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魚缸過濾器裡面的陶瓷環粘粘的
應該是水過肥的原因吧,再嚴重一些就好出蛋白蟲了!中孔堵了就清理版干凈,輕微的沖洗濾材,權然後把濾材換三分之一,勤換水,少餵食,最好是加大濾槽空間,增加環的數量!濾材半個月換三分之一,逐步的全換!
如果混的很厲害,那最好翻缸了,從新養水,從新培養硝化細菌,濾材不幹凈,很容易導致過濾系統全面的崩潰,還是早作處理!
Ⅱ 魚缸和過濾器上粘粘的是什麼東西呢
基本上都是糞便和飼料殘渣,水藻。
Ⅲ 魚缸過濾器外氧管裡面有白色粘液是怎麼回事
菌膜,沒有問題的,嫌煩可以擦掉。新的設備容易附著菌膜。
Ⅳ 魚缸里的粘液狀是什麼
魚缸里的粘液狀可能是魚缸內有螺類了,也可能是缸內放鹽過多,刺激魚表粘液脫落,導致魚缸內壁出現粘液。還可能是魚葯用法不當,也可引起出現粘液。
建議魚缸要勤換水,還要減少魚餌的投回放量,喂魚也不要喂太多,魚是會吃撐的。還要注意控制魚只密度,適當減少魚的數量。
(4)熱帶魚缸過濾器上全部是粘液擴展閱讀:
養魚注意事項:
一、注意放養密度。
放養金魚的尾巴數量寧少勿濫。根據一立方米(1,000公斤)的水量,7厘米的金魚可以放養180尾。如果是60*30*40cm的玻璃缸,則30cm的水深為0.54立方米,然後為0.54×180 = 9.72。也就是說,7厘米的金魚,不超過10尾。
二、使用自來水養魚,一定要將自來水中的液氯去掉。
三、每天換水量要少。
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一小根水管把魚的排泄物和魚餌用從底部吸出來,然後把你吸出來的水量在補充進去。換水過勤,魚會褪色,嚴重的紅色會變白,黑色會變成紅色,藍色會變成白色。當然,如果你想讓小的黑幼魚快速變色,那麼,頻繁換水也會加速顏色的變化。
四、利用活魚蟲保水。
如果魚蟲供應充足,用它們也可以來保持水質,活魚蟲吃水中的浮游生物以保持水的清潔。但要少投,魚蟲投的多,魚不能吃完,不超過一天,魚蟲還是會死,就會破壞水質。干魚蟲並不能保水。
五、干魚蟲選擇。
在市上出售的干魚蟲應選那種鬆散的(當魚蟲從河坑中撈出時,它們就像小米一樣倒出來。乾燥後,顆粒鬆散可數),這種的喂魚最好。一些干魚蟲就像柿子餅一樣,那是蜘蛛蟲從水中撈出,倒出來就像粘蛋糕一樣,曬干後,也就變成了柿餅狀。不要買這樣的,金魚並不會喜歡吃 。
Ⅳ 熱帶魚魚缸玻璃壁上為何長粘稠異物
1.水質不好
2.水中有機物質多了!
3.過濾器功能不健全!
你參考看看吧!
