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離子交換樹脂的開創者

離子交換樹脂的開創者

發布時間:2022-09-17 14:38:24

1. 樹脂是什麼做的

,化工辭典中的樹脂定義:為半固態、固態或假固態的不定型有機物質,一般是高分子物質,透明或不透明。無固定熔點,有軟化點和熔融范圍,在應力作用下有流動趨向。受熱、變軟並漸漸熔化,熔化時發粘,不導電,大多不溶於水,可溶於有機溶劑如乙醇、乙醚等,根據來源可分成天然樹脂、合成樹脂、人造樹脂,根據受熱後的餓性能變化可分成熱定型樹脂、熱固性樹脂,此外還可根據溶解度分成水溶性樹脂、醇溶性樹脂、油溶性樹脂。

用化學合成法將高分子共聚物製成的有機單體顆粒的離子交換劑,稱為離子交換樹脂。離子交換樹脂是由交聯的結構骨架、以化學鍵結合在朵架上的固定離子基團和以離子鍵為固定基團以相反符號電荷結合的可交換離子。 離子交換樹脂分類如下。 (1)按功能分: 強酸性樹脂 其交換基團如磺酸基-SO3H。 強鹼性樹脂 其交換基團如季銨基(I)型-CH2N(CH3)3OH;季銨基(Ⅱ)型-CH2N(CH3)2C2H4OH�6�1OH。 弱酸性樹脂 其交換基團如伯胺基-CH2NH2;仲胺基-CH2NHR(R為烴基);叔胺基-CH2NR2。 氧化還原樹脂 其交換基團如-CH2SH;Ar(OH)。 兩性樹脂 其交換基團如-NR2;-COOH。 CH2COOH 鰲合樹脂 其交換基團如-CH2-N CH2COOH。 (2)按結構分:凝膠型和大孔型樹脂。 (3)按聚合物的單體分:苯乙烯類;丙烯酸類;酚醛類;環氧類;乙烯基吡啶類;脲醛類和氯乙烯類等。 (4)按用途分:工業級;食品級;分析級;核子級;雙層床用樹脂;高流速混床用樹脂;移動床用和覆蓋過濾器用樹脂等類。

2,當有些樹受傷的時候,它會分泌出一種厚厚的,有點粘粘的物質,有的時候還是固體的,這個就是樹脂(Resins)。我們常常會接觸到的安息香(Benzoin)就是一種樹脂。

天然的樹脂是有很高的理療價值的,但是在使用的時候相當困難,因為它們非常厚而且很粘的。所以在芳香療法中,我們都會利用溶劑或者是酒精把天然樹脂加工成可以使用的液態樹脂。

樹脂不僅能保護和封閉自身的創傷,還有許多其他妙用。比如說做香料,用作葯材以及加工塗料等等。樹脂在醫葯中更是一寶,它能調和五臟,除去腹中的疾病。楓香樹的根、葉和果實也可入葯,能祛風通經胳。

2. 離子交換是什麼

離子交換法
一、前言
離子交換法(ion exchange process)是液相中的離子和固相中離子間所進行的的一種可逆性化學反應,當液相中的某些離子較為離子交換固體所喜好時,便會被離子交換固體吸附,為維持水溶液的電中性,所以離子交換固體必須釋出等價離子回溶液中。

離子交換樹脂一般呈現多孔狀或顆粒狀,其大小約為0.1~1mm,其離子交換能力依其交換能力特徵可分:

1. 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主要含有強酸性的反應基如磺酸基(-SO3H),此離子交換樹脂可以交換所有的陽離子。

2. 弱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具有較弱的反應基如羧基(-COOH基),此離子交換樹脂僅可交換弱鹼中的陽離子如Ca2+、Mg2+,對於強鹼中的離子如Ca2+、K+等無法進行交換。

3. 強鹼型陰離子交換樹脂:主要是含有較強的反應基如具有四面體銨鹽官能基之-N+(CH3)3,在氫氧形式下,-N+(CH3)3OH-中的氫氧離子可以迅速釋出,以進行交換,強鹼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可以和所有的陰離子進行交換去除。

4. 弱鹼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具有較弱的反應基如氨基,僅能去除強酸中的陰離子如SO42-,Cl-或NO3-,對於HCO3-,CO32-或SiO42-則無法去除。

不論是離子交換樹脂或是沸石,都有其一定的可交換基濃度,稱為離子交換容量(ion exchange capacity)。對陽離子交換樹脂而言,大約在200~500meq/100g。因為陽離子交換為一化學反應,故必須遵守質量平衡定律。離子交換樹脂的一般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全文請看:
http://www.qlhw.cn/ShiYan/UploadFiles/200501/20050106235836920.doc

離子交換的基本知識
為了除去水中離子態雜質,現在採用得最普遍的方法是離子交換。這種方法可以將水中離子態雜質清除得以較徹底,因而能製得很純的水。所以,在熱力發電廠鍋爐用水的制備工藝中,它是一個必要的步驟。

