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島核電站已儲存超過120萬噸核污水,百萬噸核污水入海多可怕
據了解日本准備把福島核電站所產生的100多萬噸污水直接排入大海,這種帶有嚴重放射性物質的和污水,將會給整個地球帶來深重的災難。尤其是在太平洋沿岸周邊的國家將會深受其害,核輻射對海洋生物的基因迫害以及生態環境的迫害將是不可估量的。顯然,日本已經到了無恥至極的程度,沒有任何責任感,對所有太平洋沿岸的國家是毫不在乎,而這樣的危害將會是遺害萬年。
② 日本為什麼有那麼多核污水
日本福島核電站被毀已經過去9年,但核事故的陰影卻仍然籠罩著日本,同時也引發了日本經濟、政治等多個領域的危機。11年過去了,人們逐漸走出核事故的陰影,經濟似乎也重回正軌。然而,導致核電站泄漏的地震仍有餘震。這個餘震就是核廢水。③ 福島海底挖大洞,日本百萬噸核廢水將排入太平洋,預計排放總量會達到多少
預計排放總量會達到123萬噸左右,這么龐大數量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實在讓人難以接受,我們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雖然日方將會最大程度保證核廢水安全性高於國際安全標准,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既然核廢水如此安全,為何不作為其他的用途,而一定要排入太平洋?既然是核廢水自然還是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對於海洋生態環境必然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整個地球都有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對於日本將百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決定,大家都表示極度不滿。
這不僅是在破壞海洋環境,更是在危害人類的健康,我們無法預計這次的排放總量會達到多少,也無法想像廢水排放後帶來的危害,我們都希望有人可以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
④ 當日本政府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時,吃海鮮會不會受影響
雖然日本政府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百萬噸核污水在經過處理後,排入太平洋已經是大概率事件。當這件事不可避免地發生時,老百姓關心的,是它會不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影響。不管怎麼說,福島核污水的排放還是會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進入海洋,大家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
由於海洋實在太大,海水的量實在太多,稀釋能力超強,福島事故導致的海洋放射性升高幅度非常有限,尤其是由於洋流方向的原因,對於我國的影響更小。
因此,只要不在福島周邊幾十公里內,無論是人類還是魚,都不會遭殃。而關於魚類體內是否會富集這些核污染物的問題,海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濃度確實比海水要高一些,但是海洋中的放射性一直都存在(正常情況下的放射性活度就超過10Bq/L),福島污水排放理論上不會讓遠離福島海域的總體放射性水平升高,也就不會對魚類體內的放射性水平產生顯著影響。
如果「核污水」數據正如東電披露的那樣,那麼不需要搶鹽、也不需要對海鮮安全過於擔心。然而,這一結論的前提是東京電力公司污水確實處理合格,並按照既定標准來排放,所以在保持淡定之餘,依舊需要有必要的警惕。
(4)福島每天多少核廢水擴展閱讀
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後果:
自2011年至今,福島核電站上千個大型儲水罐中,已儲存超過120萬噸核污水。而且,目前,福島每天產生約140噸核污水,收集到的所有核污水都儲存在核電站內。預計到2022年,核污水將達到137萬噸水箱容量的極限。
