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體靜力學
流體靜力學是研究流體在靜止或平衡時的規律,以及這些規律的應用。靜止流體不顯示內部摩擦力,不考慮粘度問題。
一、流體的靜壓強
流體垂直作用於單位面積上的力,稱為流體壓力強度,亦稱為流體的靜壓強,簡稱壓強,其表達式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中ps——流體的靜壓強(N/m2);
p——垂直作用於流體表面上的壓力(N);
A——作用面的面積(m2)。
在SI單位中,壓強的單位是N/m2,稱為帕斯卡,以Pa表示,過去常採用其它單位,如atm(物理大氣壓)、某流體柱高度、bar(巴)或kgf/cm2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
1atm=1.033kgf/cm2=760mm Hg(汞柱)=10.33m H2O(水柱)=1.0133bar=1.0133×10m5N/m2
工程上為了使用和換算方便,常將1kgf/cm2,稱為1工程大氣壓。
於是
1kgf/cm2=735.6mm Hg=10m H20=0.9807 bar=9.807×104N/m2
流體的壓強,除用不同的單位來計量外,還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
以絕對零壓作起點計算的壓強,稱為絕對壓強,是流體的真實壓強。
流體的壓強可用測壓儀表來測量。當被測流體的絕對壓強大於外界大氣壓強時,所用的測壓儀表稱為壓強表。壓強表上的讀數表示被測流體的絕對壓強比大氣壓強高出的數值,稱為表壓強,即:
表壓強=絕對壓強-大氣壓強
當被測流體的絕對壓強小於外界大氣壓強時,所用測壓儀表稱為真空表。真空表上的讀數表示被測流體的絕對壓強低於大氣壓強的數值,稱為真空度,即:
真空度=大氣壓強-絕對壓強
顯然,設備內流體的絕對壓強愈低,它的真空度就愈高。真空度又是表壓強的負值,例如,真空度為600mm Hg,則表壓強是-600mm Hg。
絕對壓強、表壓強與真空度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圖1-2表示。
圖1-2絕對壓強、表壓強與真空度之間的關系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錯誤,壓強數值用表壓或真空度表示時,必須在其單位後加括弧說明。如2000N/m2(表壓)、400mm Hg(真空度)等。如果沒有註明,即為絕對壓強。
按照國家規定,我國企業現在生產的壓力表均以千帕(kPa)、兆帕(MPa)表示,廢除了kgf/cm2的表示。
二、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
靜止的流體,是在容器限制的條件下達到靜止平衡,因而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受重力的作用,靜止流體內部各點的壓力是不同的。現在我們來研究靜止流體內部壓力變化的規律。
圖1-3所示的容器內盛有密度為ρ的靜止液體,在液體內部任意劃出一底面積為A的垂直液柱。若以容器底為基準水平面,則液柱的上、下底面與基準水平面的垂直距離分別為z1和z2。
圖1-3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的推導
在垂直方向上作用於液柱上的力有:
(1)作用於上底面的壓力F1;
(2)作用於下底面的壓力F2;
(3)作用於整個液柱的重力W=ρgA(z1-z2)。
由於流體靜壓力的方向總是和作用面相垂直且指向該作用面,所以F1的方向必然是垂直向下,F2是垂直向上,而重力的方向自然是垂直向下,取向上的作用力為正值。
液柱處於靜止狀態時,在垂直方向上各力的代數和應為零,即:
F2-F1-ρgA(z1-z2)=0
把上式各項除以A,又因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為了討論方便,對式(1-12)進行適當的變換,即將液柱的上底面取在容器的液面上,設液面上方的壓強為p0,下底面取在距液面任意距離h處,作用於其上的壓強為p0,則p1=p0,p2=p,z1-z2=h,於是式1-12可改寫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式(1-12)及(1-12a)稱為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說明在重力作用下,靜止液體內部壓強的變化規律。由式(1-12a)可見:
(1)當容器液面上方的壓強p0一定時,靜止液體內部任一點壓強p的大小與液體本身的密度ρ和該點距液面的深度h有關。因此,在靜止的、連續的同一液體內,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各點的壓強都相等。
(2)當液面上方的壓強p0有改變時,液體內部各點的壓強p也發生同樣大小的改變。
(3)式(1-12a)可改寫為:
非金屬礦產加工機械設備
上式說明,壓強差的大小可以用一定高度的液體柱來表示。由此可以引伸出壓強的大小也可用一定高度的液體柱表示,這就是前面所介紹的壓強可以用mm Hg、mH2O等單位來計量的依據。當用液柱高度表示壓強或壓強差時,必須註明是何種液體,否則就失去了意義。
靜力學基本方程式是以液體為例推導出來的,也適用於氣體。值得注意的是:式(1-12)或(1-12a)只適用於連通著的同一種流體內部,因為它們是根據靜止的同一種連續的液柱導出的。
三、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的應用
(一)液柱壓強計(U型管壓差計)
常用的U型管壓差計的結構如圖1-4所示。在U型的玻璃管內,裝有液體A,稱為指示液。指示液的密度應大於被測流體,要與被測流體不互溶,且不起化學作用。這種壓強計,可用來測一點的壓強,或兩點的壓強差。
圖1-4U形管壓差計
將U型管的兩端分別與測壓點1、2相連接,如果這兩點的壓強p1和p2不等(圖中p1>p2),則指示液在U型管兩側出現液面高差R,在低壓側的液面比高壓側高。R值越大,兩點壓強差就越大。由R和指示液的密度ρ示可求得p1和p2之間的差值。(p1-p2)與R、ρ示的關系,可根據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求得。
在U型管下部的液體是指示液,其密度為ρ示,上部為被測流體,其密度為p0。圖中3、4兩點的靜壓強是相等的,因為這兩點都在連通著的同一種靜止流體(指示液)內,並且在同一個水平面上。1、2兩點雖然在同一水平面上,但不在連通著的同一種靜止流體內,所以1、2兩點的壓強不相等。通過p3=p4這個關系,便可求出p1-p2值。
根據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式,從U型管左側來計算,可得
p3=p1+(h+R)p0g
同理,從U型管的右側計算,可得
p4=p2+hρ0g+Rρ示g
因為p3=p4
所以p1+(h+R)ρ0g=p2+hρ0g+Rρ示g
簡化上式,得
由式(1-13)可知,(p1-p2)只與讀數R和兩流體的密度差有關。在測一定的壓差值p1-p2時,(ρ示-p0)數值越小,則讀數R越大。為了使讀數R值大小適當,應選用密度適宜的指示液。常用的指示液有水銀、四氯化碳、水、煤油等。
