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是什麼
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如下所示。
一、醬香白酒釀造工藝
醬香型白酒經過八輪次發酵,七次摘酒。不同輪次的酒風味和口感不同,糙沙完成後的第一輪次酒稱為一次酒,甜味好,但味沖,生澀味和酸味重。再發酵30天出來的酒是二次原酒,稱為「回沙酒」,略有澀味,但較糙沙酒醇和。
再發酵蒸餾獲得三、四、五次原酒,統稱為大回酒,其特點香濃、味醇厚、酒體較豐滿、邪雜味少;繼續發酵蒸餾獲得六次原酒,此酒醇和、糊香好、味長;還有七次原酒,稱為追糟酒。醬香型白酒分大麴醬香、麩曲醬香。工藝分別如下。
1、大麴醬香
大麴醬香的主要技術特點在於「四高兩長,一大一多」即高溫制曲(曲坯培養品溫普遍超過64℃)、高溫堆積(品溫達到45℃以上)、高溫發酵(糟醅入窖發酵時的品溫在40℃以上)。
高溫流酒(酒醅蒸餾時流出酒液的溫度超過35℃)、發酵期長(八個輪次完成一個生產周期)、貯存時間長(不少於三年時間的貯存)、用曲量大(曲糧比可達120%)。
多輪次發酵(八個輪次發酵,七個輪次取酒),在一年的生產周期中需兩次投料,使用條石窖作為發酵容器,其生產工序可總結為二次投料、七次取酒、八次發酵、九次蒸煮(餾)。
2、麩曲醬香
麩曲醬香型白酒的生產比較獨特,原料高粱稱為「沙」,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為50%。用曲量大,而且經過反復發酵蒸煮。原料粉碎尤為關鍵,粉碎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為:下沙8:2;糙沙7:3。粉碎使原料更有效地吸水膨脹,有利於糊化及糖化發酵,利於後期輪次中的發酵和蒸餾,還有利於排出原料帶來的雜味,並利於原料的滅菌。
2. 醬香酒要怎麼勾調去除辣味
醬香白酒的辛辣味主要是由於酒中所含醛類造成的。解決的辦法,除了在白酒蒸餾時應注意提高餾酒溫度,並結合量、質分段摘酒外,對苦辣味重的成品白酒,宜採取勾兌、調味(不是加用化學香料)的方法進行處理。具體作法是:在同類產品中選取口感較酸、味道醇和的酒,與苦辣味成品白酒勾兌和調味,探求最佳組合。添加量多少,應視情而定。 另一種方法是:將一份碎冰糖、兩份清水和打成細沫的適量蛋清混合攪拌,小火緩慢煮沸溶化,再趁熱用棉布過濾後,加入苦辣味重的白酒中,攪勻,澄清,即可收到良好效果。但須注意控制添加量,否則會破壞白酒的原有風味。
3.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及特點
優質的醬香型白酒的特點,入口時有濃與淡的感覺。濃,說明醬味醇厚,窖藏時間長;淡,說明醬味淡,不是酒的度數低,就是窖藏時間短。一般情況下,拿到一瓶醬香型白酒,會採取盪香觀其色,咂香品其味,空杯嗅其香,掌心留香品其純等四個步驟。
元酒鏈的酒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優質醬香酒,它的酒品都是在龍兮洞天然溶洞中釀造而成,儲酒條件優良。洞中藏酒一年,等於外界藏酒三年。經洞藏的白酒口感更加柔順醇和,香味更加馥郁協調,酒體在自然中得到了升華。元酒鏈相信,只有釀造優質白酒,讓白酒消費者回味無窮,我們白酒行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元酒鏈目前正火熱招募合夥人中!