相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曾計劃在2020年10月下旬,就核污水的處理方法做出最終決定,即把核污水漸次排入大海。由於日本政府擬排放的核污水中,仍殘存氚放射物,專家推算,一旦被排入大海,這些污水會隨著太平洋洋流,污染世界多地。
⑤ 日本為排水入海將試驗用福島核污水養魚
日本為排水入海將試驗用福島核污水養魚
日本為排水入海將試驗用福島核污水養魚,核污水具有很強的放射性,會對生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核污水的過濾需要將其中的放射性物質過濾掉,日本為排水入海將試驗用福島核污水養魚。
據日本共同社20日報道,作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安全性確認和輿論對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預計將從9月前後起,試驗用核污水飼養比目魚和鮑魚等,並比較在海水和核污水中魚貝類的成長情況,調查其體內的氚活度等。
據報道,作為准備工作,3月17日開始在核電站用地內的水槽里,飼養約100條體長25厘米左右的比目魚進行練習。據悉,所用海水的放射性物質氚的活度為每升0.1-1貝克勒爾左右。
日本政府2021年4月決定,將福島核污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放入海。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計劃於2023年春季開始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此舉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國家引發擔憂和反對。
日本政府去年4月已經決定,2023年春季前後將核污水排海,引發全球關注,當地漁民也持續反對。
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儲罐總共可容納137萬噸核污染水,日媒報道稱,截至今年3月11日,已使用95%的儲存空間,現在平均每天還在產生150噸核污水,預計明年就將裝滿。
據央視新聞微博3月9日消息,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仍然計劃要將福島核污染水在2023年排放入海。這一決定遭到了大約7成福島民眾的反對。
福島兒童脫離核輻射危害訴訟原告團成員 佐藤美香表示:「將核污染排放入海太不像話了。海是相連的,這並不只是福島的問題,為了孩子和更多的人,希望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認真考慮解決辦法。」
佐藤美香進一步表示:「這種做法其實是侵犯了我們的人權,簡直不可思議。」
福島診療所建設委員會事務局長渡邊馨表示:「關於輻射的劑量,日本全國安全標準是每年低於1毫希弗,為什麼只頌手數有福島是20毫希弗,這是在踐踏我們的人權,福島人的身體有沒有特異功能。現在日本中央政府和福島縣認為只要低於20毫希的核污染區域,就可以解除禁令,但這並不等於那些地方已經安全了。」
根據日本共同社20日報道,日本東京電力薯消公司宣布將從9月前後起,在福島試驗用核污水進行飼養比目魚和鮑魚等,並比較在海水和核污水中魚貝類的成長情況,調查其體內的氚活度等。
而作為准備工作,3月17日開始在核電站用地內的水槽里,飼養約100條體長25厘米左右的比目魚進行練習,並計劃於2023年春季開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水。
此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表示:他們這是要整變異魚?心疼魚......
大家都知道核輻射的危害,根據可靠信息,這個核污染管道每小時超普通人一年可接受的輻射量1000倍......這養出來的魚能吃?
核污水怎麼產生的?
2011年3月,福島縣近海發生了有史以來的9級大地震,但這么大地震並沒有把核電站震倒。然而地震引發海嘯襲擊了第一核電站,其供電系統被摧毀,接連導致冷卻系統遭到破壞。原子爐核心溫度迅速上升,直到爆炸,其中部分核燃料過熱熔穿了原子爐,漏了下去。
由於核電站各個結構破損,加上核燃料的輻射過於強大,人類無法承受並靠近,漏下去和沉入爐底的核燃料一直延續至今無法清理。因為核燃料一直沒辦法妥善處理,而其又必須不斷地需要灌入冷卻水,以致於每天產生大概140噸的核污染水,又經過處理後,成了現在說的「核廢水」,也就是「核污水」。
核污水能不能過濾處理?污染魚能吃嗎?
