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蛙養殖污染有哪些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種蛙池的構造:面積以10?15平方米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結構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淺,食台固定於一處,池周圍設防逃網或防逃牆,池中央可設置一定面積的陸地和產卵區,產卵區約為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種蛙來源與培育:選擇體重在0.5千克以上,年齡2齡以上的青壯年蛙作種,雌雄比例為1:1,每平方米放養1對,4?5天後開始攝食。已馴食的種蛙,投喂配合飼料,日投飼率為3?6%,臨產前投喂一些蚯蚓、蠅蛆、小雜魚蝦等動物性餌料。沒馴食的種蛙投喂動物性餌料,日投飼率為5?6%,最高可達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兩次投喂。同時用黑光燈引誘昆蟲,增加補充餌料。培育期間,應看天氣的變化;不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同時要有適當的陽光照射,尤其是產卵季節。
3、產卵孵化技術:牛蛙產孵期在5?9月份,產卵可分自然產卵和人工催產兩種,雌蛙催產劑量為牛蛙或青蛙腦垂體4個+HCG600單位+LRH?A250微克/斤,雄蛙劑量減半,採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溫20?30℃時,一般經40小時,開始抱對產卵,產卵後20?30分鍾即可輕輕撈出卵塊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較好,面積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質要清新、無污染,池上方要遮蓋好,防止水溫驟變。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溫25?32℃、氣溫20?32℃時,經兩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養殖技術
1、蝌蝌池的構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積可大可小,小者幾平方米,大者幾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30?60厘米水深為宜,大池深可在1米左右,蛙場應建成規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納不同時期的蝌蚪。內池應有進出水設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厘米處置一餌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體供變態後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飼養管理:蝌蚪孵出後留在原池內飼養1個月左右。脫膜後3天開始投餌,每天2次,每次每萬尾蝌蚪一個蛋黃,第5天後投喂一個半蛋黃,加少量豆漿。隨著蝌蚪的長大,池水逐漸加至30?40厘米,餌料改為魚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飼率5%,10天後增加到10%,15天增加到15?18%,3?4天換水一次,經一個月飼養,蝌蚪可達4?5厘米長。此時將蝌蚪轉入已消毒、培肥的較大面積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尾,池內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2次,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施肥。經40?50天的培育,蝌蚪個體可達50克,開始變態成幼蛙。
三、幼蛙的養殖技術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濕、溫暖、背風向陽、人為干擾少的地方建池較好,面積不宜過大,大者幾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馴食幼蛙的,以小池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圍要用1米高的紗窗布圍住以防蛙外逃及敵害入侵,池內只放一個餌料台,餌料台四周用木條作成框,中間用紗窗布綳緊。