離子交換處理,必須用一種稱做離子交換劑的物質(簡稱交換劑)來進行。這種物質遇水時,可以將其本身所具有的某種離子和水中同符號的離子相互交換,離子交換劑的種類很多,有天然和人造、有機和無機、陽離子型和陰離子型等之分,大概情況如表所示。此外,按結構特徵來分,還有大孔型和凝膠型等。
全文請看:
http://www.qlhw.cn/ShiYan/UploadFiles/200501/20050107000541376.doc

3. 美國陶氏樹脂是什麼做的

離子交換樹脂是由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球狀小顆粒,組成小球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三維立體交聯的網路結構,稱為骨架。在骨架上連接了許多功能基團,它們具有可交換的離子,可以進行交換反應。

離子交換樹脂包括三個部分:

(1)高分子網狀骨架(R);

(2)連接在骨架上的固定活性基團(S03-H+);

(3)固定活性基團上的可交換離子(H+)。


可交換離子是活動的,又稱活動離子。而結合於骨架的則為固定離子。活動離子和固定離子之間通過靜電作用結合在一起。網狀骨架之間有許多空間,構成樹脂的離子交換通道,固定活性基團也分布在此。

4. 羅門哈斯離子樹脂

羅門哈斯離子交換樹脂的價格比一般國產的離子交換樹脂要高一些,因為羅門哈斯樹脂是進口樹脂,但是羅門哈斯樹脂的性能比國內的離子交換樹脂要好一些,具體的還是要根據水質和預算來決定,有需要可以詢問藍膜。

5. 陰離子樹脂

離子交換來樹脂是具有網狀立體結構源的高分子多元酸或多元鹼的聚合物。網狀結構的骨架一般十分穩定,與酸、鹼及某些有機溶劑和一般弱氧化劑都不起作用,對熱也比較穩定。在其網狀結構的骨架上有許多可電離、可被交換的基團,如磺酸基(—SOH)、羧基(—COOH)及季胺基 (—NROH)等,正由於這些基團的存在,才使樹脂具有離子交換能力。
離子交換樹脂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是聚苯乙烯型離子交換樹脂。它是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球形網狀結構,其中二乙烯苯是交聯劑。經濃硫酸磺化後,即製得聚苯乙烯型磺酸基陽離子交換樹脂。

如果用其它基團代替磺酸基,就可以得到一系列陽離子交換樹脂。例如—COOH、—OH等。這些基團上的氫離子可被樣品溶液中的陽離子交換。
陰離子交換樹脂具有與陽離子交換樹脂同樣的有機骨架,只是在骨架上引入了可離解的鹼性基團,如—NH、—NH、—NHR等。這類樹脂若用NaOH溶液處理,則發生交換反應而轉變為—OH型陰離子交換樹脂。其反應如下:
R—N(CH)Cl + OH ====== R—N(CH)OH + C1
這些基團上的氫氧根離子可被樣品溶液中的陰離子交換。