核污水具有很強的放射性,會對生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核污水的過濾需要將其中的放射性物質過濾掉,但是,過濾掉的核污水依然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和放射性同位素碳14。碳14,是會對人類DNA造成損害的元素,其排入海中,不僅對自然界是一個災難,若經過魚類,最終回到人類口中又是社么後果。
要知道,人一旦吃了有放射野首性物質的食物後,放射性同位素會直接在細胞結構中衰變,產生電離輻射將破壞DNA結構,DNA發生變異,細胞無法正常分裂,最後導致身體上的器官沒辦法正常工作,而且皮膚會出現大面積潰爛,身體多處發生癌變。如果超劑量的放射性物質長期作用於人體,就能使人患上腫瘤、白血病,甚至發生變異的DNA還會遺傳給後代,增加後代患癌風險。
東電將試驗用福島核污水養魚此舉也讓周邊國家擔憂和反對,而且這養出來的魚也估計沒人敢吃吧。
據日本電力公司公社報道,作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安全性確認和輿論對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預計將從9月前後起,試驗用核污水飼養比目魚和鮑魚等,並比較在海水和核污水中魚貝類的成長情況,調查其體內的氚活度等。
而作為准備工作,3月17日開始在核電站用地內的水槽里,飼養約100條體長25厘米左右的比目魚進行練習。
東電計劃於2023年春季開始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此舉在日本國內和周邊國家引發擔憂和反對。
根據他們的計劃,從2023年春天起,這些核污水將排入福島核電站1公里處的近海領域。
福島核污水的單日最大排放量將達到500噸,目前東電公司設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儲水罐可儲存137萬噸核污水,而這些污水排放之前還需要經過技術手段稀釋,最終實際排放將遠超137萬噸。
雖然日本一再強調將會把核污水處理之後再排入海中,但是有科研人員表示,福島核電站內的水即使經過仔細清洗被排到海洋中,仍可能導致放射性同位素留存在包括魚類等海洋生物體內,繼而在人體內積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京時間3月16日22時34分、22時36分,在日本本州東岸近海連續發生6.0級、7.4級地震,震源深度均為10千米,距離福島核電站距離非常近。
根據央視此前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8日公布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受地震影響的相關信息。儲存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約1000個儲水罐中,85個儲水罐發生了位移,有多處出現漏水。
⑥ 日本核廢水可致癌致畸致突變,為什麼日本還要把污水排入海洋
目前福島核電站每天大概會產生140噸廢水,那麼1年大概是5萬多一點的核廢水。截止到當下,因為之前的廢水產量可能比較高,那10年過去了,福島核電站所屬的東京電力已經儲存了137萬噸核廢水,平均算下來每1年大概是13萬噸多一點。所以1年5萬噸對於東京電力來說,應該不存在什麼技術上的難度。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存核廢水需要地方,那其實之前日本已經多次表態了。2022年儲存核廢水的資源將耗盡,自己也就沒有能力了,所以計劃吧核廢水排入到大海裡面。儲存核廢水還需要各種設備、人員等等,會產生各種持續性的成本。根據估算,每年日本要消耗掉200億美元,加上疫情的影響,日本經濟的衰退,所以不管怎樣,都不如直接倒掉劃算。
難道日本真要這么做?我覺得應該不是。說自己要把廢水排進大海只是作秀罷了,先裝可憐,以謀求全世界的援助。你們如果不幫那就得大家一起遭罪。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說,這次的核廢水20-30年左右就會衰減的差不多了,完全沒有必要排放到大海里。
⑦ 日本福島核廢水是怎麼產生的
日本福島核廢水是怎麼產生的
日本福島核廢水是怎麼產生的, 核污水進入大海之後,會隨著洋流迅速污染全球,並且隨著水循環進入陸地,各種的同位素將污染海洋生物,並且最終影響人類。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跟一般核電站的污水不一樣,他們是接觸過堆芯熔毀的核燃料,裡面的放射性物質極其復雜
福島核廢水,即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中產生的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水。
因事故而熔化並凝固的燃料碎片殘留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的反應堆中,為使燃料碎片保持冷卻,必須對其進行持續灑水。當水與燃料碎片接觸時,會生成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氚、銫134、銫137、鈷60等)的「污染水」,即核廢水。
此外,由於含有這種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的「污染水」殘留在反應堆建築物等內部,因此當與流入建築物的地下水或雨水混合時也會產生新的「污染水」。
一直以來,東京電力都在利用核物質去除設備(ALPS)對福島核廢水進行凈化作業,該設備能降低污水中含有的除氚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的`濃度,而經過處理的水則被儲存在巨型儲水罐中。
日本政府表示,除氚以外,大部分放射性核物質已經通過這個復雜的過濾過程去除掉了;在向海洋排放之前,會對核廢水進行二次處理,盡可能減少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的量,以符合「可以排放至環境中的標准」。
但實際上, 經過核物質去除設備處理的核廢水,仍無法保證完全清除放射性元素。
經10年積累,核污染水量已達至少125萬噸。若排放,57天可廢掉半個太平洋,10年就蔓延全球海域
對排放入海的決定,日本方面十分理直氣壯。
他們的托詞,就是兩個:
第一,污水已經處理過了,很安全;第二個,我們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
但這話真的可信嗎?
