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電子商務EDI發明

電子商務EDI發明

發布時間:2023-01-29 16:08:34

❶ 電子商務中的EDI網路是由誰建設的啊

一.EDI產生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一70年代初,世界范圍爆發石油危機,西歐北美工業發達國家結束了使用廉價石油發展工業的階段,開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化社會過渡。以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迅速發展,信息技術逐漸在各個領域普及應用。70年代中期,微處理機微型機的出現和發展推動著計算機向社會各部門的推廣應用,通信網路的發展,國際數據傳輸網及增值網的出現,為EDI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工業、交通與通信的發展、生產社會化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產業結構調整,資本的大量轉移,跨國公司的涌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全球貿易額的增長率明顯高於世界經濟增長率,全球貿易額的上升帶來了各種貿易與單證、紙面文件的激增。人工處理單證、紙面文件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出錯率高、速度慢、費用大、紙面文件成了阻礙貿易發展的一個突出因素。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使生產和經濟活動的組織發生重大變化,生產由大規模批量生產向柔性生產轉變,要求小批量多品種,縮短產品上市時間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組織形態由大型縱向集中式向橫向分散式、網路化發展,製造商、供應商、用戶之間、跨國公司與各分公司之間要求提高商業文件傳遞和處理速度、空間跨度和正確度,追求商業貿易的"無紙化"成為所有貿易夥伴的共同需求。正是這種背景下,以計算機網路通訊和數據標准化為基礎的EDI應運而生。20世紀60年代末,在美國和歐洲幾乎同時出現了電子數據交換(Edl)並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二.EDI的發展過程

1、國外EDI的發展過程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在航運業首先使用EDI。1968年美國運輸業許多公司聯合成立了一個運輸業數據協調委員會(TDCC),研究開發電子通信標準的可行性。早期EDI是點對點,靠計算機與計算機直接通信完成的。

20世紀70年代,隨著數字通信網的出現加快了EDI技術的成熟和應用范圍的擴大,出現了一些行業性數據傳輸標准並建立行業性EDI,例如,銀行業發展的電子資金匯兌系統(SWIFT);美國運輸業數據協調委員會(TDCC)發展了一整套有關數據元目錄、語法規則和報文格式,這就是ANSLX.12的前身;英國簡化貿易程序委員會(SIMPRO)出版了第一部用於國際貿易的數據元目錄(UN/TDED)和應用語法規則(UN/EDIFACT),即EDIFACT標准體系。20世紀70年代EDI應用集中在銀行業、運輸業和零售業。

20世紀80年代EDI應用迅速發展,美國ANSlX.12委員會與歐洲一些國家聯合研究國際標准。1986年歐洲和北美20 多個國家代表開發了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及運輸業的EDI國際標准(EDIFACT)。隨著增值網的出現和行業性標准逐步發展成通用標准,加快了EDI的應用和跨行業EDI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出現Internet EDI,使EDI從專用網擴大到網際網路,降低了成本,滿足了中小企業對EDI的需求。

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已有2.5萬家大型企業採用EDI,美國100家最大企業中有97家採用EDI。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有3萬多家公司採用EDI,西歐有4萬家EDI企業用戶,包括化工、電子、汽車、零售業和銀行。

2、我國EDI的發展

我國自1990年開始,國家計委、科委將EDI列入"八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例如,外經貿部國家外貿許可證EDI 系統,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中國外運海運/空運管理EDI系統,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中化財務、石油、橡膠貿易EDI系統"以及山東省抽紗進出口公司"EDI在出口貿易中的應用"等。1991年9月由國務院電子信息系統推廣應用辦公室牽頭會同國家計委、科委、外經貿部、國內貿易部、交通部、郵電部、電子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商檢局、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中國銀行、人民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稅務局、貿促會等16個部委、局(行、公司)發起成立"中國促進EDI應用協調小組"。同年10月成立"中國EDIFACT委員會"並參加亞洲EDIFACT理事會,目前已有18個國家部門成員和10個地方委員會。EDI已在國內外貿易、交通、銀行等部門廣泛應用。

l993年起實施"金關工程"即對外貿易信息系統工程,它是EDI技術在外貿領域的應用的試點,網路和服務中心建設,已取得重要成果。

"九五"期間,海關、交通、商檢及商業的EDI應用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

EDI技術現今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不過EDI的推廣應用的的確確大幅度提高了商貿和相關行業(如報關、商檢、稅務、運輸等)的運作效率。九十年代以來,美,日,西歐,澳大利亞及新加坡等許多國家已陸續宣布,對不採用EDI進行交易的商戶,不於或推遲其貿易文件的處理。這就給非EDI商戶造成巨大壓力,甚至會給其造成巨大的貿易損失。