6. 汪猷的人物成就

汪猷字君謀,1910年6月7日出生於杭州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汪知非是清末秀才,年輕時深受西方科學技術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影響,遂棄功名仕途,在浙江從事測量和鹽務等工作。父母先後於1928年和1930年病故。1941年汪猷與協和醫學院兒科助教李季明女士結婚,夫妻感情甚篤。
汪猷聰穎好學,從小深受父親影響,喜愛自然科學。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浙江大學前身之一),就讀於應用化學系,從此汪猷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27年考入金陵大學工業化學系。1931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由於他歷年學習成績優秀,獲得斐托飛(φτφ)學會金鑰匙獎的榮譽。畢業後由學校推薦到北平協和醫學院作研究生後轉作研究員。師從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吳憲,研究性激素的生物化學。他首先使用了問世不久的瓦堡微量呼吸器測定男性激素對正常鼠和閹鼠的各部器官的影響。在名師指點下,汪猷的研究才華脫穎而出,發表了4篇論文,深得吳憲的器重。1935年8月,汪猷作為中國生理學會代表團成員與吳憲等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十五屆國際生理學大會。這是汪猷第一次去國外參加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他見到了不少仰慕已久的國際生理、生化界大師,如巴甫洛夫和胰島素發現者班丁(F.G.Banting)等。這使他下決心奮發圖強,日後希躋身於國際著名學者之列。大會結束後,汪猷赴德國慕尼黑大學化學研究所,在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維蘭德(H.Wieland)指導下當研究生。
在維蘭德及其助手唐納(E.Dane)指導下,汪猷從事不飽和膽酸和甾醇的合成研究。找到了甾環內引進共軛雙烯的改進方法,合成了膽甾雙烯酮和膽甾雙烯醇。1937年冬,汪猷獲慕尼黑大學最優科學博士學位。1938年秋,他又去海德堡威廉皇家科學院醫學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員。在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庫恩(R.Kuhn)指導下進行藏紅素化學的研究。合成了十四乙醯藏紅素。這是當時分子量最大的有機化合物。在國內外名師和著名學術機構的優良學風的薰陶和嚴格訓練下,汪猷養成了嚴肅、嚴謹的學風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這對他以後的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9年春,汪猷離開德國轉赴英國。在倫敦密特瑟克斯醫學院考陶爾生化研究所陶慈(E.C.Dodds)的研究室任客籍研究員,從事雌性激素類似物的化學合成研究。當時歐洲戰雲密布,我國正遭受日本法西斯鐵蹄的蹂躪。懷著振興祖國科學事業的強烈願望,汪猷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研究條件和物質生活,於1939年8月回國。在協和醫學院先後任講師、助教授等職。除講課外,他的大部分時間繼續在吳憲指導下從事甾族性激素的化學研究,包括孕婦尿中甾三醇葡萄糖苷排泄量的測定和中葯當歸有效成分及葯理作用研究等。他在與婦產科醫生合作的一項研究中發現了懷雙胞胎的孕婦尿中甾二醇葡萄糖排泄量特別高。珍珠港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軍於1942年1月佔領協和醫學院,研究設備、資料和研究記錄、樣品全被日本侵略軍搜掠一空。教授、醫生、學生都被迫離開實驗室,離開醫學院。
中國抗生素事業的開拓者
1942年4月,汪猷進入上海丙康葯廠,擔任廠長和研究室主任。這是一家小葯廠,主要生產針劑、止咳潤喉糖之類。當時上海淪陷、視聽閉塞。1944年他偶然獲悉國外發現了一種從黴菌里培養出來的抗生素,激起了他對新學科的研究渴望。他刻苦學習微生物學、發酵等方面的知識,決心在中國開拓抗生素研究的道路。汪猷對霉爛的桔子表面的爛毛發生了興趣。經過幾年研究試驗,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分離得到了一種抗菌物質桔黴素。1947年汪猷的論文「桔黴素」發表於美國《科學》雜志。國內「大公報」等報紙報道了他研究成功桔黴素的消息。美國一家通訊社也做了報道。但是汪猷的才華和研究成果並未得到葯廠廠主的賞識,汪猷於1947年8月憤然離開丙康葯廠。
1947年9月汪猷借用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的兩間原病理和屍體解剖實驗室,同兩位自願從丙康葯廠退職跟隨他的助手繼續進行桔黴素的研究。當時他本人沒有工資和報酬,汪猷一家的生活十分拮據,但他對清貧甘之如飴,刻苦努力,埋頭研究。在助手的合作下,桔黴素的化學及其抗菌作用的研究未曾中斷。後得到林可勝、馮德培的支持被聘為醫學研究所籌備處的研究員。這一時期汪猷發表了「抗生素桔黴素」、「雙氫桔黴素」、「桔黴素及其衍生物的結構和抗菌活力」等6篇論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汪猷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1952年底調入有機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擔任副所長。由於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使他得以對桔黴素的結構、合成、生物作用、毒性和葯理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終於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表了「桔黴素」、「桔黴素駢醇」等10餘篇論文。