有專家分析,處理這些廢水,至少有「蒸發釋放」、「地下掩埋」等等多種方法。
但是他們卻選擇了最簡單省事的,直接排放!
因為對於任何一個民營企業而言,137萬噸的核污水處理,一定是一筆天文數字,他們根本不願意花這筆錢,想著等全世界替他們善後!
於是,日本方面,就趕在這個時間段,做出了看起來「圓滿」的決定。
他們精明到骨子裡,也自私到骨子裡。
有德國的研究機構對擴散情況進行了模擬:
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核污染影響。
最近幾天,全球爭議最大的事情自然是日本要把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的事情了。全球各方各面都在關注這個事情,已經不止一個科研機構站出來反對,並且很多機構做了很多推演。
核污水進入大海之後,會隨著洋流迅速污染全球,並且隨著水循環進入陸地,各種的同位素將污染海洋生物,並且最終影響人類。
日本則堅稱核污水已經處理好了,經過了他們的過濾系統,目前排放的核污水將只含有氚一種放射性元素而已,而氚的影響力非常小,排放是符合國際標準的。
不過問題在於這些都是日本人自己說的,沒有人去監督,而且即使目前日本做到了,而以後他們是否能夠做到,沒人知道,也沒人可以去監督。這個事情日本自己是遠動員,自己又是裁判。
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水跟一般核電站的污水不一樣,他們是接觸過堆芯熔毀的核燃料,裡面的放射性物質極其復雜,碳14、鈷60和鍶90等物質的半衰期非常長,而且輻射能量非常大,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巨大的威脅。
2011年日本發生了9級的大地震,造成了2萬多人的死亡跟失蹤,地震還造成了福島核電站的泄露事故。為了處理這個泄露問題,日本採用了引入海水去冷卻反應堆的計劃。
這些海水被污染之後,就存放在福島核電站裡面的一些大鐵罐裡面,目前已經有上千個罐了,總計存放了125萬噸核污水。
因為地理位置的限制,日本不可能無休止建設鐵罐,目前現有的鐵罐將在明年就存滿,於是日本決定啟動新的方案,那就是排放入大海。
對於很多人來說,肯定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核泄 漏的事件已經過去10年了,還一直在產生核污水,未來是否永遠都停不了?
許多人看到日本要把核污水排入大海,可能都會覺得日本幹嘛要這么做呢?繼續撿些罐子去存就好了。不過日本既然不這么做,是不是這個方案行不通,因為核污水將源源不斷?
目前福島核電站每天會產生110噸的核污水,這個數據比之前的470噸已經下降了不少。那麼既然下降了這么多,日本何必還要排入太平洋呢?
