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DI 如何使用
EDI:電子數據交換復 首先這是制使用於同一行業內部標準的物料及交易條件的資料. 其次這EDI與SAP的介面是使用中介文件IDOC,將客戶傳過來的EDI文件通過IDOC轉換為企業內部文 件.例如:銷售訂單.可以減少輸入的工作和出現錯誤的可能. 至於怎樣處理:你能夠聯絡你的系統管理員或BASIS人員進行處理. 我也不是這方面的高手,只是略了解這方法的資訊,希望能夠對你有一點點的幫助. tiger 2003.01.27
2. EDI 的系統組成是什麼
EDI系統由EDI技術標准、EDI軟體及硬體、EDI技術通信網路3個要素組成。EDI裝置由增壓泵、電去離子(EDI)膜塊、直流穩壓電源、流量計、儀表等組成。
EDI系統是利用混合離子交換樹脂吸附給水中的陰、陽離子,同時被吸附的離子又在直流電壓的作用下,分別透過陰、陽離子交換膜而被去除的過程。電滲析器的一對電極之間,通常由陰膜,將一定數量的EDI單元間用網狀網隔開,構成濃室和淡室。
淡室水中陽離子向負極遷移透過陽膜,被濃室中的陰膜截留,水中陰離子向正極方向遷移陰膜,被濃室中的陽膜截留,淡水又在單元組兩端設置陰/陽離子分別穿過陰、陽離子交換膜進入濃水室而被去除。而通過濃水室的水將離子帶出系統,成為濃水。從而達到淡化、提純、濃縮或精製的目的。
(2)EDI不同用戶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擴展閱讀
EDI膜堆是EDI工作的核心,膜堆是由陰、陽離子交換膜,淡、濃水室隔板,離子交換樹脂和正負電極等按一定規則排列組合並夾緊所構成的單元。膜堆中淡 水室相當於一個混床,使用的離子交換樹脂是磺酸型陽樹脂和季胺型陰樹脂,淡水室中的樹脂必須裝填緊密。
EDI膜堆系統在每個單元內都有兩類不同的室,待除鹽的淡水室和收集所除去雜質離子的濃水室。淡水室中用混勻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填滿,這些樹脂位於兩個膜之間,只允許陽離子透過的陽離子交換膜及只允許陰離子透過的陰離子交換膜。
3. EDI軟體 包括那些軟體
領航者edi現在是基於互聯網免費使用的。一種新的形勢,可以了解一下。
領航者EDI是電子商業貿易的一種工具,能將商業文件如日常咨詢、計劃、詢價、進出口許可證、合同、訂單、發票、貨運單、報關單、收貨通知單和提單等信息,按統一的標准編製成計算機能識別和處理的數據格式,在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
1、單證格式化
領航者EDI傳輸的是企業間格式化的數據,如定購單、報價單、發票、貨運單、裝箱單,報關單等等,這些信息都具有固定的格式與行業通用性。而信件、公函等非格式化的文件不屬領航者EDI處理的范疇。
2、報文標准化
領航者EDI傳輸的報文符合國際標准或行業標准,這是計算機能自動處理的前提條件。目前最為廣泛使用的領航者EDI標準是UN/EDIFACT(聯合國標准領航者EDI規則適用於行政管理、商貿、交通運輸)和ANSI X.12(美國國家標准局特命標准化委員會第12工作組制定)。
3、處理自動化
領航者EDI信息傳遞的路徑是計算機到數據通訊網路,再到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信息的最終用戶是計算機應用系統,它自動處理傳遞來的信息。因此這種數據交換是機--機,應用--應用,不需人工干預。
4、軟體結構化
領航者EDI功能軟體由五個模塊組成:用戶界面模塊、內部EDP介面模塊、報文生成與處理模塊、標准報文格式轉換模塊、通信模塊。
5、運作規范化
領航者EDI以報文的方式交換信息有其深刻的商貿背景,EDI報文是目前商業化應用中最成熟、最有效、最規范的電子憑證之一,EDI單證報文具有法律效力。
4. 外貿術語中,EDI是什麼意思
EDI 是英文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港、澳及海外華人地區稱作「電子資料通」。
是指一種為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消息報文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也是計算機可識別的商業語言。例如,國際貿易中的采購訂單、裝箱單、提貨單等數據的交換。
EDI 商務是指將商業或行政事務按一個公認的標准,形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文檔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方法。
簡單地說,EDI 就是按照商定的協議,將商業文件標准化和格式化,並通過計算機網路,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俗稱「無紙化貿易」。
(4)EDI不同用戶的計算機應用系統擴展閱讀:
EDI的特點:
(1)EDI使用電子方法傳遞信息和處理數據的。
EDI一方面用電子傳輸的方式取代了以往紙單證的郵寄和遞送,從而提高了傳輸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計算機處理數據取代人工處理數據,從而減少了差錯和延誤。
(2)EDI是採用統一標准編制數據信息的。
這是EDI與電傳、傳真等其它傳遞方式的重要區別,電傳、傳真等並沒有統一格式標准,而EDI必須有統一的標准方能運作。
(3)EDI是計算機應用程序之間的連接