4. 關於白酒釀造的流程 簡單點的說
釀酒基本原理和過程主要包括:酒精發酵、澱粉糖化、制曲、原料處理、蒸餾取酒、老熟陳釀、勾兌調味等。
(1)酒精發酵
酒精發酵是釀酒的主要階段,糖質原料如水果、糖蜜等,其本身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等成分,經酵母或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可直接轉變為酒精。
酒精發酵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化過程,有一系列連續反應並隨之產生許多中間產物,其中大約有30多種化學反應,需要一系列酶的參加。酒精是發酵過程的主要產物。除酒精之外,被酵母菌等微生物合成的其他物質及糖質原料中的固有成分如芳香化合物、有機酸、單寧、維生素、礦物質、鹽、酯類等往往決定了酒的品質和風格。酒精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增加發酵溫度,因此必須合理控制發酵的溫度,當發酵溫度高於30~34℃,酵母菌就會被殺死而停止發酵。除糖質原料本身含有的酵母之外,還可以使用人工培養的酵母發酵,因此酒的品質因使用酵母等微生物的不同而各具風味和特色。
(2)澱粉糖化
糖質原料只需使用含酵母等微生物的發酵劑便可進行發酵;而含澱粉質的穀物原料等,由於酵母本身不含糖化酶,澱粉是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組成,所以採用含澱粉質的穀物釀酒時,還需將澱粉糊化,使之變為糊精、低聚糖和可發酵性糖的糖化劑。糖化劑中不僅含有能分解澱粉的酶類,而且含有一些能分解原料中脂肪、蛋白質、果膠等的其他酶類。曲和麥芽是釀酒常用的糖化劑,麥芽是大麥浸泡後發芽而成的製品,西方釀酒糖化劑慣用麥芽;曲是由谷類、麩皮等培養黴菌、乳酸菌等組成的製品。一些不是利用人工分離選育的微生物而自然培養的大麴和小曲等,往往具有糖化劑和發酵劑的雙重功能。將糖化和酒化這兩個步驟合並起來同時進行,稱之為復式發酵法。
(3)制曲
酒麴亦稱酒母,多以含澱粉的谷類(大麥、小麥、麩皮)、豆類、薯類和含葡萄糖的果類為原料和培養基,經粉碎加水成塊或餅狀,在一定溫度下培育而成。酒麴中含有豐富的微生物和培養基成分,如黴菌、細菌、酵母菌、乳酸菌等,黴菌中有麴黴菌、根黴菌、毛黴菌等有益的菌種,「曲為酒之母,曲為酒之骨,曲為酒之魂」。曲是提供釀酒用各種酶的載體。中國是曲櫱的故鄉,遠在3000多年前,中國人不僅發明了曲櫱,而且運用曲櫱進行釀酒。釀酒質量的高低取決於制曲的工藝水平,歷史久遠的中國制曲工藝給世界釀酒業帶來了極其廣闊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制曲的工藝各具傳統和特色,即使在釀酒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傳統作坊式的制曲工藝仍保持著原先的本色,尤其是對於名酒,傳統的制曲工藝奠定了酒的卓越品質。
(4)原料處理
無論是釀造酒,還是蒸餾酒,以及兩者的派生酒品,制酒用的主要原料均為糖質原料或澱粉質原料。為了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糖化能力和出酒率,並形成特有的酒品風格,釀酒的原料都必須經過一系列特定工藝的處理,主要包括原料的選擇配比及其狀態的改變等。環境因素的控制也是關鍵的環節。
糖質原料以水果為主,原料處理主要包括根據成酒的特點選擇品種、採摘分類、除去腐爛果品和雜質、破碎果實、榨汁去梗、澄清抗氧、殺菌等。
澱粉質原料以麥芽、米類、薯類、雜糧等為主,採用復式發酵法,先糖化、後發酵或糖化發酵同時進行。原料品種及發酵方式的不同,原料處理的過程和工藝也有差異性。中國廣泛使用酒麴釀酒,其原料處理的基本工藝和程序是精碾或粉碎,潤料(浸米),蒸煮(蒸飯),攤涼(淋水冷卻),翻料,入缸或入窖發酵等。
(5)蒸餾取酒
所謂蒸餾取酒就是通過加熱,利用沸點的差異使酒精從原有的酒液中濃縮分離,冷卻後獲得高酒精含量酒品的工藝。在正常的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酒精的沸點是78.3℃,將酒液加熱至兩種溫度之間時,就會產生大量的含酒精的蒸汽,將這種蒸汽收人管道並進行冷凝,就會與原[FS:PAGE]來的科液分開,從而形成高酒精含量的酒品。在蒸餾的過程中,原汁酒液中的酒精被蒸餾出來予以收集,並控制酒精的濃度。原汁酒中的味素也將一起被蒸餾,從而使蒸餾的酒品中帶有獨特的芳香和口味。
