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電子數據交換(EDl),它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EDI-電子數據交換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稱作無紙貿易或電子數據交換。它是指按照協議,把具有一定結構特徵的經濟信息,通過電子數據通訊網路 ,在商業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自動交換和自動處理。
EDI利用存儲轉發方式將供應鏈企業貿易過程中的訂貨單、發票、提貨單、海關申報單、進出口許可證、貨運單等數據以標准化格式,通過計算機和通信網路進行傳遞、交換、處理,代替了貿易、運輸、保險、銀行、海關、商檢等行業間人工處理信息、郵遞互換單證的方式,使交易行為更加快速、安全和高效。它是一種用計算機進行商務處理的新業務。
通過使用EDI,企業可以快速獲得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務,減少紙面作業,提高生產力,減低成本,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有效地控制庫存和組織生產。例如,一個生產企業的EDI系統通過通信網路收到一份訂單,系統便可以自動處理該訂單,檢查訂單是否符合要求,向訂貨方發確認報文。通知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安排生產,向零配件供應商訂購零配件,向交通運輸部門預訂貨運集裝箱,向海關、商檢等有關部門申請出口許可證,通知銀行結算並開具EDI發票,從而將整個訂貨、生產、銷售過程貫穿起來,自動地完成整個商業貿易過程。使貿易各方建立起一種新型、安全的貿易合作夥伴關系。
應用服務解決方案我公司於1994年建立了EDI電子數據交換中心即電子商務增值網Shedi,成為中國電信ChinaEDI全國十四個節點之一,並與北京ChinaEDI節點一起成為兩個出口局,起著對內連接,對外轉接的作用。隨著INTERNET的日益普及,公司又研製了WebAccess產品,開創了通過網際網路接入EDI的全新應用,使用戶的接入方式更為便捷靈活,所需費用也更為低廉,大大方便了中小用戶使用EDI業務。
近年來,公司憑借雄厚的技術優勢和在電子商務B-B方面的多年經驗,為全國各行各業的用戶度身定製了各種EDI業務整體解決方案,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並擁有豐富的IT行業經驗。如:
和銀行聯手率先在全國推出了利用EDI技術,實現上海各企、事業單位的某項公用事業費的電子數據托收業務。
和銀行合作,利用EDI技術實現了個人用戶的某項公用事業費的回執回收的電子化應用。
在製造業方面,為某跨國公司開發了銷售系統的EDI應用,使該公司與它在全國的銷售商及運輸公司通過EDI交換中心就商品訂貨、銷售、產品庫存、運輸等環節實現先進的電子化管理。
為某著名超市開發了訂貨系統的EDI應用,使該超市與它在全國的大的供貨商通過EDI交換中心就商品訂貨、銷售、商品庫存、運輸等環節實現無紙化管理。
在運輸業方面,替某著名物流公司開發了商品運輸EDI應用系統,使其為定貨代理商提供高質量、快捷的服務。
為一些獨資企業開發了EDI應用系統,使它們可方便地通過EDI網路與其在國內外的供貨商或供應商進行無紙貿易。
為一家美國服裝企業在中國的供貨商開發了EDI的ASN管理系統,實現了從訂單接收,到生產、裝箱、出運等整個過程的無紙化處理。 效 益 卓 越與現行的紙面貿易文件處理過程相比,使用EDI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顯著的,主要表現在:
取代紙面貿易,降低成本與獲得競爭戰略優勢;
減少重復錄入,信息傳遞快。可靠性強,增加貿易機會;