一般的電子通信手段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傳輸的內容即使不完整、格式即使不規范,也能被人所理解。這些通信手段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工具,不能處理和返回信息。EDI實現的是計算機應用程序與計算機應用程序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換。
(4)EDI系統採用加密防偽手段
EDI系統有相應的保密措施,EDI傳輸信息的保密通常是採用密碼系統,各用戶掌握自己的密碼,可打開自己的「郵箱」取出信息,外人卻不能打開這個「郵箱」,有關部門和企業發給自己的電子信息均自動進入自己的「郵箱」。
5. EDI具體是指什麼這個問題很多企業都會問到。
①數據格式標准復化; ②計算機應制用系統(EDI軟體:翻譯軟體、轉換軟體、通信軟體;EDI硬體:計算機、數據機、電話線(或專線); ③通信網路(增值網(VAN)-ValueAddedNetwork)通過在現有的計算機通信網路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額外的設備或服務功能,以提高網路的利用價值,例如:維護郵箱、存儲轉送、記憶保管、通信協議轉換、格式轉換、安全管制等)。
6. 上網查詢兩個EDI網站,比較其業務的不同點
何為EDI,EDI是英文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交換」。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
1.EDI的概念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縮寫,中文可譯為「電子數據互換」,港、澳及海外華人地區稱作「電子資料聯通」。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它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將貿易、運輸、保險、銀行和海關等行業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的標准格式,實現各有關部門或公司與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處理,並完成以貿易為中心的全部過程,它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穎的電子化貿易工具,是計算機、通信和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EDI描述成「將貿易(商業)或行政事務處理按照一個共認的標准變成結構化的事務處理或信息數據格式,從計算機到計算機的電子傳輸」。而ITU-T(原CCITT)將EDI定義為「從計算機到計算機之間的結構化的事務數據互換」。又由於使用EDI可以減少甚至消除貿易過程中的紙面文件,因此EDI又被人們通俗地稱為「無紙貿易」。 EDI三種定義 定義一:1995年版的《美國電子商務辭典》(Haynes.E 1995)將電子商務定義為:「為了商業用途在計算機之間所進行的標准格式單據的交換。」 定義二:美國國家標准局EDI標准委員會對EDI的解釋是:「EDI指的是在相互獨立的組織機構之間所進行的標准格式、非模糊的具有商業或戰略意義的信息的傳輸。」 定義三:聯合國EDIFACT培訓指南認為,「EDI指的是在最少的人工干預下,在貿易夥伴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之間的標准格式數據的交換」。 從上述EDI定義不難看出,EDI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計算機應用、通信、網路和數據標准化。其中計算機應用是EDI的條件,通信環境是EDI應用的基礎,標准化是EDI的特徵。這三方面相互銜接、相互依存,構成EDI的基礎杠架。EDI系統模型如圖所示。 2.EDI的分類 根據功能,EDI可分為4類。 前面所述的訂貨信息系統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知名的EDI系統了。它又可稱為貿易數據互換系統(Trade Data Interchange,簡稱TDI),它用電子數據文件來傳輸訂單、發貨票和各類通知。 第二類常用的EDI系統是電子金融匯兌系統(Electronic Fund Transfer,簡稱EFT),即在銀行和其它組織之間實行電子費用匯兌。EFT已使用多年,但它仍在不斷的改進中。最大的改進是同訂貨系統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自動化水平更高的系統。 第三類常見的EDI系統是互動式應答系統(Interactive Query Response)。 它可應用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作為機票預定系統。這種EDI在應用時要詢問到達某一目的地的航班,要求顯示航班的時間、票價或其它信息,然後根據旅客的要求確定所要的航班,列印機票。 第四類是帶有圖形資料自動傳輸的EDI。最常見的是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圖形的自動傳輸。比如,設計公司完成一個廠房的平面布置圖,將其平面布置圖傳輸給廠房的主人,請主人提出修改意見。一旦該設計被認可,系統將自動輸出訂單,發出購買建築材料的報告。在收到這些建築材料後,自動開出收據。