雖然由於桔黴素的毒性,未能用於臨床,但是40年代汪猷在如此簡陋、困難的條件下,對桔黴素開始了系統的研究,成為中國抗生素研究的開拓者。他的這一研究成果獲得中國科學院1956年度科學獎金三等獎。 50年代是抗生素研究的鼎盛時期。隨著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力開展抗生素的研究。汪猷是積極的倡導者和組織者。1952年汪猷在中國科學院領導下曾參加組織召開我國首次抗生素工作會議。以後又參加組織了上海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員會和全國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員會。1955年在北京主持了國際性的抗生素學術會議。這些活動都為推動我國抗生素的研究和生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他與合作者於1953年開始研究鏈黴素及金黴素的分離、提純以及結構和合成化學。曾發表「有關鏈黴素菌株的選育、發酵及提取的研究」、「自L-雙氫鏈糖酸內脂合成L-雙氫鏈糖」、「金黴素的抗生作用機制」等近10篇論文。他和助手們在50年代即合成了幾種性能優良的陽離子交換樹脂,用於提取發酵液中鏈黴素與鹼性抗生素。他們大膽地提出用離子交換樹脂法代替當時使用的活性炭的分離工藝,並多次深入生產現場,指導和幫助解決生產工藝問題,汪猷不僅重視生產中的實際應用課題,也不忽視學科中的基礎理論研究。他和同事們在研究鏈黴素的立體化學中糾正了美國著名碳水化合物專家、鏈黴素結構的測定者沃爾弗浪姆(M.L.Walfrom)等提出的鏈雙糖胺β苷鍵的結論,確證為α苷鍵。這項成果被選入上海1960年科研成果論文集。
中國生物有機化學的先驅者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國家對科學事業的重視,大為激發了汪猷對振興祖國科學事業的熱情,他的研究生涯進入了黃金時期。60年代開始,汪猷先後開展了生命基礎物質——蛋白質、核酸、多糖的研究以及有機催化、生物催化、石油發酵和單細胞蛋白生產,模擬酶化學,生物合成等研究。他的研究活動幾乎包括了這一時期我國生物有機化學的全部內容。這些研究都以出色的成果載入了我國有機化學發展史冊。
1965年9月,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它是第一個全合成的、與天然產物性質完全相同的、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胰島素的分子組成和結構是1955年英國科學家桑格爾(F.Sanger)闡明的。雖然此後各國科學家都開展了胰島素人工合成的探索,但由於胰島素結構復雜、合成工作量繁復浩大,直到1958年英國《自然》雜志還斷言「人工合成胰島素在相當長時間里未必會實現。」可是,在這場世界性的科學競賽中,中國科學家領先了,我國得到了人工合成的結晶的牛胰島素。這一舉世矚目的成果博得了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評價。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是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北京大學部分科學家合作進行的。王應睞、汪猷、邢其毅等負責領導組織這項研究工作。汪猷還直接參加了牛胰島素A鏈和C14標記的牛胰島素的全合成等研究項目。對合成方案、產物的鑒定分析標准都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汪猷與合作者發表了「肽的研究」、「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牛胰島素A鏈的合成及其與天然B鏈組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14標記牛胰島素A鏈和C14標記牛胰島素的合成」等論文。胰島素合成成功,推動了我國多肽激素醫葯工業的建立和生化試劑工業的發展。
自1968年開始至1981年完成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是繼胰島素全合成以後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中又一成就,是我國生物化學及有機化學研究史上又一項嶄新的科研成果,也是汪猷科研生涯中耀眼的篇章。1967年4月在北京由當時國家科委主任聶榮臻元帥主持召開有關基礎理論研究的座談會上,汪猷首先提出把核酸化學提到日程上來,作為下一步的攻堅目標。這一建議得到了與會科學家的贊同和聶榮臻元帥的支持。經過醞釀與調查,1968年中國科學院正式下達任務,把「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列為重大科研項目,組織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上海細胞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上海化學試劑二廠等單位,前後100餘位科技人員從事這項研究。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分子量在2.6萬道爾頓以上,是由76個核苷酸(其中有4種常見的核苷酸、7種修飾的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汪猷是協作組副組長,他和協作組組長王應睞及協作組領導成員王德寶等對這項高難度研究進行精心規劃。經過13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在1981年11月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含有全部修飾核糖核苷酸的並具有接受丙氨酸、參與蛋白質生物合成等生物活性的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項研究使我國在生命基礎物質的研究上步入了新的階段,且為國家培養了一支從事核酸化學和核酸生物化學的研究隊伍。為我國的基因工程、核酸的工業生產、核苷類抗癌葯物的研究與生產奠定了基礎。汪猷與合作者發表了「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核酸化學研究」、「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3′-半分子(36—76)的合成」、「生物學上有趣的天然大分子的合成研究」、「多核苷酸合成的研究」等多篇論文。汪猷還在國際核酸化學會議、中德核酸蛋白質學術討論會及中美天然產物化學討論會上做了學術報告。盡管他工作繁忙,但對此項工作的指導十分具體、細致。他提出並成功地將羧醯咪唑應用於核糖核酸的醯化反應,使核酸化學合成中單體的保護方法的研究獲得了進展。隨後他又應用31P核磁共振和計算機技術進行羧醯咪唑醯化機制和反應動力學的研究並取得了成果,發表了「在寡聚核糖核苷酸合成中偏磷酸酯在TPS或DCC激活核苷酸的反應中的作用」、「N苯甲醯咪唑與核糖核苷酸的反應機制」、「用31PNMR法研究核糖核酸酶A水解核酸的機制」等論文。