縮短付款時間,有效加速資金流通;
及時提供更快的決策支持信息,並得到即時確認;
有助於改善貿易各方的關系,與貿易夥伴建立更快、更密切的聯系;
可把人為耽誤因素減到最低程度,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貿易全部工作;
提高可靠性和辦公效率,改進質量和服務;
提高文件處理的速率、簡化中間環節,使內部運作過程更合理化。 安 全 保 密
我公司建立的公用EDI平台採用的是運行UNIX操作系統的永不停頓容錯計算機。它能夠提供最全面的可靠性。
EDI網路是一個專用網路,獨立於INTERNET。使用自己的專用協議。最大限度避免了黑客的侵襲。
在EDI交換機上設有多種安全措施,防止他人不合法的存取數據,並預防任何信息遭受篡改或無意識的泄露,用戶可自己設定密碼開啟信箱;可用電子簽名方式證實文件的來源;可對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可採用專用IC卡作為開啟信箱的密鑰。
EDI交換機可跟蹤文件的收發狀態,隨時掌握動態信息。並且EDI交換中心還可以提供存證服務,對所有交換的數據及收發操作進行光碟記錄。可以防止出現抵賴情況。 總之,EDI交換機防破譯、防篡改、防冒充、防抵賴的「四防」功能,免除您使用網路的後顧之憂。
法 律 地 位1999年公布的合同法第11條、第16條、第26條已申明了EDI的法律地位,即電子數據交換具有法律效應。
接 入 方 式上海市電信有限公司電子數據交換分公司以上海電信公用通信網為依託,憑借雄厚的技術優勢和良好的運行機制,可向用戶提供各類接入手段:
PSTN(電話網)
X.25(分組網)
DDN(數字數據網)
Chinanet(中國公眾網)
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
FR(幀中繼網) 資 費 標 准
項 目 計費單位 資費(元)
一次性費用 開戶費(國內) 每戶每次 100
開戶費(國際) 每戶每次 1100
專用軟體費 每戶每次 5800
增加貿易夥伴(國際) 每信箱每次 1000
月租費 每戶每月 40
連接費 撥號 每分鍾 0.20
單證處理費 國內 每K字元 1.50
國際 每K字元 3.60
跨網信息傳送費 國內 每K字元 0.048
國際 每K字元 1.28
存儲費(超過30天) 每K字元每天 0.20
EDI應用開發費 單證製作費 每張 4000
單證轉換費 每個 3000
安裝費 本地 每戶 1400
外地 每戶 5000
舉證費 每次 300
成功方案:
零售業電子補貨系統
--------------------------------------------------------------------------------
系統簡介
當今零售業控製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務的策略之一,就是由供應商來負責相關商品的庫存和物流管理。供應商通過零售商提供的銷售信息、庫存信息,高效地排定自己的生產計劃和送貨計劃。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供應商在整個物流環節中可能發生的費用,以降低商品的售價,提高競爭力。而零售商的業務員則從繁重的重復采購活動中解脫出來,專注於顧客服務。通過創造滿意的顧客來創造利潤。因此,這對零售商和供應商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系統的應用
適用於超市、百貨等零售商與其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採集、處理傳送
適用於超市、百貨等零售商總部與分部或總部與網點之間的信息傳送
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華聯超市及其數百個供應商
系統信息內容和流向
日庫存、出倉信息:每天獲取庫存信息和出倉信息,使供應商及時了解商品流通情況。
