,指垂柳絲絲,如煙籠罩。皇都,指都長安。意思說:這是一年春景中最好的時光,大大勝過了滿城煙柳的都城晚春景色。直接對早春景色進行贊美。「最是」、「絕勝」兩詞語氣肯定,不容置疑。
這首詩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
後一首也是極力寫「早」字。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而老大逐春就別是一番況味了。
官事冗雜,世事滄桑,在充分體嘗了人間的坎坷困頓之後,忙裡偷閑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樂。此時此刻,貴在童心未泯,貴在能於常物之中發現其豐富蘊涵。
㈦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解釋
譯文: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其二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裡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原文: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出自唐代詩人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是寫給張籍的兩首七言絕句。
(7)早春純水部張18員外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游興。
詩詞賞析
詩詞前一首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欣悅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後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准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唐代詩人杜甫《春夜喜雨》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一句是全篇中的絕妙佳句。
早春二月,在長安,冬天未過,春天還未來臨。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最初的春草芽兒就冒出來了,作者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作者心裡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
第三、四句是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
㈧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翻譯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翻譯: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裡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注釋
1、呈:恭敬地送給。
2、天街:京城街道。
3、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4、最是:正是。
5、處:時。
6、絕勝:遠遠勝過。
7、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8、官忙身老大:韓愈寫此詩時任吏部侍郎,公務繁忙,故雲「官忙」;韓愈時年56歲,故雲「身老大」。身老大,年紀大。
(8)早春純水部張18員外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56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
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游興。
㈨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意思
出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詩人韓愈寫給張籍的兩首七言絕句,是作者的經典作品之一,其中第一首廣為流傳。全文譯文如下:
其一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其二
不要說官事冗雜,年紀老大,已經失去了少年時追趕春天的心情。請你忙裡偷閑地先到江邊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經很深。
原文如下:
其一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⑽無年少逐春心。
憑⑾君先到江⑿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釋如下:
呈:恭敬地送給。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最是:正是。處:時。
絕勝:遠遠勝過。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第一首寫景,第二首則注重抒情。後一首也是極力寫「早」字。詩以江邊春天的柳色映襯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撲蝶戲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機趣。
此詩作於唐穆宗長慶三年早春。當時韓愈已經歲,任吏部侍郎。雖然時間不長,但此時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鎮州(今河北正定)藩鎮叛亂,韓愈奉命前往宣撫,說服叛軍,平息了一場叛亂。穆宗非常高興,把他從兵部侍郎任上調為吏部侍郎。
在文學方面,他早已聲名大振。同時在復興儒學的事業中,他也卓有建樹。因此,雖然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味盎然地迎接春天。此詩是寫給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詩人張籍的。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
大約韓愈約張籍游春,張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辭,韓愈於是作這首詩寄贈,極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觸發張籍的游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