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的
干化焚燒、制復合肥、衛生填埋。
1、干化焚燒:污泥干化可使污泥含水率控制在10%~40%,減少了污泥的體積和重量,降低了運輸費和填埋費,而且污泥的臭味大為減少。干化的裝置可分直接干化和間接干化,其能量消耗與污泥成分和水分有關。間接干化(利用沼氣通過熱交換器)一般推薦用立式干化裝置,並選用流化床工藝。干化與焚燒串聯工藝中,干化的程度取決於污泥的熱值和回收焚燒爐的熱能,使干化的能量盡量平衡,不另外添加燃料。
2、制復合肥:按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對多數污水廠來說,污泥用於農田是比較可行和現實的方案。污泥中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農作物有增產作用;污泥中的有機質、腐殖質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劑。污泥經適當濃縮、脫水後運至市郊或鄰近省份作為農肥,是許多污水廠採用的方法。但農田施肥有季節性,不需要泥肥時,污水廠會泥滿為患,影響正常運行。於是一些污水廠支付費用,讓農民把污泥拉走,而不問其去向,這會造成二次污染。
3、衛生填埋:污泥衛生填埋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在傳統填埋的基礎上從保護環境角度出發,經過科學選址和必要的場地防護處理,需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的和科學的工程操作方法。目前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污泥處置技術。基本方式是城市污泥經過簡單的滅菌處理,直接傾倒於低地或谷地製造人工平原。它對前期的污泥處理技術要求較低,一般進行消化減容即可。如不進行消化處理,也可讓其自然干化。因此它需要大面積的場地和量的運輸費用,且地基需作防滲處理以免污染地下水,故近年來污泥填埋處置所佔比例越來越小。但填埋並不能最終避免環境污染,而只是延緩了產生時間。
2.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來處理有以自下幾個途徑:一是垃圾廠填埋,因為不好脫水,不易於壓實,所以現在很少有垃圾廠要法泥;二是制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泥農用限值的情況下需要將污泥脫水干化,並加入一定的營養劑,包裝出售;三是用於電廠摻煤焚燒,這也是比較環保的一種處理方式,缺點是性價比不高。
3.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怎麼處理
目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泥。
生物處理的原理回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答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成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以及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污泥);多餘的生物污泥在沉澱池中經沉澱池固液分離,從凈化後的污水中除去。
(3)陽泉沙場污水污泥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工藝分三級:
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
二級處理:生物化學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
三級處理: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可能根據處理的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並不是包含上述所有過程。
4. 污水處理廠污泥怎麼處置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方法通常有濃縮、消化、調質和脫水、加熱乾燥熱處理以及熱化學處理等。污泥處理的一般流程是:將原污泥進行濃縮、消化、脫水後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等。
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污泥高溫堆肥;
2、污泥衛生填態羨埋處理;
3、污逗耐泥山閉春焚燒處理。
5.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是怎麼處理的
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的主要有四個:一是穩定化,通過處理使污泥停止降解;二是無害化,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三是減量化,減少污泥最終處置的體積,降低污泥處理及最終處置費用;四是資源化和最終處置,在處理污泥的同時實現化害為利、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
6. 污水污泥的處置方案