魚缸的生態系統
前言:
以下是新設缸的時候,一些會重復發生的問題,雖然不是高手,但還是把自己知道的整理一下,提供給各位想設缸又不知從何下手的同好參考,若有任何疑問及不妥,歡迎各位回覆討論。
1.養魚所需的設備:
缸的大小與過濾器的流量是決定魚缸是否乾凈的重要因素,過濾器流量太小,魚缸的水流循環次數不夠,魚缸會臟的很快,若水流過強,不善游泳的魚會因此而破尾或累死。一般而言,八吋缸至少使用60(L/h)的過濾器,若大於一尺缸則選用180(L/h)~240(L/h)的過濾器較佳。
魚缸是需要加溫的,但有一個錯誤的觀念,魚不是因為氣溫太低而冷死的。大多數的家庭,都將魚缸放置在家中,家中的溫度不會低於12度,12度幷不會讓大多數的魚只致死。真正需要加溫的原因是台灣多變的氣候。以三四月的氣溫為例,日夜溫差可以高達10~12度。這樣的劇烈溫差變化會導致魚生病,進而致死。故需加溫來減緩此溫度變化。
基本上,只要有適合的缸與過濾器,就可以養魚了,若定要少其中一樣,去掉加溫器,但春秋就要小心了。過濾器是必要的,因為死水能養的魚類及魚只少的可憐,其相對限制也會很嚴格。其他的東西,都是多的(當然草缸還要燈)。但多的幷不代表沒有用,每種東西在缸中都有其作用,也都是生態平衡中很重要的一環,所以,接下來就草缸的程序做一個說明:
1.先期程序
洗沙:沙子是臟的,內部有微小灰塵,不洗直接丟下去,水會霧霧的。
煮沉木:沉木要煮,將內部的黃色煮出來,不煮直接丟下去,水會黃黃的,而且會維持很久。
2.期間程序省略
期間所經過的放水,造景是比較技術層面的問題,不影響缸子的穩定,只是好不好看而已,所以就不討論啦,有問題的話再提出來。
3.完成
完成之後,惡夢才真正開始,因為有人就開始死魚了,買多少死多少,毫無倖免,然後水草長的很快,看起來綠意盎然,但幾個星期之後,藻類也跟著冒出來了,到底為啥會降子呢?將在接下來中說明(以一尺缸為例):
2.設缸的程序:
[完成0天]
剛完成的缸子,因為裡面什麽都沒有,所以很乾凈。此時如果你使用的是自來水,請先放置打氣兩天,順便做曝氣的工作,你的水草營養劑,黑水,水穩之類的,都不要加,原因之後會再說明,硝化菌先依照劑量加一半。
[完成2天]
水穩定了,水中的氯已經揮發乾凈,可以放活體了,先放老鼠一隻,或黑殼
蝦5~10隻,不放魚,若老鼠死掉,撈起來再曝氣兩天,若黑殼蝦死掉一兩只,擺著不撈起,若黑殼蝦全死,撈起繼續曝氣兩天。
[完成4~7天]
換水1/3,新加入的水什麽都不加,觀察老鼠跟蝦子的情況,若隔天沒死,就可以准備放魚了,依照個人忍耐力,撐到忍不住就可以放魚了^^。
[完成14天]
假設你真的很厲害能撐到14天還不放魚,那可以准備去放了….呵呵。放魚也是一門大學問喔。
3.適合草缸的魚:
大家養的,燈魚,球魚,神仙,孔雀,老鼠等等,除了孔雀適合鹼性水質之外,大都適合酸性水質。草缸也是酸性水質,所以一般水族館賣的魚只,都適合放在草缸裏飼養,只要注意到是否互相攻擊的問題即可。至於孔雀適合嗎?孔雀魚那麽耐,只要pH值沒有過度震盪,都沒有問題,過度震盪會造成溶尾或爛尾,所以在新購孔雀時,適水的動作變的非常重要,不是只適溫就可以的,若缸是以孔雀為主的草缸,可以在水中加入1~2顆咕咾石(珊瑚石),可讓水變成鹼性。
4.營養品,黑水,水穩,硝化菌的使用法
設缸一開始,魚缸不加任何葯劑,只加硝化菌,是因為讓硝化菌繁殖生長,
此時加入水草營養劑,會導致水質的優氧化讓藻類大量生長,劑量減半是對於不知道品牌的做法,對於第一次使用及不知道效果的葯劑,減半使用是較安全的方法。到了15~30天之後,水中微量元素消耗的差不多後(可由水草生長速度及顏色判斷),每星期換1/3水時可加入1/3~1/4劑量的水草營養劑,若因此而使缸中藻類生長過快,可減少用量。水穩及黑水是加在自來水中稀釋之後曝氣1~2天,再加入魚缸中的,不是直接倒進魚缸裏的,直接加入魚缸中也會造成pH震盪使魚只緊迫,尤其是劣質的水穩。
5.完整的生態系統
一個魚缸絕對不是把水跟魚放一起就可以的,當一個擁有完整生態系統的魚