❷ 最早的電子商務應用網路是

EDI網路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譯為電子數據交換。edi是將貿易、生產、運輸、保險、金融和海關等事務文件,通過電子郵箱按各有關部門或公司企業之間的標准格式進行數據交換,並按國際統一的語法規則對報文進行處理,是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事務處理的新業務。在國際、國內貿易活動中使用edi業務,取消了傳統的紙面貿易文件(如訂單、發貨單、發票等),代之以電子資料交換,雙方使用統一的國際標准格式編文件資料,利用電子方式將貿易資料由一方傳遞到另一方,處理迅速准確,是發達國家已經普遍採用的「無紙貿易」手段,也是關貿總協定成員國將來必須使用和推廣的標准貿易方式。採用edi業務可以將原料采購與生產製造、訂貨與庫存、市場需求與銷售以及金融、保險、運輸、海關等業務有機地聯系起來,集先進技術與科學管理於一體,為實現「金關」工程奠定了基礎。用戶終端可通過電話網、chinapac網、ddn網、chinan-et網等方式接入edi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易)是一個交換商業數據的標准格式。標準是ansi x12,它是由數據交易標准協會開發出來的。一個edi信息包括了一個多數據元素的字元串,每個元素代表了一個單一的事實,互相由分隔符隔開。整個字元串被稱為數據段。一個或多個數據段由頭到尾限制定義為一個交易集,此交易集就是edi傳輸單元(等同於一個信息)。一個交易集通常由經常被包含在一個特定商業文檔或模式中的內容所組成。當交換edi傳輸時即被視為交易夥伴了。

❸ 什麼是電子商務EDI技術

edi技術是電子商務發展復中的制核心技術,隨著internet的發展,edi已經廣泛在應用很多行業的中小企業中,成為企業間進行商務活動的一種重要手段。該文主要是研究了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以及對edi技術的發展做了展望。
edi是指按照協議,對具有一定結構的信息,通過數據通信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交換和處理。edi包括網路、標准和軟體三大部分。
(1)網路:傳統的edi是在專用網路上實現的,這類專用網路稱為增值網(van),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考慮到安全問題。
(2)標准:由於不同企業的信息格式不同,需要以統一的edi標准格式文件作為信息交換的中間媒介。目前國際間統一的edi標準是聯合國主持制訂的un/edifact(un/ediforad
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ation)。
(3)軟體:edi的軟體主要用於將用戶應用系統中的信息翻譯成edi標准格式,並通過專用通信協議進行傳輸與交換。

❹ 電子商務的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

電子郵件階段。這個階段可以認為是從70年代開始,平均的通信量以每年幾倍的速度增長。

2、第二階段

信息發布階段。從1995年起,以Web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發布系統,爆炸式地成長起來,成為Internet的主要應用。中小企業如何把握好從「粗放型」到「精準型」營銷時代的電子商務。

3、第三階段

EC,即電子商務階段。Internet的最終主要商業用途,就是電子商務。同時反過來也可以說,若干年後的商業信息,主要是通過Internet傳遞。Internet即將成為我們這個商業信息社會的神經系統。

4、第四階段

全程電子商務階段。隨著SaaS軟體服務模式的出現,軟體紛紛登錄互聯網,延長了電子商務鏈條,形成了當下最新的「全程電子商務」概念模式。

(4)電子商務EDI發明擴展閱讀:

電子商務的基本特徵:

1、普遍性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業活動。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信息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在電子商務商業活動中,有大量的人脈資源開發和溝通,從業時間靈活。

3、協調性

商業活動本身是一種協調過程,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信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電子商務的全過程往往是一氣呵成的。