(6)酒的老熟和陳釀
酒是具有生命力的,糖化、發酵、蒸餾等一系列工藝的完成並不能說明釀酒全過程就已終結,新釀製成的酒品並沒有完全完成體現酒品風格的物質轉化,酒質粗劣淡寡,酒體欠缺豐滿,固以新酒必須經過特定環境的窖藏。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後,醇香和美的酒質才最終形成並得以深化。通常將這一新釀製成的酒品窖香貯存的過程稱為老熟和陳釀。
(7)勾兌調味
勾兌調味工藝,是將不同種類、陳年和產地的原酒液半成品(白蘭地、威士忌等)或選取不同檔次的原酒液半成品(中國白酒、黃酒等)按照一定的比例,參照成品酒的酒質標准進行混合、調整和校對的工藝。勾兌調校能不斷獲得均衡協調、質量穩定、風格傳統地道的酒品。
酒品的勾兌調味被視為釀酒的最高工藝,創造出釀酒活動中的一種精神境界。從工藝的角度來看,釀酒原料的種類、質量和配比存在著差異性,釀酒過程中包含著諸多工序,中間發生許多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轉化產生幾十種甚至幾百種有機成分,其中有些機理至今還未研究清楚,而勾兌師的工作便是富有技巧地將不同酒質的酒品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調校,在確保酒品總體風格的前提下,以得到整體均勻一致的市場品種標准。
以大麴酒的釀造為例,其具體流程可用圖表解析如下:
┌—→出窖堆放———┐
│ ↓
│ 大麴 發酵酒醅 高粱 谷糠 水
│ ↓ │ ↓ │
│ 打碎 │ 破碎 │
│ ↓ │ ↓
│ 碾細 │ 潤料 清蒸
│ ↓ │ ↓ │
│ 過篩 │ 預蒸 │
│ ↓ │ ↓ │
│ 大麴粉 └———→配料←——————┘
│ │ ↓
│ │ 裝甑 ┌——→ 酒頭(作調味酒等)
│ │ ↓ │
│ │ 蒸糧、蒸酒———┼——→ 蒸餾酒(入庫)
│ │ │ │ ↓
│ └———————┐ ↓ │ 貯存
│ │ 出甑 │ ↓
│ │ │ │ 勾兌
│ ↓ ↓ ↓ ↓
└————入窖發酵←加曲 ← 加水 尾酒 包裝
↑ │ ↓
└———————————————┘ 成品酒
5. 請問中國白酒的詳細釀造過程,以及現在的白酒主要由什麼製成
新中國成立後,用白酒這一名稱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燒酒」或「高梁酒」 等名稱。由於釀酒原料多種多樣,釀造方法也各有特色,酒的香氣特徵各有千秋,故白酒分類方法有很多。
按最新的國家標准,將蒸餾酒分為中國白酒和其它蒸餾酒。
白酒的定義是:以曲類、酒母為糖化發酵劑,利用澱粉質(糖質)原料,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和勾兌而釀制而成的各類白酒。
其它蒸餾酒的定義是:以穀物、薯類、葡萄及其它水果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釀制而成的、高酒精度(含酒精18~40%)的酒.按所用的原料不同, 又有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和其它蒸餾酒(如老姆酒)。
下面主要介紹中國的白酒種類。現代將白酒分為固態法白酒、固液結合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三類。
1 按所用酒麴和主要工藝分類
在固態法白酒中主要的種類為:
(1)大麴酒
大麴酒,以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大麴的原料主要是小麥、大麥,加上一定數量的碗豆。大麴又分為中溫曲、高溫曲和超高溫曲。一般是固態發酵,大麴酒所釀的酒質量較好,多數名優酒均以大麴釀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為原料製成的,多採用半固態發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麩曲酒
這是解放後在煙台操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分別以純培養的麴黴菌及純培養的酒母作為糖化、發酵劑,發酵時間較短,由於生產成本較低,為多數酒廠為採用,此種類型的酒產量最大。以大眾為消費對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麴和小曲混用所釀成的酒。