(二)液位的測量
在工廠中經常要了解容器里液體的貯存量,或需要控制設備里的液面,因此要進行液位的測量。大多數液位計的作用原理均遵循靜止液體內部壓強變化的規律。
最原始的液位計是於容器底部壁及液面上方器壁處各開一小孔,兩孔間用玻璃管相連。玻璃管內所示的液面高度即為容器內的液面高度。這個結構易於破損,而且不便於遠處觀測。下面介紹利用液柱壓差計測量液位的方法。
如圖1-5所示,於容器或設備1外邊設一個稱為平衡器的小室2,裡面所裝的液體與容器里的相同,平衡器里液面的高度維持在容器液面允許到達的最大高度處。用一裝有指示液的U管壓差計3把容器與平衡器連通起來,由壓差計讀數R便可換算出容器里的液面高度。容器里的液面達到最大的高度時,壓差計讀數為零,液面愈低,壓差計的讀數愈大。
圖1-5壓差法測量液位
1-容器;2-平衡器的小室;3-U形管壓差計
『貳』 過濾基本方程式是基於什麼推導出來的
主要是過濾一氧化碳和燃燒產生的小的固體顆粒物(就是俗稱的煙)。 過濾式自救器式用於煤礦井下發生火災或瓦斯爆炸時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個人呼吸保護裝置,作業人員須隨身攜帶,以備急用。
『叄』 初中化學
金屬單質
純凈物:
物質: 非金屬單質
混合物
化合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4、氫氣在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5、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7、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8、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9、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 C + CO2 高溫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13、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鈉在氯氣中燃燒:2Na + Cl2點燃 2NaCl
分解反應
15、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8、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溫煅燒石灰石(二氧化碳工業製法):CaCO3 高溫 CaO + CO2↑
置換反應
20、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1、鋅和稀硫酸反應(實驗室制氫氣):Zn + H2SO4 == ZnSO4 + H2↑
22、鎂和稀鹽酸反應:Mg+ 2HCl === MgCl2 + H2↑
23、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4、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26、水蒸氣通過灼熱碳層:H2O + C 高溫 H2 + CO
27、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其他
28、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3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鈉與濃鹽酸反應(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鹼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鹼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鹼 -------- 鹽 + 水
48.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燒鹼反應: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5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鹼 + 鹽 -------- 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65.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鹽 + 鹽 ----- 兩種新鹽
70.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應:
7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鈉溶於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於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 加熱 CuSO4 + 5H2O
77.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學方程式 反應現象 應用
2Mg+O2點燃或Δ2MgO 劇烈燃燒.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放熱.產生大量白煙 白色信號彈
2Hg+O2點燃或Δ2HgO 銀白液體、生成紅色固體 拉瓦錫實驗
2Cu+O2點燃或Δ2CuO 紅色金屬變為黑色固體
4Al+3O2點燃或Δ2Al2O3 銀白金屬變為白色固體
3Fe+2O2點燃Fe3O4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熱 4Fe + 3O2高溫2Fe2O3
C+O2 點燃CO2 劇烈燃燒、白光、放熱、使石灰水變渾濁
S+O2 點燃SO2 劇烈燃燒、放熱、刺激味氣體、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藍紫色火焰
2H2+O2 點燃2H2O 淡藍火焰、放熱、生成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高能燃料
4P+5O2 點燃2P2O5 劇烈燃燒、大量白煙、放熱、生成白色固體 證明空氣中氧氣含量
CH4+2O2點燃2H2O+CO2 藍色火焰、放熱、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和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甲烷和天然氣的燃燒