2、變態幼蛙的收集:蝌蚪長出後腿後,用網從蝌蚪池中撈起,適當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繼續投餌,前腿長出後不再攝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時將幼蛙撈出放入幼池或馴化池,每平方米100?500隻,池內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馴食技術:
(1)前期培育:剛變態的幼蛙體質較弱,須經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體強壯,有一定的營養積累後再馴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餌料,以蛆和小雜魚為最好,每100隻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2)食性馴化:以長條形的小雜魚或蛆作引誘物質,由少到多摻和加死餌或顆粒餌料,直至最後全部投喂顆粒飼料。也可直接用顆粒飼料馴食,此時應降低水位至淺水區剛浸入水中,而深水區幼蛙後腿不著底,將顆粒飼料撒在淺水處,幼蛙的活動使顆粒隨水而動,引誘幼蛙攝食。馴食一段時間後,可將大個體幼蛙帶動未馴食的幼蛙攝食,這樣可縮短馴化時間。
4、幼蛙的飼養管理
(1)將馴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開,分稀,每平方米100隻左右。
(2)有條件的地方,幼蛙可轉入室內飼養。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適生長溫度為22?28℃,最高不超過35℃,最低不低於20℃(冬眠除外)。高溫季節,室外適當遮陰,室內保持通風。冬季,室外幼蛙池要蓋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層稻草,經常加註一些井水,保持水溫在10℃以上。
(4)定時投餌:適溫期間,每天2?3次,日投飼率3?5%,在投喂配合飼料的同時,也可間或投喂一些新鮮的餌料。
(5)室內養殖,每天換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質不能過肥,經常加註新水。
(6)注意觀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敵害工作。
四、成蛙的養殖技術
1、成蛙池的選擇和設計: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嚴格,面積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應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圍最好不設置可供蛙用力跳躍的陸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後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圍一圈向內傾斜的20厘米高的紗窗布。池內不應設置隱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養技術:室外的魚池、窪池、稻田、藕塘等面積較大,蛙較分散,多以天然餌料為主,顆粒飼料為輔。池中設幾個浮於水面的餌料台,按精養方式投餌。同時用黑光燈誘蟲,為沒有在餌料台攝食的牛蛙補充。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每平方米10?30隻左右,視餌料條件決定。
3、牛蛙的室內集約化養殖:日常管理大體與幼蛙相同,但放養密度不一樣,體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隻,可一直放養到商品規格,若體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22?28℃條件下,每天投餌2?3次,日投飼率為3%(新鮮餌料為10%)。體重約在200?250克左右時,可補投一些新鮮餌料以補充維生素。
4、牛蛙的加溫養殖:引進熱源,創造適宜的溫度條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攝食生長。熱源有地熱水、工廠余熱水、鍋爐加溫、電加溫等,無毒害的熱源可直接作為飼養用水,有毒害的熱源可處理後利用或通過管道間接加熱池水。加溫養殖一般在低溫季節養殖,唯有注意加溫的溫度在適溫范圍內。
五、牛蛙的病害與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5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狀表現為:頭部兩眼之間表皮破爛、發白,形如撞傷。之後背部發現有小白點,再幾天皮膚潰爛,甚至露出肌肉和骨頭,腹部及四肢關節先後發紅,隨後局部潰爛,終至死亡。可用鏈黴素浸泡病蛙15?20分鍾,2?3次即可達到顯著療效,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病蛙15分鍾可抑制病情。