日庫存信息流向: 零售商 ——> 供應商
日出倉信息流向: 零售商 ——> 供應商
限量值信息:通過產品上限的設置,使零售商有效的控制供應商的產品庫存,避免供應商盲目送貨。當庫存低於警戒值(即產品下限)時,及時提醒供應商,補充其產品庫存量。
限量值信息流向: 零售商 ——> 供應商
日網點信息:使供應商及時了解產品的詳細流向,對不同區域產品銷售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有的放矢的進行產品推廣及促銷。
日網點信息流向: 零售商 ——> 供應商
送貨單信息:供應商可在一定的范圍內,有效的控制送貨數量。
送貨單信息流向: 供應商 ——> 零售商
系統特點
解決了零售商與供應商間的信息交換
確保了零售商動態監控產品庫存、使供應商做到及時庫存補給
將補貨流程化繁為簡
數據傳送基於EDI網路安全、可靠的連接
操作界面簡單、方便
進出口貿易單證管理系統
--------------------------------------------------------------------------------
系統簡介
貿易單據自動處理系統是針對訂貨商和加工企業之間的貿易過程而開發的包括訂單、裝箱、發票、船運通知(ASN Advance Shipment Notices)等貿易單證EDI信息的自動處理系統。實現了從接收訂貨商下達的訂單開始,通知有關工廠安排生產,產生裝箱清單組織出運,到最後匯總運輸信息生成船運通知單,發送給訂貨商的整個過程的自動化處理。
系統的應用
適用於進出口企業與其訂貨商之間的信息採集、處理傳送。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美國LIZ Claiborne 公司與其在中國的各定點服裝加工企業。
服裝業ASN系統的數據流程及內容:
系統的工作模式
1. 工貿分離模式
貿易過程中有供應商與加工廠參與,加工廠與訂貨商不存在直接的業務往來;供應商提供訂單業務,並負責與訂貨商進行信息交換。
2. 工貿一體模式
貿易過程中加工廠既具有加工職能又具有貿易職能,與訂貨商存在直接的業務往來,並直接與訂貨商進行信息交換。
系統的功能
針對訂貨商的貿易、結算方式
電子化的單證、票據交換
聯機掃描、實時監控
網路化的多點裝箱操作
可重復的激游標簽列印
條碼符合UCC128國際標准
自動化的數據處理
系統特點
縮短交易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減少文件處理成本。
減少庫存。
提高競爭力、與貿易夥伴建立更快、更密切的聯系。
數據傳送基於EDI網路安全、可靠的連接。
中英文對照界面,操作簡單、方便。
Ⅱ EDI電子數據交換的EDI傳輸協議
AS1
AS1是由 IETF 開發的,旨在通過 SMTP 和 S/MIME 提升消息傳遞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是第一個可開發、使用簽名AS、加密、具有 MDN(送達回執)的AS協議。基於AS 的文件傳輸具有典型的特點:文件交換的雙方必須通過 SSL 加密認證、並且具有特定的「交易夥伴」名稱。
AS2
AS2 採用與AS1 協議相同的簽名AS、加密和具有MDN。AS2消息通常採用HTTP或HTTPS協議在互聯網上發送。AS2 作為一個點對點的交互方法已被廣泛應用。AS2 相比標准HTTP具備更優點,包括增加驗證以及電子收據和數字簽名帶來的安全性。AS2 是實時處理的,提高了文檔交換的效率。美國的沃爾瑪是整個零售行業中首批採用AS2協議的公司之一。
AS3
AS3 是由IETF 開發的,旨在通過FTP 提升消息傳遞的安全性和可靠性。AS3基於FTP協議的安全版本,而不是HTTP。相對於AS2 採用的點對點的模式,AS3協議傳輸採用的是由S/MIME 通過FTP實施的,如同FTP的客戶端/伺服器模。AS3 也採用和AS2 一致的MDN(送達回執)。AS3 是一個雙向協議,客戶端不需要接受實時信息的收納人(AS2 總是需要)。在FTP腳本、應用和安全方面,AS3 特別適合於銀行,以及其它有投資量大的產業。