2C2H2+5O2點燃2H2O+4CO2 藍色火焰、放熱、黑煙、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和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屬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 實驗室制備氧氣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變為黑色、生成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實驗室制備氧氣
2HgOΔ2Hg+O2↑ 紅色變為銀白、生成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拉瓦錫實驗
2H2O通電2H2↑+O2↑ 水通電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電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綠色變黑色、試管壁有液體、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 銅綠加熱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體消失、管壁有液體、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 碳酸氫銨長期暴露空氣中會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溶解 實驗室制備氫氣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紅色逐漸變為銀白色、試管壁有液體 冶煉金屬、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漸變為銀白色、試管壁有液體 冶煉金屬、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WO3+3H2Δ W +3H2O 冶煉金屬鎢、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MoO3+3H2 ΔMo +3H2O 冶煉金屬鉬、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2Na+Cl2Δ或點燃2NaCl 劇烈燃燒、黃色火焰 離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 點燃或光照 2HCl 點燃蒼白色火焰、瓶口白霧 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制備鹽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藍色沉澱生成、上部為澄清溶液 質量守恆定律實驗
2C +O2點燃2CO 煤爐中常見反應、空氣污染物之一、煤氣中毒原因
2C O+O2點燃2CO2 藍色火焰 煤氣燃燒
C + CuO 高溫2Cu+ CO2↑ 黑色逐漸變為紅色、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冶煉金屬
2Fe2O3+3C 高溫4Fe+ 3CO2↑ 冶煉金屬
Fe3O4+2C高溫3Fe + 2CO2↑ 冶煉金屬
C + CO2 高溫2CO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變紅 證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紅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應用CO2檢驗和石灰漿粉刷牆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澱逐漸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頭的風化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澱、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水垢形成.鍾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 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小蘇打蒸饅頭
CaCO3 高溫 CaO+ CO2↑ 工業制備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泡沫滅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 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泡沫滅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漸變紅色,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冶煉金屬
Fe2O3+3CO高溫 2Fe+3CO2 冶煉金屬原理
Fe3O4+4CO高溫 3Fe+4CO2 冶煉金屬原理
WO3+3CO高溫 W+3CO2 冶煉金屬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點燃2CO2+4H2O
C2H5OH+3O2點燃2CO2+3H2O 藍色火焰、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放熱 酒精的燃燒
Fe+CuSO4=Cu+FeSO4 銀白色金屬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 濕法煉銅、鍍銅
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淺綠色變為無色 Cu+Hg(NO3)2=Hg+ Cu (NO3)2
Cu+2AgNO3=2Ag+ Cu(NO3)2 紅色金屬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 鍍銀
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屬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 鍍銅
Fe2O3+6HCl=2FeCl3+3H2O 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 鐵器除銹
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Na2O+2HCl=2NaCl+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ZnO+2HCl=ZnCl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MgO+2HCl=MgCl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CaO+2HCl=CaCl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NaOH+HCl=NaCl+ 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 藍色固體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白色固體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胃舒賓士療胃酸過多
