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超濾海淡設計方案

超濾海淡設計方案

發布時間:2022-12-22 19:56:14

『壹』 海水淡化

如果後段處理是反滲透的話,前處理用超濾
海水經原水泵提升進入混凝池,在混凝池入口處管道上開孔加入絮凝劑,海水經混凝池混凝澄清後經保安過濾器進入原水箱,再通過增壓泵進入超濾膜組件進行過濾,超濾產水進入產水箱,其中產水箱也為超濾反洗供水。

『貳』 船用海水淡化裝置由哪幾個系統組成

海水預處理
無論是海水淡化,還是苦鹹水脫鹽,給水預處理是保證反滲透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的關鍵。在制定海水預處理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到:海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細菌和藻類。海水中細菌、藻類的繁殖和微生物的生長不僅會給取水設施帶來許多麻煩,而且會直接影響海水淡化設備及工藝管道的正常運轉。周期性漲潮、退潮,海水中夾帶大量泥沙,濁度變化較大,易造成海水預處理系統運轉不穩定。海水具有較大腐蝕性,對系統中所採用的設備、閥門、管道件的材質要作一定篩選,耐腐性能要好。

海水殺菌滅藻
國外海水淡化工程多採用投加液氯、NaClO和CuSO4等化學試劑來殺菌滅藻。考慮到交通等多方面的因素,投加化學試劑殺菌滅藻有一定難度,在本工程設備研製過程中專門採用海水次氯酸鈉發生器。海水取水泵後分出一小股帶壓海水,進入次氯酸鈉發生器,在直流電場作用下產生NaClO,靠位差直接注入海灘沉井,以殺滅海水中的細菌、藻類和微生物。
由於海水硬度高 海水直接電解產生N aC lO必須克服發生電極結垢問題。在研製過程中 ,借鑒了電滲析頻繁倒極 (EDR )技術,即每隔 5~ 10m in倒換一次電極極性,有效地解決了次氯酸鈉發生器結垢沉澱問題。

混凝過濾
混凝過濾旨在去除海水中膠體、懸浮雜質,降低濁度。在反滲透膜分離工程中通常用污染指數 (FI)來計量,要求進入反滲透設備的給水的FI值<4。由於海水比重較大,pH值較高,且水溫季節性變化大,系統選用FeCl3作為混凝劑,其具有不受溫度影響,礬花大而結實,沉降速度快等優點。
本工程項目採用表面接觸混凝過濾技術,由雙層濾料過濾和活性炭過濾組成,分別設置了2台雙層機械過濾器和2台活性炭過濾器,濾器直徑為()m濾速在 7~8m /s之間。濾器採用鋼襯膠,外塗船用漆,內設ABS水帽布水和316L不銹鋼管排布氣。為了降低海水預處理系統和瞬間負荷,提高水回收率設置了反滲透濃縮水作為過濾器反沖洗水的氣液反洗系統。

滲透海水淡化
海水含鹽量高、硬度高,對設備腐蝕性大,而且水溫季節性變化較大 使得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比常規的苦鹹水脫鹽系統要復雜得多,工程投資和能耗也高得多。因此 通過精心的工藝設計,合理的設備配置來降低工程投資和能耗,從而降低單位制水成本,並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就顯得格外重要。

化學調節處理
為防止海水淡化過程中因海水濃縮而產生難溶無機鹽類,如CaCO3、CaSO4,在反滲透膜表面和系統管道件上結垢沉澱,海水在進入反滲透脫鹽系統前要添加防垢劑。
投加H2SO4調節海水pH值分解海水中的HCO-3,以防止CaCO3沉澱,是海水淡化中最常用和最經濟的方法。投加 (NaPO3)6(SHMP)是防止CaSO4沉澱的有效方法,但(NaPO3)6在阻垢的同時產生的副產品磷酸鹽會助長微生物、細菌和藻類的生長,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從西方國家進口的專用高分子聚合物阻垢劑價格較高,會直接影響海水淡化工程的運轉費用。本工程最終選用H2SO4作為阻垢劑,控制反滲透系統給水的pH值在 6.8~7.0之間,同時控制海水淡化系統水回收率,以防止CaSO4沉澱析出。
考慮到在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中採用以芳香聚醯胺為膜材料的復合膜元件 其耐氧化性差要求進水中余氯含量在0.1m g/L以下還原劑脫,因此海水在進入膜系統前投加NaHSO3,控制海水進反滲透裝置前的氧化還原電位(ORP),使進反滲透裝置前的海水氧化還原電位(ORP)在280~320mV.NaHSO3投加量是海水中余氯量的3倍。
去除海水中的有機物和異臭異味
環島海域的海水受周邊環境影響較大,海水化學耗氧量(COD)在 1.7~2.5m g/L,尤其在夏、秋季節有時海水有較大的異臭異味。因此除添加NaClO進行氧化外,增設活性炭過濾器,選用具有較高機械強度的果型顆粒活性炭能有效地吸附有機物和異臭異味,提高反滲透產水水質,同時能減輕對反滲透膜面污染,延長膜使用壽命。