❺ 求電子商務的發展起源,就是最初的情況,越詳細越好

我補充一下樓上朋友的回答,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電子商務發展。

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互聯網出現之前的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指的是使用電子數據交換的方式傳遞訂單、發票等等貿易文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核心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觸網」,企業電子商務經過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黃頁型。互聯網提供企業或產品黃頁,取代了傳統的傳播介質,其優勢在於使用方便、內容新且多、傳播范圍廣、獲得成本低。

第二階段,廣告型。取代了傳統的企業介紹畫冊,增加了多媒體內容,信息量更大,作用相當於一個廣告,同時為企業和消費者建立了平等的溝通渠道。

第三階段,銷售型。取代傳統的銷售方式,一些適合在網上銷售的產品開始向互聯網轉移,主要是出於減少流通環節和降低經營成本的考慮,同時因為互聯網具有其他銷售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當前國內互聯網企業主要處於這個發展階段,如B2C,B2B等。

第四階段,整合型。前面幾個階段著重於外向型商務平台,其實內部電子商務從簡單的計算機文字處理時代就已經存在了,財務管理,庫存管理,人事管理,決策管理等企業應用層軟體一直沒有停止過網路化的步驟。隨著伺服器系統管理軟體功能的強大,為了節約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整合型的方案,從產品銷售,招聘,招商引資,企業宣傳,售後服務,技術支持,合作意向等,凡是可以公開的內容都上網了。從消費者,員工,經銷商,零售商,供應商,直到管理者,都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和許可權登錄一台伺服器,瀏覽各種相關的內容,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咨詢,采購,面試,組織會議,發布消息,采訪等等。這時候,電子商務才真正成為一個企業應用平台,這不再是一個現在所謂的人機互動式的平台,而是人與人溝通的平台。消費者可以上網向值班的技術支持咨詢,經銷商可以上網了解生產進度,供應商可以上網和采購主管洽談業務,這些客戶不需要了解他的接觸對象身在何處,也許在辦公室,也可能在家,甚至可能在度假,也就產生了虛擬的概念,大部分都是通過網路會議技術實現的,員工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登錄網路,在家辦公也就成為可能。

第五階段,在線生產在線消費(POCO)。這是電子商務化程度的最高形式。

另外,根據電子商務大師Kalakota和Whinston的研究 ,電子商務至少應該包括後端的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B2B)和前端的企業對消費者電子商務(B2C)。其中,B2C的內涵包括:線上廣告;目錄展示商品;建立虛擬商店及銷售(線上購物);客戶資料收集及行銷規劃;一對一個性化行銷;客戶服務。這一對電子商務內容或活動主體的分類可以藉以分析上述的五個階段。

❻ 電子商務的起源

電子商務最初起源於計算機的電子數據處理(EDP)技術,從科學計算向文字處理和商務統計報表處理應用的轉變。

1839年當電報剛出現的時候,人們就開始了對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的討論。當貿易開始以莫爾斯碼點和線的形式在電線中傳輸的時候,就標志著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的新紀元。

1991年美國政府宣布網際網路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1993年萬維網在網際網路上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處理數據圖文聲像超文本對象能力的網路技術,使網際網路具備了支持多媒體應用的功能。

1995年網際網路上的商業業務信息量首次超過了科教業務信息量,這既是網際網路此後產生炸性發展的標志,也是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起步發展的標志。

1996年2月,VISA與MASTER CARD兩大信用卡國際組織共同發起制定保障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安全電子交易的SET協議,SET協議適用於B to C的模式,圍繞客戶、商戶、銀行,或客戶、商戶、收單行或開戶行以及其他銀行相互關系確認身份,藉以保障交易安全。

1997年12月,VISA與MASTER CARD兩組織共同建立安全電子交易有限公司,即SETCO,專門從事管理與促進SET協議在全球的應用推廣。

1994年美國網景公司(Netscape)成立,該公司開發並推出安全套接層(SSL)協議,用以彌補網際網路上的主要協議TCP/IP在安全性能上的缺陷(如TCP/IP協議難以確定用戶的身份),支持B to B方式的電子商務。

在1997年底,全球網際網路上網用戶已達1億人,年增長率約為60%,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為70億美元,預測到2000年為2000-6000億美元,按最保守的預測年增長率為200%,大約於每大半年翻一番,發展之快,令人瞠目。全球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無疑為我國發展知識經濟和推進現代化事業提供了歷史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6)電子商務EDI發明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起步期