污水污泥的處置方案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污水污泥是城市排水系統的副產品,主要來源於城市排水系統,包括排水管道、泵站和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它容積大、有惡臭味、有些污泥還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及病原菌等,若不經有效處理和處置,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國內和國際的立法機構也越來越重視污泥治理問題。許多國家都推行了嚴厲的法律制度不再允許直接將污泥傾倒入海,也禁止將含有奇特有機物的污泥直接填埋,防止進入食物鏈。
1 污泥處置技術
污泥的處置技術除傳統的濃縮、消化、自然干化、機械脫水、消毒等,還有如下處置技術:
1.1 衛生填埋處置技術
污泥衛生填埋基本屬厭氧性填埋,僅在初期填埋的污泥表層及填埋區內排水排氣管路附近,由於空氣的接觸擴散形成局部的准好氧填埋方式。雖然污泥在污水處理廠中經過了厭氧中溫消化處理,但由於這一過程有機物沒有達到完全的降解(進入填埋區的污泥有機物含量仍在40%左右),因此,污泥在填埋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個穩定化降解過程,這一過程一般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1.2 堆肥處理技術
污泥堆肥農用是資源化再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可採用單獨堆肥或與城市垃圾混合堆肥的方式。污泥堆肥一般採用好氧動,靜態技術,利用嗜溫菌、嗜熱菌的作用,分解污泥中有機質並殺死致病菌、寄生蟲卵和病毒,提高污泥肥份。製成有機復合肥或有機菌肥以提高其利用價值。
1.3 熱干化與焚燒處理技術
污泥的熱干化與焚燒處理可以達到徹底的無害化和減量化效果,明顯的優越性使得該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近年來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實際應用中,熱干化與焚燒通常被認為是兩個獨立的工藝過程,事實上,沒有經過干化的污泥直接都進行燃燒不僅十分困難,而且在能耗上也是極不經濟的。
2 市政污水污泥處置方案探討
2.1 脫水處理方案
污泥脫水有自然干化和機械脫水。
(1)人工干化場干化。污水污泥在傳統的人工自然干化場進行泥水分離的作業方式,由於佔地面積大、操作陪搜自動化程度低、工況惡劣、工藝效果的耐候性差、處理效率低下等缺陷已逐漸被淘汰並被機械脫水方式所取代。
(2)污泥機械脫絕亂森水。脫水機械有:帶式脫水機、離心脫水機、板框脫水機、螺壓脫水機、滾壓脫水機、真空過濾機等,其中帶式脫水機和離心脫水機更為常用。
市政通挖污泥無機成分含量高、含水率偏低且雜質較多,選用脫水設備時,必須考慮污泥對設備造成的損害,如帶式脫水機的濾布較易被堅硬顆粒硌破。一般離心脫水機的螺旋與進出料口均須有防磨損塗層進行保護。
2.2 污泥處置方案
(1)衛生填埋的處置方案。①填埋場布局與結構。填埋區的防滲系統分為水平防滲、垂直防滲(阻止滲瀝液垂直擴散)兩部分,水平防滲部分設置於填埋區邊坡,垂直防滲設置於填埋區底部。防滲結構的核心是人工防滲層。而由於防滲材料是人工防滲層的主體,起到主要的防滲作用,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填埋場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填埋區基底處理、人工防滲層鋪設、排滲系統的設置、防洪溝設置、修建進場道路與臨時道路、管理區建設、填埋作業設備購置、環保與監測設施建設等。②防滲方案的比較、確定。以天然防滲層為主的建設方案,對場地的包氣帶土層的衰減容量和含水層的稀釋容量要求較高。以人工防滲層為主的建設方案在運行期間應採取「邊填埋、邊覆蓋」、「邊運行、邊封場」的措施。③防滲材料的選擇。防滲材料的滲透系數不得大於10—7cm/s,應具有可靠的機械強度,具備適宜的抗臭氧氧化、抗紫外線能力,具有適當的耐候性和抗生化腐蝕性能。防滲材料必須與堆體滲瀝液相容,其結構完整性、機械性能與防滲性能不得因與滲瀝液接觸而發生變化。④填埋堆體。綜合考慮填埋區面積、處置能力、服務年限要求、堆頂作業要求和相關經濟指標,地面以上填埋堆體高度(即填埋效率)一般確定為20m;根據對填埋作業覆蓋土層的要求和填埋污泥的性狀對填埋作業的影響,污泥填埋堆體邊坡比確定為1:3。為了能保證填埋物
基本的形態和作業運轉的要求,應向填埋污泥中投加一定比例的骨料(如粉煤灰、石灰等)。⑤填埋氣體的處理。必須控制填埋氣體的自由轉移或擴散,通常採取的方法有:阻止填埋氣體向非允許區域的遷移,輸導填埋氣體向指定方向排放;收集填埋氣體使其經無害化處理後排放或利用。⑥滲瀝液的導排與處理。滲瀝液來源有: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地下水、污泥中的水份、覆蓋材料中的水份、污泥中有機物降解所產生的水份。滲瀝液深度在填埋初期持續上升,大約半年後並畝開始緩慢下降,15年一20年後可基本達到排放要求。目前在實際工程中,對經濟可靠的滲瀝液處理方法較少,一般處理方法有以厭氧一好氧處理為主的生物處理工藝,以氨吹脫和混凝為主的化學處理工藝、以膜法為主的物理處理工藝等,在乾燥或半乾燥地區可採用對滲瀝液做簡單處理後回噴填埋物而實現零排放的方法。