系統控制
整個反滲透海水淡化控制系統設計採用國內外先進的計算機程序控制,由工控機操作站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組成一個分散采樣控制,集中監視操作的控制系統。按工藝參數設置高低壓保護開關,自動切換裝置,電導、流量和壓力出現異常時,能實現自動切換、自動聯鎖報警、停機,以保護高壓泵和反滲透膜元件。變頻控制高壓泵的起動和關停,實現高壓泵的軟操作,節省能耗,防止由於水錘或反壓造成高壓泵和膜元件損壞。程序設計在反滲透裝置開機和停機前後,能實現低壓自動沖洗,特別在停運時,濃縮海水的亞穩定狀態會轉化出現沉澱,污染膜面,低壓淡化水自動沖洗能置換出濃縮海水,保護膜面不受污染,延長膜的使用壽命。對系統的溫度、流量、水質、產量等相關參數能實現顯示、儲存、統計、製表和列印。監視操作中的動態工藝流程畫面清晰直觀,系統控制簡化人工操作,確保系統能自動、安全、可靠地運行。

『叄』 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及能耗

其實具體的太長了,不好粘貼,所以我只粘了概況,具體資料下面有鏈接,自己點過去看

地球表面2/3的面積被水覆蓋,但水儲量的97%為海水和苦鹹水,這些水是很豐富的。但是,要利用海水必須經過淡化。目前,全世界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海水或苦鹹水淡化技術取得淡水。據統計,海水淡化系統與生產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韓國、印尼與中國等也都積極發展或應用海水淡化做為替代水源,以增加自主水源的數量。海水淡化的技術主要有蒸餾、凍結、反滲透、離子遷移、化學法等辦法。海水淡化雖然耗電耗能,成本很高,但是意義重大。有人估計,海水淡化可能是21世紀誕生出的一種新型的生產淡水的未來水產業。就目前經濟技術水平而言,海水淡化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第一個海水淡化工廠於1954 年建於美國,現在仍在得克薩斯的弗里波特(Freep-ort)運轉著。佛羅里達州的基韋斯特(Key West)市的海水淡化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它供應著城市用水。
表面看海水淡化很簡單,只要將鹹水中的鹽與淡水分開即可。最簡單的方法,一個是蒸餾法,將水蒸發而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淡水。這個過程與海水逐漸變鹹的過程是類似的,只不過人類要攫取的是淡水。另一個海水淡化的方法是冷凍法,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變成固態的冰的同時,鹽被分離了出去。兩種方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病。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在儀器里產生大量的鍋垢,相反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這是一種很不劃算的方式。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得到的淡水卻味道不佳,難以使用。
1953年,一種新的海水淡化方式問世了,這就是反滲透法。這種方法利用半透膜來達到將淡水與鹽分離的目的。在通常情況下,半透膜允許溶液中的溶劑通過,而不允許溶質透過。由於海水含鹽高,如果用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隔開,淡水會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的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升高,直到一定的高度產生壓力,使淡水不再擴散過來。這個過程是滲透。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要得到淡水,只要對半透膜中的海水施以壓力,就會使海水中的淡水滲透到半透膜外,而鹽卻被膜阻擋在海水中。這就是反滲透法。反滲透法最大的優點就是節能,生產同等質量的淡水,它的能源消耗僅為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以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不約而同地將海水淡化的研究方向轉向了反滲透法。
在新興的反滲透法研究方興未艾的時候,古老的蒸餾法也改弦易轍,重新煥發了青春。常識告訴我們,水在常溫常壓下要加熱到100℃才沸騰,產生大量的水蒸氣。傳統的蒸餾法只考慮了通過升高溫度獲得水蒸氣的方式,耗能甚巨。而新的方法是將氣壓降下來,把經過適當加溫的海水,送入人造的真空蒸餾室中,海水中的淡水會在瞬間急速蒸發,全部變成水蒸氣。許多這樣的真空蒸餾室連接起來,就組成了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廠。如果海水淡化工廠與熱電廠建在一起,利用熱電廠的余熱給海水加溫,成本就更低了。
現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廠,大多採用新的蒸餾法。在西亞盛產石油的國度,往往土地「富得流油」,卻打不出一口淡水井。水比油貴的現實,使海水淡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西亞的海岸線上。1983年,西亞第一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在吉達港修建了日產淡水30萬噸的海水淡化廠;在另一個西亞國家科威特,現在每天可以生產淡水100萬噸。波斯灣沿岸地區,有的國家的淡化海水已經佔到了本國淡水使用量的80%—90%。