(5)其它糖化劑法白酒
這是以糖化酶為糖化劑,加釀酒活性乾酵母(或生香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結合法白酒的種類有:
(1)半固、半液發酵法白酒
這種酒是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發酵劑,先在固態條件下糖化,再於半固態、半液態下發酵,而後蒸餾製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這種白酒採用串香工藝製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還有一種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後串蒸而得。
(3)勾兌白酒
這種酒是將固態法白酒(不少於10%)與液態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適當比例進行勾兌而成的白酒。
液態發酵法白酒
又稱「一步法」白酒,生產工藝類似於酒精生產,但在工藝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傳統工藝,酒質一般較為淡泊;有的工藝採用生香酵母加以彌補。
此外還有調香白酒,這是以食用酒精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製的調香白酒經調配而成。
2 按酒的香型分
這種方法按酒的主體香氣成分的特徵分類,在國家級評酒中,往往按這種方法對酒進行歸類。
(1)醬香型白酒
也稱為醬香型白酒,以茅台酒為代表。醬香柔潤為其主要特點。發酵工藝最為復雜。所用的大麴多為超高溫酒麴。
(2)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麴等酒為代表,以濃香甘爽為特點,發酵原料是多種原料,以高梁為主,發酵採用混蒸續渣工藝。發酵採用陳年老窖,也有人工培養的老窖。在名優酒中,濃香型白酒的產量最大。四川,江蘇等地的酒廠所產的酒均是這種類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稱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為代表,其特點是清香純正,採用清蒸清渣發酵工藝,發酵採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特點是米香純正,以大米為原料,小曲為糖化劑。
(5)其它香型白酒
這類酒的主要代表有西鳳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徵,這些酒的釀造工藝採用濃香型,醬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藝,有的酒的蒸餾工藝也採用串香法。
3 按酒質分
(1)國家名酒
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國家級評比,共進行過5次。茅台酒、 汾酒、瀘州老窖、五糧液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2)國家級優質酒
國家級優質酒的評比與名酒的評比同時進行。
(3)各省,部評比的名優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產量的大多數,價格低廉,為百姓所接受。有的質量也不錯。這種白酒大多是用液態法生產的。
4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這是我國傳統生產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過65度。
(2)低度白酒
採用了降度工藝,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二 現代白酒釀造技術進展
1 微生物學研究