2、紅腿病:患病蛙後腿無力、發抖,大腿腹面與前肢之間皮膚充血發紅,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5日死亡。定期進行池塘消毒可預防此病,用3%的食鹽水浸泡15分鍾可治癒
2. 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樣的技術要求
牛蛙是很多人都特別喜愛的一種美食,而且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所以說大家也都會選擇自己養殖牛蛙。這樣也是需要有一定的養殖管理技術,不然的話也會導致自己養殖的牛蛙不好,還會深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人們也都表示,牛蛙的池塘養殖需要准備充足的水分,也應該排灌方便,這樣的話才能夠種植出比較大的牛蛙。
還有很多的人也是需要預防牛蛙生病的現象,如果說牛蛙出現了身體上的疾病,那麼也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說很多的人都表示,牛蛙在養殖的過程當中是需要注意很多事情的,他們也需要定期的對牛蛙進行篩選。然後把種類相同的牛蛙放在一起,這樣也有利於牛蛙更好的成長,不然的話只會導致牛蛙生長的越來越不好。
3. 耕地養牛蛙對土地有污染嗎
據了解,牛蛙屬於外來入侵物種,養殖場破壞耕地,不符合養殖相關規定、政策,現新羅區政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經研究決定對全區牛蛙養殖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4. 牛蛙養殖廢水處理方案,養殖牛蛙有什麼危害
牛蛙養殖的廢水處理可採用「預處理+厭氧+好氧」聯合工藝方案進行。先將養殖牛蛙的廢水倒入格柵池,主要是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帆槐染物以及浮渣等,這樣可以降低後續工藝運行的壓力,減少牛蛙養殖的廢水設備、管道堵塞等問題。格柵簡單處理後,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即可。
一、牛蛙養殖廢水處理方案
1、牛蛙養殖的廢水處理方案可採用“預處理+厭氧+好氧”聯合工藝進行。首先將牛蛙的廢水倒進格柵池,然後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猜塌浮渣等,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後續工藝運行負荷,減少牛蛙養殖的廢水設備,管道堵塞問題。在格柵經過簡單處理後,就可以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
2、養殖牛蛙是可以在牛蛙池裡種植藕和水生植物等,這樣可供牛蛙休息,牛蛙池的周圍也可以種植一些花卉和灌木樹等,這樣可以為牛蛙招引小昆蟲食用。在養殖牛蛙之前,可以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消毒,但是後期要做好污水排放的措施。
3、牛蛙養殖的廢水一定要及時處理,如果是大批量的牛蛙污染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大量的污水中可能有病死蛙體及其它態兆友污染物。如果這些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的水域,會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
二、養殖牛蛙有什麼危害
1、影響水域環境:因為養殖牛蛙的水體營養化比較嚴重,如果沒有處理就直接排放,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很嚴重的污染。
2、破壞生態:有時候牛蛙可能會產生大量死亡,這些死亡的牛蛙如果不處理,反而是隨意的丟棄處置,就會導致河道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
3、食品安全:有一些養殖戶為了增加高密度下養殖牛蛙的成活率,就會大量的使用抗生素,這樣在食品方面得不到保證,就出現了安全隱患。
4、破壞耕地:因為牛蛙是外來的入侵物種,如果大量的養殖肯定會破壞耕地。
5. 一畝地能養多少的青蛙養青蛙可以賺到錢嗎
一畝土喚薯地面積大約為660個平方米。 因此一般大家做養殖的情況下,一畝的土地較多被規劃為2個池塘。一個養殖池塘,養殖溫室大棚的池塘,為300個平米上下。因此依據大家推廣的硬度而言,大家歷年推廣的工作力度,每一個池塘接近推廣20萬的小蝌蚪。那樣養殖場產品賣的情況下,大部分一個池塘可以養殖到8000~12,000斤
一,青蛙是特殊養殖,根據我所知道必須和念者申請辦理好多個證,並且證很不好辦。二,養殖小青蛙口味無法和野生青蛙比,假如同是養殖喂飼料,美蛙個大肉多,新春佳節美蛙才零賣10塊一斤,你小青蛙賣多少一斤啊?三,所說的訓化小青蛙都是賣蛙苗的營銷手段,賣了苗你看看他還管你多少事。最後一點,如今養殖全是密度高的養殖,吃一塹長一智,管理不當患病率高,並沒有技術性養不大,一不小心會使你虧的一無所有。因此一句話,養殖小青蛙還不完善,技術性不到位,銷售市場不認可,管理方法很嚴格,不推薦。