『肆』 海水淡化去鹽技術為何如此的難

首先,目前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主要分為膜法和熱法兩大類。通俗點說,膜法就是過濾,利用外界(裝置中的高壓泵)施加的高壓,把海水中的淡水擠到反滲透膜的一側,無機鹽等組分留在膜的另一側。而熱法則是蒸餾,你就想像吧,類似於一口大鍋蒸啊蒸,然後純水變成水蒸氣蒸出去了再冷凝得到淡水。當然實際中這個鍋的設計要麻煩一點…

海水淡化在中東地區發展的非常成熟。以色列、沙特等地方的海水淡化廠多如牛毛,技術也很先進,無論是工程能力還是技術研發能力都值得我們學習,目前世界上總規模、單機規模最大的膜法、熱法工程都在那邊。膜法最大規模已經達到近64萬噸/天…而且,淡化水是和其他水源一起混合,進入市政管網的。也就是說,辣么多居民,都在喝淡化水。

當然,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有一些很不錯的公司。目前在我國,熱法以低溫多效為主,最大規模是天津北疆電廠搞的,20萬噸/天,但目前沒有開足馬力;膜法就是反滲透了,最大規模是天津大港新泉(新加坡凱發搞的),10萬噸/天,這個也沒開足馬力。其他的也還有,但總體來說這兩個算是比較典型的大型淡化工程了,運營的也還都不錯。

熱法能耗主要是蒸汽和電力,其中蒸汽又很貴,一般來說,熱法淡化都是和電廠共建的,因為電廠有很多廢熱可以利用,這樣就降低了蒸汽的成本。膜法主要就是耗電了,畢竟需要高壓泵呼呼呼不停轉。

二者都需要大量設備投資。總的算下來,淡化水噸水成本4-6塊錢吧。膜法裝置佔地小,好挪,操作也便利,所以現在市場中用的相對多一些。從技術上來說,海水淡化是很成熟的。當然國產化率目前還差點事兒。


單純說點技術上的現有問題吧。

一是國產化率比較低。超濾膜做得還可以,但真用起來和國外的膜還是有點差距。至於能量回收和反滲透膜嘛,那基本就全得靠進口了。這個確實要努力。

典型海水淡化廠設計

兩種最常用的淡化技術是逆滲透(全球淡化能力的47.2%)及多級閃蒸(全球淡化能力的36.5%)

我們大體認為容易的話,主要是因為蒸餾法,高中化學實驗室常用之制備純水的方法之一。看起來也沒啥難度,但是其實不是,商用的話有點麻煩

逆滲透的水是目前水處理中最干凈,水中除水分子外無任何礦物質或金屬。導電性差。



多級閃蒸,是一種海水淡化方法。強調多級和閃蒸,其裝置由多個閃蒸室組成的.

以減壓方式降低沸點,並產生蒸汽,再將蒸汽冷凝後即可製得淡水。由於此方法並沒有使含鹽水真正沸騰(僅是表面沸騰)與熱傳表面積接觸,可以大幅改善因蒸餾產生的積垢問題

於 1950 年代即已有商業化規模


為什麼感覺海水淡化那麼難?

科技 難度其實不大,但是估計是效益不高,建立一個淡水加工基地,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

海水淡化去鹽技術已經很穩定,【難】的是成本難以再降低。

目前技術主要分兩類,薄膜逆滲與蒸餾法,其中又以薄膜逆滲技術成本效能更高。

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如中東多國一早已廣泛採用海水去鹽淡化來提供食用水,東南亞方面新加坡目前有兩個海水淡化廠每天總共可處理約50萬噸,今年底第三個海水淡化廠投產,加上裕廊島第五個海水淡化廠,預計2020年每天可生產大約90萬噸凈水,約佔新加坡一半淡水供應。而目標是在2060年時,新生水和淡化海水的產量佔用水量的85%。

從以上可見海水去鹽技術走向成熟,難度已攻克,現階段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物體重要組成成分,是世界上最廉價的「葯」。

水對人體有著重要的生理作用,以此補充適量水分對 健康 十分有利。人體對水的需求量因年齡、體重、氣候及運動強度等因素而異。

總體來說:成年人一天需要補充1500~2800mL的水,以補充因排尿、呼吸、出汗等人體丟失的水分。

而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直接飲用水獲取的,還有一部分通過飲食、新陳代謝獲取。除了人體所需,日常生活和生產作業也都離不開水。因此,水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活水平和工業生產。