AS4
AS4 由OASIS ebXML消息傳遞服務技術委員會的小組開發,可在web服務領域提供安全的B2B文檔交換使模式。AS4 仍處於草案定義格式階段。AS4 的配置文件可以提供了一個市場的入門級解決方案,允許公司利用內部基於SOA構建的平台處理外部B2B消息,同時承擔一些更為復雜的web服務。歐洲航空航天工業提議使用AS4 作為與其貿易夥伴發送 ebXML 相關的B2B 文檔的通訊標准。
ebXML
ebXML消息傳遞服務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和可靠的基於SOAP/ Web,並按照ebXML規格所定義的服務打包、路線規劃和傳輸的協議。ebMS具有開放性的標准,因而是中性的通信協議,雖然最常見的底層協議HTTP和SMTP。ebMS本質上為使用SOAP / Web 服務的各種業務應用之間,提供了一種交換基於ebXML 的 B2B文檔的方法。
FTP
FTP是標準的網路協議,它用於通過一種基於TCP / IP的網路(如網際網路)交換和操作文件。FTP 是建立在客戶端-伺服器結構上的,實現客戶端和伺服器應用之間獨立的控制和數據連接。FTP 也經常被用作應用組件為程序的內部函數自動傳輸文件。FTP用戶可使用密碼身份驗證或匿名用戶訪問。
FTPS
作為FTP的一個擴展, 文件傳輸安全協議(FTPS)增加了對安全傳輸層協議 (TLS)和加密套接字層(SSL)加密協議的支持。FTPS 不同於SFTP (一個不兼容SSH協議的安全文件傳輸子系統),也不同於安全FTP(通過SSH 連接實現隧道FTP)。
HTTP
超文本傳輸協議被用於在互聯網或其他的計算機網路請求和傳輸文件,尤其是web頁面和web頁面組件。在HTTP中, web瀏覽器通常作為客戶端,而在託管網站的計算機上運行的應用程序作為一個伺服器。HTTP是通常都實施TCP/IP協議,然而也可以實現互聯網或其它網路上的任何協議。
HTTPS
超文本傳輸協議安全是一個以SSL/TLS協議提供伺服器加密和安全識的超文本傳輸協議的集合。HTTPS連接常常用於網上的支付類型交易,以及公司之間的業務系統交換敏感信息。
OFTP
OFTP協議被開發用於為歐洲汽車工業提供一個標准通信平台,已從1980年代中期使用至今。OFTP 也已經擴展應用到了零售、大型家電、製造業、政府部門、運輸、保險行業和銀行業等。OFTP的協議使用非常簡單,僅由14個命令構成。OFTP協議是非常有效的,允許使用大型傳遞窗口的同時重新啟動合並文件,數據壓縮和安全。OFTP 允許企業很容易通過點對點連接進行交流。
OFTP2.0
OFTP2.0版是最新版本的OFTP標准,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用於在互聯網上使用。相對於OFTP,OFTP2提供了一系列的便利,包括數據壓縮,貿易夥伴之間的數字證書交換(改善傳輸的安全),它支持處理超大文件(超過500 Gb),並提供了額外字元集支持諸如中文和日語。OFTP 主要在歐洲應用比較廣泛,而OFTP2 被設計應用於整個互聯網,它可以幫助世界各地的貿易夥伴連接彼此。自2008年以來,許多歐洲的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運行OFTP2 試點項目,預計將在2010年期間廣泛部署在生產項目。
SFTP
SFTP是一個提供了任何可靠數據流的文件訪問、文件傳輸和文件管理功能的網路協議。它被設計為SSH2.0 的擴展協議來提供安全的文件傳輸功能,但是它也打算匹配其他協議。SFTP可以應用在許多不同的應用程序中,如安全轉移安全傳輸層協議(TLS)和VPN 應用內的管理信息傳輸。這個協議假設它是運行在一個安全的通道中,比如SSH,伺服器已經驗證的客戶端和用戶是可以使用該協議的。
Ⅲ edi電子數據交換實現過程