Fe(OH)3+3HCl=FeCl3+3H2O 紅褐色沉澱溶解、溶液呈黃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Cl—的原理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 鐵器除銹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體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體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藍色固體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體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紅褐色沉澱溶解、溶液呈黃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藍色固體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體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紅褐色沉澱溶解、溶液呈黃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處理硫酸工廠的尾氣(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黃色褪去、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藍色褪去、有藍色沉澱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塊狀固體變為粉末、 生石灰制備石灰漿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澱生成 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工業制燒鹼、實驗室制少量燒鹼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藍色晶體變為白色粉末
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變為藍色 檢驗物質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於稀硝酸的沉澱(其他氯化物類似反應) 應用於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於稀硝酸的沉澱(其他硫酸鹽類似反應) 應用於檢驗硫酸根離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澱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
MgCO3+2HCl= MgCl2+H2O+ CO2 ↑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濕潤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應用於檢驗溶液中的銨根離子
NH4Cl+ KOH= KCl+NH3↑+H2O 生成使濕潤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要熟記化學方程式和化學式,初中一般來說C,CO2,CO,O2,H2O2,H2O,Fe,Cu這些物質之間的轉化考的較多
回答者: HSM3加油 - 初學弟子 一級 12-13 18:41
酸
硫酸 H2SO4
亞硫酸 H2SO3
鹽酸 HCl
硝酸 HNO3
硫化氫 H2S
碳酸 H2CO3
初中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氫氣 碳 氮氣 氧氣 磷 硫 氯氣 (非金屬單質)
H2 C N2 O2 P S Cl2
鈉 鎂 鋁 鉀 鈣 鐵 鋅 銅 鋇 鎢 汞 (金屬單質)
Na Mg Al K Ga Fe Zn Cu Ba W Hg
水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氧化鈉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H2O CO CO2 P2O5 Na2O NO2 SiO2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一氧化氮 氧化鎂 氧化銅 氧化鋇 氧化亞銅
SO2 SO3 NO MgO CuO BaO Cu2O
氧化亞鐵 三氧化二鐵(鐵紅) 四氧化三鐵 三氧化二鋁 三氧化鎢
FeO Fe2O3 Fe3O4 Al2O3 WO3
氧化銀 氧化鉛 二氧化錳 (常見氧化物)
Ag2O PbO MnO2
氯化鉀 氯化鈉(食鹽) 氯化鎂 氯化鈣 氯化銅 氯化鋅 氯化鋇 氯化鋁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亞鐵 氯化鐵 氯化銀 (氯化物/鹽酸鹽)
FeCl2 FeCl3 AgCl
硫酸 鹽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氫 溴化氫 碳酸 (常見的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硫酸銅 硫酸鋇 硫酸鈣 硫酸鉀 硫酸鎂 硫酸亞鐵 硫酸鐵
CuSO4 BaSO4 CaSO4 K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鋁 硫酸氫鈉 硫酸氫鉀 亞硫酸鈉 硝酸鈉 硝酸鉀 硝酸銀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鎂 硝酸銅 硝酸鈣 亞硝酸鈉 碳酸鈉 碳酸鈣 碳酸鎂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鉀 (常見的鹽)
K2CO3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氫氧化鋇 氫氧化鎂 氫氧化銅 氫氧化鉀 氫氧化鋁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氫氧化鐵 氫氧化亞鐵(常見的鹼)
Fe(OH)3 Fe(OH)2
甲烷 乙炔 甲醇 乙醇 乙酸 (常見有機物)
CH4 C2H2 CH3OH C2H5OH CH3COOH
鹼式碳酸銅 石膏 熟石膏 明礬 綠礬
Cu2(OH)2CO3 CaSO4•2H2O 2 CaSO4•H2O KAl(SO4)2•12H2O FeSO4•7H2O