6. 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條件附廢水處理方案
1、特種養殖許可證:雖然我國養殖牛蛙時間比較久遠,但是牛蛙飼養仍然屬於特種養殖。2、場地條件:牛蛙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環境安靜、水質無污染、交通便利等,通常每100平方米為1個大池。3、溫度:牛蛙是定溫動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2℃,繁殖適宜溫度為20-30℃。
一、牛蛙養殖需要什麼條件
1、特種養殖許可證
(1)雖然我國養殖牛蛙的時間比較長,但是牛蛙養殖還是屬於特種養殖。
(2)在養殖牛蛙時除了要辦理相關證件和經營許可之外,還需要辦理特種養殖許可證。
2、場地條件
(1)牛蛙生活的池塘一定要建設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環境安靜、水質無污染、交通便利的地方,一般1個大池的面積為每100平方米,每個大池可以平均分成4個小池。
(2)池邊可以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cm一定要埋入池底中,池埂高40cm,水體深度不低於20cm。
3、溫度
牛蛙屬於定溫動物,生長最適溫度為25-32°C左右,繁殖最適溫度為20-30°C左右,低於20°C、高於30°C一般不產卵。
二、牛蛙附廢水處理方案
1、牛蛙養殖的廢水處理方案可以採用“預處理+厭氧+好氧”的聯合工藝進行。首先將牛蛙的廢水倒進格柵池,然後通過格柵攔截大分子污染物以及浮渣等,這樣能有效降低後續工藝運行的負荷,減少廢水設備管道堵塞的問題。在格柵經過簡單處理後,就可以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PH等的調節。
2、養殖牛蛙時可以在牛蛙池裡面種植藕和水生植物等,這樣可以供牛蛙休息,牛蛙池的周圍還可以種植一些花卉和灌木樹等,這樣能為牛蛙招引小昆蟲。在養殖牛蛙之前,一定要用生石灰進行全池潑灑消毒,但是後期要做好污水排放的工作。
3、牛蛙養殖的廢水必須要及時進行處理,如果是大批量的牛蛙污染會比較大,因為大量的污水中可能有病死蛙體以及其它污染物。如果這些廢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公共水域,會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
7. 牛蛙適合在高原地區養殖么養殖牛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適合在高原養殖,牛蛙原是一種野生兩棲動物,適應性強,無論山區、平原,只要有水源的地方都可以養殖,但是,由於各地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差異和溼度、氣溫、餌料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各地在養殖牛蛙時應考慮它的生活習性,盡可能地選擇比較適宜的自然環境,並採取相應的養殖措施,使牛蛙在理想螞困的自然環境下能夠正常地生長和繁殖。
(一)牛蛙養殖場的環境要求
選擇好適當的蛙場場址,是建場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應周密考慮。牛蛙喜安靜、溫暖的環境,因此蛙場必須選擇在有水陸環境、自然環境僻靜、植物叢生、浮游動植物與蟲類繁多的場所。凡是在人聲嘈雜、噪音、震動嚴重等人類活動頻繁的環境不宜作為養殖場,因為牛蛙不易在喧鬧的環境下抱對和排卵。若選擇空曠地區作養殖場,必須種植樹木、雜草瓜果後才可放養牛蛙。
蛙場必須有清潔而充足的水源,如溪流、山泉、河塘、湖泊、水庫等,能保持1個月左右淺水,又不施用化肥、農葯的水域也可作為養殖場。混濁的臟水或污染的水不適合養牛蛙,否則會造成蝌蚪及蛙的死亡。蛙場必須排水灌水容易,以保證下暴雨時不成水災,遇乾旱時能及時供水,以及平時池水的更換。蛙場宜靠近農舍,以便於管理。
蛙場的土質必須屬於黏土,以便於營水。應選擇常有陽光橡御照射的地方,以提高水的溫度。還要有充足的食物,如大量的昆蟲和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以保證蛙與蝌蚪的生長。
(二)牛蛙養殖場的水質要求
牛蛙對其生活的水質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水質的優劣與牛蛙養殖的成敗有很大的關系。水質包括水的含氧量、溫度、pH值、礦物質以及微生物等幾個方面。一般清潔的水,其礦物質和pH值對牛蛙不會發生多大影響,但含氧量、溫度和微生物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牛蛙及蝌蚪的生存和生活。所以養殖牛蛙時首先要考慮到供水的水質。