1.買方抄標明要購買的貨物襲的名稱,規格,數量,價格,時間等,這些數據被輸入采購應用系統,該系統的翻譯軟體製作出相應的EDI電子訂單,這份訂單被電子傳到賣方。2.賣方的計算機接到訂單後,EDI軟體把訂單翻譯成賣方的格式,同時自動生成一份表明訂單已經收到的功能性回執。這份回執被電子傳遞到買方。3.賣方也許還會產生並傳遞一份接收訂單通知給買方,表示供貨的可能性。4.買方的計算機收到賣方的功能性回執及接收訂單通知後,翻譯軟體將它們翻譯成買方的格式,這時訂單被更新了一次。5.買方根據訂單的數據,產生一份電子的「了解情況」文件,並電子化傳遞到賣方。6.賣方的計算機收到了買方的「了解情況」文件,把它翻譯成賣方的格式,並核查進展情況。
Ⅳ EDI技術的數據交換
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通過電子方式,採用標准化的格式,利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結構化數據的傳輸和專交換屬。
電子數據交換(EDI)簡單地說就是企業的內部應用系統之間,通過計算機和公共信息網路,以電子化的方式傳遞商業文件的過程。換言之,EDI就是供應商、零售商、製造商和客戶等在其各自的應用系統之間利用EDI技術,通過公共EDI網路,自動交換和處理商業單證的過程。
Ⅳ EDI電子數據交換的基本原理
EDI的基本工作原理
1.EDI軟體
F.I)I歷需要的軟體主要是將用戶資料庫系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的標捧格式,以供傳輸交換。由於不同行業的企業是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來規定資料庫的信息格式的,凶此,當需要發送EDI文件時,從企業專有資料庫中提取的信息,必須把它翻譯成EDI的標准格式才能進行傳輸,這時就需要有相關的EDI軟體。EDI軟體主要有以下幾種:
(1)轉換軟體(Mapper)。它可以幫助用戶將原有計算機系統的文件轉換成翻譯軟體能夠理解的Flat file(平面文件),或是將從翻澤軟體接收來的Flat file,轉換成原計算機系統中的文件。
(2)翻譯軟體(Translator)。將Flat file翻譯成FDI標准格式,或將接收到的EDI標准格式翻譯成Flat file。
(3)通信軟體。EDI標准格式的文件外層JJ丌上通信信封(Envclopc),再送到EDI系統交換中心的郵箱( Mailbox),或由F,DI系統交換巾心將接收到的文件取回。
2.EDI的數據處理流程
一個典型的EI)I數據傳輸處理過程由四個步驟組成,如圖4 3所示。
(1)生成F:DI平面文件。用戶的應用系統從資料庫中取出數據,通過轉換軟體把數據轉換為標準的Flat file,平面文件是一種通信的文本文件,其作用在於生成EDI電子單證,以及用於內部計算機系統的交換和處理等。
(2)翻譯生成F.I)I標准格式文件。將平面文件通過翻譯軟體生成EDI標准格式文件,即
F.I)I電子單證或電子票據。它是EDI用戶之間進行貿易和業務往來的依據,具有法律效力。
(3)通信。通信軟體將已轉換成標准格式的EDI報文,按照通信協議的要求為報文加上
信封、信頭、信尾、投送地址、安全要求及其他輔助信息,經通信網傳送到對方的信箱中。
(4) ED1接收和處理。接收和處理過程是發送過程的逆過程。用戶從自己的信箱中將
EDI報文接收到計算機中,經過翻譯和轉換還原成應用文件,並進·步對應用文件進行編輯和處理。一般對EDI報文的處理都足南管理系統自動進行,愈是自動化程度高的系統,人的干預愈少。
Ⅵ 舉例說明什麼是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簡單來說,EDI系統是整個供應鏈系統的中間樞紐,目的是將貿易雙方的業務系統連接起來,進而傳輸電子類的貿易單據(如訂單,發票,庫存等等)。
其作用有:加密傳輸數據,規范企業間業務數據欄位,實時將企業A系統中的業務數據同步到企業B業務系統。
舉個栗子,國外企業A如何向向中國企業B下訂單呢?