1990-1993年,電子數據交換時代,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起步期。

雛形期

1993-1997年,政府領導組織開展「三金工程」階段,為電子商務發展期打下堅實基礎。

1993年成立了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為主席的國民經濟信息化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相繼組織了金關、金卡、金稅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

1996年1月成立國務院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任組長,20多個部委參加,統一領導組織中國信息化建設。

1996年,金橋網與網際網路正式開通。

1997年,信息辦組織有關部門起草編制中國信息化規劃。

1997年4月在深圳召開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各省市地區相繼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各省開始制訂本省包含電子商務在內的信息化建設規劃。

1997年,廣告主開始使用網路廣告。

1997年4月以來,中國商品訂貨系統(CGOS)開始運行。

發展期

1998-2000年,互聯網電子商務發展階段。

1998年3月,中國第一筆互聯網網上交易成功。

1998年10月,國家經貿委與信息產業部聯合宣布啟動以電子貿易為主要內容的"金貿工程",它是一項推廣網路化應用、開發電子商務在經貿流通領域的大型應用試點工程.。

1999年3月8848等B2C網站正式開通,網上購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1999年興起政府上網、企業上網,電子政務(政府上網工程)、網上納稅、網上教育(湖南大學、浙江大學網上大學),遠程診斷(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等廣義電子商務開始啟動,並已有試點,並進入實際試用階段。

穩定期

2000-2009年,電子商務逐漸以從傳統產業B2B為主體,標志著電子商務已經進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穩定期。

成熟期

3G的蓬勃發展促使全網全程的電子商務V5時代成型,電子商務已經受到國家高層的重視,並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子商務

❼ 考試試題: 請簡述電子商務的起源.

電子商務的起源:
廣義的電子商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年代,電報剛剛問世時,商人們為了加快貿易信息傳遞,採用莫爾斯碼點和線的形式在電線中傳輸貿易信息,這標志著運用電子手段進行商務活動進入了新紀元;後來利用電話、傳真等傳遞商貿信息的活動應該是電子商務活動的開端。現代商務一直與電子技術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和應用實施在世界上始於70年代末。可把電子商務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即始於80年代中期EDI電子商務和始於90年代初期Internet電子商務。
1、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電子數據交換,他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電子化商業貿易工具,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網路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早在70年代末就出現了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系統雛形的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傳送EFT,而實用的EDI商務在80年代得到了較大的發展。EDI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增值網路VAN(Value Added Networks)實現的,通過EDI網路,交易雙方可以將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詢價單、報價單、訂購單、收貨通知單和貨物托運單、保險單和轉帳發票等報文數據以規定的標准格式在雙方的計算機系統上進行端對端的數據傳送。
到了90年代,EDI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應用EDI使企業實現了「無紙貿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減少了由於失誤帶來的損失,加強了貿易夥伴之間的合作關系,因此在國際貿易、海關業務和金融領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2、Internet的發展 :
現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是國際互聯網Internet技術成熟後才開始的。 1990年,Internet進入以資源共享為中心的實用服務階段;
1991年,美國政府宣布Internet向社會公眾開放,允許在網上開發商業應用系統;
1992年,Internet主幹網上計算機發展到4500台;
1993年,萬維網(World Wide Web)在Internet上出現,這是一種具有處理圖文、聲像等超文本對象能力的網路技術,是Internet具備了支持多媒體應用功能;
1995年,Internet上的商業信息量首次超過了科教信息量,這既是Internet此後產生爆炸性發展的標志,也是電子商務從此大規模起步發展的標志。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Internet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地從大學、科研機構走向企業和百姓家庭,其功能也已從信息共享演變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息傳播工具。從1991年起,一直排斥在互聯網之外的商業貿易活動正式進入到這個王國,因此而使電子商務成為互聯網應用的最大熱點。 Internet電子商務是主要以飛速發展的遍及全球的Internet網路為架構,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資料庫為依託的全新商業模式。

❽ 電子商務最早起源於那個國家

電子商務最早起源於美國,1995年是網際網路的電子商務誕生之日。

事實上,電子商務並非是一種剛誕生的事物。早在本世紀70年代,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傳送(EFT)作為企業間電子商務應用的系統雛形,已經出現。