1.飼養牛蛙的水質條件
溶解氧:陸地上的動物靠呼吸空氣中的氧氣生存,牛蛙生活在水中,靠水中的溶氧生存。一般牛蛙對溶氧的要求在O.4mg/L以上,水中的溶氧過低,牛蛙就會出現浮頭現象,嚴重缺氧時,就會窒息死亡。水中的溶氧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時常變化,一般夏季日出前1小時,水中溶氧最低,在下午2點到日落前1小時,水中溶氧最大,冬季一般變化不大。水中的溶氧與水中動植物的數量、腐殖質的分解、水溫的高低、日光的照射程度、氣壓變化、空氣的溼度、水面與空氣接觸面大小有關。酸鹼度:酸鹼度即pH值,一般地講,pH值在5.5~9.5這個范圍內牛蛙都能生存,但以pH值在7.5~8.5為最適范圍。在牛蛙池中pH值偏高或偏低,會妨礙牛蛙呼吸和血液迴圈,引起活動能力減弱,食慾降低,色澤變暗,嚴重時停止生長甚至死亡。
透明度:透明度是表示光透入水中深淺的程度,是水體能見程度的一個量程,是水體環境質量、水質優劣最直觀的指標,是衡量水產養殖水體的重要指標。透明度與水色直接有關,水色又標志著水的肥瘦程度和水中浮游生物的多少。魚類養殖最適宜的水體透明度為25~30cm。透明度在25cm以下,表示悶如念水質過肥,有機物過多,光照能力降低,溶解氧減少,易滋生多種有害細菌,使魚類對餌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透明度在
60cra以上,表示水質過瘦,魚類的優質天然餌料過少,鰱、鱅等肥水性魚類因餌料缺少而生長緩慢、抗病力降低,早春天氣寒冷,水溫相對較低,透明度可控制在30cm左
右,以增強水體光照強度,有利於池塘水溫的提升,魚類開食時間提前,延長生長期;5~9月份,隨著季節的推移,氣溫逐漸升高,池水也逐漸加深,施肥及投餌量較大,透明度控制在25cm左右,可保持數量多質量好的浮游生物交替出現以及較高的溶
氧量。
鹽度:鹽度影響牛蛙的耗氧率和滲透壓。當鹽度增加時,牛蛙耗氧率增加,生長速度下降,同時會使牛蛙身體失水。一般牛蛙養殖水體鹽度不高於0.2%。
哪裡都能養牛蛙,只是你要看你們當地的水溫和季節。水溫要在20攝氏度就可以了
我覺得吧,如果是作為寵物飼養,只要主人細心呵護,就一定能養。如果是要用飼養,也應更多的注意溫度、溼度,盡量符合蠍子的生活環境。其實主要是看自己,你要是有心好好養,那就能養好。要是無心管理,再容易養活的東西,都能養死。
想飼養的話,可以先好好了解蠍子,我相信在了解的基礎上,更利於你飼養。:ke../view/43519.htm
要有與養殖牛蛙所適宜的場地,水源、資金、技術,同時還應有 *** 部門頒發的相關養殖許可證,還要有所養殖的牛蛙的種源來源證明及相關的檢疫證明等。 林蛙養殖目前有溫室養殖,室外建場養殖和野外封溝放養等三種方法。但溫室養殖的經濟效益更加明顯。
林蛙以昆蟲為主食,溫室養殖林蛙的活餌料,主要是黃粉蟲,蠅蛆和蚯蚓等。除黃粉蟲飼養需用麩皮外,其他兩種餌料都可以用禽畜糞或無毒害的有機垃圾飼養,這就大大的降低了養殖成本。因此可以說林蛙養殖是一項頭資小,見效快的新興行業。
日光溫室大棚投資1.5萬元(400平方米)。飼養黃粉蟲用房兩間,加上飼料成本5千元,可養幼蛙8~10萬只,當年可出欄雌蛙2萬只左右,按市場最低價計算,每隻5.00元,產值可達10萬元以上,不但當年可收回投資,並且還有很高的經濟回報。
牛蛙原產於北美洲,是食用蛙中體型最大的種類。牛蛙生長快,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國外養殖用的牛蛙有美國牛蛙、沼澤綠牛蛙、春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牛蛙個體重可達1公斤以上。 牛蛙喜高溫蔭溼,多棲息在池塘邊沿近水處的草叢中,特別喜歡棲息在池塘坑邊被水的波浪擊拍而成的半干半溼的土穴中,往往下半身浸去水中,頭部露出水面,頭向外。牛蛙鳴叫聲酷似黃牛,聽到牛蛙叫聲,可預知產卵期即將來臨,產卵期過後即停止鳴叫。
牛蛙繁殖及幼蛙培育技術 (一) 牛蛙的繁殖 牛蛙到5-7月開始產卵,產卵的最適水溫為24-28℃,產卵時間為10-30分鍾,產卵量隨母蛙袋子個體大小而異,一般產卵為數千至5萬粒。產卵後30分鍾即應采撈,采撈卵塊時,人要站在水中,用剪刀將卵塊周圍和卵塊下邊與其相連的雜草全部剪斷,用采卵器將卵塊搬運至孵化池進行孵化。孵化池要求50-60厘米深的水體,面積1.2-2平方米,每平方米孵6000粒卵為宜。卵的孵化,水溫要求20-30℃,水的pH值為7-7.5;重金屬離子含量不得超過飲用水標准。孵化過程中不要驚動水體,灌水要防止流量與高度不宜過大,池上搭蔭棚防暴曬和暴雨。
二) 蝌蚪的培育 剛孵出的牛蛙蝌蚪游泳能力差,要在孵化池中飼養十天左右才能轉入蝌蚪池。蝌蚪池要清洗消毒後5-7天再放入蝌蚪,池子不宜過大,30-36平方米為宜,最小可設6-8平方米,水深0.6-1.2米。 蝌蚪要求的適宜水溫是26-30℃,盛署高溫要搭設涼棚,適當加深水位,勤換新水。剛孵化1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養1000-2000尾,孵化後10-20天的蝌蚪,每平方米放500-1000尾,30天後每平方米放100-130尾。蝌蚪孵出4-15天後開始攝食單細胞藻類,以後可適當增加各種動物性餌料,如田螺肉、魚肉、動物肉臟、死魚等,再搭配部分米糠、玉米粉、豆餅、麥麩、稀飯等。 投餌量:7-30天內日投餌40-70克,動物餌料佔60%;30天後到變態,每百隻蝌蚪投餌40-80克,動物性餌料佔47%。一天投放一次,在下午4-5點鍾進行。