如美國一個廚房用品製造公司—Kraft Maid公司,在PC機上以CAD設計廚房的平面布置圖,再用EDI傳輸設計圖紙、訂貨、收據等。 3.EDI的應用 一個傳統企業簡單的購貨貿易過程:買方向賣方提出訂單。賣方得到訂單後,就進行它內部的紙張文字票據處理,准備發貨。紙張票據中包括發貨票等。買方在收到貨和發貨票之後,開出支票,寄給賣方。賣方持支票至銀行兌現。銀行再開出一個票據,確認這筆款項的匯兌。 而一個生產企業的EDI系統,就是要把上述買賣雙方在貿易處理過程中的所有紙面單證由EDI通信網來傳送,並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全部(或大部分)處理過程。具體為:企業收到一份EDI訂單,則系統自動處理該訂單,檢查訂單是否符合要求;然後通知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安排生產;向零配件供銷商訂購零配件等;有關部門申請進出口許可證;通知銀行並給訂貨方開出EDI發票;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單等。從而使整個商貿活動過程在最短時間內准確地完成。一個真正的EDI系統是將訂單、發貨、報關、商檢和銀行結算合成一體,從而大大加速了貿易的全過程。因此,EDI對企業文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的影響是巨大的。 4 EDI的有關標准 標准化的工作是實現EDI互通和互聯的前提和基礎。EDI的標准包括EDI網路信標准、EDI處理標准、EDI聯系標准和EDI語義語法標准等。 EDI網路通信標準是要解決EDI通信網路應該建立在何種通信網路協議之上,以保證各類EDI用戶系統的互聯。目前國際上主要採用MHX(X.400)作為EDI通信網路協議,以解決EDI的支撐環境。 EDI處理標準是要研究那些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各種EDI報文。相互共有的「公共元素報文」的處理標准。它與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如MPRII)等介面有關。 EDI聯系標准解決EDI用戶所屬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統或資料庫與EDI系統之間的介面。 EDI語義語法標准(又稱EDI報文標准)是要解決各種報文類型格式、數據元編碼、字元集和語法規則以及報表生成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等。 這里的EDI語議語法標准又是EDI技術的核心。 EDI一產生,其標準的國際化就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之一。早期的EDI使用的大都是各處的行業標准,不能進行跨行業EDI互聯,嚴重影響了EDI的效益,阻礙了全球EDI的發展。例如美國就存在汽車工業的AIAG標准、零售業的UCS標准、貨棧和冷凍食品貯存業的WINS標准等。日本有連鎖店協會的JCQ行業標准、全國銀行協會的Aengin標准和電子工業協會的EIAT標准等。 為促進EDI的發展,世界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促進EDI標準的國際化,以求最大限度地發揮EDI的作用。目前,在EDI標准上,國際上最有名的是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下屬第四工作組(WP4)於1986年制定的《用於行政管理、商業和運輸的電子數據互換》標准—EDIFACT(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標准。EDIFACT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接收為國際標准,編號為ISO9735。同時還有廣泛應用於北美地區的,由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X.12鑒定委員會(AXCS.12)於1985年制定的ANSI X.12標准。
7. 一台計算機上不同用戶怎樣設置可以共享軟體啟動項過多時創建兩個用戶好呢,還是安裝兩個系統好呢
買兩台電腦最好,哈哈
第一,一台計算機上不同用戶怎樣設置可以共享軟體
這個問題就很有意思。在同一操作系統上,不存在什麼軟體共享。一般在軟體安裝時,系統會提示是否在當前用戶下創建快捷方式還是在所有用戶下安裝快捷方式。
也就是說,軟體只要裝了,在任意用戶下都能用,只不過是快捷方式有沒有顯示在該用戶的配置文件里。沒有的話從安裝夾里拖個快捷方式到相應的用戶桌面就可以。
C:\Documents and Settings\這個文件夾里存了不同用戶的緩存文件。ie緩存,軟體臨時文件\游戲存檔都存在相對應的用戶目錄里,哪個用戶裝的就在哪個用戶文件夾里
All Users文件夾是所有用戶共有的項目
你所謂的不同用戶的啟動項目也都是在在相對應的用戶目錄下「桌面」和「開始菜單」目錄里。(這兩個目錄都是快捷方式的存放,也就是說要是其他用戶沒有顯示某個軟體在桌面和開始菜單,你可以找到該軟體安裝目錄里原文件,拖放一個快捷方式即可)
QQ的緩存在QQ的安裝目錄里,QQ安裝目錄里有不同的QQ號文件夾,那就是不同用戶的緩存文件。
啟動項過多和你裝兩個系統還是創建用戶沒什麼必然聯系
我理解你的要求應該就是不同用戶整理不同的桌面,看上面就知道了。
裝系統,一般都是為了想體驗不同系統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