藍礬 碳酸鈉晶體 (常見結晶水合物)
CuSO4•5H2O Na2CO3•10H2O
尿素 硝酸銨 硫酸銨 碳酸氫銨 磷酸二氫鉀 (常見化肥)
CO(NH2)2 NH4NO3 (NH4)2SO4 NH4HCO3 KH2PO4
沉澱:
紅褐色絮狀沉澱--------Fe(OH)3
淺綠色沉澱------------Fe(OH)2
藍色絮狀沉澱----------Cu(OH)2
白色沉澱--------------CaCO3,BaCO3,AgCl,BaSO4,(其中BaSO4、AgCl是不溶於 HNO3的白色沉澱,CaCO3 BaCO3是溶於HNO3 的白色沉澱),Mg(OH)2.
淡黃色沉澱(水溶液中)----S
微溶於水------------Ca(OH)2,CaSO4
初中化學方程式匯總
一、 氧氣的性質: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研究空氣組成的實驗):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氧氣的來源:
13.玻義耳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 2HgO 加熱 Hg+ O2 ↑
14.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15.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條件下分解反應: H2O2 MnO22H2O+ O2 ↑(實驗室制氧氣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組成實驗):2H2O 通電 2H2↑+ O2 ↑
17.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H2O + CO2==H2CO3
三、質量守恆定律:
19.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0.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2. 鎂還原氧化銅:Mg + CuO 加熱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學性質
23.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24.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5.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煤爐中發生的三個反應:(幾個化合反應)
26.煤爐的底層:C + O2 點燃 CO2
27.煤爐的中層:CO2 + C 高溫 2CO
28.煤爐的上部藍色火焰的產生:2CO + O2 點燃 2CO2
(3)二氧化碳的製法與性質:
2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0.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31.二氧化碳可溶於水: H2O + CO2== H2CO3
32.高溫煅燒石灰石(工業制二氧化碳):CaCO3 高溫 CaO + CO2↑
33.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鑒別二氧化碳):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一氧化碳的性質:
3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3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點燃 2CO2
其它反應:
36.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7.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8.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9.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六、金屬
(1)金屬與氧氣反應:
40.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41.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42.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3. 鋁在空氣中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2)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44.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45.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46.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47.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 H2↑
48.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49.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50.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51.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 H2↑
(3)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新金屬 + 新鹽
52.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53.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ZnSO4 + Cu
54.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金屬鐵的治煉原理:
55.3CO+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七、酸、鹼、鹽
1、酸的化學性質
(1)酸 + 金屬 -------- 鹽 + 氫氣(見上)
(2)酸 + 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56.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57.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肆』 高中化學必修一