缸成型之後,可以完全不用換水,大型魚缸甚至可以完全不用餵食,只需要打燈即可,但這一個生態系統的成型及維持穩定也是很麻煩的。前文的步驟就是讓每個步驟以正確的順序前進,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新手的第一個魚缸通常以下列程序來進行:
設缸→放魚→死魚→重復放魚死魚的過程→藻類細菌滋生→倒缸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因為細菌看不到,所以常常會忽略。期間重復放魚死魚的時間,就是前文所提到0~14天時所提到的培養硝化菌的時間,而此時魚所累積的便便,因為沒有硝化菌分解,所以會累積在缸底,其餘的細菌及硝酸鹽大量產生,約至30天之後,即使硝化菌培養完成,水質也已經優氧化,開始滋生大量藻類,而水中除了硝化菌只外,亦有其他的細菌,造成魚只容易生病、死亡,飼主通常會採取大量換水的步驟,在換水的過程中,又加入了一些不必要的葯劑,要成 pH震盪及水質的不穩定,又重復了放魚死魚的步驟,最後導致生態崩潰(大概3~5個月吧),當然只有倒缸。正常的程序應該是:
設缸→培養硝化菌→放魚→藻類產生→穩定
既然是正確的程序,為什麽會有藻類的產生呢?我覺得,一個穩定的缸,有藻類才是正常的,缸中所產生的廢棄物,也就是便便、二氧化碳等。我們不討論詳細的化學式,因為我懶得查,只說明其程序:
魚產生便便(大)→蝦把便便像切臘腸一樣切碎→硝化菌將碎便便分解→便便分解後被水草吸收,水草成長→多的養料被藻類吸收,藻類成長
所以藻類的成長代表意義即是水中已經有多餘的養分可以讓藻類成長了,至於藻類數量的控制,可以使用餵食次數或除藻動物來控制,如果你的段數很高,的確有可能控制到只有微量藻類。至於水草營養劑也可以依此來判斷,但液肥及微量元素是不同的,若藻類過多,好像可以不加液肥,但微量元素仍然要添加,詳細的原因可能要請有研究水草缸的大大說明一下。
6.取代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依照前文所言,魚只、水草、蝦子的量一旦固定,就不能再換了,以免破壞穩定,那多麽無趣啊!其實,當你了解了整個循環過程之後,不管做什麽改變,都不會改變生態平衡。喜歡熱鬧,多買點魚,那就縮短換水時間,加強過濾器的流量;若工作忙,沒時間換水,就只放一隻魚,營造個千山萬水我獨行的氣氛也不錯,方法千變萬化操之在你,哪有什麽固定的方法與公式。養魚是快樂的,別讓魚缸把你弄得焦頭爛額,那就不好玩了。
Ⅵ 魚缸過濾器上濾材上的絮狀物是什麼才用兩天就這么多絮狀物,濾材上都是。
把相片拍清楚點,這感覺像發霉了和你用的這個材料有關
Ⅶ 魚缸底濾為什麼有粘液
親你好來
請問源是新開的魚缸嗎?
如果是新開的魚缸那就很正常了,那是器材或者魚缸玻璃形成的菌膜
菌膜就是黏黏的那種,都是死掉的細菌形成的,對魚沒傷害的就是看著不舒服。
不用管換水的時候擦掉,多擦幾次。
等時間久了,消化細菌和其他細菌形成以後就不會再有了。
另外你最好帶張圖,我好幫你看看到底是什麼。
Ⅷ 這魚缸過濾器上面有透明膠膠跡,要怎麼完全去除,讓塑料變透明回來
進空氣用導管。黑東西可以調節進氣量。過長可以剪掉一部分。應該放在魚缸頂部適當地方即可。魚缸過濾盒 旁邊有孔,可以穿 插放置。
Ⅸ 魚缸內部和過濾器內部粘粘的是什麼呢
藻類居多,裡面寄居大量硝化細菌,是維持魚缸小生態環境必不可少的。可以清洗,但不建議清洗太徹底,也可以放幾條清道夫或者鼠魚,他們能吃附著在魚缸上的藻類。
Ⅹ 為什麼魚缸過濾器上有黃色鼻涕狀物體
是菌膜,其實是抄不需要處理的,因為對魚是無害的,特別是新缸子的缸壁、玻璃膠的表面、過濾器、加熱棒的角質吸盤上是容易出現的,可以用清道夫、飛鳳、青苔鼠等等去解決。因為它們會吃掉菌膜,另外也可以用手擦一下 擦缸器、磁力刷等清除。
但是用手擦的話,如果魚缸其他部位有,用不了多久就會再起一層菌膜,治標不治本,所以建議使用清道夫或者飛鳳。
菌膜會隨著魚缸、器材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