如果沒有EDI系統,需要如下准備:
一個英語過專八的妹子/漢子
plus 可無障礙使用外語與老外客戶溝通
plus 會使用郵件系統
plus 了解國際貿易術語,看得懂英文單據如PO(訂單)
plus 每天 15:00- 24:00 守在電話/郵箱前等待訂單通知
plus 能順利進入客戶外文系統,錄入訂單確認與發貨通知
plus 錄錯發貨數據後能否及時止損
plus 能及時快速的將客戶訂單錄入業務系統生成銷售單以供生產排程
那麼,整個下單過程中企業B還是會面臨如下問題:
客戶下了單,郵件沒有收到?
語言理解導致各種問題?
無法及時發貨確認導致交貨延期?
數據錄入ERP錯誤導致生產事故?
長期加夜班,業務人員離職率爆表?
時差問題導致客戶結款緩慢?
...
如果有了EDI系統,那麼企業B將:
EDI系統將單據轉換為中文,輕易看懂數據
實時得到客戶訂單,避免時差導致的加班,降低業務離職率
客戶訂單直接錄入企業ERP,避免人工錄入誤差
及時安排生產與發貨,避免生產事故與庫存堆積
電子發票協助及時結款
即時生成發貨貼紙(支持各種國際條碼格式如GS1)
系統回執明確接收結果,避免扯皮與糾紛
...
綜上所述,EDI系統可實現企業間的業務單據自動安全交換,無需人工參與,降低誤差,實現高速安全的供應鏈數據交換,增加貿易雙方的工作效率,建立貿易信任。
具體常見的應用單據有:訂單,庫存查詢,發票,發貨通知,收貨確認,銷售報告,物料需求等等。
目前來說,由於國內企業間信息系統的高低差異,EDI並沒有完全被應用到所有的供應鏈系統中。
而在國外,EDI的技術與應用都已經非常廣泛了。 每家公司通過EDI系統可實現與上下游所有貿易夥伴的單據交換,大大節省的人力和時間成本,精簡供應鏈庫存,提高收益。
聯系我們,快速低成本部署屬於你的EDI解決方案~
聯系人:李曉婷(Lydia L)
郵箱:[email protected]
座機:186-9163-6672
QQ: 3492028477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高新科技開發區(雁塔區) 灃惠南路16號泰華金貿國際6號樓2303室
Ⅶ EDI的基本工作流程
首先了解下EDI工作流程,此為理解其基本業務和職能的基礎: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電子數據交換,是將數據和信息規范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交換和處理的信息交換系統,在國際貿易中,EDI處理的數據和信息是訂單、發票、報關單等商業文件,它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工作效率。
EDI應用到國際貿易中,是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通過EDI網路中心,把與國際貿易有關的工廠、公司、海關、運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聯系起來,可以大大加速國際貿易的全過程。
EDI網路服務中心的基本業務:
一個生產企業的EDI系統,就是要把買賣雙方在貿易處理過程中的所有紙面單證由EDI通信網來傳送,並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全部(或大部分)處理過程。具體為:企業收到一分EDI訂單,則系統自動處理該訂單,檢查訂單是否符合要求;然後通知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安排生產;向零配件供應商訂購零配件;向交通運輸部門預訂貨運集裝箱;向海關、商檢等有關部門申請進出口許可證;通知銀行並給訂貨方開出EDI發票;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單等。從而使整個商貿活動過程中在最短時間內准確地完成。一個真正的EDI系統是將訂單、發貨、報關、商檢和銀行結算合成一體,從而大大加速了貿易的全過程。因此,EDI對企業文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的影響是巨大的。
EDI網路服務中心職能:
集中處理各EDI用戶的業務數據及EDI信息,並將其翻譯、分發至目的方。它一般不是一個EDI的用戶,只是作為EDI業務的第三中介方,向EDI的用戶提供EDI增值網服務、信息服務以及其他EDI業務服務等,是EDI用戶之間聯接的主要方式。EDI服務中心不僅是一個大型的信息交換中心,必須提供完整的EDI服務,必須保障信息交換的可靠性,還具有權威性和合法性,能起信息公證機構的作用等。所以EDI中心建設和運行在我國EDI應用發展中十分重要。
Ⅷ 什麼是EDI直接EDI和間接EDI的特點是什麼