一、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並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後用水沖擦乾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後請醫生處理。 (4)濃鹼撒在實驗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後用水沖擦乾凈。濃鹼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硼酸溶液。濃鹼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後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 過濾 用於固液混合的分離 一貼、二低、三靠 如粗鹽的提純 蒸餾 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 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餾 萃取 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 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碘 分液 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 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鬥上的水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裡的溴、碘後再分液 蒸發和結晶 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 加熱蒸發皿使溶液蒸發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 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三、離子檢驗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後續操作中便於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 把含有6.02 ×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 = 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 n =N/NA 5.摩爾質量(M)(1)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2)單位:g/mol 或 g..mol-1(3) 數值:等於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 ( n = m/M ) 六、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准狀況下, Vm = 22.4 L/mol 七、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2)單位:mol/L(3)物質的量濃度 = 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 CB = 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製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製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製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b.配製溶液 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A 選用與欲配製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 E 定容時,當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伍』 根據過濾的基本方程式,說明提高過濾機生產能力的措
在真空下過濾被加熱到近於飽和的溶液時,濾布的孔道里有微細的晶體析出,這不僅能降低生產能力,並且會使濾布因失去彈性而很快地損壞。飽和的起結晶作用的溶液,較好是採用加壓過濾的方法。
過濾含有硅酸醪體、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鐵或果醪的懸浮液時,同樣能很快地使濾布閉塞,在這種情況下,採用依次地或間斷地吹蒸汽的方法來使濾布再生。
(5)推導過濾基本方程式時一個最基本的依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過濾機網片的清理方法當過濾機的工作時間很短,壓力很快升高時往往是由於濾網片堵塞所致。這時應檢查片,將濾網片放到亮處與濾網片成
45°角觀察,如發現堵塞應及時清洗。
用戶使用0.6~0.8MPa的高壓水噴洗將濾網片豎放到木板上濾網片出料口朝下高壓水的噴嘴與濾網片平面成45°角噴洗。濾網片的清洗也可以用0.3~0.5MPa的蒸汽沖洗其操作方法同高壓水噴洗一樣也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陸』 推導葉片泵基本方程式時有哪三個基本假定
假定1:液體是恆定流。當葉輪轉速不變時,葉輪外的絕對運動可以認為是恆定的。在水泵啟動一段時間後,如果外界條件不變,這一假定基本上可以認為與實際相符。
假定2:假設葉輪中的葉片數無限多無限薄,這與實際葉輪有較大的差異。實際水泵的葉輪一般有2-12片葉片,在葉槽中,水流有著一定程度的自由。當葉輪帶動水流一起旋轉時,水流質點因慣性的作用,趨於保持水流的原來位置,因而產生了與葉輪旋轉方向相反的旋轉運動,即為水流在封閉葉槽中的「反旋現象」。
假定3:理想液體。由於水泵所輸送的水在流經水泵時具有水頭損失。此,水泵的實際揚程將永遠小於其理論揚程值。
『柒』 水質分析中 常用過濾的方法將雜質分為什麼
找到方程式比較難,這里有些資源。
除雜質的方法
第一,要知道除雜質的原則,除掉雜質的同時,不能生成新的雜質。第二,要背得物質的溶解性表,這樣才能很好、很快的找到形成沉澱的離子
例如氫氧化鈉忠混有碳酸鈉,陰離子不同,而碳酸根與很多的陽離子都能形成沉澱,常用的可以是氫氧化鈣。這樣,反應後就將碳酸鈉除掉,生成了氫氧化鈉,也不生成新的雜質。
將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而分別得到較純凈的物質,這種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離。將物質中混有的雜質除去而獲得純凈物質,叫提純或除雜。除雜題是初中化學的常見題,它靈活多變,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解題能力。現列舉幾種方法: 1 物理方法