可是,如此重要的水並不總是滿足人類的需求。地球上淡水的分布與經濟和人口的分布之間十分不均衡,其中, 貝加爾湖擁有地球地表淡水儲量的20%;積雪覆蓋,人跡罕至的南極擁有地球淡水儲量的72% 。

種種原因之下,世界多個國家或地區處於嚴重的缺水狀態之下,其中就包括我國和中東地區,以及非洲。

為了結束我國南北淡水分布不均,北方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國家實施了「南水北調」這一浩大的工程。而對於中東那些缺水但不缺石油不缺錢的國家,有心而無力,只能變著法子的解決這一棘手的問題,比如從南北極海運冰川、海水淡化等。

耗資巨大的海水淡化,收效甚微

早在400多年前,英國王室就曾懸賞徵求經濟有效的海水淡化方法。

在16世紀的歐洲,已經有人嘗試著從海水中提取淡水,以滿足長期海上航行對於淡水的需求。

但礙於科學技術的落後,那是的海水淡化只能滿足少數人的日常所需,無法大型化、進行工業化生產。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海水淡化得到快速、長足的發展,世界各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海水淡化技術,以求找到經濟高效的工業化方法。

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淡化工廠於195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弗里波特建成並投入使用,並且目前仍然在為市民提供生活用水。

海水淡化技術發展至今,已有超過20餘種方法,包括反滲透法、低多效、多級閃蒸、電滲析法、壓汽蒸餾、露點蒸發法、水電聯產、熱膜聯產等。

從大的分類來看,主要分為蒸餾法(熱法)和膜法兩大類,其中低多效蒸餾法、多級閃蒸法和反滲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術。

反滲透膜法具有投資低、能耗低等優點,但海水預處理要求高;多級閃蒸法具有技術成熟、運行可靠、裝置產量大等優點,但能耗偏高。

原理不難省錢難

海水淡化在很多人的觀念看法中,很簡單,的確,海水淡化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把海水中的鹽分及其他各種影響直接飲用的物質藉助物理或化學方法分離出去。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蒸餾,藉助海水中不同物質的揮發性不同,將水分蒸發出來,然後再冷凝,得到純凈水。這個方法從可行性角度考慮,可以;但如果從經濟性角度考慮,能耗偏高。

因此,具有投資少、能耗低等優點的反滲透膜法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本的 社會 成為發展的主要方向,它的能耗僅為蒸餾法的1/40。

反滲透法利用到氫鍵理論、優先吸附-毛細孔流等理論,涉及到分析化學、材料化學、流體力學等多個學科。由於需要在高壓中進行,對於半透膜材料的要求很高。

其中預處理系統視原水的水質情況和出水要求可採取粗濾、活性炭吸附、精濾等。為了保護反滲透膜、延長其使用壽命,精濾這一步驟必不可少。

另外,復合膜對水中的游離氯非常敏感,而海水中又含有大量的氯,因而預處理系統中通常都配備活性炭吸附。

科技 讓生活更美好

與直接從地表或者地下獲取淡水相比,海水淡化的成本較高、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長,但隨著技術的革新及生產方式的轉變,目前淡化海水的成本已降到4-5元/噸,經濟可行性已經大大提升,使得「水比石油貴」這一尷尬現象在中東少數地區已經不復存在。

其中,不缺石油、天然氣的中東土豪沙烏地阿拉伯不但財大氣粗,在海水淡化上可謂是下足了老本,其擁有全球24%的海水淡化能力。此外, 位於阿聯酋的傑貝勒阿裏海水淡化廠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每年可產生3億立方米淡水。

考慮到未來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經濟、 社會 快速發展帶來的對淡水需求量的日益增長等因素,淡化海水會進入更多平常百姓的家庭之中。同時,未來海水淡化產業有望出現爆式增長,前景廣闊。

海水淡化去鹽技術並不難,而是成本太高!

如上圖所示,海水淡化的原理主要要經過水泵抽海水、疊片過濾器過濾、多介質過濾器過濾、精密過濾器過濾、反滲透過濾器等過濾以後,就可以變成淡水了!據阿聯酋等國的經驗,這樣海水淡化一噸的費用大約需要4—6元人民幣!雖然看起來,這個價格和北京居民階梯水價的最低檔的5元一噸差不多!但是這是海水淡化廠的成本價!根據自來水成本價僅為出廠價一半來看,這樣海水凈化成的淡水其銷售價格應該在8元至12元,基本要比現有水價翻倍!