EDI,全稱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譯名:電子數據交換。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推出使用的國專際標准,是指屬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直接EDI和間接EDI的特點:
1、EDI的使用對象是不同的組織之間,EDI傳輸的企業間的報文,是企業間信息交流的一種方式;
2、EDI所傳送的資料是一般業務資料,如發票、訂單等,而不是指一般性的通知;
3、EDI傳輸的報文是格式化的,是符合國際標準的,這是計算機能夠自動處理報文的基本前提;
4、EDI使用的數據通信網路一般是增值網、專用網;
5、數據傳輸由收送雙方的計算機系統直接傳送、交換資料,不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6、EDI與傳真或電子郵件的區別是:傳真與電子郵件,需要人工的閱讀判斷處理才能進入計算機系統。
Ⅸ 什麼是EDI(電子數據交換)它的作用是什麼
EDI(電子數據交換)是指: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業務,是利用各種與公用通信網相連的數專據與交易事務處理應用平台屬,通過公用通信互聯網為用戶提供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事物處理的業務牌照,簡稱EDI證或EDI資質。
它的作用是:從事網上商城、物聯網交易、平台交易、P2P交易的企業需辦理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牌照。如淘寶,京東,天貓等。
EDI許可證辦理條件:
1.公司注冊資金100w以上
2.公司名下3名人員近期1個月社保證明
3.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相關技術方案
4.網站域名備案必須在公司名下
5.伺服器託管要求在本省
6.網站搭建必須符合辦理EDI許可證
企業辦理流程:
1.注冊並登錄工信部系統
2.熟悉並准備企業基礎材料和專業報告材料
3.搭建符合辦理EDI許可證的網站
4.提交審核相關材料
5.等待通信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核
6.審核不通過(自辦流程很少一次性通過)
7.退回修改重新提交
8.審核通過
9.預約並領取許可證書
案例證書:
Ⅹ 電子數據交換——EDI是什麼
EDI是英文「電子數據交換」的縮寫,它盛行於80年代,是一種建立在計算機通信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上的新技術,也是當今廣被使用的貿易方式,並在現代電子商務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在傳統貿易中,必須使用訂單、發票、說明書、產品規格證書等一系列書面文件。採用EDI後,這些傳統的書面商業單據和貿易文件等全被採用標准格式的電子文件並由計算機經由網路進行的數據交換所取代,而且這些數據可由計算機進行處理。這樣,可以簡化貿易手續、縮短完成貿易的周期、節約人工和處理費用、加快資金周轉,從而可准確控制貨物的庫存量,在減少資金佔用等方面有著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深受各國政府和公司的歡迎。用EDI進行貿易時不用紙面文件,故又被稱為「無紙貿易」。
EDI完全在聯接於網路中的計算機上進行,這和現代的電子商務完全一樣,因此它可以毫不困難地作為電子商務中一個重要的環節,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率先使用EDI的是美國,美國大企業乃至許多中小企業都普遍採用EDI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現在美國商務部和海關已明確規定,對使用EDI技術的進口許可證和相關文件,將優先審批和處理,而對使用紙面文件的,則推後處理。這一切都使要同美國進行貿易的別國企業也要使用EDI。於是,在90年代初世界各國紛紛都在朝著使用EDI的方向發展。使用EDI的高潮使電子商業出現了第二次高峰。
在各國外貿都在EDI化中,如果我國外貿企業不採用EDI,就面臨著無法同別國開展正常貿易和失去貿易夥伴的危險。何況,採用EDI對我國實現貿易現代化和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巨大意義。所以1993年新組建的電子工業部,在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的三金工程中的金關工程,便是要在2000年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通用EDI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