(2)渦輪薄層熱干化工藝處置方案。①工藝過程。經過機械脫水處理的污泥,處理器的襯套內循環有溫度高達280-300攝氏度的熱油,使反應器的內壁得到均勻有效的加熱;在進料的同時,220—240攝氏度的工藝從同側進入處理器;與圓柱形反應器同軸的轉子上在不同位置上裝配有不同曲線的槳葉,含水污泥在順流的熱工藝空氣帶動下,被高速旋轉的轉子帶動槳葉旋轉所形成的渦流在反應器內壁上形成一層物料薄層,該薄層以一定的速率從反應器進料一側向另一側螺旋移動,從而完成接觸、反應、乾燥、滅菌、除臭和造粒;處理後固態物料、水蒸汽和其它氣態物質等被渦流帶入氣旋分離器進行氣固分離,固態物質(即乾燥後的污泥)被一處帶有冷水套的螺桿裝置冷卻並排出,氣態物質(含蒸汽、揮發物質、可燃氣體)進入一處渦輪洗滌冷凝器,冷凝後的氣體在一個氣液分離器內進行除濕分離,氣體被風機吸出,其中大約3%的輕質氣體被抽至熱能裝置(燃油鍋爐)作為能源燒掉,而大部分氣體經過熱交換器的預熱後再次進入循環。②技術特點:一步完成處理;最佳熱能利用效率;渦輪薄層技術反應時間短;無需干泥返混;閉環工藝空氣;重金屬生成不溶或極難溶的無毒化合物;極高的工業安全可靠性;模塊化擴展;順流工藝避免粉塵爆炸;全部自動化;使用壽命在15年以上。
(3)污泥熱干化硬顆粒造粒工藝。①工藝過程。該工藝的關鍵部件是一個污泥塗層機,位於造粒機的頂部。塗覆後的污泥顆粒倒人造粒機上部的錐形分配器中,均勻的散在頂層圓盤顆粒上。一旦進入直接干化系統,污泥由與中心轉軸相連的轉速為6rpm的耙臂耙著在上層圓盤上作圓周運動。污泥顆粒從內逐漸被掃到圓盤的外沿,散落到第二層圓盤上。這里污泥顆粒從外沿逐漸被掃到開中的中心區域,散落到第三層。就這樣,污泥顆粒從上一層圓盤運送到下一層圓盤,直到造粒機底部。當污泥在圓盤上移動時,污泥因為與被加熱的表面接觸而干化。斗式提升機將顆粒送入分離漏斗的第一格。在這個格內,循環使用的顆粒被分離出來,由螺旋輸送機送入塗層機中。當第一格滿了以後,顆粒流入第二格,從那裡送入顆粒冷卻器。每個污泥顆粒平均再循環5到7次,每次都有新的濕污泥層塗覆到輸入的顆粒核表面。顆粒逐漸長大。流出的顆粒在流化床內冷卻至40攝氏度以下,用於流化的空氣經袋式除塵器除塵。②技術特點。嚴格的間接干化;安全防爆與防腐;造粒性能;節能;產品顆粒的乾性成分可過95%,可達美國環保局EPA503標准中規定的「A」級;對環境不會產生惡劣影響。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7. 洗沙後的大量污泥怎麼處理
/4
就需要選擇合適型號的泥漿沉澱劑了,洗沙場泥漿廢水所含的顆粒粒度較大,濃度較,
2
/4
洗沙場泥漿沉澱劑於污水充分反映後便會產生雙壓電荷,使污水中的懸浮顆粒失去穩定與水分離,
3
/4
通過分子絮凝劑分子鏈把顆粒與顆粒相互凝聚,並使顆粒增大,形成絮凝體。
4
/4
待到絮凝物達到一定體積後即在重力作用下脫離水體並沉澱,從而去除廢水中的大量雜質、懸浮顆粒、有機物,從而達到水處理的效果。
8. 污水處理後的污泥怎麼處理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有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垃圾廠填埋,因為不好脫水,不易專於壓實,所以屬現在很少有垃圾廠要法泥;二是制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泥農用限值的情況下需要將污泥脫水干化,並加入一定的營養劑,包裝出售;三是用於電廠摻煤焚燒,這也是比較環保的一種處理方式,缺點是性價比不高;還有教材上說填海,現在國家不提倡這種方法,存在二次污染。
9.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流程
1、污泥濃縮
濃縮是常用的固液分離方法,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固體上浮至混合液上端,或沉降至混合液底部。
2、污泥調理
污泥調理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污泥的固液分離。
3、污泥穩定
污泥穩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生化方法降解污泥中的有機固體物質,使污泥更為穩定(減少臭味及腐敗),且更容易脫水,同時減少污泥質量。
4、污泥脫水
5、污泥乾燥
污泥乾燥是應用人工熱源以工業化設備對污泥進行深度脫水的處理方法。
(9)陽泉沙場污水污泥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污泥處理前,首先要了解污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污泥處理的方法:
⒈、自來水廠沉澱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⒉、生活污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餘活性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⒊、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污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餘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⒋、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⒌、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澱粗粒度污泥處理
污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污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