其次,自來水都是在當地建有處理廠,因而其運輸成本並不高。而按中國的地理特徵,東部沿海地區其實缺水的並不多,而西部很多區域卻非常缺水。但是如果要建設輸水工程,成本就很高了,不僅其輸水線路需要高額投資(參考南水北調工程2000億以上的預算)。同時由上圖可以看出,中國沿海地區都是平原,海拔較低,但是西部地區都是高原,這樣還必須利用水泵來把水抽到西部,這個成本就會大幅度上升!估計這樣的淡化水的成本預計至少在20元/噸,甚至更多!

總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很成熟,但是淡化過程需要較高成本。而鑒於中國的地形特點,運輸成本就可以說是奇高。因此海水淡化不能成為我們淡水的主要來源!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化相信海水淡化將變得越來越簡單而且更加高效、實用。

雖然海水中含有多種礦物,但卻很難將其中一種分離出來。不過現在,來自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一組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海水淡化技術,它不僅能讓通過該種技術出來的海水能夠飲用而且還能收集到可用於電池生產的鋰離子。

而這一技術的關鍵就是金屬有機框架(MOFs),其擁有任何已知材料的最大內表面積。從理論上來講,這樣一種材料光一克展開後能夠覆蓋一個足球場,同時其復雜內部結構能使MOFs是捕捉、儲存和釋放分子的完美對象。最近的研究發現,這種材料能讓MOFs在碳排放海綿、高精度化學感測器和城市水過濾器找到運用。

眼下最常用的水過濾技術則是反滲透膜,其原理相當簡單:膜的孔隙能讓水分子通過但對於大部分污染物則不行。然而這一技術的一大問題就在於其需要相對較高的壓力將水壓過去才行。

但MOF膜卻擁有更強的選擇性和高效性。來自莫納什大學、CSIRO和奧斯汀德州大學的科研人員就研發出了這樣一種膜。這一設計靈感來自於生物細胞膜的「離子選擇性」,它能讓特定的離子通過。除此之外,這種過濾膜還不需要像反滲透膜那樣需要強大的外力。

除了干凈的飲用水之外,MOF膜還能收集到鋰離子。由於全球電子和電池對鋰的需求量非常高,而海水中富含有大量的鋰離子,所以MOF膜的誕生是一個好消息。

此外,這種技術還將能應用到工業廢水的過濾。

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

理論上,海水把鹽和淡水分離的技術確實非常簡單,比如沿海曬鹽場以及海水蒸餾技術都只是簡單的物理技術,但海水淡化的難點並不是分離技術,而是分離加收集所投入的成本與回報不成正比。 我們先以海水曬鹽來舉例,基本上全世界海水曬鹽的方法,都是將大片海水引入鹽田,直接經過太陽高溫直射,海水蒸發以後,留下的結晶體便是鹽分,再經過相關的凈化技術,得到的就是白花花的食鹽。在這過程中,因為海水在蒸發時,鹽分子體積更大不會隨著水分子同時蒸發,所以只要有足夠的溫度,鹽分和水分就可以進行分離,溫度是唯一的要求。 從曬鹽技術上來看,似乎將鹽和水分離並沒有什麼難題,但曬鹽的過程當中是太陽直射,收集的是鹽而不是淡水,兩者有天壤之別。如果在曬鹽場上方放一塊玻璃,也可以得到凝結的淡水水珠,但是數量十分有限,根本緩解不了地球淡水的需求,而且人類使用淡水的總量也遠遠高於鹽,這就需要供海水蒸發的溫度更高,范圍更大,人類發明的設備就運營而生了,但有設備就要有成本。 一般沿海區域,建幾座小型的海水淡化廠,也基本能滿足周邊生活、生產的需求,而全世界90%以上的地區都缺水,尤其是內陸缺水更甚。本身海水淡化設備投入的成本就很大,如果再加上海水運往內陸,這其中的運輸成本更高,說白了就是水資源與地球其他資源互換的條件下,對其他資源的損失太過巨大,損失與收獲不成正比,在更加經濟的設備發明之前,海水淡化始終不會成為淡水重要來源。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我們公司在北非做過一個大型的海水淡化廠項目,設計和反滲透膜都是新加坡人做的,我公司做施工。

海水淡化技術現在已經很成熟,主要包括反滲透膜法和熱蒸發法兩種。

由於海水中的很多無機鹽無法通過化學反應沉澱下來,人類在解剖動物內臟時,發現一些動物的腸胃上有一層膜,這層膜能阻止無機鹽進入體內,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種膜的過濾機制主要在於滲透壓,即淡水能通過這層膜進入滲透壓低的一邊,含鹽量高的海水卻不能,為此,人類又開始研究了這種膜的化學結構與成分,目前已經得到了逐步破解,然後就生產了這種膜,用於海水淡化,但由於至今沒有完全破解這種膜的化學結構和成分,所以,還無法達到動物膜的效果,再者,對於這種膜的再生,仍處於起步階段,因為無法再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膜被一些無機鹽和雜質堵塞,只能更換,並且,膜在使用過程中,由於逐步被堵塞,產水量也是逐漸下降的。由此導致海水淡化成本居高不下,不過相信人類最終能徹底攻破難關,使海水淡化技術能變得常用。