其實這些核污水並不會永久產生,按照日本的測算,在2051年前後,他們就可以完成福島核電站損毀核電站的清除工作,到那個時候就不會產生核污水了。
按照目前每天110噸來計算,那麼一年就會產生近4萬噸的廢水,按照40年來計算,未來就將產生160萬噸的核污水。目前福島有1千多個鐵罐,已經存放了125萬噸廢水,也就說是說把這些核污水繼續用鐵桶來存放也不是不可能,只需要在核電站周圍繼續擴建不到2倍的面積來存放就可以了。
那麼問題來呢?既然這個方案不是不可以解決,而且日本也說了核污水已經經過了處理,沒有污染了,符合國際標准,而且日本副首相還說這個水是可以喝的,那麼日本為何要著急著去排放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存放在鐵桶裡面有泄露的危險,會造成二次污染。這就存在一個悖論了,你們既然說處理好了,甚至還可以喝,那麼為何又怕在陸地上泄露,污染了你們日本的地方。
現在各方各面反對,說白了就是不信任的問題,第一個大家都不相信日本可以把復雜的核污水都過濾干凈,既然可以過濾干凈,那麼你們日本人自己留著喝吧,反正你們的淡水資源也不豐富;第二個就是目前可以過濾干凈,以後還可以如此保證么?第三個這個事情誰來監督,誰來當裁判員呢,不可能是日本自己。
大海不是你日本人自己的大海,要往裡面倒垃圾,需要大家一起同意,日本在沒有跟其他人商量好的前提下,卻提出這樣一個方案,大家自然是反對了。其實反對的人不僅僅是國際社會,還有日本國內的民眾。
有人猜測日本不過認為目前處理方案成本太高了,於是就想著大家一起分擔,或者是讓大家一起幫忙想辦法,於是就出此下策,破罐子破摔。
⑧ 日本核廢水為什麼不能處理 福島核電站情況特殊
日本政府在4月13日作出了將福島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海中的計劃,這種做法恐將引起巨大的生態災難,不是不能排放核廢水,而是熱本的這個核電站實在情況特殊。
處理核廢水就是把廢液變成廢固,利用濾網過濾,樹脂吸收等方法,把放射性廢水變成廢固和可排放的水,廢固會和其他核廢料一起送到填埋場處理。可排放的核廢水,這部分廢水國際通用的標准就是讓它進入海洋,而在進入海洋之前,要遵循國際能源署的規定,並且要必須符合本國的標准,使這部分放射性核廢水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日本福島的情況和我們普通排放核廢水的情況大不相同,因為它在被海嘯破壞後,一直處於廢棄狀態,那麼剛才說的迴路一也肯定被破壞了,堆芯融毀,此時產出的核廢水與正常核廢水有了本質區別,而且內部的反應物的狀態是未知的,人們無法對它進行有效的凈化處理。
福島第一核電站由於受到了重大地震和海嘯的雙重打擊,使得核電站中放射性的物質開始泄漏,現場的技術人員沒有在第一時間關閉掉核電站的反應堆,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十年後的今天還一直有放射性的物質在泄漏。反應堆的溫度也一直在上升,日本政府為了讓反應堆不會爆炸,在此後一直引進海水對反應堆進行冷卻,這使得冷卻後積攢下來的核廢水越來越多,以至於日本政府聲稱原本准備的核廢水儲蓄罐將會在2022年裝滿。
但實際上真相卻和日本政府描述的有所出入,核電站內可以利用的場地還有不少,包括舊式儲蓄罐拆除後空出來的場地和核電站北側的廢棄物存放場,這些都還可以用來存放更多的核廢水,但日本政府卻偏偏要使用最讓地球人人神共憤的做法,非要將核廢水給排進大海中,這種做法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省錢,日本政府不想要再掏更多的錢來處理這件事,想要一排了之,這種做法實在是令人不齒,對日本的國際聲望也會造成極其大的影響。
福島核電站每天產生150噸污水才導致儲水罐不夠用,既然現在水處理後是「安全」的,為什麼不利用罐子里的水循環冷卻核反應堆呢?問題是,東電在核電安全運行方面屢有不良記錄,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前後均有隱瞞、虛報和篡改信息的前科,包括核污染水處理問題。2013年8月,在公眾質疑下,東電承認大約有300噸高濃度核污染水從鋼槽中漏出,部分可能已流入太平洋。
日本這種做法雖然自己省事了,但是卻把最大的環境健康安全風險留給世界,將本該由自身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全人類,這無疑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