商品蛙的養殖 飼養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乾旱不幹涸,洪水不氾濫,樹蔭多的地方,以潮溼、溫暖背陽的地方和雜草叢生地較好,面積要根據養殖數量而定,可開塘養殖,也可開溝養殖,水深冬季要保持1-1.2米。蛙池周圍要用蘆簾、竹籬笆或鐵絲網、尼龍網、磚牆等圍起來,圍欄要入土15-20厘米,高1.5米,防止牛蛙外逃。池中要種植蓮藕及其他葉大葉多的挺水植物,也可種植水花生、睡蓮等水草,水面到圍牆間須留1-2米較緩坡的陸地,並要為蛙修建蛙穴,可用粘土泥團做,也可用磚作骨架,內外側塗上一層泥以免擦傷蛙皮。蛙洞與池地面平行,進深50-70厘米,寬15-20厘米,高10-15厘米,洞內要有2-5厘米深的水。 蛙只吃活動餌料,需要人工補充餌料,方法有: 1、燈光誘蟲。用30瓦的紫外燈或40瓦的黑光燈效果較好,天黑即開燈,可看到牛蛙群集燈下,跳躍吞食昆蟲的熱鬧情景。 2、補充小魚蝦。其方法一,是在蛙池邊挖淺水坑,投入小魚蝦,以補充餌料不足;其二,採用木竹製成的槽狀餌料盤,其底釘上尼龍沙布,盤中水與池水相接,固定在蛙池內蔭涼處,放入活的小魚蝦。天氣轉涼,昆蟲稀少時採用這種方法有顯著作用。 3、人工捕捉蝗蟲、螳螂、螻蛄等昆蟲放入蛙池雜草中,讓蛙自然攝食。
蛙病的防治:
紅腿病 1、病症:病蛙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病蛙腹部及大腿內側皮下點狀出血,病重時,腿部肌肉明顯充血。常與「腸胃炎」等病並發。 2、病因:水質惡化,放養密度過高是誘發該病的重要條件。主要病原為嗜水氣單孢菌和不動桿菌。 3、危害:該病的病期較長,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此病,主要發病季節在5-10月份。寧波等沿海地區發病較高,如是干法越冬,則在越冬期間也發生該病。紅腿病的發病率一般為20-30%,病死率在20-50%之間,高者可達80%以上。 4、 防治方法
蛙類養殖要求溫曖、高溼環境。按區域分,整個廣西都適合養殖牛蛙,但如果要細分的話,河池地區年平均溼度比不上玉林地區。但如果你能確保養殖場環境相對溼度在90以上的話,河池是可以養殖的。
牛蛙養殖前景,牛蛙養殖利潤有多高,牛蛙已被世人所公認,對於目前來說生意銷路比較好,價格也不菲,效益也可觀,一畝地牛蛙一年除掉成本賺5000至7000元應該不成問題。
大型的需要,小型就不要了
中國最大的牛蛙養殖群:
92563115
可以的,只是現在養殖牛蛙的好像有點多,
搞養殖主要是要考慮好銷路啊
廣東澄海超群牛蛙養殖場
8. 養牛蛙一天的廢水量是多少
一般情況下,一隻牛蛙一天的廢水答握量約為10-30立方厘米,所以一天養殖一隻牛蛙清橋慶的廢水量在10~30立方厘米之間。消腔
9. 養牛蛙對環境有污染嗎
養牛蛙對環境有污染。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牛中羨褲蛙需要水泡著賣簡生活和生長,因此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糞便、殘餌和廢水,如果不妥善派悄處理這些污水,就會對周圍的水體造成污染。
10. 牛蛙養殖廢水排放標准
針對畜禽養殖污染,我國先後發布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596—2001 )、《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設計規范》(NY/T1222 - 2006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 9 號)等文件。
牛蛙養殖廠廢水處理工程項目中排水量一般不會太大,排放廢水一般是牛蛙產生的糞便沖洗水、投喂的餌料殘渣以及一些抗生素葯物殘渣等,由於葯物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導致牛蛙養殖場產生的廢水可生化性下降,處理起來難度增加,廢水主要污染物為COD,還帶有一定的氨氮和磷。採取「預處理+生物脫氮除磷」的方式來對牛蛙養殖場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預處理可選用格柵、隔渣、混凝沉澱等工藝,攔截水中的顆粒懸浮物或膠體有機物,一是減輕後續生化有機負荷,二能大幅降低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生物脫氮除磷是一種經典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方式,對COD、氨氮、總磷均有去除效果,處理出水穩定,投資資金低、運行成本省。