現代釀酒的基礎之一是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從民國開始,對釀酒微生物進行研究,從大麴和小曲中篩選微生物,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目的是研究酒麴微生物的澱粉分解能力,以期提高出酒率,如五六十年代對大麴生產工藝技術的總結提高所做的工作;從八十年代開始,注重酒麴及酒窖泥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對酒的風味的影響,以期提高酒的質量。如利用優良酒麴和酵母菌,在酒醅中潑灑己酸菌培養液等。
2 發酵工藝的研究
我國的白酒發酵技術雖源於黃酒,相對於黃酒歷史而言,白酒的生產技術還很不完善,故現代對白酒的發酵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響最大的改革是全面總結了「煙台操作法」,這個操作方法借鑒了酒精工業的麩皮曲及酒母製作兩個關健技術,並結合傳統的白酒工藝,形成了一套較為規范的操作法。當時總結了其特點是:「麩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十六個字。
由於濃香型酒在名優酒中的產量最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許多工廠和研究機構對濃香型大麴酒工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溫發酵,對發酵溫度曲線進行部結,提出了前期緩升,中期挺堅,後期緩落的策略。
此外還採用回醅發酵,即長期反復發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帶新醅,進行發酵的措施。或採用回糟發酵。有的也採用回酒發酵,成品酒依次分為頭級酒,二級酒,三級酒。二級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發酵,再次蒸餾,可將二級酒變為頭級酒。
3 人工培養老窖
濃香型白酒採用泥窖發酵,在自然情況下,一個泥窖從建窖到窖的成熟,產出高質量的酒,往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這對提高名優酒的產量極為不利。故名酒廠對人工老窖的培養作了大量的工作。
4 蒸餾技術的改進
蒸餾技術的提高,是提高酒質的重要環節,新技術採用緩慢蒸餾,量質摘酒,分批入庫,串香法等措施。同時對蒸餾鍋進行改革設計。
5 低度酒的研製
我國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如廣東的「玉冰燒」酒,酒度在29.5度,很受東南亞一帶消費者的歡迎。國外的蒸餾酒酒度一般較低,在40 度左右,如果酒度超過43 度,則視為烈性酒。但是我國的白酒,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以及本身的一些特點,酒度往往在55度以上時,酒的香味才較好。大多數白酒的酒度在60度左右。酒度高的酒對人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人的肝臟,可以分泌一種酶,叫「乙醛脫氫酶」,這種酶,可以將酒精(乙醇)分解掉,酒精就不會積累,人就不會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這種酶的分泌量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這種酶,故酒精中毒。據報道,我國人口中,酒量較小的比例較大,原因是有些人的體內不能分泌這種酶,或這種酶的分泌量少。故不能適應高度白酒。這對飲酒者的健康不利。低度白酒的研製勢在必行。低度白酒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先將選擇好的酒基單獨加水降低酒度,澄清後,按一定的比例勾兌、調味、貯存、過濾。另一種方法是先按高度酒的生產方法進行勾兌、調味,然後加水降度、澄清、貯存、過濾。由於低度酒酒精度較低,一些芳香性的成份較難溶解其中,容易產生混濁的沉澱。故要進行「除濁」處理,將混濁的顆粒去除掉。另外,降低酒度所用的水也要經過處理。
6 後處理技術的進展
陳釀法:貯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壇陳釀效果好.