在進行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研究的同時,汪猷還承擔了另一項重大科研項目——天花粉蛋白的化學研究。天花粉是我國特有的引產中葯,宋代已有記載。1966年底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始從事這方面研究。1972年汪猷在國家科委的一次科研規劃會議上,建議將天花粉的研究列為中國科學院重點課題。他認為這項基礎理論研究,既有重大的學術意義,又有明確的應用前景。自1978年開始,汪猷參加和直接指導了對天花粉有效成分天花粉蛋白的一級結構的測定,並與協作單位共同完成了二級結構與空間結構的初步測定。這是完全由我國化學家和物理化學家完成分離、提純並測定一級及空間結構的第一個蛋白質。當汪猷將這一研究成果在1985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葯用天然產物有機化學討論會上演講時,受到與會科學家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他曾與合作者發表了「天花粉的科學評價—歷史,化學與應用」等多篇論文,並主編了《天花粉蛋白》一書。 汪猷在多糖化學研究方面也有建樹,最突出的成就是與屠傳忠等共同研製成功高效、安全的新型代血漿(即血管擴張劑)——羧甲基糖澱粉。這是我國獨創的代血漿,和國際上廣泛應用的代血漿——右旋糖苷比較效果相同,但具有原料易得、工藝簡便等優點,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1979年英國《自然》雜志有一篇評論高分子代血漿的文章中曾提及中國有不少成果是「重復西方專利資料」,但這項成果則是「原始的」(首創性的)。外國學者到上海有機化學所參觀時,至今仍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值得一提的是,當初代血漿問世後,需進行健康人安全試驗,汪猷是志願受試的首批報名者之一。
60年代初,汪猷提出開展有機催化和生物催化的基礎研究。汪猷和王大琛從事的生物催化研究,迅速取得了成果並顯露了應用前景——石油微生物轉化。汪猷敏銳地意識到這項研究對國民經濟尤其是對農牧業的重要意義,遂不失時機地把這項研究轉向應用基礎研究,把實驗室研究成果擴大到中試和設計試生產,組織協調各項應用試驗。汪猷是我國石油發酵生產單細胞蛋白研究的開創者。曾發表「石蠟油微生物氧化產物支鏈九烷酸和十二烷酸研究的初步報告」、「石蠟油微生物氧化產物羥基羥酸研究的初步報告」、「分枝桿菌石蠟油發酵液中的支鏈脂肪酸」等論文。汪猷還在1973年維也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會議和1981年巴黎單細胞蛋白國際會議上分別宣讀了「關於石油蛋白作為新飼料的若干問題」和「中國正構烷烴酵母作為食物的進一步研究」等論文。石油發酵生產的單細胞蛋白作為飼料的研究已通過國家鑒定。 汪猷在50年代後期負責並如期完成了國家急需的二個活性染料的剖析任務。在60年代負責完成了對高感光度高空偵察片中片基和增感染料剖析的軍工任務。1985年以來,汪猷領導開展了抗瘧葯青嵩有效成分青嵩素的生物合成研究。發表了論文「青嵩素的二維核磁共振研究」、「青嵩素的生物合成研究」、「青嵩素和青嵩素B生物合成中的關鍵中間體——青蒿酸」。1986年,在蛋白質化學和核酸化學研究的基礎上,汪猷組織人力開展了模擬酸化學的研究,已發表「具有合成核酸活性的多肽I.C-端去四肽和去六肽核糖核酸酶A及其水解和合成活性」等5篇論文。 汪猷的學術成就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了國家的嘉獎。其中有二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1982年7月)及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1988年8月);一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天花粉蛋白的化學(1988年8月);一項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1956年1月);以及多項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
在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生涯中,汪猷始終站在有機化學發展的前沿,在生命基礎物質的研究以及其他天然產物化學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成就,為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為中國有機化學事業的發展再做貢獻
汪猷是我國有機化學家的傑出代表。這不僅由於他在有機化學研究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還由於幾十年來他為國家培養、組織了一支訓練有素、學有所成,能承擔重大科研課題的隊伍,建設了有機化學研究基地。自1952年汪猷被調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後,相繼任副所長、代理所長、所長、名譽所長。他把全部精力傾注於有機化學研究所的成長和發展。畢生追求就是振興中國的有機化學事業,進而推向世界先進水平之列。