1.l 過濾法.原理: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通過過濾而分開的方法稱為過濾法。如:氯化鈣中含有少量碳酸鈣雜質,先將混合物加水溶解,由於氯化鈣溶於水,而碳酸鈣難溶於水,過濾除去雜質碳酸鈣,然後蒸發濾液,得到固體氯化鈣。如果要獲得雜質碳酸鈣,可洗滌烘乾。
練習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來分離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結晶法.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用結晶的方法分離。例如:除去固體硝酸鉀中混有的氯化鈉雜質,先在較高溫度下製成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然後逐步冷卻,由於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溫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鉀成為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顯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鈉仍留在母液中,通過過濾把硝酸鉀和氨化鈉溶液分開。為進一步提純硝酸鉀,可再重復操作一次,叫重結晶或再結晶。
練習2 下列混合物適宜用結晶法分離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學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二)、反應後不能帶入新的雜質。 (三)、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四)、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一、物理方法 1. 過濾法
例1. 如何除去食鹽中的泥沙。
簡析:將含有泥沙的食鹽溶於水,利用食鹽溶於水而泥沙不溶,通過過濾把泥沙從食鹽中除去,再把濾液蒸干即得純凈的食鹽。 2. 結晶法
例2. 如何除去硝酸鉀中少量的氯化鈉。
簡析:將含有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配成熱的飽和溶液,利用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的性質,採用降溫冷卻的方法使硝酸鉀結晶析出,而氯化鈉則留在母液里,再過濾即可得純凈的硝酸鉀晶體。 二、化學方法
1. 沉澱法:常用的沉澱劑為:陽離子(如Mg2+,Fe3+,Cu2+)一般可用可溶性鹼,Cl-用Ag+,SO42-用鋇鹽,CO3 2-用鈣鹽。 例3. 如何除去氯化鈉中的硫酸鎂。
簡析:把混合物溶於水,得到含Na+,Cl-,Mg2+,SO4 2-的溶液。其中雜質為Mg2和SO4 2-,據此要求所加入的試劑的陽離子能與SO4 2-形成沉澱,加入試劑的陰離子能與Mg2+形成沉澱。故可向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澱為止,過濾、蒸發濾液即得純凈的氯化鈉。 MgSO4+Ba(OH)2=BaSO4+Mg(OH)2 2. 氣體法
例4. 如何除去氯化鈉中的碳酸鈉。
簡析:把混合物溶於水,得到含Na+,Cl-,CO3 2-的溶液,其中雜質為CO3 2-。CO3 2-可通過加入適量鹽酸轉變為CO2除去(當然也可以使CO3 2-轉化為沉澱除去),然後將溶液蒸干即得純凈的氯化鈉。 Na2CO3+2HCl=2NaCl+CO2+H2O 3. 轉化法
例5. 如何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一氧化碳氣體。 簡析:把混合氣體通過灼熱氧化銅充分發生反應,即可把一氧化碳轉變為二氧化碳而除去。
CO+CuO=CO2+Cu 4. 置換法
例6. 如何除去硫酸亞鐵中的硫酸銅。
簡析:把混合物溶於水,得到含Cu2+,Fe2+,SO4 2-的溶液,其中雜質為Cu2+。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鐵粉與Cu2+發生轉換反應,然後過濾、蒸發結晶即得純凈的硫酸亞鐵。 Fe+CuSO4=FeSO4+Cu
5. 吸收法:一般地,酸性氣體用鹼溶液吸收;鹼性氣體用酸溶液吸收;O2一般用灼熱銅網吸收等。
例7. 如何除去氫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 簡析: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氫氣是中性氣體,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鹼(如NaOH)溶液的洗氣瓶,二氧化碳被吸收而除去。 CO2+2NaOH=Na2CO3+H2O
初中常用化學除雜方法有以下幾種:
2.1 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通過過濾而除去。 練習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澱法除去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獲得硝酸鈉固體。
練習4 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氣體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
練習5 加入下列哪些物質可以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雜質硫酸銅() A.Zn B.Fe C.Cu D.Mg
練習6 將混有少量鐵粉和鋅份的硫酸銅晶體溶於適量水,充分凈置過濾,結果是
A.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鐵粉 B.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鋅粉 C.濾出了一些銅粉 D.什麼也沒濾出
2.4 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你的問題不是很明,但也可以歸納:
1、液體中除去液體:物理結晶法,如氯化鈉中混硝酸鈉;沉澱法:KNO3
〔Ba(NO3)2〕(加Na2SO4);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FeCl2(加Fe)。
2、固體中除去固體:溶解過濾法,CaCO3 〈CaO 〉;化氣法,氯化鈉溶液中混碳酸鈉(加稀鹽酸);置換法, Cu(加CuCl2)。
3、氣體中除去氣體:吸收法(見2.4);其他方法:如CO2<CO>通過熾熱的氧化銅.