勾兌:這是決定酒質的重要環節,以往都是由富有經驗的老師傅擔任這項工作。現在利用計算機的勾兌技術也正在研究發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藝白酒)的研究:現在能夠生產混合香酯。這是以硫酸為催化劑,將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級脂肪酸合成相應的高級脂肪酸酯.然後蒸餾分餾,凈化處理後,進行毒性實驗,證明無毒,可供食用,於是進一步製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為調香劑加入到一般質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質量。
酒香氣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氣成分極為復雜,除了酒精(乙醇)之外,還含有數百種化學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為四大類:醇類物質、酯類物質、酸類物質和醛酮類物質。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體香氣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氣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約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較低。瀘香型白酒中,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適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較高。
7 白酒機械化生產
從古代到本世紀四十年代,白酒的生產都是人工操作,勞動強度非常大,如踏曲、翻曲、粉碎、酒醅的入窖和出窖都是靠人力。新中國成立後,在白酒生產的機械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在許多方面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如用粉碎機代替了牲畜拉磨,將蒸餾器的「天鍋」改為冷凝器,免去了人工經常換水。大麴的踏制改為曲坯成型機,人工推車送料改為皮帶輸送或桁車抓鬥。陶壇貯酒也改為大容器貯酒,減少了酒的損耗,還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白酒的包裝設備也普遍實現了洗瓶、灌裝、壓蓋、貼標流水線。
三 濃香型大麴酒生產技術
白酒生產技術隨不同的種類而大不相同,在此不可盡述,在此僅簡單介紹我國最具特色的濃香型大麴酒的生產技術。
濃香型大麴酒,也稱為瀘香型大麴酒,是大麴酒中產量最大的酒種。我國名酒中大多數是濃香型。如四川及江蘇省出產眾多的中國名酒都屬於這類。
濃香型大麴酒,以高梁為主要原料,採用中溫培養的大麴,大麴用大麥、小麥、並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養而成。發酵採用泥窖作發酵容器。釀造工藝極為復雜,其特點是:混蒸、續料。所謂混蒸,是說原料(高梁等)和發酵成熟的酒醅同時裝入酒甑。在這種混合醅料中,還要配入一定比例的經過清蒸,去除雜味的谷糠,目的是使酒醅疏鬆。裝入酒甑後,加熱,在原料蒸熟的同時,也進行蒸餾,將酒醅中的酒精及其它香氣成分蒸餾出來。所謂續料,舉例說,總的原料需要100公斤的話,這100公斤原料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數次陸續加入,上面曾說過採用混蒸工藝,是將一部分原料和一部分酒醅混在一起同時進行蒸煮和蒸餾,也是這個道理。續料發酵時,每次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原料,蒸餾蒸煮後,丟棄一部分經多次發酵、蒸餾的酒醅(這部分將被丟棄的酒醅,在發酵時及蒸餾時,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便於區別)。經過蒸餾蒸煮後的混合醅料,冷卻後,加入酒麴,重新送回到泥窖中繼續進行發酵。蒸餾出來的酒,則要分別入庫。因為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最先蒸餾出來的酒與中間過程或最後蒸餾出來的酒,口味是不相同的。最先蒸餾出來的稱為「頭酒」,最後蒸餾出來的酒稱為「尾酒」。這兩部分酒的口味都不佳,但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間過程蒸餾出來的酒,可以作為原酒分別入庫。原酒經檢驗,確定其等級,還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貯存,酒的口味才較為柔和。貯酒最好是在放在陶壇中,在較低的溫度下貯酒效果最好。貯酒時間分為半年或3年不等。最後勾兌成型。