熱蒸發法技術很簡單,就是加熱讓淡水從海水中蒸發出來,然後收集起來,這個工藝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成本比膜技術要高,一般小型的海水淡化廠採用。

中國也在研究反滲透技術,並且在天津、山東等地建得有廠,南海的一些島嶼上,安裝有一些海水淡化設備,滿足駐軍人員的生活所需。

可以預見到的是,如果海水淡化技術被完全攻破,中國可能可以從渤海灣調水去內蒙和西北,改善那裡的生態環境,這種方案比從青藏高原引水好多了,對環境的影響也小,而且不會引起印度、孟加拉國等鄰國的爭議。

海水淡化也稱海水化淡、海水脫鹽,指將水中的多餘鹽分和礦物質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被稱為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水質好、價格漸趨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的反滲透法以其設備簡單、易於維護和設備模塊化的優點迅速佔領市場,逐步取代蒸餾法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世界上淡水資源不足,已成為人們日益關切的問題。有人預言,19世紀爭煤,20世紀爭油,21世紀可能爭水。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到2006年,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應用海水淡化技術,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775萬噸,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

「向海洋要淡水」已經形成了方興未艾的產業。截至2006年底,中國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萬噸,比上一年翻一番。中國在反滲透法、蒸餾法等主流海水淡化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3000立方米/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立方米/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海水直流冷卻技術已進入萬立方米/小時級產業化示範階段。中國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已接近5元/立方米。

中國海水淡化雖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發展條件,但研究水平及創新能力、裝備的開發製造能力、系統設計和集成等方面與國外仍有較大的差距。當務之急是盡快形成中國海水淡化設備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條。圍繞制約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的關鍵問題,發展膜與膜材料、關鍵裝備等核心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水淡化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產品,提高關鍵材料和關鍵設備的國產化率,增強自主建設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能力。

未來20年內國際海水淡化市場有近700億美元的商機,中國應佔有充分份額。根據全國海水利用專項規劃,到2010年,中國海水淡化規模達到每日80萬至100萬噸,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每日250萬至300萬噸,尤其是國家積極支持海水淡化產業,自2008年1月1日起,企業的海水淡化工程所得免徵所得稅。中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海水淡化難,難的是規模化,也就是大規模的進行海水淡化用於人類生活及生產。海水中不僅僅是鹽(氯化鈉)還有其他鹵族元素和金屬離子比如鎂鹽、鈣鹽等,小規模蒸發冷凝就可以獲得淡水,大規模則要考慮析出物的後期處理。當然還有效率,成本等。

『伍』 超濾膜應用水處理的什麼方面

超濾膜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如下:

1.生活污水的處理:生活污水的產生量較大,是污染環境水體的主要來源,對於生活污水處理中應用超濾膜技術,能夠高效的凈化生活污水。研究表明:超濾膜技術與傳統活性污泥法聯用,對污染物的去除率可達到90%以上,生活污水處理後可以進行污水回用。城市污水處理上應用超濾膜技術可以有效回收水資源,利用回用污水進行城市綠化和景觀用水。

2.工業廢水的處理:工業廢水由於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及有毒有害物質,對水環境的破壞極大,因此,工業廢水必須經過處理後達標才能排放,傳統的污水處理技術的去除效果一般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應用超濾膜技術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並可以回收中水進行利用,且對於有機鹽和有機物等也可以進行回用,然後再進行生產使用,極大的節約了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於不同類型的工業廢水,其處理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對於工業廢水的處理需要依據水質情況制定科學的處理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副產品進行綜合利用,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飲用水的凈化:飲用水處理常應用超濾膜技術,對我國不斷惡化的飲用水資源能夠有效的凈化,對水中的微生物、藻類、高分子物質及細菌的去除率較高,且可以降低水的濁度和去除有機污染物,滿足國家的飲用水標准。

4.海水淡化處理:海水是重要的水資源,但由於海水的特性,不能夠直接飲用,在淡水資源缺乏的時代,海水淡化技術尤為重要。目前隨著膜技術的發展應用,超濾膜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海水淡化領域,但在海水淡化時容易發生膜污染現象,使得超濾膜技術應用時有一定的困難,但海水淡化領域應用超濾膜技術過濾後水質較好。

