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大爆炸是哪年的事
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
「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是一起發生在天津市濱海新區的重大安全事故。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本次事故中爆炸總能量約為 450 噸 TNT 當量。 造成165人遇難(其中參與救援處置的公安現役消防人員24人、天津港消防人員75人、公安民警11人,事故企業、周邊企業員工和居民55人)、8人失蹤(其中天津消防人員5人,周邊企業員工、天津港消防人員家屬3人),798人受傷(傷情重及較重的傷員58人、輕傷員740人),304幢建築物、12428輛商品汽車、7533個集裝箱受損 。
截至2015年12月10日,依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准》等標准和規定統計,事故已核定的直接經濟損失68.66億元。經國務院調查組認定,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是一起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2016年11月7日至9日,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所涉27件刑事案件一審分別由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和9家基層法院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並於9日對上述案件涉及的被告單位及24名直接責任人員和25名相關職務犯罪被告人進行了公開宣判。宣判後,各案被告人均表示認罪、悔罪 。天津交通運輸委員會主任武岱等25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分別被以玩忽職守罪或濫用職權罪判處三年到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李志剛等8人同時犯受賄罪,予以數罪並罰 。
污水的處理包括過濾、沉澱和曝氣等程序,揮發掉水體中的廢氣,逐步清除水體中的污染物質,並且加氯氣對水體進行殺菌和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後才能夠排放到正常的水流中。有些污水處理廠發生事故,是因為在污水的處理過程中,污水容易排放出易燃易爆和有毒氣體,如果通風和防火工作不到位的話,一點火星就有可能引燃這些積聚的廢氣。
現實中在規劃污水處理廠位置的時候,一般都會把處理廠安排在遠離居民區的地方,就算有時候工作失誤發生了事故,也不容易對居民區造成影響。只要處理廠在安全監督方面工作到位,就不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在這方面一般都是可以放心的。
3. 污水一般是怎麼處理的
工業污水處理常用方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目前是處理城市污水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從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膠體狀態的可生化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一些物質,同時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
活性污泥法去除率高,適用於處理水質要求高而水質比較穩定的廢水。但是不善於適應水質的變化,供氧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空氣供應沿池水平均分布,造成前段氧量不足後段氧量過剩;曝氣結構龐大,佔地面積大。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主要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生物膜法,是生物濾池和曝氣池的綜合體,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點,在水處理過程中有很好的效果。
生物接觸氧化法有較高的容積負荷,對沖擊負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污泥生成量少,運行管理簡便,操作簡單,耗能低,經濟高效;具有活性污泥法的優點,生物活性高,凈化效果好,處理效率高,處理時間短,出水水質好而穩定;能分解其它生物處理難分解的物質,具有脫氧除磷的作用,可作為三級處理技術。
MBR膜生物反應器法
MBR是一種將高效膜分離技術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結合的新型高效污水處理工藝,它用具有獨特結構的MBR平片膜組件置於曝氣池中,經過好氧曝氣和生物處理後的水,由泵通過濾膜過濾後抽出。
MBR工藝設備緊湊,佔地少;出水水質優質穩定,有機物去除效率高;剩餘污泥產量少,降低了生產成本;可去除氨氮及難降解有機物;易於從傳統工藝進行改造。但是,膜造價高,使膜生物反應器的基建投資高於傳統污水處理工藝;膜污染容易出現,給操作管理帶來不便;能耗高,工藝要求高。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是一個單元操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常涉及到溶液中的離子與不溶性聚合物(含有固定陰離子或陽離子)上的反離子之間的交換反應。
採用離子交換法時,廢水首先經過陽離子交換柱,其中帶正電荷的離子(Na+等)被H+置換而滯留在交換柱內;之後,帶負電荷的離子(CI-等)在陰離子交換柱中被OH-置換,以達到除鹽的目的。
但該法一個主要問題是廢水中的固體懸浮物會堵塞樹脂而失去效果,還有就是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需要高昂的費用且交換下來的廢物很難處理。
4. 天津港爆炸事故中含氰廢水是怎麼處理的
第一條技來術路線:採用次氯酸鈉自氧化結合臭氧、活性炭等循環破氰的工藝。共4套設備,主要負責一號雨水泵站、事故點區域的含氰廢水處理,同時在北港路東三路臨時雨水泵站和保稅區擴展區污水處理廠各有一套裝置,覆蓋了紅色、藍色、紫色區域。
第二條技術路線:採用兩次臭氧破氰,加活性炭和脫氰菌,再經次氯酸鈉進一步破氰的工藝。共1套設備,安裝在新港六號路與北港路交口處,負責橙色區域事故廢水處理。
第三條技術路線:採用超磁水體凈化工藝,污水首先進入系統的微磁絮凝反應器,通過系列反應與磁種形成微磁絮團,然後流入採用超磁場永磁磁碟的超磁分離機,實現快速吸附分離,從而將污水凈化。共1套設備,安裝在綠色區域東排明渠,負責幹流廢水處置。這一區域的含氰廢水濃度相對低一些。
第四條技術路線:採用次氯酸鈉、臭氧氧化破氰,加膜處理的工藝。共1套設備,安裝在綠色區域東排明渠支流旁,負責這一支流及綠色區域廢水處置。
天津市環保局總工程師孫韌說,為確保事故廢水達標排放,環保部門對事故廢水處置的前、中、後環節,均採取全天候、多點位監測,對處置後的廢水水質嚴格把關,確保不讓一滴超標廢水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