現代濃香型大麴酒的生產工藝,繼承了傳統的老五甑工藝,並有所改進。總的工藝流程如下圖所述:
┌—→出窖堆放———┐
│ ↓
│ 大麴 發酵酒醅 高梁 谷糠 水
│ ↓ │ ↓ │
│ 打碎 │ 破碎 │
│ ↓ │ ↓
│ 碾細 │ 潤料 清蒸
│ ↓ │ ↓ │
│ 過篩 │ 預蒸 │
│ ↓ │ ↓ │
│ 大麴粉 └———→配料←——————┘
│ │ ↓
│ │ 裝甑 ┌——→ 酒頭(作調味酒等)
│ │ ↓ │
│ │ 蒸糧、蒸酒———┼——→ 蒸餾酒(入庫)
│ │ │ │ ↓
│ └———————┐ ↓ │ 貯存
│ │ 出甑 │ ↓
│ │ │ │ 勾兌
│ ↓ ↓ ↓ ↓
└————入窖發酵←加曲 ← 加水 尾酒 包裝
↑ │ ↓
└———————————————┘ 成品酒
四 液態法白酒生產技術與液固法新工藝
液態法白酒是產量最大的白酒,生產方法與酒精生產類似,但在調香,後處理等方面則有所不同。將液態法與固態法相結合,創造了一套生產白酒的新工藝,即利用液態發酵法生產質量較好的酒精作為酒基,對採用固態發酵法製成的香醅進行串蒸或浸蒸,製得新工藝白酒。其基本工藝流程如下:
薯干
↓
粉碎
↓←———————第一次配醅———┐
米糠、麩皮、麩曲、稻殼 配料 │
↓ │
潤料 │
↓ │
蒸煮 │
↓ ←————— 第二次配醅 ——┤
冷卻 │
↓ │
麩曲、生香酵母、釀酒酵母 →加曲、加酒母 │
↓ │
加水 │
↓ │
加香醅、加尾酒 → 混合 │
↓ │
入池發酵 │
清蒸後的稻殼——→ ↓ │
酒精 → 串香蒸餾———→出甑蒸餾—————┘
↓
新工藝白酒
6. 求自釀白酒渾濁,如何能變清澈。
白酒降度引起渾濁的主要表現形式有:白色片狀沉澱、白色絮狀沉澱、棕黃色沉澱和油狀物等。經過梳理分析,主要是三部分原因引起的,即水質原因、原酒因素、生產過程因素。解決白酒渾濁的方法一一介紹。
1、冷凍過濾法
根據三種高級脂肪酸酯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降低的特點,將待處理的白酒冷凍至負15-負12℃,保持數小時後,高級脂肪酸脂積聚致顆粒增大析出,可在低溫狀態下吸取上清液過濾,並去除絮狀沉澱物,即可獲得澄清透明的低度白酒。 由於過濾的是油狀物,一般要採用石棉、纖維素粉等助濾劑。
由於該種方法投資大、費用高,特別是需要一套高製冷的冷凍設備和低溫過濾房間,且溫度必須在-12℃以下,會產生1%-2%的浪費,因此,較少採用(特別是南方)。盡管北方可以利用冬季室外溫度低的自然條件進行冷凍除濁,但受溫差、時間等因素的限制,過濾速度慢,因此,建議只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考慮。
2、吸附法
原理:利用吸附劑表面許多微孔形成的巨大表面張力,對低度白酒中的沉澱物質進行吸附。吸附能力與分子大小成正比,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等油性高級脂肪酸酯的化學結構、相對分子質量、化學鍵,均與其他微量成分差別大,易被吸附。
一般來說,吸附劑作用的強弱與其性質和結構關系密切,吸附能力與吸附劑的比表面積大小有關,表面積愈大,吸附能力愈強,吸附劑孔隙愈多,平均微孔徑與被吸附分子的大小尺寸匹配性愈好,那麼吸附能力愈強。
使用原則:既去除酒中沉澱性物質,又不使酒中的香味物質產生較大損失,同時不會影響酒體的風格和特點。
3、硅藻土過濾
硅藻土是單細胞藻類植物遺骸的礦物成分,為非品質的氧化硅,由於殼體上微孔密集,堆密度小,比表面積大,因此具有較強的吸附力和過濾性能,能吸附大量微細的膠體顆粒、濾除粒子和細菌。目前使用較多,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時也會出現處理不徹底的現象,一定要選用材質好的硅藻土過濾機和介質。但據報道,美國提出有些硅藻土存在毒性問題。