5.污水回用處理方面:對於污水回用處理的吸引力的解決辦法,主要取決於超濾設備價格方面的優勢。其技術應用是從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工廠中排出的廢水,是作為工業用水,甚至是飲用水的一種較好的水資源。也就是採用膜技術將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回用為飲用水。

『陸』 如何把海水過濾成淡水

你了解了海水的成分就可以了 海水的成分和特性 海水給人的感覺是既苦又咸。那是因為它含有多量的鹽類所致 鹽度:海水中所含的各種鹽類,在每千克海水中所佔的克數 海水主要成分:六種鹽類 名稱 Nacl Mgcl2 MgSO4 CCaSO4 KaSO4 CaCO3 千分比 27.2 33.8 1.7 1.3 0.9 0.1 (1)溶解姓氣體:N2, O2, CO2 (2)營養鹽:硝酸鹽,硅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 O2可提供生物呼吸而營養鹽則為海洋植物的養分 把這些放進去就可以了 人工配置海水的方法 先測定本地淡水水源的水質化學成分。測定配水原料的純度和含量。進行計算,校正配方原料的用量,以滿足配方中主要成分的適宜值,在技術上允許的適度可進行經濟分析,確定配料用量。逐一溶解。充分攪拌,以防水體內溶解不均。進行沉澱。提取上層清液,入貯水池備用 化學成分最適含量 鹽度14,鈣200毫克/升,重碳酸鹽120-140毫克/升,鎂500毫克/升,鉀200毫克/升,硫酸鹽1000-1200毫克/升,銅、鋅、銀0.01毫克/升以下,鐵0.02-0.2毫克/升,碘0.02-0.1毫克/升。具體配方是:海水14克/升,氯化鈣0.4克/升,硫酸鎂2.8克/升,氯化鎂2.2克/升,氯化鉀0.4克/升,三氯化鐵0.1毫克/升。若人工配製的海水PH低於7時,可用生石灰調節至微鹼性,一般用量為50-100毫克/升。 放到海里,呵呵 蒸餾 特殊的分子過濾 放適量的鹽.鎂.納..還有苦鹵.一起攪拌. 加鹽啊 sorry 說反了 加海鹽吧 放適量的鹽啊 哇塞 那要點技術啊 加入海水所含的成分,並使含量達到要求,那就成了. 把「淡」字改成「海」字 加鹽 1取海水蒸餾,把蒸餾剩的放入淡水,即可. 2把少量淡水加入大量海水中,就是海水了,只是稀釋了些. 把你家的鹽壇子全放進去就ok啦 把口水弄進水裡就是了~ 市面上有海水配方出售,含有各種鹽分,可以把淡水處理成海水 雨下到海里,就是最常見的把淡水變成海水的辦法,也是最不費事的方法。 樹棲、穴居、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內臟器官增長,成對的器官往往前後配置或者一側退化。這些成對的骨骼可以交替移動。將食物向口內挪。 加鹽 淡水既是海水,海水亦淡水 正如空既色,色既空 是我們的主觀意識唆使我們的器官欺騙了我們 首先要了解海水的成分以及比例,在配置就是了! 加適量的鹽咯 讓鄰居一起把家裡的鹽一起倒入淡水中... 兩者倒在一起不就得了

『柒』 水處理中超濾出水濁度大怎麼處理

說明超濾的過濾出現問題有可能斷絲或者開裂,建議檢查每個膜組件的進出水情況以及外觀找出出問題的膜組件更換。可詢濟南因科盛華環保科技公司。
超濾膜作為全膜法水處理工藝的一個重要環節,其過濾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反滲透設備是否能正常穩定的運行,那麼超濾在設計時就需要考慮超濾前的預處理工藝和超濾的運行方式,一些超濾膜廠家在超濾膜設計進水導則中只體現進水濁度(例如:濁度小於200NTU)的要求,沒有詳細的描述顆粒性物質的進水指標,致使有些工程公司在設計包含超濾裝置的工藝流程時,認為超濾是「萬能的」,而淡化了超濾的預處理(通常超濾前只配置盤濾),在超濾進水顆粒性物質含量較多時,超濾前期運行出水濁度雖然基本能達到超濾設計的要求,但運行一個階段後,由於超濾組件通水能力過負荷或其他的顆粒劃傷而導致超濾斷絲現象時有發生,從而發生超濾系統進水、產水間出現短路現象,進而引發超濾產水量升高、出水濁度增加。
直接導致反滲透裝置出現顆粒污堵等污染,這是由於超濾的預處理設計不當導致的出水濁度升高。另一種情況是運行方式的控制不當,其中又包含兩種情況,一是超濾反洗和加葯反洗的周期設置不當,導致超濾出現污染,嚴重情況下超濾出現斷絲現象,從而導致超濾產水濁度升高,二是超濾前投加的葯劑與超濾材質不相匹配,出現化學反應,破壞了超濾的分離層(過濾層),使懸浮物、膠體等物質直接從聚碸層泄露過去,導致超濾產水品質變差,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出水濁度升高很快。出現上述情況後,首先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是哪種原因造成的。