汪猷根據我國有機化學研究的實際狀況和有機化學發展的規律提出有機化學研究所體制、專業設置的「二經二緯二輔助」的方針,二經是有機合成化學和物理有機化學;二緯是天然有機化學和元素及金屬有機化學;二輔助是配合全所研究工作,建立分析化學實驗室和生物化學實驗室。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1973年汪猷又及時提出建立計算機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所有著雄厚的有機合成研究力量,但70年代前沒有一個專門的研究室從事物理有機化學的研究。1973年汪猷提出建立物理有機化學研究室,請擅長物理有機化學的蔣錫?出任室主任,組織從事有機化學中理論問題的研究。從研究所的體制上保證了基礎研究的比例。汪猷在執長有機化學所的數十年間,帶領全所人員積極承擔國家下達的應用研究課題的同時,鼓勵科研人員勇於進取,努力開展基礎性研究,勇於開拓新學科、新領域。汪猷先後主持領導了近10項基礎性研究課題,他也親自參加和組織了多項重大應用性課題,甚至是任務性研究。近40年來,有機化學研究所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發表研究論文2600多篇,獲得研究成果達300項。這些成就正是研究所穩定、健康發展的證明。
汪猷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作為主管業務的所長,他深知建設一支具有真才實學、勇於探索的精兵強將對於科學事業的重要性,50年代開始,汪猷親自主持制訂全所科研人員的業務學習計劃,使他們較快地掌握了最新的有機化學基礎理論、分離技術、立體化學、譜學等知識。他還多次親自為本所專業外語及文獻閱讀輔導班、有機化學微量操作短訓班、有機化學實驗班、德文訓練班授課。1955年起招收研究生,至1965年汪猷共培養研究生7名,還培養了一批在職科技人員。汪猷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認真、嚴謹的研究風尚。1978年後,汪猷是國務院和中國科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並親自負責指導研究所的研究生培養工作。80年代末,他不顧自己古稀高齡,兩次去新疆、一次去雲南考察,指導邊遠地區的科學事業,為當地有關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人才培養、儀器保養等作詳細指導,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研究上的難題。如新疆化學所在天然有機化學方面力量比較薄弱,在汪猷的支持下,有機化學研究所派出周維善、林國強赴疆進行短期工作培訓。汪猷還親自代培了一名維吾爾族女進修生,還為新疆化學所代培研究生。蛋白質的結構分析在我國曾較薄弱,汪猷結合天花粉蛋白一級結構的測定研究課題,於1980年邀請西德B·維特曼·利博特(B.Wittmann-Liebold)和亨辛·埃特曼(A.Henschen-Edman)這二位蛋白質結構化學家到有機化學研究所舉辦蛋白微量順序測定講習班。後由該所再辦學習班,把這一新技術推廣到全國許多單位,為提高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測試水平做出了貢獻,受到了好評。
改革開放以來,汪猷積極為研究所的業務骨乾的出國進修、留學創造條件。他根據研究所的專業設置方向、學科發展趨向,有計劃有重點地派遣科研人員,讓他們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回國報效祖國。
汪猷受中國化學會委託擔任《化學學報》主編達24年。由於他的不懈努力,學報由復刊時的季刊發展為雙月刊,進而為月刊,篇幅也不斷增加。並且於1983年創辦了《化學學報》的英文版,使國際化學界能及時了解中國同行的研究進展。
汪猷積極為中國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和友誼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他是1955年北京抗生素國際會議、1979年中國一前聯邦德國蛋白質和核酸學術討論會、1980年中美天然產物化學會議的主持人之一。他組織並主持有來自五大洲3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餘名科學家參加的1985年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上海葯用天然產物有機化學討論會,其學術水平和組織工作均受到與會科學家的高度評價。50年代以來,他曾到比利時、荷蘭、英國、奧地利、捷克、民主德國、聯邦德國、古巴、澳大利亞、羅馬尼亞、法國、瑞士、瑞典、美國、蘇聯、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參觀訪問、考察、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許多國際著名科學家建立並保持著友好的往來和密切的聯系。汪猷的學術成就受到國外同行的贊譽。他被聘為國際著名的有機化學雜志《四面體》、《四面體通訊》的顧問編委(1982—至今),《四面體計算機化學》和《四面體不對稱合成》的顧問編委(1989—至今)以及《核酸研究》編委(1982—至今)。1984年他被列入美國馬爾基(Marquis)第七版名人錄,1984年3月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外籍院士,1986年當選為美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名譽會員。1987年11月慕尼黑大學按德國傳統為獲得博士學位50年並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汪猷舉行了重發博士學位文憑的隆重儀式。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1988年他又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通訊院士。1990年在他80歲時,《四面體》以其第46卷第9期作為獻給汪猷80壽誕的專刊,輯錄了海內外著名有機化學家專門為他撰寫的學術論文。其中包括美、法、英、德、日、瑞士、香港等地著名有機化學家,這是國際化學界對汪猷的學術成就所給予的殊榮。