鑒別物質的方法 一、觀察法
一些物質在顏色、氣味等存在不同之處,可用觀察的方法鑒別它們。例如,銅和和鋁的顏色不同,通過觀察,紅色的是銅,銀白色的是鋁;酒精和水都是無色液體,但酒精有特殊的氣味,水無氣味,通過鼻子聞就可以很容易把它們區分開來;再如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也可以通過觀察方法把它們區分開來,藍色的是硫酸銅溶液、黃色的是氯化鐵溶液。
二、溶解法
溶解法常用於鑒別不溶性物質與可溶性物質。如碳酸鈉和碳酸鈣都是白色粉末,把它們分別放入水中,能溶解的是碳酸鈉,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鈣。
三、燃燒法
把需要鑒別的物質分別點燃,通過燃燒時的現象和產物的不同進行鑒別。如要鑒別H2、CO、CH4,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乾燥的燒杯,燒杯內有水滴生成的是H2或CH4,無水滴生成的是CO,再把燒杯倒過來,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原氣體是CH4、不變渾的是H2。再如,空氣、氧氣、二氧化碳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鑒別它們時,用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三瓶氣體中,火焰熄滅的是二氧化碳,燃燒得更旺的是氧氣,火焰基本不變的是空氣。我們還用燃燒法鑒別棉布纖維和羊毛纖維,分別點燃這兩種纖維,發出燒焦羽毛腥臭氣味的是羊毛,發出燒焦棉布味的是棉布纖維。
四、灼燒蒸發法
我們在鑒別食鹽水(或海水)和水(或鹽酸)時可用灼燒蒸發法,具體操作為:用分別玻璃棒蘸取待測的液體,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玻璃棒上有白色固體小顆粒留下的是食鹽水(或海水),沒有的則是水(或鹽酸)。
五、滴加試劑法
滴加化學試劑是實驗室中常用的鑒別物質的方法,在初中化學中,滴加的試劑有酸鹼指示劑、某些酸、鹼、鹽的溶液。
酸鹼指示劑主要用於鑒別酸和鹼。例如有三種無色液體,食鹽水、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鑒別這三種無色溶液時,分別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不變色的食鹽水。
滴加某些酸溶液。如區分黑色的氧化銅粉和碳粉時,把它們發別加入到稀鹽酸中,黑色粉末能溶解並形成藍色溶液的是氧化銅,不反應的是碳粉。再如鑒別白色的碳酸鈣和氧化鈣時,分別取樣,滴加稀鹽酸,有無色無味氣體生成的碳酸鈣,無氣體生成的氧化鈣。
滴加某些鹽溶液。如鑒別氯化鈉溶液和碳酸鈉溶液時,分別取樣,各加入少量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碳酸鈉溶液,不反應的是氯化鈉溶液。
六、綜合法
綜合法是指運用觀察、滴加試劑、兩兩混合等方法鑒別物質。
有四瓶無色溶液,它們分別是BaCl2、CuSO4、NaOH、MgCl2。首先觀察,溶液呈藍色的是CuSO4溶液,然後把剩餘的三種分別取樣,各滴入少許溶液,有藍色沉澱生成的是NaOH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BaCl2溶液,不反應的MgCl2溶液。
物質的鑒別是建立在對物質性質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性強,思維難度大,具體操作時,認真分析不同物質的性質,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再靈活設計鑒別方案
-
『捌』 推導過濾基本方程式的基本假定是
推導過濾基本方程式的基本假定:
在流速較小(Re′<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