4、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超濾法)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其選擇性地使棕櫚酸、油酸、亞油酸及其酯類不能通過,而其他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酸、醇、酯類能通過微孔孔徑的超濾膜,並通過位於膜表面的微孔的篩選,可以有效地截留沉澱性物質,並可以通過等壓沖洗和反沖洗進行再生。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由於酒體是酵類物質,所以膜材料要具有對醇的穩定性;二是膜要有適宜的孔徑和孔分布,以使酒的有效成分能通過膜,而有害成分被膜截留。這種效果明顯,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普及,使用成本逐步降低。
5、再蒸餾法
酒中三種高級脂肪酸乙酯在蒸餾時多積累於酒頭和酒尾中,利用它們不溶於水的特點,將基礎酒加水稀釋至酒精體積分數為30%,再進行蒸餾,並截頭去尾,這樣所得的酒再加水稀釋時不會出現渾濁,但這種方法使酒中的香味物質損失較多,消耗能源大,生產成本高。
專欄
全套小曲白酒釀造法
作者:王傑釀酒
¥89.9
11人已購
查看
6、增溶法
使用增溶劑(或稱助溶劑)等表面活性劑(即吐溫昆合物)改變液體的表面張力,產生增溶作用,可保留原酒的香味成分,對保持酒的風味有重要作用。表面活性劑能使渾濁的低度白酒在不除去沉澱性物質和全部保留原酒中固有風味物質的前提下變得清亮透明,這樣既不減少白酒中香味成分的含量,又不影響香味成分的配比,是白酒除濁技術中最簡單、最方便、成本最低的一種方法。而且不僅局限於處理低度白酒。
表面活性劑是由非極性的親油的碳氫鏈部分和極性的親水的基團共同構成的,這兩部分處於分子的兩端,形成不對稱的結構,在低度白酒中形成親油基向里、親水基向外的層狀或球狀的分子聚集物(膠團)而呈溶解狀態。這樣,高級脂肪酸乙酯等油性分子進入表面活性劑膠團的中心或其夾縫中而為膠團的親油基所溶解;表面活性劑分子的親水基一端伸在水中,親油基一端吸附在白酒中渾濁物固體粒子表面,在固體表面層形成親水性吸附層,從而使溶液穩定,並呈透明狀態。添加適量的抗凝劑後,使白酒中的各種物質,尤其是沉澱性物質,在一定的酒精濃度和溫度條件下,保持溶液的相平衡,防止溶質凝聚析出。
此間,相關人員也對增溶法進行了研究,有的還申請了國家專利。但該法缺陷是,處理的酒經振盪後會出現泡沫,影響酒的外觀。由於當時的局限性,未深入進一步研究。
7. 白酒裡面的酒精怎麼提煉出來,用什麼設備來過濾
在酒廠里是將低濃度的酒(實質上是酒精與水的混合物)放在酒精精餾塔版中水浴加熱至酒精的權沸點以上,但又遠遠低於水的沸點,這樣酒精就大量地從酒液中蒸發出來,通過上部的冷凝器重新變成液態酒精被收集起來,在此溫度下,酒中所含的水份卻不會被大量蒸發而留了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尚有少量水揮發,所以得到的酒精不會太純,大概在95%左右,可反復蒸餾得到純度較高的酒精。
8. 唐三鏡釀酒技術:為什麼白酒釀造過程中需要過濾
他的技術不清楚,白酒技術還是知道一些。
白酒過濾,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白酒生產過程中的雜質過濾掉,比如生產過程中的管道、貯存罐等等不是特別干凈。二是白酒中有一些香味物質因為酒度不一樣,溶解度發生變化,導致白酒失光。
9. 關於釀酒的一些問題
你的問題
很多啊!
1.曲一般是用
小麥大麥
等粉碎加水
入房
發酵形成的,發酵時自然會富集
很多釀酒有益的
微生物
,它是釀酒用的
糖化發酵劑
。
2.
糧食
釀酒是
釀酒酵母
的發酵及一些產酯微生物產香。澱粉糖化然後無氧發酵生成
乙醇
。
釀醋是發酵產生乙醇微生物的有氧呼吸產生醋酸。
榨油是糧食本身還有的脂類成分。
3.糧食
和果子
都能釀酒是含糖都可以進行發酵產乙醇。
4.
啤酒
白酒
是使用的微生物不同,發酵的
工藝
不同,使用產生不同的結果。
5.白酒高低度分別是本來出來的
原酒
大概70多度,這個不適合大多數人飲用,會加水還有一些特殊
風味
的
調味酒
進行勾兌到合適的度數。一般有55、52、45、38度等。
10. 唐庄醬酒鑒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想喝醬酒推薦選擇貴州茅世原酒業。醬酒鑒評一般以感官鑒評為主,也可以通過科學儀器分析醬酒詳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