求索不息嚴以律己
汪猷有著為祖國科學事業徹底獻身的精神,多少年來,他總是早起晚睡,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科學研究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已發表論文100餘篇,獲獎成果近10項。半個世紀以來,他始終站在學科發展的前列,勇敢地迎接挑戰性的難題。30年代他研究甾體,40年代研究抗生素,以後是合成胰島素和核糖核酸。他對「無涯之知」的求索從未停息。多少次他與同行或學生探討甚至爭論一些科學命題。他反對停滯的觀點,勇於進取。因此當胰島素合成後,他思索在深化蛋白質化學所取得成果的同時,開展另一重要的生命基礎物質——核酸化學的研究。經過國內有關科學家的集思廣益,形成了「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課題。歷經13年,前後上百人的艱苦研究,核酸合成的任務完成了。在歡慶這一成就時,汪猷發表了「無涯之知,世代之功」(《紅旗》1982年第4期)的文章。告誡他的同事、助手和學生「學無止境」,不要滿足於已得之功,揭開自然科學的奧秘需要世世代代不懈地努力。汪猷身體力行,盡管當時他已過古稀之年,仍壯心不已,繼續去攻克新的科學堡壘,1985年和1986年他組織人力開展了兩項國內尚屬空白和尚無系統研究的重要學科;生物合成和模擬酶化學,至今已陸續發表多篇論文,取得了可喜結果。
汪猷對研究工作刻意求新、求精的精神是他治學態度的又一特點。他大膽、積極地採用新方法、新技術。在他主管有機化學研究所期間,非常重視大型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更新。我國第一台用於有機化學研究的紅外光譜儀和核磁共振儀都率先建立於該所。他總是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積極應用新技術。從事抗生素研究時,他率先採用當時還屬先進的技術,如離子交換、層析和電泳等。在胰島素、核酸和模擬酶的研究中,他將同位素技術、核磁共振、計算機等先進技術及時用於檢測、動態跟蹤、機理研究等。他首次應用計算機擬合方法於天花粉的結構測定,取得了可喜的結果。凡是汪猷直接負責的研究課題,從路線設計、合成方法、分析手段、數據處理直到撰寫論文,他都親自指導,嚴格把關,一絲不苟。胰島素的全合成曾開過二次鑒定會。在1965年底的第一次成果鑒定會上,參加會議的大多數專家對研究結果都表示滿意,但汪猷作為這項成果的主要負責者之一,帶頭發難,指出胰島素的合成雖然基本完成,但數據不夠充足,應再補充一些必要的數據再進行鑒定。他的這種嚴謹求實的學風受到與會者的贊賞,使幾個月後召開的第二次鑒定會取得圓滿成功。
汪猷愛護青年,提攜後學。1984年他主動退出了所、室領導崗位,放手讓中青年化學家去挑擔子。他說:「中青年思想敏捷、精力充沛,以中青年更新老年,必然有利於科學技術的開創和發展。當然老的科技工作者有更成熟的經驗,更豐富廣博的學識、見聞、思慮,但體力日衰、反映漸鈍的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老科學工作者應該主動地、有意識地、實事求是地培養青年接班人。」他的行動給該所的老同志起了表率作用,推動了該所體制改革的步伐。
汪猷博聞強記。他能熟練使用英、德兩種語言,能閱讀法、俄、日文獻,諳熟中外科學史中的典故、軼事,他常借這些故事教誨他的助手和學生,指點成才之路。 汪猷酷愛寫詩,藉以敘情記事、抒懷言志。
汪猷為人正直,品德高尚,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絕不謀一己私利。「文化大革命」中汪猷被誣陷,身處逆境,仍堅持原則,拒不承認強加於他的罪名,也絲毫不說假話。他默默地忍受著「文化大革命」遺留下的巨大創傷,並不鳴冤叫屈。在他復任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後,他一如既往,寬厚待人,從不計較私怨。粉碎「四人幫」之後,組織上著手解決一部分高研人員的住房問題,有一套較理想的房子,組織上打算讓汪猷搬進去,汪猷婉言相謝說:「我的住房已經可以了,我年紀已大,也住不了多長時間,還是給別的同志。」他把較好的住房讓給了另一位高研。
汪猷克己奉公、公私分明。他每年的外事活動、學術交流、外出開會頻繁。凡是私人用車、復印資料堅持自己付款,外事活動中凡以個人名義請客送禮或郵寄年歷等費用,從不向公家報銷。相反,出國訪問或參加國際會議,他盡可能地節約伙食、交通費用,把省下來的錢包括在國外作學術講演所得酬金為研究所添置打字機、幻燈機,購買急需的試劑等等。實行獎金制度以來,無論是論文稿費、研究成果的獎金、月度獎、年終獎等等,他都分文不受。甚至連《化學學報》的主編費、審稿費也統統交給編輯部。他認為他所有的成果都是依靠大家的努力,功勞是大家的。 近幾年來,汪猷曾推薦多人出國,為研究所的業務骨幹創造了許多留學、進修的條件。但他卻從未為自己學化學的女兒寫過一封推薦信,沒有為她提供出國機會。當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安排自己的女兒出國時,他回答:「出國學習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如果我先給她聯系,那在研究所里我還怎麼執行好國家的政策!」汪猷就是這樣一位嚴以律己、不謀私利的優秀學者。
汪猷於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熱愛黨,維護黨的威信,擁護社會主義。他黨性強,時時以共產黨員的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自1959年至1987年,他曾被選為第二、三、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1986年汪猷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黨員。他的一言一行,嚴格地履行著他入黨時立下的誓言「我決心爭取做一個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忠實的馬列主義信徒和實踐者,黨的革命事業的先鋒。」