多年來,大量的銀行、航空公司、連鎖店及製造業單位已建立了供方和客戶間的電子通信和處理關系。這種方式加快了供方處理速度,有助於實現最優化管理,使得操作更有效率,並提高了對客戶服務的質量。

❾ EDI的發展

伴隨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的快速迅猛發展,EDI技術應運而生。它是商業貿易和現代行政管理朝著現代化、自動化大跨步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早期的在同行業、同地區中應用的一種電子商務技術手段,即封閉式EDD,到現在運行的活躍於於全球化商業事務活動中的一種商務體系,即開放式EDI, EDI技術在縮短企業之間物流貿易的時間上和節省紙張消耗方面發揮了尤為突出的作用。

EDI技術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國,在當時,貿易者們在利用計算機處理繁雜多樣的商務文件時發現,由人工方式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數據的70%是岀自於另一台由人工方式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文件,在這些環節中存在大量的人為因素,必然會影響數據的准確性,同時增加了工作的環節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存在著很大程度的安全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開始考慮嘗試能否在貿易夥伴間的計算機上自動的交換數據,降低認為干擾,於是,早起的EDI技術就應運而生了。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Internet技術的普及,Internet EDI應運而生,使EDI從專用網擴大到網際網路,降低了實現成本,滿足了中小企業對EDI的需求。到上世紀莫,美國有超過5萬家公司採用EDI進行企業貿易往來;西歐有超過4 萬家應用EDI的企業用戶,領域涉及化工業、電子業、汽車製造業、零售業和銀行業。近年來,隨著基於Internet的EDI技術及其標準的不斷出台與完善,一些採用增值網(VAN, Value Added Network)作為傳輸手段的的EDI大用戶開始紛紛考慮釆用Internet作為傳輸EDI文件的方式。

Internet (網際網路)是當今世界現行的最大的國際性計算機網路,它利用TCP/IP協議族連接了全球范圍的計算機、路由器和網路,將它們構成一個集合。Internet本身不是網路,其最初的設計的目的就是分散管理,而不是將控制權交到專門的權威機構手裡。處於Internet中的所有主機均可視作是一個可以和其它機器進行通信的終端,並且其上運行的所有的通信協議都是「開放」的。連接 互聯網的誕生和國家的信息資源和技術,形成了具有豐富共享資源和多種服務 信息的價格低廉的網路集合。

基於Internet通信方式的EDI系統有一個主要的缺點,那就是安全性較差。造成這一點的主要願意是由於Internet技術的開放性,它不像在EDI VAN中進行的EDI交換是通過一個任意兩個EDI用戶已經信任的第三方作為交換中心。但是VAN EDI對比Internet EDI在且僅在安全性方面上的優勢也已經不那麼明顯了,這是因為Internet EDI B經指定了標准電子商業數據交換解決方案,通過這些方案可以保證在貿易夥伴們之間安全地通過EDI進行貿易活動。

基於Internet通信方式的EDI目前有4種主要方式:Internet Mail, Standard IC,Web-EDI 和XML/EDL

閱讀全文

與電子商務EDI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機ro膜2012和1812 瀏覽:945
居民生活污水指的是什麼 瀏覽:58
廚房污水進化糞池 瀏覽:196
廚房凈化器怎麼洗 瀏覽:724
空調濾芯怎麼安裝有什麼技巧 瀏覽:153
茶瓶內膽水垢有危害嗎 瀏覽:834
uf中空超濾器 瀏覽:719
你上他老婆你也上他老婆這是什麼電影 瀏覽:436
催眠類黃色短篇小說 瀏覽:221
最新韓國激情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49
小蘇打粉清潔水垢 瀏覽:872
80年代農村題材經典電影 瀏覽:813
如何選擇超濾膜孔徑 瀏覽:301
海水淡化完的廢水叫什麼 瀏覽:82
全自動環氧樹脂點膠機 瀏覽:477
合成樹脂塗料又稱 瀏覽:785
工業廢水處理後能農田灌溉 瀏覽:906
香港鬼片明星男 瀏覽:992
含有溴化鈉的污水用什麼處理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