『捌』 有誰知道超濾膜清洗方案,謝謝啊

1、設備運行前先要進行沖洗,設備使用後再次沖洗。
2、可使用濃版度不超過1‰的雙氧水進權行正沖清洗殺菌。
3、膜工作溫度:最高不得超過45℃,建議40℃下使用。
4、可用NaOH(pH<11,建議根據設備、工藝和水質情況自行調試,逐步提高pH,如pH 9.5,pH10.0)對膜進行清洗。
5、若一次使用後長期不再使用的情況下,為防止微生物污染,建議:先用濃度不超過1‰的雙氧水清洗,再用NaOH溶液清洗,最後用純水清洗。
將膜浸泡在純水中保存。
超濾膜可以反沖。

『玖』 超濾設備的超濾設備用途

rightleder◆萊特.萊德 礦泉水:在礦泉水製造中,應用超濾技術,在工程設計中,將根據礦泉回水的水源水質分析報答告,針對性地選擇膜的孔徑和膜的類型,設計超濾設計。◆食品:乳製品、果汁、酒、調味品等食品的生產中逐步採用超濾技術,如牛奶或乳清中蛋白和低分子量的乳糖與水的分離,果汁澄清和去菌消毒,酒中有色蛋白、多糖及其它膠體雜質的去除等,醬油、醋中細菌的脫除,較傳統方法顯示出經濟、可靠、保證質量等優點。◆醫葯:在醫葯和生物化工生產中,常需要對熱敏性物質進行分離提純,超濾技術對此顯示其突出的優點。用超濾來分離濃縮生物活性物(如酶、病毒、核酸、特殊蛋白等)是相當合適的從動、植物中提取的葯物(如生物鹼、荷爾蒙等),其提取液中常有大分子或固體物質,很多情況下可以用超濾來分離,使產品質量得到提高。◆純水、超純水:工業用水的初級純化,純水超純水制備RO預處理,純水、超純水終端處理。◆環保: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城市中水回用系統,電泳漆、油品的回收。◆發酵:生化發酵液分離與精製、酶的濃縮與精製、糖及木糖醇澄清過濾。

『拾』 有關超濾膜設計的問題~

一、超濾和反滲透的情況不一樣;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1、超濾的反洗頻率非常內高,正常的設計容(還要根據水質情況)反洗頻率在60分鍾左右吧,回收率較高的時候產生的膜污堵可以通過反洗來恢復膜通量;
2、超濾膜構造和反滲透也不一樣,一般使用的超濾都是中空纖維膜,膜管內的流速較高(內壓式),外壓式雖然要差點,但一般都會選擇氣洗;
二、如何了解超濾膜產品以及尋求超濾膜廠家的技術支持是設計合理的關鍵。
從你提的問題上看,你對超濾可能還是不太熟悉,因此,當你正在選擇膜產品型號或者你的超濾膜型號、廠家已經確定的時候,你需要仔細地了解膜產品的說明書以及相關的設計資料,最好是讓膜廠商提供一些技術支持(非常重要)。這樣你在設計膜的反洗、清洗、排列、回收率等參數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原則性的錯誤。
希望對你有用!
謝謝!

閱讀全文

與超濾海淡設計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染廢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瀏覽:245
冷干機的濾芯如何拆下來 瀏覽:552
海爾凈水器出水管介面怎麼拆 瀏覽:13
河北水垢漏斗 瀏覽:689
白雲區農村ppp污水項目 瀏覽:498
安吉爾水壺濾芯怎麼拆 瀏覽:318
電廠化學廢水調整及注意事項 瀏覽:892
什麼叫納米微晶技術凈化器 瀏覽:43
百佳境界凈水器如何 瀏覽:695
甲醇蒸餾塔再沸器的原理 瀏覽:268
ro膜氯化 瀏覽:984
潔廁靈能除垢 瀏覽:459
油煙機凈化器的價格多少錢一台 瀏覽:334
凈化器電源怎麼測量 瀏覽:332
wq污水提升泵 瀏覽:415
污水處理50戶需多少立方池 瀏覽:656
樹脂是不是ab膠 瀏覽:694
減壓蒸餾怎麼拆 瀏覽:544
飲水機為什麼加熱一會就保溫 瀏覽:287
電解法處理污水基於什麼原理 瀏覽: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