7. 國際最知名的樹脂生產商有哪些

美國陶氏化學(羅門哈斯被其收購後成為其旗下品牌),德國拜耳,日本三菱,英國漂萊特。

以上四大品牌以羅門哈斯為大而全,陶氏主要生產膜,部分生產離子交換樹脂,這也是當時陶氏花巨資收購羅門哈斯的主要原因,陶氏收購羅門哈斯後的特點:生產規模全球最大,應用及研發領域全球最強。拜耳在一些高端市場(比如醫葯、軍工、濕法冶金等)佔有一席之地。日本三菱相比以上兩者在國際市場上影響力要小一些,但是其在生化分離方面還是很有競爭力的。英國漂萊特在早些年關閉羅馬尼亞和美國費城兩大生產基地後,現在就剩下原來與爭光樹脂合資時的湖州地區德清生產基地了,目前漂萊特的品牌主要是銷往第三世界的市場,其綜合實力沒法與前面幾位相比擬,但是敏感的市場洞察力與營銷能力在全球市場上還是佔了一些份額。

目前國內客戶要根據自身工藝需求,准確購買使用產品。如果需要的是一些普通水處理用離子交換樹脂,那麼採用國內大品牌完全可以使用,而且采購成本低廉,供貨及時,因為所謂的洋品牌其實很多產品也是在國內生產線生產,其中不排除向國內小生產企業進行貼牌包裝後,以進口品牌往國內市場銷售。

國內知名樹脂生產企業有:浙江爭光(旗下兩大品牌:國內品牌「爭光牌」,國際品牌「Hydrolite」牌,目前市場上的那些「zhengguang」牌、「zhenguang」牌、「zengguang」牌都是假爭光,真爭光的商標是「」,是一個loge圖,並不是拼音)。

8. 羅門哈斯樹脂應用在哪些方面

離子交換樹脂的用途:

一、食品行業:

離子交換樹脂可以用來製糖、飲料、酒、味精等領域,高果糖漿就是通過離子交換樹脂處理後生成的一種產品,離子交換樹脂在食品行業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且效果非常好,能夠有效的去除液體的離子。


二、化工行業:

在有機合成中,離子交換樹脂可以作為催化劑,進行酯化、水解等反應,而且可以反復使用,分離的效果非常好,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能夠有效的控制,且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三、制葯行業:

在7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制葯,一開始是用於葯物的提取、分離以及純化等,由於離子交換的可逆性,所以在緩控釋給葯系統和靶向給葯系統中也有應用,離子交換樹脂不僅能夠有效的控制,且非常的安全。


四、水處理行業:

離子交換樹脂在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是最多的,可以用於水的脫鹽、軟化、製造超純水等,還能夠將水中的金屬離子吸附,能夠處理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特別是軟化水樹脂,能夠有效的去除硬水中的鈣、鎂離子,食品級的軟化樹脂生產的水,可以直接飲用,非常的安全。


五、環境保護:

離子交換樹脂能夠有效的吸附水溶液和非水溶液中的物質,可以去除有害的物質,比如污水處理,工業廢水等,能夠有效的處理環境污染的問題。

詳情點擊:網頁鏈接

9. 羅門哈斯的離子樹脂和國產的樹脂相比較,有哪些優點

羅門哈斯的離子樹脂和國產的樹脂相比較:
1、樹脂的穩定性更好;2、使用年限更長;內3、周期制水容量高;4、出水硬度指標達標;5、價格稍高; 6.樹脂再生效果好、轉換高。
進口的樹脂比國產的樹脂相比較:
具有更好的動力學性能,有更高的交換容量和運行流速,使再生時的廢水量大幅下降,樹脂顆粒更均勻,更易再生,沖洗速度快,離子泄漏率低,強度更高不易破損,樹脂年補充量極低,使最終用戶制水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但是國內現在有很多的假冒品牌代理商,所以如果要購買進口樹脂的話,要選擇正規渠道采購,尤其認清各生產企業的包裝和商標,向生產企業咨詢了解其銷售途徑。

10. 杜笙樹脂哪國的

杜笙樹脂是屬於美國進口的離子交換樹脂,相對於國內的樹脂技術來說,對於水處理的效果翻倍,而且價格公道,對於重金屬水處理還支持再生,這個目前國內的代理商可以參考下科海思。

閱讀全文

與離子交換樹脂的開創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杭州污水廠排放標准 瀏覽:565
EDI只用於 瀏覽:115
哪裡有韓式pp棉過濾芯賣 瀏覽:459
雞蛋殼去電熱水壺水垢 瀏覽:906
上海小型油煙凈化器需要多少錢 瀏覽:541
半透膜能耐受DMSO 瀏覽:320
EDI循環 瀏覽:420
威馳空氣濾芯蓋兩個鎖扣怎麼打開 瀏覽:740
abs樹脂與pp有啥區別 瀏覽:838
水費簡易計稅需要區分污水費嗎 瀏覽:130
普通熱水瓶去水垢的方法 瀏覽:74
別墅排水需要什麼樣的污水提升泵 瀏覽:189
河南省城鎮污水廠排放 瀏覽:294
反滲透膜品牌選擇上海保茲 瀏覽:891
簡單蒸餾的步驟 瀏覽:378
07騏達空調濾芯怎麼安裝 瀏覽:184
活性炭吸附廢水適用條件 瀏覽:904
濰坊食品廢水處理設備多少錢 瀏覽:487
投影機過濾網怎麼取 瀏覽:927
dsm樹脂有沒有毒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